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重内涵——从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说”谈起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作者:王欢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摘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基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三个发展阶段,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到“三阶段论”,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掌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改革1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学术界中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一时偶然提出来的,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才是能真正代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正确的理论。
实则不然,马克思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视角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从不同维度上对人类历史阶段的解读,不应将两者对立来,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
正如洪光东所言,“就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言,前者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体视角和价值尺度,后者则反映了其社会形态的客体视角与历史尺度,它们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区别于自然史的丰富多样性。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开始思考人类历史问题,以人本主义为落脚点分析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尚未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2)异化劳动占统治地位的阶段;(3)异化被扬弃的阶段,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和雏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阐述,也有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此时马克思已彻底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不再从人本角度来考察人类历史。
他提出:“必须始终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提出应该从生产关系、生产力、分工、所有制等方面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不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自然形成的社会’;第二阶段以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文明创造的社会’;只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消灭了旧式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之后,人类社会才能作为‘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即‘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并‘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使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时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时代价值作者:尉迟光斌来源:《理论导刊》2022年第06期摘要: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是人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方位的重要认识工具。
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为横断面,剖析人类历史一定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地质般的“社会形态”,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基本趋势。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以国家共同体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国家形态”,形成了其社会形态思想的个人、国家、人类社会三重维度及其辩证关系。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表明,科学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内在张力关系,对于洞察当今世界走向和中国社会实践的历史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的个人”;社会形态;国家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6-0080-08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七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奋斗精神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20ZD229)。
作者简介:尉迟光斌(1970-),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院访问学者,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人类历史方向和方位无法绕开的重要概念。
自其产生以来,围绕究竟是“两形态”“三形态”,还是“四形态”“五形态”,学术界争议不断,由此造成了一些理论认知和社会实践困惑。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表明,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思想,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重意识及其范式内涵
马 克 思 主 义研 究 的 三 重 意 识 及 其 范 式 内涵
蒋 楼
( 北师 范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 林 长春 1 0 2 ) 东 吉 304
摘 要 : 法论 问题是 近 些年 马克 思 主 义研 究 中凸显 的 前 沿 和 热 点 问题 。对 马 克 思 主 义研 究 方 的 方法论 的探讨 , 有重 大 的理论 意 义 和现 实价值 。学界 对 这一 问题 的探 讨 , 具 虽然 众说 纷 纭 , 成
中图分 类号 : 8 A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2— 3 0 2 1 ) 6— 0 8— 5 10 6 2 ( 0 1 0 0 9 0 所 以没 能彻底 、 晰地 映 照 马 克 思 主义 精 神 实 质 明 与 当代 中国社会 现 实 , 本 原 因 是 由 于学 者 们 的 根 马克思 主义 观 存 在 重 大差 异 所 致 。也 就 是 说 , 学 者们对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学 科 的基 本 理论 问题存 在 不 同理 解 和 阐释 。很 多 问题 的争 论 和探讨 到最 后 都转 向 了对 “ 么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 “ 么 是 马 克 什 、什 思主义 中国化 ” “ 么是 国外 马 克思 主 义 和西 方 、什 马克思 主义 ” 前提 概 念 和基 本 理 论 的重 新 发 问 等 和再 次理解 。因此 , 吁 和倡 导 马 克 思 主义 研 究 呼 中 的“ 前提 划界 ” 意识 ,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的学 科 对
