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毒理培训资料
农药基本知识培训培训
01
拒食剂
02
引诱剂
03
昆虫生长调节剂
04
不育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增效剂:本身基本无效,但能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能
杀菌剂
01
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
02
二、农药的分类
除草剂
01
输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性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
研究某一农药品种在当地条件下或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技术;
4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及天敌的影响 。
5
田间药效试验的意义
A
D
B
C
试验要设重复
要运用局部控制克服重复间误差
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田间试验小区要随机排列
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药效表示方法
杀虫剂: 校正死亡率%= ×100 虫口减退率%= ×100
Pck:防治前后对照区种群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率 +:种群增加; -:种群减少
Sun-Shepard公式:
防治效果(%)=
杀虫剂防效计算
杀菌剂防效计算
感病指数%=
01
绝对防治效果%=
02
病指增长值=施药后感病指数-施药前感病指数
除草剂防效计算
除草剂选择性计算
二、影响药效的主要因子
1.有关药剂本身的因子 2.与防治对象有关的因子 3.与环境有关的因子
2.有机农药 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且大多数可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制得。通常又可据其来源及性质分为: (1)天然有机杀虫剂 植物性杀虫剂(烟草、除虫菊、印楝等) 矿物油杀虫剂(石油乳剂等) 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农用抗菌素等) 动物源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
环境毒理学绪论培训课件
环境毒理学绪论
17
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五. 生态毒理学de分支学科
•理论生态毒理学 •实验生态毒理学 •应用生态毒理学
•工业生态毒理学 •农业生态毒理学 •矿区生态毒理学 •城镇生态毒理学
生态 毒理学
•大气生态毒理学 •水生生态毒理学 •陆生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绪论
•植物生态毒理学 •动物生态毒理学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 •分子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绪论
25
四、生态(环境)毒理学de社会学领域
二. 管理:
❖ 对环境退化de一般性认识始于二零世纪六零年代,并在七零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环境问题受到公众de关注,很大程度源于环 境运动de成功,它作为一种破坏形式与人类de经济行为联系在 了一起.(区域性管理) ❖ 到二零世纪八零年代,许多局部污染源和点源都已被发现并得 到控制.随着人们对污染成因和影响de深入理解,以及其带动de 工程和分析化学技术de提高,许多污染严重de点源向大气和水 体中de排放已经受到相关法规、法令和排污许可等de制约. (国家层面管理) ❖ 在过去de二、三十年中,国与国之间缔结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de友好条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际化管理)
三.一 呼吸、皮肤接触 三.二 饮水 三.三 饮食、食物链转移
环境毒理学绪论
9
几种污染物de人体健康效应
环境毒理学绪论
10
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 一. 基本框架
人体健康核心 论
个体生态毒 性为中心
生态
?
毒理学
?
生态健康核心 论
系统生态毒 性为重点
环境毒理学绪论Leabharlann 11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 二. 基本内涵
环境毒理学(董国日)07-3 农药的毒性ppt课件
38
P C2H5O
O CH2CH2 S
CH2CH3
C2H5O S
O
P CH2CH2 S CH2CH3
C2H5O
O
22
2、水解作用 a、磷酸酶:可使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类发生水解,生 成烷基磷酸或烷基硫代磷酸。
O
O
C2H5O P O
NO2
+ C2H5O P OH HO
NO2
C2H5O
C2H5O
对氧磷
二乙基磷酸
S PS
+ CH2COOH H2NCH3
乐果酸
24
(二)毒性作用 1、急性毒性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重者伴有心 律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震颤,进一步可出现惊厥 昏迷、循环衰竭,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2、迟发性神经毒性 急性中毒8-14天后,临床表现为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
30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与天然除虫菊
素的化学结构相似的杀虫剂。其杀虫谱广、药效高,对 哺乳类动物毒性一般较低(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我国常 用的品种有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 杀虫菊酯、甲醚菊酯等。
31
(一)体内代谢 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主要分布在脂肪和神经组织。
1、2,4,5-T 2,4,5-三氯苯氧乙酸 。高毒。2,4,5涕中二恶英有三致作用,在许多国家被禁用。
34
3、除草醚 C12H7O3Cl2N 对人畜低毒。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致癌:可引起小鼠肿瘤。 致畸:使胎儿发育异常(因除草醚水解后生成2,4-
第八章 农药的毒性
第一节 概述
