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同伴依恋对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亲子沟通问题早已成为当下家庭之中的普遍话题,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难度正逐年加深,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发展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亲子沟通问题给青少年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
在青春期的旅途中,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让青少年的内心十分脆弱。
如果没有合适的父母角色去处理、协助他们应对,很容易造成青少年们的消极情绪,陷入恶性心理状态。
既然大多数青少年都渴望与父母长时间交流,但是现实情况很多时候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家庭与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压力只会让青少年心理更加糟糕。
学业压力、同学关系、内心矛盾情感,这些问题固然需要朋友老师、甚至咨询师的协助,但家长的亲近关心是最基本的需求。
其次,亲子沟通问题也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过分的苛责与棱角过于突出的父母教育,会导致青少年们的自我意识被深深挫伤、自信心锐减。
他们会变得极端敏感、警惕,无法应对外人关切的眼光,也不愿与同辈交往。
结果实在是适得其反,违背了应有的社交习惯。
同时对于那些对父母突然转换态度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家庭关系的复杂而仍旧陷入沮丧。
最后,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父母是一个关键性的话题,要从自己的心态出发,自我调整、消减,成为一个青少年值得敬重的摇钵!毫无疑问,传达技巧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对于讲话方式、提问方式、对话中的措辞,都会有特定的好感度。
家长找借口或者不履行约定、许诺,是青少年特别不喜欢的。
相比之下,家长谈吐文雅、礼貌得体、诚实守信,正向观念的教育方式都会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心理激励。
家庭和家长是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发展的重要生长环境,为了使青少年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适应力,建议家长积极采纳多种沟通技巧、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性格特质,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孩子选择沉默。
当孩子意见不同意的时候,家长也不妨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并找到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尊重孩子是指家长不仅要接受他们的意见,还要认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
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
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之一,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密感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联系,是家庭和睦、和谐的重要标志。
家庭亲密感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同,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和适应社会环境。
二、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1. 亲密感对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亲密感能够提供青少年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调节能力。
亲密感的存在能够减少青少年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促进他们积极面对社会挑战和压力。
2. 亲密感对青少年行为发展的影响家庭亲密感能够塑造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态度。
亲密感的存在能够减少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 亲密感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家庭亲密感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态度和认知策略。
亲密感的存在能够减少青少年的焦虑情绪和自我怀疑,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实证研究1. 家庭亲密感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家庭亲密感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家庭亲密感越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越好,反之亦然。
2. 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家庭亲密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以揭示亲密感如何通过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
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还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亲子关系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亲子关系是指孩子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相互依赖与互动。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塑造出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供有效的建议来加强亲子关系。
首先,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亲子关系中的父母是儿童最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爱、关怀和安全感,使儿童拥有积极的情感状态。
儿童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感受到的爱和安全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相比之下,不良的亲子关系,如家庭暴力、情感冷漠等,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孤僻、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互动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父母的陪伴和指导能帮助儿童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同时,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也会对子女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儿童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相反,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儿童产生行为问题或者与同伴产生冲突等困扰。
进一步地,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学习和学业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可以提供儿童学习上的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学习环境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成功密切相关。
父母的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业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和发展。
要加强亲子关系的培养和发展,以下是几个有效的建议:首先,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开放、愿意倾听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采取耐心倾听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建立亲子间的温馨互动和共同活动。
