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班级座位排列方式分析及在历史教学中的
(精品)班主任如何排座位

(精品)班主任如何排座位课堂座位管理模式是老师家长们一直很头疼的话题,到底哪个模式的座位排列最高效?下面小编带大家先来客观分析下一些常见的座位管理模式吧。
1、秧田型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
优点:便于教师管理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用。
缺点:不利于师生交流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
师生互动具有“教师→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
老师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秧田型”的课堂座位排列。
在这种空间形态中,学生相互干扰少,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
从教师来说,也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利于进行系统讲授。
”2、分组模块这种模式类似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优点:增强学生间互动合作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缺点:老师监管较难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很难到位。
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开小差。
生理方面,不良的坐姿、肌肉的松弛、突然的扭头不仅会造成精神的涣散,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视力,甚至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老师说:“我觉得小组式排列法比较好,我会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探讨性的实验,这样的排列方法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学生座位排列方式

• 2、组座位排列方式
• 组座位排列方式是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一组4~6张桌椅构成。
• 小组排列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中小学中非常流行。
• 只能方便地与坐得离自己比较近的同学交流,隔得较远的同学则不方便 交流,因此它缩小了同学间的交往面。
• 4、马蹄型(也称U形)排列方式
• 马蹄型也称U形,是将教室里的课桌椅编排成U形,教师一般处在U形的 开口处。
• U形排列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他可以以方便地在每个同学身 边走动、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从而有利于师生 关系的发展。
和黑板,形式上迎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 既适合教师讲授也适合小组讨论,同学间的互助,课堂纪律相对较好
管理
课堂座位排列类似于 会议室。桌椅排成两 排,学生坐在两边进 行交流。
• 首先,座位排列应从学生出发。座位排列会影响视觉效果,教师应当把视 力不好的学生放在前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小组式排列满足了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拉近了同 学间的距离,方便了同学间的交往,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 起讨论、相互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将得到充分体现。
• 不足:它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只有当学生的人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 如25-40人,才有足够的教室空间来进行这种排列。
• 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让学生潜意识中有被忽视和被抛弃的感觉,从而容 易产生违纪行为。
• 因此,学生都希望能够坐在前面或中心位置,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尊重和 关心。
班级管理中座位编排的常见问题及改善策略

编排座位时我们都要注意:1.少搞人情座位;2.不搞权利座位;3.不搞腐败座位;4.不搞歧视座位。
教师编排学生座位的失当与适当蒋波合理编排学生座位,有利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优化学生整体素质。
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编排学生座位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存在着诸多失当现象。
本文拟对此做出简要分析,并积极寻求适当的学生座位编排方式。
一、座位编排失当现象的相关分析1.分裂式。
座位编排“分裂式”主要表现在:①男女分开。
有的教师认为异性搭配排座不利于教学常规管理;有的教师封建思想严重,害怕这样给某些学生提供早恋的“机会”。
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将男女生分开,更不必说男女生同桌。
但是,社会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单一性别的人在一起,而与异性相对隔绝,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形成个性发展上的障碍。
而且,男女生过分隔离会使学生产生“禁果逆反心理”,对异性产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吸引力。
②优差分开。
有的教师将优生集中安排到教室前部的有效控制区,中等生安排到中间部分,而将差生安排到教室后部及边缘区。
这使优生有较多的课堂学习参与机会,能受到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处于教师有效监控之下;而差生则与其相反,因而在课堂上更容易表现出行为散漫和反应冷漠等消极现象,并最终影响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动静分开。
有的教师只考虑到方便课堂教学与常规管理,倾向于将习性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排在一起,而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互补与搭配。
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定身法。
有的教师怕破坏班级长期形成的默契的座位布局和气氛,而信奉“定身法”,从一人学按身高将学生一次性排座,几年不动。
这种座位编排方式明显存在如下缺点:第一,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固定地坐于两边靠墙的学生易形成斜视和颈椎扭曲,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二,有碍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长期固定于某一座位,由于教师讲课站立位置的习惯性和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的差异性等,会遮挡一部分学生的视线,影响他们接受知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七一班历史学科座位分组