《农药环境毒理》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毒理作用,从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开始,探讨 了农药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消除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最后,会 讨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并总结展望未来。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农药定义
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农药以及 在农业中的作用。
农药分类
介绍了农药按用途、来源和 化学结构分类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损害
讨论了农药对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人们对环 境保护的关注。
农药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1
风险评估
概述了农药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保护公众和环境的需要。
2
风险控制
探讨了农药的使用限制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
3
可持续农药使用
强调了可持续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包括与其他农业实践的结合和绿色农药的研发。
农药的发展历史
简单概述了农药的发展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趋势。
农药的吸收、转运和消除
1
吸收
介绍了农药在植物和昆虫体内的吸收过程及相关因素。
2
转运
解释了农药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以及药消除机制,如代谢、分解和排泄。
农药的毒理效应
对昆虫的毒性
讨论了农药对昆虫的毒性作用, 以及可能对蜜蜂等有害昆虫的影 响。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总结了农药环境毒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 调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2 展望
展望了农药环境毒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包括绿色农药的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加强。
对杂草的毒性
介绍了农药对杂草的毒性作用, 以及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
对作物的毒性
探讨了农药对作物的毒性作用, 以及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农药环境毒害ppt课件教学教程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1、最大残留允许量:供消费食物中允许 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
最大残留允许量 = ADI值 人体标准体重 食品系数
2、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各种农药的每 日允许摄入量是根据当前已知该农药对动物的生 理影响,包括对下一代的影响而制定的,它是保 证人类一生中如果每日摄入该剂量也不会引起毒 害。每公斤体重每日允许摄入药物的毫克数来表 示(mg/kg)。
叶蝉散、对硫磷、二溴磷、杀虫 异稻瘟净氯硝胺、富士 1 号、福美
双、敌敌畏
胂
低毒类 (LC5010mg
/l)
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灭除威、 粉锈宁、三环唑、代森锌、苯莱特、 氟乐灵、灭草灵、
速灭威、敌百虫、害扑威、混灭 田安、多抗霉素、纹枯利、多菌灵、 敌稗、杀草安、敌
威、甲胺磷、杀虫单、残杀威、 托布津、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稻 谷隆、灭草安、扑
定性、定量研究。
第二节 农药的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
一、农药的污染 一种异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释放、排泄、逸
失、扩散、质流和渗滤、持留、吸收、蓄积、 代谢、降解、聚合和矿化等。 (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影响因素:农药性质、剂型、施用方法等 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 力。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一)、对环境的污染 1. 对大气的污染 2. 对水系的污染 3. 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与农药的氧化作用、地下
渗透、水解、土壤微生物分解等因素有关。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二)、对动物的污染 1. 对水系动物的影响:甲壳类(虾)>鱼类 2. 对禽兽的影响:食物链 3. 对食品的污染 4. 对人体的污染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评价一 种农药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它对有害生物的 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用产量的经济效益,而更 关注它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第二节 农药残留与污染
一、农药进入环境的途径 二、农药残留与在生物体内富集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 食物链是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或生 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 地”,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有80%左右将最终进 入土壤。
1、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
(1)农药直接进入土壤;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对土 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如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 吸作用、根际微生物,及对根瘤菌的影响。
