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蜡烛可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焦点上; ②蜡烛可能在焦点以外,但离焦点很近;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可能不在同一高度。
1.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_光__心__的距离,用_u_表示。
(2)像距:像到_光__心__的距离,用_v_表示。
2.成像规律:
物距
u>2f u=2f f<u<2f u=f u<f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情况,虚线处放的透 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凹透镜都可以 D.无法判断
【学生自答】A 【教师点评】 不能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会聚”和“发散”是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比而言,光束变宽是发散,光束变窄为 会聚。 【正确答案】 B 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光束变宽,起发散作用,应为凹 透镜,故选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实验时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①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这时烛焰成的是虚像, 光屏是接收不到的; ②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此时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 射后平行射出,不能成像; ③蜡烛虽在焦点以外,但因离焦点很近,所成的实像过大、像 距过远,移动光屏也有可能看不到蜡烛的像; ④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屏上不可 能出现蜡烛完整、清晰的像。
2.(2012·宜昌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 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 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无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 上,所以在光屏上将看不到像。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神奇的透镜第二节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到清晰的像
D.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
返回
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点拨】
由图可知,蜡烛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
15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15 cm>f,30 cm>2f,所以15 cm
>f>7.5 cm。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9. [真实情境题][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
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
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
沪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CONTENTS
目
录
01
基础题
02
综合应用题
03
创新拓展题
基础题
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 cm
物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要使近处的
物体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则小明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
应不超过 8 cm;若将凸透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表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3.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4.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为: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对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尤其是虚像的形成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可能相对缺乏耐心。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这有助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问题导向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认知心理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
3.小组合作法: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他人的优点,互相学习。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沪科版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2u 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2f v f <<(物距>像距)当2u 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精确测焦仪] 2v f =(物距=像距)规律规律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规律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
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规律记忆一、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神奇的眼睛眼睛的构造一、眼睛的近视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7.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位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8.情感态度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4.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客观、实事求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3.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前期的物理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仍不够熟练。
4.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但部分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依赖心理。
5.情感态度: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热情,但部分学生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4.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实验4.【探照灯】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中,首先要对凸透镜的焦距进行测定,经过测定凸透 镜的焦距f=10cm。再调整好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 中心在_同___一__高__度____进行实验,目的是_使___像__成__在__光___屏__中__央。
3.【典例分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 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1_0__.0__cm。
(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能成___倒__立____、__缩__小______的实像。
(3)凸透镜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 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右___移动。
(4)当把蜡烛放在乙图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 屏 上 能 成 __倒__立_____ 、 ___放__大____ 的 实 像 ; 生 活 中 的 _投__影__仪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典例分析】【天水中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cm刻度时,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
4.4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甲图中,平行光经过透镜后光线变会聚了,则虚框中放入的透镜能会聚光,是 凸透镜;乙中光线平行光经过透镜后变发散了,则虚框中放入的透镜能将光发散, 是凹透镜;丙中光线,会聚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光线比之前变发散了,则虚框中放入 的透镜能将光发散,是凹透镜;丁图中,会聚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则虚 框中放入的透镜能会聚光,则虚框中放入的是凸透镜;综上所述,放入凹透镜的是 乙和丙,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这个现象 提示我们:放大镜能把光会聚起来。放大镜是凸透镜,看来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也能使光会聚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研究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 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实验现象】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实验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1)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C1C2叫做主光轴(简称光轴)。 (2)光心 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 点叫作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一、透镜
【例题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 器件,它利用的是光的__折__射____ (选填“直 线传播”“折射”或“反射”)。中间比边缘 ___厚___ 的透镜是凸透镜,如图中的__B_、__C_(填 字母);中间比边缘__薄____的透镜是凹透镜, 如图中的_A__、__D_ 。(填字母)
【交流反思】 各实验小组比较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各组成像 情况是否均与上述结论一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四章第五节,主要讲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投影仪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8.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成像特点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何确定物距和像距?2. 答案:(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硬币看起来变大了。
(2)通过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确定物距和像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课件第4章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感悟新知
知1-讲
实验要点 实验时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
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也可以说成烛焰中心、光屏 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感悟新知
方法点拨
知1-讲
1. 确定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1)“等效替代法”确定虚像位置:当未点燃的蜡烛与
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④ 当u<10 cm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像; 在光屏一侧,通过透镜看去,能看见蜡烛一侧有一正立、 放大的像;取下光屏,放到蜡烛一侧像的位置,不能承 接到像。
感悟新知
实验思考 如何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像?