青少年父母_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对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 ( IPPA ) ( Greenberg et al. , 1983 ) 进 行 修 订 。 原 量 表 共 有 81 个 项 目 组 其中包括母亲 依 恋 分 量 表 28 题, 父亲依恋分量 成, 表 28 题, 同伴 依 恋 分 量 表 25 题 。 每 个 分 量 表 中 分 沟 通 和 疏 远。 台 湾 学 者 杨 淑 萍 为 三 个 维 度: 信 任 、 ( 1995 ) 对该量表进行 修 订 时, 发现在同伴依恋分量 表上的因子与原 量 表 产 生 差 异 。 因 此, 本研究先在 440 名被试中 对 量 表 进 行 了 探 索 性 因 素 分 析, 发现 母亲依恋分量表与量表的结构一致, 可分为三 父亲 、 个维度:信任 、 沟通 和 疏 远;累 计 方 差 解 释 率 分 别 为 51. 17% 和 51. 22% , 同 伴 依 恋 量 表 只 有 两 个 维 度: 沟通和疏远, 累计方差解释率为 51. 78% 。 519 个被 试的验证性因素分 析 显 示, 母亲依恋分量表模型的 RMSEA = 0. 065 , NNFI = 各项 指 标 ( χ2 / df = 2. 85 , CFI = 0. 92 ) , RMSEA 0. 91 , 父 亲 依 恋 ( χ2 / df = 3. 48 , = 0. 073 , NNFI = 0. 90 , CFI = 0. 91 ) 、 同伴依恋 ( χ2 / df = 2. 97 , RMSEA = 0. 056 , NNFI = 0. 93 , CFI = 0. 94 ) 都达到了拟合优度模型标准 。 62 个 测 题 。 其 修订后的量表含有三 个 分 量 表 、 父亲依恋 分 量 表 各 包 含 21 个 测 题, 分为信 中母亲 、 任、 沟通 、 疏远三个维度;同伴依恋分量表包含 20 个 测题, 分为沟通和 疏 远 两 个 维 度 。 量 表 采 用 5 点 量 “从未如此 ” 从 到“总 是 如 此 ” 分别计 1 ~ 表计分法, 5 分, 各分量表疏远维度的题项 反 向 计 分, 其余题项 表示青少年觉知到的父 均为正向计分 。 总 分 越 高, 母、 同 伴 依 恋 的 安 全 性 高, 反 之, 依 恋 的 安 全 性 低。 s α 系 数 为 0. 94 , 在本研究中, 总 量 表 的 Cronbach ’ s 母亲依恋 、 父亲依恋 、 同伴依恋分量表的 Cronbach ’ 0. 93 、 0. 91 。 α 系数分别为 0. 92 、 2. 2. 2 自尊量表 ( SES ) 使用 Rosenberg 的 自 尊 量 表 ( 汪 向 东, 王 希 林, 1999 ) 。 该量表包括 10 个题目, 马弘, 是一个对个人 总体自尊状况的自我报告测量 工 具 。 此 量 表 采 用 4 “很不符 合 ” “非 常 符 合 ” 点计分方法, 从 到 分别计 1 ~ 4 分 。 量表的理论分数范 围 是 10 ~ 40 分, 分数越 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 。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 性信度为 0. 75 。 2. 2. 3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2004 ) 由 心 中学生社会适应 性 量 表 ( 陈 建 文 等, 理优势感 、 心理能量 、 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 各 分 量 表 可 分 开 使 用。进 一 步 探 度的分量表构成, 索发现:心理能量 分 量 表 包 括 动 力 、 能 力、 活力三方 面, 属认知范 畴 ( 如“我 的 记 忆 力 比 较 好 ” 等), 不在 本研究的视野 。 因此, 选取了心理优势感 、 人际适应 175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doc
以父亲、母亲为关系类型组内变量,对信任、沟通和疏离3个亲子依恋维度分别做2(性别)×4(年级)的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
中学生的信任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c)=80.04.p0.001),母子信任分数曼著高于父子信任。
性别、年级和关系类型两两或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被试间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289)=20.54,p0.001),亲子(父子和母子)信任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其中初二和高一、高一和高二差异不显著)。
中学生的沟通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12)=445.45,p0.001),母子沟通分数显著高于父子沟通。
性别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20)=47.59,p0.001),其中男生父子沟通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而男女生在母子沟通上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
年级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12)=4.49,p0.01),其中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但高一和高二学生母子沟通的分数差异不显著),被试间的年级主效应显著(9)=49.24,p0.001),亲子沟通的平均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中学生的疏离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c)=38.48,p0.001),母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父子疏离。
性别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c9。
)=9.24,p0.01),男生的父子疏离和母子疏离分数均显著高于女生。
年级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8。
)=3.52,p0.05),父子疏离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初二和高一,高一和高二的差异不显著),初一学生的母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
被试间的性别主效应(Fc)=44.45,p0.001)和年级主效应显著(Fc288)=13.69,p0.001),男生亲子疏离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的亲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
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c。
)=2.76,p0.05),男生亲子疏离分数随年级升高而无显著变化(M初_=2.44,M初_=2.60,M高一=2.55,Mai==2.59),女生亲子疏离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M初一=2.10,M初==2.38,Mia/_=2.38,Miai==2.49,初二和高一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亲子关系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亲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部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联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安全的依恋基地,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能够建立信任感,因而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社会。
第二部分:亲子关系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 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掌握情绪的调节。
父母的陪伴和关注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挫折。
2. 合作与沟通技巧通过与父母一起进行游戏和交流,孩子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和沟通。
父母作为孩子的角色模型,可以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交流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异性社交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塑造以及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对孩子异性社交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的关注和指导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促进他们与异性之间的健康互动。
第三部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1. 沟通和倾听父母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应找到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
2. 给予关爱和支持父母应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赞美和鼓励,他们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其积极地面对社会。
