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节目存在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市场和行政博弈中的广播电视方言节目

市场和行政博弈中的广播电视方言节目

后 赵 家 军 在 央 视 相 继 推 出 r“ 老 根 ” 列 和 “ 大 帅 ” 刘 系 马
系列。 而最 近湖南经济 电视台的《 一家老小向前 冲》 更是 在三湘大地创下了收视奇迹。 此时全 国再次掀起翻新方 言剧风潮 。2 0 05年 3月初 , 沈伐主演 的四川方 言剧 《 王 保长后传》 在成都 创下 了 95个百分 点的惊人 收视率 , ,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期 在 一 些 地 方 台用 方 言播 报 并 产 近 生 一 定 影 响 的节 日主 要 有 : 南 经 济 电 视 台 的 《 策 越 湖 越
东北 方言剧《 刘老根》 在央视一套播 出, 立刻确立了东北
方 言 剧 的 霸 主 地 位 ,忽 悠 ” 后 全 国 一 片 “ “ 之 咋整 ” 。 此 声
f 键 词 l方 言 节 目; 展 背 景 及 现 状 ; 在 的 必 要 性 ;度 ” 关 发 存 “
【 中图分 类号】 G 0 26
【 文献标识码】 A
f 文章编号16 1 55 ( 0)3 0 5- 4 1 7 - 4 42 60 — 0 0 0 0
近年来 , 随着 中国新闻媒体 改革开放不断 向广度 与 深度发展 。 媒体 竞争 日益 激烈 和残 酷 , 各家媒 体的战略
维普资讯
第 6 第 3期 卷 20 06年 5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UR L O U N s D A V A I N L T C NIA O L G O NA F H NA MA s ME I OC T O A E H C L C L E E
间 。 地 的 电 台 , 视 台 都在 大 摘 “ 言 】程 ”. 统 计 , 各 电 方 .据 成 都 用 方 言播 出 的 节 目就有 六 七 十个 , 占总 节 目最 的 四

方言节目的高度与底线——突破价值瓶颈 打通本土气脉——试论《阿六头说新闻》致胜策略

方言节目的高度与底线——突破价值瓶颈 打通本土气脉——试论《阿六头说新闻》致胜策略
方言节 目的高度与底
策 划 :曾瑜
近 年来 ,方言 节 目在各 地方 电视 台风 生 水起 ,

些 节 目甚 至 成 为 拉 动 电视 台 整 体 收 视 和 创 造 社 会 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 力量。经过数年的实践 ,我们有
必要 将 方 言 节 目作 一 阶段 性 总 结 。 以贴 近 性 为 重要 特 征 的方 言 节 目, 能 否 体现 主 流 文 化 价 值 和 审 美 价 值 ?
合 观 众 就 是 一 出 闹 剧 , 还 有 人 断 言 “ 六 头 ” 是 个 短 命 阿
鬼 ,顶 多 红 三 年 就 会 淡 出 公 众 视 线 。 但 六 年 来 , 《 六 头 阿
势 ,要 在 夹 缝 中 求,它是 政府 的参谋、百姓 的朋友 ,
万 , 占频 道 广 告 总 收 入 的4 % 。 0
道 《 阿六头说 新闻 》节 目开播 了。六年来 , 《 阿六头说 新
闻 》以 方言 化 的 播 报 、 民生 化 的 选 题 、 角 色化 的 主 持 、 娱
乐 化 的包 装 保 持 了杭 州 民 生 新 闻 第 一 收视 率 、 第 一 影 响力 的 品牌 。
全 国及 省市 各类 奖项 近 五十项 。 六年 来 , 《阿六头 说 新
闻》不仅获得了金杯 银杯 ,更收获了老百姓 的口碑。
杭 州 市 新 闻 时 事 类 节 目排名 :见 下 页表 一
同时, 《 阿六头说新 闻 》也为频道 带来 了 巨大 的经济
土观 众 接 受 并 唤 起 共 鸣 。 受 众 看 方 言 节 目, 就 是 期 盼你 用
效益。 目前 《阿六头说新 闻》广告 插播刊例价 是频道最 高
的 ,与其他 时段刊例价相 比至少高6 %。近几年 , 《阿六 5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在这个过程中,方言的保护也变得愈发重要。

进行关于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它的推广可以促进全国人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而方言则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独特性,对于维护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普通话推广的充分考虑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需要进行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包括方言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

对于方言的现状,需要全面了解各地方言的分布情况、使用范围以及受到的外部影响等。

还需要深入研究方言的使用者群体,包括老年人、农村居民、少数民族等,他们对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影响因素方面,需要考虑到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教育体系等对方言的影响,以及媒体、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对方言的影响等。

需要针对方言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包括加强方言文化的宣传推广、设立方言保护专项基金、开设方言课程等,以及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等。

也需要进行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深入探讨在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如何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普通话推广,需要把握好度,既要积极推广普通话,又要注重尊重和保护方言。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展方言文化节、举办方言诗歌朗诵比赛等,来增强方言的活力和吸引力。

