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课件

2024/1/25
12
传感器与执行器匹配关系
01
传感器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发动机状态信息,是控制系统正确决策的 前提。
02
执行器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发动机性 能的优化。
2024/1/25
0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匹配关系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转状态。 合理的匹配关系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 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13
03
控制策略与方法
2024/1/25
14
控制策略分类及特点
2024/1/25
开环控制策略
基于预设的控制指令或程序,不考虑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策略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 指令,实现精确控制。
自适应控制策略
根据被控对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和环境。
02
网络化
通过与车辆其他系统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提
高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2024/1/25
03
电动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将积极拥抱电动化趋
势,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技术,减少排放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31
面临挑战和机遇
2024/1/25
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柴油机排放法规将越来越严格,对电子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更 高要求。
15
常见控制方法介绍
PID控制
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误差信号进行 处理,实现快速、准确和稳定的控制。
模糊控制
模拟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通过模糊集合和模糊 推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周振伟
中石化中原油 田分公司采油三厂特车大队
山东聊城莘县 2 5 2 4 0 0
【 摘要 l 随着f f4  ̄ , 的发展 , 柴油机的发展 水平 _直是汽车发展 的一个 为现实的 问题和 可靠的手段 。 2 . 1 单体泵技术 单体泵技 术通常在重型车上使用, 在 成本上讲 , 国内的发动 机从欧 机的发展 不够重视 。 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该加大对柴油机的重视 。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用柴油机面临的重要问题 , 其中的硬件和控制 二到欧 三升级 时, 如果不采用单体 泵, 对发动 机的改 动就比较 小 , 仅以 软件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 系统产生 决定性 的影响。用柴油机 的结构比较 外 挂式的凸轮 轴箱代替欧二发动机 的直 列泵就可 以了。 复杂, 尤其是新兴的电 子控制技 术, 对于广大汽车驾驶和维修人 员来说都有 单体泵在 油路控 制上, 在 国内单体 泵使用的压力达 到2 O O MP a 。 在 着比 较 重要 的 意义 。 供 油方面 , 如果使用 双电阀单体泵 系统 , 不仅 可以对压 力进行控 制 , 还 【 关键 词】柴油机 电 子控制发展 汽车驾驶 可 以对喷射进行控制 。 目前, 德尔福的双 电磁 阀单体 泵系统 在欧洲大批 的生产, 主要供应给欧标 准的发动机 。 电子 控制 2 . 2 单体泵系统 的优 势 什么是 电子控制 柴油机 , 点柴油 喷射系统是 由信号输 入装 置、 电子 比较 可靠 、 使用寿命长, 相信在 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人们需求 的不断 控制单元和 执行元件三部分构成 。 其任 务是对喷 油系统 进行 电子控 制, 改变, 单体泵 的系统也在 不断的发生改变 , 如 何更好的适应 时代的要求 实现 对喷 油量以及喷油定时 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 采 油转 速、 油 门踏板 是单体 泵以后的发展方向。 位 置、 喷油时刻 、 进行温 度、 进 气压力、 燃 油温 度、 冷却水温等 传感器, 三. 电控 柴油 机 的新 技术 3 . 1 新技术分析 并 将实 际过程 中检测 的数据 输入计 算机 内, 计算 机会 和事前 输入 电脑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
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容易。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采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5.控制涡轮增压。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的控制。
6.适应性广。
只要改变ECU的控制程序和数据,一种喷油泵就能广泛用在各种柴油机上,而且柴油机燃油喷射控制可与变速器控制、怠速控制等各种控制系统进行组合实现集中控制,有利于缩短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从而扩大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柴油电控系统

图2-34电控分配泵喷油时间控制框图
柴油电控技术的发展
•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 的日趋严格、并进一 步提高燃油经济性、 提高安全驾驶性能等 社会的要求的背景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柴油机电控控制喷油 定时和喷油量经历三 代变革: 第一代 ( ) 凸轮压油、位置控制 第二代 ( ) 凸轮压油、时间控制 第三代 ( ) 共轨蓄压、电磁阀时 间控制
分 配 式 喷 油 泵 组 图
结构认知
• • • • • • 液压式喷油提前器 调速器 喷油泵 喷油器 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针阀偶件 滑片式输油泵、压力调节阀、回油螺钉
液压式提前器
滚轮架
• 柴油机的喷油正时 像汽油机的点火正 时一样,必须随着 发动机的转速和负 荷的变化而变化, 以获得最佳性能. 为此,VE分配泵设 有一个液压式喷油 提前器.