3. 建立规矩和界限父母需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行的。
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社会适应提供支持。
结论亲子关系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合作的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父母应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亲子关系
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亲子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探讨亲子关系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促进亲子关系的相关方法,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亲子关系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其身心健康有深远的影响。
1. 健康心理发展亲子关系的良好与否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亲子关系中的陪伴、理解和支持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增强其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相反,冷漠、忽视甚至严厉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中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的加重。
2. 身体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中学生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亲子关系中的温暖关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的身体关爱,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
同时,亲子关系中的紧密互动也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身体活动,减少久坐等不良习惯的养成。
3. 学业表现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直接的影响。
关爱和支持对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亲子关系中的压力传递、过度干预等不良现象,则可能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学习厌倦等问题的出现。
二、促进亲子关系的相关方法1. 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基础。
家长要主动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倾听和表达,通过沟通交流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共同参与家长应积极参与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可以与中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检查和讨论学业进展,共同解决学习难题。
此外,还可以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亲子旅行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同体验,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3. 尊重与支持家长要尊重和支持中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
鼓励中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探索,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在学业、社交、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建设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建设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性格发展。
因此,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寄托,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在家庭之外,青少年逐渐接触和融入更广泛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而亲子关系紧张或疏远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社交技巧和信任感,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亲子关系对青少年性格发展的影响青少年阶段的性格发展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特质,如乐观、自信、坚韧等。
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性格特质,如自卑、孤僻、暴躁等。
这些性格特质将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社会成就。
四、如何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1.加强沟通与理解: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定。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理解家长的期望和关爱。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
2.给予关爱和支持: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益的活动,拓展视野,增加经验。
3.适当调整期望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可行,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挫败感,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期望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
系的研究
研究表明,亲子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而且也
可以影响孩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社会互
动的一部分,其行为和情绪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负面影响。
因此,亲子沟通的频繁参与和质量更高的与会者可以帮助他们在家庭
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研究发现,初中生之间的亲子沟通可以帮助他们较好地构建家庭环境
和社会环境。
孩子们可以更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则可以更加深
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予孩子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亲子沟
通还有助于调节孩子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通过家庭
讨论和成长调查,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来进行家庭
教育和情感疏导,从而使孩子们能够逐渐掌握自己社会生存的技术。
同时,家庭合作是达到孩子个体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关键,也是亲
子沟通的重要内容。
通过及时的互动,父母和孩子会加强自我认知,
提高互相的理解和尊重,增进彼此的感情。
通过动态调整家庭角色和
规则,孩子们可以学会自律,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社会环境。
总之,家庭环境和社会适应是初中生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其发挥个
人潜能的重要因素。
亲子沟通有助于初中生较好地构建家庭环境和社
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个体及家庭发展。
亲子、同伴依恋对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
识, 着 重 培 养学 生 记 忆 能 力 的 提 问 。 理 解 提 问 是 一种 加 深 学 生 对 知识 的删 解 , 培养 学 生 理 解 能 力 的 提 问 。 运 用 提 问 是通 过 运 用 加深 对知 识 的理 解 , 达 到 对 知 识 的进 一 步 巩 固和 掌 握 。 分 析 提 问 是 一种 培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的提 问 。 综合 提 问 足 一种 培养 学 生 综 合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的 提 问 。评 价 提 问是 种 要 求学 生 对 一 定 的 教 学 内 容 进 行 评 价 ,以 培养 学 生评 价 能 的 提 问 。 设 计 主 问题 的教 学 原 理 应 符 合 ” 布 鲁 姆 一 特 内教