也可以在教育领域加大方言教育的力度,鼓励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热爱。

在媒体方面,也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加大方言节目的播出和推广,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方言文化。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还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方言保护工作的投入,制定专项基金,支持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媒手段中运用方言的意义和作用

在传媒手段中运用方言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传播在传媒手段中运用方言的意义和作用郭晓阳【摘 要】将方言作为一种传媒手段,改变了以往普通话主导语言的局面。

方言以其诙谐、有趣的话语和带有浓厚人文地方情怀的特点感染着听者。

虽然大量使用方言于传媒手段中会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阻力,但是方言特殊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很多方面都值得让普通话去学习借鉴。

方言更为突出的优点是其有着地方文化符号载体的身份,浓缩着地方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方面来探索在传媒手段中运用方言的意义和作用,并推测出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方言 传媒手段 意义 作用方言顾名思义是一种地方语言,一般只在一定局部区域通行,属于民族语言当中极具特色的一种。

比如我国四大名著的其中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使用元代当时统一的书面语写成的。

但是现实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在当时的朝代,社会经济分散,各地区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这是口语没有实现统一的最根本原因,可以从《红楼梦》这一部名著中使用北方话直观感受到。

综上所述,可以感受到方言和共同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意义。

一、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电视这个媒介慢慢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

电视在生活中的意义绝不仅仅在进行信息的传播,也是对大众进行文化熏陶感染的媒介手段。

在之前很久的一段时间,电视节目的语言都为普通话所“垄断“,但近几年,令人欣慰的是,各电视台、电影制片方意识到方言的价值,大量利用方言来博得大众关注。

自从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取得成功以后,各地方言节目、影视剧节目开始蓬勃发展。

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荆州电视台的特色节目《有么子说么子》、四川卫视的《生活麻辣烫》,以及各部因方言特色收获好评电影,有《秋菊打官司》、《疯狂的石头》、《寻枪》、《一个都不能少》以及《举起手来》等。

由此可得,方言运用于传媒手段中的优势渐渐为人发觉。

在影视节目中运用方言是一种新尝试,给听者最直接的文化感受机会,打破了以往普通话为主的局面。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语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是汉语的一种发展方式,而且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方言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汉语方言教学的必要性1、认识多样的汉语文化。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也变得多样,而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

每一种汉语方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特征。

2、强化对汉语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汉语教学以标准普通话为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会使用不同的方言,而这些方言也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汉语文化。

3、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增强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

此外,学习汉语方言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二、汉语方言教学的实施1、适应性教学法。

不同地区的人使用的方言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例如,在北京教学时,应采用北京话来教学;在上海教学时,应采用上海话来教学。

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方言的理解能力。

2、培养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分析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不同方法来表达这些差异。

例如,可以通过图形或表格来表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

此外,可以采用问答形式来考察学生对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的理解能力。

3、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可以将所学到的方言用于日常会话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方言。

此外,还可以将所学到的方言应用到文化传承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方言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此外,还有2023年7月28日启播的广东南方电视台粤语卫星频道,是全国唯一获准上星的方言电视频道。

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也多有开办方言节目,但影响力不大。

就全国整体数量看来,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

除广东外,即使是在方言节目较多的成都,其数量也未超总量的8%。

而普通话不标准、习惯夹带方言的主持人也是极少数,普通话节目目前仍然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四、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录制的广播情景剧《王木犊》。

王木犊这个艺术形象大家都熟悉,是陕西独角戏名家石国庆先生创造的。

但广播版的《王木犊》不同于舞台上的独角戏,无需王木犊费劲地变着口音学这个学那个,而是需要谁谁就上场,独角戏遂变成群角戏,多数人物是操着陕西方言。

这个节目当时在省台听众中也轰动一时,为城乡群众所津津乐道。

2023年戏曲广播的前身文艺广播也搞了陕西方言的情景剧《西安故事》,每集大约二十分钟,一集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由那个名叫“西安”的西安小伙讲给听众的。

《西安故事》借鉴了电视情景喜剧,又由传统的广播剧衍生而来。

陕西电台现在有方言节目十五档,分散于全台各个专业电台,占节目总播出时间的6.13%,这个比例显然处于非主流状态,与全国平均情况类似。

目前陕西电台方言节目比较多的是戏曲广播和故事广播,其他专业广播也有少量分布。

都市广播的《吃在西安》,已有六年历史,克隆自四川电台,是陕西台开播最早的方言专栏节目之一。

这个节目最令人称道的当属王军和石美这一对黄金搭档主持人,他们用陕西话把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地方风味、人情世故挥洒的酣畅淋漓,让秦地百姓好不过瘾。

俩人的幽默风趣,默契配合,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都让人过耳难忘,颇得听众追捧。

