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微乳化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时负界面张力 < 0。但是负界面张力是不存在的,
源自文库
而对抗微乳液滴的聚结。
微乳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配方: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利用乳化设备制备表面活性剂含量低的微乳液
– 常规的设备有超声波、胶体磨和高剪切搅拌器。
– 现在先进的设备有:高压均化器和微射流乳化器
利用微乳化技术制备微小乳状液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Schulman和Prince——瞬时负界面张力形成机理
微乳液的结构:
油包水型(W/O)
水包油型(O/W)
双连续相结构:具有W/O和O/W两种结构的综合特 性,但其中水相和油相均不是球状,而是类似于水 管在油相中形成的网络。
普通乳浊液——油/水界面张力几个mN/m;
水核内(反相胶束微反应器)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
加入反应物B
(1)
形成微乳液A
直接加 入法
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物A
(2)
反应物B
混
合
形成AB沉淀
共 混 法
渗透反应机理 融合反应机理
纳米粒子的收集
沉淀灼烧法——用离心沉淀法收集含有大量表面活 性剂及有机溶剂的粒子,经灼烧得到产品。
此法虽然简单,但粒子一经灼烧就会聚集,使粒径 增大很多,而且表面活性剂被烧掉,浪费很大。
第6章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
6.1 概述
乳浊液的定义及结构
简单乳浊液 双重或多重乳浊 液:相当于简单 乳液的分散相 (内相)中又包 含了尺寸更小的 分散质点,常用 作活性组分的贮 器。
乳化剂
乳化剂的存在是形成乳浊液的必要条件 根据乳浊液的类型,乳化剂可分成:
– 油包水型乳化剂 – 水包油型乳化剂
Na+ -O3S CH COOCH2CH(C2H5)C4H9 CH2 COOCH2CH(C2H5)C4H9
琥珀酸酯二异辛酯磺酸钠 (AOT)
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降低界面张力 可使表活剂在其cmc下仍能降低界面张力,甚 至为负值。 增加界面膜的流动性 增加柔性,减少微乳液生成时所需的弯曲能, 使微乳液液滴易生成。 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等。 常见的有: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 异丁醇
金属纳米微粒,除Pt、N、Rh、Ir,还有Au、 Ag、Mg、Cu等; 半导体材料,CdS、PbS、CuS等; Ni、Co、Fe等金属的硼化物; SiO2、Fe2O3等氧化物; AgCl、AuCl3等胶体颗粒; CaCO3、BaCO3等金属碳酸盐; 磁性材料BaFe12O19等
一般为球状 不稳定,易于分层 少,一般不用 O/W与水混溶 ,W/O 与油混溶
稀溶液中为球状, 浓溶液中可呈 各种形状 稳定 浓度大于cmc即可 能增溶油或水直 至饱和
微乳液用表面活性剂
• 形成微乳状液对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类型和 用量有严格的要求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广泛用于微乳液的制 备,且不需要使用助剂
Reducing agent
metal
= 3~5
Thank you very much!
常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类 高分子乳化剂:动物胶、植物胶、聚乙烯醇等 天然乳化剂:卵磷脂、羊毛脂、阿拉伯胶等 固体粉末:粘土、二氧化硅 / 石墨、碳黑
微乳液
“微乳状液”,或 “微乳液” 定义: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 (C4~C8脂肪醇)、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 和水(或电解质水溶液)组成的透明或半透 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在其中生成的粒子尺寸也就得到了控制。这样,水核
的大小就决定了超细颗粒的最终粒径。
微乳液法的特点
粒径分布较窄,易控制,可以较易获得粒径均匀的纳 米微粒.
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 可获得所需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 。
粒子表面包覆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易聚结,稳定性好。 纳米粒子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层类似于一个“活性膜”, 该层可以被相应的有机基团取代,从而制得特定需求 的纳米功能材料。 纳米微粒表面的包覆,改善了纳米材料的界面性质, 同时显著地改善了其光学、催化及电流变等性质。
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产生混合吸附,
油/水界面张力迅速降低达10-3~10-5 mN/m ,甚至 所以体系将自发扩张界面,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
性剂吸附在油 /水界面上,直至界面张力恢复为零或 微小的正值,这种瞬时产生的负界面张力使体系形 成了微乳液。若是发生微乳液滴的聚结,那么总的 界面面积将会缩小,随后又产生瞬时界面张力,从
(minemulsion,粒径<0.5m)
将微乳液技术的适用范围扩展
– 如将固态油状、高粘度油状和高分子制成微乳液
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
用于有机合成
微乳聚合 微乳用于生化反应 无机反应及纳米反应器 超临界流体微乳液
利用微乳技术合成新材料
合成有机材料
合成无机材料 微乳凝胶 其它
6.2 微乳化技术制备纳米材料
微乳液中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
水核 作为“微型反应器”,其大小可控制在10~
100nm,是理想的化学反应介质。 微乳液的水核尺寸是由增溶水的量决定的,随增 溶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化学反应就在水核内进行成核 和生长,由于水核半径是固定的,由于界面强度的作 用,不同水核内的晶核或粒子之间的物质交换受阻,
烘干洗涤法——让含有纳米粒子的反胶团微乳液在 真空箱中放置以除去其中的水和有机溶剂,残余物再 加同样的有机溶剂搅拌,离心沉降,再分别用水和有 机溶剂洗涤以除去表面活性剂。 此法未经高温处理,粒子不会团聚,但需要大量溶 剂,且表面活性剂不易回收,浪费较大。
絮凝、洗涤法——在己生成有纳米粒子的反胶团微 乳液中加入丙酮或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液,立刻发生絮 凝。分离出絮凝胶体,用大量的丙酮清洗,然后再用 真空烘干机干燥即得产品。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适当调节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制取粒子的大小受到控制。 理论上,在最优反应物浓度条件下可获得最小的粒子粒径。 Ravet et al(1987)利用成核过程解释这一现象: 反应物浓度较低时,用于形成成核中心的粒子数量较少, 因此反应之初只形成少量的成核中心,导致粒径较大; 增加反应物浓度,成核数目增多,粒径尺寸降低; 继续增加反应物浓度,成核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不变, 此时离子浓度继续增加就会导致粒子粒径的增大。
影响超细微粒制备的因素
微乳液组成的影响 纳米微粒的粒径与微乳液的水核半径有关,很多文献实验表 明:相同条件、制备相同微粒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 H2O 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界面膜的影响
水核半径 ∝
r=1.5nw/ns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形成反相胶束的聚集数不同,因而构成的水 核大小和形状也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若碳原于 数相同,则所形成的反相胶束聚集数大小顺序:
表6-1 普通乳浊液、微乳液和胶束溶液的性质比较
普通乳浊液
外观 质点大小 不透明 >0.1μ m,一般为 多分散体系
微乳液
透明或半透明 0.01~0.1μ m, 一般为单分散 体系 球状 稳定 多,一般加助剂 与油、水在一定 范围内可混溶
胶束溶液
一般透明 <0.1μ m
质点形状 热力学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用量 与油、水混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