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与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了解掌握的。
作为一名研究生,肩负着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重任,我们除了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融洽的结合起来,那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从而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使我们所擅长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主义的大舞台上发挥作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19世纪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虽然在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发展到多个国家。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得到深刻教训,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还需做更深入的探索。
在今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因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正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除了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外,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了解:1、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数以私人占有形式直接的矛盾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姐姐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3、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4、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19世纪40—90年代,社会主义有空想变成科学。第二次飞跃就是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其代表事件是社会主义俄国(苏联)的建立。第三次飞跃正在实现的过程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了模式的偏颇和弊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尽管大多数国家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越南等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着其合理性,它促使了在前期的发展。但是在和平时期,就会表现出他的缺陷和不足。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有其严重的弊端的,渗透了俄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军事封建主义因素。是被扭曲和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其一些方面是与马克思主义严重背离的。如果不进行具体体制的改造,进行重大而全面的改革,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法持续长久地体现出来。长久下去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会被人民抛弃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通过短短四次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也深刻体会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虽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巨大挫折,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以及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得到记忆不得加深。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因为,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理论科学。他主要包括在资本主义世界怎样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政权为中心,全面开展改变资本主义的斗争,从个方面积累社会主义因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怎样以巩固并发展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权为支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以工人阶级政权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为支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并指导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泽洋处理好社会主义世界内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关系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体会一学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行将结束,我深感收获颇丰。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到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现状;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何指导社会主义政党建立政权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和平时期如何引领经济建设;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苏联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蒙受重大损失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些知识像是成分丰富的养料被我不断的融汇,贯通和汲取。
而在这其中,最让我为之受用的莫过于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远重大意义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这里我愿意将我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所学所获做一总结和汇报。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总书记的这个新概括、新论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要作出这个概括,这个理论体系有什么特点,这个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什么关系,这个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内在关系,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成了人民群众极为关注和迫切理解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予以科学解释和准确回答。
正如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新的概括,可以说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待。
一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可以说,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命题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熟,到了我们对这个理论体系概括总结的时候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阅读了冯国芳老师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过学习,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有助于为以后人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指明方向。
有助于为以后人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指明方向。
首先,社会主义一词,广义上被用于指一种追求社会平等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学说。
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存在许多各种各样以社会主义命名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流派。
“社会主义”这个词从拉丁文socialis(即“社会的”、“共同的”、“善于交际的”等演变而来,原意指以大众的幸福为目标、以合作作为基础、同当时经济学家主张的个人主义制度对立的人类事务的集体管理制度。
后来,巴黎的一些革命团体使用“共产主义”一词为自己命名,希望消灭财产的不平等,实现财产公有制。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以后,资产阶级经常利用“社会主义”来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
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
关于社会主义,有多种说法,比如市场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但是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定义都只侧重于社会主义的某一现象的描述。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应当具备三种属性: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所有阶段具备的东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了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
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不断取得发展,经受住了种种历史考验,初步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且推广到许多新兴的国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然而,苏联模式本身的弊病加上各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深刻,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活力不断缺失,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低谷。
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在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在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都处在低潮的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视科学指导思想的建设和完善,中国有着宝贵的来自长期革命实践的,并且不断完善发展的革命理论指导。
实践证明,任何革命或社会的变革,都需要一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革命和变革,迟早都会失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草率采取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盲目西化,自由化的变革也宣告失败。
而中国人民在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错误,不断完善经受住种种历史考验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正确的理论带领下,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崛起,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这更加坚定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信心。
指引着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与发展!同时中国的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度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产物。
他们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困扰,让我们深刻认识倒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考试时间为7 月份,70 分及格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空想社会主义,来自英国及法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转化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讲的是资本主义的由来,以及何为资本主义。
人的伤害来源:自然、社会和自己。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人的认知:70%来自于生活实践要弄清社会主义的由来,先弄清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人必须融入社会,才会明白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人在社会当中需要有外化及内部化;外化:必同流内部化:不合污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先知道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而组成的人类共同体。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形象的描述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活动。
什么是实践?现实世界为客体,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开拓世界对象性、客观性的活动为实践。
实践活动有四个特点:1、客观物质性;2、自觉(主观)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调控性、改造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
社会是人的社会,要懂社会,必须懂人。