正所谓吃吃喝喝也娱乐,乡音乡情格外亲。

交通广播的《老冯说事》,也有三四年时间了,是由资深记者老冯担纲主播的。

老冯曾自撰对联概括自己的节目:“小眼看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品酒说新闻,说你说我说他说说而已”。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意义_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意义_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意义_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电视荧屏上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方言节目,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曾发文“约束”或“禁止”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电视剧使用方言,意在规范媒体的语言文字使用,但这些禁令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也并未因此而停止。

笔者认为,电视方言节目的兴起,自有其市场需求和受众心理基础。

本文对其文化成因和文化意义作以下粗浅分析。

方言节目崛起的文化成因作为媒介生产的意义和符号的集合,方言节目不仅承载着媒介自身的文化,而且也打着社会文化的深深烙印。

从社会中心论的角度来看,其崛起与发展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民间文化本源。

自从大众社会出现以来,文化的洪流逐渐分为三股支流,即精英文化、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

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精英文化是独立于消费者的文化形式,它不会依从、迎合受众的喜好和偏爱,其运作规则是艺术家式审美性的创作。

而民间文化则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本真的原始形态:它没有精英文化所谓的“高尚意义”,也没有大众文化逐利的商业色彩,其享有者是普通的具有地域区分度的人民群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作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代表的是最“草根”的阶层。

电视方言节目的本源就是民间文化。

自1956年推行普通话以后,普通话就成为中国大陆的统治语言。

按照福柯的观点,语言与权力密切相关,语言里面出权力,现实是语言的现实,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所以,占据统治地位的普通话产生的文本也就成了具有精英意义的文本,普通话节目也在最大程度上成为了精英文化的载体。

它们措辞优雅精致,书面语色彩浓重,很多时候负载着政治意识形态。

相反,方言是某一地域民俗、习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和优质载体。

方言中传神的表达、风趣幽默的词汇,或机智或笨拙的掌故正呈现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无尽的民间智慧。

因而方言节目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自然吸纳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元素。

方言应该被保护 正方的观点

方言应该被保护 正方的观点

正方:1、方言交流不便。

2、造成地方歧视3、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文明的要求4、体现了素质教育反方:1、掌握方言和普通话不冲突2、被完全同化体现不出文化特色3、很多戏曲用的就是方言4、语言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例如各国语言的不同。

只要多学习。

简单说来,可以提倡普通话,但是不能废弃方言。

如果要便于交流,为什不让全世界人都说一种语言?除了交流之外还有就是地区文化的传承载体,这应该是反方的底线吧。

而全国使用普通话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尊重和扼杀。

纵然在地区间交流使用普通话无可非议,就向国际上使用英语法语等国际语言一样,但是不代表要废除各国语言。

除了交流信息之外,语言还有很多功能。

比如东北话演小品,粤语电视剧等等。

而且,废弃方言不可能,不现实。

其实,正方的观点太过偏颇。

全国都是用普通话没有问题,并且事实上也是这么执行的。

全国的铁路、民航、官方新闻等等,用的都是普通话,而且大家也都能懂、并不影响交流。

但这种情况下,方言依然存在,并没有废弃。

所以说,如果要“废弃方言”,则显得多此一举,而这也是正方很难以论证的。

在反方的角度,方言是很多地方文化的支柱。

例如陕北信天游里不开陕北方言,东北二人转离不开东北方言,各个地方剧中很多都是如此。

但伴随着方言使用的减少,使得这些地方文化受到了冲击。

此外,这个辩题中有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是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后者属于一种语种,是独立在汉语之外存在的,也是法律规定可以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的。

例如,西藏自治区的官方网页上是双语的,既有汉语也有藏文;但广东省的官方网页上就不是这样,不能既用普通话也用粤语。

二是方言和口音。

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北方方言具有优势,例如赵本山在春晚上用东北方言表演小品,不仅大家不觉得有问题,而且还觉得效果不错;但如果严顺开用上海方言表演小品,那估计节目连初审都通过不了。

而实际上,这个理解有偏颇。

虽然北方方言占有优势,但如果赵本山完全使用东北方言,大家一样是听不懂的。

实际上,赵本山使用的是东北口音而已,很多用词仍然是按照普通话的用词习惯。

对电视“方言言说”的新思考

对电视“方言言说”的新思考

对电视“方言言说”的新思考作者:李秀芝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3期摘要:普通话与方言二者存在于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而非你存我亡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方言电视节目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及方言电视节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

关键词:电视“方言言说” 方言普通话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大量涌现,如济南电视台用济南话播出的《有么说么》、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用杭州话播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区用粤语播出的《新闻日日娣》等。

人们对电视“方言言说”的评价褒贬不一,怎样看待这种语言现象,值得探讨。

相对于其他节目,方言电视节目的特点是轻松娱乐,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地域色彩,能够满足一部分受众听乡音、知乡音的心理需求。

方言电视节目的另一特点是创新程度高,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不断翻新,节目资源渠道与取材均本土化,因而资金投入少,制作成本低,但收视率一路攀升。

