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传染病防控知识ppt即用
混乱。
18
2024/1/28
05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9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各级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公民等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和义务。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了应急处理措施、报告与通报制度、法律
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企业单位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健 康管理,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 工作,如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和
技术支持等。
国际组织
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等, 在传染病防控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资金援助和国际合作等,促进全
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4/1/28
22
2024/1/28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12
诊断方法及流程
01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持续 时间、伴随症状等。
0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检查皮疹、淋巴结 等。
2024/1/28
03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血液、尿液等样本, 进行病原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查。
0 影像学检查 4如X线、CT等,有助于发现肺
部病变等异常情况。
2024/1/28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 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 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 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 常有免疫性。
4
常见类型举例
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等。
细菌性传染病
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立克次体病
18
2024/1/28
05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9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各级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公民等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和义务。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了应急处理措施、报告与通报制度、法律
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企业单位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健 康管理,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 工作,如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和
技术支持等。
国际组织
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等, 在传染病防控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资金援助和国际合作等,促进全
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4/1/28
22
2024/1/28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12
诊断方法及流程
01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持续 时间、伴随症状等。
0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检查皮疹、淋巴结 等。
2024/1/28
03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血液、尿液等样本, 进行病原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查。
0 影像学检查 4如X线、CT等,有助于发现肺
部病变等异常情况。
2024/1/28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 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 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 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 常有免疫性。
4
常见类型举例
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等。
细菌性传染病
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立克次体病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课件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
健康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 渠道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 防控意识和能力。
个人防护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 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 免疫力,降低传染病传播 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的传染性和病死率。
SARS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 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
密切接触传播。
SARS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时
可出现呼吸衰竭和死亡。
预防SARS的主要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
染源、接种疫苗等。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 、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 等。
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包括防 蚊灭蚊、个人防护措施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快速传播
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的 传染病威胁不断出现,如埃博拉出血 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新发传染病可能迅速传播,对全球公 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场所,尤 其是室内场所。
在公共场所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 距离,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在疫情高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 的外出,避免参加大型聚会和其
他人群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相 关疫苗。
在接种疫苗前,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自己符合接种条件。
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他们没有出现症状,或症状得到及时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资料ppt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前沿进展
新型传染病的挑战和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自2019年末发现以来,COVID-19迅速传播到全球,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和 死亡。目前,疫苗的研发和分发是全球抗击COVID-19的主要手段,但仍需加强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耐药性细菌感染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部分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对人 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并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难点和问题
•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其中,如何快速发现和诊 断病例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同时,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跨部门 、跨地区的协调合作,也需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的完善 。另外,部分公众对应急措施的认知和理解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和舆情引导。
05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强的社会影响力, 常常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和救治,以减少对公众 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包括 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分工、处置流程、资源调配、信息报 告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内容。
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 储备的重视,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还需要加 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应对公共卫生 事件。
传染病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疾病特点,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 化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 传染病等。
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
1 2 3
传染源
指病原体自然存活的宿主,如病毒、细菌、寄 生虫等。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链,如呼 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等。
