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史

(《尚书》研究)

一·导论

儒家文化有五家经典,它们是:《诗》、《书》、《礼》、《易》、《春秋》(第六经为《乐》,已丢失)。

注:《易》内容为哲学,《春秋》内容为当代史,《书》经是儒家的教材。《书》是当时记录夏商周的政治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二千多年之中居于意识形态的最高端,它深深影响中国人的精神和心灵,是中国人的精神故园。

《尚书》研究有三层意思:1、与一般性质的通史不一样。

2、与一般的心得区别开来。

3、所讲的内容都不是定论,要有自己的思维。二·《尚书》与《周书》

《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虞夏书,第二部分是商书,第三部分是周书。

其中虞夏书有四篇,它们是《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尧典》记载了尧和舜与他们的大臣处理政务的史实,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件事:一是治水,二是巡狩,三是敬授民时,四是禅让。

《皋陶谟》的内容是记载大禹与皋陶的对话。皋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制定刑法的人。

《禹贡》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治水后规定九州贡纳贡赋的情况。

《甘誓》记载的是夏禹与有扈氏在甘的地方作战时所做的动员令。 商书有五篇,它们是《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汤誓》记载的是商汤和夏桀决战时商汤的一个动员令。

《盘庚》是盘庚率领殷人迁都到殷的动员讲话。

《高宗肜日》是记载高宗肜日的这一天。

《西伯戡黎》是记载武王在勘定黎的叛乱之后引发有识之士的恐慌,因此向帝辛要求改弦更张。

《微子》是帝辛同父同母的哥哥,讲的是微子面临商王朝即将衰亡的感叹。

其中《盘庚》学者认为比较可信,源自商代的原始篇章。但对其他四篇怀疑较多。

周书共十九篇:《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雒诰》、《多士》、《无

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牧誓》是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交战时所做的动员令。

《洪范》是治国安邦的统治大法。由九个方面组成,叫做“洪范九畴”。《洪范》的开头有一个序,序是交代洪范的来历的。讲的是武王伐纣之后,箕子投降,被武王带到鎬京,武王问他治国之道,箕子说出洪范,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的天赐之书。

《金縢》记载了武王去世及周公东征的史实。

《大诰》是周公东挣钱向天下发布的诰命。

《康诰》是周公封建其弟康叔于魏的诰命。

《酒诰》、《梓材》是周公对其子弟的劝诫,劝诫他们不要饮酒误事,要勤政爱民。

《召诰》记载了周公和召公营建洛邑的经过及二人的对话。

《雒诰》记载的是成王亲政后,在洛邑命令周公留守洛邑,统治东方的诰命。

《多士》是对于殷遗民发布的诰命。

《无逸》是周公告诫不要贪图安逸享受,要体会百姓痛苦的讲话。 《君奭》是记载周公与召公的讲话。

《多方》是周公对被征服的方国的首领及部分殷遗民的讲话。

《立政》是周公对成王所讲的对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设计。

《顾命》是康王的登基大典。

《吕刑》记载的是牧王制定刑法的历史事实。

《文侯之命》记载的是平王对晋文侯的讲话。

《费誓》是周公的长子鲁公伯禽征伐淮夷的誓词。

《秦誓》是秦穆公在崤之战之后所做的誓词。

这十九篇中有八篇,《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雒诰》、《多士》、《多方》、学者称为“周初八篇”。 《尚书》共28篇,都是今文尚书。

《尚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尚书》的文本研究。

2、《尚书》所载史实研究

3、《尚书》的政治思想研究。

要了解西周,除了了解《周书》十九篇外,还需要再了解八篇,这八篇为《逸周书》中的八篇,分别为《克殷》、《世俘》、《商誓》、《度邑》、《皇门》、《尝麦》、《祭公》、《芮良夫》。

《克殷》讲的是牧野之战的过程。

《世俘》讲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从出发到回来长达四个月。

《商誓》记载的是武王离开商都是对商人发布的诰命(或立下的誓

约)。

《度邑》记载了武王登临太室山(今河南嵩山),选择洛邑地址的历史史实。

《皇门》是周公摄政时与世家大族的谈话。

《尝麦》记载的是西周早期制定刑罚的史实。

《祭公》是西周时期牧王朝的一位大臣对牧王的忠告。

《芮良夫》是西周后期一位大臣芮良夫对当时一些奸臣的谴责。

这八篇也应该当作周书来对待。

三《尚书》研究的简史

以1919年为界,之前为一个时期,1919年至今为另一个时期。在前面一个时期的两千多年中,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宋清两朝学者证

明“古文尚书”是伪作(之前提到的尚书28篇都是今文尚书),尤其是清代学者闫若璩,证明古文尚书是假的;第二条线索是历代王朝都把上述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尤其是虞夏书四篇。这四篇虞夏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美好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儒学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

近代以来学者对《尚书》的研究,顾颉刚的研究证明虞夏书是后人拟作,大概是在战国时期,顾颉刚还认为:越是远古的帝王出现得越晚,因此提出一个假说:“层累的造成古史”说,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辩派的核心理论,此理论提出的前提就是对以尧典为核心的古书的审查,虞夏书是拟作的,是不可信的,不是虞夏时代的书。商书除了《盘庚》之外也都是值得怀疑的,真正值得相信的是《周书》。

第三章、《周书》研究(上)

一、西周王朝的史官制度

在西周时代,周王朝和诸侯国都设立了史官,史官的地位很高,当时的史官以周王朝来说分两大类,第一类为太史寮,负责记录国家大事,负责起草文书,负责保管典籍、图书;另一类为内史(作册)寮,负责记录王的言论和辅助周王任命官员(当时叫册命)。太史与内史都是史官,但二者地位不同,太史地位高,位列三公,而内史寮属于王室内官,长官叫做内史尹,二者是并列的。

二、诸侯国的史官

王朝的史官制度到诸侯国时就说不清了,内史与太史的关系也不清楚。

三、“君举必书”的原则

“君举必书”意思是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在册,发展为后来的《起居注》。

四、后人对西周史官制度的推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