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根据心电图波形特征,判断患者 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异常情况。
结合临床病史
将心电图结果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书写规范报告
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心电图报告, 包括检查日期、患者信息、心电
图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06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一:正常心电图 波形特征解析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指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 到心室,心房和心室各自 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 无固定关系,P-P间期与RR间期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左 右心室肌任何部位的心室激动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 电除极活动,且频率超过100次/ 分的心律失常
指导治疗策略制定和调整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对心电图的定期监测,可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植入
心电图可为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的植入提供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 依据。
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心电图可指导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的策略 制定和实时监控治疗效果。
04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协助诊断心脏疾病类型
01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在心肌梗死
时,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Q波形成等改变。
02
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速率,有助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室上速等。
03
心脏传导阻滞
演示并讲解如何测量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等参数。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可编辑课件
26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 提前的P波重叠于前面的T,且不下传,可无
QRS波 • 不完全性代尝间歇居多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可编辑课件
27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P波: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 时限:0.12~0.20s (3)PR段: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 时限:0.02~0.12s
可编辑课件
9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可编辑课件
10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2.QRS波群:为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波型:
13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R-R 间期度
心率
(s)
(次/min)
正常
正常 最高限度(s)
1.50
40.0
0.478
0.52
1.20
50.0
0.427
0.47
1.00
60.0
0.390
0.43
0.80
75.0
0.348
0.39
0.60
100.0
0.302
2.房性心动过速
可编辑课件
28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可编辑课件
29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规律的锯齿状F波,等电线消失 • F波频率250~350次/分 • 心室率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qR Qr
RsR’s’
27
ST段
• 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 • 反应心室缓慢复极
28
T波
基本 波形
QRS综合波群后 的基底部较宽波, 反 映心室晚期复极。
29
QT间期
• QRS波起点到T波的终点 • 反应心室除极到复极的时间
30
测试题
1.以下心电图波段中,由心室除极产生的是 A.P波 B.QRS波 C.S-T段 D.T波 E.U波
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17
其它导联
V7、V8、V9 正后壁心肌梗死 右心室心肌梗死 V3R、V4R、V5R
18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心室
19
心脏的传导系统
总论
20
基本波形
基本 波形
21
P波
基本
最早出现幅度较低、 波形
园钝、似半圆的波形,
Augemented unipolar limb leads
aVR
aVF
aVL
中心电端 (无干电极)
探查电极
14
1.肢体导联
双 极 肢 体 导 联
单 极 肢 体 导 联
15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16
胸 导 联 (precordial leads)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 2和V4位置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
2.由心房除极所产生的心电图波型是 A.P波 B.T波 C.S波 D.Q波 E.R波
3.心电图中,反映房室传导时间的是 A.P波 B.P-R(P-Q)间期 C.QRS波群 D.S-T段 E.T波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一、心电图定义: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来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以及心脏的节律和心率等。

二、心电图的组成:心电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反映心房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2.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包括Q波、R波和S波,反映心室的收缩性和传导性。

3.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反映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4. U波:代表心肌的微小除极,但具体意义尚不明确。

三、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的电活动信号转化为图形来得到的。

当心脏的电活动信号通过电极板进入心电图机时,机器会将信号转化为图形形式,记录在纸上。

心电图的波形和振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电信号的强度、电极的位置和距离、导联的选择等。

四、心电图的特点:心电图具有以下特点:1. 无创性:心电图检查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安全性高。

2. 简便易行:心电图机便携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得出。

3. 可靠性高: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反映全面:心电图能够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兴奋性和传导性等多种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况。

五、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心脏疾病:1.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3. 心肌炎和心肌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4. 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等。

5.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六、心电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前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影响电极的粘贴效果。

2. 检查时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影响电极信号的采集。

3. 检查时需要暴露胸部和四肢,女性需要脱去上衣,以便电极的粘贴和信号的采集。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人体心脏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肌细胞具有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兴奋性。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兴奋传导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心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等。

2. 心脏电活动的来源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细胞四部分组成,并由这些组成传导系统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的概念和原理1. 心电图的概念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诊断方法。

通过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通常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实时的图像来显示。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的记录原理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电极感受到的心脏电信号被放大并记录下来。

记录的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换为图像,并由医生来解读。

三、心电图的图形识别1. 心电图的形态心电图通常由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组成。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ST段和T波代表心室收极化。

2.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通过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异常。