第3 l卷 第 6期 南都 学坛 ( 文社会 科 学学报 ) 人 V 13 o 6 o. 1N . 2 1 1 A a e cF rm o N n u Jun l fh u nt s n oi c n e) N v 0 1 年 0 1月 c dmi ou f ad (o ra o eH ma ie dS c l i cs o .2 1 t i a aS e 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作者:曾依静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4期黄河科技学院曾依静摘要: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维度、社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维度、社会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维度。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分析,马克思意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指出社会形态演进最一般的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维度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维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关系为尺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共产主义所有制。
这是马克思“五形态”论的雏形。
接着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以及《雇佣劳动和资本》中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1859年写作并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发,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社会形态演进问题也得到了明确的说明。
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对有史以来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总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在此,马克思将社会形态的划分建立在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五种社会形态得到了十分明确的表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以就以生产的分工为出发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关系,又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一个民族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该民族的民族分工发展程度,而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而作为第一种所有制的部落所有制的一般基础只能如此说明,“它是与生产的不发达的阶段相适应的,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牧畜,或者最多是靠务农生活的。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
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具体划分、主要是在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揭示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尺度,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
在其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是偶尔提出的,它是有自己的思想脉络并始终贯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考虑人类历史,并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劳动异化是否异化)为原则,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没有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最初萌芽时期。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了人类历史最重大的发展规律。
依据人与人关系、人的发展的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发展大致将经历是以下三个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阶段”。
这标志着已经发展成熟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写了关于社会历史进程可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即“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进一步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本文将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一一探讨,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今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时,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背景、意义、启示、局限性1. 引言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分析,开始了他的社会形态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形态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他认为,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将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他试图揭示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和后来许多学者和政治运动的思想。
他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从共同体到联合体——论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从共同体到联合体——论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摘要: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相互诠释是马克思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以人与社会的关系嬗变为出发点,提出了三种社会形态:自然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
只有“自由人联合体”才可称为是人与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
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变革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结果,它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二者相互生成、相互诠释,没有人的社会只能是“虚幻的共同体”,社会是按照人的目的在人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随着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嬗变,社会本身也发生着形态的更替和转换,马克思提出了三种社会共同体形态:自然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