自上个世纪以来,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节目,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用天津话播出的《二哥说事儿》等都是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都非常有名的节目。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的成功掀起了川渝方言电视栏目热潮,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是为农民服务的节目,现在全国闻名。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开办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有重庆、广东、四川、浙江、湖南、上海、山东、天津、湖北等台,而且这些方言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节节高升。

在众多的媒介信息传播形态中,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出现和兴起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传播现象。

方言是特定区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鲜明的区域民俗特性,是民众基本的交际和信息传递工具;电视是一种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方式,作为大众传播主要媒介的电视与承载着地区文化历史特色的方言的“联姻”,正在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顽强地实现电视节目形态新的转型。

方言电视节目大量涌现,人们对方言电视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

方言的价值

方言的价值

方言的价值------开题报告方言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就语言而言,语言的意义是由其所在的语言语境所决定的。

论文题目的相关背景:⑴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⑵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扬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扬州方言在内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3)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党和政府对扬州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我眼中的方言:(1)方言是一种在悠久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渗透完成的一种表明自身归属感的普遍工具,它是链接游子的思乡情结和故乡的情切感的纽带。

(2)世界各地都有方言的存在,方言的存在是给了相同语种更加丰富多样的补充,不同的方言中某些东西的叫法不同,可是这不同的叫法给了人们以人文的区别,方言中包含着文化和情感。

(3)在改革开放后,普通话的浪潮席卷各地,但在这21世纪,方言的,仍是许多人口中最温暖的言语,可以说人们之所以没有淡淡的淘汰方言是因为说自己的语言时候的那份自豪感。

综述:(1)方言的价值的研究,对于当今社会系统的汉语方言的生存现状。

(2)研究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新形势下方言如何发展和生存。

(3)提高国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为新时代普通话和方言的共处做研究。

题纲(1)方言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文化价值:现在虽然提倡我们讲普通话,但是很多人却很钟情于方言。

因为人们在讲方言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播音员在遇到地名和人名时尊重方言读音很有必要。

浅谈汉语方言的保护

浅谈汉语方言的保护
现在我们在各类的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方言。方言已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并鲜活地反映出一个地方或地区的民风民俗、民情民意。我们先从北方方言的代表北京话说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用了很多老北京话,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而电影《顽主》则引用了大量新北京话反映出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的生活。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北京话所创造的意境,也让人心领神会。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这样写晚上的街景:“有一个老头儿吆喝:“炸丸子开锅!”推车走过。不过只用了普普通通的十几个字儿,古都的京城叫卖和夜景已活灵活现地呈现眼前,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读者仿佛已置身小说描写的情境。但是,现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那种街头的场景和对话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许我们只能在舞台上重温那些活生生的老北京的方言了。再比如,北京话的轻声、儿化音呈现衰颓的趋势,土词也在不知不觉中日渐销蚀。
在普通话推广实施六十年后的今天,普通话已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优势语言,然而一些方言则处于濒危、萎缩甚至消亡的状态。中国要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必须推普,但同时也应当保护方言。因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具有自身的价值,还有很重要的社会交际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保护方言也是保留世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在推普的同时,为方言保留一片生存的空间。本文还提出了一些保护方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汉语方言保护的必要性
(一)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的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等。

方言新闻节目初探--以浙江温州“瓯语”为例

方言新闻节目初探--以浙江温州“瓯语”为例
状 及社会 成员 对待 方 言的态 度应 引起我们 的高度关 注 , 们在 有 强烈 的危机 感 的 同时 也应 该 我
作 者 简 介 : 丽 思 , , 士研 究生 。 陈 女 硕

3 ・ 3
人 文社 科
2l 0 0年第 4 期
有强烈 的责任 感 , 们应 “ 我 以理性 的眼光去 审视 方言变化 , 引导 方言变化 的进 程 , 并 以尽 可能地 减弱方言消亡所 带来 的消极后果 ” 。
1 1 温 州地 区地方 语言 濒危 .
据语 言研究 者 的调查 , 由于受到普 通话 的强烈 冲击 , 一些 小城镇 和农村 地 区出现 了突变 型
的方 言变化 消亡 , 也 是濒 危方 言 的一 种类 型 。例 如在 温 州 鹿城 、 这 永嘉 、 瓯北 、 安等 地 区 , 瑞 老 年人 多说 当地方 言 , 中年人 方言 和普通 话并用 , 年儿童 无论 在学校 还是在 家里一 般都说 普 通 少 话 , 社会上 , 在 政治 、 化 、 贸 等场合 已经通 用普通 话成 为“ 方言族 ” 文 商 无 。方 言使用 的范 围 日趋
可见 , 在我 国 , 汉语 方 言及地 域文 化差异 , 已有之 。 古
美 国社会 学家 拉斯 维尔 在总 结大众 传播媒 介 在社 会 中发 挥 的功 能 时 曾经指 出 , 众传 播 大 媒介 具有“ 承社 会文 化性 ”也 就是说 ,大众传 播媒 介可 以将 知识 、 值观 和规范一 代一代 地 传 , “ 价
缩小。以前在任何场合人们都使用方言, 现在 , 只在家庭 内部、 亲朋好友之间这种生活场合 之 下使 用方言 , 公众 场合 都 已通用 普通话 。总之 , 州方 言 正 在走 向萎缩 , 温 有些 方 言甚 至 在走 向 濒危 。汉语方 言走 向共 同 , 语方 言面 临濒危 , 汉 这势 必会 导致语 言多样 性 的消失 。而普通 大众 对语 言多样性 问题 还 缺乏认 识 , 有的甚 至认为 方言 没有生命 力 , 该 消亡 。 目前方 言 的使 用现 本

