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论文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摘要】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性材料,在大量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选用材料、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这四个方面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1.选用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模板,这些材料是构成工程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因此要想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这些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把关。
1.1对于钢筋的选用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筋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钢筋的直径、质量级别、直径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如果施工的钢筋达不到使用的标准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的寿命缩短,严重的会使得整个工程不能使用。
因此必须严格钢筋的使用。
首先必须严格把握钢筋的购买程序,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钢筋的使用功能选择适合的钢筋的级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的标准。
其次对于同一级别的钢筋在购买前必须进行抽样检验,并要求厂家出示质量证明书,以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真实的标准,避免次劣品的出现。
1.2混凝土的选用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石子、沙子等材料构成的,因此要想形成好的混凝土,对于这些材料的选择必须非常的慎重。
对砂子、石子而言重点是控制含泥量,对石子要求应级配合理,表面不应附着粘土、灰尘和有机杂质。
所用水也不能随意乱用,切忌使用工厂废水和池沼污水,以防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进场3个月以上或已发现受潮结块的水泥,也必须实行二次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使用。
对不同标号水泥不准混放。
(3)模板质量不合格,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外形、安全、成本。
模板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检查,对腐朽和过分潮湿而不容易引起变形的木材不能使用。
2.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模板制作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
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材料组合,承载着无数建筑物的重量与使命。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人类创造了更加坚固、多样和宏伟的建筑空间。
钢筋混凝土的构成相对简单,却蕴含着精妙的科学原理。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然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弱,这就限制了它在某些结构中的单独应用。
而钢筋,以其出色的抗拉性能,成为了混凝土的完美搭档。
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这种材料组合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抵抗拉力,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展现出了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保持稳定和安全,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居住和使用空间。
其次,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强。
它可以被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件,满足不同建筑设计的需求,为建筑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再者,钢筋混凝土的防火性能良好。
在火灾发生时,混凝土能够有效地保护内部的钢筋,延缓结构的破坏,为人员疏散和灭火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钢筋混凝土也并非毫无缺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否则容易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对于大跨度和高层结构来说,会增加基础的负担和施工难度。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精确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和布置方式,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等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不容忽视。
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钢筋的加工、连接和安装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准确无误。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强度,为我们构建起了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众多宏伟的建筑工程。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钢筋混凝土,顾名思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主要材料组合而成。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
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然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却相对较弱。
这时候,钢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钢筋具有出色的抗拉强度,将其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既能抗压又能抗拉的复合材料。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
混凝土能够为钢筋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其受到腐蚀和火灾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钢筋能够有效地承担拉力,增强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优异的性能。
钢筋混凝土的优点众多。
首先,它的成本相对较低。
与其他一些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和钢筋的原材料容易获取,价格较为亲民,这使得大规模建设成为可能。
其次,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再者,它的施工工艺相对成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然而,钢筋混凝土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自重大是一个明显的缺点。
这意味着在一些对结构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如大跨度桥梁,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来减轻自重。
另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也可能会对结构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收缩会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裂缝;徐变则会使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功能、荷载情况、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配置数量和位置等。
钢筋混凝土裂缝与控制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分析与控制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概括介绍了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裂缝,且随着工程建设规模迅猛发展,裂缝问题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但根本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具体可归结为温度和湿度变化、外荷载产生的变形过大和施工方法不当这三种原因。
1 混凝土裂缝控制原则尽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降低结构约束程度,对与水平构件梁、板、墙等采用中低强度级混凝土,加强构造配筋,如板顶部的受压区连续配筋,板的阳角及阴角配置放射筋,增加梁的腰筋间距200mm。
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的混凝土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
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2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处理措施2.1 温度裂缝(1)原因分析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通常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升高35℃左右。
笔者在昆明市阳光a版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对其内部温度进行跟踪测定,最高时高达85.6℃。
水泥水化热在1-3天可放出热量的50%,由于热量的传递、积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3-5天,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产生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