新型传染病的挑战和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自2019年末发现以来,COVID-19迅速传播到全球,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和 死亡。目前,疫苗的研发和分发是全球抗击COVID-19的主要手段,但仍需加强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耐药性细菌感染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部分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对人 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并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难点和问题
•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其中,如何快速发现和诊 断病例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同时,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跨部门 、跨地区的协调合作,也需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的完善 。另外,部分公众对应急措施的认知和理解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和舆情引导。
05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强的社会影响力, 常常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和救治,以减少对公众 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包括 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分工、处置流程、资源调配、信息报 告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内容。
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 储备的重视,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还需要加 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应对公共卫生 事件。
传染病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疾病特点,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 化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 传染病等。
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
1 2 3
传染源
指病原体自然存活的宿主,如病毒、细菌、寄 生虫等。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链,如呼 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等。
2024版《预防传染病》ppt课件
环境消毒与通风
02
对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03
减少参加聚会、集会等活动,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积极推广疫苗接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人群免 疫力。
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
关注特殊人群
加强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 殊人群的关注和保护。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倡导公众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良好卫生习惯。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推广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 免疫力。
04
学校及家庭防控策略
Chapter
学校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防控机制
预防传染病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够显著 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 群,免受传染病的侵袭。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疫苗接种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够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 全,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解读
病毒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症状包 括乏力、食欲不振、肝区 疼痛等,通过食物或血液 传播。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症状包 括持续发热、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等,通过食物或 水传播。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通过 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 传播。
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症状 包括硬下疳、皮疹等,通 过性接触传播。
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ppt
02
加强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技能培训。
03
自我健康监测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发现身体异常及时报告。
社区居民防控措施
1 2
增强防疫意识
社区居民应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疫 意识。
避免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的传染病患者,如发热 、咳嗽等。
3
遵守公共卫生规定
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 触摸公共物品。
正确佩戴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遮盖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建议选择自行车 或电动车出行。
及时更换口罩
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如接触过可疑感染者或出现破损、污染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
保持社交距离
01
减少聚集活动
避免参加人员聚集的活动,如婚礼、丧礼、大型聚会等,降低疫情传
播风险。
02
1 2
加强传染病监测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追踪 和管理病例,防范疫情扩散。
健全应急预案
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明确响应程序、措 施和责任人,确保疫情得到及时处置。
3
加强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01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
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ppt
目 录
•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 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 • 不同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重点 • 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传染病防控的未来展望
01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疾控中心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PPT学习课件.ppt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 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日后皮 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 维持4~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 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 预防:疫苗接种
27
3.水痘(Varicella )
25
2.麻疹(Measle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 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人群普遍易感。 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 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 低。
26
人人
人 动物
3
(二)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病原体
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 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
传染力、致病力、毒力;耐药性变异、抗原变异、 毒力变异
2.传染性
人人
人 动物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 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 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病原携带者(病后、慢性、健康携带):严格 管理和治疗;体检;献血前检查;发现后登记、 管理、教育、随访、限制等
✓对动物传染源:扑杀、消灭、隔离;日常的接 种、检疫
12
切断传播途径
✓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采取措施不同。 ✓ 切断传播途径有两方面:一般性卫生措施和对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进行消毒;对传播媒介动物进行杀灭措 施(杀虫、灭鼠)
29
30
31
4.流行性腮腺炎(Mumps )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03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2024版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
报告程序和要求
报告程序
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照规定的程 序及时上报,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 告和结案报告。
报告要求
报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及时,不得瞒 报、谎报、迟报。同时,应保护患者隐 私和信息安全。
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信息共享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疫情信 息和防控工作进展。
将衣物浸泡在含氯消毒剂中30 分钟,或用60℃以上的热水清
洗并烘干。
04
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对 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注意避免
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
家庭环境卫生要求
室内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分类垃圾
将垃圾分类投放,及时清理垃圾,避免 病媒生物滋生。
清洁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经常打扫卫生 死角。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
