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涉及电磁场与电子设备相互作用的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电磁兼容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制定一份全面的电磁兼容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电磁兼容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电磁波传播、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等多个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电磁兼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基础知识2.1 电磁场理论2.1.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1.2 麦克斯韦方程组2.1.3 电磁场的辐射与辐射场特性2.2 电磁波传播2.2.1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2.2.2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2.2.3 电磁波的传输线理论2.3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2.3.1 电磁干扰的分类与特性2.3.2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2.3.3 电磁屏蔽与抗干扰技术三、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方法3.1 电磁兼容分析3.1.1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方法3.1.2 电磁兼容仿真与建模技术3.1.3 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与评估3.2 电磁兼容设计3.2.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3.2.2 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与技巧3.2.3 电磁兼容设计的实践案例四、电磁兼容标准与法规4.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磁兼容标准4.2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4.3 电磁兼容法规与政策五、电磁兼容实验与实践5.1 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5.2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技术5.3 电磁兼容实践案例分析六、电磁兼容的前沿与发展趋势6.1 电磁兼容的新理论与新方法6.2 电磁兼容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6.3 电磁兼容的未来发展方向七、总结与展望电磁兼容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电磁兼容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电磁兼容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电磁兼容原理-课程设计
使用以上参数设计的巴特沃兹带通滤波器电路及参数如图4:
图4 巴特沃兹带通滤波器电路及参数
由FilterSolutions仿真绘图可得到该电路的频率响应(如图5)和反射系数(如图6):
图5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图6滤波器的反射系数
由以上仿真图像可得到:
g8=((2*pi)*fff(p)*C8-1/((2*pi)*fff(p)*L8));
A=[1,i*g1;0,1]*[1,0;i*g2,1]*[1,i*g3;0,1]*[1,0;i*g4,1]*[1,i*g5;0,1]*[1,0;i*g6,1]*[1,i*g7;0,1]*[1,0;i*g8,1];
%求解A矩阵
g4=((2*pi)*fff(p)*C4-1/((2*pi)*fff(p)*L4));
g5=((2*pi)*fff(p)*L5-1/((2*pi)*fff(p)*C5));
g6=((2*pi)*fff(p)*C6-1/((2*pi)*fff(p)*L6));
g7=((2*pi)*fff(p)*L7-1/((2*pi)*fff(p)*C7));
屏蔽机柜对机柜的缝隙和门都进行了处理,缝隙处安装导电簧片,门与机柜接触位置安装导电布衬垫,提高机柜的屏蔽效能,提高机柜整体的抗干扰性,群脉冲干扰的实质是对线路分布电容能量的积累效应,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线路(乃至设备)工作出错。通常测试设备一旦出错,就会连续不断的出错,即使把脉冲电压稍稍降低,出错情况依然不断的现象加以解释。脉冲成群出现,脉冲重复频率较高,波形上升时间短暂,能量较小,一般不会造成设备故障,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多见。
S21(2GHz)= -0.12,S21(3GHz)= -0.04,S21(4GHz)=-44.88;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Compatibility课程编号:2002012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24 学分数:1.5执笔人:汪至中编写日期:2002。
5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随着电力电子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高电压开关及逆变器、整流器等设备产生的干扰和对控制设备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如何减少设备产生的干扰;如何防止其他干扰源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涉及到学生掌握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应用该原理来指导电气设备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电气设备的实际研发能力,使学生掌握在电气设备研发时所必须具备的电磁兼容性知识。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技术性、政策性,发展及主要基本概念。
第二章传导干扰了解通过硬件电路、由电阻、电容、电抗及变压器、导线、电源等传导“路”的干扰及其性质。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这类干扰源的特点及如何减少传导干扰发生及传播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
第三章辐射干扰以电磁场形式传播的干扰即“场”的干扰及其性质。
通过学习,学会根据辐射干扰源的特性,以区别电场性干扰及磁场性干扰各自的特征,在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强度、传播介质、屏蔽材质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辐射干扰的不同对策。
第四章接地与搭接单点、多点接地及四套路接地法、信号传输的屏蔽接地以及安全地线等,学习后应会根据信号的强弱、功率、阻抗大小等以及设备自身敏感或发射特性,安排正确的接地设计。
第五章屏蔽了解各种屏蔽材料的特性,学习屏蔽的反射、透射、折射;屏蔽体材质、厚度、尺寸的设计及孔、缝的漏泄等,学习后应能够做一般的屏蔽及屏蔽网设计。
第六章滤波了解各种阻容、电感电容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和品质以及无源及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第七章抗干扰电路及元件了解各种抗干扰电路及短引线、穿心电容、磁珠、特种变压器、光耦合器及压敏电阻等在抗干扰电路中的应用。
电磁兼容实验课内容
目录 Contents
• 电磁兼容基础 • 电磁兼容实验设备与环境 • 电磁兼容实验方法与步骤 • 电磁兼容实验案例分析 • 电磁兼容实验结果与讨论
01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的定义与重要性
