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和类型
牙槽骨吸收分级标准
牙槽骨吸收程度分为三度。
牙槽骨吸收主要是因为炎症、创伤等因素影响,造成了牙槽骨成分丧失,出现牙槽骨高度与密度的双重降低,最终导致了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有三类,分别是水平型、垂直型、凹坑状吸收,其中水平型吸收是牙槽骨的主要吸收方式,而吸收程度分为三度,Ⅰ度指的是牙槽骨吸收不到牙根的1/3,Ⅱ度指的是牙槽骨吸收程度超过牙根的1/3,但在牙根的2/3范围内。
而Ⅲ度指的是牙槽骨吸收程度,已经超过了牙根的2/3。
出现牙槽骨吸收后,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按照医生建议尽快控制牙周炎,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要对已经形成的骨缺损进行修复。
牙周病考试专用(湖南中医药口腔专业使用)
1.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2.生物学宽度(BW):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3.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
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4.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5.菌斑生物膜: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6.潜掘性吸收:牙周组织受到过大的创伤牙合力时,压力侧牙周组织可发生坏死,坏死区周围的骨髓腔内分化出破骨细胞,将坏死的骨组织吸收,此过程称7.扶壁骨形成:在创伤性合力作用时,组织修复活动增强,坏死的组织被移除后,在被吸收处相对应的一侧有新的牙槽骨形成,以代偿性地增厚变薄的骨质,称之为扶壁骨形成。
8.龈沟液(GCF)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主要来源于血清。
9.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在沉积。
牙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最主要的局部刺激因素,洁治术是去除龈上菌斑和牙石的最有效方法.10.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11.根面平整术(root planing):在做龈下刮治时,必须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而平整12.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13.假性牙周袋: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探诊深度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即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称为假性牙周袋或龈袋。
人卫一类口腔内科学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人卫一类口腔内科学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慢性唇炎的临床表现是下列诸项,除了A、皲裂B、唇肿胀C、结痂D、放射状斑纹E、脱屑正确答案:D2、对Ⅰ和Ⅱ型单纯性疱疹病毒有高度选择性的抗病毒药是A、聚肌胞B、胸腺素C、利巴韦林D、阿昔洛韦E、干扰素正确答案:D3、关于急性根尖周炎发展过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B、有时也可由重到轻,自行愈合C、严重时还将发展为颌骨骨髓炎D、病程发展到高峰时,已是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E、是一个程度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的连续过程正确答案:B4、关于吸烟导致牙周病的可能机制哪项是错误的A、造成口腔卫生较差,菌斑堆积,牙龈萎缩B、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不易附着于根面C、降低局部氧张力,有利于某些致病菌的生长D、可改变中性粒细胞功能,减少血清中的含量E、尼古丁刺激牙龈血管扩张,探诊易出血正确答案:E5、消除病因阶段的治疗,除了A、暂时性固定松动牙B、消除龈上、下菌斑及牙石C、口腔卫生指导D、牙周手术E、纠正食物嵌塞,合创伤正确答案:D6、下列哪项不是扁平苔藓的发病特点A、中年多发B、女性多发C、口腔病损不具对称性D、皮损有Wickham纹E、口腔病损多部位发生正确答案:C7、牙槽骨吸收程度分三度,Ⅱ°吸收指A、1/2根长≤吸收≤2/3根长B、1/3根长≤吸收≤1/2根长C、吸收≤1/3根长D、≥2/3根长E、1/3根长<吸收<2/3根长正确答案:E8、青少年牙周炎,哪一项不正确A、发病速度是成人牙周炎的3~4倍B、牙周破坏速度快,发病于青少年C、属于非特异性细菌感染D、常有家族史E、与全身因素有关正确答案:C9、下列根管治疗时,开髓的窝洞预备要求中哪一条不正确A、髓窝洞应使根管治疗器械可直达根尖部B、开髓窝涮洞壁可以形成台阶C、应从髓角最高处进入髓室顶D、开髓窝洞外形同髓室顶形态E、开髓窝洞制备应尽量保留无龋坏的牙体组织正确答案:B10、9岁男孩,右上后牙食物嵌塞痛。
人卫一类口腔内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人卫一类口腔内科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女,19岁,主诉:近1年来前牙松动、牙间隙增大。
初中时就开始出现刷牙牙龈出血,偶有牙龈肿痛史。