4.最高转速运行(加速踏板踩底)
• 将调速手柄置于最高挡 块上,油量控制滑套移到 右最大供油位置。转速由 中速提高到最高速 控制 弹簧处于最大伸长量 此 时飞块离心力与控制弹簧 的张力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力。若柴油机转速超过规 定的最高转速,调速器都 会立刻起作用,减少供油 量,防止飞车。
动画
5 .最大供油量的调节
支点
转矩校正杆 挡销 校正弹簧
当转速超过校正转速时,飞块推 动滑套向右移动,此时校正杆绕支 点逆时针转并压缩校正弹簧,同时 向左拨动溢流环,减少供油量。反 之,增大供油量。
大气压力补偿装置
功用:是随着大气 压力的降低或海拔 高度的增加自动减 少供油量,防止柴 油机冒黑烟。 当大气压力降低时: 大气压力感知盒向外 膨胀,推动推杆向下 移动,并带动调速器 的杠杆机构向减少供 油的方向移动,减少 供油量。
压力调节阀、
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PPT课件

动力性与舒适性需求
电控技术可优化柴油机动力输出,提 高驾驶舒适性。
燃油经济性要求
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油耗, 是电控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柴油机电控系统组成
1 2
传感器 用于检测柴油机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转速 等。
控制单元(ECU) 根据传感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
3
执行器 根据控制信号调节柴油机燃油喷射、进气、排气 等参数。
可靠性增强策略
强化结构设计 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和强
化设计,提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完善故障诊断系统 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系统,实时监测 柴油机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故障。
严格质量控制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确保柴油机出厂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 范。
提供专业维护支持
为柴油机用户提供专业的维护指导和 支持,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 持良好状态。
说明电控系统具有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提高轻型载货汽车的可靠性。
重型载货汽车应用案例
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 架构、功能及优势。
动力性与经济性优化
阐述如何通过电控技术优化重型载 货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
探讨重型载货汽车电控技术的智能 化与网联化发展趋势。
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
阐述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策略,提高机械的 作业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
探讨非道路移动机械电控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发展趋势。
船舶动力装置应用案例
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功 能及特点。
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
阐述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策略,优化船舶动 力装置的性能。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二、柴油机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背景
• 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对越造越多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 控制和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
• 每天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对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新材料及新工艺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使 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焕然一新
时和喷油量。 • 独立控制喷油时间 • 燃油喷射能力加强 • 不能独立控制油压
第3页
一、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三代,时间—压力控制式 • 利用电磁阀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高压泵控及
控制阀来控制喷油压力。 • 高压油泵供油 • 控制阀控制燃油压力 • 高压柴油存贮在共轨 • 电磁阀独立控制喷油
量、喷油正时和喷油 速率
第一章 认识柴油机电控系统
1.1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1页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 电子调速器替代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 电机驱动油量控制套筒 • 控制油喷量 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 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或闭合时间来控制喷油正
第7页
Cx Hy Sz + O2 + N2
CO2 + H2O + N2 + O2 + NOx + HC + CO + SOx + C