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单纯地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规律性出发,论证其科学性;或者从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出发,把握人类这一最高的价值理想。
这种把“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向度相分离的解读方式,必然会导致一些疑问:“自由人联合体”与其他思想家提出的社会理想构图有何区别? 作为最高的社会形态,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值得全人类去追求?是因为其必然的历史趋势还是应然的价值理想?本文通过考察旧的共同体,挖掘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本真意蕴,分析它的历史科学性与价值性。
一、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马克思将社会界定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作为人共同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共同体本身体现着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运动的过程。
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相对应的共同体形式也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即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然共同体”、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共同体”、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三形态
那么,人类社会的第三个阶段怎样才能到来呢?马克思认为,“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 段创造条件”。这就是说,第三个阶段到来的前提是第二个阶段已经存在,虽然第二个 阶段必将被第三个阶段所替代,但第三个阶段绝不可能跨越第二个阶段。马克思接着指 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 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 ,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 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 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点 八分。
三种社会形态的详细论述
(3)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 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 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 。……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 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于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 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的形式。个性得到自由发 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 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 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接着指出:“个人的产品或活动必须先转化为交换价值的形式, 转化为货币,并且个人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才取得和证明自己的社会权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交换价值的具体形式就是货币,而物的形式也就转化为货 币的形式。所以,可以进一步把“物的依赖性”理解为依赖以货币这种交换 价值的形式为媒介的社会关系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意识形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是指对这一思想进行多重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第一重释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对现实的理论性解释,通过这种解释可以认识到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它反映了阶级利益的诉求和意识形态的压制。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思想观念的基础、功能和影响。
第二重释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和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社会结构对意识形态形成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重释义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权力的工具,用来维护和巩固统治者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统治者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对被统治者进行思想上的压制和控制,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和机制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三重释义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
通过多重角度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核心要义,并进一步推动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意识形态思想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认知的影响。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中的根源和功能。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的制约。
社会三形态
10
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产品经济占统治地位。产品经济是指这样 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取得自己所需的产品不 用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组织进行按需分配。产品经济 是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 只有这时,人才不再像第二个阶段那样被物所役使,能够得到真正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来说,未来社会“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 的基本设想。
三种社会形态的详细论述
(3)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