采集病史时,该病人应重点询问一下病史,除外A、长期服用药物史B、家族史C、妊娠史D、吸烟史E、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答案:B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以下哪一种排脓途径预后较差A、脓液穿通骨壁突破黏膜B、脓液穿通骨壁突破鼻腔C、脓液经根尖孔从冠部缺损处排出D、从龈沟或牙周袋排出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3、口呼吸最易引发的牙龈炎是A、慢性龈缘炎B、妊娠期龈炎C、牙龈瘤D、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E、增生性龈炎正确答案:E4、男性,30岁,主诉:牙龈自动出血。
疼痛3天余,并伴有低热、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牙间乳头炎B、疱疹性龈口炎C、肥大性龈炎D、青少年牙周炎E、急性坏死性龈炎正确答案:E5、男,21岁,上唇短,临床检查:上前牙唇侧牙龈边缘及龈乳头增生肥大,覆盖牙冠的1/3,质地较韧。
最可能的诊断是A、边缘性龈炎B、肥大性龈炎C、牙龈纤维瘤病D、药物性牙龈增生E、急性坏死性龈炎正确答案:B6、下面所列楔状缺损的病因中应除去A、釉质发育不全B、刷牙C、牙体应力疲劳D、牙颈部的特殊结构E、酸性龈沟液正确答案:A7、患者因上前牙有洞要求治疗。
查:左右上1近中面龋,墨浸状边缘嵴未破坏,冷测同对照牙,诊断为中龋。
治疗时去腐达牙本质浅层。
该牙一次治疗完成可选择A、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垫底,光敏树脂充填B、磷酸锌水门汀垫底,光敏树脂充填C、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D、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光敏树脂充填E、光敏树脂充填正确答案:D8、根尖止点距根尖A、0.B、0.C、0.D、年龄越大距离越大E、A和D正确答案:E9、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A、接触性口炎B、托牙性口炎C、斯展综合征D、巨型荨麻疹E、固定药疹正确答案:D10、袋内壁刮治术一般适用于A、范围广泛的骨上袋B、范围局限的骨上袋C、范围广泛的骨下袋D、范围局限的骨下袋E、以上均可正确答案:B11、女性,出生7天。
口腔影像学诊断电子书
?治疗后位于充填物( filling )或嵌体(inlay)的四周充填物或嵌体的周围有线性或不规则低密度影
牙髓病
?摄片的目的及意义:
1.了解牙髓钙化( pulp calcification )及牙内吸收(internal tooth resorption)情况
2.了解髓腔(Medullary cavity)及根尖孔(Apical foramen )发育情况,以利于确定治疗方案
第二章 口腔放射生物学
?放射诊断是应用了放射线的光电效应,放射治疗时应用了放射线的康普顿效应。
?电离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X射线和伽玛射线都是电磁辐射,可引起物质的电离,也属电离辐射。
?波长越短,频率越大者,能量越高,穿透力越大。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因素
1.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常用牙合翼片检查邻面浅龋,常规用根尖片或合翼片
?圆弧形、低密度、边缘欠光滑
2.中龋 intermedicate caries
?位于牙本质浅层
?口大,圆弧形低密度影
?髓腔内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
3.深龋 deep
?位于牙本质深层,或以与髓腔相连
?巨大龋洞,低密度影
?齲洞与髓腔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假性)牙骨质瘤(cementoma):牙骨质结构不良(cemental hyporplasia)
?中年女性,下切牙多见,多发,牙松动
?鉴别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25岁以下男性,单发,磨牙区多见,有明显边界及包膜,包绕牙根尖。
?三期病变:
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根尖牙骨质(cementum )破坏,导致低密度影,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牙槽骨的高度的概念
牙槽骨的高度是指牙槽骨在口腔内的骨高度,也就是牙槽骨吸收的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牙齿周围的骨组织是否足够支持牙齿的存在。
如果牙槽骨的高度较低,那么就可能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导致牙齿松动或者脱落。
牙槽骨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重要结构,它位于牙根周围,为牙齿提供支持和保护。
同时,牙槽骨还参与咀嚼、发音和面部表情的塑造。
牙槽骨的高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在早期阶段,由于生长发育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牙槽骨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吸收。
中期阶段,牙槽骨的吸收速度可能会加快,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影响牙齿的稳定性。
晚期阶段,牙槽骨的吸收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出现明显的骨缺损。
牙槽骨高度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牙槽骨高度不足,牙齿可能会松动甚至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卫生。
此外,牙槽骨高度的变化还可能影响面部美观和自信心。