探析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及保护措施

探析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及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2023-11-09•引言•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和现状•方言保护的措施和建议•案例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03保护方言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01方言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背景,是当地人民生活经验和习俗的体现。

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方言使用率逐渐下降,面临消亡的危险。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影响方言使用的因素人口迁移方言使用减少人口迁移过程中,人们逐渐融入新的语言环境,对方言的依赖程度会降低。

方言传承中断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一些家庭或社区的成员对方言不熟悉,导致方言传承中断。

方言使用场合减少人口迁移后,新居住地的人们通常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工具,方言使用场合减少。

文化交流方言使用减少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普通话逐渐成为更普遍的交流语言,方言的使用受到限制。

方言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方言的融合,一些外来词汇逐渐融入方言中。

方言保护意识提高文化交流中,人们对方言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方言传承和保护更加重视。

010302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通常普通话水平也越高,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方言使用减少方言传承教育缺失方言使用能力下降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缺乏对方言传承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年轻一代对方言了解不足。

由于教育程度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的方言使用能力逐渐下降。

03教育程度0201社会环境社会对方言认同感降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社会发展,对方言的认同感逐渐降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方言保护政策政府和社会组织逐渐重视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论方言节目存在的必要性

论方言节目存在的必要性











论方言节 目存在 的必要性
口 杨 彦
【 要 】 国地 域 广 袤 , 同地 区 的地 域 文 化 异 彩 纷 呈 , 地 的语 言 自成 体 系, 成 了独 具 风 格 的 方 言 。 作 者 摘 我 不 各 形
认 为 , 传 于 各地 的方 言是 我 国民族 文化 的瑰 宝 , 地 域 文 化 历 经数 百年 甚 至上 千年 积 淀 而 形 成 的语 言 , 无 法 流 是 是
化的结 果 , 言 的地 方 变体形 式 。通 俗地 说 , 语 方言 就是 那些 带 有明 显的 地域特 点 , 以地 区 、 族群 等划 分 的“ 小众 化” 言 。方 语 言是 中华 民族 长 期融 合 而形 成 的一 座 巨大 宝 库 . 地域 文 化 是
在 历 经 岁 月 时 代 的 变 迁 后 凝 聚 而 成 , 着 历 史 的 积 淀 , 一 有 每
典范 的现 代 白话 文著 作 为语 法规 范 的普 通 话 , 将 之作 为教 并
育 、 口行 业 、 播 电 视 媒 体 的 标 准 用 语 。 进 入 上 世 纪 9 窗 广 0年 代 以后 . 家语 言 文字 工作 委 员会 在 全 国推 广 了普通 话 等级 国 测 试 制 度 , 学 校 、 体 、 务 业 、 府 部 门 要 求 使 用 标 准 的 对 媒 服 政 普 通 话 。 随 着 普 通 话 在 全 国 范 围 的 推 广 普 及 , 言 所 受 到 的 方
语境 时代 。在 这个 开放 、 元 的文化语 境 时代 背后 , 现代文 多 是 化 向后 现代 文化 变 迁 的大 背景 。“ 现代 一 个显 著 的特 点 就 后