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 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 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一旦直接形式的劳 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 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于是,以交换价值为 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 的形式。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 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 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 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l 8・
政 工 论 坛 马克思三大社 Nhomakorabea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刘 娟 仪 虹 玲
( 长春科技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o 0 0 0 ) 摘 要: 通过梳理分析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理论生成的历史过程 , 论述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本质上 的差别 , 取 决于对 当时人 民的劳
动时间的不同关心程度。根据 马克思的三 大社会形态理论 , 如今的 中国处 于现代化运动过程 中, 这也就代表 着 中国 已经迈 出了第一大社 会形 态, 正在 积极 吸取借鉴 第二 大社会 形态的有益成果的影响 , 为朝着 以第三 大社会形 态的发展 为 目标来努 力创造现 实条件 , 这就代表 着 中国现代化运动过程是以 实现现 实的个人对 劳动时间的关注为 目标 , 以及通过 占有 自由劳动时间从 而达到个人 的全 面 自由发展。
关键 词 : 马克思 ; 社会形 态; 现 实意 义
它是活动在先现代社会 主义理论指导 在社 会结构上 , 社会形态属于社会 有机体 的分 支系统 , 其代表 于新兴的一种 市场经济模式 , 下的高度 自觉 ,它将市场机制和社会 主义原则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 , 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的范围。 社会形态范畴揭示了任何 社会主义原则是其灵魂 。在社会主义 的条件下 , 我们弘扬市场经济 社会形态都属 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历史性具体统一 。 社 建设高 层次的物质 文明 , 与此 同 会关系的正确区分是社会形态范畴提出的来源 。 马克思面对这复杂 不仅 要大幅度提高社会 的生产力 , 以此提高人 的道德素质 。随着 的社会关 系做出的 区分 , 不仅是社会形态 范畴的起源 , 也是深刻 的 时还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 , 揭示 了这一范畴的理论 内容 。马克思认为 , 当人与 自然通过物质交 不断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 我们 最终将会实现从 “ 经纪人 ” 向“ 道 的转换 , 并为实现“ 自由人” 创造有力的条件 。 换 的过程 中 , 一方 面人与 自然 的关 系逐 渐形 成 , 另 一方面人 与人 的 德人 ” 2 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对劳动时间越来越关心的过程 关系也逐渐产生。 前 者将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归结为以生产力为标 经 济全球化使 得劳动时 间决 定交换价 值的基本 原则在 中国逐 志, 后者则清 晰的便显 出物质经济关 系、 政治关 系以及思想关系 。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理 论的最初萌芽是在 马克思  ̄ 1 8 4 4年经 步确 立。 劳动社会性使得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 必 而这种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也同样表现 出对个人 济学 哲学手稿 》 , 并在 《 德 意志意 识形态 》 中形成基本 雏形 , 而后 于 要劳动时间来 决定 , 《 1 8 5 7 ——1 8 5 8 年经济学 手稿》 中形成成熟的形态 。在《 1 8 5 7 —— 劳动时间的强制, 于是人人都紧张起来, 个 人的个性 在以资本为原则 科学技术 已经物 1 8 5 8年经济学手稿》 中马克思第一次完整 明确 的提出 了三大社会 的生产方式条件下逐步丧失 。在现代生产关 系下, 形态理论 , 并发现且提 出了三大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规 律 , 这一人类 化在劳动资料 ( 机器) 中, 机器 已经转变为固定 资本, 作为一种异 己的 、 历史上 的最为重大的发展规律 。马克 思在 手稿 中曾指出“ 期初完全 统治 的力量迫使 工人只有不断地提高劳 动能力才有 可能被 资本 家 是 自然发生 的人 的依赖 关系 , 属于最初 的社会形态 , 在 这种社会形 雇佣 。所谓生产工人, 就是这样 的人, 它必须生产出 自己的对立面即 态下 , 人类的生产 能力 的发展仅能在这狭窄 的范 围以及孤立 的地点 资本家, 这样 , 在交换 价值 上, 人 的能力 变成 了物 的能力 , 人 的社会 关 上。第二大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独立性是以物的依 赖性为基础 , 在 系变成 了物 的社会关系 。归结起来, 人 的全面发展 的能力 只是通过 这种 社会意识形态 下 , 逐渐形成 了较为普遍 的社会 物质交换 、 全 面 异化形式 以发达的机器体系 即物的能力体现 出来 , 人的社会关 系的 的关系 、 多方面的需求 以及全 面的能力体 系。他们 的社会财 富是 以 全面性也只是通过异化形式 以物的社会关 系的全面性体现出来。 从 个人 全面发展 和他们共 同的社会能力作为基础 , 这是第 三大社会 意 必要劳动时 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的角度看, 当代 中国由于确立了资本 识形态。第二 大社会意识形态为第三大社会意识形态创造 了条件 。 原则 , 因此 , 资本 的趋 势就是获得 最大量 的剩余劳动 时间, 主要的手 由此可见 , 家长制 的 , 古代封建状态 都随着商业 、 货币 、 交换价值 的 段仍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即建立发达的机器体 系并代替活劳动。 这 发展而慢慢 消失 , 现代 社会则是 随着这些一并 发展起来 。 ” 马克思所 种 由群众 创造的剩余劳动 时间为社 会提供 了可供 充分发展 的 自由 提出的每一个社会意识形态均是 以个人现实发展为 中心围绕展开 , 时间 。 换句话说 , 第一社会意识形 态中马克 思主要 强调的是人 的生 产能力 总的说来, 由于受到外 国资本 的影 响, 由于劳动 生产力 的提高, 劳 依然存在局 限性 , 第二社会 意识形 态所强调 的是人 的独立性 , 第 三 动时 间呈现 出不断减少 的趋势, 而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 意味着 自由 社会 : 意识形态所突 出的使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 马克思并对第二社会 时间的增多, 也就 为全 面发展 的个人 的形成提供 了现实 的基 础。 当 意识形态为第 三社会意识形态做准备做 出了详细的解释。 然, 中国的现实情况 是非常复杂的, 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 不平 衡性和 马 克 思 的社 会 意 识 形 态 息 息 相关 于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建设 问题 。 我 落后性决定 了生产关 系的多样性 。但 可以肯定的是, 凡 是交换价值 国社会 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均 以马克思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方 向。 生产发达或市场发达的地方, 对 劳动 时间的关 心程 度就显得 急切, 甚 由此可见 , 从新 的视 角解 读马克思社会 意识形 态 , 对 于 当今建设 中 至当作生死攸关的问题 ; 凡是 以使用 价值 生产 为主的地 方, 对劳动时 国特色社会 主义具有着至关重要 的现实影响意义。 间的关心程度就非常有 限。可 以说, 经济市场化 的过程 就是对劳动 1利 于正 确认识及处理人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的全面发展 关 时间越来越关心的过程 。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X i n X i a o Y l l m 1
文 化视 界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邓 宏艳
