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中的用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古诗用典艺术
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
”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
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
可谓用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
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
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迢牵牛星》,胜出了一筹。
(二)“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
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
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三)“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
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
“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四)“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
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
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归纳】好的诗词用典有以下原则:
首先,采用熟悉、具有借鉴意义的典故,而不用冷僻的典故;其次,灵活、贴切、生动是用典的
最高目标;第三,典随意出,不为用典而用典。
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
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答题步骤与提示】
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
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规范、切中要害,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
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
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
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
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
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4.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
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
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
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4.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9.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0.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1.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2.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13.桃花:象征美人。
14.牡丹:寄寓富贵。
15.杨花:有飘零之意。
16.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
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7.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
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8.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
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9.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0.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
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21.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
表现方式。
2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24.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
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2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
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27.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28.青梅竹马: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29.逐鹿: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30.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1.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3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33.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34.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
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35.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
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36.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
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37.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
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38.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39.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0.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1.精卫: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42.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
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43.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44.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45.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46.玉成: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47.璧还: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原指深
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48.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
服侍在王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49.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
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
50.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
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51.问鼎: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
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52.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53.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
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54.还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
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55.金鸡: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
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56.青眼: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
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57.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琴弹到描
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58.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
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5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60.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6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62.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
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63.双鲤:代指书信。
64.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
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65.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66.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67.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
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68.怀橘: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
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
69.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70.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71.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72.柳营: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
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太许可,才可入营。
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73.南冠:代指囚禁而不变节操的品格。
【例】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深得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报国之志。
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
马周要酒悠然独酌。
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题干表述】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鉴赏分析。
【答题示例】本诗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首联诗人通过引用唐代名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并最终深得武则天赏识,实现报国之志的典故,表现诗人对自己落拓不得志的遭遇的悲慨。
诗歌尾联用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酒店时,遭到店主冷淡,但最终被唐太宗授予监察御史的故事,来对比自己的不得志。
由于用典,诗歌显得含蓄委婉,与全诗以“风雨”来比喻诗人所处的环境的风格相吻合。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 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的作品。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运用这一典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
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了其归心之切。
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南宋]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②。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④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号履斋,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与词人过从甚密。
②“战舰东风”句: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天不助人,让金兀术掘新河逃走一事。
悭(qiān),吝惜的意思。
③遨头:俗称
太守为遨头。
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处指履斋。
词的上片中,“战舰东风”用到了三国时期的哪一个典故?简要分析词人写“东风”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火烧赤壁。
周瑜借助东风之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奠定江东基业。
(2)这里的“东风”不单是自然界的东风,更深的含义是人事的东风,是得到当政者的全力支持。
而相比周瑜,韩世忠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
由此反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辛弃疾
为范南伯①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②张南轩:张栻,自号南轩,张浚之子。
时任荆州湖北路转运使。
这首词中多处用典,请结合词句,选择两处鉴赏其“用典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燕雀岂知鸿鹄”:用陈涉的故事表明自己理解范南伯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
②“貂蝉元出兜鍪”:用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表示自己理解范南伯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
③“如斗大”用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表示自己体会到范南伯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
④“牛刀”出自《论语·阳货篇》,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霜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中“(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根据郭璞所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诗人在这里使用“霜钟”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霜钟”不但点明了时令,也照应了“秋云暗几重”。
诗人也借此写出了音乐连绵无尽,令人听着入神的感觉。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典。
“弃捐勿复道”暗引汉乐府《怨歌行》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句,意为假如你真的抛弃了我,我就不想提这件事了,因为提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悲伤。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秣陵①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