知1-讲
思考结论 粗调光屏找到烛焰的像,然后左右微调光屏使
像变清晰。
感悟新知
(5)分析实验表格,得出实验结论
(2)“承接法”确定实像位置: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当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感悟新知
2. 分析表格的方法
知1-讲
(1)对于物理量,看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物距为自
变量、像距为因变量,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小的同时,像
距变大。
(2)对于成像特点,找分界点:
①成实像时,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知1-讲
实验 焦距 物距 像距
成像特点
序号 f/cm u/cm v/cm 大、小 倒、正 虚、实
1 10 40 13.3 缩小 倒立 实像
2 10 30 15 缩小 倒立 实像
3 10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4 10 18 22.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10 15 30 放大 倒立 实像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知1-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几个概念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f表示两倍的焦距
uF
像
2f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体到
成像的性质
凸透镜 的距离
像距
正立或 放大或
倒立
缩小
u>2f 2f>v>f 倒立 缩小
u=2f v=2f 倒立 等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
处成一清楚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D)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
6.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 物 体 AB 放 在 该 凸 透 镜 主 轴 上 距 离 凸 透 镜 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 上出现该物体清楚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
参考答案:在本来 光屏一侧透过凸透 镜直接视察烛焰, 可以看到比烛焰位 置远的正立、放大 的烛焰的虚像。
4.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 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
变化为( B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u=f
不成像
u<f 物像同侧 正立 放大
实像或 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应用
照相机、 摄像机 测焦距
幻灯机、 放映机
虚像 放大镜
很难记,怎么办?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物近像远大;虚像在同侧,正立且放大。 物象:我(物)进敌(像)退,我(物)退敌(像)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的性质。
3. 实验演示:使用凸透镜、光屏、蜡烛等教具,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或投影仪。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 成像的性质二、实验演示1. 实验现象观察2. 数据记录三、应用举例1. 放大镜设计2. 投影仪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一个放大镜或投影仪。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放大镜或投影仪应符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实现预期的放大或投影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5)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 倒立的像?
跟踪练习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使像 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2)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 成清晰的像,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个焦距之间,此时光 屏上所成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
(3)小海将蜡烛移至35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5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则像距会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应该向右移动光屏,而且光 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 (4)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5)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的关系是: 因为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在水球的两倍 焦距之外。
2f >v >f v = 2f v>2f
跟踪练习
【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___c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a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c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件-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2.凹透镜(concave lens) 中央薄、边缘厚
பைடு நூலகம்
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
试设计三种简易的实验方法,辨别透镜是哪种透镜 方法1:隔着擦镜纸用手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为 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方法2: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的透镜为凹透镜 方法3:通过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 若看到放大的像,则透镜为凸透镜;若看到的像是 缩小的,则透镜为凹透镜
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O) 经过两个焦点和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吗? 问题与猜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上”字光源
凸透镜
光屏
也可用蜡烛
先用你自己设计的方法测出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 距f,并记录下来.
提示:太阳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 平行光都会会聚于焦点.