浅谈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大连方言为例

浅谈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大连方言为例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Mar. 2018 Serial No.236 No.2
浅谈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
— — —以大连方言为例
余米慧
(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天津 300071)
【摘 要】 在普通话推广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域的方言面临消亡的危险。文章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揭示汉语
和方言存在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探究方言的使用现状和生存危机,并以大连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保护的必要
性和措施。
【关键词】 普通话;方言;大连方言;保护
【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8)02-0052-03
DOI:10.14054/23-1120/c.2018.02.019
普通话的推广在某种程度上会加速部分方言的消失。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 理应成为社会共识。本文以大连为例,从方言与普通话联 系入手,梳理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力图为我国 地区方言的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方言保护的必要性 (一)保护方言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丰富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语 言在历史进程中始终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方言所 记录的艺术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其自身的 演变历程组成了地区族群的特有属性。对于方言的保护实 质上是维持汉民族自身文化的多样性。以记载渔民生活的 大连长海号子为例,无论是早期运输船上的船民号子,还 是普通渔民所用的渔民号子,其唱词都与当地方言有关。 失去方言的保护,极有可能直接导致诸如长海号子之类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方言与多元地域文化紧密相关, 承载了地方近乎所有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等历史文化信 息[8]。保护方言既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二)保护方言有利于保护其他地域文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基础和重要载体。以戏曲曲艺 文化为例,我国现有戏曲剧种 317 种,曲艺品种约 400 种。 戏曲和曲艺的形成与方言有着长久的血脉联系,其风格特 点与方言声调紧密协调。就大连而言,辽南影调戏正是皮 影戏对大连地区方言表达加以吸收转化而成;再如辽南秧 歌,作为东北秧歌在大连的具象与个性化表现,其对地域 方言的适应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此外,民间音乐的 形成也往往建立于地方方言,民歌的曲调其实是当地方言 声调的艺术加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18 项中的号子、歌谣、戏曲等都是形成于特有的地域方言。 (三)保护方言有利于提升“归属感” 语言是最直接的历史文化载体。作为个人从属于某个 社会群体的重要标志,方言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 工具,承载了现存社会群体对先辈文明的延续之感,也是 区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 听到家乡方言会感到温暖亲切。共同的方言使用可以更有 力地凝聚地区民心,加强本土文化力量,提升群众家乡自 豪感和归属感。从某种层面说,方言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多 的是一种身份的维系和归属情结。 四、方言保护的措施 (一)端正认识,树立包容理念 保护方言应从端正对方言的认识起步,其中首要的是 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普通话的优势和作用毋庸 置疑,但当前部分地区唯普通话是尊、禁止公共传媒出现 方言的行为有失包容。在各地区不同文化情景下,普通话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保护方言,传承文化(真题+解析+范文+素材+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保护方言,传承文化(真题+解析+范文+素材+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保护方言,传承文化(真题+解析+范文+素材+时评)话题解读同一个语言(一般指同一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上形成不同的变体,就是方言,或称为“地域方言”。

例如汉语有多种方言,分布在广东、广西地区的有粤方言,分布在浙江及江苏南部的有吴方言,分布在江西中北部的有赣语等。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属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的方言具有保护和传承的文化价值。

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标签,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是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珍视方言,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保护好各地语音的“身份证”,就是“留住我们的根”,也正是地域文化自信所在。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杭州市滨和小学开设方言课,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故事,增加故乡认同感,也让“新杭州人”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和氛围中。

此举被认为是在拯救地方文化,校方认为,此举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多么熟练地掌握方言,更多地是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拉近他们对自己出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了解,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扇窗。

有学者认为,方言正在逐步从日常生活中淡出,需要重拾,方言的消逝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语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毁灭。

除了方言教育进学校外,家庭也应该接纳方言,为孩子创造方言语言环境。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小学课程中加入方言,这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而且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审题】这是一道时评类性质的材料作文题。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摘 要:方言是每个地域的特有标志,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文化。

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多数人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忽视对方言的保护及传承。

我国自1986年把推广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工作的首要任务。

方言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活动,通过探讨影响方言发展的各因素、方言在当今社会所处环境,提出如何推动方言的保护及传承以及各项关于保护及传承方言的措施。

利用excel表格和SPSS分析将所整理出的数据作图分析,通过对所得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目的在于让我们在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下,也能保护及传承我国各地的方言,促进社会多元语言的交流及沟通,有效地传承并长久地保留方言文化。

关键词:方言文化 普通话 调查研究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2.013一、前言公众场所、社会交流、学习和生活中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替代,由此方言的保护及传承就一直成为被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方言是各地区由于地域性差异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是地方文化、风俗的活化石,任何一种方言的消失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即意味着我们了解这一地区文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消失了。

在当代,即使各地区交流紧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也在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无论是在电视节目还是影院电影中,方言也逐渐被运用到其中。

近几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也有代表不断提出保护及传承方言的提案。

在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地方的交易逐渐增多,方言的使用率也在逐渐降低。

但是方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让我们更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融入和研究当地文化的重要交流工具。

当代普通话让各个地区的交流更为迅速及便利,对于方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对方言的存在现状的分析调查为了更好地找出方言衰落的原因,以及人们对方言保护及传承的看法与态度。

我们对社会上方言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将方言与普通话二者在各个地方进行比较,有34.72%的人认为如今大部分地区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17.6%的人认为方言仍占据主要地位,47.68%的人认为普通话和方言共存共荣。

方言语言的可行性分析

方言语言的可行性分析

方言语言的可行性分析引言方言是指在不同地区或社群使用的特定语言变体,它们通常源于普通语,但在词汇、发音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标准语言,导致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

本文将探讨方言语言的可行性,即方言语言的发展前景和保护的必要性。

发展前景传承文化和身份认同方言语言是某个地区或社群的独特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保留和传承方言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身份认同。

同时,方言语言也有助于加强社群凝聚力,增进社交互动,形成更紧密的社区。

区域发展和经济利益方言语言在某些地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

方言语言可以成为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

此外,方言语言也可以用于音乐、影视、文学等创作,从而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科学研究价值方言语言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方言语言的发展变化,可以探索语言演化规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体等方面的问题。

这对于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保护的必要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保护方言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方式。

