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ppt
2、包背装(宋代以后) 3、线装(唐代以后)
三、中国古代书籍魅力
汉字(“意符”、“音符” ,稳定性) 打破时空局限
• 黄庭坚
班固《汉书》
• 苏舜钦
“以汉书为下酒物”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长度; 宽度一尺;木片为轴, 由左向右------“卷”
(二) 纸卷书
1、形制 以“轴”为中心,由左向右卷
四周空白:“边”、“栏”;行间空白: “界”; 正文正面写; 注解背面写——
2、演变
• 阅读纸卷书不便——
边打开,边读,边卷-----检索
• “折叠书”(折本)——
• 印度“经折装”
三)册页制图书
(二)简牍形制
• 长方形,2·4尺 • 简册制作——
古书常识:无书名,无篇名; 《诗经·关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卷轴制图书
(一)帛卷书(帛书) ( 缣帛丝织物)
1、产生原因: 简册缺点:脱简;笨重
《庄子》: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
2、出现时间
《墨子》、《韩非子》 1973年马王堆汉墓—— 西汉帛书
3、帛书形制
二)形体演变
(一)字形变化 1、形式由多样到统一
李斯:“秦篆”(小篆) 2、笔划由繁到简
1956、1985年
二、古代书籍
• 早期图书
一)简牍制图书 △ “简”---“策”(册); △“牍”----“方”;------“尺牍”
(一)简牍起源
甲骨文:“册”、“典”
• 《尚书·多士》:
“册”?
• 《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 • 湖北睡虎地:《秦律》 • 山东银雀山: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多元的文化。
它源远流长、发展完善、思想发挥,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史始于炎黄时期,有许多重要文化遗存,其中最著名的是《尚书》、《礼记》、《诗经》、《左传》、《春秋》、《公孙龙诗集》等。
上述文化遗产代表了当时统治者的思想,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昌盛,为人们理解古代历史、社会、宗教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秦朝期间,中国古代文化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治上,秦始皇通过强有力的统治力量推动是中原地区全面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国国家,各地历法标准化,实施统一的称谓和货币制度。
文化方面,秦始皇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立“九经”、“子书”、“典制”,古代的科举制度也在秦朝开创了更加华丽的基础,从而催生出新的文化思潮。
汉朝时期,文化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文学作品繁荣发展,心学、子孙学、法学完美相结合,使得书院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以至汉代文学成为中国法学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两大经典之一。
除此之外,科技革新也在汉朝到达鼎盛时期。
各家学派潮流相互激荡,四书五经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让中国古代文化体系更加完善。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空前盛世,书法、诗歌、绘画等文学艺术都达到了高峰。
其中,书法被称为“五绝”,诗歌被认为是“八大家”,绘画被视为“十大名家”,文学作品多达数万,水墨画文献更是颇为丰富。
另外,五明体制、跋尾论、礼教法则等概念也在唐朝问世,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更加完善丰富。
宋朝时期,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哲学思想和学术理论都被系统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育被视为全民的重大自由,对外的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茶、瓷器等作品大受海外青睐,国内文革业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文字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也到达顶峰。
宋朝以后,僧侣才子的心学统计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理性文化的观点和理论,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可以科学地解读古代文学,使中国统治力能够与其他强国相抗衡。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迅猛,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灵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形成。
在这个初期阶段,农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城市和国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中,先后出现了夏、商、周等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范。
在周朝时期,周公制定了一套成文法典,随后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基石。
二、传统思想与哲学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哲学对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学和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诚、信、孝、忠、仁等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也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文学与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代表,最著名的是《诗经》和唐诗宋词。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创作,更是历史的记录和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的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通过笔画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形象的美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书法艺术与文化密不可分,成为文化人士必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很多重大发明和创新。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的农民发明了水稻的种植技术、种植地膜以及水利工程等,为中国大规模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这些技术对人类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五、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且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和贴春联等。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
1. 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紧接着的尧、舜、禹三代帝王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随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交替,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表现在甲骨文的出现、诗经的创作以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价值体系。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在传统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中国书法则以楷、行、草、隶四种字体为基础,注重墨的运用和艺术的形式美。
