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金属是现代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照明用具。
如右图所示台灯,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铁制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能防止铁制品表面与_____接触而生锈。
(3)将锌片投入到下列盐溶液后,能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_____(填字母)。
A氯化镁 B氯化铜 C硝酸汞 D硝酸铝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_____(填字母)。
A生铁比钢的含碳量高
B将钢针淬火后可以做钓鱼钩
C焊锡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
D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最多的是钠
(5)将一定量的金属M(M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加入到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_____种。
(6)将4.64g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3.52g二氧化碳,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导电 Al2O3空气和水 C B 四 Fe3O4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铁和水和空气接触会反应生成铁锈,在铁制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且能防止铁制品表面与空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3)
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锌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溶液质量不改变;
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锌与CuCl2反应置换出单质铜,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锌片的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变大;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锌能与硝酸汞反应置换出汞,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锌片的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轻;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锌与硝酸铝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化;故填C;
(4
)
A、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不符合题意;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弯曲,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淬火,使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来制作鱼钩,符合题意;
C、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金属的熔点,焊锡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不符合题意;
D、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所含的原子最多,不符合题意;
故填B;
(5)要使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则金属M的活动性应仅强于银且M的量不足以全部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此时M和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M的硝酸盐,而硝酸锌、硝酸铜和M不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最多有硝酸锌、硝酸铜、M的硝酸盐和剩余的硝酸银四种溶质;
(6)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设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 x O y,
x y2
Fe O+yCO xFe+yCO
56x+16y44y
4.64g 3.52g
高温
56x+16y44y
=
4.64g 3.52g
解得 x∶y=0.75=3∶4,即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
【点睛】
可先设出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利用铁的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代入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氧化物的化学式。
2.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_____;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 称量及量取B 计算C 溶解D 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称量药品时5g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1g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_____g。
【答案】B 玻璃棒出现较多量固体 BACD B C 6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
①
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选项正确;
B、液面不低于滤纸的边缘会造成杂质不经过滤纸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不能起到除杂的目的,选项不正确;
C、过滤时若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容易捣破滤纸,使杂质进入滤液,所以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选项正确;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选项正确;
②操作Ⅲ是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玻璃棒;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
①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应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使得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烧杯未干燥使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若砝码和物品放反了,且移动了游码,则所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游码=5g-1g=4g<6g,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6%=(100g-x)×16%,x=62.5g。
【点睛】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用一定量固体氯化钠配制溶液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配好的溶液盛放于细口瓶中;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因素有: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烧杯不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仰视方法读数,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等,在稀释溶液时抓住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3.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根据《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我市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在市域范围内全部加油站仅供应车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菱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
(3)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
今有铁矿石:黄铁矿(2FeS )、赤铁矿、磁铁矿,你认为不适宜直接炼铁的矿石应是_____(填字母)。
A 黄铁矿 B 磁铁矿 C 赤铁矿
(4)以黄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2FeS )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①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②工业上用上述流程中的炉渣去炼铁:2000t 含氧化铁40%的炉渣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t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252
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FeCO 3 A 4FeS 2+11O 2高温8SO 2+2Fe 2O 3
583
【解析】
【分析】
【详解】
(1)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化学式为:FeCO 3;
(3)磁铁矿 (Fe 3O 4)、赤铁矿(Fe 2O 3)、黄铁矿(FeS 2),黄铁矿含铁量低,含有对环境有害的元素硫,并且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因此黄铁矿不宜炼铁,故选A ;
(4)①沸腾炉内是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对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4FeS 2+11O 2高温8SO 2+2Fe 2O 3;
②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x 。
23
200003CO +Fe O 2Fe +3CO 160
1122000t 40(1-4)x ⨯高温
0000160112=2000t 40(1-4)x
⨯ x≈583t
答: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是583t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 2(Na 2SO 3 +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
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 2SO 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 2SO 3 +O 2==2Na 2SO 4;
(2) Na 2SO 3能与酸反应产生SO 2气体;
(3)SO 32-、SO 42-均能与Ba 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 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 2SO 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 2SO 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 )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 2SO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气体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10% 偏小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出猜想:猜想1是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还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I: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Na2SO3和Na2SO4,BaCl2与Na2SO3和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和BaSO4沉淀,其中Na2SO3能与盐反应产生SO2气体,BaSO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
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 评价:由实验探究I 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
