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与称谓

合集下载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

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

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目录【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

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

》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

家族称呼大全

家族称呼大全

家族称呼大全直系血统关系:生父称谓父亲,当面称呼爸爸、爹、爹爹、阿爹,自称儿、女;生母称谓母亲,当面称呼妈妈、娘、姆嬷,自称儿、女;后父称谓继父,当面称呼晚爹、阿伯、阿爹,自称儿、女;后母称谓继母,当面称呼晚娘嗯娘、姆妈,自称儿、女;父之父母称谓祖父、祖母,当面称呼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自称孙、孙女;父之祖父祖母称谓曾祖父曾祖母,当面称呼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太、太娘娘,自称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称谓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自称哥、姐、弟、妹;夫称谓丈夫,当面称呼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妻;妻称谓夫人,当面称呼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夫夫之父母称谓公婆,当面称呼阿公阿婆,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自称媳妇;旁系血统关系:父之兄弟称谓伯父叔父,当面称呼伯、叔,自称侄儿、侄女;伯父叔父之妻称谓伯母叔母,当面称呼大妈、婶娘姆妈等,自称侄儿、侄女伯父叔父之子女称谓堂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对人介绍冠以“堂”字,自称哥、姐、弟、妹;父之姐妹称谓姑母,当面称呼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姑等,自称侄儿、侄女;兄弟之妻称谓嫂、弟媳,当面称呼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对弟之妻直呼其名,自称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称谓伯叔,当面称呼旧时称叔伯,也有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称谓妯娌,当面称呼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称谓亲家,当面称呼亲家公(姆)或以兄弟、嫂相称,向人介绍称婿、媳之爹、娘,自称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称谓姑父,当面称呼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自称内侄、内侄姑之子女称谓姑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母系血统关系:母之父母称谓外祖父外祖母,当面称呼外公外婆,自称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舅父舅母,当面称呼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自称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称谓舅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称谓姨父姨母,当面称呼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自称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称谓姨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妻之父母称谓岳父岳母、丈人丈母,当面称呼随妻称阿爹、姆妈,自称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内兄内弟、内兄嫂内弟媳,当面称呼阿舅、舅嫂,现随妻称阿哥、大姐或呼其名,自称姐夫、妹夫;妻之姐妹称谓内姐内妹,当面称呼姨娘、随妻,自称哥、弟;妻之姐妹的丈夫称谓连襟,当面称呼哥,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或对连襟直呼其名,自称哥、弟;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传统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传统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一、传统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二、家族称呼大全直系血统关系:生父称谓父亲,当面称呼爸爸、爹、爹爹、阿爹,自称儿、女;生母称谓母亲,当面称呼妈妈、娘、姆嬷,自称儿、女;后父称谓继父,当面称呼晚爹、阿伯、阿爹,自称儿、女;后母称谓继母,当面称呼晚娘嗯娘、姆妈,自称儿、女;父之父母称谓祖父、祖母,当面称呼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自称孙、孙女;父之祖父祖母称谓曾祖父曾祖母,当面称呼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太、太娘娘,自称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称谓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自称哥、姐、弟、妹;夫称谓丈夫,当面称呼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妻;妻称谓夫人,当面称呼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夫夫之父母称谓公婆,当面称呼阿公阿婆,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自称媳妇;旁系血统关系:父之兄弟称谓伯父叔父,当面称呼伯、叔,自称侄儿、侄女;伯父叔父之妻称谓伯母叔母,当面称呼大妈、婶娘姆妈等,自称侄儿、侄女伯父叔父之子女称谓堂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对人介绍冠以“堂”字,自称哥、姐、弟、妹;父之姐妹称谓姑母,当面称呼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姑等,自称侄儿、侄女;兄弟之妻称谓嫂、弟媳,当面称呼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对弟之妻直呼其名,自称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称谓伯叔,当面称呼旧时称叔伯,也有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称谓妯娌,当面称呼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称谓亲家,当面称呼亲家公(姆)或以兄弟、嫂相称,向人介绍称婿、媳之爹、娘,自称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称谓姑父,当面称呼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自称内侄、内侄姑之子女称谓姑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母系血统关系:母之父母称谓外祖父外祖母,当面称呼外公外婆,自称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舅父舅母,当面称呼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自称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称谓舅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称谓姨父姨母,当面称呼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自称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称谓姨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表”字,自称表哥、姐、弟、妹;妻之父母称谓岳父岳母、丈人丈母,当面称呼随妻称阿爹、姆妈,自称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内兄内弟、内兄嫂内弟媳,当面称呼阿舅、舅嫂,现随妻称阿哥、大姐或呼其名,自称姐夫、妹夫;妻之姐妹称谓内姐内妹,当面称呼姨娘、随妻,自称哥、弟;妻之姐妹的丈夫称谓连襟,当面称呼哥,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或对连襟直呼其名,自称哥、弟;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家族与称谓..