征。
笔者 认 为 这个 案 例 中的 提 问是 成 功 的 ,重 要 的 原 因就 在 于 抓 住 了一 个 普 通 句 子 中 的两 个 关 键 词 语 ,而 这 两 个 关 键 词 语 与 文 本 的写 作 背 景 和 主 旨 密切 相 关 , 师 生 在 合 作 中解 决 丁 幽绕 这 两 个 关 键 词 语 挝 f J I 的 问题 以后 , 学 生 也 就 能 顺 利 地 打 通 全 文 的 脉 络, 抓 住 文本 。 5 . 思 想 内容 的 中 心 点 语文 教学 重 在 通 过 引 导 学 生 理 解 课 文 的语 言 文 字把 握 课 文 的 思 想 内容 , 进 而达到” 文 以载道” 和” 教书育人 ” 的教 育 目 的 。 因此 , 教师应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的 l f l 心点设计主问题 , 引 导学 生 在 课 文 的 ” 灵 魂 深处 闹革 命 ” 。
天下之忧而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乐 ? ” 学 生 经 过 小 组 学 习和 合 作 交流 , 充 分 地 与 文本 进 行 对 话 , 认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 天 下 之乐 而乐” 意为忧在 天下人之前 。 乐 在 天 下人 之 后 , 这 句 话 表 现 了范 仲 淹 以天 下 为 己 任 的博 大 胸 怀 。本 文 的 立 意 和 构 思具 有叙议结合特点 , 范仲淹借作记之机 , 除 了含 蓄 委婉 地规 劝滕 子京要” 不 以物 喜 , 不 以 己悲 l I 夕 , 还试图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 济 世情 怀感 染 朋 友 滕 子 京 。 学 生 与 文本 对 话 的过 程 , 既是 指 学 生 熟 读 课 文 后 产 生 感 悟 , 提炼观点 , 到文 中 寻找 依 据 的 过 程 ;也 可 以说 是 学 生 对 文 本 的 个 性 化 的 解 读 过程 。 因为 在 学 生 与 文本 对 话 的过 程 中 , 学 生 是 在 已有 的 知 识 平 台上 以 自 己 的眼 光 看 文本 , 用 文 本 来 说叫 自己 的观 点 , 学 生 根 据 自 己 的学 习方 式 和 思 维 方法 理解 观 点 , 理 解 得 比较 全 面 、 完 整 和深 刻 , 并具有创新思维 。 6 . 课 文作 者 的情 感 点 有许多课文 , 内容 非 常 丰 富 , 但 作 者 的 情 感 往 往 是 一 条 鲜 明 的 线索 。 在这种情况下 , 抓 住 了情 感 这 条 ” 线” 也 就把 握 了整 篇文章 , 达 到 了 纲举 口张 、 提, 剁 挈 领 的 效果 。 这 样 教 学 思 路 史 清晰 , 学 生 更 乐 意参 与 。
中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中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
在青春期,中学生会经历身心发育的巨大变化,对亲子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学生会开始自我意识、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他们会开始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并且会有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常常来自于对父母的期望和对自己的期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尊心的认同感之间的矛盾。
亲子三角关系在中学生的青春期也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中学生会开始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他们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朋友圈子、恋爱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给亲子三角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并且会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亲子三角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又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好的中学生,通常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他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应对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挑战。
而亲子关系不好的中学生,通常会有很大的困难适应社会,他们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难应对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挑战。
因此,亲子三角关系对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亲子关系良好的中学生往往会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亲子关系不好的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促进亲子三角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亲子三角关系的和谐发展呢?首先,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尽量多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且尽量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其次,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自律能力和独立性。
最后,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是复杂多变,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密切。
促进亲子三角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金灿灿 1 邹泓1 曾荣1 窦东徽2摘要:以六城市2630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亲子依恋、父母亲密和社会适应的状况,发现:(1)中学生母子依恋质量高于父子依恋质量;男生的父子沟通、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随年级升高,亲子依恋质量显著下降;(2)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
积极社会适应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双亲安全依恋型>一方安全依恋型>双亲不安全依恋型的情况,消极社会适应的得分则恰好相反;(3)父母亲密能够调节亲予依恋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亲子依恋;父母亲密;积极社会适应;消极社会适应 1 问题提出早期的亲子依恋是个体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与父母是否存在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Bowlby,1973)。
与体验到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相比,同父母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高的自尊和更好的学习成绩和社会技能,较低的抑郁、焦虑和疏离感等情绪问题,有更少的敌意、攻击性行为和社会压力等适应问题( Belsky,Carduque,&Hrncir,1984;Ooi,Ang, Fung, Wong,&Cai, 20XX; Rutger, Catrin,&Wim,2001)。
这表明亲子依恋是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的重要预测变量,良好的亲子依恋质量或安全型亲子依恋可能是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间的亲密和冲突及婚姻质量也会对子女的行为和社会适应状况产生影响。
未婚同居父母间较不稳定的伴侣关系、较多的伴侣冲突与父母对子女的需求较不敏感、关爱较少存在高相关( Klausli&Owen.20XX)。
青少年早期遭遇父母离异的女孩,首次性行为和怀孕的时间较早,性伴侣数量较多,首次婚姻持续时间较短( Quinlan,2003)。
亲子依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调适
调适方法:采用家 庭治疗和个体心理 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改善亲子沟 通方式和家庭环境 。
调适效果:经过一 段时间的努力,李 某家庭亲子关系明 显改善,青少年心 理发展也更加健康 。
调适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亲子关系紧张:如何建立信任和沟通 学习压力过大:如何平衡学习和家庭 情绪波动大:如何稳定情绪,保持冷静 价值观冲突:如何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观念
关注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 和发展方向,增强家庭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建立家庭规矩和价值观:明确家庭的规矩和价值观,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 感和义务感,增强家庭的稳定性。
