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稳定度分级
大气层结稳定度解读
γd γ
T T΄ T΄
T
(2) 饱和湿空气 ( 将 γd换成 γs )
不稳定
s 中性 (3-22)P72
稳定
(3) 实际大气 d s
d (必 s ) 绝对不稳定 (s 必 d ) 绝对稳定
常见:
d s
对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稳定的,对 饱和湿空气是不稳定的。称之为条件不 稳定。
四.温度平流的判断
V T 0 为暖平流,图3-9(a) 90 0
-∇ T
V
0°c
α
5
10
15 a
图3-14
风由高吹向低温区,使局地气温升高。
V T 0
为冷平流,图3-14(c)
90 0
-∇ T 0°c
α c
5
10 V
15
图3-14
风由低吹向高温区,使局地气温降低。
V T 0
为零平流,图3-9 (b) 900 cos900 0
当垂直方向加速度为零时,气块是静力平衡的:
0 1 p g
Z
引入准静力条件: p p' p p' ' g
z z
代入气块的垂直方向的运动方程:
dw 1 ' g g g ( ' )
dt
(3-15)
代入状态方程: ' p P
RT'
RT
得:
dw g T T ' g T
层结稳定度与垂直速度的共同作用、
热量的得失 。
T t
V 2T
( d
)w
1 cp
dQ dt
讨论:
短期天气过程: dQ 0
dt
大尺度大气:右第二项比较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五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五121.大气静力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是大气在静力作用下铅直方向的稳定程度。
某一气块受力作用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运动以后可能有3种情况:运动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位的趋势;运动逐渐加速,呈远离原位的趋势;运动既不加速,也不减速,可随处保持平衡。
第一种情况为大气稳定状态,第二种情况为不稳定状态,第三种情况称其为中性状态。
122.逆温大气温度层结一般是γ>0,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出现γ=0或γ<0。
通常将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空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内空气铅直对流很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高于地面的逆温层会阻挡下方的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所以空气污染事件大多数与逆温和静风等气象条件有关。
123.辐射逆温由于地表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
晴朗少云、风速不大的夜晚,地表很快因辐射而降温,空气自下而上被冷却。
近地面空气降温多,远地面空气降温少,因而形成自地面起的逆温层。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表升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
辐射逆温在陆地上常年可见,冬季白天也可能出现。
在中纬度地区的冬季,辐射逆温层厚度可达200~300 m,有时可达400 m左右。
辐射逆温与大气污染关系最为密切。
124.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时受到压缩而引起的逆温。
高压区内某一空气团出现下沉运动,气压逐渐增大,气层在水平方向辐散,厚度减小。
由于气层顶部下沉距离比底部下沉距离大(H>H′),绝热压缩升温程度比底部升温高,因而出现逆温,下沉逆温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一般出现在高空。
冬季下沉逆温与辐射逆温相结合,会形成很厚的逆温层。
125.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下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大,降温多,上部降温少,因而形成逆温。
海上暖空气平流到陆地上,或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聚集的冷空气上方,都可能形成平流逆温。
126.湍流逆温低层空气由于湍流混合,在混合层的上方形成逆温层。
在下部湍流混合层与上部未发生湍流混合层之间形成温度过渡的逆温层。
大气稳定度讲义
下沈逆溫(Subsidence inversions) :當某氣層發生下沈時,因氣壓逐漸增大,以及因 氣層向水平方向的輻散,使其厚度減少(h´ <h),氣層頂部下沈的距離要比底部下沈 的距離為大,頂部空氣的絕熱增溫要比底部多,可能會出現氣層頂部的溫度要高於底部 的溫度,而形成逆溫。下沈逆溫多出現在高壓區內,範圍很廣,厚度也大,在離地 數百公尺至數千公尺都會出現,由於下沈氣層來自高空,水氣少,再絕熱增溫相對濕度 更低,不利於雲的生成,因此多形成為晴朗不雨的天氣。
絕對不穩定(Absolute unstable)P.144