家族与称谓..

姓名字号
• 姓氏的由来
–以祖先族号、谥号或字为姓氏:唐、虞、 夏、商、殷、周等姓氏属于祖先的族号; 周朝有文王和武王的谥号,他们的子孙便 以文、武为姓氏;伯、仲、叔、乙则是以 字为姓氏。
–以少数民族姓名的译音为氏:今天仍使用 的如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 律、完颜等。
姓名字号
• 名与命名
–号,亦称别名,在古代号比字更加尊重、 响亮。名人雅士的号则更是“号为尊其名, 更为美称焉”。
–号,有人号和自号的分别。 –其他尊称形式:称官职 、称籍贯 、称任 所 、称封爵 、称谥号等。
谦语、敬称
古代在人际交往中,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凡提到自己时用谦语,称呼对方时则用敬称。
• 谦语
–帝王、诸侯使用的谦语 –官吏自称谦语 –文人雅士自谦语 –以鄙陋微贱自喻的谦语 –与己有关的人和事采用的谦语
• 庙号
–即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
–庙号常在谥号之前,有时也可将庙号和谥号一并 简称谥号。例如刘邦称太祖高皇帝、刘恒称太宗 文皇帝、李渊称高祖武皇帝。其中前面的“太 祖”、“太宗”、“高祖”均为庙号,而后面的 “高帝”、“文帝”、“武帝” 则是谥号。
–唐朝以前,对于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唐代 之后则改称庙号。
封建与宗法制 关系图
家族关系与亲属称谓
• 血缘九族制
– 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 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二 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 血亲五服制
– 本指死者亲属在居丧期间穿的五种丧服, 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姓名字号
古代社会姓名字号是封建礼制的组成部分, 被赋予了等级观念和尊卑色彩。姓是代表有 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名是一定社会意 识的反映,字往往是名的阐释和补充。

家族称谓口诀

家族称谓口诀

家族称谓口诀家族称谓是指用于表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称呼。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家族称谓有着不同的习惯和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家族称谓及其相关内容。

1. 父亲/母亲:父亲通常被称为“爸爸”、“父亲”、“老爸”等,母亲通常被称为“妈妈”、“母亲”、“老妈”等。

这是最基本的家族称谓,表示子女对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情。

2. 子女:指父母的子女。

通常有以下称谓:- 儿子/女儿:男性子女被称为儿子,女性子女被称为女儿。

- 长子/长女:指家庭中排行最大的儿子或女儿。

- 幼子/幼女:指家庭中年幼的儿子或女儿。

- 子孙:指父母的后代,包括子女、孙子、曾孙等。

3. 兄弟姐妹:指同父母或同母亲但不同父亲的子女之间的关系。

- 兄/弟:男性的兄弟被称为兄,女性的兄弟被称为弟。

- 姐/妹:女性的姐妹被称为姐,男性的姐妹被称为妹。

- 兄长/弟长:指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儿子或女儿。

- 兄幼/弟幼:指兄弟姐妹中年幼的儿子或女儿。

4. 祖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是父母的父母,外祖父母是母亲的父母或父亲的父母。