电磁兼容的定义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 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 境中任何事物造成电磁干扰的能 力。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数据对比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或预期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来源和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电磁兼容性的各种因素,如设备布局、电缆走线、接地方 式等。
兼容性问题探讨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对实验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实验操作反思
01
回顾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分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 故。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异常 现象,及时处理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 题。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 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操
作过程和结果等。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 档,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 讨论,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培训
实验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 训,确保其熟悉实验设备和操作
流程。
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手环、防辐 射眼镜等防护用品,以降低电磁辐 射对人体的影响。
安全警示标识
在实验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 识,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03
电磁兼容实验方法与步骤
电磁兼容技术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0200110
课程名称:电磁兼容技术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chnology
总学时:24
总学分:1.5
适用对象: 电气与信息类各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电路、工程电磁场、电磁场与电磁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与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的构成要素、耦合途径。
主要讲授接地、滤波和屏蔽等电磁兼容技术。
培养学生利用电路、电磁场、信号处理以及电磁兼容综合知识解决工程中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的能力。
»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干扰耦合计算方法;掌握接地、滤波和屏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电磁兼容问题。
»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
«1、电磁兼容概念
2、电磁骚扰源
3、电磁干扰耦合途径
4、接地技术
5、滤波技术
6、屏蔽技术
7、电磁兼容标准»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刘鹏程、邱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书:《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教程》郭银景,吕文红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六、补充说明
大纲执笔者:王泽忠
大纲校对者:卢斌先
大纲审核者:屠幼萍。
电磁兼容课程大纲
电磁兼容课程大纲课程编号:?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0/0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是工科电气、电子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电磁兼容是一门近代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互相渗透、结合。
起源于解决实际无线电干扰问题,并在处理用电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过程中获得了发展,理论基础宽广,工程实践综合性强。
它是电气和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系统可靠性工程高级工程师的必备知识,是电工基本理论的重要应用部分之一。
此外,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也大有帮助。
二、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电磁兼容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熟悉电磁兼容学科中的一些定义与表述;了解电磁干扰和电磁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电磁干扰源的特性。
学会分析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
能够简单分析、计算一些传导耦合、辐射耦合的情况。
学习抑制干扰的技术措施,会利用接地、滤波、电磁屏蔽等措施来进行电磁干扰防护。
对电磁兼容的测量方法和要求作简单介绍,使学生有些相应的概念。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
对于基本理论的阐述要科学、严谨,同时与实际相联系。
三、教材《电磁兼容院里与设计技术》杨克俊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主要参考教材:《工程电磁兼容》路宏敏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磁兼容原理设计和预测技术》蔡仁钢主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电磁兼容绪论主要内容:电磁干扰与电磁污染的危害,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和学科特点重点和难点: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电磁兼容术语,造成电磁干扰的条件,测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电磁骚扰的性质,电磁环境的定义、分类重点和难点:造成电磁干扰的条件第三章电磁骚扰的耦合与传输理论主要内容: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传导耦合的基本理论,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近场阻抗,辐射耦合重点和难点:电磁骚扰的耦合与传输理论第四章电磁兼容性控制主要内容: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般方法,电磁骚扰的抑制策略和准则重点和难点:控制电磁兼容性的策略和准则第五章屏蔽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电磁屏蔽的基本理论、分类和评价屏蔽效果的技术指标,计算屏蔽效能的电磁场方法和电路方法,几种规则形状屏蔽体的屏蔽效能计算公式;分析影响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孔隙的电磁泄漏及抑制电磁泄漏的工程措施。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
3. 学习电磁兼容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不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能力。