因此,关注牙槽骨高度的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牙槽骨高度的评估,通常需要进行口腔检查、X光片检查等手段。
口腔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牙齿的排列和松动程度,以及触诊牙槽骨的硬度和形态来进行。
X光片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和骨密度变化。
总之,牙槽骨高度是衡量口腔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
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
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摘要剩余牙槽骨吸收是种牙槽骨病变,是固定义骨组织增生成岩构成骨匪新基质因素的变异与扩散的结果,因其疾病类型繁杂,病程性态复杂,病理变化特点多样,因此对剩余牙槽骨吸收的分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总结了目前关于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分类标准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1. 引言剩余牙槽骨吸收是指人体牙槽骨在牙齿缺失后因吸收问题导致的骨量减少的病理现象。
虽然目前临床上对于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的方法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对剩余牙槽骨吸收的分类标准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存在困难。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对于临床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剩余牙槽骨吸收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不同的尝试。
根据吸收深度和范围进行分类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分类方法。
此外,还有学者将剩余牙槽骨吸收分为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如骨吸收性骨炎、黄骨病、慢性骨髓炎等。
然而,这些分类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对于临床实际情况的多样性来说,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性质。
3. 分类标准的选择标准为了制定一套完善的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3.1. 疾病类型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疾病类型繁杂,需要将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进行明确分类。
3.2. 病程性态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病程性态复杂,需要考虑病变的进展速度、稳定性和可逆性等因素。
3.3. 病理变化特点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病理变化特点多样,需要考虑吸收程度、范围、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等因素。
4. 综合分类标准的提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修复剩余牙槽骨吸收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1. 病理学类型根据病理学类型的不同,将剩余牙槽骨吸收分为骨吸收性骨炎、黄骨病、慢性骨髓炎等病理学类型,以便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治疗选择。
牙周病学
牙周:一、名词解释:1、生物学宽度:龈沟底与牙槽嵴之间的恒定距离,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
2、牙周组织的新附着(new attachment):通过牙周膜中前体细胞分化和再生而有新的牙周韧带、牙骨质和牙槽骨形成,牙周韧带重新附着于牙根面,由此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牙周组织,是牙周手术后理想的牙周组织愈合方式。
3、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等)引起牙龈的纤维性增生和体积增大。
4、骨下袋:指牙周袋袋底位于牙槽嵴顶根方,牙槽骨呈垂直吸收/角形吸收。
5、根面平整:是在龈下刮治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器械去除吸收了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产物的病变软化的牙骨质,形成坚实而光滑的根面。
6、附着丧失(AL):结合上皮与牙面附着关系破坏,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准确反应了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
即从CEJ到牙周袋底的距离。
7、GRT:利用生物相容性膜,置入牙周缺损区的根骨面,隔离牙龈与牙根接触,阻挡结合上皮长入根面,让牙周膜内前体细胞冠向前移、增殖,分化形成新生牙周组织,建立牙周新附着。
8、非附着菌斑:位于龈下,附着于附着菌斑的表面与沟内上皮之间多为G-和能动菌。
9、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表面,直接与龈沟上皮或袋内上皮接触,是牙周炎的“前沿地带”,主要由G-、厌氧菌、螺旋体组成。