- 爷爷/奶奶:父亲的父亲被称为爷爷,父亲的母亲被称为奶奶。

- 外公/外婆:母亲的父亲被称为外公,母亲的母亲被称为外婆。

- 曾祖父母:祖父母的父母,即爷爷/奶奶的父母。

5. 伯叔舅姑:指父辈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 伯父/叔父:父亲的兄弟被称为伯父或叔父。

- 舅父:母亲的兄弟被称为舅父。

- 姑母:父亲的姐妹被称为姑母。

- 婶婶:母亲的姐妹被称为婶婶。

6. 堂兄弟/表兄弟:指亲戚关系中的兄弟姐妹。

- 堂兄/堂弟:父亲的兄弟的子女被称为堂兄或堂弟。

- 表兄/表弟:父亲的姐妹或母亲的兄弟的子女被称为表兄或表弟。

7. 外甥/外甥女:指姐妹的子女。

-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被称为外甥。

- 外甥女:姐姐或妹妹的女儿被称为外甥女。

8. 姻亲关系:指婚姻关系中的家族称谓。

- 岳父/岳母:妻子的父亲被称为岳父,妻子的母亲被称为岳母。

- 公公/婆婆:丈夫的父亲被称为公公,丈夫的母亲被称为婆婆。

家庭最全称呼

家庭最全称呼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9 11:04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家族长辈、亲戚称谓

家族长辈、亲戚称谓

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称谓比较多,但是几千年来规则只有一个,始终不变。

家 族 称 呼 大 全

家 族 称 呼 大 全
女婿 姐夫、妹夫
姐、妹 哥、弟
外祖父 外祖母
外公外婆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舅姆、舅娘、娘舅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 姨母
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表兄弟表姐 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血统关系
生父
家族称呼大全直系
称谓俗称
当面称呼
父亲
爸爸、爹、爹爹阿爹
自称
儿、女
生母
母亲
妈妈、娘妈妈、姆嬷
儿、女
后父
继父
晚爹阿伯、阿爹
儿、女
后母
继母
晚娘嗯娘、姆妈
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爷爷奶奶、阿爷阿婆
父之祖父、父之祖 母
曾祖父、曾祖母 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奶奶、太、太娘娘、阿太
兄弟姐妹
婿、媳之父母
亲家
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
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
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
表弟、哥、妹、姐
血统关系
母之父母
家 族 称 呼 大 全 母系
称谓俗称
当面称呼
侄、侄女 弟、哥、妹、姐
姑母 嫂 伯叔
姑妈、大妈、嗯娘、姑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姑妈等
侄、侄女
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 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家族关系称谓

