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_牟宇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8期

2013年8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2No.8

Aug.2013

 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

牟宇峰1,2,孙 伟1,袁 丰1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

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

区域,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数据为依据,采用行政区划法、圈层方向法、空间插值法和热点分析法,从

四大区域、区县、乡镇街道和网格等不同层次分析了南京近30a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总结出人口格局演变的六

大特征;最后,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产业优化升级与布局调整、新城和开发区建设、交通便捷程度、公共

服务水平和设施配套、工作选择、居住空间选择、城市空间发展政策与城市规划等方面阐释了南京人口格局演变的

机理,并通过回归模型加以实证。

关键词:南京;人口格局;演变,机制

中图分类号:K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3)08-0979-10

收稿日期:2012-08-06;修回日期:2012-12-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3)

作者简介:牟宇峰(1983~ ),男,辽宁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yfmou@niglas.ac.cn

作为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人口分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1],受到市场机制[2]、政策调控[3]、产业发展[4]、科技创新[5]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它也会推动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6]、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7]、优化城市发展空间[8]、提升产业结构[9];另外,还可能引发资源能源紧张[10]、生境破坏[11]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学者们对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比较丰富。高向东等[12]分别运用行政区划法、自然标识法、圈层距离法和方向距离法分析上海市1990~2000年人口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0a间城市中心人口骤减,郊区人口猛增,人口郊区化显著;黄荣清[13]和周尚意等[14]分别利用人口密度、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及沃尔克人口中心和洛伦兹曲线来刻画1980年以来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分布变化情况,指出北京人口正在由向心集聚向离心分散转变;姚华松等[15]运用区位熵方法系统分析了近30a广州流动人口分布的规律,认为流动人口具有近郊指向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主要分布于新区,以户籍为代表的集聚区已经显现;冯永玖等[16]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相关维值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上海区县人口分布分形状况明显,不同圈层的人口分布分维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演化规律。

在机理研究方面,张善余[4]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了上海人口的郊区化;U.S Department ofCommerce[17]和蒋达强[18]通过对人口与住宅的时空分析,得出了两者密切相关的结论;高向东等[19]的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发展和旧城改造加速了人口格局的改变;谢守红[20]把限制广州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结为自然条件、行政区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齐晓娟[21]将影响人口分布变动的机制归因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杨芸等[22]的研究表明,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有偿使用改变上海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通过文献梳理,作者认为目前对城市人口布局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首先,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如北京[14]、上海[12]、广州[23],对南京等大中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在基本研究单元划分和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如区、县[24]或街道、镇[25],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缺少在栅格层面对人口分布的系统空间分析,难以表现行政区内部人口分布和变动状况;第三,在研究时间段选择上,选取的时间跨度短[26]或只研究某一时间节点上的人口格局[27],

导致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不明显,规律性不强;第四,在机制研究方面,只是通过定性描述的方式对某

一或某几方面影响因子进行解释[28]

,剖析不够系统

和全面,

并且没有用定量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子对人口演变的贡献度。

为此,本文选取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应用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中户籍人口数据,在南京市各街道和镇的基础上以栅格为最小统计单元,通过数据转换的方式,将各街道和镇的数据转化为更小单元的栅格数据,通过圈层方向法、

空间插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总结变动规律和特征;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人口分布格局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剖析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机制。1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南京地处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位于长江

三角洲最西端,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它既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

6 

600km2

,下辖11个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

区、六合区、江宁区),两个县(溧水县、高淳县),114个街道、镇。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632.42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 010.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 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 

050元。因研究需要,将南京目前下辖的11个区、2个县,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划分为核心城区、核心城边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4个大区。其中,

核心城区包括玄武区、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面积149.22km2

;核心城边缘区包括下关区、建邺区、雨花台区,面积243.67km2

;近郊区包括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面积2 

867.73km2

;远郊区包括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面积3 

325.36km2

(图1

。图1 南京在长三角的位置及南京区县

Fig.1 Location of Nanj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Nanjing 

Counties 

1.2 数据处理

首先采用空间插值法。在对图像进行栅格化处理后,

以每个栅格上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作为权重,将人口数据投影到各个栅格中,这是由于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等主要活动基本集中在建设用地上。具体方法如下:

BPij=SPj×BAi/SAj

式中:j表示街道、镇等行政单元;i表示栅格单元;BPij表示行政单元j中每个栅格i的建设用地上的人口数量;SPj表示行政单元j的人口总量;

BAi表示栅格i中建设用地的面积;SAj表示行政单

元j中全部建设用地的面积;BAi/SAj表示栅格i中建设用地面积占行政单元j建设用地面积的比。

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与热点分析。分析

8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