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影响下的科学教育观

合集下载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概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深远且复杂的议题。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反之,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改变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现今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寿命,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科技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市场的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的开放包容等,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

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技塑造的世界里,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国际竞争,几乎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力量。

那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一、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发展1、科学的社会方面科学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是, 将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众多的学者都来研究它, 却是20 世纪50~60 年代的事情。

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出它的各个侧面。

科学首先向人们展示的是它作为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侧面。

这种研究传统形成了“科学哲学”这门学科。

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认识现象, 也就是从整体上研究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问题。

还有一种研究是对于人类认知结果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产生、发展、变化作历史的记载和考察, 18 世纪的一批科学家回顾了本专业发展的历史, 到19 世纪30 年代, 英国的惠威尔才首次推出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归纳科学的历史》,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作为整体的科学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上述两种研究都是孤立地研究科学自身, 不涉及社会问题, 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以前的时代, 包括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在内, 生产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劳动者的经验和技巧, 科学对生产、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还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缘故。

从电力革命开始, 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 科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加强, 科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和业余爱好, 而且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一种社会建制, 对于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时人们发现, 科学不仅是认知过程和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 而且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多面体。

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它。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对科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后认为, 科学不能用定义来诠释, 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的叙述来表达。

贝尔纳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阐述科学的形象, 指出科学是“一种建制; 一种方法; 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浅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论文)

浅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论文)

浅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中通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意识形态的概念阐释,进而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一、概念解析(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恩格斯,都密切地关注着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中的科学发展。

自然科学通常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

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

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是人类生产和自然科学实验的知识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具有继承性和非阶级性的特点。

现代自然科学一般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本质和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技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理论性质的科学,如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等。

应用科学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技术和工艺性质的科学。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二)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

人文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名称,是12、13世纪意大利出现世俗性的学校时开始确立的。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研究与神学研究相对立,提出了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是一切文化科学的中心的世界观。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科学教育?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科学教育?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科学教育?正方,应该关注科学教育。

首先,科学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科学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持续的创造,而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这就充分说明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所说,“知识是力量,科学是知识的源泉。

”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力量。

最后,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和科学技术问题日益凸显,而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卡森所说,“只有了解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科学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反方,不应该关注科学教育。

首先,科学教育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应该被过分强调。

学校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不能只关注科学教育而忽略其他方面。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是生活的全部,而不仅仅是科学的一部分。

”这就充分说明了科学教育不能被过分强调。

其次,科学教育并不适合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有些学生可能对科学并不感兴趣,而过分强调科学教育会让这些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聊。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不应该一刀切地强调科学教育。

正如英国著名作家奥斯丁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

《科学社会学》读后感

《科学社会学》读后感

《科学社会学》读后感《科学社会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推动,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繁荣和便利,更体现在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

例如,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试错和修正,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因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科学研究的选题、经费和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这些影响有时候是有益的,有时候也可能是负面的。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规范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的社会责任。

科学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伦理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家们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来。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规范,以确保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总的来说,《科学社会学》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它让我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理解。

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的社会责任和影响,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和规范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你对科学和社会的关系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影响,不妨读一读这本经典之作。

社会科学教育中的社会问题解析与解决策略

社会科学教育中的社会问题解析与解决策略

社会科学教育中的社会问题解析与解决策略一、引言社会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培养社会关怀意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科学教育本身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社会科学教育中的问题1. 教材内容的单一性社会科学教育往往只关注某些经典理论或研究成果,忽视了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方法。

这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多角度理解和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社会科学教育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这使得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3. 师资队伍的不足社会科学教育需要具备广泛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的专业背景较为狭窄,难以全面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

三、解决策略1. 多元化的教材内容社会科学教育应注重引入多种源自不同学科的理论,关注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会问题,并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

2. 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社会科学教育应融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的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科学知识。

3.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为了提高社会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多种途径让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提供更多机会,让教师参加国内外研修和交流活动,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

四、案例分析以某大学的社会科学教育为例,该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如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该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调研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团队也经常与行业专家进行合作,开展实际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HPS教育及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HPS教育及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HPS教育及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来源: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作者:王艳丽编辑作者:王慧君副教授王桂秀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文章来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摘要: HPS教育是近年来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一种科学教育观。

