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1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1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1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2560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png)
初中1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年级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它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 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 正数、负数和零的性质-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则-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和排序2. 整式与方程-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定义- 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3. 因式分解- 公因式的概念- 提公因式法- 乘法公式的应用(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小数的四则运算# 几何1. 图形初步- 平面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体的基本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分和性质2. 角- 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角的度量单位- 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 角的比较和运算(和、差、倍数关系)3. 几何图形的性质-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和圆周角定理- 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统计与概率1. 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绘制和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的概念- 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实际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考研数学一全部知识点总结(8K打印)
![考研数学一全部知识点总结(8K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49d00a05a8114431b90dd8f9.png)
U ( x0 , )
o
,
4. 海 涅 (Heine) 归 结 原 则 : lim f ( x ) A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 对 于 任 何 满 足
x x0
2 tan 1 tan 2 1 2 2 sin cos [sin( ) sin( )] cos 2 2cos 1 1 2sin 2 2 1 tan 1 cos 2 sin 2 cos sin [sin( ) sin( )] 1 tan 2 2 2tg ctg 2 1 1 ctg 2 cos cos [cos( ) cos( )] tg 2 2 1 tg 2ctg 2 sin 2 2sin cos
1 sin 3 3sin 4sin sin sin [cos( ) cos( )] 2 cos 3 4cos3 3cos
3
limxn x0 的数列{xn},都有 lim f ( xn ) A 。
n n
归结原则对于验证函数在某点没有极限是较方便的, 例如可以挑选一个 收敛于该点的自变量 x 的数列{xn},而相应的函数值数列{f(xn)}却不收敛;或 者选出两个收敛于该点的数列{xn},{x’n},而相应的函数值数列{f(xn)},{f(xn)} 却具有不同的极限。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 若 lim ( x) l , 当 时 , 则 称 x→x0 时 称 α(x) 是 β(x) 的 l 0 x x0 ( x )
(3)对于
f ( x) f ( x0 ) lim g ( x), x x0 (1) f ( x)很复杂,按定义求,f ( x0 ) x x0 x x0 f ( x) , A,x x0 (2)否则,先求出f ( x),再求 lim f ( x)
初1 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1 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fcac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1.png)
初1 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一学生所学习的各学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初一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在初一语文学习中,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点。
其中,包括字词、句子和段落的基本规则:字的部首、笔画、拆解、结构及拼音;词语的词义、词性、词法;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类型、句法结构和句子的意思;段落的基本结构和段落的主题。
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阅读理解能力等。
在课外阅读中,还要注重积累词汇和表达能力。
数学初一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利率、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代数方程等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解题方法、有效的解题技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初一英语学习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等,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语法知识进行对话、写作和阅读。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和实用交际技巧,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物理初一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例如力、摩擦力、压力、浮力、密度、简单机械、电路、电磁、热学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化学初一化学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常识,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溶液、酸碱、燃烧和腐蚀等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实验问题和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生物初一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组成、细胞的组成、细胞的生命现象、生物的调节、生物的繁殖和生态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能,培养观察生物现象、提出生物问题和设计生物实验的能力。
历史初一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历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
初一的所有知识点
![初一的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9c3c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8.png)
初一的所有知识点初一阶段是学生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概念大量增加的阶段。
下面将对初一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历史等学科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1. 汉字书写:掌握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正确书写顺序。
2.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运用常见词语进行表达。
3. 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4.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和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数学知识点1. 整数:认识整数和正数、负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加减法。
2. 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学习小数的运算方法。
3. 分数: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
4. 平方根与立方根: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学习简单的开方与开立方操作。
英语知识点1. 单词拼写:掌握常用单词的拼写和词义。
2. 语法知识: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学习时态和语态的应用。
3. 句型构建:学习基本的句型结构,掌握常用句子的构建方法。
4. 阅读技巧:培养阅读理解和速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物理知识点1. 基本物理量和单位:学习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
2. 运动学:包括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学习简单的运动学计算方法。
3. 声音与光的传播:了解声音和光的基本传播规律。
4. 物质的三态和运动: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化学知识点1. 常见物质的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离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
3. 酸碱中和反应:认识酸碱的性质,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4. 常见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生物知识点1. 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生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
3. 生物的分类:认识不同类别的生物,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4. 常见疾病和预防: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初一第一课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一第一课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ce8e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1.png)
初一第一课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教材内容一、课文《老舍的故事》1. 主题:描述了一位父亲为了让孩子上学,自己去捡破烂换取钱贴补家用的故事。
2. 故事情节:父亲去城市里捡破烂,赚钱供孩子上学,但被城管罚款拘留;女儿知道后纠正他为堂堂丈夫。
3. 文中语言:描绘细致,语言简练,表达生活细活,人性善良。
4.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生于西安,以反映城市生活为主。
二、语文知识点1. 词语注释:生活缺乏、名利深宖、说得其所、因人而异。
2. 词语运用:纠正使用词语;富有幽默感。