柴油 空气
主要排气成分 排气中的微量成分
微粒排放物( PM) 可见污染物排放
柴油机:主要是 NOx, PM 第5页
三、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 电子装置运行精确 •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系统 • 电子装置能向车辆提供广泛的信息 • 电子部件比机械部件更容易装到发动机上 • 采用电子电路能够做到更高的集中程度 • 电子部件很少受原材料的限制,从长远看,电控发动机的成本将降
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概述

广西轻工业
T INDUSTRY
机械与电气
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概述
蒋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6)
【摘 要】 本文简述了柴油机电控的发展及现状, 并根据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高压共轨电控喷 射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柴油机发展前景。
【作 者 简 介】蒋晶( 1978- ) , 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 在读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内燃机电控技术。
44
(ECD- U2 系统), 美国的 BKM 公司(伺服电控系统), 美国 Stan- adyne 公 司 , 英 国 Lucas 公 司 (Diesel System)国 内 研 究 单 位 主 要 有 : 天 津 大 学 、北 京 理 工 大 学(蓄 压 式 喷 油 系 统)、武 汉 交 通 科 技 大 学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等 。
影响柴油机排放性、经济性的因素很多, 而且相当复杂。改 善柴油机的排放性能、经济性能最主要的手段是改善燃烧性 能, 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控制燃烧性能的最主要的方法 有两种: 一是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 二是采取燃烧室内燃 油高压喷射。如 Robert Bosch 公司的高压泵喷嘴 ; 卡特设勒公 司的 HEUI 喷射系统、MEUI 喷射系统, 日本电装公司 ECD- U2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 2, 喷射压力可达 120MPa; 德国 Daimler - Benz 公司开发的共轨式喷油系统, 喷射压力可达 135MPa 。喷 射压力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 HEUI 系统 1993 年时的喷射压 力 为 132MPa, 到 1995 年 提 高 到 147MPa, 2000 年 , 新 一 代 HEUI 系统喷射压力将提高到 171MPa, 而且不同工况下要求 的喷射压力也不同。
柴油机电控技术

(4)降低发动机的排烟。电控单元根据油门开度、水温、机油温度以及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压力, 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使尾气排放更加理想化。
(5)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了喷油器的制造精度,提高了燃油的喷射压 力,提高了发动机各缸喷油量的一致性,可以在电磁阀的标牌上查到校准码,通过仪器向电控单元输 入每个喷油器电磁阀的校准码。
普通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与电控汽油机的区别:
电控柴油机:控制喷油时间。 电控汽油机:控制空燃比。
1.2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控技术已经历了3代技术变化: 第一代为凸轮压油、位置控制技术。 该技术保留了传统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只是取消了机械控制部件(调速器 等),增加了传感器、ECU、执行器等组成的控制系统,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 其缺点是: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不够高,供油压力不能精确控制。
第二代为凸轮压油、时间控制技术。 该技术基本保留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通过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适 时喷射。 其缺点是:供油压力无法精确控制。
第三代为共轨蓄压、电磁阀时间控制技术。 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突出: ①高压共轨系统的燃油喷射压力独立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 ②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时机和喷油量的控制非常自由。 ③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规律的调节能力很强。 ④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很高的燃油喷射压力。目前已达到160~200Mpa。 ⑤高压共轨系统适应性较强,可以用于多种柴油机机型。
执行元件发出执行令信号。 ①ECU的控制功能。 ②ECU的硬件。 ③ECU的软统的功能
柴油机机控自动化发展和展望

…夏德 , 朱培德 , 尔寿.4 / 8 苏 Z 0 4 中速柴油机用于核电站的备 用发 电装置 柴油机, 8(6. 1 1 ) 9 0 [] 2鞠佳. 国内大型柴油发 电机组 产品现状及展 望【 . A】 第一届 国际 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f ,0 0 c1 0 . 2 [] 3闰宏 亮, 苏利. 于TMS 2 F 8 2DS 捕获 单元的柴 油发 电 闰 基 3 0 2 1 P
技术 ,2电动气 门与无凸轮发动机 ,3燃烧方式 的混合 . .