传统音乐中,中国的古琴、中胡、古筝等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享誉世界。
京剧、山东评剧等曲艺形式则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
4. 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文化变迁。
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年轻一代接触到了更多外来文化和新事物。
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时尚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
总结:中国历史文化概览呈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再到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中国历史文化不断演化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代文化史纲要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教育、体育等方面。
二、基础知识(一)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夏朝:相传夏朝已有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商朝:沿用夏历,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便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
战国:《甘石星经》,一年中的季节都已测定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东汉: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
唐朝: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元朝: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推算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了《授时历》2、医药学战国:分科治病、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传统的诊断法。
《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制成“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唐朝: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孙思邈写出《千金方》,他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文献。
3、数学西周:西周初年商高讲过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春秋:发明九九乘法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的《周髀算经》,记录了我国古代早期的一些数学成果。
西汉: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刘歆推算圆周率数值3.1547三国:刘徽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南朝:何承天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他所写的数学专著《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
4、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中国文化史教案》word版
《中国文化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特点和成就。
3. 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4.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阶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中国文化史》等相关书籍。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3. 第三课时: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4. 第四课时: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成就。
5. 第五课时: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成就。
六、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特点。
3.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
4. 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传统。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2. 举例法:介绍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具体案例。
3. 文献法: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的经典文献。
4. 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八、教学准备1. 补充教材或参考资料:收集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宗教和信仰、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教育和学术传统的相关资料。
2. 视频或纪录片:准备相关的视频或纪录片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第七课时: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众多领域,从政治、社会到艺术、哲学,都有深厚的积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明。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
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位君主是传说中的黄帝,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王朝更迭,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
从夏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采用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封建时期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奴隶和农民作为其附庸。
三、官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官员选拔制度,大学士、进士、举人等都是其中的重要考试级别。
进士科举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这一制度考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文化修养。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鼓吹仁爱、孝道、礼貌、忠诚等美德。
在古代,儒家思想对政府、家庭和个人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推崇平等、尊严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仁慈,对现代中国社会依然有深远的影响。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最高境界是返本归真,即顺应自然的原则,拒绝对自然进行干预。
六、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在中国古代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受了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就是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
