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
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 ?? ?
2
下一页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
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例如:
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氢气的式量229,密度
比空气的小。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 [小结] 气体摩
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
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 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体积比为2 :1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c.密度
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1. b2. b、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混合气体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
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
得到。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
(精确到1mg)。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
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把精确测得质量的
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
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
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篇二: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一)】
教学案例
娄烦中学李照亮
亚铁离子的检验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的综合开发研究与
实验提到了首要位置。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
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上课前,要
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钻研课标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过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当学到元素化合物时,需要通过演示
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事先精
心准备了实验。用煮沸的蒸馏水新配制feso4 溶液和naoh 溶液,
在 feso4 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
实验3-9取少量fecl3 和feso4 ,然后滴加naoh 溶液,让学生观
察现象。
做完fecl3 中加入naoh溶液,准备做feso4与naoh的反应,当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准备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同学们低头耳语,有大
胆的学生提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
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师的演示动作错误?我本想就
实验目的给学生做出口头解释,但忽又喜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
现疑点,勇于质疑,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啊,应该尊重学生的疑问,
让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
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
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此时,学生们用惊
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实验结果,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
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