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是指对自然界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有效工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唯物论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唯一的客观现实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
一切物质都是有形的、可感知的,并遵循自身固有的规律。
2.物质是运动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通过物质的运动表现出来的,没有静止的物质存在。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唯物论认为物质的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认识。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存在和普遍发展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这种矛盾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这两个对立方面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
3.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负反馈,二者统一统一起来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研究物质的内在联系自然辩证法应用于研究物质世界,通过揭示和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和运动规律,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要素。
2.研究自然界的演化和变化自然辩证法应用于研究自然界的演化和变化规律,了解事物的起源、发展和灭亡过程,探索自然界的发展趋势。
3.指导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为人类改造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运动规律,辩证法则关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立统一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源于哲学,是一种以对立统一为基本原理,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为主要方法的思维方式。
它呈现一种对自然界复杂、多样和矛盾现象的解释模式,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概念、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析自然辩证法,说明其在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它基于对立统一原理,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解释。
自然辩证法具有高度的理论建构性,可以用主观分析来更好地解释客观物质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辩证思考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对立统一”,指的是自然界中多样的物质形态和控制规律,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复杂现象和矛盾。
自然辩证法认为,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具有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
实践和实验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依据和验证方式,因此,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中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理论1. 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这些矛盾不是一味的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对立面在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断转化为对方。
因此,对立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着联结、转化和发展,助推事物的复杂发展。
对立统一原理对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生物学家和医生来说,了解人体内外的矛盾和对立,显著地提升了他们处理疾病和生命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成功。
同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对立统一原理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对立统一原理解释,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2.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们的意识状态和认识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然辩证法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可以为科技和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也会成为某些人观念僵化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障碍。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是什么,体系结构和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哲学门类。
其研究的内容是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其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整体。
其学术体系是由总论、分论和历史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总论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自然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分论包括: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化学哲学、医学哲学以及地学和天文学哲学等一系列哲学;历史包括:前史和本史。
三、哲学与一般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相互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就没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什么叫系统?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哪些?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系统指: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四个要点: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特定的结构。
3、系统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如同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包含着无数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试图探索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各种变化和发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历史渊源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提倡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全面观察和认识,强调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孤立存在的实体。
它强调整体性思维,即一切都是一个整体的部分,没有绝对的孤立存在。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事物间的矛盾与统一,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统一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万物流动不已,一切都在不断发展演变之中。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老子、庄子等的理论强调了整体性思维和矛盾统一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反映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还存在不足。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站在整体性思维的角度,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把握好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作规律,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愿我们能够以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思维和方法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方法论的核心是在观察和研究自然界时运用辩证思维方式,以整体观念和矛盾的斗争为基础,分析、理解、把握和改造自然界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发展规律和可变性原则。
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它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统一多样性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改变物质条件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
2. 矛盾规律自然界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3. 发展规律自然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强调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界。
4. 可变性原则自然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可变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会对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自然界时,要注重对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把握。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以上述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矛盾分析法、全面观察法、历史法和实验研究法。
1. 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矛盾分析法要善于捕捉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矛盾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全面观察法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来揭示的。
全面观察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事物的片面现象,还要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相互关系,审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整体过程,形成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全面理解。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听起来就像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也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界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事物是变化的,这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发又长了一点,心情也可能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波动。
自然辩证法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变化的规律。
就像老话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需要认识到,水的力量在于它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也是有规律的。
1.1 辩证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有点像那种弹性十足的橡皮筋,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状。
我们常常会遇到“是非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选择题”。
比如说,你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选择出去玩,结果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候你就得想想,晴天和雨天各有什么好处。
这种思维方式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变通,不要死死抓住一种观点不放。
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
1.2 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自然界就像一部不断上映的电影,变化是它的主旋律。
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变化的。
比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四季更替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万事万物都有它们独特的逻辑和规律,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象,更要去挖掘背后的深意。
2.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说到自然辩证法的意义,那可真是大有裨益。
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选择都有它的理由。
就像有的人喜欢海,有的人偏爱山,这并不是谁更好,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该像围棋棋手一样,放眼全局,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几颗棋子。
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优解。
2.1 与生活的结合把自然辩证法应用到生活中,其实也挺简单的。
比如说,工作上遇到难题,别急着抱怨,试着换个角度想想,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我们喝茶,有时候泡茶的水温不对,味道可能就会失去风味。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特征?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科学精神在寻求什么?(就是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参考一:参考二: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通过对矛盾和变化的研究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应用领域。
起源自然辩证法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而后被西方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引入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源自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理:矛盾和变化。
基本原则矛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现象,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通过对矛盾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变化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通过对事物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领域的例子:生物学生物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可以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系统的矛盾和变化,并发现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规律。
物理学物理学是另一个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而物理学正是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矛盾和变化,并揭示宇宙的本质规律。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环境是一个由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系统。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研究环境系统的矛盾和变化,从而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

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下面将对这些观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如矛盾的双方、事物的内外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这些对立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实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质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质量的变化可能是逐渐的也可能是突变的。
事物质量的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演化引起的。
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而质变又反作用于量变,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过程。
三、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否定到否定的过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也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否定和肯定的过程,新事物得以产生和发展。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旧事物被新事物所替代的过程,这种替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这些观点是相互关联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许多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立统一的观点告诉我们,自然界中存在着生物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质量互变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改变量的大小和质的性质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积累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在社会发展中,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替代的过程。
旧的社会制度和观念被新的制度和观念所否定,但同时也包含了旧的一部分。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是探索自然规律与发展的观点和理论。