HPS教育理论、HPS课程以及HPS课程的实施对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内容:国际上对科学教育已达成普遍共识,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历史使命。

科学教育如何才能提高质量,完成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

在西方有一种教育思想正在悄然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科学教育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就是HPS教育。

H (History of Science)指科学史, P ( Philosophy of Science)指科学哲学, S ( Sociology of Science)指科学社会学, HPS教育旨在于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HPS教育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HPS教育的内涵、HPS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和HPS教育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HPS教育的内涵起初, HPS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istory andPhilosophy of Science)的英文缩写词,但近年来随着科学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它与科学教育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科学教育专家又把科学社会学纳入到HPS中,于是HPS就变成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的缩写词了。

HPS教育基本思想就在于:坚信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这些学科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科学教育变得更有效。

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探析

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探析

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 首先, 体现在科学教育中对“ 科学的本质” 识的影响。从 认 科学的社会建构论认知来看, 科学观点和科学理论不仅来 自于个 体与 自然现象之间的互动, 而且经过一个复杂 的过程 , 在这过程 中, 科学观点在被科学共同体确认之前还要通过一些主要的社会 科学栅构的交流与检查。也就是说 , 科学知识建构的社会因素导 致了科学共同体分享了全社会的观点 , 包括概念、 模式、 社会习俗 和过程。在此意 义上, 科学观点和理论又被理解成一种社会建构 国科学促进会( A ) 18 年出版了作为“0 1 s 在 99 26 计划” 第一阶 或者说与大众知识的科学性和地位相关的观点是被个人 段研究成果的报告《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 学》 该报告对于学生 的过程 , , J@J 园到高中毕业 1 年学习之后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素养作 和社会建拘 的。 > D , t 3 在现代国际基础科学教育中, “ 对于 科学的本质” 的看法, 国 了全面描述 , 要求学生 科学世界观 、 科学的探究方法 、 科学事业 外学者曾经对于八种国际科学标准文献进行过总结 , 得出了关于 的性质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 的本质。报告的第一章 “ 科学的本 科学的本质” 的十四条一致性看法 。 【 认为, o 科学知识是尝试性 质”第十章“ 、 科学史的透视” , 涵盖 了科学哲学、 中都 科学史 、 科 “
学学领域对于科学进行研究的认识成果在科学教育中逐渐受到 更多的重视 。 在英美两国的现代科学教育中, 自觉关注 H S的指导思想 P 非常突出。英国国家课程署( C ) N C 关于 }) ⅡS的内容指出,学生 “ 应该理解科学溉念随时间而变化、 发展的方式, 理解这些概念及 其应用是如何受到社会 、 、 伦理 精神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的” 美 。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什么是STS教育我国理科教育和STS教育中国的STS教育研究急待研究的问题常初芳在西方发达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与近代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前进、相互促进的。

这两者,既对中小学自然科学的分科教育提出要求,也为它的实施提供条件。

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也是矛盾统一。

直到近5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

回顾和探讨科学教育发展历史,包括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兴起,无疑对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改革有益,对落实“科教兴国”有益。

一、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现在我们从历史年代来划分科学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并阐述STS教育的沿革。

(一)1920年以前以美国为例,当时的科学教育方向,是基于实利主义的原则,配合农业、工业及商业发展的需求,开始运用新的示范性及科学实验方法,编制一定的课程,使社会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二)1920~1950年这个时期,处于两次大战之间,科学教育都以培养专业性的科技人才为宗旨。

因此,这时期内增加了木少科学与科技方面的教科书。

科学教学策略,引用演绎法。

科学实验用以验证科学知识及加深学习层次,科学知识不断以逻辑形式向前扩展,科学学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

STS的萌芽和它的影响因素来自学校科学教育领域之外,这就是被称为“科学为人民”的运动。

1920年至1930年期间的左翼科学家霍尔丹(Haldane)、霍格本(HogBen)以及二次大战后的斯基尔贝克(Skilbeek)等,他们是主张“社会改造”教育的教育家。