•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这类农药不 仅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 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PPT文档演模板
(4)分子重排:一些农药分子在光作用下,形成更加 稳定异构体的饿过程。
• 农药在环境中光分解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光的波 长、光敏剂、光猝灭剂、光照时间、介质或溶剂 性质、溶液pH、湿度、腐殖质等。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3、物理化学降解
物理化学降解主要是指颗粒物质对农药的吸附作 用,实质上没有降解。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 物理化学吸附和化学吸附三类,物理吸附主要是 由于具有较大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的胶体如黏土 矿物 :物理化学吸附(又称离子交换),一些 表面带正电荷的或负电荷的胶体,能吸附与所带 电荷相反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化学吸附是吸附剂 与被吸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吸附。
10-农药环境毒理
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第一节绪论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现在人们评价一种农药的应用价值不再局限于它对作物敌害的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经济效益,更着重于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学习本章的目的:第一,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了解农药的应用价值。
必需知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保护作物获取丰产有其正面效益,但使用不当,不但发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更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的负面效应。
第二,通过知识的积累,探索如何科学地,合理的使用农药,既能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
有人认为近世纪内农药将被彻底淘汰,这种结论可能为期过早,但合理安全的使用农药恰是在人们面前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农药的残留毒性问题有些化合物由于理化性质的特点,当施放入环境中不会很快降解消失,而持留于环境中有较长时间。
农药也不例外,随着农药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发现或因它的结构特点(如含芳香环类)难于降解,或因它的行为特点(如内吸性、轭合和结合性)消失缓慢。
因而出现了一些持留性强的农药品种。
固然它们残留在环境中的量不可能很大,常以微克,毫微克(纳)或微微克(皮)来表示(见表9-1)。
可是通过植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或经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使人畜能得到会造成慢性毒害的亚致死剂量,引起有机体内脏机能受损或阻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值得人们重视!表9-1 克以下计量单位及其换算采用的单位名称代号对主单位(克的比例)折合克数克g毫克mg 千分之一克1mg=10-3克微克μg 百万分之一克1μg=10-6克毫微克(纳)ng 十亿分之一克1ng=10-9克微微克(皮)pg 万亿分之一克1pg=10-12克飞fg 千万分之一克1fg=10-15g阿ag 百亿亿分之一克1ag=10-18g农药的慢性毒害,式样多种。
目前人们较多重视的是农药“三致性”,即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致畸试验是基于胚胎、胎儿对化学毒物往往比成年动物更敏感,对成年动物不呈毒害作用的一定剂量农药,可在母体内对受精卵、胚胎、胎儿发生致毒作用。
农药环境毒理学
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环境毒理学丁伟138******** 一、概述1、农药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农药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最终造成对人类健康和繁衍的影响或威胁。
“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为什么?核心是残留、污染和潜在的毒性。
污染的对象是食物、水体、空气、土壤、环境生物。
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农药→脱离靶标(污染)、中靶标(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或质量)、加大用药量(会产生抗药性)关于农药的再认识作用对象作用效果来源(生物的或者化学的)组成(一定是混合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作用不到恰当部位,或者靶标就会引起问题.即使作用到了靶标,也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关注环境问题是1962年RachelCarson女士编写出版了(SilentSpring); 1996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T.Colburn,J.P.Myers和科学记者 D.Dumanoski联合写作出版了《痛失未来》(OurStolenFuture:AreWeThreateningOurFertility,Intelligencean dSur vival?)主要是介绍荷尔蒙杀手(Hormonedisrupters)的危害。
美国副总统分别为《寂静的春天》30年纪念版和《痛失未来》作序。
农药残留和污染问题的本质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生命体异常反应的过程和受害程度。
问题:生物农药有残留和污染吗?(复习1)农药残留的毒性和直接毒性(卫生毒理学)的区别:低剂量多次接触多种残留物的混合作用分解代谢产物也可能发挥作用作用方式有慢性和亚慢性2、面源污染和生态毒理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有毒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的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ppt课件