人就是灵与肉的结合体,人是三位一体的产物(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不是永恒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是受到了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限制。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的本质?1、生产实践=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帮助区分人与动物。
2、生产劳动给人提供了物质生活资料。
3、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方面:经济、政治、文化。
4、实践是社会生产的动力。
什么是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世界上的所有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规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它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里制造。
为什么?1、在人开始生活时,遇到的生产力跟生产关系是既定的,无法改变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5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5篇)第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陈沉会计专业MG1000400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也深刻体会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挫折,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二十苏联高度集权的失败,在全球化浪潮下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使得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加深。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因为,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更加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理论科学,了解了怎么样巩固发展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为中心,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世界环境,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发展当中的挫折和失败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的飞跃,它告诉了人们社会主义可以在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起来,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其合理性,促使了前期的发展,但是在和平时期表现出了它的不足,扭曲和修正了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有的部分甚至是严重的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如果不进行具体的体制改造,长久下去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我国在吸收苏联的经验教训的时候,一边吸收好的部分,一边对不好的部分进行改造,完成了1956年的三大改造,奠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
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十分重视理论的建设和完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地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等一系列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些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评价和体会应用化学11研课程评价:在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里,我顺利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收获的。
在学习之前,我原以为这门课程会跟本科时那些政治基础课一样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不停的写,而学生只有在下面默默听,所以我一开始猜想自己学习这门课程会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才发现情况并不是像我所想的那样。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非常的重视和台下学生的交流,这样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视频和图片的手段细致而生动的阐述了课程的要点,有的老师虽然课件不多但是整个授课过程就是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共同探讨下进行的,所以让我感觉非常的有吸引力,学习的效果也非常的好。
同时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还有一些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我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得建设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其次,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扮演一个听客的角色,老师和学生需要互动,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重要。
可以适当的一个月安排一次辩论课,让同学们在争议和批判的课程学习中加深对这门课的理解。
孙红军教授所讲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是政治领域中创造的成果和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
这就是说,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成果和政治进步的状态。
强调了政治文明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这一过程具有的演进与进化的性质和文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协调发展。
孙红军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杨健老师所讲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尤其是文化方面,我感受颇深。
通过课堂的学习及课下的阅读,我对文化软实力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了解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
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现状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
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会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会张金山 103122339 控制工程这学期开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让我有机会好好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现在这个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我有很多感触,下面就是我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前提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包括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和历史是永恒的、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却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却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他们的合理内核,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作用。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人类社会主义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
其中包括规律的思想,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并取代旧事物。
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的舆论和天才的预测,其中包括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或手段(建立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未来社会的劳动和分配问题;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管理问题;消灭三大差别。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些理论为前提而产生的。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50年的历程,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绪论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终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实践
理论
习题
笔记
实践
专业
变化
笔记
理论
教材 习题
浪潮
第版
笔记
政党
复习
社会主义
世界
资本主义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 解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 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 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 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 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 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 解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 者的介绍。
内容摘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 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配套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 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 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资 料对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 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放等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马克思理论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 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圆梦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 等】、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问://(圣才学习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感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感想一、主要内容概括和研究分析1.内容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内容脉络十分清晰,全书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我们的党——最终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发展下去”为逻辑主线,读罢全书,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使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就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点,如“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所带来的影响”这三个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谈谈我对它们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2.研究分析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得先解释下“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
它广义上是用于指一种追求社会平等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以及学说。
即消灭一切关于资产阶级实现社会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
而现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诞生,其实说起来经历了一个漫长阶段的。
资料记载早在西方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开来。
直至我国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以后,马克思就在1842年10月15日所写的汇报《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一文中,引用恩格斯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才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含义。
把社会主义作为我国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一词作为革命风潮的新名称,开始广泛被运用;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其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中,必须具备一样东西,这就是在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逐渐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政治上,必需要由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来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思想上,拥护马克思和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