七、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的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诗意的艺术,尤其注重字的造型和笔画的跌宕有致。
绘画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审美感。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精选5篇)
中国古代历史⽂化介绍(精选5篇) 中华⽂化源远流长。
依据中国历史⼤系表相传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燧⼈⽒、伏羲⽒、神农⽒(炎帝)、黄帝(轩辕⽒)、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载:“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下⾯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化介绍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中国古代历史⽂化介绍篇1 传盖碗茶起源于唐代 成都⼈对茶具的使⽤,彰显出了对⽣活品质的⾼要求。
成都茶馆⾥的传统茶具是三件套——茶碗、茶盖和茶托⼦(因为形状似船,故⼜名茶船),俗称盖碗茶。
盖碗茶的历史⾮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
唐⼈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以茶杯⽆衬,病其熨指,取碟⼦承之,抚啜⽽杯倾,乃以蜡环碟⼦之央,其杯遂定。
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
蜀相奇之,为制名⽽话于宾亲。
⼈⼈为便,⽤于世。
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百状焉。
” 建中为唐德宗年号(公元780年—783年),崔宁是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
翻阅着《资暇录》,⼀位兰⼼蕙质、冰雪聪明的青年⼥发明家的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遥想1200年前,成都最⾼⾏政长官的千⾦⼝啜⾹茗,纤纤⽟指却被茶杯烫痛,于是打算想个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她拿出⼀个碟⼦,把茶杯放在上⾯,端着碟⼦喝茶,这样就烫不着⼿了。
不过,茶杯还是容易倾倒,好在崔⼩姐久困闺中,闲极⽆聊,有的是时间。
⼏经试验,她终于发现蜡可以固定茶杯。
为了让外形更美观,崔⼩姐⼜让匠⼈制作漆环代替蜡环,来套住茶杯。
⼤功告成,便拿到⽼爸⾯前献宝,经崔长官之⼝,⼩姐的发明⼀传⼗⼗传百,终于在世上流⾏。
经过后⼈的改良,茶托⼦便以多种⾯貌出现在世上。
其实,普通的茶杯当然⼀样可以喝茶,但唐代崔⼩姐的发明,让喝茶这件事变得如此有趣,这跟成都⼈的本性是相符的。
今天成都⼈使⽤的盖碗茶,即是崔⼩姐发明的茶托⼦的改良形式,成都⼈还加上了⼀个茶盖。
⽽在客来客往、⼈声⿍沸的茶馆⾥,瓷碟茶船因为较重⼜易碎,则常为轻便⼜结实的铜铝质茶船取代。
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
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历史的国家,历经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文化传统不仅得到了传承,更是不断创新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1. 古代文明的瑰宝——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约有34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造成的龟、龙骨上所刻的文字,因此得名“甲骨文”。
这些文字主要用来记录祭祀和占卜的事宜,反映了当时古代社会的信仰和观念。
甲骨文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发掘中国历史的重要工具。
殷墟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都城之一,被誉为“中华王朝的发源地”。
在这里,大量的甲骨文被发现,使我们对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2. 书法艺术的代表——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宝贵遗产,被誉为“书法的国宝”。
楷书起始于汉代,兴于唐代,成熟于宋代。
楷书的书写姿势严谨规整,笔画险细清秀、有力,非常适合专门书写职务文件和记录文书。
楷书的最高境界是“心体合一”,即心中所想,直接转化为笔画上的表现。
这种心性状态和书写技巧的完美结合,让楷书艺术走向了一个新高度。
3. 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皇城根遗址皇城根遗址被誉为“城市考古学的珍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遗址之一。
它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遗址,曾是北京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皇城根遗址保留了许多明代的建筑物,包括石坛和永春门等多处古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古代礼仪文化和宫廷文化的重要体现。
如今,皇城根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天下第一医——《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奇书,有着“天下第一医”的美誉。
它由黄帝问疾,岐伯答疑所编撰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最高成就。
其中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过了几千年的检验,至今仍然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它们涵盖了中医学的许多方面: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其历史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有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早期的中国历史被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和周。
这些朝代建立了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录的朝代,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
传说中,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是一位英勇的领导者和伟大的治理者。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君主拥有王权和统治权,而大臣则辅佐君主管理国家事务。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朝代,约始于公元前1600年。
商朝的政治制度同样是封建制,但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朝末年的统治者有着很大的权威,他们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朝的文化成就包括青铜器的制作和文字的产生。
周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约始于公元前1046年。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推翻了暴虐的商朝统治,建立了一个以周王和诸侯为基础的封建制国家。
周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社会秩序也相对和谐。
周朝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音乐、礼仪和哲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诗经》和《周礼》。
随着周朝的衰落,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争夺征服并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体系。