“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the British Society for Social KesponSibility in Science)中有许多思想共同的成员,他们主张,新的科学教育应该着力于使公民能参与恰当的政治行动,学生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社会改造方面的问题。

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影响下的科学教育观

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影响下的科学教育观

后现代科学批判等运动相结合 , 在当今学术界影响巨大, 争论不断” 。由于爱丁堡学派持有一种激进而强硬的建 一 构论主张 , 故又被称为 “ 强纲领” 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知识 的本质与科学教育有着直接的关 系, 事实上 , 科学知
识社会学正试图对 当代科学课程的教学施加影响。以下 , 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主要 内容作一个简要介绍 ,并探讨其
科学知识社会学最重要的理论家 ,他于 17 年 出版 的 94 《 知识 与社会意象 》 一书 , 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 的奠基之
作 , 自己也 因此而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 的元老级 0 — 6 2 0 — 6 1
赏。而在拉图尔等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看来, 科学家其实更
关注的是信誉 的积累 ,并通过信誉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 源, 以维持其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 “ 他们把科学描述成
[ 作者简 介 ] 李尚群 , , 男 湖南农业大学技术师范学 院副教授 、 管理学博士。 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管理 、 教学基 本理论 。
’ t晴 双月刊 2 85 圈 嘻 0 . 0

个市场 , 科学家将信誉 ‘ 投资 ’ 于那些他们相信会进一
巧, 以谋求获取资助等。拉图尔把已经被接受为事实的科 学知识 、 科学仪器等称 为黑箱 , 他提出了一条这样的研究 规则 : 我们将在事实和机器的形成过程和制造过程中进 “ 入 它们 ;我们将使 自己不再背负任何知识之构成 的前观 念 ( rcn etn )我们将密切注视黑箱的闭合过程 , peocpi s ; o 并 小 心翼翼 地把对这一闭合 的两种对立解释 区分 开来 , 一
第一 , 科学知识是由具体社会情境决定 的信念。科学
知识社会学从相对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 ,认为 自然界在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量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社会中的力量,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

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包括众多具体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社会科学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来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和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并提供决策的依据。

人文科学则强调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等方面,它包括文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等学科。

人文科学通过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类精神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的情感、思维和价值观。

人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通过研究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规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

例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政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政治权力的运行和制度安排。

其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再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对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拓展视野起着重要作用。

人文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了解社会秩序和个体需求的平衡。

通过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们能够拓展视野,提升人文修养,塑造更完善的个体和社会。

科学史下的科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科学史下的科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一、科学史赋予了科学广阔的人文内涵科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工具,它其实是非常人性的,富含精神的。

其次,我们认识科学的本质属性要从科学史出发,较好的办法就是看一部科学史著作,许多著作都生动的描述了科学过去的面貌和对未来的展望,仿佛就是告诉你“看,这就是科学!”把理解交给读者。

二、教育需要科学史这一点要多说几句。

现在喊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已经很久了,众所周知的通识教育即主张博学多识,独立思考。

可这个桥梁实在不多,不难发现,科学史特别是外史将各门自然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科学家的个人思想、生活经历融为一炉,有的著作甚至以社会学的观点透视科学的发展历程,显得弥足珍贵。

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一个核心方面——科学素养,也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其关键是参悟科学的本质,造就理性的思维方法,铸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这是需要通过长期展现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才能使学生领悟的。

相比之下,国外对于科学教育、科学素养的养成则很重视,其中不乏科学史、科学哲学方面的教育。

在美国,除了著名的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外,几十年前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用案例教学法尝试科学史教育,其后又被人引入高中教育,乃至形成了专门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内容的HPS教育。

“2061计划”以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指出:要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必须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科学的本质。

他们的教材里有规定的科学史内容,有大量鲜活的科学素材。

三、学习、审视世界科学史及中国科学史关注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我们学习科学史不但要求一个史实,还要“近思”,想想当下我们的教育和科技决策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感谢李约瑟博士、钱学森先生,他们的发问是对我们教育和科技决策的有力鞭策,我们绝不能回避在经济文化大繁荣的背后缺乏杰出人才的软肋!这个是有深刻社会历史文化原因的,包括政治和社会环境,特别值得我们警醒。

