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项脊轩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这一个单元重在赏析所选散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色。
《项脊轩志》作为归有光的名作,向来享有“明文第一”的盛誉,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寄托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读赏结合,感受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的特点。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2.学习抓住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进行写作【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结合优化设计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预习案【教学流程】一、导入在情感充沛的文学世界里,亲情,是永恒的话题。
一首孟郊的《游子吟》唱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李密的《陈情表》写尽了祖孙情深。
而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文章历来因其风格朴实、感人至深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
二、字词检查1、解释词语(1)室仅方丈(2)雨泽下注(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4)又北向(5)使不上漏(6)垣墙周庭(7)室始洞然(8)冥然兀坐2、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字词句基础内容三、初读,感知内容1、请全班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中心句)2、请思考:作者叙写的“可喜”的、“可悲”的内容分别在第几段呢?可悲的——第1段可喜的——第2到5段3、清朝的梅曾亮曾概括本文“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第一段文章围绕“一阁”写了哪些可喜变化呢?修葺前:写小写旧写暗修葺后:写明写雅写静写趣4、文章围绕“三世”又回忆了哪些可悲的人事呢?忆母亲——嘘寒问暖表关爱忆祖母——速送象笏表期望忆亡妻——相伴读书表深情【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情感变化四、再读,品味语言归有光特别擅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琐细细,家常之语,也就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景物、事件,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导入)古往今来,读书人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情趣盎然,别有深意的名字,唐朝杜甫浣花草堂,辛弃疾的稼轩,清朝蒲松龄的聊斋,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归有光用项脊轩给自己书斋命名。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他的书房看一看。
学习目标1、积累“顾”“胜”“竟““手”等文言词语和重要文言句式。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方法。
作者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60岁方成进士,卒于南京。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
题解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间小室。
志,即“记”,散文的一种。
是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的文体。
【初读文本】一、准确读出下面字词的读音垣墙周庭偃仰啸歌迨诸父异爨老妪先妣呱呱而泣象笏长号不自禁扃牖而居二、正确的读出下面句子,并翻译1、顾视无可置者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三、找出文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研读文本】1、朗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作者喜悦的句子,并谈谈作者因何而觉“可喜”2、快速阅读二至六段,找出作者“多可悲”的句子,概括作者“多可悲”的原因。
3、仔细品读怀念母亲、祖母和妻子的语段,找出最能打动你的细节,谈谈它蕴含着怎样的深情。
【深化文本】生活中的细节是人最不经意之处,因其不经意而最显真挚,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情。
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细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作业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和《寒花葬志》,体会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项脊轩志》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学年语文能力地培养,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比较开阔自由的学习心态,同时还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内在自我审美需求不断要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学生急需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提高。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2.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感受至爱亲情的美好,长怀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二、一读,整体感知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个体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断句”2、师生共同订正纠错,齐读巩固。
三、二读,感受理解——“喜”的缘由过渡语:从题目来看,志是古代记事抒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即通过记叙在项脊轩的物、事、人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篇散文。
1、提问:文章哪一句明确表达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感受?学生回答,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翻译:然而我居住在项脊轩中,有许多可喜的事情,也有许多可悲的事情。
(板书:喜悲)这一段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承接上文的喜,引起下文的悲。
2、提问:第一段作者为何而喜?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明确: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生活悠然自得,朗诵诗书,放声歌唱,静静地独自坐着,听一切自然界的声音。
想唱就唱,想躺就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小鸟叽叽喳喳,不时地飞到院子里吃食,人来了也不离去。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照着半截的墙壁,月光照耀下,桂树的影子斑驳,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十分美好,可爱极了。
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小结:项脊轩不仅是独属于作者的生活空间,更是其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四、三读,品味鉴赏——“悲”的意蕴、过渡语: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一间小屋,“躲进小轩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可惜的是,这份喜悦还没有在归有光的人生枝头上尽情绽放,悲情就接踵而来。
1、文章追忆哪些悲伤之事?2、文中记叙的悲伤之事,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请划出相关句子,并用笔批注上几句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2.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感受至爱亲情的美好,长怀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二、一读,整体感知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个体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断句”2、师生共同订正纠错,齐读巩固。
三、二读,感受理解——“喜”的缘由过渡语:从题目来看,志是古代记事抒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即通过记叙在项脊轩的物、事、人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篇散文。
1、提问:文章哪一句明确表达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感受?学生回答,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翻译:然而我居住在项脊轩中,有许多可喜的事情,也有许多可悲的事情。
(板书:喜悲)这一段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承接上文的喜,引起下文的悲。
2、提问:第一段作者为何而喜?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明确: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生活悠然自得,朗诵诗书,放声歌唱,静静地独自坐着,听一切自然界的声音。
想唱就唱,想躺就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小鸟叽叽喳喳,不时地飞到院子里吃食,人来了也不离去。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照着半截的墙壁,月光照耀下,桂树的影子斑驳,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十分美好,可爱极了。
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小结:项脊轩不仅是独属于作者的生活空间,更是其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四、三读,品味鉴赏——“悲”的意蕴、过渡语: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一间小屋,“躲进小轩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可惜的是,这份喜悦还没有在归有光的人生枝头上尽情绽放,悲情就接踵而来。
1、文章追忆哪些悲伤之事?2、文中记叙的悲伤之事,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请划出相关句子,并用笔批注上几句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唐朝的韩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写了对于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
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诵读、会读)。