作用。
在土壤对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吸附作用最重要。在
土壤的无机颗粒中,粘粒对农药的吸附力最强;土壤
有机质中以腐殖质为主体,它的表面积很大,在土壤 和农药的相互作用中占主要地位。一种农药可以通过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配位作用被吸附而固定于土壤 中。
农药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也进行着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农药的非生物降解,这是消除土壤中残留农 药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降解过程包括化学水解、光化 学分解和氧化还原等;其次是生物降解途径,土壤中
般占 30% 左右,其余大部分落于土壤。此外,还有雨 水携带农药以及洗涤植物体表的农药进入土壤。 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一般通过大量流动和扩散两种作 用。
大量流动由外力造成,比如农田土壤翻耕、地表径流
和土壤水淋溶作用引起的农药转移等。
扩散作用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土壤比重
、紧实度、孔隙度、温度及吸附作用等都影响其扩散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
1962年Carson出版了《源自静的春天》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化学农药已经和将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
的影响。人们意识到农药被投入到生态系统以后会
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农药将在生态系统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农药
及其衍生物将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产生那些影 响?农药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光解的定义:残留在大气、作物、水体和土壤表 面的农药在阳光的作用下遭受光降解的能力。 农药的光化学降解包括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两种 类型。农药分子吸收光能造成自身裂解的方式叫 直接光解。 光敏作用和消光:光能除被化合物分子直接吸收 外,还能由其它物质为媒介而得到,这就是光敏 作用。相反,如果已被激发的化合物分子,其光 能被其它物质夺走,则称为消光。具有光敏作用 的物质称为光敏剂,具相反作用的则称为消光剂。 土壤中的腐殖酸、色氨酸等都是有效的光敏物质。 光敏物质对农药的自然分解消除起着重要作用。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课件
随后出现无机的砷酸铅、砷酸钙以及硫酸烟碱的工作生产, 这标志着农药已成为化工产品的初始阶段。19世纪末,从 石灰硫磺合剂的广泛使用起,到法国米拉代尔(P.M.A. Millardet)发明波尔多液,表明农药开始进入科学发展阶 段。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农药仍停留在天然药物 与无机农药时代。
的农业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160种 世界权威性农业期刊的文本格式全文及PDF全文, 数据从1998年开始至今 v 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
v Agricola 数据库 :为美国农业图书馆编制的农业 文献联机存取书目数据库。该库为世界上报道农 业文献的重要数据库之一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
5
Photodecomposition
Absorption & desorption
Site/Mode of Action Volatilization
Metabolism
Drifts
Crop Removal
wate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Adsorption
使用量。现在化学合成农药仍是当今农药发展和使用的主
流。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
4
1.3 农药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 )的概念
研究农药进入环境后的环境行为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 目的是了解农药产生负面效应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农药 污染的措施,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1.4.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试题
试题:论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及其评估方法。
参考答案: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农药对生物体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农药对生态系统中的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的多个层级,包括非目标的植物、昆虫、动物、微生物,甚至可能影响到人类。
因此,理解和评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毒性:农药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直接毒性效应,如导致生物体死亡、生殖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
生态毒性:农药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高级生物产生影响,或者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归趋:农药可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空气、水、土壤等介质进行传播,对远离施药区的地区产生影响。
评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实验室研究:通过设定控制条件,研究农药对单一物种或简单生态系统的影响。
田野试验:在真实环境中研究农药的实际效应,通常需要在多个地点和时间进行重复试验。
