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九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物体的属性、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科学。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九章的知识点是基础中的基础。
下面我将根据学习的顺序,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九章知识点。
章节一:力的作用和平衡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外部原因。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弹性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非接触力包括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等。
3. 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平衡状态是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处的状态。
基本平衡条件有三个,即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物体位于重心处。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任何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不变。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到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章节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利用向量之间的几何方法进行计算。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的两个力,以及两个力的大小。
力的分解可以采用几何法或三角函数法。
章节三:重力1. 重力的概念和公式重力是指物体间由于质量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的公式为F=GMm/R²,其中G为引力常量,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 地球的重力和物体的重量地球的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则是指受到重力作用时所受到的力,其大小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
章节四:力的矩和平衡1. 力臂和力矩力臂是指力在轴线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力矩则是指施加到物体上的力对于轴产生的转动效应,其公式为M=F×d。
2. 杠杆平衡的条件对于杆的平衡,有两个基本平衡条件:合力矢量为0,合力矩矢量为0。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机械能守恒
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局部。
2.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K表示,公式为
K=1/2m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 势能的定义: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
4. 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上下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Ep表示,公式为Ep=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5. 弹性势能的定义: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状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Ee表示,公式为Ee=1/2kx2,其中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6.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二者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
7.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8.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运动,如弹簧振子、滑坡问题、摆锤问题等。
9.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限制: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没有其他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且摩擦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
10. 机械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J〕。
11. 机械能与动量的关系:机械能可看作是动量的变化,是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储存和释放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九章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九章第九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能量的知识,而第九章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能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于各种形式中,并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本章将介绍几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原理。
一、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力学中,机械能是指由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所确定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处于某种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机械能可以在物体的运动中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它的势能逐渐减小,而动能逐渐增加。
当它到达地面时,势能变为零,而动能达到最大值。
这表明机械能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是守恒的。
二、热能的转化与守恒热能是由物体的温度所确定的能量,是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的体现。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热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在能量转化中,热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同样也可以从其他形式转化为热能。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炉时,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食物加热。
而当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使用暖气时,化学能(如煤、天然气)转化为热能,使室内温暖。
这些都是热能的转化过程。
热能在转化过程中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系统内的能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电能是由电荷所携带的能量,是常见的能量形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电灯、电视等。
电能可以通过电流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并在过程中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打开电灯开关时,电能转化为光能,使房间明亮起来。
同样地,当我们使用电吹风时,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头发快速干燥。
电能的转化也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因此电能的转化过程也是能量守恒的。
四、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的效率是指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多少能量被转化为有用的功而不是浪费掉。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大气压一、大气压强1、概念:像液体一样,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因此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就产生压强。
3、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大气层的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的压强。
4、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刻存在着,我们却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人身体内外空气相通。
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是平衡力,内外平衡。
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 0=760mmHg=76cmHg=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理量和物理单位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量纲单位。
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特征的概念,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而物理单位是用来量化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例如米、千克、秒等。
第二章:力和压力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其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得到。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压力则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除以作用于面积的大小来计算。
第三章:浮力和密度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以通过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第四章: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其单位为安培。
电压则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其单位为伏特。
常见的电路元件有电池、电阻、导线等。
第五章: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和长度有关。
电阻率则是材料固有的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可以通过电阻除以导体的横截面积来计算。
第六章:电能和电功率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做功的能力,其大小与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时间有关。
电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转化的电能量,可以通过功除以时间来计算。