( 山东滕 州市委 组 织部 , 山东 枣庄 2 7 7 5 0 0 )
摘 要: 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理性 审视 , 马克思形成 了关于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 梳理该理论的发展梗概、 解析其 内 容, 对于准确定位我国当前的历史进程、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全面贯彻落实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凡意义。
价值。 1 . 对 于科 学定位 中 国 当前所 处的 社会 发 展 历 史方位 具 有 重
要 作用。马克思对社会发展 的思考有其 清晰脉络及发展历程 , 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要综 合两种不 同的形 态理论 , 深入探析我 国当前社会 发展诸多现实情况 , 才能客观
准确地定位。依据其理论 , 我国还未 到达第三大社会形 态 , 因 此只能将现阶段定位于社会发展第二大形态 , 并在初始 阶段。
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非凡 。 2 . 为 准确 理 解我 国实行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提 供 理 论依 据。在社会发展第二大形态 , 物的依赖 、 商品交换是人们赖 于 生存 的必要条件 ,我们 国家现 阶段 的社会 发展同样也无法跨 越这一社会形态。所 以基于对现 阶段社会 历史发展 的现实情 况, 顺应 社会 发展的内在规律 , 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发展社会 主 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能够做 出的唯一正确抉择 。当然 , 这不是被 动适应 ,我们在发展 中也要注意 摒弃市场经济 中无法避 免的 内生 问题 , 将 经济 只作 为发展的手段 , 真正要促使人 的全 面协 调发展 , 最 终 实 现 向 高 级发 展 阶段 的 跃 升 。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式论”的科学阐释——以《1857—1858年经济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月 第20卷第4期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0No.4Aug.2019 [收稿日期]2018-01-1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S009);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2019CXTD001)[作者简介]王建刚(1979—),男,河南省许昌市人,河南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唯物史观。
引用格式:王建刚,马鹤林.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式论”的科学阐释———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依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11-19.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9.04.002文章编号:1009-3729(2019)04-0011-09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式论”的科学阐释———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依据Scientificinterpretationonthetheoryof“threeforms”ofsocialdevelopmentofMarx—TakenEconomicManuscriptsof1857-1858forthetextbasis关键词:人的发展;三形式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王建刚,马鹤林WANGJiangang,MAHelin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形式的著作中,马克思依据人的发展这一基本标准,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的“三形式论”,即“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并对这三大社会形式的形成、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是现代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和思想界。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部著作中:《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矛盾,对人类的本性、自由和幸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 资本主义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被少数人垄断,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这样就会让工人和他的劳动进行分离,劳动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机械的活动,和人的本性、本我、价值观念等形成了巨大的冲突,从而产生了灵魂的寂寞、心灵的空虚等问题。
2. 现代社会的物化马克思还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是造成人类现代性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都是以物化为前提,人变成了物,物变成了人,物的支配性大大增加,人类的自由、幸福等价值被压抑、弱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被迫过分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名利,完全舍弃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人格。
3. 社会的疏离和分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使得社会出现了疏离、分裂等问题。
现代社会的个体,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独立行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样,不仅更加加剧了人们的孤独感、失望感、沮丧感等情绪,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不公和敌对。
4. (虚假)意识形态的掩盖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很多迷惑、欺骗、误导和疑惑,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单位,这种精神单位可以把支配的权利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同时它又可以被认为是很公正和民主的。
这个单位就是官方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官方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形态”,它通过精心的洗脑、公关等手段,使得整个社会看似民主、自由,实际上是“事实上的专制”。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首先,它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即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会决定他们的意识形态。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从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的。
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认为资本家阶级通过在意识形态中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