• 大氣很少會形成深厚的絕對不穩定層,通常只會 在日間因接近地面層因吸收大量地面輻射熱,使 下層氣層強烈增溫才形成超過絕熱降溫的超絕熱 (super adiabatic)環境溫度遞減率。 • 當氣層形成絕對不穩定時,尤其達到每100公尺 3.4° C以上時(自發對流遞減率,autoconvective lapse rate),對流會有自發性的,使氣層發生上 下倒m advection) • 整層大氣沈降壓縮增溫,上層下降較多,增溫較 高,下層下降較少,增溫較少,甚至造成沉降逆 溫(subsidence inversion,有別於地面逆溫,通常 多見於高氣壓區的高空逆溫) • 晚上地面的輻射冷卻 • 地面層有冷空氣流入(冷平流,cold advection) • 大氣移經冷表面
對流不穩定Convectiveinstability)P.14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UDC551 510.4?GB 3095-82(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 0.15 0.30 0.50任何一次** 0.30 1.00 1.50 飘尘日平均0.05 0.15 0.25任何一次0.15 0.50 0.70年日平均*** 0.02 0.06 0.10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 0.15 0.25任何一次0.15 0.50 0.70 氮氧化物日平均0.05 0.10 0.15任何一次0.10 0.15 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任何一次10.00 10.00 20.00 光化学氧化剂(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
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大气稳定度分级
大气稳定度分级
常用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有帕斯奎尔(Pasquill)法和国标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
方法。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S),分为强
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
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
确定等级时首先计算出太阳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
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B2查找稳定等级。
相同。
注:地面风速(m/s)系指距地面10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如使用气象台(站)资料, 其观测规则与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太阳高度角h o使用下式计算:
h。
arcsin sin sin cos cos cos 15t 300 .......... (B1)
式中:h o----太阳高度角,deg ;
----当地纬度,deg.;
入----当地经度;deg ;
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
d ----太阳倾角,deg,可按下式计算:
[0.006918 0.39912cos o 0.070257sin o 0.006758cos2 o
0.000907sin2 o 0.002697cos3 o 0.001480sin3 o]180/
式中:0 o----360d n/365, deg;
d n---- 一年中日期序数, 0、1、2、...... 364。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最新可编辑 word 文档。
《大气静力稳定度》PPT课件
如果气块既不远离平衡位置也无返回原平衡位置的 趋势,而是随遇平衡,就是中性的.
如果气块到达新位置后有继续移动的趋势,则此气层 的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它表明稍有扰动就会导致垂 直运动的发展.
平衡高度
自由对流高度 B
潜在不稳定型〔不同高度
T
与Tve关系不同〕,分
v
为:
真潜不稳定型〔"+">"—"〕
特点:在这种气层中,其底部只要受 到较强的扰动,迫使气块移到自由对流高 度B以上,气块的上升运动得到发展,其称 为真潜不稳定型;
ln<p00/p>
真潜不稳定型
p4
E
平衡高度
对流有效位 能CAPE
2、静力稳定度仅指气块处在该气层中,铅直 运动发展的趋势与可能;
3、稳定气层中可以有对流运动,但不利于对 流发展;不稳定气层中若无扰动,亦不可能 发展对流,但利于对流发展.
大气的垂直运动产生,主要决定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动力 原因,一个是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飞机飞过,高山阻档,槽前和槽后等
热力原因 由于地表面局部受热不均匀,使得近地面层的空气温 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温度较高的空气就因密度较小而 上升,周围较冷空气因密度较大而下沉补尝.