一
、
大 型柴 油机 的性 能
采用的控制技术有直列泵 、分配泵 、DS 处理 时间控制 P 器 、有蓄压共轨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 ,控制芯片和高性 能的C U控制器 。柴油机上采用G I P D 发动机还用了 E D C 电控喷油 系统 ,喷嘴式喷油 系统 ,电控泵. 喷嘴系统 ,
结语
汽车量 的持续发 展发动 机面 临着很 多难题 ,降低 燃油 消耗量和二氧化碳将变成汽车制造商解决的主要 问 题 ,还对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 过 中国专业机组 自动系统化控制模块 的发展 ,随着技术
的发展越来越强 ,实现机控 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模块核
心慢慢成为家喻户晓 、市场要求 最好 的标 准。
动化控制 的现状。
未来 的柴油机燃油喷射装 置将 向着 自动化喷射 、缸 内直喷 ,电辅助增压 ,电动气 门 ,喷油量喷油定时 、自
由控制压缩 比、喷油速率最佳控制的方 向发展 ,全 电子
1 8 信 息系统 呈 i2 1 0 1 0 262
[ 冯建 勤, 志永 , 6 】 赵 乔智, 多功能 电力仪表计量芯 片Ⅱ. 等. ] 电子设计
是 有 DS 处 理 器 到 执 行 器 、传 感 器 、 计 算 机 和 控 制 技 p
2024版柴油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某柴油车行驶中突然熄火,再也无法启动。经诊断发现控 制单元内部损坏,导致整个电控系统失效。更换控制单元 并重新匹配后故障排除。
案例三
某柴油车加速无力且油耗增加,经检测发现喷油器堵塞严 重,导致喷油不畅、雾化不良。清洗或更换喷油器后故障 排除。
06
CATALOGUE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实验与实训
实验目的和要求
燃油催化技术
使用燃油催化剂,促进燃油更完全地 燃烧,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有害排放。
颗粒物捕集技术
在柴油机排气系统中安装颗粒物捕集 器,捕捉并储存排气中的颗粒物,减 少颗粒物排放。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电控技术将向更高效、更清洁的 方向发展,如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进气系统优化技术等。
题及改进措施等。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 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
议。
经验分享
与同学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 共同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压共轨系统
01
02
03
高压共轨系统组成
高压油泵、共轨管、喷油 器等。
工作原理
高压油泵将燃油压缩至共 轨管内,形成高压燃油, 然后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
优点
实现精准喷油,提高燃油 经济性;降低排放,满足 环保要求。
电控喷油器
电控喷油器结构
01
电磁铁、针阀、喷孔等。
工作原理
02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动针阀开启或关闭,控制燃油喷射。
01
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02
03
04
了解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

这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大部分传统的燃 油系统部件 ,如喷油泵 一 高压油管 一 喷油嘴系统和
喷油 泵 中齿 条 、齿 圈 、滑套 、柱 塞上 的螺旋 槽 等零
件 ,只是用电子伺服机构代替机械式调速器来控制 供油滑套或燃油齿条的位置 ,使得供油量的调整更
为灵敏 和精 确 。
2 第 二 代 柴 油机 电控 燃 油 喷射 系统— — 时 间控 制
有害成分 ,单靠传统的机械控制技术发动机 已经不
足 以解 决 问题 ,随着 电子控 制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把
发动机和电子控制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来解决的电控
发 动机技 术应 运 而生 。
早在上个世纪 7 O 年代 , 人们就开始研究发动机 电子控制技术来替代机械控制 ,到 目 前为止 ,已经 研究并生产出许多功能各异的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 大部分 已经产品化并投放市场 , 这期间经历了三代。
系统
油量。具有 良好 的喷射特性 ,可以优化燃烧过程 , 使发动机油耗 、噪声 、烟度和排放等性能指标得到
明显 改善 ,同时 有利 于 改进 发 动机 的扭 矩 特性 ,实 现 低 速大扭 矩 。
这 种 系 统 可 以保 留 原 来 的 喷 油 泵 一 高 压 油 管 一喷油 器 系统 ,也 可 以采 用 新
1 第一 代 柴 油 机 电控 燃 油 喷 射 系 — — 位 置控 制
系统
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同样可以实现高压喷射 ,改善
了发动机低速低负荷时的性能 , 特别适用公交客车。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可以实现预喷射或多次预喷射 , 可以调节喷油速率及形状 ,实现理想的喷油规律 ,
对 降 低油 耗 和改 善排 放都 有好 处 。 电控 高压 共 轨 系统 能 自由地调 节 喷油 定 时 和喷
第二章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2.2.4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的特点
1.产生高压的装置与机械式喷油系统、第一代位置控制式系统相同。 都是柱塞和柱塞套配合产生高压,都需要用凸轮轴来驱动柱塞,
2.油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与机械式喷油系统、第一代位置控制式系统 完全不同。第二代时间控制式则完全取消斜槽,直接由电磁阀 的动作完成每个喷射过程。
3.时间控制式对于喷射过程更加直接和精确。电磁阀关闭的时间决 定喷油定时,电磁阀关闭的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和喷射压力, 给ECU的软硬件实时性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 也要求更高,使发动机性能的改善幅度很大。
2.2.3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泵喷嘴系统
泵喷嘴系统(UIS)和单体泵系统(UPS)仅仅在电磁阀与喷器之间的连接方 式上有差别。电控泵喷嘴系统将产生高压的柱塞泵与喷油器直接连成一个整体,没有 高压油管;而电控单体泵系统在泵体和喷油器之间还有一段高压油管。
2.2.3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泵喷嘴系统
电控泵喷嘴系统直 接采用顶置凸轮轴方式 驱动,优点是发动机结 构紧凑,液力系统响应 快,能够实现快速高压 喷射;缺点是发动机缸 盖上往往还有配气系统 的凸轮轴和摇臂,结构 复杂。在轿车用的小型 高速柴油机和车用中重 型柴油机中都有应用。
2.2 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时间控制式)