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 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救治。
强化公共卫生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改善、饮 食安全等措施,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推广疫苗接种
01
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
制定免疫规划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监测网络覆盖不足,预警机制不够灵敏,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
优化。
02
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足
需加强传染病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3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需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资源均衡分
传染病防控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方式, 传染病可分为空气传播、接触传 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等类 型。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介质 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
病等。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 触传播,如皮肤接触、握手、 共用餐具等,如肠道传染病、 性病等。
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饮水、食物等介质 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传染病防控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 传染病防控策略 • 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 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疾病。
维护社会秩序
防止因传染病传播而引发的恐慌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传染病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 全。
减少经济损失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因传染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支 出,减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劳动力的健康,促进经济的稳 定发展。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降低传染病对生产力的影响,提高 社会生产效率。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 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限制聚集活动
在疫情严重时,限制或取消大 型聚集活动,减少病毒传播的
机会。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04
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冠疫情防控
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PPT课件
传染病防控健康 知识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传染病基本知识
02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
03
个人防护和健康生活习惯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目 录
01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 类疾病。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等。有些传染病还可通过母婴传 播或血液传播。
防控方法
及时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等都是有 效的防控方法。
症状识别
了解疾病症状,及早发现,及 早就医,有利于病情的控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
03
个人防护和健康 生活习惯
勤洗手和保持个人卫生
01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和保持个人卫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02 减少病毒接触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等健康生活习 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适量蛋白质摄入,避 免食用野生动物和未经煮熟的肉类。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的落实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01 加强监测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和报告疫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2 预警系统
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接 触病人,接种流感疫苗等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 触传播。
防控措施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同 时,加强监测和溯源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者,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汇报人:XXX
01
传染病基本知识
02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
03
个人防护和健康生活习惯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目 录
01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 类疾病。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等。有些传染病还可通过母婴传 播或血液传播。
防控方法
及时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等都是有 效的防控方法。
症状识别
了解疾病症状,及早发现,及 早就医,有利于病情的控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
03
个人防护和健康 生活习惯
勤洗手和保持个人卫生
01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和保持个人卫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02 减少病毒接触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等健康生活习 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适量蛋白质摄入,避 免食用野生动物和未经煮熟的肉类。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的落实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01 加强监测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和报告疫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2 预警系统
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接 触病人,接种流感疫苗等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 触传播。
防控措施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同 时,加强监测和溯源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者,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PPT课件
03 个人卫生
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保持居住 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04
传染病疫情的应 对与处理
疫情报告与监测
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 情,必须及时向有 关部门报告,以便 尽早采取防控措施。
监测内容
监测疫情的发展趋 势和流行情况,对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至关重要。监测的 内容包括发病时间、 地点、患者病情等 信息。
治疗性传播疾病
03 一旦出现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恶化。
肠道传染病防控
防治知识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腐 败变质食物,避免喝生水。
传染源控制
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对患者 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 底消毒。
易感人群保护
避免接触感染源,做好个人卫 生,提高免疫力。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 生活习惯
日常防护措施
勤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使用肥皂、 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彻底清洁双手。
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上,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无法避免时与他人保持一 米以上的距离。在室内、电梯等密闭场所,要佩戴口罩, 注意保持通风。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免疫力,减少与传染源接触 的机会。
02
常见传染病的防 控
流感防控
01
流感症状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 鼻涕等。
02
防控措施
防控流感的有效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 罩、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通风、 注射流感疫苗等。
结核病防控
防控知识
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保持居住 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04
传染病疫情的应 对与处理
疫情报告与监测
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 情,必须及时向有 关部门报告,以便 尽早采取防控措施。
监测内容
监测疫情的发展趋 势和流行情况,对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至关重要。监测的 内容包括发病时间、 地点、患者病情等 信息。
治疗性传播疾病
03 一旦出现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恶化。
肠道传染病防控
防治知识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腐 败变质食物,避免喝生水。
传染源控制
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对患者 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 底消毒。
易感人群保护
避免接触感染源,做好个人卫 生,提高免疫力。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 生活习惯