10、牙周可疑致病菌:牙周菌斑中少数与牙周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各型牙周病病损区常可分离出的一些具有显著毒力、致病性,能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因此具有引发牙周破坏潜能的微生物。
11、混合性食物嵌塞: 12、HE创伤: 13、牙周袋:14、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15、牙周基础治疗:16、牙周医学:是指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功能、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 17、龈牙结合部: 18、根分叉病变: 19、龈沟液:20、SPR(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刮治根面平整术:除了刮治牙石外进一步用器械去除吸收了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产物的病变软化的牙骨质,形成坚实而光滑的根面以利于牙周组织重新附着。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口内片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2.(牙合)翼片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
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上颌前部(牙合)片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
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下颌颏部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1.华特位片2.颧弓位片3.下颌骨侧斜位片4.下颌骨后前位片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8.髁突经咽侧位片9.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鼻颏位片)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
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髁突骨折的移位方向、髁突两侧发育不对称、髁突骨瘤有诊断价值。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检查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情况。
常用: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
牙槽骨吸收的概念
牙槽骨吸收的概念牙槽骨吸收是指在口腔内牙齿移位或缺失时,牙槽骨组织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是一种适应性的生理现象,其目的是通过适当的骨重塑来维持口腔功能和形态的平衡。
牙槽骨是牙齿稳固的基础,也是牙齿支持的骨组织。
当牙齿移位或缺失时,由于缺乏牙齿的牵引力和咀嚼的刺激,牙槽骨会逐渐发生吸收。
牙槽骨的吸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因素的作用。
首先,当牙齿缺失时,没有牙根的存在,周围的牙槽骨就无法得到牙齿牵引的力量。
这种缺乏刺激会导致骨质吸收的开始。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上覆盖的黏膜组织会萎缩,暴露出牙槽骨的表面,使其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其次,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压力分布发生改变。
正常咀嚼时,牙齿会产生压力刺激,从而刺激牙槽骨的改建和再生。
而当牙齿缺失时,由于没有牙齿的存在,牙槽骨会失去这种正常的压力刺激,从而导致其逐渐吸收。
第三,牙槽骨吸收还与细胞的代谢活动有关。
牙槽骨中的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牙齿缺失后,会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缺失牙齿后,牙槽骨中的骨细胞会减少,而成纤维细胞会增加。
这种细胞数量的改变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
此外,牙齿移位也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
当牙齿移位时,其周围的牙槽骨也会跟着调整。
如果牙齿移位过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牙槽骨可能会发生吸收,以适应新的牙齿位置。
牙槽骨吸收对口腔健康有不良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牙齿的稳定性和支持力下降,使牙齿容易松动、脱落。
其次,牙槽骨吸收还会导致口腔形态的改变,导致嘴唇向内塌陷、下巴显得突出等美学问题。
此外,牙槽骨吸收还可能影响牙齿的种植和修复治疗的成功率。
为了预防牙槽骨吸收,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包括刷牙、使用牙线和定期洗牙。
如果牙齿缺失,可以考虑种植牙或使用义齿来维持牙槽骨的刺激。
总结起来,牙槽骨吸收是指在牙齿移位或缺失时,牙槽骨组织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是一种适应性的生理现象,旨在通过骨重塑来维持口腔功能和形态的平衡。
牙槽骨吸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牙齿缺失、压力分布改变、细胞数量改变等。
什么是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到底有多可怕?
