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重新认识中国的本土资源——艺术人类学视角

费孝通先生在他晚年的时候,曾讲道“中西方文化的大辩论迟早是要到来的。”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三次大的碰撞,第一次是在清末时期。当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强行让中国加入到世界体系时,李鸿章惊呼,“中国正在面临一个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当时的中国人手足无措,但那时候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还有一点点自信,所以提出“中体西用”,即保持国体不动,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用为我所用的口号。第二次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个时候的中国人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们不彻底的改变我们的文化,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于是,有了“五四运动”的时,也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甚至有人提出了要“全盘西化”口号。第三次就是今天,面对全球化又是一个对中国人“三千年所未有的大变局”,我们除了能够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口号,是否还能有点什么新的思考?包括在这新一轮的“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又应该有何作为?

艺术是人心灵的东西,我们艺术家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去学习西方,但是老百姓审美观念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艺术的认识也是如此,要改变也不容易,他们未必会跟着艺术家走。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民众看不懂,在民众的心灵里引不起共鸣,因为这样的一些表现形式并不产生于中国的文化语境,所以完全照搬肯定不行。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心智的一致性,使不同国家的人能相互理解,也能产生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但在人类学里也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文化相对论”。这个文化相对论是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重要武器,因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化,我们就会认识到各个不同族民的文化传统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有它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一个健康的生物圈必须要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构成了生命互动的链条,这样的链条一旦被打断,整个的生物圈就有可能崩溃。人类的文化也一样,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性的智慧和经验,只有不同的经验和智慧的互动,人类未来的发展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西方的文化固然先进,西方的艺术也非常前卫,但毕竞那是西方人的道路。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有没有足以支撑自己创作的哲学思想?我们中国文化能不能成为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一元?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费孝通先生晚年曾提出了一个“文化自觉”的理念,他说,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要把自己文化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知道自己文化的历史与特征,要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名”,自知之明的目的就是面临整个社会转型的时候,可以做到自主转型,掌握文化发展的自主性。但是到了今天,当中国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更好的时候,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可以跟西方面对面对话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开始拥有文化上的自主性和原创性,如果仍然没有,就是“文化自觉”不够。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什么地方,中国文化在当代人类社会中,应该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文化和政治再生产的资源。面对这些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当代艺术能不能也来一个艺术式的文化自觉,在学习西方的同时,重新审视一下中国人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特征。把中国的艺术传统讲清楚,找到中西艺术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在中国式的当代艺术创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当代艺术的概念基本来自于西方,但西方的艺术概念能不能完全涵盖中国的艺术概念?这是值得讨论的。如“视觉艺术”这一词语已在美术界广为流行,西方欣赏造型艺术,主要是讲究视觉上的冲击和张力以及形式感等,因此可以用视觉来囊括所有的造型艺术。但这一概念却很难

对中国艺术的造型艺术下定义,因为中国人欣赏艺术,不仅是使用视觉,也会使用到其他的感觉器官。如中国人欣赏艺术首先要讲究意境,韵律,气势,还要有味道,情趣等等,如果是立体的器物,还要能够把玩,讲究温润感等等,这些都不是视觉可以完全取代的。所谓的意境、韵律、情趣、气势,不仅要用视觉,还要用心灵去感受,甚至要用五脏六腑形成的气场去相通;所谓的味道,不仅要用心灵,还要用心灵想象的味觉去感受等等。如中国的绘画是卷轴式的,古人欣赏绘画,常常是三五好友一起,慢慢展开卷轴,这样的过程就是触觉的过程,欣赏画的时候可能还要弹点古琴或古筝相伴,然后插上几枝腊梅或其他什么花卉,焚上香,这样听觉、嗅觉都有了,在调动所有器官的感觉后,大家再一起品味,讨论。如此的意境,如此的气氛,是中国人特有的。这是一种全觉式的艺术,岂止仅仅是视觉。

另外,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其是一个以礼乐立国的国家,古人讲究“钟鸣鼎食”,钟代表乐器,鼎代表食器,它们既是乐器和食器,又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周朝时,统治者在这些礼器上刻满面了各种相关的纹饰和铭文,这些铭文又被称之为钟鼎文,其是纹饰的文,也是文化的文,文字的文。这些“纹”和“文”化之为人的行为,就被称之为“文化”。古人在音乐声中,在钟鼎文中祭祀天地祖先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因此,又有人说,中国是以艺术代宗教的国家。中国人喜欢以心造境,喜欢生活在诗情画意中,喜欢以艺术代生活,是一个工艺美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古人对于书生的教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我想“修身”也包括了艺术的修养,艺术的修养不仅是对美的一种感受,还包括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己行为举止的约束。所谓的礼仪之邦,就包含了古人的艺术行为。因此,我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他的艺术品,而是他的艺术思想和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艺术的行为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中国的艺术还是西方的艺术,在这方面都是相通的。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为一个文化延绵了五千年而没有被中断的国家,它有自己的文化内核,也有自己的艺术认识。但在今天我们如何去重新认识它,重新在里面发现我们的文化基因,以及文化的生命活力,以化成我们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这是值得研究的。我很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仅仅是学习西方,仅仅套西方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两条线,一条横线是通向西方甚至世界不同国家,一条纵线是通向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在对外的学习和历史的反思中建立新的前行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