3. 句子分析:解释长句的意义,语言运用。
4. 诗歌鉴赏:赏析暖水盆该怎么捏,望不透的眼。
5. 课文赏析:描写了一位父亲为了孩子上学而辛辛苦苦捡破烂的故事,表现了人的善良和对家庭的责任。
三、文章的鉴赏1. 文学鉴赏:文章描写了一个为了孩子的上学而努力的父亲,饱含了人性善良和责任感,感人至深。
2. 人物心理描写:父亲为了孩子上学而努力奋斗,女儿发现后也表示纠正,表扬父亲的勇气和责任感。
3. 情节推进:作者通过描述父亲捡破烂的情节,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艰辛生活,人物形象鲜活。
4. 语言运用: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父爱和责任,表达了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担当。
5. 作品主题:作品主题突出展现了家庭责任和父爱情怀,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关怀和对家庭的认同。
四、词语运用1. 辛辛苦苦:艰难努力。
2. 隐隐约约:模糊不清的样子。
3. 堂堂正正:形象美好,得体。
4. 心肝宝贝:最亲爱的人。
5. 恼火:因生气而发火。
6. 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
7. 生活缺乏:生活欠缺。
8. 说得其所:说得很对。
五、语文知识点1. 词语注释2. 句子分析3. 诗歌鉴赏4. 课文赏析5. 文学鉴赏六、拓展知识1. 作文写作:描写你心目中的伟大父爱。
2. 家长关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3. 反思启示:分析文章启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语文小结本课课文《老舍的故事》通过描述父亲为了孩子上学而辛辛苦苦捡破烂的故事,表现出父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8045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常见物质的状态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6085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5.png)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与科学实践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
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 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一种寻求真理的理性活动。
它是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从而揭示客观规律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重要手段。
科学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它包括了对现象、规律、机理、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1.2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科学实践是验证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
证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
这些特点是科学实践持续发展和提高科学认识
水平的重要保证。
1.3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实验、观察、模型建立、推理等。
其中,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
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对自然界进行人为干预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涉及了科学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们初步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觉尊重科学、
学习科学、使用科学,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
好准备。
初中1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1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09ff9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初中1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一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一年级的化学课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其中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一年级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基础概念1. 物质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性质是描述物质的特点和行为。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之中,不同态之间的变化称为相变。
3. 分子与离子: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纯物质可以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或离子。
4.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二、常见物质1. 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2. 金属的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3. 非金属的性质: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多为脆性。
4. 常见化合物:如水、盐、糖等,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三、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支持燃烧,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气体。
3. 氧气的制备:通过加热过氧化银或过氧化氢等物质制备。
四、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可塑等特性。
2. 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通常为固体或气体,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等。
五、水和溶液1. 水的性质:水具有流动性、透明性、溶解性等特点。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 溶解度: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4. 浓度: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六、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七、酸、碱和盐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导电性和腐蚀性等特点。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4ebc64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6.png)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系统地感知客观事物,并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调查法:通过访问、问卷、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结论。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收集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形式的资料。
1.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表述出来。
•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计划: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
•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将结论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
第二章生物和生物圈2.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2.2 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第三章生物和细胞3.1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
3.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3 细胞的生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能量的来源:呼吸作用。
•生长: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32d8977232f60dccca126.png)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例:设A={_|_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集合与元素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知识点2.解集合问题的关键解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所构成的,也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用列举法来表示,或用韦恩图来表示抽象的集合,或用图形来表示集合,比如用数轴来表示集合,或是集合的元素为有序实数对时,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相关的集合等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1.函数知识: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考查,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从具体函数的考查转向抽象函数考查;从重结果考查转向重过程考查;从熟悉情景的考查转向新颖情景的考查.2.向量知识: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性,高考中向量试题的命题趋向: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平面向量与几何.三角.代数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3.不等式知识:突出工具性,淡化独立性,突出解,是不等式命题的新取向.高考中不等式试题的命题趋向:基本的线性规划问题为必考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交函数等结合起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最值.函数的单调性等;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多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不等式的试题,往往与公式.根式和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等价转化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以当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为背景与不等式综合的应用题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立体几何知识:_年已经变得简单,_年难度依然不大,基本的三视图的考查难点不大,以及球与几何体的组合体,涉及切,接的问题,线面垂直.