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第一篇1建筑物的抗震评估当前,我国的《抗震建筑标准》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权限将建筑物分为三大类:使用年限三年的为A类、使用年限四年的为B类、使用年限达到五十年的为C类。
针对建筑物的种类不同,评估和鉴定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的评估能够划分为两级鉴定:一级鉴定主要对建筑的设计结构实行鉴定,综合评估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的各项指标;二级鉴定是在一级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计算来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再次抗震评估。
加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之前,理应对建筑物实行准确的抗震分析评估。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都能满足建筑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能够不用对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抗震加固。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每一层均有超过85%的大梁、视为满足结构性能和层级位移性能目标。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尤其是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的砖混的建筑容易在地震中坍塌,钢筋框架成了当今社会建筑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经历过大地震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抗震系数的高低。
当前,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增加了很多建筑物抗震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施工更方便,工序更简单,耗用建筑材料也相对较少,既节省了人力,也在加固后充分发挥出了各自功能的优点,在实践中能够减少停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很强的应用性。
这里面简单介绍以下三种方法的实践应用。
2.1截面积增大加固法截面积增大来对建筑物实行抗震加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弯曲面上打上混凝土,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最大承载水平。
采用增大截面积的具体方法,能够对原建筑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实行凿打处理,使表面更加光滑、更加平整。
把建筑物表面的不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
在原构件的浇筑面上凿成凹槽,每隔一定的距离,乳状的水泥浆均匀的涂抹在结合处的位置上,并插上钢筋加固。
截面增大的尺寸应满足钢筋强度的设计要求,还要保持充足大的尺寸来放置附加钢板构架,并顺利浇筑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建筑类型与结构体系也变得复杂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这无疑给工程设计者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一直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及自身责职所在。
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目前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造型新颖独特,工程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知道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劳劳把好质量这一关。
然而我们却看到,近年来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事件频频出现,这不得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热切关注。
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如何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正确掌握工程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结构形式、计算依据,已成为目前工程设计者共同且最棘手的难题。
下面笔者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一.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方面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不少设计者在地下室底析设计中往往忽视建筑物发生沉降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建筑物发生沉降必定会带来一定的附加应力。
基于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极其容易发生沉降变形,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地下室底板承载力从而导致开裂现象出现,对底板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地下室底板来说,威胁就更大了。
那么,如何合理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使之更安全呢?这就要求设计者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受沉降影响不大时,建议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通过褥垫来处理解决。
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对地下室底板的不同影响,尽可能的把各种安全隐患考虑到设计中来,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论文1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工程原理钢筋混凝土房屋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可逆性,落成之后后期修正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将全部的难点疑点集中在设计环节加以妥善解决。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钢筋与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的,两者共同受力,是统一的工程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就是钢筋与混凝土,前者具有理想的抗拉性能,后者具有高度的抗压性能,不同材质的结合使用,能将抗拉性能与抗压性能融合于一体,增强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梁柱、剪力墙、楼板等承载能力,产生良好的力学作用,是一种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房屋设计结构。
2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1基础结构方面2.1.1地下室底板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业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加筑地下室,以扩充可使用的空间。
对于存在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房屋而言,如果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不注重地下室楼板的承载能力,很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发生沉降或者是倾斜的问题,增加安全隐患。
当地下室楼板设计承载力与实际承载力误差大于20%的时候,混凝土底板就会出现裂缝,裂缝持续扩大,危及房屋与业主的安全。
为了避免因地下室底板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沉降,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着重在持力层与地下板之间规定要布置褥垫进行施工,降低附加应力的影响。
2.1.2防水功能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防水功能主要立足于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方面,受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的制约,整个房屋的基槽地模形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放坡、阴阳角等的位置与数量都会相应地改变与增多,增加防水工序的施工难度。
为了进一步确保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防水性能,提高业主的居住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就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作出充分的调整,将自然因素纳入设计考虑的范畴,如雨季与旱季的防水性能的要求,关键在于绘制包络图,参照包络图的相关数据,对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作出改变,使放坡以及阴阳角的位置与数量都趋于稳定,彰显钢筋混凝土房屋防水功能的规律性,降低施工难度。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为人类创造了无数宏伟而坚固的建筑杰作。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性能较弱;而钢筋则具有出色的抗拉性能。
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使得两者协同工作,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坚固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胶凝体。
骨料则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水的作用是促使水泥的水化反应,外加剂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流动性、延缓凝结时间等。
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
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轧钢筋、冷轧钢筋等。