3.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心室颤动等。

这些异常波形通常代表着心脏疾病的存在。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1.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节律的规律性,检测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2.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应用心电图在心脏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评估心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3. 心电图在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三、平均心电轴与钟向转位
一、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轴)
指额面QRS平均心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Ⅰ导联正侧 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三、平均心电轴(目测法)
Ⅰ Ⅲ
Ⅰ↑、Ⅲ↑:电轴正常
Ⅰ↑、Ⅲ↓:电轴左偏 Ⅰ↓、Ⅲ↓:电轴右偏
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 -90°
+ 180°
Ⅰ 0°
心电轴范围
除极阶段
复极阶段
心肌细胞除极及复极示意图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心电图各波与心脏除极复极关系
心房除 极
心室复极
心室除极
心 房 复 极
P
ST
T
PR间期
QRS
QT间期
二、心电向量概念
(一)、 心电向量

物理学上即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的量称为心电向量。 向量用箭头表示、箭干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表 示向量的方向(正极)、箭尾代表负极。
PR段
QRS波群 ST段与T波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园钝形,其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 中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秒 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心电图检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主任医师 蒙静芳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
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生理活动变化曲线.
心 电 图 机
心电图导联线
心电图球
心脏体表投影
心脏前面观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11
三, 膜电位 膜电位的类型:慢反应电位, 膜电位的类型:慢反应电位, 快反应电位和快反应自律细胞 三种类型. 三种类型.
12
(三),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1 0 R J ST Q-T T T-R 2 3 4
13
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大于5.5mmol/L时,T波高尖,大于 6.5mmol/L时,QRS波增宽.大于7.0mmol/L 时,P波宽振幅小.大于8.5mmol/L时,P波消失. 低血钾:Q-T间期延长,T波低平,U波 明显 高血钙:ST段缩短或消失. 低血钙:ST段延长,T波宽度正常,总Q -T延长.
43
早期复极综合征
44
ST段
P--R段 ST段 T U
P
P--R间期 QRS Q--T间期
45
7, ST段: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复极 ST段 开始的一段时间,ST段移位具有重要 开始的一段时间,ST段移位具有重要 意义.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基线上 段位于基线上, 意义.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基线上, 肢导ST段抬高 , mv,胸导V 段抬高<0 肢导ST段抬高<0,1mv,胸导V1— V4ST段抬高<0,25mv仍属正常. ST段抬高 ,25mv仍属正常 段抬高<0 仍属正常. ST段移位的程度还与QRS振幅有关, ST段移位的程度还与 段移位的程度还与QRS振幅有关 振幅有关, S波越深,ST段抬高越明显.ST段下 波越深,ST段抬高越明显 ST段下 段抬高越明显. 降不应超过0 10mv.ST段时间多在 降不应超过0,10mv.ST段时间多在 0,05—0,15s之间,延长时见于低 05— 15s之间, 钙血症. 钙血症.
9
不应期: (四) 不应期:心肌和传导组 织在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织在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不再对接踵而来的刺激产生反 应或反应能力减弱, 应或反应能力减弱,这段时间 称为不应期. 称为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最 长.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0.44秒之间。
02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01
02
03
波形稳定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稳 定,没有突然的波动或变 化。
波形规律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是 有规律的,各波的时间间 隔和振幅都应该是相对恒 定的。
波形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在 正常范围内,例如P波、 QRS波、T波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查或治疗等。
心电图解读的注意事项
排除干扰因素
心电图解读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如电磁干扰、电 源干扰等,以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合临床资料
心电图解读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资 料,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动态观察
对于一些异常心电图,需要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 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心电图主要反应心肌细胞电兴奋的传播和恢复过程,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兴奋过程。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心电图机是记录心电图的仪器,由记 录器、放大器、滤波器、定标器等部 分组成。
心电图记录方法包括常规导联、加压 单极导联和交替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安放在人体不同 部位,以记录和显示心脏电活动的通 路。通常采用6个肢体导联和3个胸导 联。
内分泌系统疾病
心电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 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心电图异常可能与消化系统 疾病相关,如胃食管反流病。查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是运动员体检中筛查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常 规手段。
评估心脏负荷
心电图可以评估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心脏的负 荷和功能状态。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 见异常心电图
目录 CONTEN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额面心电轴
1.定义: 指心室除极过程中,QRS 波群在额面上 的偏移。 2.电轴偏移的分类:顺钟向转为电轴右偏 逆钟向转为电轴左偏 3.*电轴偏移的计算方法: • ①查表法:利用Ⅰ、Ⅲ 导联QRS波群电压代数和 查表,求出心电轴值。 ②目测法: 观看QRS波群主波方向。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心电图 基本知识
第一讲 心电图基本知识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值 第三讲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四讲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电图概念(重点) 2、除极、复极的概念 3、与心脏电位波形、强度有关因素 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1.定义; 2.导联线及与人体的连为(重点); 3.常用导联 (难点):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极化状态
电源: 当细胞膜一段受到 刺激后激化状态发生逆转, 膜外阳离子进入细胞内, 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 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 外仍带正电荷,于是形成 膜内外电位差,尚未除极 的部位称为电源。 电穴: 已除极部位为电穴。 从而形成一对电偶。 除极:心肌细胞膜内带正 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 为除极,又称为去极化。 复极:由于细胞的代谢作 用,细胞膜又迅速回到极 化状态,这一过程成为复 极。
心电图各波的组成、命名
• P波 心房除极产生的小波称为P波。 • P-R间期 P-R间期为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即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 • QRS波群 心室除极产生的综合波称为QRS波群,形 态变化较大。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 波称为Q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之后的正 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只有一个 负向波称为QS波。根据每个波的相对大小分别用大、 小写英文字母来命名,如Rs、qR、qRs等。 • ST段 ST段是心室除极结束后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 为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等电位线。 • T波 心室肌快速复极产生T波。 • U波 U波的形成可能与心肌后继电位有关。 • Q-T间期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称Q-T间期,从 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三、心电图的导联
