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册语文语文教案
![第九册语文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16c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5.png)
第九册语文语文教案教案标题:第九册语文语文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第九册语文教学内容,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科学的教案,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
教案将包含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方式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第九册语文教材内所涉及的知识点。
- 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文学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阅读习惯。
-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解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古代语言和修辞手法。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主题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 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和相关练习题。
-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序,教学用具齐全。
2. 导入与激发兴趣:- 运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预测和猜测教材内容。
- 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新课教学:- 针对教材中的每个课文,提供清晰的讲解和解读。
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12cd7de80d4d8d05a4fb3.png)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还可以叫什么?(因数)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反过来比较: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6.5×5表示什么意思?(5个6.5。
)用加法算是:6.5+6.5+6.5+6.5+6.5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
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九册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九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3891faf45b307e87197ef.png)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九册教案语文第九册教案看图学文1 小站一、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内容,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继续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练习用“竞赛”“一尘不染”造句。
4.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小站”的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1.出示“小站”图(或打出投影),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课题1小站)2.看图,想想小站的样子,指名说图意。
(提示全班注意该同学观察和口述的顺序)3.指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个小站的。
4.结合指名读正音,并提示注意读准以下字词的音。
zh4n ch0 Zh3 zh1i ch6n r3n“小站、 疾驰、 眨眼、摘要、一尘 不 染”注意读准翘舌音。
z1i c4n“栽着、灿烂”注意读准平舌音。
b3ng j@ng ch6ng n0ng j@ng“红榜、竞赛、乘车、 宁 静”注意读准后鼻音。
chu lan liang“清楚、栅栏、商量”注意读轻声。
y2 po“山崖、活泼”注意不要读错字音。
二、进一步观察图画,明确观察顺序。
1.我们初读了课文,大体上了解了作者是怎样观察小站的。
各自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看图说说小站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口述,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观察的顺序:小屋(车站)——屋后(栅栏)——小屋左边(红榜、小黑板、出站口的宣传画)——月台上(人物、景物:喷水池)——月台两头(杏树)——小站背后(石头山)。
可见,作者是按照小站——月台——小站后面的顺序观察的,体现了由主要景物到次要景物、以景为主、景人结合的观察方法。
3.引导学生读描写“喷水池”的一段文字,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突出的感觉?在同学发言之后,引导归纳出两点:(1)小站很小;(2)小站是精心布置的。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80e95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8.png)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使小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正确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法和字词知识,并能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突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法和字词知识。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2.难点(1)让学生自己总结和熟记各种语法规则。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教师先问一下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学生们对语文的认识和学习状况。
2.教师简单介绍一下随后要学习的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并引导学生对于会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初步预习。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讲解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知识、语法知识以及作文技巧等。
(1)熟记一些基础的字词,包括常用的汉字、成语、词语以及俗语等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比如动词时态、语法成分以及句型结构等等,通过阅读练习和考试前的模拟测试来让学生掌握应用这些知识点的技能。
(3)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段落的划分、概括归纳、类比形象等技巧进行作文。
2.针对各个课文做出详细的解析,进行例句的精讲细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技巧,重点包括:(1)分析段落结构(2)理解词语搭配(3)强化语言节奏(4)使用联想技巧和语感操作第三步:练习(30分钟)1.是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上做相关练习,并给予个别辅导。
2.针对一些错误集中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并提供更准确的答案和帮助。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和技巧,并提出一些比较经典的习题供学生下课后自主复习。
2.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部分经典习题解答,纠正学生的思维和方法。
3.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教材分析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本较为经典的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语文知识点,本教学设计内容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整合,并且增加了一些丰富的作文教学技巧和练习环节。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7e620603d8ce2f006623fe.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07e0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9.png)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草房子》。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节“男孩桑桑”,详细内容为对主人公桑桑的介绍及其与草房子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第一章节的主要情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重点:掌握课文第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学习并运用优美词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关于童年和草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回忆。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章节,了解故事内容,圈画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 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b.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b. 提问学生关于家乡和童年的话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草房子》第一章节男孩桑桑2. 主要人物:桑桑3. 主要情节:桑桑与草房子的故事4. 优美词句:展示几个典型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经历,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优美词句,完成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整部小说,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课文的章节和详细内容,还应对课文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进行深入解读。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d939833866fb84ae55c8d0f.png)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通用5篇)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823ee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9.png)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通用5篇)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1一、主要内容和教材重点、难点。
二年级美术共19课,紧密结合小同学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动身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沛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同学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同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同学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神往。