实验探究II :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 ,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6.4g 的二氧化硫。
设:生成6.4g 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 ,
Na 2SO 3 +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126 64
x 6.4g
126=64 6.4x g
x=12.6g 溶液中Na 2SO 3的质量分数=12.6126g g
×100%=10%; 解释:反应后的装置中充满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没有全部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小,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
乙组实验:(1) BaCl 2与Na 2SO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 4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 2SO 4全部转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 、BaCl 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5.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在溶解固体1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提高实验效率 B 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 节约能源
(2)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 。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回收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AC 5 14.9g 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
【解析】
【详解】
(1
)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如在蒸发过程中水量太多,会使蒸发时间过长,同时也能节约能源;
(2)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做催化剂,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
(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2
3
2MnO 2KClO 2KCl 245
14924.5g
x 3O +∆↑
x 14924.5g 245
= x=14.9g ;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等。
6.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 .研钵
B .量筒
C .烧杯
D .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答案】A 过滤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①② Mg(OH)2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粗盐的由大变小,采用的是研磨的方法,故需要的仪器是研钵,选A。
(2)通过操作3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操作④是蒸发,蒸发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溶剂的质量偏大造成,①②都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少,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因为溶液是均一的;因此本题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①②。
(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化学式是:Mg(OH)2;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即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要把氢氧化钠除去,加入稀盐酸的目的就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由于除杂质的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故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7.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 mL C.50 mL D.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 5 , AgCl-143. 5 )
【答案】6C B 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 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
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 5→143. 5,
58.5
143.5
=
x
2.87g
,x=0.117g,
1.17g
5g
×100%
=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8.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
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 3
2KCl+3O 2↑
149 96 x 9.6g
149969.6x
g
=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910014.9g
g g
+×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9.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CoO 、Co 2O 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 元素的化合价:CoO_________,Co 2O 3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 2SO 4=CoSO 4+H 2O
反应Ⅱ 2Co 2O 3+4H 2SO 4=4CoSO 4+O 2↑+4H 2O 反应Ⅲ Co 2O 3+2H 2SO 4+Na 2SO 3=2CoSO 4+2H 2O+Na 2SO 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 的质量为ag,Co 2O 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 4____g(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矿石用量(g ) 硫酸用量(g ) Na 2SO 3用量(g ) 温度(℃) 钻元素浸出率(%) 1
85.71
12.62
85
56.39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答案】+2 +3 Co2+ 155×(a/75 + b/83) 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增大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oO中Co为+2价,Co2O3中Co为+3价;(2) ①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后钴元素以CoSO4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Co2+;②设CoO生成CoSO4的质量为x,Co2O3生成CoSO4的质量为y,
CoO+H2SO4=CoSO4+H2O
75 155
ag x 75/ag=166/x x=155×ag÷75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332 155×4
bg y 332/bg= 155×4/y y= 155×4×bg÷332
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的质量为:155×(a/75 + b/83);
(3) ①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对钴元素浸出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增大;③工业生产中应采用实验4的方案,虽然实验5的方案中钴元素浸出率最高,但考虑到实验4中亚硫酸钠的使用量接近实验5方案中的一半,综合考虑选择实验4的方案。
10.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
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____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结果精确到0.01%)。
(3)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 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填“甲”“乙”或“丙”)点。
【答案】NaOH+HNO 3=NaNO 3+H 2O 无 4.25% HNO 3、NaNO 3 甲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 3=NaNO 3+H 2O ;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显中性,呈无色;设反应生成硝酸钠质量为x ,
332NaOH HNO NaNO 4H O 20085g 4%x +=+⨯ 4085
204%=⨯g x
x=1.7g ,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7g
100% 4.25%20g 20g
⨯=-;
(3)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过量的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化学式是HNO 3、NaNO 3;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硝酸质量减小,pH 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甲点。
【点睛】
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
11.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_____。
(2)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
①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 3O 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 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_____。
②近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 3)的方法冶炼铝,Al 2O 3分解后得到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一种镁铝合金Mg 17Al l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 2和Al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
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_____(填字母序号)非常好。
A 可塑性 B 机械性能 C 抗腐蚀性能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
已知:2FeCl 3+Fe=3FeC12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变化过程中最多涉及_____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将10g 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
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g 。
则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利用“活泼金属”可以制得H 2,H 2可用作汽车能源。
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金属原料的成本
B .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C .金属的回收利用 【答案】不活泼 磁铁矿中铁元素的含量更高 23
22Al O 4Al+ 3O 通电
17l222Mg Al +17H =17MgH +12Al C Fe 2O 3 三 92% ABC
【解析】 【分析】
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 3)分解后得到铝和氧气,Mg 17Al l2和氢气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 2和Al 。
【详解】
(1)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氧化,常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2)①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 3O 4)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