单极肢体导联
33
三、心电图的导联
(三)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1.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
右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2.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 左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3.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左下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
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2
异常心电图
3
心电图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
4
多参数心电监护
2
教学内容
1 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 2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3 心电图导联体系 4 心电图测量 5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3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34
三、心电图的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5
三、心电图的导联
(三)胸导联是单极心前区导联 胸前区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36
三、心电图的导联
常规探查电极在胸前有6个部位。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心。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29
三、心电图的导联
(一)双极肢体导联(bipolar limb leads) 是双极标准导联,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差变化。
有三个: 1.标准导联I(标I) 正极置左上肢(+)
负极置右上肢(–) 2.标准导联Ⅱ(标Ⅱ) 正极置左下肢(+)
负极置右上肢(–) 3.标准导联Ⅲ(标Ⅲ) 正极置左下肢(+)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15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心脏传导系统:
16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17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1.P波 心房除极波 。 代表左右心房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18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2.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即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 需要的时间。
40
三、心电图的导联
(五)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导联轴。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41
三、心电图的导联
❖将I、II、III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 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 图的轴中心点,构成额面六轴系统。
19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3.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和时间变化。
20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R(r)波:即第一个向上的波。 Q(q)波:即R波之前向下的波。 S(s)波:即R波之后向下的波。 R,(r,)波:即S波之后向上的波。 QS波:整个波群完全向下。
注: 1.每个波的成立必须是这个波超过基线,若未 超过基线的称为粗钝或切迹。 2.波幅≥0.5mv,用大写Q,R,S表示
11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2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三)心电向量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向量。 ❖某一瞬间许许多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
按照: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 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和平 行四边形法则综合起来形成的瞬时心电向 量叫做心电综合向量 。
13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4
4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 激动。电激动沿心脏传导系统下传,使 房、室按序产生电变化,形成微弱的心 电流,传到表面。
将探测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不同 部位,利用心电图机将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的电变化描记成的曲线图,即 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负极置左上肢(–)
30
三、心电图的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
31
三、心电图的导联
(二)单极肢体导联 1.单极右上肢导联(VR)
右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2.单极左上肢导联(VL) 左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3.单极左下肢导联(VF) 左下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和复极全过程 所需要的总时 间。
25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7.U波
代表心肌的激后电位。胸导联V3 最清楚。
26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8.T-P段
T波结束至下一个心动周期P波开始的平 段。通常作为等电线(基线)。
27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三、心电图的导联
28
三、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1ead)在电子学的原意是导线, 指在电路中连接两点的电线。 心电图导联则是指将两电极置于人 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连接,就可 描记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 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其装置 包括电极板和导线。
3.心肌细胞复极: 复极过程与除
极过程方向相同, 但电偶是电穴在 前,电源在后, 因此记录的复极 波方向与除极波 方向相反。
9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影响心脏电位强度的因素
1.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2.电极的位置。 3.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的角 度,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 小,电位愈弱。
5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一)心心肌肌细细胞胞的电的位生变物化规电律变化表现为细 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6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此时不产生电 位变化。
7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2.心肌细胞除极 电偶: 电源(正电荷)、电穴(负电荷)
8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21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22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4.ST段 代表心室复极的早期(缓慢复极)电位变
化。其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
23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5.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24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6.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
37
三、心电图的导联
胸导联
38
三、心电图的导联
(四)附加导联 是一种单极心前区导联,作为一般常
规导联的补充。疑后壁心肌梗死时可加作 V7、V8、V9 导联,疑右室壁心肌梗死时可 加作V3R、V4R、V5R导联。
39
三、心电图的导联
V7----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左肩胛线V4水平处 V9--后正中线左侧脊柱旁V4水平处 V3R----右胸V3处 V4R----右胸V4处 V5R----右胸V5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