日常防护措施
勤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使用肥皂、 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彻底清洁双手。
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上,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无法避免时与他人保持一 米以上的距离。在室内、电梯等密闭场所,要佩戴口罩, 注意保持通风。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免疫力,减少与传染源接触 的机会。
02
常见传染病的防 控
流感防控
01
流感症状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 鼻涕等。
02
防控措施
防控流感的有效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 罩、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通风、 注射流感疫苗等。
结核病防控
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ppt
食物传播
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如霍乱弧菌、 沙门氏菌等。
虫媒传播
通过昆虫等媒介传播,如登革热、 疟疾等。
02
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
建立覆盖全面的预防控制网络
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网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救治 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形成全面覆盖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加强监测和预警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疫情苗头,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扑灭 。
加强卫生消毒措施
普及卫生知识
通过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 生习惯。
强化消毒措施
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家庭等进行定期消毒,消灭病原体 ,阻断疫情传播。
实施隔离与封锁措施
严格隔离
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及与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隔离,以减少传染源。
01
02
03
04
总结词:了解、重视、科学、 迅速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为 感染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 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易感 人群以老年人、儿童、孕妇和 有基础疾病者为主。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措施包括 :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勤洗 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 、接种疫苗等。
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乏力等,严重者 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 症休克等。
鼓励专业人士开展传染病防控 相关的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
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THANKS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避免 性接触,如使用避孕套、避免 不良性行为等
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 同,如梅毒的早期症状为硬下 疳和梅毒性淋巴结炎等
04
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染病基本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pt课件
HIV
杨浦区疫情监测—HIV/AIDS监测
(1995~2007年)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51 74 101 135
HIV/AIDS报告数 HIV/AIDS累计数
191
40 20 0
1 4 4 6 10 16
27
37
55 11
2001年
1 1995年
1996年
3
0 1997年
1998年
2
1999年
4
6
2000年
10
2002年
14
2003年
23
2004年
27
2005年
34
2006年 2007年
杨浦区(1995年~200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
杨浦区艾滋病监测
艾滋病检测数逐年增加(2002年-2007年)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检测份数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传染病基本知识
讲课提纲
传染病的特点 当前疫情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学校传染病管理要求
传染病的特点(1)
1 、有传染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如同星火燎原, 一人患病, 众人受威胁。 2 、威胁较年青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 体 弱老年人 易受袭击,后果严重。 3、疫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灾害和社会动乱时 , 极易爆发流行。 4、可续发或诱发多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 5 、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成本-效益高。 6 、传染病防治是一项政府行为,需全社会共同参 与、多部门配合。
9
7
传染病防控知识ppt(23页)
建立健康监测和报告机制学校应建立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监测和报告机制 ,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感染者。
学校防控措施
社区防控措施
123
增强居民防控意识社区应通过宣传教育 、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规范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社区应建立规范的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开展环境整治社区应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和卫生。
加强疫情监测 , 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手 段 , 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鼓励公众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等 个人卫生习惯。
减少聚集活动避免参加人员密集的场所和活动 , 降低疫情 传播风险。
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学校 、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健康监 测 , 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防控措施。
THANKS
乙肝防控要点
广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 ,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减少传播途径
加强宣传教教育
疫苗接种
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
减少传播途径
艾滋病防控要点
健康监测与治疗
加强社会支持
04学校与社区防控
健康教育学校应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加强卫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 , 定期开展清洁和消毒工作 ,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保持室内通风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避免接触有症状的人等。
123
日常生活预防
…: 医疗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 、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保持与他人适当距离 ,尤其是与有症状的人保持距离。就医及时如有不适 ,应及时就医 , 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接触史等信息。
学校防控措施
社区防控措施
123
增强居民防控意识社区应通过宣传教育 、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规范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社区应建立规范的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开展环境整治社区应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和卫生。
加强疫情监测 , 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手 段 , 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鼓励公众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等 个人卫生习惯。
减少聚集活动避免参加人员密集的场所和活动 , 降低疫情 传播风险。
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学校 、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健康监 测 , 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防控措施。
THANKS
乙肝防控要点
广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 ,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减少传播途径
加强宣传教教育
疫苗接种
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
减少传播途径
艾滋病防控要点
健康监测与治疗
加强社会支持
04学校与社区防控
健康教育学校应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加强卫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 , 定期开展清洁和消毒工作 ,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保持室内通风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避免接触有症状的人等。
123
日常生活预防
…: 医疗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 、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保持与他人适当距离 ,尤其是与有症状的人保持距离。就医及时如有不适 ,应及时就医 , 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接触史等信息。
《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
疫苗研发
借助基因编辑和免疫学技术,加 速新型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
疫苗可及性和保护效果。
智能医疗设备
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实现远程诊 断和治疗,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