每一种方言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承载着特定地区或社群的独特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失去了方言语言,就等于失去了一个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对于人类的文化多样性来说是不可取的。

语言失落的风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标准语言,方言语言的使用逐渐减少。

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和传承,方言语言可能会逐渐失落。

一旦方言语言失去了使用者,它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就会随之消失,这对于研究方言语言的学者和对方言语言情有独钟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整体语言生态的平衡方言语言和标准语言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语言生态的一部分。

方言语言是标准语言的源头和基础,保护方言语言有助于维持整体语言生态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方言节目存在的必要性作者:杨彦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1期【摘要】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

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关键词】方言节目;方言:必要性;普通话方言节目引起关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域间的交流沟通,大力倡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并将之作为教育、窗口行业、广播电视媒体的标准用语。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全国推广了普通话等级测试制度,对学校、媒体、服务业、政府部门要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随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普及,方言所受到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都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影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还受到限制,方言节目也较为少见。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时代。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时代背后,是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变迁的大背景。

“后现代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边沿对中心的解构,就是多元化、平面化,是对深度与崇高的怀疑和疏离。

后现代文化脱离了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历时性的发展模式”,“不再是以往那种‘一元定论’的社会”。

从反映在影视节目的语言领域来看,就表现为作为某个特定地方特定语言的方言,观众对本地方言广电节目的热衷和对普通话节目的疏离。

传统的影视节目形式以庄重、严肃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更喜欢轻松与时尚的节目,人们希望影视节目能够为他们提供消遣娱乐、缓解压力、愉悦身心、角色认同的文化新方式。

而在方言影视节目中,原汁原味的生活现象,听起来感觉“粗陋、俗气”的方言,却给人们带来了亲切、独特的感觉,顺应了部分人对文化多元化的内心诉求,自然地为这部分受众所喜闻乐见。

方言节目的内容多是表现百姓生活,像家长里短、邻里之间、奇闻逸事、各地见闻等等。

主持人也往往脱离了播报新闻时的严谨庄重,以诙谐的语言、得体的态势语言,甚至表演的形式融入其中,让观众容易接受,使得貌似严肃的播报变得更加亲切。

方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由于其地域特征受到了所在地区观众的喜爱,这种现象在粤语方言区尤为明显。

在粤语方言区,粤语的使用相当普遍,覆盖面广,而普通话的传播却较为有限。

粤语的强有力影响,使得非粤语地区的人们感到在交往过程中的不便,但如果因为这种交流的不便就否定方言节目的制作却是不合时宜的。

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现。

它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语言的地方变体形式。

通俗地说,方言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

方言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座巨大宝库,是地域文化在历经岁月时代的变迁后凝聚而成,有着历史的积淀,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每种方言都保留着历史文化的特有印记,如二月河笔下的南阳方言,传递着南阳地区的特有风俗文化,带给我们对该地区的独特印记。

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以关中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和方言,展现了一部厚重的关中历史画卷。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以武汉为生活背景,塑造的众多人物中,武汉话的使用展现了这座江城百姓性格中直爽、热辣、火爆的性格。

言语有着任意性,新的言语、新的语言表现形式不时在出现,新的言语被使用得多了也就变成了局域性的方言(地域和行业)。

标准的普通话,是我国语言流通中最具强势的语言,尽管大多数人都能够听说普通话,但普通话还是无法取代方言。

在方言电视节目中,不同地域的语言、民间俚语,展现了民间语言的文化精髓。

方言节目就像变化多端的万花筒那样多姿多彩,它是流动的、鲜活的语言文化历史博物馆,把古老的传统和生活、文化留存下来,为我们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窗口和开放的平台。

在现代汉语的分类中,全国的不同地域使用着七大方言体系。

方言的分布区域广,不同的方言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方言的语音。

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发展,人际流动、普通话的学习等各方面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大城市中使用方言交流的情况在逐渐减弱。

而方言的衰落也显示着方言所沉积着的地域文化文明的衰落,这对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不利的。

方言节目对于保存地域间独特的语言形式,继承和发扬语言的精髓有着重要的彰显作用。

方言是本地地域文化的最佳载体。

地域文化的表现离开方言就难以形象生动,只有用方言才会有最恰当的表达形式。

而方言所在地的一些俚语、俗语,更是只有方言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离开了方言,一些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将难以得到形象的表现。

方言是影视节目应对竞争的一种有益尝试方言有着独具风格的地域特征,有着丰厚的生活基础。

在如今的分众传播时代,方言节目借助亲切家常、形象诙谐的方言,利用文化认同感,能有效提高区域内收视率。

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沟通,笔者发现:我们的校园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可他们对家乡话却并不鄙夷,对方言有着特有的亲切感,对本地区的方言节目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像河南方言版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河南有线九频道的栏目《村长开汇》、河南方言电影《不是闹着玩的》他们都会经常观看,对其中语言的妙处,常常会忍俊不禁。