根据他们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它们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变而不断演变。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将被推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解放理论,即意识形态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消除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们的异化和压迫,意识形态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压迫的本质和阐述解放的道路,唤醒和组织被剥削阶级和劳动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推翻这种制度并建立一个更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以及解放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
这三重释义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人类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并为实现社会变革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重释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这种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即物质决定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关系是通过私有制和阶级划分来构建的。
资本家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的资料和金钱。
这种经济基础下的社会关系使得资本家阶级能够通过意识形态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包括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原始共产社会的共同所有制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最终的资本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通过对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原始共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他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而这些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解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各个社会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式,进而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分别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在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社会各种制度的变革和演变都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社会 发 展 的阶段 进 行 划 分 , 可 以 说 其 中 完 整 的 包 含 了马克 思 的现代 性 肯 定 、 现 代 性 批 判 和 现 代 性 超
越思 想 。
一
现 代社 会 作为 现代 社 会 的本 质 根 据 , 是 现 代 社 会 围
的依赖 关 系 ( 起 初 完 全 是 自然 发 生 的 ) 是 最 初 的 社 会 形态 , 在这 种社 会形 态下 , 人 的 生 产 能 力 只 是 在 狭 窄 的 范 围 和 孤 立 的 地 点 上 发 展 着 。 以 物 依 赖 性 为 基 础
的人 的独 立性 , 是 第 二 大 形 态 。在 这 种 形 态 下 , 才 形
具 体 阐释 了这 三 重 内涵 。
关键 词 : 现代 性 ; 资本 ; 文明作 用 ; 批 判
中 图分 类号 : A8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0 1 - 0 0 0 5 - 0 4
马 克 思 ・伯 曼 说 过 “ 人 们 即 便 在 其 一 生 中 从 来
中, 现 代性 已经成 为我 们所 生 活 的时代 的本 质特 征 。 然而 , 这 样 一 个 普 遍 的 概 念 在 不 同 的 学 者 那 里 却 有
着 不 同 的 内度 安 排 或 社会 组 织模 式 ; 有 的 把 现 代 性 看 作 是 对 历 史 剧 变
V o 1 . 1 1 N o . 1
J a n .2 0 l 3
1 3 01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O 1 . 0 0 2
论 马 克 思 现 代 性 思 想 的 三 重 内 涵
绕 着旋 转 的那 个 枢 轴 。在 马 克 思 那 里 , “ 现代 社 会 ” 就 是特 指 资本 主义 社 会 , 而 使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成 为 资 本 主义 社会 、 支 撑 着 它运 转 的“ 特 殊 的 以 太 ”、 “ 普 照
的 光” 就 是 资本 。因 此 , 我 们 可 以说 , 马 克 思 的 现 代 性 思 想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可 以 概 括 为 他 的 关 于 资 本 的 思
、
现 代 性肯定 : “ 第二 阶段 ” 存在 的历 史合 理性
在 马 克思 的“ 社 会 三形态 说 ” 中, 第 一 阶段 即“ 人 的依赖 关 系” 是 社 会 发 展 的最 初 状 态 , 在这一时期 ,
人 和 自然 的 脐 带 还 没 有 完 全 割 断 , 人 们 在 生 产 过 程 和 生 活 过 程 中 主 要 采 取 的 是 人 与 人 直 接 相 联 系 的 形 式 , 个 人 没 有 作 为 人 的独 立 性 , 个 人 直 接 从 属 于 其 他
— —
从 马 克 思 的“ 社 会 三 形 态说 ” 谈 起
杜 晓 青
( 遵义师范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0 )
摘 要 : 在 马克 思 的理论 体 系中 , 有 着丰 富的现 代性 思 想 。 大 多学 者认 为 , 马 克 思 的 现 代 性 思 想 主
要 包括 两 个 基 本 维度 : 现 代 性 批 判 和 现 代 性 超 越 。但 实 质 上 马 克 思 的 现 代 性 批 判 是 在 对 现 代 性 作 客观 的“ 历 史评 价” 的 基 础 上 所 作 的 辩 证 批 判 。 因此 , 马 克 思 的 现 代 性 思 想 就 其 内容 而 言 实 际 上 可 以划分 为三 个层 次 : 现代 性肯 定 、 现 代 性 批 判 和 现 代 性 超 越 。从 马 克 思 的 “ 社 会三 形 态 学说 ” 入手,
成 普遍 的社会 物质 交换 、 全 面 的关 系 、 多 方 面 的 需 求 以 及 全 面 的 能 力 体 系 。 建 立 在 个 人 全 面 发 展 和 他 们
共 同 的 社 会 生 产 能 力 成 为 他 们 社 会 财 富 的 这 一 基 础
上 的 自由个性 , 是 第 三 个 阶 段 。 第 二 个 阶 段 为 第 三
第 1 l卷 第 1期 2 0 1 3 年 1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 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型代 表 。
没有 听 说 过 现 代 性 这 个 词 , 也 能 够 成 为 现 代 主 义 者’ , [ ] g 。是 的 , 可 以说 , 现 代 人 都 处 于 现 代 性 境 遇
“ 社会 三形 态说 ” 是 马 克思 在 《 1 8 5 7 一 l 8 5 8年 经 济学手 稿 》 中提 出的关 于社 会 发 展 阶 段 的学 说 : “ 人
的一 种心 理体 验 } 有 的 把 它 理 解 为 一 种 敢 于 向 传 统
挑 战 的批 判精 神 、 怀疑 精神 ; 还 有 的 认 为 现 代 性 就 是 意 味着 某 种瞬 间性 和 流动 性 , 而 这 种 瞬 间 性 和 流 动 性 中 又 包 含 着 永 恒 性 和 不 变 性 。理 解 上 的 多 维 性 体 现 了问题本 身 的 复 杂 性 。在 马 克 思 的视 野 中 , 现 代 性 就不 是单 指某 一 方 面 、 某 一领 域 的的 问题 , 而 是 一 个具 有 整 体性 的社 会 问 题 。在 他 看 来 , 现 代 性 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