险。
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疫情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实时共享疫情信息,共同应对全 球性传染病威胁。
联合研发与合作
开展跨国合作,共同研发新型防控技术和产品, 提高全球防控能力。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 ,及时接种各种预防传染 病的疫苗。
预防接种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 人员、老年人等,根据需 要接种相应的预防性疫苗 。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 注意事项,确保接种安全 有效。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系 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 病病例。
PART 0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REPORTING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 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或接触他
人后。
呼吸道卫生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
注意食物的清洁和新鲜度,避 免食用生或未煮熟透的肉类、 海鲜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特 别是疫情高发区。
2023
《传染病的预防》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REPORTING
2023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 • 特殊人群的传染病预防 • 传染病预防的未来展望
2023
PART 01
传染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PPT课件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阻断 病毒、细菌等的传播途径。
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02
常见的传染病及 其防控
流感防控措施
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 段,每年接种一次。
勤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 液。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 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
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
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与 有症状的人接触,降低感染风
险。
增强免疫力与抵抗力
健康生活习惯 01
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 饮食,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个人防护 0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 交距离等,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有效的监测与预警 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 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 扩散。
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 动,提高公众的传染病 防控意识,促进健康行 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与防控策略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各国共享疫苗 接种与防控策略的最佳实践,提高全 球传染病防控水平。
技术共享
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疫苗研发和防 控技术的共享,有助于加速疫苗的研 发和应用。
谢谢
汇报人:XXX
02
辨别真假信息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要保持警惕,学 会辨别真伪,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 息。
避免恐慌与科 学防护
科学防护
通过合理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有 效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详细描述
性病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 病、尖锐湿疣等。其症状因病种不同而异,如梅毒 的硬下疳、淋病的尿道炎等。预防性病的主要措施 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 等。
结核病防治
总结词
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详细描述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低热、盗汗等。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健 康检查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 疾病风险,延长寿命。
05
传染病防治的社会责任
Chapter
政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制定传染病防治政策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传染病防治政策, 包括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以保障 公众健康。
监测与预警
提供医疗资源
政府应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包括建 设医疗机构、培训医疗人员和采购医 疗设备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控制性措施
隔离治疗
确诊或疑似感染传染病的患者应 接受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或细 菌的传播。
限制集会和旅行
在疫情严重时,政府可以采取措 施限制大型集会和旅行活动,以 降低传播风险。
01 02 03 04
追踪接触者
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 踪和隔离观察,以遏制疾病的进 一步传播。
检疫和检测
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检 测,以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患者等。
04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Chapter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洗手
呼吸道礼仪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 、打喷嚏或接触眼、鼻、口等部位后,以 及在准备食物和用餐前。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ppt
03
同时使用蚊帐、蚊香等防护措施。
结核病
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2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和消瘦。
3
结核病的防治主要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 管理传染源来实现。
鼠疫
01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等传播。
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THANKS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人们的 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传染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传染病疫情的爆发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如COVID-19疫情导致全球产 业链中断、股市下跌等。
03
传染病预防基本知识
提高机体免疫力
1 2
健康饮食与运动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疫情发展趋势、影响因素进行
分析,提高预警准确性。
03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强化社会参与
1 2
加强社会组织合作
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发挥媒体作用
引导媒体积极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认知。
3
鼓励社会捐赠
调动社会资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资金、 物资等支持。
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01
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02
鼓励公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心理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可续发或诱发多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
5、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成本-效益高。
6、传染病防治是一项政府行为,需全社会共同参 与、多部门配合。
ppt课件
5
传染病的特点(2)
有特异的病原体: 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免疫性 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传染病没有国界、地界。 地方性: 季节性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肝炎 痢疾 淋病 ppt课件 梅毒 结核病
14
2007年杨浦区传染病发病构成比
ppt课件肠道传染病 肺结核 性Fra bibliotek 其他15
中国:HIV/AIDS报告数 (1985-2003)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 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
25,000
20,000
15,000
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麻疹、肺结核、非典) 水、食物、苍蝇(伤寒、甲肝、痢疾、霍乱) 日常生活接触( 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虱子、跳蚤等(疟疾、乙脑等〕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
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传染病的特点(1)
1、有传染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如同星火燎原, 一人患病, 众人受威胁。
2、威胁较年青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 体 弱老年人 易受袭击,后果严重。
3、疫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灾害和社会动乱时 , 极易爆发流行。
11
26
肝炎
29
菌痢
肺结核
水痘
伤寒
9
7
腮腺炎
ppt课件
20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二个因素。
ppt课件
2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患者、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性病病人 受血/输注血制品 孕产妇体检
2006年
2007年
临床可疑 术前检查 义务献血
ppt课件
18
杨浦区传染病发病顺位