数学建模:基于已有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有助于理解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评估和管理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农药的效用、施用量、施用方式、环境条件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药环境毒理专题共103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农药环境毒理专题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害虫再猖獗的原因:
➢ 天敌区系的破坏。 ➢ 杀虫剂残留或是代谢物对害虫的繁
殖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 化学药剂改变了寄主植物的营养成
分。 ➢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次要害虫的上升
次要害虫上升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 农田生物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 害虫,由原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 变为为害严重的害虫。
(5)轭合:脂溶性农药在生物体内经过 氧化、还原或水解而形成的羟基、羧基、 胺基、巯基等极性基团后,能与生物体 内的糖类、氨基酸等结合成轭合物。
在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是与葡萄糖轭合。
在动物体内通常是与葡萄糖醛酸轭合。
2.主要类型农药在环境和动植体 内的代谢特点
有机汞农药:经微生物代谢为甲基汞。 引起严重残留问题。
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
第一节 农药的残留
残留:使用农药后,在一定的 时间内残存于环境中的量
除防治对象外所有生 态环境中的残存量
对农药残留动态进行监测,了解 残留规律及开发新型低残留农药, 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加强管 理,从而将农药残留降到最低限 度。
一、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与代谢
1.农药代谢的基本形式 (1)衍生:农药在动植物体内经过
➢ 取 食 小 鱼 的 大 鱼 体 内 含 量 达 8 PPM( 与 水相比8000倍);
➢食鱼性水鸟体内含量则高达39PPM(与 水相比39000倍)。
三、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控制
1.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2.合理使用农药,包括施药方法、
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及安全间隔 期。
安全间隔期:在不超过最大允许残 留量的前提下,最后一次施药离作 物收割的间隔天数,被称为安全间 隔期。
(4)根据农药残留动态和最大允 许残留量,确定安全间隔期(天)
3.去污处理
用微生物去除土、水中的残存农药
第二节 农药对害虫群落的影响 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一、农药对有害生物群落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二)次要害虫的上升 (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1.定义 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密度 在短时期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 未施药的对照区增大的现象。
六六六的丙体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 也会变成甲体等。
(3)光化:喷洒到田间的农药由 于吸收光能,产生异构化、光水 解或光氧化。例如,OCl中的环 戊二烯类,狄氏剂、艾氏剂能转 化为更稳定、毒性更大的光化异 构体。
(4)裂解:农药在生物体内通过 酶的作用产生水解或脱卤,导致 农药分子的裂解,通过裂解可使 农药从非极性化合物转化为极性 强的化合物。
例如:日本“水俣病”。国外八大公害 事件之一,由于工厂排出含汞的废水污 染鱼,蚌等水产品,人食用这些污染的 水产品后,继而使人体内含有有毒的甲 基汞而中毒。
有机氯农药:性质稳定,代谢产物 与亲体化合物接近、残留问题与亲 体化合物一样。
有机氟农药:氟乙酰胺,既是杀 鼠剂,又是高毒内吸杀虫剂。水 解后的代谢产物氟乙酸剧毒,残 留问题突出。
2.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
在田间用药时,大部分农药是散落 在农田中,有些飘散到大气中,有 些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存 的农药可以被后茬作物吸收。
有些报道表明,某些茶区虽已禁用 DDT、 六 六 六 多 年 , 但 采 取 的 茶 叶 中 仍 可 检 测 出 较 高 含 量 的 DDT 和 六 六六以及代谢产物。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 1.262 0.11.2 6Thursday, November 26,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7:40: 2517: 40:25 17:40 11/26 /2020 5:40:25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6 17:40 :2517 :40N ov-20 26-No v-20
如何确定安全间隔期?
(1)动物慢性毒性试验,确定最大 无作用剂量。
(2)根据对动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推算成人的ADI(mg/kg)。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mg/kg)
用每公斤体重摄入药物的毫克数来表示。 在人的一生中每日摄入该剂量不会产生
明显的毒害。在推算时,要加上安全系 数,国际上一般规定将试验动物的无作 用剂量缩小100倍左右,有些国家要求 更严,如日本要求缩小200~500倍。
2. 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 制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 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 灭威、灭线磷、蝇毒磷、硫环磷、地虫硫磷、氯 唑磷、苯线磷14种高毒农药;禁止氰戊菊酯、三 氯杀螨醇在茶树上使用;
3. 停止仲丁威作为卫生用杀虫剂的登记;
4. 自2002年6月1日起,禁止氧化乐果在甘蓝上登记; 丁酰肼,限制使用作物为花生 。
二、农药对陆生有益生物的影响
(一)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二)对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三)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 (四)对蜜蜂和家蚕的影响
