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混凝土应力s c/MPa
素混凝 土试件 纵筋配 筋率 0.89% 纵筋配 筋率 2.5%
◆以往教科书: f y′ =Es×e 0 =200000×0.002 =400MPa
3608.26
3183.34 5602.09 4573.50 3765.37 3183.34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 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普通钢筋 钢筋 品种 HPB300 10.0 HRB335、(删去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预应力筋 RRB400 5.0 3.5
1830.40 1830.40 2059.20 2059.20 2059.20 2059.20 2173.60 2173.60 2173.60 2173.60
54
18 0 108 54 18 0 108 54 18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郑州大学 刘立新 2015年12月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 29号的要求,于2013年启动,2015年8月通过审查、2015 年9月颁布,目前正在出版社印刷。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300为。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ρmax=ξb*α1*f c/f y=**300==%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最大配筋率:%,《混凝土》11.3.7《抗规》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和。
(《混凝土》9.2.9,)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混凝土》11.7.14《抗规》、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条文)、6、13;、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混凝土》9.2.9):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 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 径;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柱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箍筋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 算值增加25%。 小偏心受拉纵筋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配筋率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 底/A S 顶≥0.5(0.3)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 /f y ,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0.148。
(《混凝土》9.2.9,9.2.10)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6.3.7)注: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0.1和0.05,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6.3.8-3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1.2%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16.7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4《抗规》6.4.3、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4.2.7条文)、6、13;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11.3.6、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1.4.12、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1.4.1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6.3.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1.7.14、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11.7.17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6.4.2(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9.2.9):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新规范最全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
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边缘构件(构造配筋)计算表
是否需要注意阴影区域 是
纵筋总面积 5875
二、三级 >0.4 0.20hw 0.15hw 0.2
C55 25.36
C60 27.5
一字墙轴压比限值 <=0.5
说明: 1、绿色部分为规范内容; 2、紫红色部分为输入区; 3、黄色部分为输出区; 4、边缘构件尺寸仅为计算 面积和判断短肢墙使用; 5、本表格中计算结果仅满 足构造,应与计算值取包 络;
纵筋直径
二、三级 C55
HRB400 0.58 3750 暗柱 250 2350 100 200 1200 14
低于C35,按C35取值 轴压比限值 <=0.6
<=150 <=300
剪力墙类型 fc(MPa) fyv(MPa)
lc(暗柱) lc(翼墙或端柱)
lc λv ρv 箍筋直径 纵筋数量
普通墙 25.36
墙砼等级 fc
钢筋强度 fyv
C30 14.3 HPB300 270
C35 16.7 HRB335 300
C40 19.1 HRB400 360
C45 21.1 HRB500 435
C50 23.1
抗震等级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强度 轴压比
墙长(hw) 边缘构件类型
墙厚(t) 边缘构件长度 箍筋纵向间距 箍筋水平肢距 箍筋及拉筋总周长
构造边缘构件
构件部位 底部加强部位
抗震等级
一级
最小纵筋面积
0
最小箍筋直径
8
最大箍筋竖向间距 150
最大箍筋水平肢距 <=300
其他部位 二级 1620 8 200
结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 r (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钢筋构造要求表
暗柱水平筋锚固构造抗震WKL纵筋构造1、梁的纵筋净距要求:上部纵筋水平净距>=max{30,1.5d},下部纵筋水平净距、多排纵筋竖向净距>=max{25,d},多于两排纵筋水平净距为两排以下纵筋净距的2倍。
2、柱纵筋净距>=50。
3、钢筋下料:钢筋配料计算(注意弯曲调整值与弯钩增加长度)完毕,填写配料单,列入加工计划的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与钢筋安装的标志,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应严格校核,必须准确无误,以免返工浪费。
4、钢筋的切断:将同种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较少损耗,切断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5、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要求,不应小于10d。
6、弯曲成型工艺:(1)划线: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应注意1)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2)钢筋端部带半圆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增加0.5d;3)划线工作宜从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从一端开始划线,如划线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
7、钢筋的焊接:(1)闪光对焊:连续闪光对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300个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拉伸,3弯曲;(2)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网片的焊接,<=20t一检验批,5%(>=3片)外观质量与几何尺寸的检查,纵横各截取2根试件(分别拉伸和冷弯),同一根非受拉钢筋取3个抗剪试件;(3)电弧焊:焊条为一极,钢筋为一极,电流产生电弧热,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焊等接头形式,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焊接参数,300个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清查,3个拉伸;(4)电渣压力焊: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热,电阻热,加压完成,节省钢材,工效高,成本低,适用于竖向(斜向4:1)钢筋连接,在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雨季或防火要求的场合慎用,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4mm,同一层(施工段)300(不足300)为一检验批,3个拉伸;(5)气压焊:用氧乙炔或其他火焰对钢筋对接处加热,达到塑性状态,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改变原子晶粒排列,牢固的接头),300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检查,3个拉伸,梁板水平钢筋另取3个弯曲;(6)埋弧压力焊:钢筋与钢板焊接,电弧形成熔池,加压,300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个拉伸;8、钢筋的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先将肋(lei)滚压),500个为一检验批,10%外观检查,3个拉伸。