钢筋的强度、直径、形状等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钢筋表面通常会设计有一定的纹路或变形,以增加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众多。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无需大规模的维修和更换。
其次,它的防火性能较好。
混凝土在高温下能保持一定的强度,而钢筋则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受到较好的保护,不易因高温而失去强度。
再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简单,可以在现场浇筑成型,适应各种复杂的建筑形状和尺寸要求。
此外,它的成本相对较低,原材料易于获取,这使得它在大规模建筑工程中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自重大,这在一些对结构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可能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此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钢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腐蚀,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钢筋混凝泥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泥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设计资料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1号宿舍楼,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5894.7m2,建筑物平面为矩形,受场地限制,宽16.5m,长为43.2m,建筑方案确定,房间开间3.6m,进深7.2m,走廊宽2.1m,层高3.3m,室内外高差为0.45m,设防烈度7度,二类场地。
地震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二级。
1.2结构设计资料1.2.1地质资料(1) 场地概况:拟建建筑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平整,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4.6m。
(2) 地层构成:勘察揭露地层,自上而下除第①层为近期人工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全新世海陆交互相陈积。
勘察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分布较均匀,其各层概况为:①杂填土:以粘土为主,含大量的垃圾和有机质,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平均厚度2.5m。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状态。
平均厚度7.1m。
③细砂:以细砂为主,少量砂粉,含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状。
平均厚度为2.5m。
④中砂:以中粗砂为主,饱和,属密实状态,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工程地质性良好,可作为桩尖持力层。
本层为揭穿。
(3) 地下水情况:场地地下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上下两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存于第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属上层孔隙滞水,水位高程约为4.2m;第二含水层主要存在于第③细砂层中,属孔隙潜水,具有一定的水压力。
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断该地下水混凝土无侵蚀性。
(4) 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经过计算,本场地15m深度以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按各层厚度加权平均)Vsm=140~160m/s,即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为6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该场地类别为Ⅱ类土。
2)场地地基液化判别:第③层细砂为液化土层,IIE=11.3,属中等液化。
3 )地基持力层选择与评价:第①层杂填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为软弱下卧层;第③层细砂层为中等液化土层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地基持力层;第④层中砂物理力学性质教好,可作为桩尖持力层。
桥梁工程施工论文钢筋混凝土施工论文
桥梁工程施工论文:钢筋混凝土施工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桥梁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研究,对其工艺流程、材料要求、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钢筋混凝土是目前桥梁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因此,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艺流程、材料要求、施工技术1. 引言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由混凝土和钢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包括原材料准备、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如材料配合比精确度、施工工艺操作等,容易引起一系列的质量隐患。
因此,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2.1 原材料准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石子、沙子以及钢筋等。
其中,水泥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石子和沙子则是用于调配混凝土的骨料。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准确配比,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2.2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表面平整度。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模板的搭设,并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刚度满足施工要求。
2.3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艺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桥梁工程的结构强度。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要求进行精确的定位和绑扎,并注意保证钢筋的间距和相互连接的牢固性。
2.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它要求施工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均匀地浇注到模板中,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振捣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其性能和应用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的构成主要包括钢筋和混凝土两部分。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性能相对较弱。
而钢筋则具有出色的抗拉性能,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能抗压又能抗拉的复合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荷载的计算,包括恒载(如结构自身重量)、活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的重量)以及风载、地震作用等偶然荷载。
通过准确计算这些荷载,确定结构所需承受的内力,为钢筋和混凝土的配置提供依据。
其次,钢筋的布置和选型也至关重要。
钢筋的直径、间距、等级等参数都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精心设计。
在受拉区域,需要配置足够数量和合适规格的钢筋,以承受拉力;在受压区域,也要合理布置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稳定性。
混凝土的质量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合理,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工作性能(如流动性、和易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按照规定的搅拌、浇筑和养护工艺进行操作,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桥梁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梁、板、墩等构件构成了坚固的交通通道;在水利工程中,大坝、水闸等也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混凝土的碳化会降低其碱性,导致钢筋锈蚀;氯离子的侵入也会对钢筋造成腐蚀,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此外,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徐变,导致结构变形。
为了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整体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各种建筑功能和造型的要求。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而钢筋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将钢筋配置在混凝土中,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从而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通过粘结力共同工作。
粘结力由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它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在受力时能够协调变形,共同承担荷载。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其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品种和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其级配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应使用清洁、无有害物质的水。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流动性、延缓凝结时间等。