本区居民
外来人口
淋病 肺结核 梅毒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淋病 病毒性肝炎 梅毒 细菌性痢疾
ppt课件
19
2007年杨浦区高校学生传染病患病构成比
WHO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 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WHO报告,全球死亡5200万,其中1700万死 于传染病
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
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ppt课件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ppt课件
10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ppt课件
1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⑤伤寒 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 日咳⑿白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出血热 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 乙型脑炎 23)疟疾(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 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
10,000
5,000 1
0
1985
41 02
87
21690
5,2018219 4,447
2,6113,2173,170
1,515 7 7 171 297 213 256251 502
9732
00
89
23
91
5
23
29 52 38 126
136230 233
714 6120 1028
93
95
97
99 2001 2003
ppt课件
6
重点传染病分类(1)
肠道传染病:粪-口传播。
霍乱、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伤寒、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 性感染性腹泻等。
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
肺结核、流感、麻疹、白喉、流脑、风疹、军团 菌、SARS。
ppt课件
7
重点传染病分类(2)
3.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ppt课件
1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28)丝虫病(29)包虫病(30)麻风病(31)流 行性腮腺炎(32)风疹(3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除霍乱、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ppt课件
13
杨浦区90年代以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
2004年 2000年 1995年 1990年
传染病基本知识
ppt课件
1
讲课提纲
传染病的特点 当前疫情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学校传染病管理要求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AIDS ppt课件 HIV
16
杨浦区疫情监测—HIV/AIDS监测
(1995~2007年)
200
180
HIV/AIDS报告数
160
HIV/AIDS累计数
140
191
120
100
135
80
101
60
74
51
40
37 27
20
1
4
4
6
10
16
0
1
1995年
3
1996年
0
1997年
2
1998年
4
1999年
4.性接触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5.母婴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6.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流行性 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登革热、狂 犬病、炭疽等。
ppt课件
8
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
进入21世纪,一些老的传染病仍在危害;霍乱、 鼠疫、结核等古老传染病继续危害,流行在全 球仍未控制
6
2000年
11
2001年
10
2002年
14
2003年
23
2004年
27
2005年
杨浦区(1995年~200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 ppt课件
34
2006年
55
2007年 17
杨浦区艾滋病监测
艾滋病检测数逐年增加(2002年-2007年)
检测份数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年份 0
5、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成本-效益高。
6、传染病防治是一项政府行为,需全社会共同参 与、多部门配合。
ppt课件
5
传染病的特点(2)
有特异的病原体: 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免疫性 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传染病没有国界、地界。 地方性: 季节性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肝炎 痢疾 淋病 ppt课件 梅毒 结核病
14
2007年杨浦区传染病发病构成比
ppt课件肠道传染病 肺结核 性Fra bibliotek 其他15
中国:HIV/AIDS报告数 (1985-2003)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 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
25,000
20,000
15,000
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麻疹、肺结核、非典) 水、食物、苍蝇(伤寒、甲肝、痢疾、霍乱) 日常生活接触( 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虱子、跳蚤等(疟疾、乙脑等〕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
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传染病的特点(1)
1、有传染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如同星火燎原, 一人患病, 众人受威胁。
2、威胁较年青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 体 弱老年人 易受袭击,后果严重。
3、疫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灾害和社会动乱时 , 极易爆发流行。
11
26
肝炎
29
菌痢
肺结核
水痘
伤寒
9
7
腮腺炎
ppt课件
20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二个因素。
ppt课件
2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患者、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性病病人 受血/输注血制品 孕产妇体检
2006年
2007年
临床可疑 术前检查 义务献血
ppt课件
18
杨浦区传染病发病顺位
本区居民
外来人口
淋病 肺结核 梅毒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淋病 病毒性肝炎 梅毒 细菌性痢疾
ppt课件
19
2007年杨浦区高校学生传染病患病构成比
WHO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 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WHO报告,全球死亡5200万,其中1700万死 于传染病
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
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ppt课件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ppt课件
10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ppt课件
1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⑤伤寒 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 日咳⑿白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出血热 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 乙型脑炎 23)疟疾(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 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
10,000
5,000 1
0
1985
41 02
87
21690
5,2018219 4,447
2,6113,2173,170
1,515 7 7 171 297 213 256251 502
9732
00
89
23
91
5
23
29 52 38 126
136230 233
714 6120 1028
93
95
97
99 2001 2003
ppt课件
6
重点传染病分类(1)
肠道传染病:粪-口传播。
霍乱、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伤寒、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 性感染性腹泻等。
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
肺结核、流感、麻疹、白喉、流脑、风疹、军团 菌、SARS。
ppt课件
7
重点传染病分类(2)
3.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ppt课件
1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28)丝虫病(29)包虫病(30)麻风病(31)流 行性腮腺炎(32)风疹(3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除霍乱、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ppt课件
13
杨浦区90年代以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
2004年 2000年 1995年 1990年
传染病基本知识
ppt课件
1
讲课提纲
传染病的特点 当前疫情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学校传染病管理要求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AIDS ppt课件 HIV
16
杨浦区疫情监测—HIV/AIDS监测
(1995~2007年)
200
180
HIV/AIDS报告数
160
HIV/AIDS累计数
140
191
120
100
135
80
101
60
74
51
40
37 27
20
1
4
4
6
10
16
0
1
1995年
3
1996年
0
1997年
2
1998年
4
1999年
4.性接触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5.母婴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6.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流行性 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登革热、狂 犬病、炭疽等。
ppt课件
8
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
进入21世纪,一些老的传染病仍在危害;霍乱、 鼠疫、结核等古老传染病继续危害,流行在全 球仍未控制
6
2000年
11
2001年
10
2002年
14
2003年
23
2004年
27
2005年
杨浦区(1995年~200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 ppt课件
34
2006年
55
2007年 17
杨浦区艾滋病监测
艾滋病检测数逐年增加(2002年-2007年)
检测份数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年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