灌注桩桩身构造配筋选用表
桩身配筋选用表(非广东、浙江地区)
规范推荐的构造要求(“可”条文)
高层建筑桩身构造配筋选用表(三)非广东、浙江地区
建议适用范围:1)高度28-60m高层建筑;
2)高度介于45-60m、承受水平力较大(如7、8度区、或w0.60)且地下室、桩侧土体很差时宜按表二选取;
备注:1)桩身直径600~700时,箍筋直径取φ6;桩身直径800~1500时,箍筋直径取φ8,桩身直径大于1500时取φ10。
对于桩侧土体较好、理论上基本不承受水平力、且不考虑钢筋受压的桩,箍筋间距@250;
2)桩顶箍筋加密长度2~3m,间距@100。
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承受水平地震作用、以及计算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桩,加密长度为5倍桩身直径;
3)加劲箍直径可参照浙江规定选取。
桩身直径1600~2500时,建议取φ18;桩身直径2600~3000时,建议取φ20。
但对于井下绑扎钢筋的人工挖孔桩,加劲箍最大不宜超过φ16,不应超过φ18。
4)弱腐蚀及以上环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抗渗等级不小于P8。
5)应满足试装加载2倍特征值的要求,即混凝土强度、抗拔桩配筋尚应按试装加载值控制设计。
柱构造配筋
fyv C40 HRB400 19.1 360
KZ b 600 h 700 中柱 0.8 框架结构 0.8 ρmin 0.85 Ac 420000 As 3570 拉筋数量 5 箍筋间距 100 Asv 41.05075
对应箍筋 2 3 单根纵筋 或箍筋面 积 255
框架柱最小配 加密区
5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0
轴压比 0.5
限制轴压比 最小配箍率 0.75 0.006 0.12
框架柱最小配筋及 加密区、核心区配箍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选C35,见《抗规》(2010版)6.3.9条 抗震等级为二级,轴压比大等于0.8时,最小配箍特征值比 大0.01。(表6.3.9中此部分与条文说明不一致)此 配箍偏大。 新规范不再要求扣除重叠部分箍筋的体积,配箍偏大。 轴压比小于0.3,填0.3。
18 纵筋直径 3562.566 纵筋面积 0.84823 配筋百分率
说明: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第3款。 2. 抗震等级为二级 表6.3.9大 时,配箍偏大 3. 新规范不再要求扣除重叠部 4. 轴压比小于
核心区 37.76836158
ρvmin 0.006367
抗震等级 ρmin 二级 0.7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地要求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9.5.1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3条)第11.4.13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与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哪些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哪些规范要求?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8%的要求四、柱单边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六、柱纵筋间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8-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2-4条)八、框架柱箍筋肢距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5条)同时满足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的要求九、框架柱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8-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4.3-2条)1.三级框架柱加密区间距= 100满足150mm和8倍纵筋直径注:三级框架柱根处箍筋加密区间距不应小于100,十、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10条,6.3.13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4条)三、四级框架(中、边)柱箍筋非加密区间距满足15倍纵筋直径十一、框架柱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12条,6.3.14条)(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最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总结大全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 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 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箍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 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 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 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 tbh0+0.05Npo时,箍筋的配 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向受压 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在受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不因小于0.28ft/fyv。
受弯剪扭构件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 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小 。 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
局部配筋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必应小于《砼规》9.2.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规定。 纵向构造钢筋
框架柱构造配筋应遵守的规范
框架柱构造配筋应遵守的规范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8%的要求四、柱单边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六、柱纵筋间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3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8-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2-4条)八、框架柱箍筋肢距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5条)同时满足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的要求九、框架柱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8-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4.3-2条)1.三级框架柱加密区间距= 100满足150mm和8倍纵筋直径注:三级框架柱根处箍筋加密区间距不应小于100,十、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10条,6.3.13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4条)三、四级框架(中、边)柱箍筋非加密区间距满足15倍纵筋直径十一、框架柱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 第6.3.12条,6.3.14条)(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不同根数直径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当钢筋直径(mm)为下列数值时的钢筋截面面积(mm2)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c w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