它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如《易经》中“天地辩而四时行”、“阴阳盛衰而更代”等,都是自然辩证法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思想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自然辩证法有哪些思想核心?它具有什么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作详细解释。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核心是:矛盾、变化和发展。
它认为,在自然界中,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和斗争,从而推动了改变和发展。
矛盾既是自然界变化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除此之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换句话说,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整体中相互关联和制约的结果。
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不仅限于自然界,同时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唯物性、客观性、历史性、发展性、辩证性以及系统性。
首先,自然辩证法具有唯物性。
它坚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和变化都在物质世界中体现。
自然辩证法不认同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相反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提炼经验,反思实践。
其次,自然辩证法具有客观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意志无关,并且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要通过实践发展出来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第三,自然辩证法具有历史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的,在历史进程中会有相应的改变和发展,而这也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第四,自然辩证法具有发展性。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矛盾和变化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因此,自然辩证法强调创新和发展。
第五,自然辩证法具有辩证性。
它认为,任何一个矛盾都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也就是说,矛盾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体现在事物运动的不平衡、不充分和矛盾的交替上。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辩证法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含义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也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又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哲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我国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技术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
3、还有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哲学大学科的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居于中介地位,在哲学和科技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特点,涉及到科技史、科学学、科技伦理、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
5、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叫作“科学技术哲学”;在美国叫作“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在日本叫作“科学技术论”;在前苏联叫作“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①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背景;②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背景;③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背景。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内容:①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②假设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观。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与方法论抽象----方法论;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 科学技术观;五、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提高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2、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创造性科学思维修养。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旨在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它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流动发展的,并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统一。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原理内容:
1. 矛盾性原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矛盾和对立推动的。
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因素,矛盾和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统一性原理:矛盾和对立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统一。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演化,最终达到新的统一状态。
3. 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其质量、性质和特征。
从数量变化到质量变化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方式。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每个具体的矛盾又有其特殊性。
每个矛盾具有其独特的条件、发展阶段和特征。
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质变推动量变的继续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6. 循环和螺旋发展原理:自然界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直线式进展,而是循环和螺旋式的。
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循环和往复的现象,进而向更高的发展
阶段演化。
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和变化。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可以运用到社会和人文领域,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主要内容)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思考:是否有先于人类的精神存在?)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间断,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当前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什么?思想来源有哪些?意义是什么?答:1)基本内容⑴自然界是物质的。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
⑹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⑺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2)思想来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各个主要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a、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并明确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和事物联系的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体系。
它旨在认识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统一、量变质变和递进发展等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发展的,物质是本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但又受制于物质的决定性作用。
在自然界中,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要把握物质发展的辩证规律,以及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矛盾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自然界充满着各种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立统一和同一性,即事物包含着相互对立的方面,同时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
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事物不断发展、演变、进步。
量变质变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质变则是事物发展的突变和转折点。
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
递进发展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思想。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和连续性,既保持了对旧事物的承认和继承,又具备了创造和推动新事物发展的能力。
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通过逐步积累和进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研究矛盾统一、量变质变和递进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揭示自然界的发展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自然界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自然辨证发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创立:自然科学与哲学共同进展的产物发展:列宁的贡献、前苏联的贡献、多译文出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科学的推进。
在中国的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
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哲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特色:1、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2、提出了人工自然理论。
3、突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育功能。
4、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
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和成长有什么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哲学的挑战和自然科学的冲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特征有: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古希腊)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机械性、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性。
6、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和批判性。
其渊源是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发展:系统自然观与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相互统一8、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其作用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
9、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和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其作用为: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统一,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统一。
10、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其作用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11、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思考题: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2.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国家的普遍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解释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3、科学与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人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关系的改变4、异化:同处于事物统一体当中相互对立的本质,自发的想对立面转化的过程。
技术也存在异化。
人类所创造的技术越先进,离开人类的自然本性就越远,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5、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和实践关系。
6、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
7、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的,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第二,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在于从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目的。
这里理性和目的并不直接使自然界发生任何变化,而是借助技术工具的中介作用,使自然界发生形式变化,同时在自然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三,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
一方面,技术的演化推动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原始时期混沌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天人对立再到将来的自觉的天人合一的演化。
另一方面,人类还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改变着自身,使人的身体和思维发生着改变。
第四,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8、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范畴,其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辩证性质:固有属性上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存在形态上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价值负载上的中立性和价值性,外在体现上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演化变迁上的跃迁性和累积性。
9、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前者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组成。
后者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
10、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前者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组成。
后者有经验形态技术(表现为技艺、技巧和经验)、实体形态技术(工具和机器等)和知识形态技术(侧重于技术知识)组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11、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动力:科学发展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纵向上表现为渐进和飞跃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12、技术的发展动力: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如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思考题: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2. 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就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2、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的创新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和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的3、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
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4、思维的收敛与发散:前者志在结果,后者注重多途径思考,易产生创造性思维。
5、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6、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演绎、归纳、类比推理。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顿悟。
7、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移植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或技术移植。
交叉与跨学科方法是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同一对象进行研究,是一种多维融贯的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8、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达方式。
数学方法是一种关注事物的形式和抽象结构的思维和科学方法,它抽象地表达事物的空间关系与数量关系。
数学方法包括多种形式:数学方程方法、数学统计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实验方法等。
9、系统思维是把事物视为系统来处理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