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急诊科常见感染病处理指南
![急诊科常见感染病处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dd74a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6.png)
急诊科常见感染病处理指南感染病在急诊科是一类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急诊科常见感染病的处理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些疾病。
以下是各种感染病的处理指南: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感染病之一。
处理呼吸道感染的一般原则包括:确保患者通畅呼吸、积极寻找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
在具体处理上,应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注重疾病的预防和传播控制。
二、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在急诊科中也是常见的感染病。
处理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则包括:尽早洗净尿液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给予足够的水分补给以及合理的疗程。
具体处理上,需根据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是急诊科中常见且多样化的感染病,如蜂窝织炎、褥疮感染等。
处理这类感染病时,需注意手术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保持伤口清洁。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感染的程度和病情的发展,做出及时的干预。
四、消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如胃肠道感染、阑尾炎等,在急诊科也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病。
处理这类感染病的原则包括:采取非手术治疗优先的原则、控制感染源、给予充分的支持治疗以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在具体处理上,需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是急诊科中较为严重和紧急的感染病。
处理这类感染病时,需早期给予抗生素以及其他支持治疗,如镇静、降温等。
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血液感染血液感染是急诊科中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感染病。
处理这类感染病时,早期给予抗生素和液体复苏是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感染指标和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在急诊科中虽然不常见,但需引起重视。
处理这类感染病时,应进行充分的咨询和教育,鼓励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d268e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2.png)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总结和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南,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梗、脑卒中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急救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1. 短时间内发生心绞痛、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安排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判断是否为心梗。
2. 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以确定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心肺复苏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医务人员应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二、外伤和骨科疾病外伤和骨科疾病是急诊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严重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包括正确使用止血带、冰敷、压迫等方法。
2. 对于骨折患者,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行骨科手术。
3. 严重脑外伤患者应立即进行CT或MRI扫描,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及时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等。
2.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做好气道管理,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氧气治疗等。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使用雾化吸入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等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炎、胆囊炎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急性胃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2. 胆囊炎患者需要行胆囊超声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手术。
3.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应禁食刺激性食物,并给予抑酸药物治疗。
五、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疑似肺炎的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行痰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2.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除了口服抗生素外,还应提供充足的饮水,并适当排尿。
急诊科常见疾病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疾病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de8a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2.png)
小儿腹泻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处 理时需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同时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新生儿窒息
要点一
总结词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规律 ,可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新生儿窒息可能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呼吸道畸形、早产等 原因引起。处理时需要立即清理呼吸道,给予人工呼吸和 胸外按压,同时使用呼吸机等设备进行辅助呼吸。如果窒 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脑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 果。
脑卒中
总结词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 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
VS
详细描述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前者由脑血管阻塞引起,后者由脑血管 破裂出血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 、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诊断主要依 靠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 MRI。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 复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和预防 并发症。
急诊科常见疾病与处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CONTENTS 目录