公元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标志着秦朝的建立。
秦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制度,并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的统一政权也因为暴政和苛捐杂税而导致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览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概览,探讨其重要时期、文化元素、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历史被划分为多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时期包括:1. 旧石器时代:早在公元前200,000年,中国就有人类居住,最早的人类化石和工具被发现在中国各地。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跨足了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早期文明时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相继统治中国,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帝国。
汉朝则继续这一传统,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贸易的发展。
4.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的分裂,形成了南北朝的格局,但也涌现了大量文学、艺术和哲学成就。
5. 唐宋元明清时期:这几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包括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都在这些时期繁荣。
6. 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分别统治中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明清时期的文化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紫禁城、中国的长城等。
二、古代中国的文化元素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多种多样,包括了语言、文学、哲学、艺术、建筑、宗教和风俗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文化元素:1. 汉字:汉字是中国的文字系统,拥有悠久的历史。
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象形、指事和会意特点,传承至今。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体系之一,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等道德原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是两大重要的宗教,影响了中国的信仰、哲学和艺术。
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而道教注重自然和道德。
4. 中国绘画:中国的绘画以水墨画和山水画为代表,强调笔墨意境,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5. 中国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了宫殿、庙宇、园林和长城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审美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化史
贾 思 勰
我国现存第一部 最完整的农学著作
郦 道 元
宋 应 星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中国17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部综合 性的地理 学专著
建筑
5、 ① __战_国___时期,_秦__国___太守 __李__冰___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 成为千里沃野。促进了秦国经济 的发展,为以后秦的统一奠定的 基础。
②地动仪: 东汉 时期的 张衡 ,制 成 地动仪 :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仪器。
建筑奇迹—长城
③为抵御匈奴侵袭,秦始 皇让蒙恬修建了西起 _临__洮___东到_辽__东___的城防,
辽 东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 _万__里__长__城__。是古代劳动
临洮
人民智慧和创造性的象征。
明朝时大规模修筑长城, 东起__鸭__绿__江_西至 _嘉__裕__关__ ,气势宏伟, 是世界建筑奇迹。
6、“四大发明”是指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①东汉时宦官_蔡__伦__改进造纸术, 被称为_蔡__侯__ 纸。
纸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革命,
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蔡伦
②隋唐时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 《 金刚经 》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时我国_毕__升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400年后(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②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孔子 ,他是春秋 时期的人。思
想上他提出“ 仁 ”的学说,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
孔子言行的书叫《 论语 》。
③墨家学派创始人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④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是 孟子 ,他反对战争,提 出“ 春秋无义战 ”,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
中国历史文化
1.人类起源建始人化石:距今约200万年,国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早期中国原始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会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能加工石器和骨器、会人工取火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杰出代表: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典型,其彩陶文化最具特色河姆渡文化:遗存稻种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早建造干栏式建筑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彩陶河姆渡文化:最早建造干栏式建筑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时间: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杰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古玉4.