七一班历史学科座位分组:注意:
1.每组第一名同学为组长,每组第二名同学为副组长。
张雯雯位置不变,哪一组到她位置处,她属于那一组,背书时给那一组组长背。
2. 组长、每组的第四个同学给老师背书,其他同学给组
长背,检查合格的同学名单组长记名。
3.来老师处记名式时按组记名,你是哪一组记到该组后面。
第1组:庆佳瑞、丁俊宇、常宇航、曹灿
第2组:袁心艺、臧孟轲、张文优、蒋瑞航
第3组:孙梦蝶、王恒毅、庆硕源、丁璐莹
第4组:庆璐斌、臧一卓、徐伊卓、庆晓博
第5组:邢嘉盟、苗育林、李中宇、张佳乐
第6组:刘宇飞、邢振天、姚瑞琼、吕静羽
第7组:侯亚博、徐金科、赵义翔、邢晶晶
第8组:臧天炀、闫新成、马心怡、丁怡蕊
第9组:赵子昊、邢玉婷、徐兴玉、徐嘉磊
第10组:庆梅洁、苗艺萱、万家萌、赵万新
第11组:臧浩兵、刘梓萌、兰静喻、朱德宇
第12组:张旭颖、李怡瑶、丁一珊、臧晨旭。
几种学生座位的优缺点

几种学生座位的优缺点开学后,老师这样排座位,既好管纪律又能提成绩!每年看春晚都发现在舞台下的观众席上,既有圆桌又有一排排的方座椅,这么多嘉宾、演员和观众,还有奔来跑去的摄像师。
要把观众席安排得井井有条,既能保证良好的直播效果,又不影响现场观众观看节目,还真是有大学问。
说到这儿,好教师不禁想到了我们老师,在很多老师看来,排座都是个头疼的事儿。
老师不但有自己的考虑,还要兼顾学生、家长的感受。
不知您都是如何给学生排座位的呢?除了我们最常见的课堂座位模式,有谁做过其他尝试呢?这些年,老师们排过的座位,你试过吗?课堂座位管理模式是老师家长们一直很头疼的话题,到底哪个模式的座位排列最高效?下面小编带大家先来客观分析下一些常见的座位管理模式吧。
1、秧田型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
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
师生互动具有教师T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
“我个人比较喜欢”秧田型“的课堂座位排列。
在这种空间形态中, 学生相互干扰少, 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
从教师来说, 也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 利于进行系统讲授。
”2、分组模块这种模式类似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矩形 环形 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方式

矩形、环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方式在各种场合都有广泛的运用,无论是会议室、教室、餐厅还是演讲厅,都可以看到这三种座位排列方式的身影。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本文将分别从矩形、环形和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1. 矩形座位排列方式矩形座位排列方式是最常见且经典的一种座位布局方式。
它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适用于较小的空间。
在矩形座位布局中,观众可以很方便地与主讲人或表演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观众之间的交流。
然而,矩形座位排列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大型会议或表演活动中,观众可能会面临视线受阻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2. 环形座位排列方式环形座位排列方式是一种相对开放和互动性较强的座位布局方式。
在环形座位布局中,观众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观众与主讲人或表演者之间的视线也更加畅通。
环形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需要强调互动交流的场合,比如小型研讨会、讨论会和小型团体活动。
然而,环形座位排列方式也存在空间利用不够高效、观众之间距离过远等局限性。
3. 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是一种结合了矩形和环形特点的座位布局方式。
它的特点是集中了观众与主讲人或表演者之间视线畅通和观众之间自由交流的优点,同时也使得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中型规模的会议、演讲和表演活动。
然而,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也需要合理规划空间,以确保观众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互动。
在实际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座位排列方式需要根据活动规模、活动性质以及参与人数等因素综合考量。
也可以根据特定活动的需求,结合矩形、环形和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的特点,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调整。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矩形、环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座位排列方式时,需要综合考量活动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数等因素,并灵活运用这三种座位排列方式的特点,以满足活动的需求。
班级排座位的七种方法