• 急诊科常见疾病概述 • 常见内科疾病与处理 • 常见外科疾病与处理 • 常见儿科疾病与处理 • 常见五官科疾病与处理 • 急诊科疾病处理原则与注意事项
CHAPTER 01
急诊科常见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诊科常见疾病是指那些在急诊 科就诊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病情紧急的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
总结词
急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发生的急性炎 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喉 咙疼痛、发热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多休息,遵医嘱 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治疗。如症状较 重,出现高热、吞咽困难等,应及时 就医。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fe1bb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1.png)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急诊科是医院中面临各种急性情况的科室,主要负责对危重病人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急诊情况。
一、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治疗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首先进行急救措施,包括静脉给药,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
在稳定患者之后,可以进行血栓溶解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二、中风(脑卒中)中风是急诊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
对于中风患者,应当立即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中风的类型和范围。
治疗方面,如果是缺血性中风,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或者介入手术。
对于出血性中风患者,则需要立即控制出血点,同时进行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
三、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肺部听诊等。
治疗上,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采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洋地黄等,以帮助减轻水肿和改善心脏功能。
四、外伤急诊外伤急诊是指各种外伤情况下的急性处理。
常见的外伤包括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对于外伤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初步评估,确定伤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治疗上,根据不同的伤情,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止血、修复骨折、包扎伤口等。
五、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上,急性期主要以禁食和胰酶抑制剂为主,同时积极对症处理,如给予镇痛剂、输液等。
总结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神经系统、外科等。
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应当积极应对各种急性情况,迅速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55b84ed0bed5b9f3f80f1c77.png)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1、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2、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3、发热4、头痛5、胸痛6、腹痛7、呼吸困难8、昏迷9、基础生命支持10、高级生命支持11、脑复苏12、呼吸衰竭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4、急性心力衰竭15、急性胰腺炎16、上消化道出血17、急性肾衰竭18、过敏性紫癜19、脑梗死20、脑出血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2、急性蜂窝组炎23、低钾血症24、代谢性酸中毒25、急性有机磷中毒26、百草枯中毒27、急性酒精中毒28、急性毒菇中毒29、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30、毒蛇咬伤3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2、淹溺33、过敏性休克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概述】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此环节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多发伤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人工气道的种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氧疗是指将氧气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损伤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组织有氧代谢的功能并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
氧疗是使用氧气来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1,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搏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
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缺氧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发绀。
【诊断要点】1,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1)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常见病规范
![急诊常见病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02d913a83c4bb4cf7ecd188.png)
沙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章第一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急诊科医疗指南汇编
![急诊科医疗指南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596a4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e.png)
急诊科医疗指南汇编
一、引言
急诊科医疗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快速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保障患者在急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治。
本文档将汇编最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和症状,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和管理指南。
二、常见急诊科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和症状:
1. 心绞痛:
- 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 处理指南:立即给予含硝酸甘油的药物,同时呼叫心内科医生。
2. 中风:
- 症状:突发言语困难、面部歪斜、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 处理指南:立即呼叫神经内科医生,保持患者平卧并尽快送往抢救室。
3. 骨折:
- 症状:严重的疼痛、畸形、肿胀等。
- 处理指南:稳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立即请骨科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4. 剧烈呕吐:
- 症状:频繁呕吐、伴有恶心、腹痛等。
- 处理指南:确保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及时就医以寻找病因。
三、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和症状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紧急联系方式:急救电话号码、医院急诊科值班电话等紧急联系方式应该随时保持畅通。