什么是⽛槽⾻吸收?⽛槽⾻吸收到底有多可怕?聊聊成⼈正畸中最⼤的坑—⽛槽⾻吸收正畸中最⼤的坑是什么?聊聊正畸中最失败正畸中最⼤的坑是什么?聊聊正畸中最失败的案例,还能修复吗?⼤家都知道正畸是⼀个漫长的移动过程,不开⼑不流⾎,还会有什么风险吗?是随便找个医⽣矫正⼀下就可以了吗?难道除了整完了不够美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坑吗?今天我们来聊聊成⼈正畸中最⼤的坑———⽛槽⾻吸收。
对于这⼀概念很多患者都很陌⽣,其实⽛槽⾻吸收⽐不美更可怕,这是病理性的、影响正常⽣活的严重后果,也是正畸医⽣应该规避的风险。
什么是⽛槽⾻吸收?⽛槽⾻吸收是指正常⽛槽⾻的“⾼度”或者是“宽度”减少。
包括⾼度下降或者宽度变薄,⼀般来说主要指⾼度下降。
(图解三种不同程度的⾼度下降)轻度齿槽⾻吸收:⽛根依然覆盖在⽛槽⾻⾥,⽛槽⾻的⾼度下降三分之⼀(还剩三分之⼆)称为轻度吸收。
中度齿槽⾻吸收:⽛槽⾻⾼度下降⼆分之⼀称为中度吸收。
重度齿槽⾻吸收:⽛槽⾻⾼度下降三分之⼆称为重度吸收。
什么是⽛槽⾻⽔平吸收?⽛槽⾻的⾼度下降了,多颗⽛齿⾼度垂直⽅向下降了,这就是⽛槽⾻⽔平吸收。
什么是⽛槽⾻垂直吸收?⼀颗两颗⽛的局部下降称之为⽛槽⾻垂直吸收。
⽛槽⾻吸收会带来什么后果?⽛槽⾻是稳固⽛齿的地基,是保护⽛齿健康的⼀个⽀撑性的组织。
⽛槽⾻吸收也就是⽀撑组织减少了,⽛根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齿松动,如果⽛槽⾻吸收严重的话会导致⽛齿松动脱落。
⽛槽⾻吸收是因为成⼈正畸导致的吗?正畸有年龄限制吗?严格讲正畸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论年纪⼤⼩,只要拥有健康的⽛齿和健康的⽛槽⾻都是可以做正畸的。
那么是不是成⼈正畸就⼀定会带来⽛槽⾻吸收呢?也不是,这个还是取决于治疗前的评估和治疗中的处理。
在前⽛槽⾻条件不健康,⾼度不⾜或者宽度不够的情况下,如果正畸加⼒过⼤或者⽛齿移动距离过⼤就会造成⽛槽⾻的吸收。
成⼈正畸之所以有⽛槽⾻吸收的风险,是因为成年后⽛槽⾻不再⽣长;⽽⼉童的⽛槽⾻还在⽣长发育期,即便产⽣了⽛槽⾻吸收,随后的⽣长发育也会弥补这个问题。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的吸收
骨下袋的类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 壁数目,可以分为: 1.一壁骨袋,骨质破坏严重,仅保留一 侧骨壁。 2.二壁骨袋,骨袋仅保留2个骨壁。 3.三壁骨袋,骨袋的1个壁是牙根面,其 他3个壁均有骨质,即颊舌侧皆有骨壁。 4.四壁骨袋,牙根四周均为垂直型吸收, 形成的骨下袋。 虽然四壁骨袋的颊、舌、近中、远中都 有牙槽骨,但与牙根不密贴,支持组织 都发生破坏,治疗效果很差。
(三) 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
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 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多发生于后牙 龈谷区。
(四)其他形式的骨变化
反波浪形骨缺损(reversed architecture) 由于各部位牙槽骨吸收不均匀所致。
牙龈炎症和 出血
牙周袋的 形成
牙槽骨 的吸收
牙齿松动和 移位
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吸收的病理 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一、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系列因素来局部调节。 前列腺素、IL-1β、TNF-α 、IL-6
二、牙槽骨吸收的组织病理
炎症-----形成骨上袋
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炎症
水平吸收
骨嵴高度降低,最常见,通常形成骨上袋,但同一个 牙齿的四周牙槽骨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等。
吸收类型
咬合创伤
垂直吸收
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根面之间形成有一 定角度的骨缺损。多形成袋底位于骨嵴根方的骨下 袋。
凹坑状吸 收
反波浪形 吸收
后牙龈谷 区
(一) 炎症:
慢性炎症是牙周炎骨破坏最常见的原因。破骨细胞和单核细胞与骨 的吸收有关,破骨细胞去除骨的矿物部分,单核细胞降解有机基质。
牙槽骨吸收
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占根长的2/3以上。
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
3.凹坑状吸收 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状骨吸收约占全部骨缺损的35.2%,在下颌牙齿约占62%,后牙约为前牙的2倍。
4.其他形式的骨变化 反波浪形骨吸收等。
(二)牙周病的X线片结果判读
1.成人牙周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在一段时间内,可连续观察到全口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而得一磨牙和切牙区的牙槽骨吸收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牙槽骨吸收严重。X线检查作为对照观察,可了解骨质破坏情况,如图3-2-5所示。
三、牙周病牙片
(一)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破坏,x线片(图3-2-2)显示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图3—2—2 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类型