班级排座位的七种方法嘿,班级排座位的七种方法啊,那咱可得好好说说。
这排座位可是个大学问呢,弄好了能让班级氛围更好。
第一种方法呢,就是按身高排。
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
这样大家都能看到黑板,也不会被前面的人挡住。
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让高个子有点不开心哦,觉得自己老是在后面。
但是没办法呀,为了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嘛。
第二种方法,可以按成绩排。
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坐后面。
这样可以激励成绩差的同学努力学习,向成绩好的同学看齐。
但是呢,这也可能会让成绩差的同学觉得有点压力,所以老师得注意多鼓励他们。
第三种呢,随机抽签。
这样最公平啦,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坐到哪里。
大家都会有点小期待,也挺好玩的。
不过可能会出现好朋友分开的情况,有点小遗憾呢。
第四种,男女搭配坐。
这样可以让班级气氛更活跃一点,男生和女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但是要注意别让他们上课聊天哦,不然可就不好啦。
第五种,按性格排。
把安静的同学和活泼的同学搭配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安静的同学变得开朗一点,活泼的同学也能学会安静。
不过这得老师对同学们的性格很了解才行呢。
第六种,小组合作式排座。
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在一起。
这样方便大家讨论问题,一起完成作业。
但是要注意小组之间的竞争不能太激烈,不然会吵架的。
第七种,特殊需求优先排座。
比如有近视的同学、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坐在前面或者比较方便的位置。
这样能体现老师的关心哦。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我以前的班级就用过按成绩排座位的方法。
一开始成绩差的同学有点不开心,但是后来他们都很努力,想坐到前面去。
结果大家的成绩都提高了不少呢。
你要是老师或者班委,排座位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哦,说不定能让班级变得更好呢。
古代座次礼仪规范

古代座次礼仪规范古代座次礼仪规范座次礼仪是指在各种宴会的座次安排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座次礼仪规范的内容,欢迎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古代座次尊卑礼仪的知识,例如: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汉时以“右”为上,这里座次以右为尊。
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座次以“东向”为尊。
3.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黄宗羲《柳敬亭传》)这里座次以“南面”为尊。
忽右,忽东,忽南,古代的座次究竟以何为尊呢?这与古代的建筑是相关联的。
原来,古代的居住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
堂室之间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牖(窗),靠东边有户(室门),入室必经堂,成语“登堂入室”即由此而生。
古代的堂一般是不住人的,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
在这里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
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是坐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上的,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如《易经》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把称臣附属叫做“北面”,如司马光《赤壁之战》中“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
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这样,表现在官职上,就是贵右贱左。
所以,“右迁”是升职,如王安石《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中“非专为恩,以致此位,积功久次,当得右迁”;左迁是贬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以上所说只是座次尊卑最一般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换、地点和目的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变化。
文言文古代坐席文学常识

文言文古代坐席文学常识
在古代文言文中,关于坐席的文学常识涉及了礼仪文化、座位排列以及社会地位体现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基本要点:
1.室内座次:中国古代正房通常是面南背北而建,以八仙桌为例,其座次东为上首,西为次之,即“东向为尊”。
两侧座椅则通常遵循“左(东)上右(西)下”的原则,即左侧座位高于右侧。
2.堂室结构:古时建筑多采用堂室布局,堂是接待宾客和进行重要活动的地方,室则是居住区域。
堂内坐位一般以朝南为主,与门窗相对位置有关,如西牖(窗)对东户(门),入室必先过堂。
3.跽与坐姿:古人席地而坐,跽是两膝着地,臀部离开足跟,身体直立;坐则是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双膝弯曲贴地。
这些不同的姿势不仅反映了不同场合下的礼节要求,也体现了人物情绪或状态。
4.宴饮座次:宴会上的座次极其讲究,主人居中,客人按身份高低依次排坐,一般遵循“以左为尊”原则。
在大型宴会中,还会设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就有明确的座位安排来彰显尊卑。
5.礼仪规范:古人非常注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体现在坐席上的规矩十分严格,不得随意乱坐。
如《论语》中有记载孔子对于弟子侍坐的秩序要求。
6.特殊场合:在官场、科举等场合,也有相应的坐席规定,比如科举考试时考生的座位往往按照籍贯、年龄等因素编排。
总之,古代坐席文化不仅是生活习俗的反映,更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权力关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分析文献记载中的坐席描述,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一斑。
桌椅的传统教室排列法