上述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从根本上解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社会主义产生时是以学术思想的抽象形式出现的,如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最后再建立相关的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这个理论的一半规律。
)1、什么是社会主义?——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就是提倡将社会的整体利益摆在首位,而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2、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本书中为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可以说是人的解放学。
3、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0世纪初-中期,列宁,斯大林,苏联、中国、南斯拉夫、匈牙利、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第三次,通过改革,各国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当时在任的主要领袖)4、相关概念:空想社会主义:马恩以前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斯大林在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第二讲空想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古代西方:古希腊—黄金时代,原始基督教—千年王国,柏拉图—《理想国》;没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剥削压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正原则。
在古代东方:士大夫—“大同”世界,先秦道家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
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迅猛的发展起来,到19世纪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西欧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圣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1 复习笔记一、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①资本主义的产生14—15世纪,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方式已经从简单协作发展到手工工场。
16—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封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更迅猛地发展起来。
直到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确立下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进步,是以对内的残酷剥夺和对外的野蛮掠夺为代价的。
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
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充分的,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只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
③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大致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时期相对应。
(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①背景: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手工业者和农民这两大社会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新的阶级即早期的资产者与无产者出现了。
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新生的资产者扮演着恶霸与海盗的角色,巧取豪夺,贪婪成性,其行为遭到新生无产者的反抗。
在资产阶级领导反封建斗争之初,城乡无产者便试图推动这一斗争走向彻底。
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便是与这种斗争相适应而产生的。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点这三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没有起点和中介,就不可能有终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么,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可以另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作为一门学科,可改称社会主义学。
这样有四个好处:第一,与其他学科一致,“学”字放在学科名称之后,更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第二,社会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并非建立之初就十分完善、完备,它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总结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类名称给人以似乎它一诞生就是完满科学的印象;第三,社会主义学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包容面更宽广,包容量更多样。
除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要研究、吸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积极成果的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合理主张;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长期以来是归属于法学、政治学学科,改名为社会主义学后,它应是一门与法学、政治学并列的独立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习》心得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习》心得体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这学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这次的课程中还有实践环节,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理论水平更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但社会主义是一门要一辈子学习的科学,现在仅对这学期的学习所获做个总结。
第一节中杨老师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用开展革命斗争的途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4、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
5、无产阶级专政是必由之路。
6、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必然途径。
7、进行共产主义制度是最终目的。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让我对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充满信心。
第二节中杨老师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实践,其发展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广泛运用于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由革命实践为主转为建设实践,改革实践迅速发展阶段,发展主题逐渐转换为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冲突和对抗中发展自身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其三个主题转换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节由孙红军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主要包括四个问题:1、几个相关概念。
包括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权利,什么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标志、改革与政治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3.1 复习笔记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可贵构想①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党政分开、建设新中国的基本构想;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地方性联合政府建立,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摆脱苏联影响,在初步独立探索中国未来通往社会主义之路;③中共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新经验。
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当时主要是明确认识了以下四个问题:a.纠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b.确立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c.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d.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特点的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政体;以国营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这构成了中国未来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基本蓝图。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未来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借鉴与创新以及随后出现的差错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借鉴中又有创新。
同苏联模式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和优点:a.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创建政治体制;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c.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
②出现的差错:a.1949年党在执政后节节胜利,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加上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受苏联模式影响,无法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b.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急于及早过渡到社会主义;c.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预计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的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阅读了冯国芳老师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过学习,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有助于为以后人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指明方向。
首先,社会主义一词,广义上被用于指一种追求社会平等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学说。
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存在许多各种各样以社会主义命名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流派。
“社会主义”这个词从拉丁文socialis(即“社会的”、“共同的”、“善于交际的”等演变而来,原意指以大众的幸福为目标、以合作作为基础、同当时经济学家主张的个人主义制度对立的人类事务的集体管理制度。
后来,巴黎的一些革命团体使用“共产主义”一词为自己命名,希望消灭财产的不平等,实现财产公有制。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以后,资产阶级经常利用“社会主义”来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
关于社会主义,有多种说法,比如市场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但是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定义都只侧重于社会主义的某一现象的描述。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应当具备三种属性: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所有阶段具备的东西。
即应当是在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思想上,以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这些本质特征表达了社会主义的共性,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社会主义产生时是以学说、思想的形式出现的,如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然后在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形成了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最后在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世界上逐渐赢得了许可和认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增加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心。
面对新世纪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