古代传说●巢氏构木为巢 ●燧人“钻木取火” ●女娲和伏羲为“龙的传人” ●神农教人种五谷和尝百草 ●炎帝和黄帝战蚩尤、炎黄子孙 ●尧、舜、禹“禅让制”担任首领 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神农教人种五谷和尝百草朝代创建人 重大事件 夏 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 汤 中期盘庚迁都殷,从此稳定,又叫殷朝 周 西周 周武王 实行分封制、礼制、刑制东周 周平王 前半期称春秋时期,后半期称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战国七雄:齐、楚、韩、魏、赵、燕、秦朝代创建人重大事件秦赢政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创立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秦长城)汉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是西汉鼎盛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在西北边地屯田,修筑汉长城,派张骞出使西域,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王莽东汉刘秀爆发黄巾农民起义公园前221年,统一中原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创立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秦长城)朝代 创建人 重大事件三国 曹丕→魏刘备→蜀 孙权→吴三国鼎立局面西晋司马炎 短暂全国统一局面 东晋 司马睿 偏安江南,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对峙 南朝刘裕 出现宋、齐、梁、陈4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北朝 拓跋珪 北方为北魏统一,之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史称北朝;北魏孝文帝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改革朝代创建人重大事件隋杨坚重新统一中国,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开凿南北大运河唐李渊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的前蜀、后蜀、吴、吴越、南平、南唐、南汉、楚、闽、北方的北汉朝代 创建人 重大事件宋北宋 赵匡胤 北宋政权与辽、西夏及金对峙,“靖康之变” 南宋 赵构 建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出现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元 忽必烈全国大统一、疆域辽阔的王朝,大体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设行省制度忽必烈是大蒙古国末代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史文化
中国古代史文化中国古代史文化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庞大的历史文化之一。
在中国古代史文化中,我们可以探寻到许多宏大的历史事件、伟大的思想家、卓越的文化成就以及影响深远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史文化,带领读者了解这个悠久而宝贵的历史遗产。
中国古代历史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辽阔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
封建王朝的核心是皇帝统治,他们通过天命来作为合法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同时,中国在古代也探索了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等。
这些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
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道德和家庭的重要性,并提倡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君臣父子的有序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社会长期持续的一种价值观。
除了儒家思想外,道家思想和佛教也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和追求生命的真谛,具有超然的个人修炼和自我的追求。
佛教则强调世界的无常和痛苦,并提倡修行和慈悲为怀的生活方式。
这些思想体系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
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强调以笔墨描绘山水之美。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绘画,如人物肖像画和花鸟画等。
中国古代音乐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包括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
传统的京剧和杂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传递着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和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
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
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
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
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
《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_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_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庞大的文化之一,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民,并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一些常识和知识。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系列发达的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基础。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指以中国为主体、以汉族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包括中华文字、中华风味、中华医药、中华武术等。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蜚声海内外。
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注重思想、哲学和道德的传承,强调和谐、平衡和精神的修养。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使书籍的大规模出版成为可能,火药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指南针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和传统。
如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国鸟是丹顶鹤。
中国人崇尚和平、尊重长辈、重视孝道、注重礼仪等,这些价值观一直在悄然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古代中国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瑰宝。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白和杜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欣赏和传颂。
另外,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长城、最大的宫殿——紫禁城和世界级的敦煌莫高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瑰宝。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话题。
从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四大发明、文化符号和传统、历史名人到文化瑰宝等方面,这些都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知识点。
一、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指在黄河流域孕育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
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等。