桌椅的传统教室排列法
传统教室的桌椅排列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老师讲台式排列法:教室后部设有讲台,前部以学生桌椅呈直行直列排列,学生坐在桌椅前部,面向讲台。
2. 排座式排列法:教室中央设有一块大黑板或白板,学生桌椅呈现横排式或斜排式排开,学生坐在桌椅前部,面向黑板或白板。
3. 固定座位排列法: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学生桌椅分别编号,并按照编号进行排列。
4. U字形排列法:学生桌椅排成一个大的U形,学生坐在桌椅前部,面向中间的教师讲台或活动区域。
5. 团队式排列法:学生桌椅分成小组或团队,每个小组或团队中有多个学生,学生桌椅呈现环形、矩形或其他形状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教室排列法较为固定且比较传统,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一些教室也采用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桌椅排列方式,如交互式排列、小组合作排列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教育理念。
几种典型的座位编排方式

几种典型的座位编排方式
座位编排方式是指在某一场合中,根据需求和场地大小等因素,
将座位排列在一定的规则和方式下的安排方式。
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
对于场合的格调和效果都有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几种典型的座位编排方式:
1. 教室式座位编排
教室式座位编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座位排列方式,常见于大小型
会议、研讨会等场合。
座椅通常是一排一排地排列,最常见的是中间
的过道隔开左右两侧的座位。
这种座位编排方式通常比较正式,适用
于类似于学术研讨、学术讲座等形式的会议。
2. U型座位编排
U型座位编排通常用于研讨会、讨论会等需要参与互动的场合。
U 型座位的布置通常需要将桌子和椅子摆成U型,参会人员坐在桌子周围。
这种座位编排方式能够提高参与者之间的互动程度,有利于交流
和讨论。
3. 前台式座位编排
前台式座位编排通常用于举办演讲、发布会等场合。
座位布局通
常是将一系列椅子通常部署在大厅的中轴线上,演讲者则站在一侧的
讲台上。
这种座位编排方式能够让参会者对演讲者的关注度更高,更
加集中。
4. 圆桌式座位编排
圆桌式座位编排通常在小型会议、小型团队研讨会等场合中应用。
参会者坐在圆桌周围,互相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更加有利于交流和讨论。
圆桌式座位编排还能够让每个参与者都有相同的参与和发言机会。
总之,座位编排方式对于整个会议的效果和氛围都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座位编排能够让会议更加高效,提高与会人员的参与感,进而
提高会议的成功率。
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分析研究

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分析研究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堂管理工作。
座位编排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关系到课堂氛围、学生表现和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多种因素。
本文将对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座位编排的意义座位编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座位编排可以使学生坐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合理的座位编排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堂管理能力,加快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教育水平。
二、座位编排的设计原则1、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指座位编排应当保持稳定,不要轻易改变。
因为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如果随意调换座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关系,不利于课堂氛围的稳定和秩序的维护。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座位编排应当保证学生的平等,不要安排歧视性座位,防止脱离集体的行为发生。
座位编排应当尽可能地公正、平等,保证学生在同等条件下都能取得成功。
3、和谐原则和谐原则是指座位编排应当考虑班级的谐和性,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
座位编排应当尽量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座位编排的实践操作在座位编排实践操作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座位编排。
以下是一些实践操作的建议:1、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进行座位编排: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座位编排。
例如,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可以安排在窗户旁,而需要大力培养互动能力的学生可以安排在前排。
学生的学习表现也是座位编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在前排,激发其表现;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中间或后排,得到更多的教育帮助。
小学生性别敏感期较长,需要小心安排座位,避免产生恋爱情感,进而影响课堂管理和学生情感。
认真了解班级学生的异地学习经历,安排座位时可以尽可能配对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学生,便于交流与沟通。
古代尊卑座次教学文稿