第七章:光线的传播光线是由光源发出的能量,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可以沿直线或弯曲传播,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
第八章:反射和折射当光线遇到不同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光线从边界上弹回的现象,折射则是光线通过边界进入下一个介质的现象。
第九章: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能够使光线向聚焦点汇聚。
凹透镜则是中间薄两边厚的透明物体,能够使光线发散。
第十章: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第十一章: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声音到达人耳时,我们能够听到回声。
第十二章: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静电
1. 静电的产生
- 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分布的现象。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摩擦、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2. 电荷的性质
-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3. 电荷的守恒定律
- 电荷守恒定律表示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总电荷量是恒定不变的。
4. 电场
- 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其周围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5. 电场的性质
- 电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位置。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 电场线可以用来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6. 静电感应
- 静电感应是指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物体时,后者会受到电场的作用,产生电荷分离现象。
7. 静电场中的静电力
- 静电力是指静电场对带电物体施加的力,遵循库仑定律。
静电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雷电
- 雷电是指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产生的巨大静电放电现象。
雷电是由于云中存在正负电荷分布和地表的电荷分布导致的。
9. 静电消除和防护
- 静电消除是指通过接地或与大地放电,将物体上的静电荷中和,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 静电防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静电产生和积聚,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测试试题一、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应用了_____________的方法。
2.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___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探究浮力大小1.操作关键(1)空杯的重力要在接水之前测量,若测完杯和水的总重后,再测杯重,杯内有残留水,导致测算出的排开液体的重力_________。
(2)物体浸入液体前溢水杯必须_________,不然排开液体的重力会_________溢出水的重力,产生实验误差。
2.结论(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___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__________。
这便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原理。
(2)拓展:阿基米德原理对_________也同样适用。
1、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B.物体越重,所受的浮力就越大C.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2、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物体“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过程中,将一重为80 N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 N 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80 NB.30 NC.50 ND.110 N3、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铁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相比较(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4、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500 m3,设地面附近气温为0 ℃,气压是1×103Pa,g=9.8 N/kg,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是( )A.6 450 NB.7 998 NC.6 321 ND.7 898 N5、如图所示,图中为大鱼与小鱼的对话情景。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珍藏版)
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内部资料)中考物理知识梳理目录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物理下册第九章主要涉及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上的
投影角度相等。
2. 光的反射特点:反射具有可逆性,即光在相同的反射面上入射和反射的角度一致,
但光的传播方向相反。
3. 反射现象: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反射光线的颜色和入射光线
相同。
4. 明镜的反射特点:明镜反射光线具有镜面反射,即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同时
光线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
5. 镜像的特点:明镜反射产生的镜像具有以下特点:与物体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与
物体具有相同的形状、与物体具有相反的朝向、与物体具有相同的大小。
6. 平面镜:平面镜的反射面是一个平面,反射效果最容易观察。
在平面镜中,物体和
其镜像的距离和位置关系符合虚实关系(同侧、对称、相等)。
7. 凸镜的反射特点:凸镜是一种中间薄边厚的镜子,反射光线具有发散(假象)、缩小、前凸、正立等特点。
凸镜的焦距有正焦距和负焦距之分。
8. 凹镜的反射特点:凹镜是一种中间厚边薄的镜子,反射光线具有汇聚、放大、后凹、倒立等特点。
凹镜的焦距只有负焦距。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关于光的反射的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汇编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机械、功第十二章机械能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m 1d m=0.1m 1μm =10-6m 1cm=10-2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
4.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5、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是关于光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等知识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光的性质和行为,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0 × 10^8 m/s,光的传播也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改变,光通过相对密度较小的介质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部分光线继续传播到新介质中。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通过实验和推理我们可以证明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反射现象广泛应用于镜子、光的传输等领域。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密度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界面上的入射角、折射角以及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验中,我们可以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在透镜、棱镜等光学仪器的使用中非常重要。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因为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偏折现象。
我们知道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当白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由于色散现象,我们才可以看到七彩的光谱。
五、光的投射和成像光线在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等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从而产生不同的投射和成像效果。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以及透镜的放大率,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成像的位置、大小等参数。
综上所述,物理八年级第九章主要围绕光学知识展开,包括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以及光的投射和成像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光学现象,丰富我们对光的认识,并且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
光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科,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和技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了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将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电学基本常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电的概念、单位及其计量仪器。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第二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学习串并联电路是为了掌握电路连线的方法和基本规则,深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求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电阻和电阻率这一章讲解了电阻的概念、种类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电阻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探究电线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题。
第四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学生在前几章已经初步了解了欧姆定律,这一章将深入学习欧姆定律的应用。
探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会在不同情况下求解电阻、电流或电压。