2、钢筋钢筋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轧钢筋、冷轧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等。
热轧钢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钢筋类型。
钢筋的强度、延性和焊接性能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1、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需要进行各种计算,包括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等。
承载力计算是确定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变形计算是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使用性能,裂缝宽度计算则是控制裂缝的开展,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2、构造要求除了进行结构计算外,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构造要求。
例如,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箍筋的间距和加密区等。
构造要求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防止出现局部破坏。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1、模板工程模板是用于成型混凝土的临时结构,其质量和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尺寸和形状。
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土木毕业论文
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土木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办公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办公楼的结构类型。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荷载特点,我们选择了多层框架结构。
考虑到地震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设计标准。
根据办公楼的用途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我们将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定为50年。
框架结构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布局和尺寸。
我们采用了梁柱式布局,梁柱的尺寸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为了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梁柱的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梁柱的截面面积要足够大,以满足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梁柱的高宽比应适当,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梁柱的布置要合理,以便于梁柱之间的荷载传递和纵向连接。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楼板的设计。
楼板是承受楼层荷载和活载的主要构件,因此其设计要考虑荷载、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我们选择了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作为楼层结构,以提高楼板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和规范要求,我们确定了楼板的厚度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除了框架结构和楼板设计,我们还需要对办公楼的节点进行设计。
节点是框架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它们承受着梁柱的力和转矩,并传递到其他构件中。
节点的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可施工性。
我们选用了现浇节点设计,通过加强节点的剪力承载能力和连接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结构的静力弹性分析和动力弹性分析,以验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静力弹性分析中,我们考虑了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因素;在动力弹性分析中,我们计算了结构的固有周期和最大位移等参数。
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介绍了办公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尺寸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应用、现浇节点的设计以及静力弹性分析和动力弹性分析等步骤,我们确保了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性,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结构等结构形式存有较大的区别,其设计工作较为复杂。
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优劣进行综合考虑,还需加强建筑工程的现场观察,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的上部结构、地下室结构和配筋等进行优化设计,为后期施工提供优良的条件,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1.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建筑工程逐渐的增多,且其结构形式也愈加的复杂化。
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其具备较多的优势,如耐火性佳、刚度大且取材方便等优势,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对钢筋混凝土中存有的缺陷不能够全面的考虑,造成钢筋混凝土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工程设计不合理,影响后期施工,且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应制定对应措施加以解决。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2.1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建筑都附带有地下室,并且其具有较大应用有优势。
但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地下室时,往往忽略了对后期可能发生楼体下沉状况的考虑,所以地下室通常存在底板开裂情况。
并且在工程竣工后,楼体将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下沉和变形情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将直接作用在地下室上。
为此,部分未考虑到附加应力的地下室,通常其底板会因承载的压力过大而出现开裂的问题[1]。
2.2外墙和地下室底板配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陈旧,或是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致使大部分建筑的外墙和地下室底板配筋在计算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如未将扶壁柱大小纳入相应的外墙配筋计算当中,而是统一的应用双向板完成配筋的计算。
同时,地下室的配筋计算一般依据的是整体的电算分析结果,并未根据双向板荷载传递验算的计算方法进行,造成外墙的竖向受力筋缺乏、水平分布筋多余和扶壁柱配筋偏不足的问题。
2.3连梁和剪力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大多天然独立地基的基础设计并不合理。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论文摘要: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趋势不断增强,将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升上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施工部门应该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方式进行掌握。
文章通过上文对这方面的施工要点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有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为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有效的发展,需要对重要的施工技术上进行掌握,其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就是建筑工程需要进行扎实掌握的技术方式。
1 设计模板及施工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刚度、强度存在于模板及其支架中,必须在可靠牢固的基础上对支架进行支设,必须要清理干净模板内部,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确定几何尺寸的偏差。
设计与选择模板的体系对混凝土的外观效果上会带来直接的影响,选择时需要对其刚度、可周转次数、强度等进行综合的考虑,一旦施工一个剪力墙结构时,在对拉螺栓中缺少刚度,在浇筑完混凝土剪力墙后,膨胀的现象就会出现;同时,在对模板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柱、墙混凝土所有侧压力及对拉螺栓承担进行考虑,对侧向支撑杆件对混凝土侧压力的承载作用上不能够过多去考虑,由于侧向支撑的杆件通常较长。
在对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要清理干净模板的内部,尤其是梁柱模板交接处和墙柱根部模板内易落入杂物,孔洞和夹渣会在拆除后出现。
在对混凝土浇筑前,木、竹制的模板要进行洒水来进行湿润,不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被木制混凝土所吸收,这样在振捣中对于排除气泡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模板的表面上就会吸附着气泡,形成麻面、气孔和蜂窝等。