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领先世界的光荣历史,后来衰落了还挨了打,这叫我们情何以堪?不错,领教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之后,我们反思过、检讨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成绩只是步人后尘,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们还是奇缺杰出人才。

从科学的社会属性反思科学教育

从科学的社会属性反思科学教育
才 能 向受教 育者 提供 一个关 于科 学 的完 整 图景 , 使学 生在 接受 科学 训 练之后 , 处理 和科 学相关 的问题 时拥 有正 确 的态 度 和行为 .
除掉 了 ; () 2 知识 的产 生 过程 并 非 如科 学 家 深信 的那 样 ,
是 由科学的内在逻辑决定 的. 实际上 , 科学家在实验 过程 中的选择受物质情境和社会情境的制约. 例如 , 位科 学家 选择使 用 物质 A 并不 是 因为它更 适合 先 定 的研究 目标 , 而是 因为 物 质 B 刚好 用 完 了或 者 太
料 到桌 子 和椅子 ,“ 自然 ”在实验 室 内被尽 可 能的排
入科学史的相关内容 , 但与真正的科学精神相去甚远.
目前 , 科学 教育 中 , 在 凸显 了科 学 的理性 , 忽略 而 了科学 的 “ 性 ” ; 人 强调 了科 学 的工具 价 值 , 而忽 略
了科 学 的社会 文 化价值 . 学研 究作 为人 类 的一种 特 科
乎其 微 .
与人 类 、 社会 的关 系 . 同时对 科 学 方法 的定 义过 于 机 械、 简单 , 没有 考 虑到科 学研 究过 程 中的偶然 因素 、 个 人 因素 的 作 用 l; 文气 息 不 足 , l人 虽然 课 本 中 已经加
为 了说 明科学 知识 的社会建 构 特点 , 学知识 社 科 会学 家对 实验 室 内 的科 学研 究过 程 进行 了观察 , 且 并 提 出了三点 质疑 , 也是 支持 其观 点 的三个 论据 : () 验室 并非 是科 学 家接触 并 表述 “ 1实 自然 ”或 “ 在 ” 的地 方 , 不 是科 学 家 发 现真 理 的场 所 . 实 也 事 实上, 实验 室是 高度人 工 化 的. 实验 仪器 、 从 实验 原材

社会科学与科学发展观

社会科学与科学发展观

社会科学与科学发展观引言社会科学拥有与自然科学相似的研究对象,但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规律和人类行为等方面的科学。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发展观被认为是指导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

社会科学与科学发展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本文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科学的定义与特点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似,都通过系统观察和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但它们研究的是不同的现象和规律。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行为、思想、关系和制度等方面的现象,其目标是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来解释这些现象,并提供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社会科学方法既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也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

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社会实践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与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它是在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的,秉承了科学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研究应当立足于国家的需求和社会的利益,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涵:1. 科学第一科学第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客观、真实、严谨的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

2. 人才第一人才第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持。

3. 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应当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文明的建设。

4.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学习中的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与方法

学习中的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与方法

学习中的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与方法社会科学教育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社会科学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关于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意识。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社会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社会科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学习这些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论证,从而培养出具有思考独立性的能力。

其次,社会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科学教育教授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中。

例如,通过学习经济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金融管理、贸易决策和就业选择等方面的挑战。

学习政治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政治体制和国际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而且,社会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革等现象。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敏感性,培养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

这使得学生更有可能成为积极的社会变革者,为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发声。

为了有效地传授社会科学教育,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社会科学学科中,学生们经常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分享思想的机会。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还可以从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中受益,增进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

此外,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也是锻炼学生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引言科学作为一种客观、理性的认知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很容易受到不准确、甚至误导性的科学信息影响,导致对科学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因此,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培养他们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是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

本文将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的原则以及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

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科学意识是指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知识的追求和认知的能力。

科学素养则是指学生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们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追求真理,要求通过证据和实验证据来支持结论。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现象,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他们分辨信息真伪、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

其次,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要求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通过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问题意识、探索精神以及跨学科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科学问题往往是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多方合作才能解决。

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合作解决科学问题的实践,孩子们可以培养责任心、尊重他人的能力,并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科学研究项目。