2.2.1 在分配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 2.2.2 在直列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 2.2.3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泵喷嘴系统 2.2.4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的特点
2.2.1 在分配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
柱塞套(滑套) 位置已经被固定, 喷射过程由专门的 电磁阀来完成,同 时为了保证喷射控 制的精度,还增加 了一个凸轮轴的测 速齿盘和转速传感 器,完成喷射过程 各缸的角度计量工 作
喷油量、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喷油规律是影响柴油机发 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参数,因此,完善的柴油机 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应该能对上述参数进行全面控制。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摘要:柴油机是迄今为止热效率最高的热动力机械,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柴油机对于节约能源和解决温室效应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柴油机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降低油耗等要求,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柴油机同时满足各种要求的有效手段。
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新兴的电子控制技术,对于广大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中各种技术的控制原理、应用特点以及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发展Development of diesel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Abstract:Diesel engine is by far the highest thermal efficiency thermodynamic ma chiner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esel engine has been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levels of vehicle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 diesel engine to save energ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world oil crisi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iesel engine is faced with in 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other re quirements, using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to make the diesel engine at the same tim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effective mean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sel engine is more complex, especially the emerging of electronic control tech nology, for the broad masses of vehicle driving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has ve 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tec hnologi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n 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development目录1 绪论 (1)1.1引言 (1)1.2何谓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1)1.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1.4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2)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介绍 (5)2.1电控泵喷嘴技术 (5)2.1.1商用车电控泵喷嘴 (6)2.1.2轿车用电控泵喷嘴 (6)2.2电控单体泵技术 (6)2.2.1电控单体泵的优点 (7)2.2.2电控单体泵的不足 (7)2.3高压共轨技术 (7)2.3.1高压共轨系统的优点 (9)3 电控柴油机新技术应用 (10)3.1柴油机电子控制新技术分析 (10)3.2新型喷油系统的研发应用 (10)3.2.1 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喷油器组成的混合式喷油系统 (11)3.2.2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喷油器加共轨管组成的混合式喷油系统.. 114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2)4.1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谢辞 (15)1 绪论1.1引言自1897年Rudolf Diesel发明的第一台柴油机至今,柴油机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全解课件

喷油控制技术
喷油定时控制
喷油量控制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确定最佳喷油 时间,确保燃油与空气混合均匀,提 高燃烧效率。
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和进气温度等 参数,精确计算并控制燃油喷射量, 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喷油压力控制
通过调节喷油泵的供油压力,控制燃 油喷射的雾化效果和流量,以适应不 同工况需求。
EGR温度控制
02
通过加热或冷却EGR气流,提高废气再循环的效率,进一步降
低氮氧化物排放。
EGR时机控制
03
根据发动机工况和排放要求,选择最佳的EGR时机,以实现最
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排放后处理技术
01
02
03
氧化催化器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发 动机排放中的一氧化碳和 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蒸气。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发展阶段