PART SIX
案例分析
成功调适的案例分享
案例名称:李某 家庭
案例简述:李某家 庭在亲子依恋关系 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但在专业心理辅 导下成功进行了调 适。
提问: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
肯定:肯定孩子的观点和努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
建立良好的沟通 渠道,鼓励孩子 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想法
关注孩子的情感 需求,给予他们 足够的关心和支 持
尊重孩子的个性 和意愿,不强迫 他们做自己不喜 欢的事情
制定个,增强亲子 沟通和情感交流
PART FIVE
如何建立良好的 亲子依恋关系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强调爱与规则的平衡: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也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和 期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减少对父母的依 赖
促进情感表达:良好的亲 子依恋关系有助于青少年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从 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 的情感问题
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影响
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近年来,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亲子关系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首先,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
父母作为儿童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儿童。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亲密、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持,帮助儿童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应对挫折。
相反,苛刻、冷漠的亲子关系则容易使儿童情绪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改进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积极传达正面情绪,以促进儿童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建立。
在一个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会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肯定,不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这种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进而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缺乏关爱和肯定的亲子关系容易导致儿童自卑和孤独感,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此外,亲子关系对儿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学会与他人相处,遵守社会规则是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
而父母作为儿童最重要的行为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以尊重、公平为基础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倡导和宣传诚实、正直、友善等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和互动,儿童能够逐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父母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
依恋对孩子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
依恋对孩子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依恋是指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依赖和依赖感,而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依恋关系对于学校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依恋对孩子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
一、依恋与孩子学校适应能力的关系依恋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石,对于孩子的自我安全感和情绪调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孩子培养积极的、安全的自我认同,从而提高他们适应学校环境的能力。
1. 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在依恋关系中获得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支持和关注,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使得孩子更加敢于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更有勇气参与学校中的各种活动,从而提高学校适应的能力。
2. 社交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
他们在依恋关系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和沟通,在学校中可以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联系和友谊,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
3. 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依恋关系中的温暖和支持有助于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在适应学校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挑战,这时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和心态。
二、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并提高他们的学校适应能力,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提供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发展的摇篮,提供一个稳定、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基础。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陪伴,以及稳定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规律。
2. 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情感家长应该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感受,给予他们适当的情感支持。
在孩子表达困扰和挫折时,家长要耐心聆听,理解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如参加兴趣班、跟同龄人多交流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扩展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供适度的支持与自主性培养在孩子适应学校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度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
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的研究1.前言随着国家的不断壮大,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逐渐趋向于使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以此来进行远距离的沟通。
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近距离身边人的交流,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家人。