二、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始于公元前2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6世纪。
传说中,“禹建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夏朝时期。
夏朝以青铜文化和陶器文化闻名。
三、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始于公元前1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代表性文化是甲骨文、青铜器文化和商代艺术。
四、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始于公元前1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256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西周时期出现了周公旦、召公等著名历史人物,东周时期则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周朝的代表性文化是铁器文化和周礼。
五、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春秋战国之间的大量战争和变革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催生了各种思想学派和主要文化成就。
代表性文化包括诸子百家、墨家、道家、儒家、音乐、书法等等。
六、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对规范文字、度量衡、经济特区、修筑长城、沟通水利、一统思想等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
代表性文化包括兵器制造、绘画雕刻、文字异体字等。
七、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始于公元前206年,结束于公元220年。
汉朝的代表性文化包括汉字、汉服、汉舞、汉剧、汉诗、汉乐器等。
汉朝时期有许多著名人物,如汉武帝、张骞、王充,又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同时存在两个皇帝的时期。
八、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始于公元618年,结束于公元907年。
唐朝的代表性文化包括唐诗、唐舞、唐画、唐乐、唐风等。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有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
北方地区
大家的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关陇地区
展,如北宗山水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欧阳询、颜真卿的
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展,如长安画派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颜真卿、柳公权的
书法等
0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先秦时期
•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诸侯争霸、中央集权等
• 秦汉时期
•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等
• 汉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察举制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的政治制度:三国分立、官制改革等
•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政治分裂、民族融合等
• 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创新与发
家的传播与发展
世的传承与发展
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0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传承
• 儒家思想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
• 儒家思想在现代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承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等价值观
• 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的实践经验对现代民俗风情的研究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重要参考价值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7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史(《尚书》研究)一·导论儒家文化有五家经典,它们是:《诗》、《书》、《礼》、《易》、《春秋》(第六经为《乐》,已丢失)。
注:《易》内容为哲学,《春秋》内容为当代史,《书》经是儒家的教材。
《书》是当时记录夏商周的政治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二千多年之中居于意识形态的最高端,它深深影响中国人的精神和心灵,是中国人的精神故园。
《尚书》研究有三层意思:1、与一般性质的通史不一样。
2、与一般的心得区别开来。
3、所讲的内容都不是定论,要有自己的思维。
二·《尚书》与《周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虞夏书,第二部分是商书,第三部分是周书。
其中虞夏书有四篇,它们是《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尧典》记载了尧和舜与他们的大臣处理政务的史实,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件事:一是治水,二是巡狩,三是敬授民时,四是禅让。
《皋陶谟》的内容是记载大禹与皋陶的对话。
皋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制定刑法的人。
《禹贡》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治水后规定九州贡纳贡赋的情况。
《甘誓》记载的是夏禹与有扈氏在甘的地方作战时所做的动员令。
商书有五篇,它们是《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汤誓》记载的是商汤和夏桀决战时商汤的一个动员令。
《盘庚》是盘庚率领殷人迁都到殷的动员讲话。
《高宗肜日》是记载高宗肜日的这一天。
《西伯戡黎》是记载武王在勘定黎的叛乱之后引发有识之士的恐慌,因此向帝辛要求改弦更张。
《微子》是帝辛同父同母的哥哥,讲的是微子面临商王朝即将衰亡的感叹。
其中《盘庚》学者认为比较可信,源自商代的原始篇章。
但对其他四篇怀疑较多。
周书共十九篇:《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雒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牧誓》是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交战时所做的动员令。
《洪范》是治国安邦的统治大法。
由九个方面组成,叫做“洪范九畴”。
《洪范》的开头有一个序,序是交代洪范的来历的。
讲的是武王伐纣之后,箕子投降,被武王带到鎬京,武王问他治国之道,箕子说出洪范,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的天赐之书。
《金縢》记载了武王去世及周公东征的史实。
《大诰》是周公东挣钱向天下发布的诰命。
《康诰》是周公封建其弟康叔于魏的诰命。
《酒诰》、《梓材》是周公对其子弟的劝诫,劝诫他们不要饮酒误事,要勤政爱民。
《召诰》记载了周公和召公营建洛邑的经过及二人的对话。
《雒诰》记载的是成王亲政后,在洛邑命令周公留守洛邑,统治东方的诰命。
《多士》是对于殷遗民发布的诰命。
《无逸》是周公告诫不要贪图安逸享受,要体会百姓痛苦的讲话。
《君奭》是记载周公与召公的讲话。
《多方》是周公对被征服的方国的首领及部分殷遗民的讲话。
《立政》是周公对成王所讲的对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设计。
《顾命》是康王的登基大典。
《吕刑》记载的是牧王制定刑法的历史事实。
《文侯之命》记载的是平王对晋文侯的讲话。
《费誓》是周公的长子鲁公伯禽征伐淮夷的誓词。
《秦誓》是秦穆公在崤之战之后所做的誓词。
这十九篇中有八篇,《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雒诰》、《多士》、《多方》、学者称为“周初八篇”。