E'
E
平衡高度
se0
seH q0
自由对流高度 B Hc 0
1 H
P〔E'〕 P〔E〕
P<H> P<Hc>
p0
Td0
T0 T1 Tg
T
5.2.3 热雷雨的预报〔1〕
最新大气稳定度课件
大气稳定度课件第七章 大氣的不穩定度(Atmospheric Instabilities ) ● 7.1前言大氣中的水氣來自地表,而後經由平流輸送至相關地區,因而上升運動是形成天氣現象的先決條件之一。
而上升運動則取決於作用在單位氣塊上的力,以及環境大氣的不穩定程度。
至於大氣是否穩定則取決於它的熱力結構,動力結構或兩者組合後的條件,以及運動氣塊(air parcel )與環境大氣之上述條件的對比。
簡單的說,運動後的氣塊是否會到原位是判斷大氣穩定與否的指標。
下圖中附箭頭的小球代表氣塊,半圓或平面則代表大氣。
由而見大氣的三種穩定狀態。
圖7-1 大氣穩定與否之示意圖本章即對此方面問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 7.2氣象學中的不穩定度在氣象學中,大氣是否穩定有兩種參考標準,1. 靜力不穩定度(static instability )或流體靜力不穩定度(hydrostaticinstability ),又稱重力(gravitational )不穩定或浮力(buoyant )不穩定。
它是以氣塊上升後的溫度為參考標準;如高於新環境的氣溫就是不穩定,反之為穩定。
2. 動力不穩定度(dynamic instability )或流體動力不穩定度(hydrodynamic instability )。
它是以氣塊在環境流中,亦即在大氣波中的狀態為依據;如氣塊進入新環境後不能與該處的大氣波動相契合就是不穩定,反之就是穩定。
第一部份:靜力或流體靜力不穩定度兩者均可用氣塊法(parcel method )測定之。
● 7.3靜力或流體靜力不穩定度環境(enviroment ) (enviroment )氣塊 (air parcel )1. 由)(P M M g F -=)(P g ρρ-= 單位容積i.e.,)(22P P g dtzd ρρρ-=…….(7.1)在絕熱(等熵)運動中,如果氣塊運動中其p P 始終與環境之P 相等,即P P P =,則θθρρPP P T T ==,所以)()(22θθθ-=-=P P g T T T g dt zd ……………………….(7.2)i.e.,氣塊垂直加速度22dt z d 0⎪⎩⎪⎨⎧<=>,取決於⎪⎩⎪⎨⎧<=>-0θθP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情况质量标准(1982年4月6日国务院情况掩护领导小组宣布 1982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是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掩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进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情况,防备生态破坏,掩护人民康健,促进经济生长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畴的大气情况。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情况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掩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康健,在长期打仗情况下,&127 不产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掩护人群康健和都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打仗情况下,不产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掩护人群不产生急、慢性中毒和都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凌驾的浓度限值。
差别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凌驾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凌驾一次以上。
2大气情况质量区的分别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2.1凭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水平,确定大气情况质量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度规定的自然掩护区、风物游览区、名胜奇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都市筹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殽杂区、文化区、名胜奇迹和宽大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水平比力重的城镇和产业区以及都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2.2一类区由国度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畴由本地人民政府规定。
2.3种种大气情况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一般执行三级标准2.4凡位于二类区内的产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筹划的居民区,应执行三级标准。
3监测要领3.13.2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阐发、数据处理惩罚等具体要领和事情步伐,按国务院情况掩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情况监测标准阐发要领(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大气层结稳定度ppt课件
T 1 dQ V T ( ) w 2 d t c p dt
讨论:
dQ 短期天气过程: 0 dt
大尺度大气:右第二项比较小
局地的温度变化与温度的平流变化有关。
T V T t
三.个别、局地、平流变化
d 1.个别变化: dt
T 环境 T dz 0 气块 T T ddz 0
代入(3-16)得:
dw g ( d) dz (3-17) dt T
d
dw 无作用 0 中性,对气块垂直运动 dt 稳定,不利于上升运动
(3-18)
不稳定 , 有利于上升运动
直接在T-lnp图上进行判断——
代入状态方程: '
得:
p RT '
P RT
dw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 T g g dt T ' T ' (3-16)
g
T T '
为气块在垂直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当 T T ' 或 加速度。
只有当
',气块有垂直向上的
dw 0 dt
p g z
换句话说,静力平衡出现在 T T '
z
对流稳定度的判据:
se 0 中性 z 对流稳定
se
对流不稳定
se 实际计算 例: ( ) ( ) se se 500 se 700
当:
对流不稳定 0 se 对流稳定
第七节 局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
一.热流量方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3-3)两端 得P75公式: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别
注意:大气层结稳定度只是用来描述大气层结对于气块的垂直运动起什么影 响(加速、减速或等速)的一个概念,
这种影响只有当气块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它并不表示 大气中已经存在的垂直运动状态
4
1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定法(气块法)
(1) 基本判别式 (2) 静力稳定度判据
5
19
ln p
ln p
ln p
+ s
-F
LCL d
s - LCL
d
+ s
自由对流高 度LFC
CCL
d
潜在不稳定 T 绝对稳定
T 绝对不稳定 T
潜在不稳定型:上升气块路径(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有几个交点,既有正面积,又有负 面积。对流有效位能大于对流抑制能量,是真潜不稳定型;反之为假潜不稳定型;
绝对稳定型:上升气块路径(状态)曲线始终在层结曲线左边,全部是负面积区,即全部 是对流抑制能量CIN;