• 解析:
• A:三国时期孙坚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孙策,字伯符; 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 季佐。按照长幼顺序,孙策应坐主位,孙权次之,孙 翊再次之,孙匡居末座。
• B:黄庭坚为苏轼的学生且比苏辙年幼,故顺序应该 为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
• C:张居正位居内阁首辅,为一品官位,胡宗宪高于 戚继光和俞大猷,且俞大猷官职高于戚继光,故其顺 序应该为张居正、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
2、秦汉、元代:尚右 ①发闾左谪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史记·田叔列传》 3、其余朝代:均尚左 4、古人外出乘车,均以左为尊。 ①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史记·魏公子 列传》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尊卑座次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 《礼经释例》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 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 说法。
Hale Waihona Puke • 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如《易经》 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把称臣附属叫做 “北面”,如司马光《赤壁之战》中“何不按 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作为臣子朝拜君主, 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 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 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6、在军队中,一般都是以左为上的。如《赤壁之战》中,孙 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同为都督, 周瑜就尊于程普。
【注】讨论左右尊位时要避免后世习用成语 问题,习语典故反映的是产生此典故时代的 观念,未必与引用者的时代观念一致。比如 在官职升迁上“迁”字的不同用法,“左迁”和“右 迁”结局完全相反。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班级座位编排的几种模式

班级座位编排的几种模式班级座位的编排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好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组集体和班级集体,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往,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遏制学生中不良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目前中学出现的几种座位编排模式评述如下。
一.“效率型”座位编排模式所谓“效率型”,其实是仅仅有利于中考、高考或者其它考试的座位编排模式。
这种座位的安排,一般主要考虑优秀学生之间的强弱搭配,比如甲生语文差、数学中等、外语强,乙生语文、数学强而外语差,甲生与乙生安排坐在一起就是最佳搭配,这是同排两生相坐的安排。
还有前后搭配的情况,如甲生语文特强,乙生数学特强,丙生外语特强,丁生物理化学特强,那么,甲生与乙生同桌,丙生与丁生同桌,且前后相邻,这就是前后最佳搭配。
还有左右搭配的情况,大体还考虑成绩很好但不大守纪与成绩稍差但非常守纪的两人搭配坐在一起。
这种座位的安排,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更加优秀,所谓“强强联手,雄霸天下”,很多学校的很多班主任通过这一手段获得了很多次的成功。
但是,它的问题就在于无视差一些的学生的发展。
二.“公平型”座位编排模式所谓“公平型”是针对“私利型”而言的,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人人都有机会坐最佳位置,每人都有可能坐最差的位置。
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按照高矮次序排队,然后依次从第一组第一张座位开始最后坐到第四组最后一张座位。
然后每周滚动一次,第一组变成第二组,第二组变成第三组,第三组变成第四组,第四组变成第一组;第一排变成第二排,第二排变成第三排,第三排变成第四排……最后一排变成第一排。
因此,这种座位编排方式又叫着“滚动型”座位编排模式。
这种座位编排模式的优点是绝对公平、公正、公开,但是缺点也就在于不能照顾近视眼和个子矮小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进行局部调整。
三.“专制型”座位编排模式所谓“专制型”,就是不征求学生的意愿,完全按照班主任的意志编排座位的一种模式。
几种班级座位排列方式分析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班级座位排列方式分析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罗英(吉林省龙井市第四中学,龙井 133400)提要:为了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对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和现代的小组座位排列方式、圆形座位排列方式等在课堂上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在历史课堂上利用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平台,增进全班同学与教师的情感,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互动,同学们可以较为平等地接触到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丰富了课堂过程。
关键词:座位排列方式;历史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了,每学期开学之初,总有一些家长希望我能特别照顾,将他们孩子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排,而且是离老师讲台距离越近越好,最好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的第一排。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坐在后排听不清或是看不见,甚至怕被老师冷落,影响学习成绩。
我希望在安排孩子座位问题上,家长尽量不要干涉,给老师多一份理解,老师会公平、公正安排每一位孩子的座位。
学生的课堂座位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座位安排都煞费苦心。
教室内是不是真的存在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座位或区域?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已有研究表明,课堂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田慧生,1995)。
学生的课堂座位安排对班级环境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对于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殊的效果,另外,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座位,对改变和维护学校的教学环境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座位编排的科学与否,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察。
时间维度指的是座位编排在时间上的变动性, 实指座位的动态调整问题; 空间维度从表面上看指的是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 因此, 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学生个体特征的空间分布。
一、基本的座位编排方式(一)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一般指“秧田式”座位,又称“直线形的空间排列”[1]它产生于十七世纪初,并一直主导着中小学的课堂座位安排。
教学中座位编排方式有哪些

