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英东中学的陈国聪,我讲授的课题是“溶解度”。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第2节《物质溶解的量》的第二课时,包括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是同学们经常接触的一类成分比较复杂的化学物质,也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上册化学就经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

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授课采用设疑、分组讨论、启发、讲授、归纳、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把教与学统一起来。

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设疑,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以讨论交流的方法来理解溶解度,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此外,其他各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学法指导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明白:1、在理解溶解度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才能确定溶解度。

2、某些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3、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关系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四、教学设计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根据以“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知识线索,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出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准确描述溶解度概念,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溶液概念设下疑问物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2新课学习饱和溶液学习:活动一探究物质能否在水中无限溶解。

如果不是溶解多多少与什么有因素有关,将学生分做实验给出个自的结论。

结论:在温度一定时,溶剂一定时溶解物质有限,当溶剂改变溶解性改变活动二探究温度是否也影响物质的溶解量,实验过程参照教材。

实验结论:溶剂一定时,改变温度物质的溶解量改变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两个活动引出,强调前提条件。

找同学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通过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条件的理解。

固体溶解度的学习:由于刚学习过饱和溶液的定义,所以可以直接给出溶解度定义,并且强调关于溶解概念要注意的几点绘制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曲线参照表9—1 然后和教材对照绘制是否正确,教师指出曲线上任意一点,找学生说出代表的意思。

观察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一道计算题“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学习:学生结合教材的例子和定义自学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我应该掌握的知识点4 课堂作业“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多少克5 板书一饱和溶液1活动一结论:温度一定时,溶剂一定时溶解物质量有限,当溶剂改变溶解量改变2活动二结论:溶剂一定时,改变温度物质的溶解量改变3饱和溶液定义:P34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的转化:P35二固体物质溶解度1定义:p36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2 的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二部分重点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含义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对学生理解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定量表示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今后学习化学平衡、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溶解度的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溶液的形成、溶质和溶剂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对于溶解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分析和处理数据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溶解度的四要素。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

(3)学会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图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1)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的测定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根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3. 可以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计算方法和应用;2. 实验法: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展溶解度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讨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种类等〕。

3. 实验: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溶解度计算的考虑。

4. 计算: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展讲解和解答。

5.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或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溶解度应用问题。

6. 总结:归纳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要点,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例如图或实验装置:用于讲解和展示溶解现象;2. 计算器:用于溶解度的计算;3. 教材或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复习。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问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才能和表达才能。

教学拓展:1. 涉及溶解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活科学等;2.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才能;3. 进一步讨论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如提纯技术、药品制剂等。

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二)教案:溶解度〔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2.设计一道关于溶解度实验的方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步骤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溶解度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溶解度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溶解度曲线,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能够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引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度曲线、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将包括溶解度曲线的识别、计算溶解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我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概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等关键知识点。然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掌握溶解度对于学习化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溶解度》的教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溶解度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公式C= n/V的含义,能够使用该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3.掌握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公式C= n/V的应用;3.学会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如何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与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关系;2.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和练习。

1.导入教师可以使用洛阳玻璃花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或者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如溶液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讲解2.1 概念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溶质种类等,可以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2.2 公式的讲解通过实际案例,教师可以讲解公式C= n/V的应用方法。

同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浓度和摩尔浓度的区别,并在讲解中举例操作。

2.3 溶解度计算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际计算溶解度的过程来进行。

需要向学生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同时需要教授溶解度计算过程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组织练习环节。

练习分为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两种。

定量计算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计算溶解度或浓度,而定性描述环节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些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

四、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供适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教学内容;4.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溶解度》说课稿_5

《溶解度》说课稿_5

《溶解度》说课稿《溶解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

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溶解度在整个第六章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在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后,来探讨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为下节学习结晶做好铺垫。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还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同时,在利用数据研究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问题。

结合新课标、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3、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

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
主题:溶解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如何影响溶解度的方法。

4. 能够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释。

教学内容:
1. 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影响溶解度的方法
4. 溶解度曲线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即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2. 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力等。

3. 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即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如溶质种类、温度等。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题目,总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并对溶解度曲线进行解释。

六、复习(5分钟)
通过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掌握影响
溶解度的方法,并可以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
实验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从中你可以获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克 得哪些信息? 得哪些信息? 温度 溶液 状态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20℃ 饱和 ℃
100克 克
31.6克 克
131.6克 克
问题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概念 溶解度定义
20℃时100g水 ℃ 水 最多溶解36g 中,最多溶解 氯化钠。 氯化钠。
通过对身边常见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感觉 通过对身边常见现象的解释, 到化学无处不在,学习化学对生活用处很 到化学无处不在, 大。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五、教学方法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点”含 溶 义 解
度 并有物质剩余。 并有物质剩余。 M \ 克 曲线上方的点: 曲线上方的点: 形成饱和溶液
两曲线的交点: 两曲线的交点: 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概念深刻理解, 概念深刻理解,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问题: 问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 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
溶解度的 大小与温 度有关
溶 解 200 度
190
/ g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溶解度》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觉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绽开争论,加深对条件的熟悉。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胜利。