绝对不稳定型:上升气块路径(状态)曲线始终在层结曲线右边,全部是正面积区,即全 部是对流有效位能CAPE;
20
(3)热雷雨的预报
热雷雨是指气团内因下垫面(森林、沙地、湖泊)受热不均匀,由热力抬升 作用形成的雷雨。
图5.6是一个向阳坡地上热力对流气块-“热泡”形成和上升的示意图,热泡 用等位温线表示。热泡在浮力作用下不断从源地脱开,漂浮于空气中,并不断 和外界空气混合。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而且低层大气具有充沛的水 汽时,这些“热泡”就能不断上升膨胀增大,达到凝结高度以上形成为积云胚 胎。
2、层结大气所具有的这种影响垂直运动的特性称为大气静力稳定度,也称 层结稳定度
在天气学中,用来判断对流运动发展与否; 在污染气象学中,有助于判断湍流发展与否。
大气稳定度
ester、亚硝酸酯和铵盐等。 含 碳 化 合 物 : CO 、 CO2 、 碳 氢 化 合 物
hydrocarbon等 含烃类卤(C素F化Cs合)化物合:物等CH。3Cl、CH3Br、CH3I、氟氯
1、含硫化合物
1969年Robinson等人报道,地球上全年 SO2的产生量为2.97亿吨。
天然源:海洋中生物的作用、植物叶绿素
chlorophyl的分解、森林中放出萜terpene的
氧化、森林大火以及大气中CH4的光化学氧化和 CO2的光解等,放电作用引起云层中有机物的光 氧化作用,二氧化碳的轻微解离作用,以及种子
发芽burgeon、籽苗生长及人和动物新陈代谢 metabolism过程等等。
人为源:其余都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
如:氟氯烃类(CFCs)化合物(氟里昂)可用作冰 箱制冷剂、喷雾器中的推进剂、溶剂和塑料起泡 剂等。CFCs完全由人为产生。
最常用的氟里昂是二氟二氯甲烷(F-12)和一 氟三氯甲烷(F-11)。
➢ NOx能和碳氢化合物生成光化学烟雾。
➢ 特点:
➢ 城市空气中的NOx含量大约高出全球平均值2个 数量级。
➢ NOx的浓度变化受季节和气象因素影响:一般冬 季高于夏季;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
➢ NOx的汇:
➢ 被土壤和植被吸收; ➢ 转化成HNO3和硝酸盐而去除。
3、含碳化合物
CO
人为源: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者是内燃机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燃烧。
各类工业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
环境化学中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不涉及 物理污染物、较少涉及生物污染物,因为 后两者分别属于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医学的 范畴。
大气污染化学中主要讨论氮氧化物、碳氧 化物、含硫化合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指数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它是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将空气质量分为不同等级的指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AQI分级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中国大陆AQI分级标准:
1. 0-50:优,空气质量良好,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2. 51-100:良,空气质量较好,但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有较弱影响。
3. 101-150:轻度污染,空气质量轻度污染,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有较强影响。
4. 151-200:中度污染,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对健康人群有较强影响。
5. 201-300:重度污染,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对所有人群有较强影响。
6. 301-500: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所有人群都应减少外出。
7. 501-500: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极度恶劣,建议停止户外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AQI分级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
不稳定能量也可以影响波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如锋面、气旋等天气现象。波 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对天气产生影响,如锋面可以导致气温骤降、降水等。
影响因素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表状况
地表状况对不稳定能量的形成和释放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由于
地表干燥,加热后容易形成不稳定能量,进而导致对流天气现象的发生。
02 03
指导能源利用
了解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对能源利用也具有指导意义, 可以帮助能源企业合理安排能源生产和运输,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
• 大气稳定度 • 不稳定能量 • 大气稳定度与不稳定能量的关系 • 大气稳定度与不稳定能量的研究意
义
01
大气稳定度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层内气体温度随 高度变化的特性。
分类
根据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可分为不稳 定、中性稳定和稳定三种类型。
对天气的影响
01
02
03
研究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可以为评估气候政策的合理性提供科 学支撑,促进气候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实施。
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作用
提高预警准确率
减少灾害损失
通过对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的研 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气象灾害的发 生,提高预警准确率。
准确的气象灾害预警可以减少灾害造 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4
大气稳定度与不稳定能量的研究 意义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揭示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
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它们 有助于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通过对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 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05-第五章-大气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解析
等 温 线
平行于纵轴的黄色直线,每隔1℃画一条。
等 压 线
平行于横轴的黄色直线
等 饱 和 比 湿 线
自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绿色实线。它反映了 空气块在上升过程中露点随高度的变化。
干 绝 热 线
自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黄色实线 反映了未饱和空气块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随高度