2 安装与制作钢筋首先,安装钢筋,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钢筋材料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向施工现场运送那些采购的钢筋材料时,需要进行取样的试验,要检查其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同时,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裂缝在一定程度上与钢筋配置的正确与否上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共同受力结构,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是怎么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分析,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现状论文(一)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正文:1、钢筋混凝土发展经历阶段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
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强度,可以承受大量的荷载。
因此,钢筋混凝土被认为是一种可靠且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钢筋混凝土相关的论文,了解它们对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钢筋混凝土论文涉及了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这些论文通常关注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钢筋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例如,一篇名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静力试验”的论文描述了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负载试验,探究了材料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问题。
其次,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是另一个研究重点。
这些论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钢筋排列方式和预应力等方面来设计更加坚固和可靠的结构。
例如,一篇名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论文,讨论了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来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钢筋混凝土也可用于抗震和抗风等特殊场合。
钢筋混凝土论文研究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
例如,一篇名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与分析”的论文,介绍了当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并探究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最后,一些钢筋混凝土论文涉及了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探究了如何通过使用可持续材料和智能建筑技术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一篇名为“动态社区智能制造的建设与应用”的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智能建筑技术和可持续材料来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建筑。
总之,钢筋混凝土论文是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
这些论文涵盖了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施工、抗震和抗风性能以及环境和能源问题。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论文,可以更好地了解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房建工程中,对于裂缝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
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关键词:房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合理的设计方式
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柱、数层楼板和连接多层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性的受力体系(见图1),此受力体系可能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而改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均随时间变化。
荷载效应随着施工进程不断累积,可能使施工过程中楼板承担的荷载远超过结构设计允许的楼板承载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与使用期的结构迥然不同,有时会产生整个结构生命周期中最危险的状况。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楼板出现的裂缝、挠度过大乃至破坏倒塌往往与此有关。
同时,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 。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因此,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其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
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
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 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2.1 水泥的选择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
因而,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证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拍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2 骨料的选择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
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根据县官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3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
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使用到施工过程中去。
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最基本要求。
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2.4 外加剂的选择
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
粉煤灰的使用对于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能够有效改善,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活性剂,它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并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出现加气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l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3 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制,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对
于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房屋形成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1 完善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
3.2 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
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
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
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3.3 混凝土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
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
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4 约束条件改善措施
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
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3.5 温度控制方法
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产生,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工作,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例如: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人冷水降温等等。
3.6 敷设线管措施
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
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
4 结语
总之,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因为施工技术、管理及材料等的因素,楼板裂缝导致渗漏是值得重视的建筑问题。
裂缝产生并持续一段的时间后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降低,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房建工程混
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08(5):11.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3.
[3] 丁捷.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