2. 科学教育的原则在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科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科学教育的原则。

首先,科学教育要贴近生活,关注实践应用。

孩子们对实际问题和现象更有兴趣,因此,将科学知识和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其次,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育中的科学教育

教育中的科学教育

教育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过程。

科学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开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围绕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展开论述。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首先,科学知识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其次,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实验、推理和分析等科学方法。

最后,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等。

三、科学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推进科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最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四、科学教育的评价方法科学教育的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

考试能够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和项目展示能够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则能够评估学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践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陆静

实践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陆静

2012年4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pr.,2012第30卷第2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30 No.2实践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陆 静1,2(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 要]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入,传统科学观面临诸多困境,实践科学观应运而生。

实践科学观是一种理解科学的新途径:它认为科学具有活动性、主体间性、语境性和异质性。

从原来的理论优位转变为实践优位,以作为文化和实践的科学取代了作为知识的科学。

科学观的这些新进展必然要影响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观;实践科学观;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2-0006-03 当今时代,科技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学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映射到教育上,也使人们愈发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新的科学观一旦产生之后就会逐渐影响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合理的科学教育理念,就是建立在对科学的准确理解之上的。

对科学观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可以促进科学教育朝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科学观的最新进展必然会影响和折射到科学教育中去,对其发展和改革起推动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教育文献和基本理念来看,这一点非常明显: 科学观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是: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是当前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石。

科学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科学观。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之所以非常关注科学观问题,乃是因为不同的科学观必然会反映在科学课程和教学中,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

从跨学科的视角研究科学观问题,将为科学教育改革确立应当教什么和如何教提供适合的理论依据。

[1]科学观是很多学科共同探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们形成丰富的科学观,科学教育必须要探讨这个问题。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摘要:19世纪中叶,赫伯特·斯宾塞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唤起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重视,也促进了科学知识在欧美学校课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本文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出发,阐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原则.关键词: 科学教育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原则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已使发达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科学的进步不仅增添了发明创造,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学校教育也不例外。

那时,德国和美国的学校教育早已引入科学,而在英国,它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但它的教育却比同时期的德国和美国落后很多.造成当时英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自文艺复兴以来,拥护传统古典教育的人认为,只有拉丁文、希腊文等一些古典的知识有用,学校教育也应当只教授这些古典知识,而那些科学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也应当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这样就出现了斯宾塞说的:“在心智方面同在身体方面一样,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

不只在过去,在我们现代也差不多:那些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假如我们问到给男孩子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那就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

"1这样一种重装饰轻实用的知识观长期统治学校教育,产生了英国教育的落后状况.然而,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学校教育,使其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

当时,英国就是否应当实施科学教育、是否应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清晰的就是斯宾塞了。

1859年其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充分显示了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后来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组成了《斯宾塞教育论》,也形成了他本人的科学教育体系.一、教育目的“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影响下的科学教育观[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科学教育[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是一个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与解释的学术流派,它认为科学知识是由一定的社会情境决定的信念,是科学家商谈的结果,往往表现为一种政治产品或财富产品,并且提出应当关注行动中的科学,而不是已经形成的科学。

一些信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教育改革者主张,科学教育应当让学生清楚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本性,从而消除对科学的迷信。

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科学教育主张本身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英国社会学家布鲁尔、巴恩斯等人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成立一个“科学元勘小组”( Science Studies Unit ),这一小组突破禁区,从“社会一文化”这一维度对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与评价等展开研究,试图阐明科学知识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

这也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SSK)兴起,并在其后几十年间迅速壮大。

有学者这样评说:“爱丁堡的SSK 早已跨越大洋在美洲扎根,牢牢把握了学术阵地,如今的SSK反而变成了正统,近乎成为新的学术霸权,其思想扩散并渗透到一大批从事科学之哲学、历史与社会研究的学者大脑之中,特别是其方法与后现代科学批判等运动相结合,在当今学术界影响巨大,争论不断,,.。

由于爱丁堡学派持有一种激进而强硬的建构论主张,故又被称为“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的本质与科学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科学知识社会学正试图对当代科学课程的教学施加影响。