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同学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发明能力和鉴赏能力。
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同学的综合能力。
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沛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同学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同学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本班同学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发明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fd3f708a1284ac850436d.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
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②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7a819cfc789eb172dc8cf.png)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c247d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7.png)
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文学形式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熟练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一定语境下的古文词语的含义•掌握古文简单句、复句和长句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精读《庄子·逍遥游》和《文心雕龙·经典之作》两篇古文,理解文学形式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熟练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古文简单句、复句和长句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解读一定语境下的古文词语的含义•理解长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分析长句的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古文的特点和作用2.提问:你们对古文有什么认识?为什么要学习古文?3.2 讲解与练习(40分钟)1.讲解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讲解古文简单句、复句和长句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3.解析《庄子·逍遥游》和《文心雕龙·经典之作》两篇古文,提醒学生注意古汉语语境的不同4.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研读文本,发掘语言运用和文化内涵,互相讨论,并分别介绍个人的探解和理解3.3 总结(10分钟)1.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理解2.教师进行总结,强化要点,提醒学生合理运用古文知识,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4. 课堂作业1.同步跟读《庄子·逍遥游》和《文心雕龙·经典之作》两篇古文,做好语音语调的演练,熟悉表达方式和语言节奏。
2.找到一篇古文,使用教师所提供的古文分析模板,分析所选古文,把理解和分析的成果记录下来。
5. 教学资源1.《庄子》2.《文心雕龙》6.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小组分配,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纠正学生读音错误和语言表达的啰唆。
•在课后,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体验,不断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bcbd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7.png)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古诗、成语故事、文言文2.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3.第三单元:作文指导4.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5.第五单元:名著导读6.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三、教学设计(一)第一单元1.古诗教学(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进行古诗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成语故事教学(1)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3)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记忆。
3.文言文教学(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3)进行文言文翻译,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第二单元1.现代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进行课后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2.课外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拓展视野。
(2)组织课外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三)第三单元1.作文指导(1)教授作文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2)进行作文修改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习作训练(1)布置课后习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和指导,提高写作质量。
(四)第四单元1.综合性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会现象。
(2)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主题活动(1)举办诗歌朗诵会,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进行汉字听写比赛,巩固汉字记忆。
(3)组织成语接龙比赛,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五)第五单元1.名著导读(1)为学生推荐名著,指导阅读方法。
(2)组织名著阅读分享会,交流阅读感悟。
(3)进行名著知识竞赛,检验阅读效果。
打造生动有趣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教案
![打造生动有趣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158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c.png)
教学干货 | 打造生动有趣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教案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本重要教材,涵盖知识广,内容多样,是小学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材。
教师要通过打造生动有趣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需要从学科教育的本质出发,明确教师要达到的效果。
同时,在目标上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主观感受以及实现难度等因素。
1.知识目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目标的确定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要点,将知识讲解清晰,因材施教,结合具体的例子、故事来教授,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2.能力目标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文的能力目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交流能力等。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情感目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离开家的那天上午》、《竹枝词》等。
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素质。
同时,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可以进行分册教学,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授课特长,灵活制定,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情感升华。
1.生字词学生可以通过看字典、写作业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个层次上,认识生字词的词义,学习相关的用法。
2.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表现、情节转折、人物塑造、文化内涵的解读。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5172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9.png)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教学重点与难点3.教学方法与策略4.课堂管理与评价5.课后辅导与作业设计三、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1.教材简介人教版第九册教材是一套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
本册教材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2.教学目标(1)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3)提高综合素质,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2)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化课堂管理与评价,确保教学效果。
(四)课堂管理与评价1.课堂管理(2)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评价策略(1)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后辅导与作业设计1.课后辅导(1)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组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组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b1c35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1.png)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组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面向人教版第九册第三组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
该组学生为初二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
此时学生具有初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理解层面还需要通过案例阐述等方式进行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方式来学习语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掌握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如何通过推理和猜测理解课文,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2. 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理解语言表达中的比喻和隐喻。