平行位置关系的考查,已经线面角,面面角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问题,都是重点考查内容.5.解析几何知识:小题主要涉及圆锥曲线方程,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考查,极坐标下的解析几何知识,解答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知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知识,涉及圆锥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定点,定值,范围的考查,考试的难度降低.6.导数知识:导数的考查还是以理科_题,文科_题的形式给出,从常见函数入手,导数工具作用(切线和单调性)的考查,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与公式.导数往往与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转化与化归能力,但今年的难点整体偏低.7.开放型创新题:答案不,或是逻辑推理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开放型试题的考查,都是重点,理科_,文科_题.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1. 函数的奇偶性(1)若f(_)是偶函数,那么f(_)=f(-_) ;(2)若f(_)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_)±f(-_)=0或 (f(_)≠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_)]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_)≤b解出即可;若已知f[g(_)]的定义域为[a,b],求f(_)的定义域,相当于_∈[a,b]时,求g(_)的值域(即 f(_)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_,y)=0,关于y=_+a(y=-_+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_+a)=0(或f(-y+a,-_+a)=0);(4)曲线C1:f(_,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_,2b-y)=0;(5)若函数y=f(_)对_∈R时,f(a+_)=f(a-_)恒成立,则y=f(_)图像关于直线_=a对称;(6)函数y=f(_-a)与y=f(b-_)的图像关于直线_= 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1)y=f(_)对_∈R时,f(_ +a)=f(_-a) 或f(_-2a )=f(_)(a 0)恒成立,则y=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若y=f(_)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_)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若y=f(_)关于点(a,0),(b,0)对称,则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y=f(_)的图象关于直线_=a,_=b(a≠b)对称,则函数y=f(_)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6)y=f(_)对_∈R时,f(_+a)=-f(_)(或f(_+a)= ,则y=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_)有解k∈D(D为f(_)的值域);6.a≥f(_) 恒成立a≥[f(_)]ma_,; a≤f(_) 恒成立a≤[f(_)]min;7.(1) (a 0,a≠1,b 0,n∈R+); (2) l og a N= ( a 0,a≠1,b 0,b≠1);(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 0,a≠1,N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_.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y=f(_)与y=f-1(_)互为反函数,设f(_)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_)]=_(_∈B),f--1[f(_)]=_(_∈A)._.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_.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_.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反比例函数形如y=k/_(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_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_)=-f(_),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当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知识点: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2.对于双曲线y=k/_,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_±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_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5)显然对数函数.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初1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1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9c2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d.png)
初1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肺进行呼吸,鱼类通过鳃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
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动物更明显,如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光还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蛾类多在夜间活动。
-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
例如,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温度较高的地方,苹果适合生长在北方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
-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枯萎,生长受阻;水分过多也会影响植物根的呼吸等。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狼捕食羊。
- 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如蚂蚁群体内部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那里获取营养物质,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4b52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6.png)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一数学怎么学?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_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4)并集:a∪b={x| x∈a或x∈b}5)补集:cua={x| x a但x∈u}注意:①? a,若a≠?,则? a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b19482ec8d376eeaeaa31fa.png)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一直是同学们公认的难题,所以刚上初一的同学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一数学第一章绝对值知识点⒈绝对值...数学一直是同学们公认的难题,所以刚上初一的同学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一数学第一章绝对值知识点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⑶0的绝对值是0.可用字母表示为: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 ②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
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
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a|=0;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
即:|a|a;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即:若|x|=a(a>0),则x=a;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即:|-a|=|a|或若a+b=0,则|a|=|b|;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即:|a|=|b|,则a=b或a=-b;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
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初一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169a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d.png)
初一上册的知识点总结语文《学而思中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根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以“练练习字写,读读课文”为主线,融入了学情针对性设计的学习教材。
主要包括汉字笔画、识字和识词能力、课文阅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与应用能力五个方面十项基本能力。
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集合与常用逻辑联结词、事件与概率、整数、有理数、方程与不等式系统、线性方程、多项式、平方根与实数四则运算、函数与方程、比例与数列等内容。
英语《牛津初中英语》是适合中国初中生使用的英语教材。
初中一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动词、to be动词、时态、名词复数、物主代词、形容词比较级、冠词、情态动词、习惯动作和横线的活动、被动语态、频度副词、一般过去时、形容词的最高级、名词从句、现在分词、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
物理初中一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内容。
主要包括:物体的运动、运动规律、重力、浮力、机械能、功率、热学基础、热能转化、光和光的反射、电学基础、电路等知识点。
化学初中一年级上册化学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分子结构、化合物与分子、凝固和融化、纯净水、常见气体、物质的变化等内容。
生物初中一年级上册生物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细胞、细胞的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命活动、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内容。
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等内容。
地理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本知识、地理概念、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等内容。