家族关系称谓

家族关系称谓1、你把你爸爸的哥哥叫伯父。

你爸爸的弟弟叫叔父。

你爸爸的姐姐跟妹妹应该喊姑妈。

2、你把你妈妈的哥哥跟弟弟都应该喊舅舅。

你妈妈的姐姐妹妹你应该喊姨。

大姨、小姨。

3、堂兄堂妹和表哥表妹区别就是。

堂兄堂妹就是你爸爸的兄弟生的,跟你是一个姓。

表哥表妹就是你爸爸的姐姐或妹妹生的。

你妈妈的兄弟姐妹生的儿女你应该叫表哥表妹。

4、对于他们的子女,你就算是长辈了。

直接喊你喜欢喊的名字就OK 。

5、你看你那邻居把你妈妈喊什么?她要把你妈喊姐姐。

你就得把她喊阿姨。

她要是喊阿姨。

你就喊大姐他老公嘛。

就不是喊叔叔就是喊哥哥。

6、你同学的朋友你就喊名字。

你们是一个辈分的。

同学的爸妈,你要喊叔叔跟阿姨。

奶奶级别的就跟你同学喊。

他喊什么你就喊什么。

懂没?爸爸的姐妹----姑姑,爸爸的哥哥----伯伯,爸爸的弟弟----叔叔,妈妈的姐妹----阿姨,妈妈的兄弟----舅舅爸爸兄弟的老婆----婶婶,爸爸兄弟的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爸爸姐妹的老公----姑父,爸爸姐妹的子女----表兄弟,表姐妹妈妈姐妹的老公----姨父,妈妈姐妹的子女----姨兄弟,姨姐妹妈妈兄弟的老婆----舅妈,妈妈兄弟的子女----表兄弟,表姐妹基本上是这个样子啦,至于将来你要是结婚后,你老婆那方面的亲戚的话,你老婆叫他们啥,你就叫他们啥了。

你爸爸的姐姐是你的姑姑;你姑姑的儿子(比你大)是你的表哥;你表哥的老婆是你的表嫂;你表嫂的父母与你们没有血亲关系,算是姻戚族关系,你可以称表嫂的父母姻伯、姻母或亲(念庆音)伯、亲娘。

家庭成员称呼

家庭成员称呼

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xx、母——xx、xxxxxx(丈夫的xx)——xx媳太奶亲(丈夫的xx)——xx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xx(父亲的父母)——孙、xxxx、婆(丈夫的祖父、xx)——xx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xx(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xx、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xx、母(丈夫的xx、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xx姑母(xx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xx、母(妻的父母)——女婿xx、母(妻的xx、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xx、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xx)——弟、妹兄嫂(xx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xx)——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xx、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xx、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xx(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xx(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xx(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xx(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祖宗十代的称呼

祖宗十代的称呼

祖宗十代的称呼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所谓称谓—就是对你自己以及和你有关联的家族、亲属、师友及其他一些人的称呼。

目前流行的称谓,都是汉族的称谓,为了讲解方便,这里均以“自己”为“轴心”论述的。

一、家族方面的称谓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

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

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

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

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中国家族及亲戚之间的辈分称呼大全

中国家族及亲戚之间的辈分称呼大全

中国家族及亲戚之间的辈分称呼大全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称谓比较多,但是几千年来规则只有一个,始终不变。

称谓的规律,可归纳出如下几条:一、家族中的至亲长辈、平辈都按例称呼,如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过去对直系小辈的传统称呼是用一“吾”字,如吾儿、吾孙等。