在教师领读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记一记】: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并找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展示与分享【讲一讲】: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梳理文本脉络,熟悉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情节分析本文记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品味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
【读一读】:多种形式品读文章写三个亲人的段落,探讨读法【辩一辩】:组内形成辩论,探讨生活琐事与感情融合的写作方法。
辩论、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写一写】:写作练习【链接材料】:关于通过细节反应真实情感的文章。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情分析《项脊轩志》选自语文课本必修五第二专题如泣如诉板块,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讲读课此篇文言文语言较为浅易,授课时无须全文翻译,可针对一些关键字词加以强调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的积累,也学过不少通过对山川、江河等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人生感悟的篇章,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而《项脊轩志》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古代散文,它以“志”的文体写成,以叙述为主,兼写景、议论,通过对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的叙述,抒发其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这篇文章的选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散文的题材,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技能效果分析本课能结合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学科特点,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充分发动学生,将学生自主解决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而“讲一讲”“辩一辩”等活动形式则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悟、讨论、交流、辩论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二、教学环节1.导入:当繁华落尽之时,当物是人非之际,文人墨客们总会有诸多的感慨诉诸笔端,所以有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等这些美丽的诗句。
那么,当这一切发生在归家的时候,归有光又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慨的呢?在上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品读他借一阁而写三世遗迹的往事。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激情诵读:这篇文章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是明代最好的散文,几百年间无出其右,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文章的真味道,朗读时把握好读音、节奏和感情,时间3分钟。
4.梳理文章脉络。
结合课前预习导学案,思考问题:归有光在项脊轩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他在这其中的情感是怎样的呢?分别体现在何处,概括介绍。
明确:喜,项脊轩,修葺前非常狭小、破旧、昏暗,是一个十足的陋室;修葺后,明亮,静谧,富有情趣和雅兴,作者在这里偃仰啸歌,享受读书的喜悦。
而联系后文,所有的故事在这件小小书房中发生后,这里也成为作者灵魂的栖息之所。
悲:(1)家道中落,分崩离析补充:历史上的归家县城东南,列第相望。
宾客过从饮酒无需日,而归氏世世为县人所服。
时人为之语曰:县官印,不如归家信。
高祖与诸弟出,常乘马,行者为之避道。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归家当时在江苏太仓一带是一个名门望族,出门有路人为其让道,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座,充满威望。
这样的一个世家大族,在归家后代子孙手中,走向分裂,隔阂越来越深,本是同根生,但是现在亲人之间只剩冷漠可言。
(2)回忆母亲,失母之寒补充: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3)追忆祖母,寄寓期望把老祖母对孙儿的怜爱、赞许、期待的复杂感情描写得惟妙惟肖(4)悼念亡妻,伉俪情深补充:《请敕命事略》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然、迨、归宁、凭几、上漏、手植等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2、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展示:佳句共赏生命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归有光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一生,而归有光所做的,也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归有光,走进他的俗常人生,去感受他记住的那些歌哭欢笑与美丽过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是归有光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
设计意图:从归有光的生平经历导入,引起学生对归有光的兴趣,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过程展示:学习目标:1、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出示PPT2、归有光的散文号称“明文第一”,《项脊轩志》更是他散文中的翘楚,这么好的文章,当然要好好品味。
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速读要求。
展示:速读要求: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通过一间项脊轩回忆了母亲、祖母、妻子的往事。
祖母是一代人,母亲是第二代,妻子是第三代人,所以,作者是借项脊轩记述了三代人的故事。
清代梅曾亮曾经评价说:“借一阁以记三世遗迹”。
(板书)师:那么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是哪句呢?(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板书)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这篇文章:本文记述了一间陋室——项脊轩(生齐答),三个女人——祖母、母亲和妻子(生齐答),两种情感——喜与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通过速读,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梳理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三、世界观和情感态度:感悟作者真实的感情。
教学难点:
一、把握作者寄托项脊轩所表达“喜悲”感情的内涵
二、表达感情的方法技巧,重点掌握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禹锡在《陋室铭》写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对于许多中国文人而言,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二、解题:
我们先来拜会一下小屋的主人——归有光
1、走进作者: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人称震川先生,有文集《震川先生文集》。
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的主张。
归有光自有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
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
2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
●1513年(8岁)丧母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丧妻
●1540年(35岁)中举人。
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中进士。
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去世
3、走进书屋:
●项脊轩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整体感知:
●一间书房
●两种情感
●三位女人
四、文本探究
探究一:
1、一间书房。
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
的情感?
总结:归有光居在“万籁有声、庭阶寂寂”的轩中,多可喜。
“记” 项脊轩借景抒情
探究二:
2、三位女人。
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位女人?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
总结:归有光居在“东犬西吠、篱墙交错”的轩中,亦多可悲
“忆”人和事借事抒情
探究四:
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知,接触过古代散文,掌握了一些阅读和欣赏的方法。
不足之处
在于知识的储备和方法技巧的掌握是零散的,总结归纳能力较弱,作品结构、选材、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精妙之处还需在以后的
学习中体会。
效果分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强调
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课
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是一节
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本文以“志”
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本文被安排在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
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
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3,从上一期的先秦文散文到这一单元的明清散文,古文的教学重点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转变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便成了始终强调的一点。
本文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放在第一篇的位置,有承上启后的作用。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发现了自己这堂课虽然整体比较流畅、清晰、自然,但是还是有待打磨和商榷之处,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上节课的文言基础知识巩固检查过程当中,学生有的并没有完全理清教材,而是临时抱佛脚,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没有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应该给学生时间多阅读,多体会。
还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总是那几个较活跃的学生在思考,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还有就是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细节和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改进的地方。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