三、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一)对鱼、贝类的影响 (二)对甲壳类动物、藻类的影响 (三)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中毒的措
施
四、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二)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酶的作用,或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外 界环境因子的影响,或受土壤中微 生物的作用可氧化、还原为其它类 似衍生物。
OCl: DDT可出现多种氧化衍生物
OP:杀螟松在昆虫和植物体内均 可被氧化成类似衍生物,杀螟松在 土壤中容易被细菌还原成胺基杀螟 松。
(2)异构化:主要是有机磷杀虫 剂中的硫代磷酸酯类,变化形式 是硫原子和氧原子互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7:4 0:251 7:40: 2517: 40Thu rsday, November 26, 2020
第一节 化学合成和工艺研究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 1.经验筛选 2.类推合成 3.天然产物模型 4.生物合理设计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生物筛选(biological screening): 采取一定的可重复的方法和步骤,用 一定剂量的候选化合物处理生物材料, 根据供试生物材料的反应并经过特定 的统计分析后,选出有效化合物供进 一步商品化开发,或作为先导化合物 进一步研究。
(3)根据ADI值推算最大允许残留量(PPM)
➢ 最大允许残留量:供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高农药 残留浓度。 ADI值×人体标准体重 最大允许残留量= 食品系数
❖ 人体标准体重:亚洲人 50公斤,欧美人70公斤,中国 人55公斤。
❖ 食品系数是地区性的,与各地取食习惯有关,一般用每 人每天取食该食品的量来表示(公斤)。
12.氟乙酰胺:急性剧毒杀鼠剂,易发生重复 中毒,且无警戒气味,不仅禁止在农作物上 使用,也不准做杀鼠剂销售和使用。
13.砷铅类
14.甘氟、毒鼠硅
15.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 磷胺,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用。
限制性使用的农药:
1. 在水稻田禁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又决定试 验);
二、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昆虫内源激素 (二)昆虫信息素 (三)昆虫忌避剂 (四)节肢动物毒素
三、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微生物源杀虫剂 (二)微生物源杀菌剂 (三)微生物源除草剂
第十一章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两个阶段: 1.研究阶段 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新
的农药活性化合物,发现先导化合物,经 结构优化,筛选开发候选化合物。 2.开发阶段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开发试验 和安全性评价,最后选定农药新品种,进 行工业化开发并商品化。
二、农作物与食品中残留农药的由来
1.农田施药后农药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内吸性药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
并随植物体内水分、养分的输导而 传播,引起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如氟乙酰胺、内吸磷、乙拌磷对于 这类药剂严禁用于烟、茶、蔬菜及 稻麦等粮食作物。
渗透性强的OP农药如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杀螟松等,在作物上表现 出一定程度的深达性。
水生植物从污染水质中吸收农药的 能力比陆生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能力 强。
3.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是促使食品含 有农药的重要原因。
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 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农药,并 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食物链,动物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 生物体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二)植物中的昆虫拒食剂
和忌避剂
(三)植物内源激素
(一)植物毒素
1.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毒素 除虫菊 鱼藤酮 烟碱 胡椒酰胺类化合物 尼鱼丁 四氢呋喃脂肪酸内酯 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 谷氨酸类似物(软骨藻酸等)
2.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毒素 大蒜素 白果酸(酚) 3.具有杀草作用的植物毒素 醌类 生物碱类 香豆素类 噻吩和聚炔类 萜烯类
2.指物病原菌
稻瘟病菌
水稻纹枯病菌
小麦条锈病菌 甘薯黑疤病菌
马铃薯晚疫病菌 番茄早疫病菌
柑橘青霉病菌 苹果黑星病菌
棉花炭疽病菌 黄瓜霜霉病菌
花生褐斑病菌 番茄灰霉病菌
3.杂草 野燕麦 看麦娘 荠菜
稗
苋
播娘蒿
藜
三、筛选方法 1.初筛 2.复筛 3.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四、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研究
6.除草醚:高毒除草剂,对动物有致畸、致 突变、致癌作用,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我 国2000年12月31日停产.2001年12月31日 停止销售。
7.敌枯双:致畸作用。
8.氟乙酰胺:剧毒,二次中毒。严禁在农业上 使用,严禁作为杀鼠剂销售和使用。
9.艾氏剂、狄氏剂:高残留。
10.汞制剂:慢性毒性。
11.氟乙酸钠:剧毒杀鼠剂,易发生二次中毒, 造成猪、狗、猫死亡,市场上销售的气体系 鼠剂针剂,便含有氟乙酸钠。Biblioteka 、研究开发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