以下,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主要内容作一个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影响下的西方科学教育观。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观点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开创了科学社会学,默顿学派也因此代表了科学社会学的经典学派。

经典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科学建制、科学规范以及科学共同体等问题,拒绝研究科学知识或科学的具体内容,科学知识因而成为黑箱。

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要打开黑箱,揭示科学知识产生的真实过程。

爱丁堡大学的布鲁尔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最重要的理论家,他于1974年出版的《知识与社会意象》一书,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之作,他自己也因此而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元老级人物。

另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旗手,如巴恩斯、柯林斯、皮克林、塞蒂纳等。

近年来,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在这一领域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其学术地位如日中天,有人认为他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地位已相当于库恩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

以下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科学知识是由具体社会情境决定的信念。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相对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认为自然界在科学知识的生产中只起很小的作用,或者根本没有起作用。

科学知识不是对实在的描述,也不存在客观胜与确定性基础,而是基于社会意象而形成的,是受具体的社会情境决定的信念,是人们编织的故事。

即使有最纯粹的事实描述,也避免不了信念对知觉的干扰,理论与文化因素仍然渗人其中。

信念都是相对的,不可能超脱社会与文化的影响,而社会环境又随时间与地点而不断变化,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种族对事物会有不同的信念,因而,没有任何一种关于自然的信念是唯一的真理。

社会价值无法与科学研究相分离,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

正因为自然信念具有多样性,要实现普遍的科学方法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正如布鲁尔所说,“作为一种关于我们实际上认为我们的知识是什么的描述,经验主义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它虽然提供了某些砖瓦,但是它对我们用这些砖瓦来建造的、不断变化的大厦的设计方案却无话可说。

第二,科学知识的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进行的,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相互商谈的结果。

在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亦即默顿学派那里,同行承认是科学界的最高奖赏。

而在拉图尔等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看来,科学家其实更关注的是信誉的积累,并通过信誉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源,以维持其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他们把科学描述成一个市场,科学家将信誉‘投资’于那些他们相信会进一步获得可靠证据的问题之上,这种投资反过来又会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还可以逐步提高他们在科学事业上的造诣川’,。

这样一来,科学就处于一定的信誉循环之中,并融入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位重要的旗手塞蒂纳在《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一书中也阐明这样一种观点:利益的融合与利益的分裂支配着资源关系,通过资源关系维持了可变的“超科学”领域,形成了某种以权力游戏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

实验室中的知识生产就是在这种社会关系网中进行的。

所以科学知识的背后掩饰着权力与利益、商谈与决定,而这种掩饰常常会使用文学的、修辞的手法。

第三,科学知识是一种权力叙事,往往表现为一种政治产品或财富产品。

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通过把发现和权力联系起来的办法取得合法性,这种联系决定(不仅仅是影响)了什么才算是可靠的知识。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也常常研究科学史上的科学争论案例,而这种研究往往得出科学家的争论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与立场。

夏平与斯哈夫撰写的《利维坦与空气泵》一书,对发生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波义耳与哲学家霍布斯之间的一场争论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近代科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组织严密、高度封闭、对自身特权高度警惕和对缺乏资格的门外汉持敌意的团体。

更进一步说,自我任命的科学贵族在组织上是和当时西方社会的统治精英联系在一起的,其方法与观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反过来,科学的权威、地位与认识论上的垄断是由它所服务的国家权力与社会组织来保证。

如此看来,科学只不过是一种伪装的政治学而已。

同时,科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财富的产品—种靠金钱运转的游戏,而财富与权力又是息息相关的。

波义耳拥有空气泵这种当时昂贵的科学仪器,这无疑加固了他的认识权威地位。

关于这一点,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写道:“那些为了举证而优化人体性能的仪器需要额外的消耗。

因此,如果没有金钱就没有证据,就没有对陈述的检验,就没有真理。

科学语言游戏将变成富人的游戏。

最富的人最有可能有理。

财富、效能和真理之间出现了一个方程式。

这样,科学就与政治、经济的权力联系在一起,为某种意识形态所利用。

第四,科学是一连串的行动,是制造结论的过程。

科学知识社会学声称,不要听信任何言说,而是要观察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工作的。