•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能够通过运用已学知识,合理组织表达内容,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美好文化、语言的向往和追求。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内容及重点本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比喻手法描写事物的技巧•通过推理和猜测理解课文,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
2. 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1.讲解文言文2.比喻手法的学习3.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学习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角度的教学方式来完成。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讲解文言文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传承,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和承载文化精神的作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对文言文进行学习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认知和理解,其中包括:•分析古文中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多音字、古代用字等。
•强化文言文在中文传统文化和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解析文言文中相似用法、类比等,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美妙之处。
2.2 比喻手法的学习比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其能够在文言文中营造出一种美感、生动、形象的特殊效果,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比喻手法,并通过阅读习惯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比喻理解能力。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dc4ecabe23482fb4da4c91.png)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xx”“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
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
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
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
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
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
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
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
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九册教学设计概述教案教学设计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
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
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
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
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
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
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
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
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
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
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
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
“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
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
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
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
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
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
诗后编者还附了一个问题,“诗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目的究竟在哪里?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例子:法布尔的故事;《变色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
诗歌语言欢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
因为这首诗和古诗又不一样。
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的意蕴入手。
什么是意蕴?怎样帮学生把握住诗的意蕴?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
但是,作品中将父母作为与法布尔相对立的角色描写我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法布尔的父母真的是这样?《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
相信学生在初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教学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致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金蝉脱壳》一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看学生的表达。
现在语文教学过多的是对教材人文体验,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习的根。
我要多做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课例。
习作2是作者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下来,在这里,教材的要求更为明确了,要求学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
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
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等。
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地打比方。
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像如此详尽的作文写作要求是很难看到的。
练习2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歇后语的练习。
首先是歇后语的积累,其次是歇后语的运用。
读书与积累的内容是三条关于观察的格言。
其实,这三条格言可以放在本组教学之前进行教学。
想想说说是想象补充画面然后再说一说。
这里要注意方向的把握,学生喜欢讲说一些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教师要注意引导。
语文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东西,但是,当课堂上出现不美的东西的时候教师该如何引导呢?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都独立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成语故事》主要将这两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推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比如官权思想,等等。
这里,教师少引导学生去考察这样一些内容,教师倒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这样几个关于推敲词语的典故。
不知道学生对这样的文本会有什么样的解读?《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
教材使用这个版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的美丽,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
本课语言训练的点是课后作业第四题,体会重叠词语的用处。
《读书莫放“拦路虎”》不知道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很是突兀。
这篇课文可以放在讲勤查工具书的地方讲解。
两篇《伊索寓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体会伊索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
《习作三》写“秋天的树叶”,可以让学生写树叶贴树叶画树叶,让全班学生一起写一部不树叶宝典,激发学生作文训练的乐趣。
《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
《通读与感悟》可以作为平时的小练笔。
这样的练习模仿性比较强,学生练习容易出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学会拒绝》现在的学生比较会拒绝,这个项目不存在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难把握的还是教材的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和教材人文情怀。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学生从这些语言中体会我们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
对课后作业第四题感到这道题目出得不好。
要让学生理解邓小平就有必要补充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我个人觉得可以在“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显然是邓小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世界角落……《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表明的是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作业第三题其实是读书积累做摘抄。
《爱滋病小斗士》这是一篇新的课文。
这里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
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其实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突破,引导学生浏览一组课文,关于人类面对具有世界性灾难的表现。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
《鼎湖山听泉》作者以游踪为顺序,从眼、耳、心等入手写鼎湖山的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感受鼎湖山泉水的美妙外还要学会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鼎湖山的泉水的。
高林生老师认为这篇课文要教得像高年级的课文就必须教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
《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材画了四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在的感受。
练习五中语文与生活要把句子写具体,其实,这样的练习应该提前。
诵读与积累是一首小诗,让学生学会朗诵。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去发现公益用语,然后再设计。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