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与称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 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 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科学家祖冲之等。
4、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 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 儿名塾(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 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 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 份的确定。
总述: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 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 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 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 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1、商代人的命名,习惯以天干为名,如盘庚,武丁(盘 庚曾孙)。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 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 刻画和形容。
花和尚 行者 智多星
水 及时雨 浒 母夜叉 传 一丈青
母大虫
豹子头 青面兽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浪子 鼓上蚤 矮脚虎
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介绍他人或为
他人作传以及称轻视的人。 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
官地、籍贯等表示礼貌和尊敬。 有几项兼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
•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 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第四节 谦语敬语及特殊称谓
•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 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 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 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谦称与敬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 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 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臣等。
2.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 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 河、江、金、石、钢、铁、玉等,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 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上官、太史、少正、 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 故此类姓很多。
贯,后姓名,后字如“余在史馆,闻翰林 (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 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 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 自序其诗”。
•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 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如春花、梅、桃、 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 等。地名法:
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 杭宁等。
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 来宝、来发等。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动物法:如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 凤儿等。
• (三)传嫡不传贤的礼教规定。
长子在名位、财产、等一切方面具有当然的优先继承权,这是父系制 的核心内容。这样在父系中也就有了“伯伯”、“叔叔”的区别。
古代中国的五种丧服
• 斩衰 • 齐衰 • 大功 • 小功 • 缌麻
斩衰的穿法
• 父亲去世 • 丈夫去世 • 天子驾崩 • 长子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妻子穿 服丧三年 诸侯穿 服丧三年 父母亲穿 服丧三年
“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 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 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部落共用的代号, 这便是“氏”。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 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 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 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 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 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1、也叫姓氏; 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 3、秦以后,姓氏不分; 4、汉代,统称为姓。
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 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 长的名姓称号。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
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 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 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 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 汤显祖称汤临川;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 鸿章(合肥人)。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诸葛 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 武穆等。
1、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 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 2“、谥称号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3、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 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服丧九个月
小功的穿法
• 外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兄弟去世 • 隔两房的堂兄弟去世
服丧五个月
缌麻的穿法
• 岳父母去世 • 女婿去世 • 舅舅去世 • 高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堂兄弟 • 曾孙去世
服丧三个月
“五服制”的特点:
• 使用的布料不同 • 做工不同 • 服丧的时间不同
需要穿“五服”的,都算是“亲属”——“五服”以 内为亲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 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 南郭、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 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 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1)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 姓李。 (2)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 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 田。 (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 简姓欧。 (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 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6)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 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 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4、字与名间的关系。 A、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 用。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 咎B、”有。的字和名的意义是相反的。
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陶渊 明字元亮;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文天祥 字景瑞;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 回字子渊。都属此类。
齐衰的穿法
• 母亲去世
(父亲已死)
• 长子去世
• 妻子去世
• 母亲去世
(父亲健在)
• 祖父母去世
• 曾祖父母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母亲穿 丈夫穿 儿子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孙子、孙女穿 服丧一年 曾孙、曾孙女穿 服丧三个月
大功的穿法
• 儿子去世(不是嫡长子) • 已经嫁人的姑姑去世 • 已经嫁人的姐妹去世 • 堂兄弟姐妹去世 • 丈夫的祖父母去世
3、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 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4、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1、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 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 清高的超俗表现。
2、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宗法制度的主要标志
1、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2、分封制
在政治上“授土授民” 在宗法上“别子为祖” 3、宗庙祭祀制度 “宗,尊祖庙也。” ——《说文·宀部》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百度文库高祖
族曾祖父
曾祖
族祖父 叔伯祖父
祖父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族 父 堂叔伯 叔 伯
• 一、九族的称谓 • 二、五服亲等的原则
祖父
祖母
姑父 姑母
父亲
叔父 婶母 伯父 伯母
表兄弟 表姐妹 哥哥 弟弟 自己
姐姐 妹妹 堂姐妹
堂兄弟
侄子 侄女 儿子 女儿 侄子 侄女
孙子 孙女 外孙 外孙女
母 系
夫妻系: 父系
妻系:
汉语亲属称谓词特点
• 特点:
• (一)男女有别。 • (二)长幼有序。
第八章 家族与称谓
第一节 家族关系
• 一、严整的宗法体系 • 二、血缘九族制和血亲五服制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一)、宗法制简介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 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至周代逐渐完备。
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宗族内部依血缘关系确定 继统秩序、区分尊卑亲疏、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往上还可以分出曾祖、高祖,往下可以分出曾孙、玄孙、来孙等。
• (三)脉系分明。 • (四)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观。
文化内涵:
• (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的大家庭存在方式。
• (二)父传子袭的财产继承方式。
重男轻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意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 为对男性社会成员的一条重要人伦约束。
反义相对。如韩愈字退之;辛弃疾字幼安;王勃字 子安;曾点(小黑也)字子晳xī,色白也;唐王绩字 无功;晏殊字同叔等。
连义推想。如苏轼,字子瞻(《左传·僖公二十八 年》:“君冯轼而观之”);赵云字子龙(云从 龙);岳飞字鹏举等。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 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号、雅号、谥号、 绰号等。
九族五服图
“五服”的作用:
• 别内外 • 定亲疏 • 序长幼 • 明贵贱
第三节 姓名字号
• 古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 “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
“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 《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 “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 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 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 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 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 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 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陆游,号龟堂等。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 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 这些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 人之语自号:如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 才子等。
性变法:
女当男养,如亚男、冠男、家骏、家雄;
男当女养,如新妹、宝姬、秋月等。
排行法:如大牛、二牛、三牛、小牛,大囡、二囡、 三囡等。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 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2、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 在15岁行笄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 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 和尊敬。
父亲
族兄弟 从堂兄弟 从兄弟 兄 弟 己 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卿大夫 士
平士 民
儿子 孙子 曾孙 玄孙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1、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盛行 2、家族制度得以维系 3、“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
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导致了中华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社会意识的轴心是血亲意识
第二节 亲属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