详细描述:柴油机电控技术经历了从机械控制、液压控制到电子控制的发展历程。随着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柴油机电控系统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柴油机电控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发电机组和工程机械等领域。通过采用柴油机电 控技术,这些设备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可靠的动力输出。
高效能
追求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排 放控制,降低能耗和环境 污染。
集成化
将发动机控制、变速器 控制、车身控制等多方 面集成于一体,实现整 体优化。
可靠性
提升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 长期稳定运行。
柴油机电控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柴油机电控技 术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适应市场需 求。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摘要:本文阐述了电控柴油机的优势,发动机柴油化的发展现状,现阶段车用柴油机的技术研究,以及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放控制等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柴油机性能技术研究发展趋势1 柴油机发展的必要性当今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在能源方面保持着强劲的需求。
当前,中国资源的“红灯”已经亮起,其中石油资源的短缺十分突出。
同时,我国汽车数量的增长将成为工业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之一。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车保有量将达到6833万量。
汽车燃油消耗约占全国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
而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普遍偏低,总体而言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是我国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时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共同组织起草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型轿车和柴油车”。
2 电控柴油机的主要特点今年来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势头是令人瞩目的,柴油机采用电控技术以后,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控制规律,且随着电控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不断成熟,更容易满足人们对柴油机所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
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较,采用电控技术的现代柴油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性更好。
(2)工作可靠性高。
(3)低温起动更容易。
(4)运转更稳定,响应快、精度高。
(5)适应性强。
(6)动力输出和负荷匹配更精确。
(7)结构紧凑,维修方便。
3现阶段车用柴油机的发展情况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当前柴油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竞相开发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3.1 电控直列喷油泵电控直列式喷油泵是在直列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它具有喷油量与喷油定时控制功能或只具备其中一种功能,有些控制系统还具有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等控制功能。
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概况

参考文献: [】 1 周立 功. R 嵌入 式 系统基础教 程 [】 北 京: AM M. 北京
境 参 数 检 测 仪 的软 硬 件研 发 ,通 过 嵌 入 式操 作 系
统 1c o -I 增 强 监 测 仪 的 实 时性 、 可 靠 性 , 同 . /s I 1
航 空航 天大学 出版社, 0 5 2 0 2 8 2 0 : 0- 0 .
12执 行 器 . 柴 油机 电控 系 统 的执 行 器 主 要 有 电控 高压 燃
1 柴油机 电控系统 的硬件 常 见 的柴 油 机 电控 系 统 逻 辑 结 构 主 要 由传 感
器 、执 行 器 和 控 制 器 组成 , 与 常见 的 自动 控 制 系
统 相似 。
油设备 、控制 开关 、废气再循环阀、可调喷嘴增 压 器 等 。 电控 高压 燃 油 设 备 可 以根 据 供 油控 制 电
最 新 技 术 已经 由 电控 共 轨 发 展 到 电控 液 力放 大 系 统 ,博 世 在 中国 市场 主 推 高 压 共 轨 系统 ; 电装 目 前 正在研 发 第3 、第4 代 代共 轨系 统 。
技 术 的难 点和 瓶 颈是 在 电控 单元 E U C 的制造 和 开 发 上 ,在 传 感 器 和 执 行器 上 我 国 已有 条 件 和 技 术 能 力 实 现 产 品 的 国产 化 , 但 E U 术 一 般 还 是 选 用 C技
控 制 器 是 发 动 机 控 制 模 块 ,被 称 为 E U C ,是
柴 油机 电控 系统 的大 脑 , 由相 应 的 硬件 和 软 件 组
成 。 电控 柴 油机 的所 有 机 械 部 件 只 有 在 它 的控 制
4 结 束 语
基 于 L C 7 2 lc o —I 的手 持 农 用 空气 环 P 15 和 a / s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目录一、引言 (1)二.柴油机的诞生 (2)三. 柴油机的基本概述 (3)(一)柴油机的分类 (3)(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4)(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4)(四)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 (6)四.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7)(一)发展与环保政策 (7)(二)我国柴油机应用技术现状 (11)(三)国外柴油机应用的先进技术 (12)五.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2)(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2)(二)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趋势 (14)(三)柴油机的推广和应用发展 (16)六.总结 (18)参考文献 (19)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展摘要:柴油机是目前产业化应用的各种动力机械中热效率最高、能量利用率最好、最节能的机型,它已经成为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船舶、内燃机车、地质和石油钻机、军用、通用设备、移动和备用电站等装备的主要配套动力。