层结曲线表示了测站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2.露点层结曲线
将各层上的气压、露点数据用钢笔一一点绘在图上, 然后用黑色实线依次连结起来,即成为露点随高度 的分布曲线(称为露点曲线或露点层结曲线)。
露点曲线表示了测站上空水汽垂直分布的状况。
3.状态曲线
4.不稳定能量的分析
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右边,不稳 定能量为正
逆温层之下,水汽大量聚集;逆温层之上水汽 含量骤减。
(四)下沉逆温(压缩逆温)
大气中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所造成的逆温。 下沉逆温多出现在高压区内1-2千米的高度 下沉逆温常伴随晴好天气
(五)锋面逆温
由于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出现锋面上下的 温差而形成的逆温。
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一方倾斜的,所以锋 面逆温只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出现。
层状云底高
颠簸层顶高
颠簸层底高
颠簸层底高 积雨云底高
三、逆温层
(一)辐射逆温 (二)平流逆温 (三)湍流逆温 (四)下沉逆温 (五)锋面逆温
(一)辐射逆温
夜间地面、雪面、冰面或云层顶部等因辐射冷却 造成的逆温。
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天气条件: 晴朗 无风或微风 低温-冬季最常见
(二)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流经寒冷地表面形成的逆温。
温度对数压力图(T—LNP图)
1、 T-lnP图的构造 2、 T-lnP图的分析 3、 T-lnP图的应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0.150.300.50总悬浮微粒日平均*0.30 1.00 1.50任何一次**飘尘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0.020.060.10年日平均***二氧化硫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氮氧化物日平均0.050.100.15任何一次0.100.150.30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任何一次10.0010.0020.001小时平均0.120.160.20光化学氧化剂(O3)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
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在大气科学领域,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气象学和气候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主题,并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它们的含义、应用和影响。
1.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是大气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流体运动中湍流和层流之间的过渡范围。
在大气中,由于地表的不均匀性和大气的不同运动状态,会产生湍流运动和层流运动。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就是描述这种过渡的长度尺度。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的计算涉及到大气运动的速度、粘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等因素。
它在大气污染扩散、风场模拟和大气层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气象学和环境科学中,研究人员经常会利用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来评估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从而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2. 大气稳定度分类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中空气上升或下沉时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它与温度、湿度、压强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大气稳定度的不同,可以将大气分为不稳定、稳定和中性三种分类。
这种分类对于天气预报、空气质量评估和气候变化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稳定大气条件下,空气上升或下沉的能力较强,容易形成对流和降水,天气多变。
稳定大气条件下,空气上升或下沉受到抑制,天气较为稳定,不易形成降水和风暴。
中性大气条件介于不稳定和稳定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
结合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中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这对于预测气象灾害、评估空气质量、规划城市建设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总结与展望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是大气科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参数。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环境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还对于环境保护、气象预测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知识,促进大气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个人观点作为大气科学的研究者,我深知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类对于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稳定度分级
常用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有帕斯奎尔(Pasquill)法和国标原子能机构IAEA 推荐的方法。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 ·S ),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
它们分别表示为A 、B 、C 、D 、E 、F 。
确定等级时首先计算出太阳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B2查找稳定等级。
注:云量(全天空十分制)观测规则与现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注:地面风速(m/s )系指距地面10m 高度处10min 平均风速,如使用气象台(站)资料,其观测规则与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太阳高度角h o 使用下式计算:
()[]30015cos cos cos sin sin arcsin -++=λσψσψt h o .....................(B1)
式中: h o ----太阳高度角,deg ; ψ----当地纬度,deg.; λ----当地经度;deg ;
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
σ----太阳倾角,deg ,可按下式计算:
π
θθθθθθσ/180]3sin 001480.03cos 002697.02sin 000907.02cos 006758.0sin 070257.0cos 39912.0006918.0[o o o o
o o +-+-+-=
式中: θo ----360d n /365,deg ;
d n ---- 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