2. 患者安全: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需要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受到保护。
3. 紧急设备和药物:急诊科必须配备紧急设备和必要的药物,以确保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四、结论
急诊科医疗指南汇编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在急诊情况下处理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标准指南。
遵循指南,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处理急诊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助。
以上是急诊科医疗指南汇编的概述,具体细节请参阅相关指南和机构的详细文档。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9c9c97204b73f242336c5fef.png)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出血性卒中,是指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多为脑底穿动脉上微型动脉瘤破裂引起。
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占60%,多系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其余依次为脑叶的皮层下白质内、丘脑、桥脑、小脑半球等。
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1.基底节出血: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失语及意识障碍,甚至脑疝。
2.丘脑出血:偏听,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双眼凝视麻痹,精神症状等,侵犯下丘脑部时可引起高热、昏迷、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等。
3.小脑出血:好发于小脑齿状核,突然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强迫头位【诊断】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患者常见。
多在情绪激动,过量、剧烈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二、发病时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依出血部位而异,以基底节内囊部位出血所致的三偏征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出血时有失语。
三、脑脊液多呈血性。
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四、CT,MR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五、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I级:清醒或嗜睡,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I级:浅昏迷,偏瘫,瞳孔等大。
IV级:昏迷,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
Ⅴ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软瘫,单或双侧瞳孔散大。
【治疗】一、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分级和血肿的部位,大小,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
三、血肿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壳核出血,混合型出血(内外囊扩展到内囊丘脑),丘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
I-III级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又恶化,出现颅内压增高者:经CT扫描确诊为壳核出血,脑叶出血,血肿量>30mI;小脑出血,血肿量>10m1均应及早手术。
脑室出血宜行脑室持续引流术。
Ⅴ级病情的病人或脑干出血急性期不适于手术治疗。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93d2b0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f.png)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呼吸衰竭【概述】呼吸衰竭是指各种肺内、外疾病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致使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发生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滞留,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与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参与呼吸运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呼吸中枢、运动神经、呼吸肌、胸廓、胸膜、肺和呼吸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给、意识障碍等。
1 .呼吸困难可为呼气性、吸气性或者混合性呼吸困难,患者感觉空气缺乏,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发维口唇、甲床、耳垂和口腔戮膜呈现青紫色。
3.精神神经病症初期有头痛、兴奋躁动、肌肉抽搐、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逐渐出现反应迟钝、语言和定向力障碍、澹妄,甚至昏迷。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也可同时合并代谢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5.循环系统病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浅表静脉充盈。
严重缺氧可以出现心肌损害、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休克等。
6.其他脏器功能障碍黄疽、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尿中出现蛋白以及管型、血浆尿素氮以及肌醉升高、呕血、黑便等。
8.引起呼吸衰竭基础疾病的临7.动脉血气分析Paoz<60minHg伴(或不伴)PaC0Z>50?Hgo床病症与体征。
呼吸衰竭的分类: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①工型: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滞留②工工型:缺氧伴二氧化碳储留.按发病过程分:①急性呼吸衰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突发或者迅速开展,短时间内呼吸功能迅速恶化,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
②慢性呼吸衰竭: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开展为呼吸衰竭。
③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在基础疾病如 COPD、哮喘等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或者气道痉挛等,短时间内 Pao2唤明显下降,PaC02明显上升,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59dfb5ed15abe23482f4da6.png)
急救诊疗规范莒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4年8月目录第一节心脏骤停 0第二节心律失常 (7)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4)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16)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17)第六节休克 (19)第七节呼吸衰竭 (23)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26)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30)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32)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37)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41)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42)第十四节电击伤 (49)第十五节溺水 (51)第十六节脑损伤 (52)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59)第十八节腹腔内脏器损伤 (66)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72)第二十节烧(烫)伤 (79)第一节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门诊急诊常见病症应急处理指南