教学中座位编排方式有哪些经过认真调查,我身边的同行在座位编排的时候,本着有利于学习,有利于班级稳定,有利于团结和谐的原则,经常采用以下五种学生座位编排的方式:一、按学生的身高编排座位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这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传统的编排座位方式,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比较赞同,个别学生因为眼睛视力低等特殊情况再个别调整。
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比较公平合理。
每周向左或向右整排滚动调换一次座位。
应用这种编排方式的班主任最多。
二、前后滚动式编排座位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也是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学生没有太大的异议。
但身材较低的学生家长不太满意,认为视线受到了阻碍,影响学习。
任课教师不太满意,因为不容易识记学生,有时学生随便串座位,不容易察觉。
有的班主任在前后滚动式编排座位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把全班同学按身高分成高、低两类,前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第四行的学生坐在第一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后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最后一位学生坐在第五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
比如视力不好的学生适当照顾,可以坐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同学都没意见,每一类都是身高相似的同学,不太影响视线,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办法。
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每个学生座位的前后机会大致均等,相对公平合理。
编排程序上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对学生有利。
去年我曾经采用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三、按学生考试成绩编排座位按学生的考试成绩编排座位,这种方式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意见较大,学习差的基本上聚集在后面,课堂纪律差。
基本思路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竞争意识,能促进学生学习。
不过,这同样会使学习差的同学感到备受冷落,进而自卑,成绩也会越来越糟糕。
但大都执行的时间很短,一到两个月左右。
编排程序上简单,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后,按成绩高低的顺序,学生自己选座位。
新课改下人数多的班级教室座位排列方式的探析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对人多班级教室座位的排列方式沭阳县修远中学冯利荣摘要:在新课改实施数年以来,很多新的教室座位排列方式得到了应用,但是它们对人多班级不大实用,传统的排列方式又难以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此本文提出“竖行对面”排列方式,它不仅满足了人多班级的需要,而且综合并放大了“秧田式”和“小组式”排列的优点,更迎合了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改人多班级教室座位排列竖行对面一个教室,就好比一辆公交车,教育部有班额规定:小学的不超过45人,中学的不超过50人。
可是就各中小学实际情况,大多‘超载’,尤其是好的学校。
新课改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变化,可是改变不了很多学校班级人多的现状。
我校目前基本每班都在60人以上,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合理科学的来安排学生座位,寻找最适合人多班级教室座位排列方式,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服务。
在新课改实施数年以来,传统的“秧田型”座位排列已经难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很多新的教室座位排列方式得到了应用,如“小组式”,“圆形”,“马蹄形”,“论坛式”。
这些新的座位排列方式都仅仅适合小班教学,但是对人多班级实施效果很差,为此传统的“秧田型”座位排列仍成了人多班级的主要座位排列形式。
本文提出“竖行对面”排列方式,它不仅满足了人多班级的需要,而且综合并放大了“秧田式”和“小组式”排列的优点,更迎合了新课改的需要。
下面就对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一、三种排列方式的具体方法1、“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图1,图2)图1“秧田型”图2“秧田型”所有学生面向黑板和讲台,课桌横竖成排,每竖排或者每两竖排间留走廊2、“小组式”座位排列方式(图3,图4)图3 “小组式”图4“小组式”一定学生数为一组,围坐桌子对面(图1)。
当学生人数多时可能就要多组叠加在一起(图2)。
3、“竖行对面”排列方式(图5,图6)图5“竖行对面”图6“竖行对面”课桌竖行排列,学生在中间走廊两侧各四排,都面向走廊而坐,(走廊左右面向而坐)横向四排或者三排之间有走廊隔开,每两排为1小组。
浅谈七种排座的利弊教学笔记