方言节目形式较为多样,有新闻或谈话节目、方言类的情景剧、方言类戏剧等形式。

像广东电视栏目的《630新闻》、杭州电视栏目的《阿六头说新闻》、重庆电视栏目的《雾都夜话》、河南有线九频道的《村长开汇》等等。

各省市电视台都在积极利用方言节目增强电视节目的竞争力,以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

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导演谢添曾经拍摄了一部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由著名豫剧丑角表演艺术家牛得草主演,由于这部电影故事性、现实意义突出,演员表演精彩,在全国“第四届百花奖”中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一时间风靡全国,观看人数众多。

而剧中独具韵味的河南话也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男主角的一句河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成了很多人学说的一句河南话。

2010年各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剧中通过北京城和洛阳乡下两条生活场景的穿插,反映了手机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在国内有很高的收视率。

这部剧在纽约的华人圈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都关注着身边的朋友是否看了这部剧,还竞相模仿着剧中人物所说的河南话。

华人作家陈九在其博客中针对这种现象写道:“《手机》固然是一部少有的优秀电视剧,但它真是我们学说河南话的全部理由吗?严守礼不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把深藏的、对故乡割不断的思念宣泄出来。

这次,碰巧是河南式的。

”方言节目带动了电视节目的创新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制作方言版节目,能带来节目内容、栏目的整体策划以及文化内涵的一系列变化,推动电视节目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收视率。

方言节目能够赢得受众,固然和它的语言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方言节目竞争的核心在于本地化特征。

在和学生了解他们所熟悉的电视栏目时,像河南台的《村长开汇》,学生们都经常收看。

通过栏目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喜欢看方言类节目,不仅仅是因为方言的使用,还有节目内容和身边生活的贴近、所选事件对受众的兴趣吸引等等。

“形式突出”、“内容为王”,这些新闻竞争要素对方言节目起着指向的作用。

《阿六头说新闻》的制片人翁晓华阐述制作这档节目的理念时说:“我们做电视新闻的人必须把新闻价值建立在我们认为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上。

而最能体现受众兴趣的话题莫过于社会新闻了。

我们从平民百姓的兴趣点去编排新闻内容,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变成电视屏幕上关注的重要领域。

”由此可见,方言节目只有认识到服务于民众,让百姓喜闻乐见,才是提高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够成为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形式。

正由于人们对方言的认同感,制作方言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像河南电视台经常邀请本土相声演员范军主持节目,范军在主持节目中经常发挥其语言优势,娴熟地使用多种地方方言,使得观众赞叹不已。

范军和其搭档亚峰在河南电视剧频道主持了一档河南本土的脱口秀节目《稀饭泡菜》,这档节目的突出特点是两个主持人用河南普通话播讲,借河南生活元素,引发观众领略河南方言的幽默,认同本地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中,主持人安峰和周志华,按照自己的语言风格组织稿件、评说新闻,用杭州话的谐音俚语俗语播出新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方言的地域性和百姓的乐于观看,积极制作有特色的方言节目,成了各地方电视台推陈出新、不断尝试的节目形式,在发扬地域特色上方言节目的优势显而易见。

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对普通话的传播影响有限方言节目流传于一定区域,在语言媒介中,方言始终处于支流的地位。

普通话作为我国推行的全民语言,始终占据着语言的主导地位,方言和方言电视节目,不会削弱普通话的优势地位。

比如在粤语方言区,普通话被称为“国语”,这说明了粤语群众对普通话强势地位和权威性的认同感。

语言在流通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普通话中的很多词汇来源于方言,比如“酒楼、打工、炒鱿鱼”等来自粤方言,“尴尬、懊恼、垃圾”等来自吴方言。

方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吸收了普通话中的许多词语,废弃了一些不雅的粗话和词汇。

针对方言节目对普通话传播中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方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也注意采用一些更为恰当的方式。

比如在方言节目播出中打上普通话字幕,使不懂方言的观众不受影响,控制方言节目的数量和时长。

这些积极的措施,既保证了普通话的传播,也为观众了解本地文化、熟悉方言提供了好的平台。

在现实生活中,方言区的人们使用方言交流仍是一种普遍现象,方言在特定地域内传播着信息,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沟通。

而能够娴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这样看来,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方言仅仅是本地域范围内的一种交流的语言,并不适合在全国通用。

方言节目还在继续着有益的实践与探索,积极引导方言电视节目朝着积极、健康、独特性的方向发展,应该是方言节目的美好前景。

方言节目应该成为影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方言和普通话各具特性,能够和谐共处于影视这个媒介中,给全国人民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1]刘艳.方言电视节目的“利”与“弊”[J].新闻爱好者,2008(1).[2]苏祝平.方言电视节目:在普通话推广与地域文化传承之间[J].现代传播,2007(2).[3]龚小平.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窗,2007(4).[4]柯玮倩.从方言电视节目的现状看方言主持人的发展空间[J].南方论刊,2009(1).[5]温端政.方言与俗语研究——温端政语言学论文选集[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敬文东.被委以重任的方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刘昊元.试论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问题[J].电影评价,2008(2).(作者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