2. 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a) 屏蔽:采用金属屏蔽或导电涂层等方法减少电磁干扰。
b) 滤波:利用滤波器去除电源线和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
c) 接地:合理设置接地,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
d) 布线: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合理布线,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1. 实验桌椅2. 计算机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5. 功率放大器6. 接收器7. 屏蔽盒8. 滤波器9. 接地线10.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电磁干扰的产生与检测a) 连接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
b)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
c) 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干扰信号。
d) 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 实验二: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屏蔽盒。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放入屏蔽盒内。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屏蔽的作用和效果。
3. 实验三: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滤波器。
b) 将滤波器串联在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之间。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滤波的作用和效果。
4. 实验四: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接地。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分别接地。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接地的作用和效果。
5. 实验五: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布线。
b)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电磁兼容技术/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专业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时数:24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数:1.5考核方式:考查预修课程: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参考书:熊蕊等编著.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邹澎马力周晓萍编著. 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和应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刘培国等编著. 电磁兼容基础(第2版)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课程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子电气设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干扰,造成性能降低、功能丧失的概率显著增加。
为了实现众多设备的兼容工作,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都必须符合电磁兼容规范和标准,实行电磁兼容认证,加强电磁兼容测试和管理,同时需要增加对电磁兼容的认识,掌握电磁兼容的技术手段。
电磁兼容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
其基础包括了电路理论、电磁理论、电子信息、通讯、材料科学及生物医学等,是电子信息、电力系统、电工类以及电气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各种现代电磁干扰源、干扰耦合途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磁兼容设计基础有较全面的掌握。
了解国内外对EMC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发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1.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电磁兼容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历史。
2.熟悉和掌握电磁噪声的种类以及耦合途径,重点掌握人为干扰源的种类及耦合途径。
3.掌握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屏蔽、接地及滤波。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
第三部分电磁兼容实验一开关电源传导型EMI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在交流电源线上、由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
2、通过实验掌握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设计EMI电源滤波器,并通过改变滤波器结构、电路参数等,测量开关电源传导干扰,记录并分析频谱分析仪上所测试的波形变化情况。
4、通过实验掌握传导型EMI测试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图13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电磁污染问题。
电磁干扰( EMI) 发射源不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对电网及其邻近的电气设备等产生影响。
传导发射测量的对象是输入电源线、互连线和控制线。
干扰类型可能是连续波干扰电压、连续波干扰电流和尖峰干扰信号。
典型的核心测量设备是频谱分析仪,它能够快速地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
EMC 标准都是在频率域中规定的,如果干扰是周期性信号,则用傅里叶级数进行变换,这时的频谱是离散的,即只在有限的频率点上有能量。
对于非周期性的干扰信号,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到频域,得到频谱,这时频谱是连续的。
因为周期信号有限的能量分布在有限的频率上,因此能量更集中,干扰作用更强。
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由于频谱分析仪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因此对于作用时间很短的瞬时干扰不敏感,如静电放电和雷电干扰。
这时应采用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
其次,频谱分析仪的精度和扫描范围有关,扫描范围越窄,测量精度越高。
这时,如果输入信号过大,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使测量结果失真或损坏仪器。
另外,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减小中频带宽能够提高灵敏度,但是会增加扫描时间。
实验步骤1、将突破抑制器接上频谱的RF端。
2、将LISN接至突破抑制器上。
3、被测设备放在离地面80cm高的实验台上,被测电源线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接到电网上。
4、将频谱的解析度(RBW)开至9K。