浅谈七种排座的利弊教学笔记浅谈七种排座的利弊教学笔记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领着我们按大小个排队。
进屋后还是按身高就坐。
我和一位朝鲜族女孩同座五年。
那才是真正的同桌。
也没见过老师给哪位学生调过座位。
当老师后,我才领教过排座的烦恼。
在烦恼中,我发挥想象,尽量排出科学、民主、合理、人性的座位。
以下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排过的“座法”我把它们的利弊展现给大家。
与各位班主任同仁探讨。
如果对谁有启发,那将是我的快慰。
一:按身高的大小排座我在接起始班级的时候,由于不了解学生。
就按个头排座。
个别近视的学生和打过招呼的学生尽量调在前面。
根据学生的人数决定单双座。
初一年级采用男女纵向单排。
优点是:省事。
学生没有太大的异议。
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
缺点是:很多家长通过各种关系要求孩子到前面坐。
老师很为难。
尤其是往后面调学生。
有些学生给老师面子,但他们的神情让我难受。
他们嘴上不说。
心里也会说。
老师的公正在他们心里倾斜。
他们瞧不起老师。
碰到倔强的学生就是不动,老师就很难了。
处理不好,学生和家长都不服气。
二:按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排座这个方法也很简单。
成绩出来了,你坐哪儿,你自己就清楚了。
优点是:没有人情座。
谁也不来找。
学生靠本事竞争。
能促进学生学习。
缺点是:学习差的聚集在后面,课堂纪律差。
有些人就放弃了。
我在按成绩排座的时候,把第一排空出来。
给那些考在三排以后的学生。
他们事先提出申请。
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对那些学习较差,但不想放弃的.学生是一个激励的机会。
有些同学就抓住这个机会赶上来了。
这算是补救方法。
三:男女围式坐法下围棋的都知道。
当你用四枚棋子吃对方的时候,你必须用你的四个棋子把对方围住。
具体说就是每个男、女的四面都是异性。
这个方法适合初二的年级。
优点:考虑到初二的学生的青春期的心理需要。
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有好奇心。
让他们接触。
能减轻他们的躁动的心理。
男女搭配,学习不累。
缺点:容易给学生造成恋爱的机会。
有时适当的调整。
四:互助共进式考试后,班级的前十名,和班级的后十名自愿结成互助对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班级座位排列方式分析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应
用
罗英
(吉林省龙井市第四中学,龙井 133400)
提要:为了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对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和现代的小组座位排列方式、圆形座位排列方式等在课堂上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在历史课堂上利用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平台,增进全班同学与教师的情感,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互动,同学们可以较为平等地接触到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丰富了课堂过程。
关键词:座位排列方式;历史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了,每学期开学之初,总有一些家长希望我能特别照顾,将他们孩子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排,而且是离老师讲台距离越近越好,最好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的第一排。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坐在后排听不清或是看不见,甚至怕被老师冷落,影响学习成绩。
我希望在安排孩子座位问题上,家长尽量不要干涉,给老师多一份理解,老师会公平、公正安排每一位孩子的座位。
学生的课堂座位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座位安排都煞费苦心。
教室内是不是真的存在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座位或区域?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已有研究表明,课堂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田慧生,1995)。
学生的课堂座位安排对班级环境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对于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殊的效果,另外,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座位,对改变和维护学校的教学环境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座位编排的科学与否,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察。
时间维度指的是座位编排在时间上的变动性, 实指座位的动态调整问题; 空间维度从表面上看指的是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 因此, 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学生个体特征的空间分布。
一、基本的座位编排方式
(一)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一般指“秧田式”座位,又称“直线形的空间排列”[1]
它产生于十七世纪初,并一直主导着中小学的课堂座位安排。
“秧田式”把学生座位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并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全班同学被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统一面向黑板和讲台,组与组之间有空间隔开,方便同学进出,教师成了教室的中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身上,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减少了。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控制作用,使学生们能更专心致志地学习,为系统的知识讲授创造了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秧田式排列的好处在于所有的同学都面向教师,教师站在讲台上可以观察到下面同学的一举一动,而且他还可以方便地走下讲台,与任何一位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这种排列方式下同学相互之间不容易受到干扰,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较高,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保证了课堂纪律。
但是秧田式排列也有它的缺陷和不足,它不仅从空间上限制了学生的相互交往,而且由于大家一致面向黑板和教师,无形中强化了他们遵从或顺从教师言行的心理,认同它还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拥有较为固定的座位,同学间的视线联接和交往都十分有限。
在“秧田式”排列中,学生能看到的仅仅是教师和邻桌同学。
因此他们的交往对象往往是邻桌的同学,学生间跨区域的交往频率很低,交往的范围变得狭窄。
研究证明,开放式排列方式利于学生增加交往、相互合作,形成一致的爱好。
[2]
(二)其它排列座位排列方式
1.组座位排列方式是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一组4~6张桌椅构成。
小组排列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中小学中非常流行。
这种排列法比较适合于讨论课、作业课。
小组式排列满足了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方便了同学间的交往,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相互学习,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