(1)在阳光下固定一凸透镜,让阳光垂直照射凸透镜; (2)在凸透镜后面放一白纸,前后移动白纸,直到在 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为止固定白纸位置; (3)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 焦距.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透镜种类 1.凸透镜(convex lens )
中央厚、边缘薄
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convergent lens)
几个基本概念
F
光心
焦点 F
主光轴
焦距f
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F), 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
,题中给
即:f < 16 cm < 2f
只有C选项符合该条件
实像
虚像(virtual image )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只 能用人眼通过透镜观察.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凸透镜成像》评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凸透镜成像》评课稿一、引言《凸透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中的一篇物理课文,本评课稿旨在对该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评价课文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我将对该课文进行深入剖析。
二、课文概述《凸透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公式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等关键参数。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合理分析和解决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问题;•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等参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如何根据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概念和规律;•如何积极应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关键参数。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来导入新知,例如: -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凸透镜有关的事物? - 记忆一下我们上次学习的关于光的传播规律的知识,与凸透镜有何关联?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以图示和实物为例,向学生讲解凸透镜的类型、光线的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同时,介绍凸透镜的关键概念和公式,如焦距、物距、像距等。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每组选择一个凸透镜实物,观察实物的成像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实物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例如:1.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焦点处,它的像会在哪里?2.已知一台放大镜的焦距为20cm,如果物距为40cm,请计算焦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
9.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
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 A
A.20cm
B.15cm
C.10cm
D.5cm
分析:成的是 __倒__立__、__放__大___ 、的___实____ 像
强化练习:
1.如图1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 若在光屏上 (光屏未画出 )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 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 a、b、c、d四点 中的___c____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___幻__灯_____ 机上。
2、如图2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倍焦距以 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B
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双筒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
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
一步成像照相机
手机照相机
双目生物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观察老师手中的透镜,看一看它的形状?
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
中央厚,边缘薄 凸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 凹透镜
辨别下列透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照像机、 人的眼睛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③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物距等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其很少应 用
F
F
③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③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物距小于2f、大于f 的成像规律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小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幻灯机、 显微镜、电影放映机。
2.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
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u<f
成像的性质
很多年以前,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去南极的途中,遇到 了特大的爆风雪。等到风雪停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他 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但保管火种的探险队员发现,由于 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 时候丢失了,在这天寒地冻、遍地冰雪、零下几十摄氏度 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的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 这样的“石头”怎么吃得下呢?
1.几个概念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 f表示,2f 表示两倍的焦距
u
F
F
f
2f
F F
v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③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物距大于2f成像规律
像距
正立或 放大或
倒立 缩小
像物同侧 正立 放大
u=f 2f>u>f v>2f
不成像 倒立 放大
u=2f u>2f
v=f 2f>v>f
倒立 倒立
等大 缩小
实像或 虚像 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应用
放大镜
幻灯机 求焦距 照相机
很难记,怎么办?
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物近像远大;虚像在同侧,正立且放大 。 物象:我( 物)进敌( 像)退,敌( 像)进我( 物)退
物体应该在什么区域?
在F和2F之间 即f<u<2f
学以致用
3. 若有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当物体AB 放在该凸透镜主 轴上距离凸透镜29cm 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 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 处的光屏上
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 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 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这是为什么?
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淋 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膜给草 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之 后,一定要赶紧将棚子上的塑料膜拆 除,不然可能发生火灾,你知道这其 中的道理吗?
三.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ABCDEF
凸透镜( A B D ) 凹透镜( C E F )
透镜的画法: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试试试猜猜猜想想想光光光线线线通通通过过过透透透镜 镜镜后后后会会会有有有什什什么么么现现现象象象???
(1)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 会聚的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焦点
焦点
焦距
焦距
(2)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 发散的作用,故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 提出了“用冰取火”的主意,这种方法行不行呢?试一试 再说吧!于是他们便七手八脚地行动起来了。
“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探险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 种而欢呼起来。
请你说说他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其实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 “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以艾承 其影,则生火。”谁能用现代汉语 描述它?谁又能解释其原因?
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 cm 处,在透镜
另一侧可以得到 A
A.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分析:物体处 于哪个位置?
D.正立缩小的虚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
光屏处于如 2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B
A、照相机 B 、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图2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
所成的实
C
A.正立的像 B.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7.关于实像和虚像,
A
A.实像能用光屏收到,虚像则收不到
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 平面镜成虚像,
D.由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
8.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 15 cm 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
虚焦点
虚焦点
焦距
焦距
二、凸透镜 1、凸透镜的几个要素
Ff
Of F
(1)光心“O”: 透镜的中心。经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变 (2)主光轴:两个球面的球心和光心的连线 (3)焦点“ F”: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 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
(4)焦距“f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