5、将刻度从dBm改成dBμV。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5111课程名称:电磁兼容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容兼容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电气传动等多门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电子线路等硬件、结构及电磁兼容抑制措施的综合设计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多门课程进行交叉,着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的讲解,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电力电子、电子线路硬件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电气传动》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熟悉电磁兼容的基本技术;了解电磁兼容的标准、强制认证要求及电磁兼容在电气、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学会考虑电磁辐射干扰及传导干扰的电力电子、电子线路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主线,讲解在电力电子装置及电子线路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重点讲述装置、线路器件的参数计算、选择方法及在电力电子装置、电子线路中作用。
使学生对电磁兼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独立的设计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3.使学生可以运用解析法及经验法对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并能够提出解决电力电子装置或电子线路电磁干扰的措施,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1)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1] Pierre Degauque and Joel Hameli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 高攸纲 编著, “电磁兼容总论”,北京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
技能,在科学研究、设备开发、电路板及微电子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 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
电磁干扰设计、防护和测试技术。主要讲授电磁干扰的危害及电磁兼容研究
内容,介绍电磁骚扰源及特性及电磁干扰传播机理,学习电磁干扰防护的主
要技术,包括电磁屏蔽、接地与搭接,电磁干扰滤波技术、电磁干扰的隔离
联系电话 62784709
任课教师 2
陈水明
职称
副教授
工作证号 S97041
E-mail:
chensm@
32
自学
0
课内总学时数 及其分配
讲课
26
讨论
2
实验
4
其他
0
联系电话 62784709
学分数
2
二、课程内容
考核方式
研究电磁兼容是电类及机电类工科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本
与抑制技术、电磁干扰的隔离与抑制技术,介绍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原理及主
要方法,讨论印刷电路板的电磁兼容问题以及数字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技 术,系统介绍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性的主要测试方法和
国内外标准体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 所学的知识进行电磁兼容分析和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五、教材或讲 正式教材:教材名称,编、著、译者,出版社,出版年月。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2. 适用课程:电磁学、电磁兼容性原理、电子工程3. 课时安排:2学时4.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兼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3) 学习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实验器材: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电磁屏蔽材料等。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2) 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 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4) 电磁兼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2. 教学步骤:(1) 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磁兼容的重要性;(2) 讲解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兼容的实际应用;(3) 教授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电磁兼容设计;(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3. 实验操作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磁学、电磁兼容性原理等相关教材;2. 网络资源:相关电磁兼容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3. 实验器材: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电磁屏蔽材料等。
4.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2) 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 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4) 电磁兼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3.了解并掌握电磁屏蔽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信号发生器2.混频器3.高频示波器4.高频功率放大器5.高频天线6.磁场传感器7.电磁辐射测量仪8.电磁敏感性测量仪9.屏蔽箱10.实验样品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1:电磁辐射测量方法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混频器,并将混频器连接到高频示波器。
2)将高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到高频天线,并将高频天线放置在电磁辐射测量仪的探头附近。
3)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4)移动高频天线位置,重新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2.实验2:电磁敏感性测量方法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混频器,并将混频器连接到高频示波器。
2)将高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到高频天线,并将高频天线放置在电磁敏感性测量仪的探头附近。
3)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4)移动高频天线位置,重新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3.实验3:电磁屏蔽方法步骤:1)将实验样品放入屏蔽箱中,并将屏蔽箱完全关闭。
2)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混频器,并将混频器连接到高频示波器。