通过不同物质在一样温度下,溶解度的比拟,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画出一样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喝可乐的生活阅历,以及书上的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从而培育学生自学力量,阅读查找数据力量和比拟分析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把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拟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来媒体:投影五、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来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问题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教师总结]: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2、[争论]:如何比拟蔗糖、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溶解度》教学设计《溶解度》教学设计【摘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溶解度》这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试剂,比方稀硫酸、盐酸等,它们都是溶液。

本章专门安排学生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溶液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下一章将要学习酸、碱、盐,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响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因此,要明确告诉学生,本专题的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学生一定要系统地掌握好本专题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溶解度是溶液的根底知识。

在溶液的学习对于经常遇到的易溶、微溶、难溶等现象做出比拟明确的解释。

也为过滤、结晶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根底。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并能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3.常识性介绍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2、培养内、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力目标:根据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本节课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拟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拟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是很容易的。

【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1、本节课从饱和溶液的概念出发,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的比照,采取讨论的形式,运用联想、比照方法,总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的比拟方法,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教案两篇

《溶解度》教案两篇

《溶解度》优秀教案两篇一、第一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过程以及溶液的组成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概念;对溶解度单位的不熟悉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理解不全面,可能无法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需要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内容,以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检测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
(2)掌握溶解度的分类,能区分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
(3)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阶段,我会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吗?为什么有些药品需要用水溶解后才能服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此外,我还会展示一些与溶解度相关的现象,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以学生亲身参与的“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研究溶液的质量分数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仍缺乏认识。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另外对于化学学科也有了充足的认识,立足于学生这些基本情况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目标: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概念。

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溶液的溶解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思维模式。

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本篇课题的教学重点为: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的难点: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过程。

二、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篇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从特殊到一般得出溶解度的概念。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与归纳总结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能相互查漏补缺。

最后归纳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课题引入我先设计了课堂小实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思考问题: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引入课题《溶解度》。

初中数学溶解度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溶解度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溶解度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溶剂、温度、饱和溶液)。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的饱和度、计算溶解度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溶解度曲线图。

2. 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溶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提问: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如何表示溶液的饱和度?二、讲解溶解度概念(15分钟)1.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 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溶剂、温度、饱和溶液。

3. 强调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并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三、讲解溶解度曲线(15分钟)1. 展示溶解度曲线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2.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的饱和度,曲线上的数值表示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3.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际问题解答(15分钟)1. 出示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3. 讲解解答过程,让学生掌握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2. 强调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溶解度曲线图。

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四要素、溶解度曲线及实际问题解答,使学生掌握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教案范文初中化学溶解度

教案范文初中化学溶解度

教案范文初中化学溶解度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乙醇、水、盐等实验物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度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讲解(10分钟)
1.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引导学生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作用。

2.介绍溶解度受影响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教师进行溶解度实验演示,将盐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并观察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学生针对实验现象提出猜想,探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几道有关溶解度计算的练习题。

2.讨论练习题的答案,共同总结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和技巧。

五、反馈与检测(5分钟)
教师提问总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师生互动与实践操作环节有待加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
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

《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

《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溶解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四要素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讲解演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基本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4.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实施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解度的奥秘。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溶解度曲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夏立南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

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

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与认知特点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对事物与实际生活感兴趣。

( 2)学生知识储备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定性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并掌握了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

四、教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从而引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

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

(2)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

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

练一练
气体溶解度
课堂检测投影:(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喷出。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
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1.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溶
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C.溶质
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2.当温度升高时,
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A.硝酸钾
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D.氧气3.打
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
此时溶解度变小是因为A.温度升高 B.温
度降低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4.在
40℃时,200g水中溶解80g氯化钾溶液达
到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
__。

40 ℃时将4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
充分溶解后,形成了氯化钾的________(填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g 。

5. 右图是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
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的物质
是。

(3)t
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学生回答:
讨论回答得出气
体溶解的度的含
义及影响因素
5分钟后汇报答

搜集信
息的能
力。

加深对
溶解度
曲线的
理解。

通过生
活中喝
汽水的
例子,展
开讨论,
学生自
然而然
的掌握
影响气
体溶解
度的两
个因素:
压强、温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