当需要集体作业时还可以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由于小组的公用空间相对较小,学生之间的交往便利程度较之于其它形式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形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使学生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小组的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将得到充分体现。
但是小组式排列也有它的局限性,即它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只有当学生的人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如25-40人,才有足够的教室空间来进行这种排列。
2.圆形座位排列方式是全班同学围坐成一个大圆形进行学习和讨论,中间空出来的空间则可以用来开展班会游戏等活动。
圆形排列把全班同学最大可能地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从而增进同学间交往、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从空
间特性上看它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让大家平等地坐在一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建立和谐友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但在圆形排列方式下同学只能方便地与坐得离自己比较近的同学交流,隔得较远的同学则不方便交流,因此它缩小了同学间的交往面。
3.马蹄型也称U形,是将教室里的课桌椅编排成U形,教师一般处在U 形的开口处。
U形排列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他可以以方便地在每个同学身边走动、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从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但是U形排列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和小组式排列一样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大班教学也要采用这种排列方式,那只得用两个甚至三个U形嵌套在一起,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座位排列方式
(一)在进行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时候,我认为“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最合适的。
“秧田式” 座位排列方式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控作用,减少学生相互干扰,减少纪律问题,学生更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教师也易与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易与向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
讲解法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等,进行解释和论证。
讲解法常常是用于讲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制度,会议、条约的内容,历史事件的性质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听课。
例如讲“五四”运动的意义,教材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的革命的开端? 这就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新民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对照这个概念,再让学生看五四运动的经过,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又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新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是开端,因为这时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所以说还只是开端。
这样一讲解,就能让学生学习的很明白,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把概念诠释清楚,而不能拖泥带水。
讲解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述法就是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件或现象,使学生形成鲜明的印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
已经过去的历史人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经历和传奇,由他们主演的历史事件也具有无比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只有靠讲述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讲述要时语言要具体、形象、生动。
此所谓把历史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
亲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场面。
(二)在进行主要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时,我认为小组排列法最为适合,例如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班级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四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7-9人,每一组确定一个负责人。
每一学习小组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课题,最后确定了以下的研究项目:一、新中国外交政策;二、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四、日内瓦会议。
然后通过学生课下网络教学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对收集的资料提取信息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幻灯片。
最后各个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与其他小组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掘潜力,培养他们收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思想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平台,师生共同丰富了课堂过程,增进全班同学与教师的情感,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互动,同学们可以较为平等地接触到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
教师代表的是社会利益传递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师生的社会关系里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关系,教师的教学不但要对每个同学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保证他们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同学,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同样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宁玉,郝京华.改变秧田型课堂教学空间形态[N].光明日报,1988-2-10.
作者简介:
罗英: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