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电功率。
第五章: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通过学习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学生将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特点。
深入了解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导体与绝缘体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电荷传导规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第七章:静电场与静电力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静电场的产生和静电力的性质。
学生将学会使用库伦定律计算静电力的大小,了解静电场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第八章:运动的描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图像。
学会分析运动的状态、描述运动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释物体的变速运动。
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问题分析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9.1、压强:㈠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公式: P=F/S4、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9.2、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示浮F -G =F 物浮G =F g
V G 排液排浮ρ==F 物浮G >F 物浮G <F 物浮G =F 物排V =V 物浮G =F 物排V V <浮力
第九章概要
1.概念: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即浮力。
2.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三要素 作用点:在物体上(一般画在物体中心)
称重法: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大小
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所受浮力与重力平衡: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上浮,在液体中向上运动直至漂浮
下沉,在液体中向下运动直至底部 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4.浮沉条件 即: 悬浮,可停留在液体内任何位置
漂浮,漂浮时物体只有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即: 其中漂浮或悬浮状态属于平衡状态。
密度计: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总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总等于自身重力。
5.浮沉条件 刻度不均匀,越往下越大。
即在密度越高的液体中浸泡的体积越小。
的应用 潜水艇 热气球
盐水选种:密度大的好种子会上浮,而密度小的坏种子会下沉
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或密度)实现上浮和下沉。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1压强1.压力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从定义可知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的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4.压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这个要素则比较复杂,如果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或水平地面)上时,这时物体受到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5.压强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6.感受压强: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7.压强单位:压强的单位是N/m2,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8.压强公式:p=F/S,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9.压强物理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10.减小或增大压强方法:(1)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例如:推土机的推土铲刀、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例如: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这些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2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4.液体压强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为m,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5.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挤压。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 如果用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那么有 P = SF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则是牛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
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重力为3N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 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即F =G = 3 N桌面的受力面积S = 5 × 102- m 2所以压强 P =SF = 3 N/ 5×102- m 2 = 60 Pa 书对桌面的压强为60Pa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液体压强的大小 设液柱的高度为h ,平面的面积为S 。
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 =G = mg = ρVg = ρSh g平面受到的压强p = SF = ρgh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 处液体的压强为P = ρgh(适用范围:①液体内部压强。
②粗细均匀,密度分布均匀。
③固体对水面的压强。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 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海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计算说明。
解: 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可以取ρ = 1 × 103 kg/m 3 ,g 取10 N/kg 。
脚背面积近似取S = 130 cm 2 = 1.3 × 102- m 2。
7 km 深处的海水的压强为p = ρgh = 1×103kg/m 3×10 N/kg ×7×103kg/m 3 = 7×107 Pa脚背受的压力为F = pS = 7 × 107 N/m 2× 1.3×102- m 2 = 9×105N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 ,所受重力G = mg = 60 kg ×10N/kg = 6×102 N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 个成年人所受重力,则n = N N 2510*610*9 = 1500 估算结果表明,在7km 的海底,水对脚背的压力确实相当于1500个人所受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挤压。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 如果用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那么有 P = S
F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则是牛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
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重力为3N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 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即
F =
G = 3 N
桌面的受力面积
S = 5 × 102- m 2
所以压强 P =
S
F = 3 N/ 5×102- m 2 = 60 Pa 书对桌面的压强为60Pa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液体压强的大小 设液柱的高度为h ,平面的面积为S 。
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
F =
G = mg = ρVg = ρSh g
平面受到的压强
p = S
F = ρgh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 处液体的压强为
P = ρgh
(适用范围:①液体内部压强。
②粗细均匀,密度分布均匀。
③固体对水面的压强。
)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 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海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计算说明。
解: 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可以取ρ = 1 × 103 kg/m 3 ,g 取10 N/kg 。
脚背面积近似取S = 130 cm 2 = 1.3 × 102- m 2。
7 km 深处的海水的压强为
p = ρgh = 1×103kg/m 3×10 N/kg ×7×103kg/m 3 = 7×107 Pa
脚背受的压力为
F = pS = 7 × 107 N/m 2
× 1.3×102- m 2 = 9×105N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 ,所受重力
G = mg = 60 kg ×10N/kg = 6×102 N
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 个成年人所受重力,则
n = N N 2510*610*9 = 1500 估算结果表明,在7km 的海底,水对脚背的压力确实相当于1500个人所受重力。
□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个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
§第3节 大气压强
□ 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说明大气压很大。
)
□ 标准大气压,高度差760mm 水银柱,通常叫做标准大气压p 0。
p 0 = ρgh = 1.36×104 kg/m 3×9.8 N/kg ×0.76 m = 1.013×105 Pa 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 Pa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用的表较多的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
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压逐渐减小。
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 Pa )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