交流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与家人、亲人的沟通越来越少,导致与亲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这也使得更多学者投身于研究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的领域,并在此领域获得较多的发现与成就。
Olson 等[1]在 70 年代在研究亲子沟通过程中,提出了家庭功能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 2个基本维度:亲密性和适应性,而沟通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促进维度。
家庭成员通过沟通来表达亲密,也通过沟通来处理与适应有关的问题(如解决问题矛盾与家庭争论等)。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可界定为从开放性的沟通到有问题的沟通的一个连续体,两端分别是最为开放性的沟通和问题最严重的沟通。
雷雳等[2]在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一文中提到,对亲子沟通的深入研究正在逐渐兴起,从最初亲子关系研究的单一静态模型,即根据一个现象所属的类别对其作出解释,到亲子关系研究的人—环境模型,把人和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到然后的,亲子关系研究的过程—人—环境模型,之前的两种模式,很难揭示出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关系的内部机制。
要揭示各种关系的内部机制, 必须对产生某种结果的过程有一种概念化的理性认识。
亲子关系研究的“过程—人—环境模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而提出的。
最后发展到亲子关系研究的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认为所有影响父母行为及儿童发展的因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些模型为之后的亲子沟通研究理论奠定了基础。
王争艳等[2]人在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过程中发现:亲子沟通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而异常的沟通则造成反社会性或非社会性心理行为。
如果能做好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可以增加青少年的良性行为,从而发展其良性的亲社会行为。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对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1. 情感支持与安全感亲子关系中的情感支持是孩子心理适应能力的基础。
通过与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孩子可以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当他们感到不安或面对压力时,有一个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亲密关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重建自信、调整情绪和应对困难。
2. 沟通与情绪管理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机制和开放的交流渠道可以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有效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的情绪管理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示范作用,影响他们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 自尊与自信心亲子关系中的积极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父母通过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心可以使孩子更有勇气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
4. 界定界限与责任感亲子关系中的界定界限和责任感培养是孩子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需要在关系中建立适当的界限和规矩,让孩子明确行为的准则和责任。
这种界定界限的行为有助于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5. 解决问题与应对能力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和应对能力。
父母可以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决策。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总结起来,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还促进孩子的沟通与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同时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和应对能力。
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可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孩子的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孩子的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子关系是孩子面对外界的起点。
而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对孩子适应学校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孩子的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并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对孩子适应学校有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爱、关心和支持,会使他们具备面对学校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一个稳定的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校,与同学互动,参加各种活动。
相反,如果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感受到冷漠和忽视,可能会产生对学校适应的压力和抗拒情绪,甚至表现出逃避上学的行为。
其次,亲子关系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并促进他们主动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将对孩子进入学校后的适应产生积极的改变。
同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许会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然而,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缺乏引导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孩子社交能力不足、处理人际关系困难,并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孩子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与他们对学校的适应程度也密切相关。
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就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校适应中的问题。
在家庭中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孩子会更容易建立起与老师和同学的良好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学校集体。
相反,如果家庭缺乏沟通和亲密度,父母对孩子的无视或过于宠溺,可能会阻碍孩子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并影响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
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也会对孩子学校适应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们施加过多的压力,可能会使孩子在学校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不实际的期望,从而引起学习焦虑情绪。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下降,影响他们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
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他们在学校中能够自由地发展和表达自己。
儿童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