1.试述牙槽骨破坏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
2.试述成人牙周炎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
3.试述青少年牙周炎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
4.试述快速进展型牙周炎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
5.试述青春前期牙周炎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
2.青少年牙周炎
(1)局限型 如图3—2—4所示。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多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还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松等。
图3-2-4 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X线特征
(2)弥散型 主要表现为全中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紊乱模糊、骨髓腔增大,牙周膜间隙增宽,骨硬板消失。
牙周病考试专用(湖南中医药口腔专业使用)讲解
1.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2.生物学宽度(BW):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3.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
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4.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5.菌斑生物膜: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6.潜掘性吸收:牙周组织受到过大的创伤牙合力时,压力侧牙周组织可发生坏死,坏死区周围的骨髓腔内分化出破骨细胞,将坏死的骨组织吸收,此过程称7.扶壁骨形成:在创伤性合力作用时,组织修复活动增强,坏死的组织被移除后,在被吸收处相对应的一侧有新的牙槽骨形成,以代偿性地增厚变薄的骨质,称之为扶壁骨形成。
8.龈沟液(GCF)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主要来源于血清。
9.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在沉积。
牙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最主要的局部刺激因素,洁治术是去除龈上菌斑和牙石的最有效方法.10.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11.根面平整术(root planing):在做龈下刮治时,必须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而平整12.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13.假性牙周袋: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探诊深度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即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称为假性牙周袋或龈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修复治疗阶段(restorative phase)
• 手术治疗完成后2~3个月后进行 • 内容: 1、义齿修复 2、牙周固定夹板 3、正畸治疗
第四阶段:牙周支持治疗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 又称疗效维护期(maintenance),牙周支持治疗期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必不可少 • 目的:通过口腔卫生指导,患者口腔卫生的保持, 定期复查复治,防止牙周炎复发 • 内容: 1、每3~6个月临床复查:PlI、GI、PD、AL、TM、 risk factor 2、每年1次X光片复查 3、根据复查情况相应处理。
牙周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徐艳
• • • •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牙周基础治疗(实验课讲授)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第十一章、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第一节、牙周病的预后
判断预后需考虑的因素: • 病人的病史、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进展速度、 牙周破坏程度、菌斑牙石的量和其他局部解剖 因素、全身或环境因素、患者意愿及能否积极 配合治疗等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