二、有姻亲关糸者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

三、在至亲长辈和平辈面前自称均按定例,如舅侄、表弟、内兄等。

四、直系长辈及外祖父对小辈自称不必另加谦辞,祖即称祖,父即称父。

五、对他人称自己长辈和平辈均需冠一“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具体称谓如下:对父:称呼为父(严父),自称儿(女儿);对母:称呼为母(慈母),自称儿(女儿);父的兄(嫂):称呼为伯父(母),自称侄(女);父的弟(妇):称呼为叔父(婶),自称侄(女);祖父:称呼为祖父,自称孙(女);祖母:称呼为祖母,自称孙(女);祖父的兄(嫂):称呼为伯祖(母),自称侄孙(女);祖父的弟(妇):称呼为叔祖(母),自称侄孙(女);祖父的父:称呼为曾祖父,自称曾孙(女);祖父的母:称呼为曾祖母,自称为孙(女);曾祖父的兄(嫂):称呼为曾伯祖(母),自称曾侄孙(女);曾祖父的弟(妇):称呼为曾叔祖(母),自称曾侄孙(女);高祖父的兄(嫂):称呼为高伯祖(母),自称玄侄孙(女);高祖父的弟(妇):称呼为高伯祖(母),自称玄侄孙(女);祖父的祖父:称呼为高祖父,自称玄孙(女);祖父的祖母:称呼为高祖母,自称玄孙(女);对兄:称呼为兄,自称弟(妹);对嫂:称呼为嫂,自称夫弟(妹);对弟:称呼为弟,自称兄妹(姐);弟的妻:称呼为弟妇(媳),自称夫兄(姐);对姐:称呼为姐,自称弟(妹);对妹:称呼为妹,自称兄(姐);对儿(女):称呼为吾儿(女),自称父(母);对孙(女):称呼为吾孙(女),自称祖父(母);对曾孙(女):称呼为曾孙(女),自称曾祖(母);对玄孙(女):称呼为玄孙(女),自称高祖(母);兄弟的子(女):称呼为侄(女),自称伯叔父(母);兄弟的曾孙(女):称呼为曾侄孙(女),自称曾伯叔祖(母);兄弟的玄孙(女):称呼为玄侄孙(女),自称高伯叔祖(母);曾祖的姐妹:称呼为曾祖姑,自称曾侄孙(女);曾祖姑的夫:称呼为曾祖姑丈,自称内曾侄孙(女);祖父的姐妹:称呼为祖姑(姑婆),自称侄孙(女);祖姑的夫:称呼为姑公,自称内侄孙(女);父的姐妹:称呼为姑母,自称侄(女);姑母的夫:称呼为姑丈(姑父),自称内侄(女)姐的夫:称呼为姐夫,自称内弟(妹);妹的夫:称呼为妹夫,自称内兄(姐);姐妹丈的父:称呼为姻翁,自称姻晚生;姐妹丈的兄弟:称呼为亲兄(弟)台,自称眷弟(兄);姐妹的子女:称呼为甥(女),自称母舅;姐妹的孙女:称呼为甥孙(女),自称舅祖;舅公、姑婆的子:称呼为表伯、叔,自称表侄(女);舅、姑的子女:称呼为表兄(姐)、表弟(妹),自称表弟(妹)、表兄(姐);表兄弟的妻:称呼为表嫂、弟媳,自称大表弟(妹)、大表兄(姐);舅、姑的孙(女):称呼为表侄(女),自称愚表伯(母)、愚表叔(母);表姐、妹的夫:称呼为表姐夫、表妹夫,自称眷弟(妹)、眷兄(姐);表姐、妹的子(女):称呼为表甥(女),自称表舅(母);女婿:称呼为贤婿,自称岳父(母);女的子(女):称呼为外孙女,自称外祖(母);女的孙(女):