![门诊急诊常见病症应急处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b0ded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6.png)
门诊急诊常见病症应急处理指南一、胃肠道疾病急症处理胃肠道疾病是门诊急诊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应急处理指南:1.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
处理方法如下:- 饮食调整:可以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 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一些抗酸药物、止吐药、消炎药等缓解症状。
- 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2. 急性肠炎:急性肠炎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处理方法如下:- 饮食调整:轻度腹泻时可以选择半流质食物,重度腹泻时建议禁食。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抗菌药物:如有细菌感染的迹象,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3. 胃溃疡急性出血:胃溃疡急性出血常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处理方法如下:- 保持休息:保持卧床休息,减少胃肠负担。
- 药物治疗:口服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酸度。
- 就医就诊:如出血严重,应尽快就医就诊。
二、呼吸系统疾病急症处理呼吸系统疾病是门诊急诊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应急处理指南:1. 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处理方法如下:- 保持休息: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 温暖环境: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有助于缓解症状。
- 药物治疗:口服抗感染药物、祛痰药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等。
处理方法如下:- 环境调整: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使用雾化器吸入药物:使用雾化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
- 寻求医疗帮助:如症状严重,应尽快就医就诊。
3. 肺炎:肺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处理方法如下:- 药物治疗:根据肺炎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 饮食调整:适当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充足的水分。
- 休息调整: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出血性卒中,是指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多为脑底穿动脉上微型动脉瘤破裂引起。
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占60%,多系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其余依次为脑叶的皮层下白质内、丘脑、桥脑、小脑半球等。
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1.基底节出血: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失语及意识障碍,甚至脑疝。
2.丘脑出血:偏听,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双眼凝视麻痹,精神症状等,侵犯下丘脑部时可引起高热、昏迷、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等。
3.小脑出血:好发于小脑齿状核,突然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强迫头位【诊断】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患者常见。
多在情绪激动,过量、剧烈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二、发病时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依出血部位而异,以基底节内囊部位出血所致的三偏征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出血时有失语。
三、脑脊液多呈血性。
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四、CT,MR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五、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I级:清醒或嗜睡,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I级:浅昏迷,偏瘫,瞳孔等大。
IV级:昏迷,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
Ⅴ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软瘫,单或双侧瞳孔散大。
【治疗】一、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分级和血肿的部位,大小,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
二、血肿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壳核出血,混合型出血(内外囊扩展到内囊丘脑),丘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
I-III级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又恶化,出现颅内压增高者:经CT扫描确诊为壳核出血,脑叶出血,血肿量>30mI;小脑出血,血肿量>10m1均应及早手术。
脑室出血宜行脑室持续引流术。
Ⅴ级病情的病人或脑干出血急性期不适于手术治疗。
三、手术时间(一)超早期手术:在出血24 h内,尤其是在发病后7 h内手术,能及时解除压迫,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和坏死,促进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二)早期手术:在出血后1—5d手术,因血肿和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此时手术效果较好。
四、手术方法(一)钻颅穿刺抽吸术:此法简单,创伤小,对急性血肿能抽吸出液体部分,缓解症状。
但清除血肿不彻底,不能完全解除脑受压。
多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IV级病情或开颅清除血肿前的准备步骤。
方法;根据CT扫描所示血肿的部位.颅骨钻孔,穿刺血肿并抽吸,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清后覆直径3mm硅胶管持续引流。
也可用尿激酶5 000~10 000U溶于生理盐水2—5m1注入血肿腔内促使液化,利用B超引导下或CT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的准确性更高。
(二)开颅血肿清除术:该法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迅速解除脑受压。
开颅的位置取决于CT扫描所示血肿的部位。
术中清除血肿要轻,并不断地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损伤血肿壁引起新的出血,止血一定要仔细可靠,清除血肿后腔内置引流管持续引流。
病情危重及脑水肿明显者可去骨瓣减压。
手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和双极电凝止血效果更好。
(三)脑室引流术:适用于脑室出血或血肿破入脑室,行侧脑室持续引流,缓解梗阻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增高。
对于脑室内出血(铸型)可用尿激酶5 000~10 000U,溶于生理盐水5m1注入脑室,然后夹闭引流管4~6h再开放引流。
五、术后处理术后给予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和防治各种并发症治疗,特别是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