• • • • • • • • • 目的:去除所有局部刺激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 内容: 1、急性症状的应急处理 2、口腔卫生指导(oral hygiene instruction, oral health instruction, OHI) 3、拔除无保留价值和预后不佳的患牙 4、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 5、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 6 、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调颌 7、辅助药物治疗,全身及环境因素的纠正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细菌和菌斑
①
宿主 ②
病理变化
③
机体防御机制
Bahn,A(1970)
牙周病
药物治疗的三个环节 • 1、作用于病因:抗菌治疗 • 2、作用于病变过程:阻断治疗 • 3、作用于防御机制:扶正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
–(1)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2)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相结合 –(3)根据微生物分析决定单一用药或联合用 药 –(4)尽量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全身用药,减少 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发生 –(5)根据抗菌药物的的作用方式合理用药 –(6)重视并正确处理牙周微生物的耐药性 –(7)尽量采用局部缓释、控释的药物和剂型
注意事项
• 1、牙周治疗必须制定完整计划,并向 患者说明,中途不要改变计划 • 2、加强患者自我菌斑控制能力 • 3、把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术放在治疗的首位和核心 • 4、重视复查复治
牙周基础治疗
• 菌斑控制(自学)
–菌斑显示 –菌斑控制方法
• 洁治术supragingival scaling (实验课) • 龈下刮治术subgingival scaling 根面平整术root planing (实验课) • 合治疗occlusal therapy(自学) • 松牙固定术(自学)
一、牙龈病的预后
• 预后通常良好 • 取决于引起炎症的原因能否去除
二、牙周炎的预后
(一)对牙列整体预后的判断
–1.牙周炎的类型 –2.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3.局部因素的消除情况 –4.牙松动情况 –5.余留牙的数量及分布 –6.患者的依从性 –7.环境和行为因素 –8.全身状况
(二)个别患牙的预后
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periodontal surgical phase) • 第一阶段完成4周左右后作复查 • 目的:取得清除病原刺激物的直视途径,纠正软硬 组织外形 • 内容: • 1、袋内壁刮治术(gingival curettage) • 2、牙龈切除术(gingivectomy) • 3、翻瓣刮治术(flap operation) • 4、骨手术(osseous surgery) • 5、膜龈手术(mucogingival surgery) • 6、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 7、牙种植术(implant)
预后的分类: • 预后极佳(excellent) 无骨吸收,局部因素可消除,使 牙龈恢复健康状态,患者配合良好,无全身和环境因 素。 • 预后良好(good/fair) 骨吸收不太严重,可能有I度根 分叉病变和轻微松动,病因可消除并能较好地维护, 患者配合较好,无全身/环境因素或虽有但程度轻而 能被控制。 • 预后较差(poor/questionable) 中、重度骨吸收,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牙松动,病变处难以达到和清除, 或患者不合作,有全身/环境因素。 • 预后极差(hopeless) 重度骨吸收,病变处无法维护,全 身/环境因素明显或未控制,属拔牙指征。
牙周炎的全身药物治疗
• 常用的抗菌药物 (1)咪唑类 专性厌氧菌首选药物(1962) 甲硝唑(Metronidazole)0.2tid/qid,7~10天 替硝唑(Tinidazole)0.5bid,3天。首日顿服2g (2)大环内酯类:广谱抑菌剂。GCF和牙槽骨中浓度较 高,维持时间长。 螺旋霉素(spiromycin) 0.2 qid 7天 麦迪霉素(medimycin) 0.2 qid 7天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0.15 bid 3天
–1.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 –2.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和类型 –3.牙的松动度 –4.牙的解剖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牙周病的治疗计划(一)目的 • 去除病因,消除症状 • 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 • 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 • 维持疗效,防止复发
(二)治疗程序-四阶段 •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 • 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periodontal surgical phase) • 第三阶段:修复治疗阶段(restorative phase) • 第四阶段: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