3)将高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到高频天线,并将高频天线放置在屏蔽箱外。
4)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5)打开屏蔽箱,重新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高频信号波形和幅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2.实验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意外发生。
3.实验结束后应关好实验仪器并整理实验现场。
4.实验期间若发现设备故障或存在危险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老师。
五、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简单说明。
2.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和操作记录。
3.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和数据分析。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
第三部分电磁兼容实验一开关电源传导型EMI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在交流电源线上、由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
2、通过实验掌握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设计EMI电源滤波器,并通过改变滤波器结构、电路参数等,测量开关电源传导干扰,记录并分析频谱分析仪上所测试的波形变化情况。
4、通过实验掌握传导型EMI测试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图13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电磁污染问题。
电磁干扰( EMI) 发射源不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对电网及其邻近的电气设备等产生影响。
传导发射测量的对象是输入电源线、互连线和控制线。
干扰类型可能是连续波干扰电压、连续波干扰电流和尖峰干扰信号。
典型的核心测量设备是频谱分析仪,它能够快速地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
EMC 标准都是在频率域中规定的,如果干扰是周期性信号,则用傅里叶级数进行变换,这时的频谱是离散的,即只在有限的频率点上有能量。
对于非周期性的干扰信号,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到频域,得到频谱,这时频谱是连续的。
因为周期信号有限的能量分布在有限的频率上,因此能量更集中,干扰作用更强。
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由于频谱分析仪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因此对于作用时间很短的瞬时干扰不敏感,如静电放电和雷电干扰。
这时应采用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
其次,频谱分析仪的精度和扫描范围有关,扫描范围越窄,测量精度越高。
这时,如果输入信号过大,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使测量结果失真或损坏仪器。
另外,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减小中频带宽能够提高灵敏度,但是会增加扫描时间。
实验步骤1、将突破抑制器接上频谱的RF端。
2、将LISN接至突破抑制器上。
3、被测设备放在离地面80cm高的实验台上,被测电源线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接到电网上。
4、将频谱的解析度(RBW)开至9K。
5、将刻度从dBm改成dBμ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实验课程名称: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学分:2.5课程总学时:32+12 实验学时:12(其中,上机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是否独立设课:√□是□否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工程素质实践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常天海)实验室负责人(秦慧萍)说明:1.《实验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课程类别等信息必须与《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一致;2. 为保障基础,同时适应实验室开放和学生自选实验,将实验项目分必做和选做两类,便于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3. “是否独立设课”:分为独立设课和非独立设课两种,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与实验总学时完全一致;4.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应大于等于80%(注意评估指标并非指一门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应不小于80%)。
这里只需选择该门课程是否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 “面向专业”:按教务处本科教学综合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或方向)全称填写。
学院内开设的同一课程适应不同专业又有不同教学要求的,请分开不同专业(或方向)分别编制实验大纲;6. 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列入实验大纲编写范围;7. “大纲编制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支撑、密不可分。
本次大纲的修订应由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和实验技术团队共同完成。
理论课程负责人、实验课负责人(实验人员)须共同署名。
一、教学信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该课程是“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这门学科基础课的配套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电磁干扰源及其危害、传导和辐射这两类干扰的产生机理、三种主要(接地、屏蔽和滤波)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干扰的发射和敏感性测量技术、静电基本参量的测试方法、人体静电参数的测试方法及基于MATLAB软件对静电放电模型的仿真等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移动用户终端的电磁干扰”、“微电子器件和设备的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或“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电磁敏感性测量及评估”或“静电放电脉冲对集成电路损伤效应的评估”、“静电基本参量及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固体各类动态作业过程的静电动态多因素联合效应模拟实验”及“静电放电模型的MATLAB软件仿真实验”等方法或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及静电防护工程等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必须理解“移动用户终端电磁干扰的测试”、“微电子器件和设备的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静电放电脉冲对集成电路损伤效应的测量”、“固体各类动态作业过程的静电动态多因素联合效应模拟实验”、“静电基本参量的测量”、“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及“静电放电模型的MATLAB软件仿真实验”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这些实验方法的正确操作规程,及含放电枪(可更换放电头)的NS61000-2K型静电发生器、ESDA-700静电动态模拟实验设备、EST101型防爆静电电位表、EST-301人体综合电阻测试仪、防静电腕带、电荷量表及静电电源等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须熟悉矩阵实验室MATLAB(Matrix Laboratory)的使用方法,了解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系统在移动用户终端电磁干扰及集成电路的电磁敏感性测试、过程处理和控制中的应用,掌握基于MATLAB软件对静电放电模型的仿真。