儿童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近年来,儿童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亲子关系,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孩子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儿童亲子关系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影响在孩子成长的第一阶段,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
首先,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父母的引导和激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增强他们应对新环境的勇气。
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充实的学习资源和适宜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亲子沟通家庭亲子沟通是塑造儿童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孩子学校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
积极的家庭亲子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凝聚力,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到被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校生活。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帮助孩子理解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讨论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适应学校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亲子陪伴与支持亲子关系中的亲子陪伴和支持对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亲子陪伴是指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共同体验和学习。
亲子陪伴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和依恋感,从而提升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
此外,父母的支持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父母的鼓励和支持都能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认可,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四、亲子关系建设中的亲子时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加快节奏,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亟待加强。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时,亲子关系建设中的亲子时间必不可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同伴依恋对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同伴依恋特点,从而探讨两者对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因素。
方法:通过对广西南宁市405名中学生以《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进行测量,选取有效问卷366份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中学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关系特征。
结果(1)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呈正向显著相关,且相关均在0.25以上。
(2)父子、母子依恋为自变量,积极社会适应为因变量显示母子依恋t=6.83, p注:*p<0.05,
**p<0.01, ***p<0.001。
2.4 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表5 父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对积极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 r r2 f b beta t
积极社会适应方程模型1 0.28 0.08 30.01***
父子依恋 0.38 0.28 5.48 ***
同伴依恋方程模型 2 0.34 0.11 45.19***
父子依恋 0.37 0.34 6.72***
积极社会适应方程模型3 0.44 0.19 41.55***
父子依恋 0.25 0.18 3.59***
同伴依恋 0.42 0.34 6.65***
注:*p<0.05, **p<0.01, ***p<0.001
如表5所示,父子依恋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为0.18,p<0.001,
检验结果显著;同伴依恋标准回归系数beta为0.34,p<0.001,检验结果显著;根据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中介过程[5],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父子依恋、同伴依恋对积极社会适应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讨论
3.1中学生亲子和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与父亲、母亲、同伴的依恋关系不同,同伴依恋程度最高,次高的是母子依恋,最低的是父子依恋。
在父子和母子依恋上,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同伴依恋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程度显著高于男生。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心理生理急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但同时反抗心理也增强,他们渴望在观点上和情感上能与父母分离;同时,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使他们产生诸多的困惑与不安全感,这促使积极得去寻求亲密的依恋关系[6]。
而来自于同伴间的良好关系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尊重、安全感及归属感等的需要[7]。
3.2中学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呈正向显著相关,表明中学生的依恋状况的确能够影响其社会适应。
家庭-同伴关系的三元模型认为,亲子互动能够让家长扮演教育者、引导者或者咨询者的角色,在社会规则、文化规范与习俗等方面明
确教育他们的孩子[8],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家庭以外的社交伙伴的关系,以此完成社会适应过程。
中学生与父母及同伴间发展出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使其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
[9]
3.3 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不仅对积极社会适应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同伴依恋,间接作用于积极社会适应。
这可能是因为父母仍然在个体发展家庭外的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若与父母有良好的依恋关系,个体则倾向于将与父母的积极互动带到其他的关系中,倾向于对他人和自己有正向的评价,能够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10]。
4 结论
4.1父子、母子及同伴依恋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积极社会适应的发展。
4.2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积极社会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d.buhrmester,“interpersonal competence,and adjustment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hilddevelopment.1990,(12): 1101-1111.
2.陈建.论社会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1-12.
3.安晶卉,张建新,王黎. 青少年依恋问卷初步编制[j].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10,18(1):445-462.
4.余益兵,邹泓,周晖等.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
[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6-97.
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 (5):614~62.
6.李小青,邹泓. 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