称呼为外曾孙(女),自称外曾祖(母);孙女的婿:称呼为外孙婿,自称眷拙;祖母的父(母):称呼为外曾祖(母),自称外曾孙(女);祖母的兄弟:称呼为舅公(祖),自称甥孙(女);母的祖(母):称呼为外曾祖(母),自称外曾孙(女);母的父母:称呼为外祖(母),自称外孙(女);母的叔(母)、伯(母):称呼为外叔祖(母)、外伯祖(母),自称外侄孙(女);母的兄弟:称呼为母舅,自称甥儿(女);母舅的妻子:称呼为舅母(妗子),自称(外)甥儿(女);母的堂兄弟:称呼为母舅,自称侄甥(女);母的姑丈:称呼为姑公,自称眷侄孙(女);母的姐妹丈:称呼为姨丈(姨父),自称襟侄(女);母的姐妹:称呼为姨母,自称甥儿(女);母的表兄弟:称呼为表舅,自称表甥(女);姨母的子(女):称呼为表兄(姐)、表弟(妹),自称表弟(妹)、表兄(姐);母舅的子(女):称呼为表兄(姐)、表弟(妹),自称表弟(妹)、表兄(姐);母的表姐妹:称呼为表姨,自称眷侄(女);母的表姐妹丈:称呼为表姨丈,自称表姨侄(女);母舅的婿:称呼为表姐夫、表妹夫,自称眷弟(妹)、眷兄(姐);对妻:称呼为贤妻,自称夫;妻的祖父(母):称呼为岳祖(母),自称孙婿;妻的父(母):称呼为岳父(母),自称子婿;妻的叔伯(母):称呼为叔岳(母)、伯岳(母),自称侄婿;妻的侄(女):称呼为内侄(女),自称姑丈(眷生);妻的侄孙(女):称呼为内侄孙(女),自称姑公(眷生)妻的侄孙(女):称呼为内侄孙(女),自称姑公(妻的姑丈:称呼为内外姑丈,自称眷侄婿;妻的姨丈:称呼为内外姨丈,自称姨侄婿;妻的姐妹夫:称呼为襟兄弟,自称襟弟兄;妻的姐妹:称呼为姨姐妹,自称妹夫、姐夫;妻姐妹的子(女):称呼为襟侄(女),自称眷生(姨爹);妻的外祖(母):称呼为上外祖(母),自称兰婿;妻的舅父:称呼为岳舅,自称甥婿;夫的祖父(母):称呼为祖翁(姑),自称孙媳;夫的父(母):称呼为翁(姑),自称(媳);夫的叔伯:称呼为叔翁、伯翁,自称侄媳;夫的兄弟:称呼为夫兄、夫弟,自称嫂弟、嫂媳;夫的侄(女):称呼为侄(女),自称叔母、伯母;夫的姐妹丈:称呼为几姑爷,自称内兄嫂子、弟媳;夫的姨丈:称呼为姨大爷,自称姨侄媳;夫的兄弟妻:称呼为几娘,自称夫弟媳、兄嫂;夫的姐妹:称呼为几姑,自称弟媳、兄嫂;夫的姑:称呼为姑母,自称侄媳;夫的姨母:称呼为姨母,自称姨侄媳;叔伯母的兄弟:称呼为姻舅台,自称眷侄(女);兄弟的亲家:称呼为亲家,自称姻眷弟(妹);兄弟的岳父:称呼为姻翁,自称姻眷晚生;子的亲家:称呼为亲台,自称姻生;子的妻舅:称呼为舅台,自称眷生;孙的妻舅:称呼为舅台,自称眷拙;孙的亲家:称呼为亲台,自称姻拙;侄的妻舅:称呼为舅台,自称眷生;侄的女婿:称呼为侄孙婿,自称眷拙;子的岳父:称呼为尊姻兄,自称愚姻弟;子的岳母:称呼为亲家太太,自称姻侍生;亲家的父亲:称呼为太亲家,自称姻晚生;亲家的兄弟:称呼为亲家,自称姻眷弟;亲家的亲家:称呼为大眷望,自称眷弟;契父:称呼为谊父,(义父,养父),,自称谊男;契兄弟:称呼为兰兄、弟,自称兰弟、兄;世交长辈:称呼为世伯、叔,自称世侄;世交平辈:称呼为世兄,自称世弟。