《尚书》共28篇,都是今文尚书。
《尚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尚书》的文本研究。
2、《尚书》所载史实研究3、《尚书》的政治思想研究。
要了解西周,除了了解《周书》十九篇外,还需要再了解八篇,这八篇为《逸周书》中的八篇,分别为《克殷》、《世俘》、《商誓》、《度邑》、《皇门》、《尝麦》、《祭公》、《芮良夫》。
《克殷》讲的是牧野之战的过程。
《世俘》讲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从出发到回来长达四个月。
《商誓》记载的是武王离开商都是对商人发布的诰命(或立下的誓约)。
《度邑》记载了武王登临太室山(今河南嵩山),选择洛邑地址的历史史实。
《皇门》是周公摄政时与世家大族的谈话。
《尝麦》记载的是西周早期制定刑罚的史实。
《祭公》是西周时期牧王朝的一位大臣对牧王的忠告。
《芮良夫》是西周后期一位大臣芮良夫对当时一些奸臣的谴责。
这八篇也应该当作周书来对待。
三《尚书》研究的简史以1919年为界,之前为一个时期,1919年至今为另一个时期。
在前面一个时期的两千多年中,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宋清两朝学者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作(之前提到的尚书28篇都是今文尚书),尤其是清代学者闫若璩,证明古文尚书是假的;第二条线索是历代王朝都把上述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尤其是虞夏书四篇。
这四篇虞夏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美好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儒学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
近代以来学者对《尚书》的研究,顾颉刚的研究证明虞夏书是后人拟作,大概是在战国时期,顾颉刚还认为:越是远古的帝王出现得越晚,因此提出一个假说:“层累的造成古史”说,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辩派的核心理论,此理论提出的前提就是对以尧典为核心的古书的审查,虞夏书是拟作的,是不可信的,不是虞夏时代的书。
商书除了《盘庚》之外也都是值得怀疑的,真正值得相信的是《周书》。
第三章、《周书》研究(上)一、西周王朝的史官制度在西周时代,周王朝和诸侯国都设立了史官,史官的地位很高,当时的史官以周王朝来说分两大类,第一类为太史寮,负责记录国家大事,负责起草文书,负责保管典籍、图书;另一类为内史(作册)寮,负责记录王的言论和辅助周王任命官员(当时叫册命)。
太史与内史都是史官,但二者地位不同,太史地位高,位列三公,而内史寮属于王室内官,长官叫做内史尹,二者是并列的。
二、诸侯国的史官王朝的史官制度到诸侯国时就说不清了,内史与太史的关系也不清楚。
三、“君举必书”的原则“君举必书”意思是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在册,发展为后来的《起居注》。
四、后人对西周史官制度的推测班固《汉书》中的艺文志中提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礼记》(主要是小戴礼记)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内容为右史记言,左史记事。
记言记事是有分别的,但是否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目前来说,西周的文献中有右史,没有左史,但这种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五、《周书》管窥鲁国有御书、礼书、象魏。
《左传》哀公三年,约公元前492年,鲁国的官署着火,鲁国大臣颁布三道命令,道道命令都涉及一种书,第一道命令涉及的是御书,即呈现给君主看的书,第二道命令涉及的是礼书,即关于礼制的书,第三道命令涉及象魏,即法令的书。
我们现在所讲的周书就来自于史官的记录。
《康诰》文本研究“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洛阳,四方民大和会。
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康诰》开头可能不是《康诰》的东西-----宋代苏轼提出真正的内容是从王若曰开始的,意为王是这样说的。
王若曰......王曰......王曰......又曰......能证明西周《康诰》正确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著名的是毛公鼎(西周宣王时期),记载宣王册命毛公时对毛公说的话。
毛公鼎的格式:王若曰......王曰......王曰.......王曰......由此证明康诰的行文格式是西周的,出开头一段外,其他应为真实的。
西周时用此行文格式说明在王讲话时背后有一个记录王讲话的史官。
就何种记录方式,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提前书写的。
像于省吾,陈梦家等。
《洪范》的文本研究《洪范》在中国古代是政治思想的代表,居于核心地位,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就是依照《洪范》来展开的,以至于有人建议建立洪范学,因为中国古代学术中被研究最多的是《洪范》,以至于被学者神化,“河图洛书”。
一、《洪范》到底作于何时?1、传统观点是大禹治水时的天赐之书。
2、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依据的是书中的五行观点,另外依据司寇这一官职,出现于西周中期,是在春秋以后才被重视,成为六卿之一,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大概成书于战国时代。
3、上个世纪20、30年代,刘节研究《洪范》中的音韵认为是战国时的书。
4、李学勤先生说《洪范》与某些西周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相似,因此认为是西周时期的。
5、裘锡圭通过出土文物豳公盨上的铭文与《洪范》相对照,认为可能是西周的。
6、顾颉刚的弟子刘起釪也研究《洪范》的音韵,所得结果是《洪范》的音韵与《诗经》是相同的,因此认为是西周的书。
洪范九畴:五行:水、火、土、金、木五事:貌、言、视、听、思八政:五纪:皇极:(核心)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以数为计,一曰...,二曰...,三曰...,......以数为统,称五行,五事,八政......二者的意义是相互补充的,因此二者都可以叫做以数为纪。
*《洪范》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三个层次都是以数为纪。
·关于《洪范》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对比:第一二者都是口头的;第二二者都是治国方略;因此可以说《洪范》是形成于口头的政治纲领,这也是《洪范》的性质。
用书写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从墨子是开始的,这以前到周公时是口头和书面对半的,周公以前大部分为口头的。
课堂上关于以数为纪的讨论:1、数字崇拜,数字迷信2、谈话列点的需要3、《周易》也是如此,二者相似4、《洪范》与战国诸子的写作风格不同,后者多为长篇大论5、《洪范》是法律规范,以数为纪便于记忆6、身边的以数为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有新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八荣八耻”等第四章《尚书》文本研究(下)—《世俘》的文本研究《世俘》记载了武王伐纣的过程。
《世俘》文本存在的问题:1.“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
”顾颉刚先生认为是后人所加。
2.本文记录武王伐纣的过程,对于最后一段写纣王焚身和武王求玉的位置有质疑。
《世俘》的文本结构第一段写武王成为天下的君主。
第二段来气写武王从镐京出发去伐纣一直写到武王杀了多少动物,写的是武王的俘获。
第三段写武王射杀一百多大臣献天献祖,是献俘。
第四段写的是武王俘获商人宝玉的情况。
小盂鼎盂鼎有两个,一个是西周康王二十三年的,一个是西周康王二十五年的。
二十三年的称为大盂鼎,二十五年的称小盂鼎,小盂鼎记载了盂征伐鬼方的俘获,以及将俘获向上天向祖先贡献的礼制,简称献俘礼。
小盂鼎记载了西周初年的献俘礼,《世俘》也记载的是献俘礼,因此二者有可比性。
从开头到王若曰,记载的是盂报告俘获。
第二层记载盂和康王献俘。
第三层写献俘获的吧。
第四层写康王对盂的赏赐。
第三段:王乎口口口令盂以区入,凡区以品。
根据区的繁体字和甲骨文写法想一想这里区指的是什么?中国古代有个特点,十玉为区,《尔雅》中有记载。
因此认为此处区也指玉,王国维和李克勤都这样认为。
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指的是单位,人可用品,田地可用品,宝玉也可用品,品的含义很多,玉是主要内容,所以品和区的内涵就是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