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
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
2. 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步骤:
(一)语言的锤炼
1. 锤炼词句的要求
例1: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初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
修改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
例2:鲁迅《无题》
原稿: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修改稿: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准确贴切。
例3:苏联电影《难忘的一九一九》
有人报告斯大林说:“英国兵舰撤退了!”斯大林纠正说:“不,他们逃跑了!”
①选好关键词。
例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例5: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要用好修饰词。
例6:彭荆风《驿路梨花》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2)简练精粹。
例7:原稿:在游行的地方,曾来了地方警察,拘捕了八个游行示威的人。
修改稿:八人被捕。
(3)生动形象。
例8:鲁迅《故乡》:“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①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准确、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9: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风来啦!
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例10:英国哲学家培根: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方能办到。
②适度地引经据典。
例11:杨朔《荔枝蜜》
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③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随意落笔,切忌写得大而空。
例12:原稿:二八女多娇,风吹落水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修改稿:谁家女多娇,何故落水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2. 提高语言水平的方法
(1)重视语言基础知识,逐渐深厚自己的语言功底。
(2)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随时“记录”生活。要善于学习生活中各阶层人物的语言。
例1:老舍《茶馆》:“如今有了花生仁儿,可牙没了。”
(3)摆脱庸俗和低级趣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例2:十年前,老作家、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在听说一位同事丢了一千元钱时,毅然从自己本不多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送给那位同事,并说:“只当是你丢五百,我丢五百。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承担,不是可以减轻一半吗?”
(4)善于向高手学习,善于模仿。
(5)多读多写多想。
(二)修辞
1. 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例1:那姑娘像花一样。
例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例3: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例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3.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