家族关系称谓图

家族关系称谓图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爸妈)。

男的自称儿子;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爷爷奶奶)。

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孙子);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太爷爷太奶奶)。

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

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姑、姑夫。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姑姑亦是)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或从孙;女的自称侄孙女或从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舍字或敝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

男女自称同理。

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

男女自称同理。

称别人的兄弟姐妹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兄姐前面加一个家字,弟妹前面加一个舍字。

男女自称同理。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妻妻子贤内助,自称夫;女称男谓夫婿,自称妻妻子。

称别人的配偶,对男方可称兄道弟,对女方称嫂嫂夫人弟媳弟妹。

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

对自己的子女称儿女儿,自称父或母。

称别人的儿子谓令郎,女儿谓令爱;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谓小儿犬子,女儿谓小女,儿子媳妇谓儿媳。

家族称谓大全

家族称谓大全

中国血统关系称谓大全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一、直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三、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四、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附: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 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 河、江、金、石、钢、铁、玉等,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 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上官、太史、少正、 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 故此类姓很多。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 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 份的确定。
总述: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 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 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 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 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1、商代人的命名,习惯以天干为名,如盘庚,武丁(盘 庚曾孙)。
3、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 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4、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1、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 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 清高的超俗表现。
2、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
•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 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第四节 谦语敬语及特殊称谓
•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 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 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 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谦称与敬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 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 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臣等。
九族五服图
“五服”的作用:
• 别内外 • 定亲疏字号
• 古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 “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
“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 《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 “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 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 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 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 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 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 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反义相对。如韩愈字退之;辛弃疾字幼安;王勃字 子安;曾点(小黑也)字子晳xī,色白也;唐王绩字 无功;晏殊字同叔等。
连义推想。如苏轼,字子瞻(《左传·僖公二十八 年》:“君冯轼而观之”);赵云字子龙(云从 龙);岳飞字鹏举等。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 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号、雅号、谥号、 绰号等。
• 一、九族的称谓 • 二、五服亲等的原则
祖父
祖母
姑父 姑母
父亲
叔父 婶母 伯父 伯母
表兄弟 表姐妹 哥哥 弟弟 自己
姐姐 妹妹 堂姐妹
堂兄弟
侄子 侄女 儿子 女儿 侄子 侄女
孙子 孙女 外孙 外孙女
母 系
夫妻系: 父系
妻系:
汉语亲属称谓词特点
• 特点:
• (一)男女有别。 • (二)长幼有序。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
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 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 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 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 汤显祖称汤临川;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 鸿章(合肥人)。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 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 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1、也叫姓氏; 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 3、秦以后,姓氏不分; 4、汉代,统称为姓。
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 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 长的名姓称号。
4、字与名间的关系。 A、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 用。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 咎B、”有。的字和名的意义是相反的。
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陶渊 明字元亮;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文天祥 字景瑞;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 回字子渊。都属此类。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宗法制度的主要标志
1、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2、分封制
在政治上“授土授民” 在宗法上“别子为祖” 3、宗庙祭祀制度 “宗,尊祖庙也。” ——《说文·宀部》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高祖
族曾祖父
曾祖
族祖父 叔伯祖父
祖父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族 父 堂叔伯 叔 伯
往上还可以分出曾祖、高祖,往下可以分出曾孙、玄孙、来孙等。
• (三)脉系分明。 • (四)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观。
文化内涵:
• (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的大家庭存在方式。
• (二)父传子袭的财产继承方式。
重男轻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意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 为对男性社会成员的一条重要人伦约束。
“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 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 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部落共用的代号, 这便是“氏”。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 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 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 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
贯,后姓名,后字如“余在史馆,闻翰林 (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 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 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 自序其诗”。
•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 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 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 南郭、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 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 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1)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 姓李。 (2)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 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 田。 (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 简姓欧。 (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 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6)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 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 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齐衰的穿法
• 母亲去世
(父亲已死)
• 长子去世
• 妻子去世
• 母亲去世
(父亲健在)
• 祖父母去世
• 曾祖父母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母亲穿 丈夫穿 儿子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孙子、孙女穿 服丧一年 曾孙、曾孙女穿 服丧三个月
大功的穿法
• 儿子去世(不是嫡长子) • 已经嫁人的姑姑去世 • 已经嫁人的姐妹去世 • 堂兄弟姐妹去世 • 丈夫的祖父母去世
• (三)传嫡不传贤的礼教规定。
长子在名位、财产、等一切方面具有当然的优先继承权,这是父系制 的核心内容。这样在父系中也就有了“伯伯”、“叔叔”的区别。
古代中国的五种丧服
• 斩衰 • 齐衰 • 大功 • 小功 • 缌麻
斩衰的穿法
• 父亲去世 • 丈夫去世 • 天子驾崩 • 长子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妻子穿 服丧三年 诸侯穿 服丧三年 父母亲穿 服丧三年
父亲
族兄弟 从堂兄弟 从兄弟 兄 弟 己 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卿大夫 士
平士 民
儿子 孙子 曾孙 玄孙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1、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盛行 2、家族制度得以维系 3、“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
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导致了中华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社会意识的轴心是血亲意识
第二节 亲属称谓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如春花、梅、桃、 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 等。地名法:
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 杭宁等。
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 来宝、来发等。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动物法:如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 凤儿等。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 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 刻画和形容。
花和尚 行者 智多星
水 及时雨 浒 母夜叉 传 一丈青
母大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