考核方式:学生可自由选作实验(完成24学时),完成相应实验步骤,并提交相关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5%)、考勤(20%)、实验纪律(5%) 、实验操作(20%)、实验效果(20%)及实验报告(30%)给予考核成绩。
说明:1.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指本门实验课总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的;2. “教学基本要求”指对学生实验程序上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例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3. “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方式(笔试、口试、操作、提交实验报告或具体的结果等)、考试或考核的评分标准、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①实验独立设课,应说明预习、考勤、实验纪律、操作、实验报告、考试等占成绩的比例。
②实验非独立设课,需规定实验教学环节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说明实验环节中预习、考勤、实验纪律、操作、实验报告、考试等占实验环节成绩的百分数。
二、教学资源(一)实验指导书与参考书1. 梁振光.《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张厚.《电磁兼容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二)多媒体教学资源(课程网站、课件等资料)1. 常天海,移动用户终端电磁干扰的测试(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2. 常天海,微电子器件和设备的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3. 常天海,固体各类动态作业过程的静电动态多因素联合效应模拟实验(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4. 常天海,静电基本参量的测量(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5. 常天海,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6. 常天海,静电放电模型的MA TLAB软件仿真实验(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7. 常天海,基于Labview的静电场的模拟测绘实验(实验大纲,word文件),网站:http:// ****.说明:1. 实验方式:“实物实验”指让学生调试仪器设备、拆卸安装、加工、分析测试等实际操作形式做的实验;2. 实验消耗材料用量为每组学生在一个实验卡位(机位、实验台上的配套仪器设备)上做一次该实验项目的消耗量。
1、移动用户终端电磁干扰的测试图2 移动用户终端静电放电的测试平台试验步骤(1)根据图3-2搭建测试平台,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连接点及接地参考平面与实验室安全接地系统之间的电阻,保证各点之间低阻抗连接;(2)打开静电发生器,并选择合适的放电模式,将电压调至2kV,按下20pps按钮(20次/秒的放电方式),对预选的移动用户终端的静电放电敏感点(如:外壳、键盘、显示屏、指示灯、按钮、听筒、侧缝等)预扫描放电一遍,通过观察终端输出信号的变化,确定重点试验部位;(3)对可接触放电点采用直接接触放电,在不可接触的放电点上采用空气放电,放电方式的改变可通过静电发生器的CONTACT及AIR拨动开关控制,在改变放电方式的同时需要更换放电枪的放电电极头(接触放电用尖锥形放电电极头,空气放电用球形放电电极头),空气放电是对垂直耦合板及水平耦合板进行放电;(4)从2kV电压开始进行测试,每次上升幅度为1kV,直到终端输出信号出现异变为止,最高测试电压为8kV,另外,每个测试电压水平下均须进行正负极性的测试,每个测试点每次各测十次;(5)试验后,记录各移动用户终端的静电敏感电压及异常现象。
参考用的过去的静电放电测试结果统计:1号8kV键盘无法通信2号8kV屏幕边缘边缘放电,屏幕出现损坏3号8kV键盘无法通信4号8kV侧键有静电放电火花2.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 也可以称为(移动用户终端的人体静电及其测量)如下6个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试验步骤都较简单,不用细说。
被测人员的衣着特征温度(℃)相对湿度(%)F H(Ω)F F(Ω)T恤、西裤、皮鞋21 33 10101010风衣、牛仔裤、运动鞋21 33 10101010棉背心、尼龙裤、胶底布鞋21 33 108106T恤、西裤、皮鞋21.339 109109风衣、牛仔裤、运动鞋21.339109109棉背心、尼龙裤、胶底布鞋21.3 39 106105(1)人体着装情况影响人体综合电阻值;(2)环境湿度影响人体综合电阻值,湿度增加6%,人体综合电阻就会下降1至2个数量级。
2)人体电阻的测量-鞋电阻分析:(1)人体综合电阻与人体所穿鞋子的电阻(主要看鞋子的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数量级;(2)鞋的体积与厚度对人体综合电阻及鞋电阻有影响,鞋的体积越大、厚度越厚,静电泄漏电阻越大,静电泄漏时间越长,泄漏越难。
3)人体电容的测量-鞋对人体电容的影响(1)在绝缘板上测得的人体电容值比在地坪上测得的小,且电容变化范围也较小,这说明地坪的绝缘性越好,所得人体电容就越小;(2)鞋子的绝缘性也会影响人体电容的大小,鞋的绝缘性越好,电容值越小,如皮鞋的电容小于静电鞋的电容。
(1)人在双脚着地时的电容比单脚着地时要大,这说明接触面积越大,电容也越大;(2)人在双脚站立时的电容比双脚蹲下时的电容要大,说明人体的高度越高,电容越大。
人体电位的测量-人体姿势对电位的影响6)实际测量中得到的人体静电电位在0.1V~14.1kV范围内。
误差分析:(1)实测得到的人体电容多在79~1206pF范围内,个别甚至达到30nF,比理论值大;(2)起电过程伴随放电,部分积累的静电荷会通过放电向空间或其它物体泻放;(3)实际测量用的静电电位表受测试距离影响很大,测量时靠人手很难控制其准确定;(4)测量时的环境状况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包括被测人体周围有无金属物、其它人体。
现有静电实验室简介移动用户终端电磁干扰的测试:含放电枪(可更换放电头)的NS61000-2K型静电发生器1套、实验桌1张、金属板3块、绝缘板1块、及470kΩ的接地电阻2个。
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含放电枪(可更换放电头)的NS61000-2K型静电发生器1套、EST101型防爆静电电位表1台、EST-301人体综合电阻测试仪1台、普通万用表1只、防静电腕带1根、不锈钢电极1根、电荷量表1台、绝缘薄膜1张及若干根导线。
目前实验室拥有的实验仪器有防爆静电电压表、数字超高阻微电流测量仪、人体综合电阻测试仪、静电发生器、电容测量仪、静电动态计算机监测报警系统、数字电量测量仪等先进测量仪器以及自主研发的多因素静电动态模拟试验设备。
1、EST101防爆静电电压表。
EST101型防爆静电电压表,该表的探头置于壳内,且金属探头的外侧有绝缘保护层,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放电的概率和减弱放电的强度,而且仪表本身也不会受到外来静电(如人体触摸探头)的损坏,是目前国内外防爆性能最好的静电电压表之一,已经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防爆合格证,能在任何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适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造纸,橡胶,印刷,计算机等部门的科研和生产中测量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