政治初中一年级上册政治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基本知识、国家的组织、政府的职能、政党和社会团体等内容。
总结初中一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学科。
学生需要在不同学科中建立知识框架,并通过知识点总结加深对这些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一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7237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0.png)
一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一年级知识点总结篇一加数+加数=和如:3+一叁=16中,3和一叁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一叁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一叁。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9+4=一叁8+5=一叁7+6=一叁6+7=一叁5+8=一叁4+9=一叁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壹伍8+7=壹伍7+8=壹伍6+9=壹伍9+7=16 8+8=16 7+9=169+8=一⑦ 8+9=一⑦9+9=18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 11—2=9 12—3=9 一叁—4=9 14—5=9 壹伍—6=9 16—7=9 一⑦—8=9 18—9=9 10—2=8 11—3=8 12—4=8 一叁—5=8 14—6=8 壹伍—7=8 16—8=8 一⑦—9=810—3=7 11—4=7 12—5=7 一叁—6=7 14—7=7 壹伍—8=7 16—9=710—4=6 11—5=6 12—6=6 一叁—7=6 14—8=6 壹伍—9=610—5=5 11—6=5 12—7=5 一叁—8=5 14—9=510—6=4 11—7=4 12—8=4 一叁—9=410—7=3 11—8=3 12—9=310—8=2 11—9=210—9=1一年级知识点总结篇二一年级《画》原文画【作者】王维【朝代】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fed4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b.png)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1、功(A)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初中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初中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40d9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50da0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1.png)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二次函数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一般地, 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 b, c为常数, a≠0, 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 a>0时, 开口方向向上, a<0时, 开口方向向下, 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 IaI越大开口就越小, 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 y=ax^2+bx+c(a, b, c为常数, a≠0)顶点式: 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 k)]交点式: 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B(x?, 0)的抛物线]注: 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 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 x?=(-b±√b^2-4ac)/2aIII.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 当b=0时,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 坐标为P(-b/2a, (4ac-b^2)/4a)当-b/2a=0时, 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 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 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 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 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 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
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 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 是它的一个元素;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 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是一个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框架:有理数的运算分配律除 法乘 方乘 法交换律结合律减 法加 法比较大小数 轴点与数的对应有理数分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负整数基本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9.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2.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3.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4.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18.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9.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0.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
22.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整式的加减知识框架:整式的加减运算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列示表示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基本概念: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框架:作答实际问题的答案检验数学问题的解(x=a)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同类项合并系数化为一解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 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基本概念: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标价×折扣数×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本息和=本金+利息四:图形初步认识知识框架:方位角基本概念: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公理)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4.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五章平等线与相交线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3、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面三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特征:(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6、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实数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 , 3 2 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3 +8 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实数的运算1、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b) +c=a+ (b+c)3、乘法交换律ab = 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6、实数混合运算时,对于运算顺序有什么规定?实数混合运算时,将运算分为三级,加减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能为运算,乘方为三级运算。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进行;不是同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而后才算加减;运算中如有括号时,先做括号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
7、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就什么?两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可用两种方式来表述:第一,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第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商都是零。
8、什么叫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相同因数相乘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相同因数的个数叫指数,这个因数叫底数。
记作: a n9、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法则是什么?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零的任何正整数幂都是零。
10、加括号和去括号时各项的符号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去(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加)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的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加)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2、在平面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两个坐标轴,其中横轴为X 轴,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纵轴为Y 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坐标系所在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两坐标轴的公共原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X 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一般情况下,x 轴和y 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3、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