早期应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舒脑宁等以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诊断与救治一、毒作用机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一种非常的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易发挥,有蒜臭味,通常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碱性则易分解。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迅速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可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体内许多酶参与其代谢转化,其代谢产物能与体内许多基团结合而失去抑制胆碱酯酶的能力。
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其毒性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临床特征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胆碱能危象、中间型综合征、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和局部损害四部分。
1、急性胆碱能危象,表现三类效应:(1)毒蕈碱样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表现:兴奋出现肌纤维震颤。
常由小肌群开始,如眼脸、颜面、舌肌等,逐渐发展至肌肉跳动,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抽搐等。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乏力、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等。
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中间型综合征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之前(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死亡,称为“中间型综合征”。
死亡前患者可先有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
累及脑神经者,可出现眼脸下垂眼外展障碍和面瘫。
(5)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发生迟发性神经损害,出现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主要累及肢体末端,且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
(6)局部损害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内吸磷接触皮肤后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并可出现水疱和剥脱性皮炎。
(7)急性期并发症有机磷严重中毒后期猝死发生与剂量相关的心脏受损有关;有机磷中毒伴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6%,往往呈“无痛型”。
三、临床分级按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胆碱酯酶活力指标,可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视物模糊、瞳孔缩小、胆碱酯酶活力为50%~70%;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纤维颤动、瞳孔缩小明显、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胆碱酯酶活力为50%~30%;3、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胆碱酯酶活力<30%。
四、实验室检查ChE活力测定是诊断有机磷中毒的标志酶。
但此酶活力下降与病情轻重并不平行,故不作为中毒严重度的分级依据。
五、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规范化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原则包括:减少毒物吸收、促进体内毒物排泄和应用特效解毒药。
现在此基础上对AOPP的规范化治疗提出建议。
1.一般处理:迅速清除毒物,防止未吸收毒物继续吸收。
①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皮肤污染者,脱去衣物,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洗清(包括头发和指甲,最少2~3遍)。
如发生眼污染,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②催吐:患者神志清楚且能合作时,让患者饮温水300~500 ml,然后自己用手指、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吐出为止。
患者处于昏迷、惊厥状态时不应催吐。
催吐过程尽量使胃内容物排空,但需严防吸入气管致窒息,故需头侧位。
③洗胃: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要尽早接受彻底洗胃,一般在中毒后6h内,最好用洗胃机彻底清洗,在没有洗胃机的情况下,可从胃管注入300~500 ml清水,反复抽洗胃液,并尽快转送有洗胃机的医院。
应特别注意洗胃需与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治疗同时实施,紧急时可先用这些药物治疗后洗胃。
④导泻:目前主张洗胃后可从胃管注入硫酸钠20~40 g(溶于20ml水)或注入20%甘露醇250 ml进行导泻治疗。
这可抑制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
2.特效解毒药的应用: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
常用的药物有:碘解磷定(PAM)和氯解磷定(PAM-CL)。
氯解磷定的应用:国内推荐使用的肟类复能剂为氯解磷定,因其使用简单(肌肉注射)、安全、高效,可作为复能剂的首选。
碘解磷定的应用:先静注碘解磷定负荷量1 g(稀释后静注,注射速度5~8分钟),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上述用药1次,加入液体静滴,以0.25~0.5 g/h速度给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总量不超过10 g/d。
大多数患者持续用药4~6天,每天查血胆碱酯酶,ChE活力稳定恢复至50%以上或临床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好转时可逐渐减量或停药。
一般减量时间为5~7天,每日减去半量,即5 g、2.5 g、1 g直至停药。
复能剂应用足量的指标:当毒蕈碱样症状肌颤消失和胆碱酯酶活力为50%~60%时,可停药,如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和指征,应该尽快补充用药,再次给予首次用药的半量。
合理的给药途径:一般情况下以肌肉注射给药为宜。
因为肌肉注射吸收较快,一般在3~5分钟即可出现疗效。
另外,肌肉注射可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比静脉注射给药长。
但当患者病情危重、注射部位血流缓慢或出现休克时,应采取静脉注射给药,但不宜静脉滴注给药。
特别是首次给药应禁用静脉滴注给药,因为这样药物不能在短时内达到有效浓度。
3. 抗胆碱药的应用:阿托品阿托品的使用原则为:早期、适量、迅速达到“阿托品化”。
有机磷农药毒性大,中毒症状发展快,生理拮抗剂(即抗胆碱能药)用药不及时可因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堵塞支气管而致外周性呼吸衰竭,中毒剂量大时由于呼吸中枢抑制而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这两者均可迅速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AOPP患者应迅速给予足量的外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和减少支气管分泌,但足量用药不等于过量用药。
阿托品足量的可靠指标为:口干、皮肤干燥和心率不低于正常值。
毒蕈碱样症状消失(支气管痉挛解除和控制支气管分泌物过多)并出现“阿托品化”指征。
过量的阿托品也可使神志改变,轻则躁动、谵妄,重者昏迷,因此不能以瞳孔大小、颜面潮红和神志变化作为达到“阿托品化”的必需指标,否则常导致阿托品严重过量,发生阿托品中毒。
4.含抗胆碱剂和复能剂的复方注射液解磷注射液(每支含阿托品3 mg、苯那辛3 mg、氯磷定400 mg)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
首次给药剂量:轻度中毒,1支,im,加用氯磷定0~0.5 g;中度中毒1~2支,im,加用氯磷定0.5~1.0 g;重度中毒2~3支,加用氯磷定1.0~1.5 g。
用药后30~60 min可重复半量,以后视病情,可单独使用氯磷定和阿托品。
停药指标:主要中毒症状消失,胆碱酯酶活力达正常的50%~60%,可停药观察。
停药12h以上,患者胆碱酯酶活力仍保持在60%以上时可考虑出院。
5. 对症治疗AOPP患者主要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
另外,休克、急性脑水肿、中毒性心肌炎、心搏骤停等也是重要死因。
因此,对症治疗应重点维持正常心肺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②有肺水肿者,使用阿托品的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速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