本论文分析的主要方向是汽车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环保政策Key words:diesel engine、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Development tre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一、引言汽车是人类物质文明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使得现代汽车产品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结构,而是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集成机电一体化产品。
国外汽车运用电子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而大规模的运用在90年代后。
从汽车电子化发展进程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汽车上运用电子技术主要是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电子技术改造,以改善部分性能。
进入7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需求数量呈直线增长,汽车排放公害日益严重,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汽车的安全问题迫使各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使各国汽车生产厂无不感到巨大压力。
所幸的是从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于电子工业的长足发展,别特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电子技术提供了可能,形成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广泛采用机电一体化装置,解决机械系统无法解决的复杂的自动控制问题,强调解决汽车的安全、环保及节能三大问题,从而引发世界的汽车技术革命。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念叨中期至今,其特征是强调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优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上。
可以相信,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人类科学及其他新科学技术的近一步发展,汽车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柴油机的诞生柴油机的名称,至今在很多地方仍然被称为“狄塞尔发动机”。
那是因为世界第一台柴油机的发明者是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Rudofl Diesel),1892年他首创了压缩点火式内燃机,为内燃机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第二年,MAN公司根据这一专利,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的原型机,并取名叫“狄塞尔”发动机。
然而,狄塞尔并不满足于这一发明,经过5年的试验,1897年制成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压缩型自动点火内燃机,即压燃式柴油机。
气缸直径为15厘米,活塞冲程为40厘米。
它加长了燃烧过程前的压缩过程,这是内燃机技术的第二次突破。
历史上第一台柴油机就此诞生了。
这款发动机能将26%的燃料潜能转变成动力。
1924年,美国的康明斯公司正式采用了泵喷油器,这一发明有效地降低了柴油机的质量。
1936年,奔驰公司制造出第一台装有狄塞尔发动机的轿车。
一直到1950年左右,柴油机才得以广泛应用。
三、柴油机的基本概述(一)柴油机的分类柴油机可按不同特征分类:按转速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机;按燃烧室的型式分为直接喷射式、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柴油机等;按气缸进气方式分为增压和非增压柴油机;按气体压力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对置活塞式柴油机等;按用途分为船用柴油机、机车柴油机等。
低速柴油机和部分中、高速柴油机主要用无涡流的开式燃烧室。
小型高速柴油机大多采用有涡流的半开式燃烧室。
(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着火延迟期是指从燃料开始喷射到着火,其间经过喷散、加热蒸发、扩散、混合和初期氧化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准备过程。
它是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燃烧放热过程的特性有直接影响。
在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燃烧室的燃料,在速燃期内几乎是同时燃烧,所以放热速度很高,压力升高也特别快。
缓燃期阶段中燃料的燃烧取决于混合的速度。
因此,加强燃烧室内的空气扰动和加速空气与燃料的混合,对保证燃料在上止点附近迅速而完全地燃烧有重要作用。
柴油机的混合和燃烧时间很短,以致有些燃料不能在上止点附近及时烧完,而拖到膨胀行程的后期放出的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尽量避免燃料在后燃期燃烧。
燃烧室的优劣对柴油机的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是柴油机设计的关键。
燃烧室按组织燃烧过程的特点和结构不同分为开式、半开式、预燃室式和涡流室式四类。
前两类属于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后两类属于分隔式燃烧室。
(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柴油机电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及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下面是柴油机电控系统组成的电路图。
1.传感器及信号输入装置它是检测柴油机与汽车的运行状态,并将其输入到ECU中去。
在柴油机上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泵角传感器、溢流环位置传感器、正时活塞位置传感器、控制拉杆位置传感器、控制套筒位置传感器、着火正时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E/G开关、A/C开关、动力转向油压开关、空挡启动开关等。
2.电子控制单元(ECU)它负责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计算决策和执行程序,并将结果为控制指令输出到执行器。