巴黎学派的拉图尔在《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与工程师》一书中对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实际行为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揭示了科学家如何通过论文引证、引用与图形来结成联盟,对付各种攻击;如何融入并掌握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使用游说的技巧,以谋求获取资助等。

拉图尔把已经被接受为事实的科学知识、科学仪器等称为黑箱,他提出了一条这样的研究规则:“我们将在事实和机器的形成过程和制造过程中进人它们;我们将使自己不再背负任何知识之构成的前观念(preconceptions);我们将密切注视黑箱的闭合过程,并小心翼翼地把对这一闭合的两种对立解释区分开来,一种是在黑箱闭合以后做出的,一种是在试图使它闭合的过程中做出的”。

也就是说,研究行动中的科学,即要在事实被变成黑箱前抵达它们。

研究行动中的科学,也意味着打开黑箱,探视它究竟是如何构成的。

黑箱里面装着的可能并非只有理性与秩序,各种机巧、计谋和混乱也可能充塞其中。

二、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教育主张科学知识社会学不仅是一场壮观的学术运动,也是一种时尚的看待科学的方式,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教育观的兴起,表明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

由于科学知识社会学本身是一套充满争议性的话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智力上混乱的领域,故它对科学教育的渗透与介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们的警觉与不安。

信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教育评论家认为,当代科学教育应当遵循这样一种改革思路,“给学生表达具有较少英雄和理想色彩的科学研究图景。

一旦了解科学就像我们文化信念中的其它部分一样,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建构,一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结果是社会谈判的产物,社会建构主义者相信,学生将会逐渐地减少对科学发现的崇拜,更好地成为一个在复杂技术社会中生存的居民”。

美国国家数学教师联合会曾经归纳了一些渗透在各种科学教育改革话语中的流行观念,这些观念很显然深受社会建构论思想的影响。

布鲁尔在《知识与社会意象》一书就断言,“关于数学的社会学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并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一议题。

数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纯科学课程,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正在试图挑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育往往与种族,性别、权力等纠缠在一起,数学的真理被声称依赖于文化。

还有诸如“种族数学”、“同性恋数学”、“统计学课堂上的女性研究”等,都在试图越出传统的数学界线,打破既有的数学教学模式。

有趣的是,一些女性主义者在论述科学教育时,坚持认为当今的科学课程中隐藏着性别的密码,并郑重地提出这样的建议:“在物理学的课本中,光和声的理论应当排在力学之前讲授,原因是女性学生发现波现象比起该死和陈旧的坚固体来说,更符合她们的本性”而对于流体力学则发表这样看法:“我们看见了有关比例、距离公式和线性加速度的数学问题中的线性时间与女性身体显著的生理循环时间之间的对立”,正因如此,女性学生很难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女性主义者对科学课程的分析与考察,很显然是从社会性别的维度出发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抛弃了客观主义的认知维度。

沿着这种思路发展,甚至得出了这样可笑的结论—牛顿的赓性定律代表了牛顿对远方母亲的眷恋与思念。

无疑,女性主义科学教育家所持的是一种激进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立场。

毋庸置疑,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个理解科学的独特视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科学研究细节的认识与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科学的迷信。

但科学知识社会学同时也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认为知识就是基于社会意象而形成的。

于是,理性主义与客观主义关于科学的话语变成一种谎言,逻辑与证据不再是决定科学有效性和科学家进行理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家作为认识论的权威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科学家就是在实验室制造知识,并通过各种修辞手段将其说成是真理的人,而其中充满复杂的权力与利益关系,所以科学必须是“卑微的”。

这种对科学的相对主义解释自然会招来许多批判。

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主张”被人斥责为荒谬、灾难,科学哲学家劳丹甚至称其为“伪科学”,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科尔则用“巫毒社会学”来形容它。

科尔在批判建构主义科学观时,援引了库恩的一段话:“‘强纲领’被广泛理解为权力和利益便是存在的一切……事实或者由此得出的见解的合理性以及这些见解的真理睦或可能性,仅仅被视为修辞术,在修辞的背后,得胜者隐匿了其权力……有人发现‘强纲领’的主张是荒谬的,是一个发疯的解构实例,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