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 的最后胜利。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 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 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 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独创性地发 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关于革命 的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了以前两个阶段的经验,建 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 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 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 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 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 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 设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 大革命失败后,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有了提 高,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 军队,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开辟了建立人民 政权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 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 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具体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 件,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四、五、六、七章(毛邓三)

第三、四、五、六、七章(毛邓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主讲:郭晓康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6-47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

P48总路线集中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51-52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主讲:郭晓康道路和基本经验意义P53-57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P59-60历史意义: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理论。

2.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实践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主讲:郭晓康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理论和道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62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67历史意义:1.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质】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质】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革命道路 和平斗争 (非暴力革命) 武装斗争
(暴力革命)
城市中心 农村中心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 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 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在会议上毛泽 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 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 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 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大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
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 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 性所决定的。
凶残
武装斗争
可能性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政权 存在发展 的条件 主观 条件

毛邓三概论-第3章

毛邓三概论-第3章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特殊优点)
开滦煤矿工人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称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 民族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 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
从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毛泽东先后 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 〉发刊词》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 地论述了中国革命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农 村,而是走相反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和 完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在解决新民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的同时,提出了新 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纲领, 作为贯彻执行新民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终极前途:社会主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 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客观依据: 第一、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武装斗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 的压迫。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主 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 装。
2.如何开展武装斗争? (1)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 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 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 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第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 的惟一宗旨 第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一)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①敌人的强大和革命力量的弱小。 ②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①由于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 阶级面临着共同敌人,因此能够结成统一战线。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 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 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于1927年8月7日召开“八七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 针。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28年 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分析了农村红色政权 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 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9 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 浏阳县文家市。(5000减少到1600 人) (文家市余洒度与毛泽东争论)
文家市会议上的争论
余洒度
9月29日,毛泽东带部 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及 时进行了三湾改编,其后 辗转来到井冈山建立了第 一块革命根据地。
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 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人阶级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 产阶级的联盟。
(二)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
革命的主要形式。武
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优点之一。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
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
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 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 可能在一定程度和时期内参加统一战 线。
国民革命时期 的国民革命联 合战线 土地革命前中 期的工农民主 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后期 和抗日战争时 期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 期的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3、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命新 的民 统主 一主 战义 线革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走 什么样的道路问题成为革命的关
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 农民农耕图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彭德怀与错杀王袁事件
王佐与袁文才
1928年10月和11月,毛 泽东分别在《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 《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不断走向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升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只是在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基本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鸦片战争)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革命战争的实践&军事战略理论;党领导新民主民义革命历程&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连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①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无议会可 用,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 人民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武装斗争
军队建设思想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党的建设
原因之一:
农民小资产阶级党员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成为主要矛盾。
原因之二:
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使党 组织建设容易涣散。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
战士在学习
延安的整风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一样深受压迫, 革命要求强烈。 (左翼集团)
敌人内部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激 烈的斗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可与其某一部分、某一派别结 成暂时的统一战线(右翼集团)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 持中立。(中间集团)
3.党的建设
首先是扩大党的组织
组织建设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实行正确的干部路线 和干部政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
作风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黄克功之死被誉为毛泽东“挥泪斩马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讲第三章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讲第三章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 渡的问题。
• 《共产党宣言》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 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 利用国家主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 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 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 逾越的发展阶段。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 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 二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向集体经济过渡的经济) • 三是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 • 四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 五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必 然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确定不移的趋势。但是, 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人对此 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 1、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 时并举的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 义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949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 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 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 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 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案例1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总是伴随着滔天的罪恶,对中国人民来说,有一段历史永远不能忘却,有一段罪恶永远罄竹难书。

这段历史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的滔天罪行,他们侵我土地、杀我人民、夺我资源,华夏大地处处都是残暴的日军留下的斑斑血迹。

侵略我领土日本早在明治中期,就形成了以中国为主要扩张目标的所谓大陆政策。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日本以武力夺取世界霸权的欲望更加强烈,侵华活动更加猖獗。

1927年田中内阁制订了《对华政策纲要》,其核心是首先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然后以满蒙为基地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张。

田中给天皇的奏章中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纲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这是为实现其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亚洲所采取的步骤。

日军炮制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任其宰割的殖民地。

从1933年开始,日军先后侵犯热河和长城各口及其以南地区,并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本即占领了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领土,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38年10月以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进入1944年后,日军集中侵华兵力,又向中国发动了一次战略性进攻,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将其占领区向前推进,侵占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大片地区。

屠杀我民众日军铁蹄遍及中国半壁河山,在其所到之处,对中国民众实行灭绝人性的屠杀,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制造了难以计数的血腥惨案。

长城内外的“千里无人区”,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毁灭战”,对不设防城镇的狂轰滥炸,还有惨绝人寰的细菌战、毒气战……侵华日军暴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上百万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挥舞溅血的武士刀,犯下了滔天罪行。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879年,孙中山在其 兄长孙眉的资助下, 离家赴檀香山,“始 见轮舟之奇,沧海之 阔,自是有慕西学之 心,穷天地之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为清除革命党人在两 广一带的活动,1898 年8月26日(光绪二十 四年七月初十日), 清军机处传谕两广总 督谭钟麟及广东、广 西巡抚等严密缉拿孙 中山,“毋使酿成巨 患”。
•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 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 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 傀儡的统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 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 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 主义所独占。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探索国家 的出路
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代表
康有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 外反动势力,把旧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 但农民毕竟是小农经济的承载体,不是新生产力 的代表,分散的小生产者的自私性和狭隘性,使 它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制度,因此,它不 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最终 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它没有也不可能使 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更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究 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妥协性(革命 的不彻底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结晶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几个问题5.重点把握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特点6.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原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观点: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

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基本概念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则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C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旧民主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由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A国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B领导力量: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C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经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两大矛盾,就要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二、实践基础: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既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也反对来自右的错误倾向。

2、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基本内涵:(1)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无产阶级(3)中国革命主力军:农民(4)中国革命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两个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

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劳动者而不是剥削者。

*关于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

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既要反对“一次革命论”,又要反对“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忽略了二者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主张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认识到二者的联系。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924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后,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批判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左”倾教条主义和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右倾思想,初步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中国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基本概念及内涵:(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3)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三条最重要原则:(1)党的建设——党是革命的领导主体(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重要方针。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二十多年革命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国家的国体即阶级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个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1)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2)中国革命中的理论创造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3)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意义:(1)在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2)实现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巨变,完成了中国人民第一个历史任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第一次巨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二次巨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第一个任务;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第二个任务(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革命提供了范例和经验思考题目: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怎样提出的?这一命题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史条件及客观原因?阅读书目:1、《毛泽东选集》第1-4卷2、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卷3、中央文献室:《毛泽东传》4、中央文献室:《毛泽东年谱》5、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