此外,它还有通讯功能,和其他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再根据汽车运行实情对执行器输出指令作适当的修正。
图2 柴油机电控系统组成框架图3.执行器执行器由执行电器和机械执行机构组成,主要有:电动调速器、溢流控制电磁铁、电子控制正时控制阀、电子控制正时器、电磁溢流阀、高速电磁阀和电子液力控制喷油阀器等。
这些执行器实质上是电磁铁、螺旋管、直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力矩电动机等电器。
图3 系统控制系统(四)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柴油机的电控喷射系统是通过控制喷油时间来调节输出油量的大小,且柴油机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位置(油门、供油拉杆位置)来决定的。
柴油机电控技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柴油喷射电控执行器复杂,二是柴油电控喷射系统的多样化。
1.柴油机是一种热效率比较高的动力机械柴油机燃油喷射具有高压、高频、脉动等特点。
其喷射压力高达200MPa,为汽油机喷射压力的百倍以上。
对燃油高压喷射系统实施喷油量的电子控制,困难大得多。
而且柴油喷射对喷射正时的精度要求很高,相对于柴油机活塞上止点的角度位置远比汽油机要求准确,这就导致了柴油喷射的电控执行器要复杂得多。
2.由于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传统的柴油机具有直列泵、分配泵、泵喷油器、单缸泵等结构完全不同的系统。
实施电控技术的执行机构比较复杂,形成了柴油喷射系统的多样化;同时柴油机需要对油量、定时、喷油压力等多参数进行综合控制,其软件的四、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一)发展与环保政策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卢卡斯公司、德国博世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美国通用的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康明斯公司、卡特彼勒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及小松制作所等都竞相开发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柴油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化,即有柴油发动机心脏之称的燃油喷射系统从机械式转向电子控制式。
这个变化极大地改善了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性能。
由于柴油机具备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等特点,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
因此柴油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
同时对柴油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控制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依靠传统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难以实现喷油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完全按最佳工况运转的要求器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能满足柴油机进行电子控制的要求,并且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很容易实现。
实际上,柴油机排气中CO和HC比汽油机少得多,NOX排放量与汽油机相近,只是排气微粒较多,这与柴油机燃烧机理有关。
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可燃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而且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交错在一起。
通过分析柴油机喷油规律得到: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汽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进展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
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使用预喷射、分段喷射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排放。
面对市场需求的压力和重要的技术突破,国际上有关的大公司都对开发新一代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德国博世、日本杰克赛尔、美国Stanadyne等公司分别推出了基于不同设计理念的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1987年前后,由菲亚特首先提出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后来逐步成为一个主流的方向。
从1993年前后,博世从菲亚特手中买断专利,开始了共轨系统的研发。
电控共轨系统是解决柴油机排放问题和进一步改善性能的关键。
电控喷射系统的革命大大扩展了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
由于电控高压共轨等一系列燃油喷射技术的出现,柴油机的噪音大大降低、舒适性大大提高,加上柴油机在能源效率上的固有优势,原来为汽油机所统治的轿车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柴油机化”趋势,尤其是在欧洲。
随着国际各大汽车厂商不断推出柴油机配置的轿车产品,这一趋势大有被不断加速的可能。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柴油机的现状已与以往大不相同。
现代先进的柴油机一般采用电控喷射、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等技术,在重量、噪音、烟度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汽油机的水平。
随着国际上日益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无论是柴油机还是汽油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技术。
现在,柴油电子控制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率已达到60%以上。
最近10年间,一次重大技术变化大幅度改变了柴油发动机的性能。
技术变化的第一个动力来自政府管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环保意识高涨,1982年至1998年间,美国政府对汽车柴油机氮氧化物和颗粒的允许排放值降低了三次;欧洲的排放法规也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欧洲I号标准迅速提高到欧洲II号和欧洲III号标准,目前乘用车已经开始执行欧洲IV号标准,而商用车在2006年1月也开始执行欧洲IV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