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内—病例分析
1、赵某某,男,31岁。
外感风寒2天,体温38.6℃~39.2℃,曾服感冒冲剂及注射庆大霉素未效,第3天来诊,仍感畏寒,身热无汗,咳嗽胸闷,脉浮而数,舌苔薄白,乃停用庆大霉素,求治于中医药。
2、刘××,女性,52岁,于1999年9月13日来诊。
主诉咳嗽一个月。
患者一个月前因外感出现咳嗽,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曾先后用抗生素、镇咳剂及口服激素治疗,效不显,咳嗽反而加重,来诊时见:咳嗽,咽痒则咳,连声作呛,咳甚则面红、憋气,两胁胀痛,痰少,痰色白质粘不易咯出,伴咽痛、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小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立法、方药。
3、沈某,男,29岁,农民。
哮喘旬余,喉中哮鸣为吼声,夜间加剧,不能平卧,亦不得眠,咯痰量少色白而稠,胸闷如窒,略有发热,舌面左边光剥,苔薄白根黄腻,脉象滑数。
4、赵某,男,65岁,咳喘反复发作15年,加重伴下肢浮肿5天。
患者慢性咳喘病史15年,秋冬受寒后易发,平时常服消炎药及氨茶碱控制症状。
5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
5天前因受寒后咳喘加剧,胸闷如塞,咯痰色白量多质稀,易咯出,下肢浮肿,心悸,脘腹胀满,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苔水滑,舌淡胖,质暗,脉沉细。
胸片印象: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并两下肺感染,肺气肿,肺心病。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顺钟向转位。
要求写出50字以上辨证分析及中医诊断、治法、方药、调护措施等。
5、患者张某某,男,46岁。
患者因发热、咳嗽、胸痛二周而入院。
患者于两周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恶寒发热,咽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服用感冒清热冲剂、牛黄上清丸治疗,三天后发热不退,且热势增高,体温39℃以上,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三天后仍高热不退,胸痛,咳嗽咯痰,色黄而粘,大便不通,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唑啉钠、地塞米松治疗,体温有所下降,但停用地塞米松后复又发热,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咳吐大量黄脓臭痰,咳嗽连声,气息不均,大便三日未行,遂来我院就诊,查胸片示右中、上肺大片浸润阴影,内有空洞并有液平线存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头痛主诉:患者,男性,30岁,头痛已有一周,疼痛部位集中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光线过敏。
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病史:此前无头痛疾病史,健康良好。
最近工作压力较大,日常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差。
家族中无头痛病史。
舌诊:舌体稍红,苔黄腻。
脉诊:脉浮数。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上述症状和舌脉状况,可以初步判断此病为痰火上扰。
痰火上扰是指由于体内湿热郁于脾胃,脾胃不健,痰浊内生,或由于外邪侵袭,郁结气滞,引发头痛等症状。
此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多为双侧太阳穴附近,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光线过敏。
舌体稍红,苔黄腻,脉浮数。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病案一的症状和辨证,可以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案:1. 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组成:天麻、赤芍、川芎、羌活、佛手、黄芪、薄荷等。
2. 调理脾胃,健脾化痰。
方药组成:白术、茯苓、半夏、山药、陈皮等。
3. 调理作息,改善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适当调整工作压力。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中医治疗方案,通常可以在2-4周内缓解头痛症状,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病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理。
结论: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根据病案分析,确定痰火上扰为头痛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药对于头痛等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减少复发风险。
但是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和长期的调理,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病名:喘证(上实下虚证)病机:痰浊壅肺,肾虚于下治法: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剂:苏子降气汤病名:淋证(热淋)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剂:八正散病名: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夹痰,上扰清空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病名:癃闭(瘀血阻塞证)病机:瘀血阻塞尿道,水道不通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主方:代抵挡丸加减病名:胃痛(脾胃虚寒证)病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黄芪健中汤病名:水肿(脾阳虚衰证)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剂:实脾饮病名:郁证(阴虚火旺证)病机:肝阴不足,虚火内生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主方:滋水清肝饮病名:咳血(阴虚肺热证)病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主方:百合固金汤病名:失眠(心脾两虚证)病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喘证(表寒肺热证)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治法:解表清热,化痰平喘方剂:麻杏石甘汤病名:水肿(阳水)湿热壅盛病机:湿热内盛,气滞水停治法:分利湿热方剂:疏凿饮子病名:噎膈(津亏热结证)病机:胃津亏耗,食道失润治法:滋养津液方剂:五汁安中饮病名:咳嗽(肺阴亏耗)病机: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剂:沙参麦冬汤病名:心悸(心血不足)病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足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呃逆(肝气郁结)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剂:五磨饮子病名:胁痛(肝气郁滞)病机: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治法:疏肝理气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病名:痹证(风寒湿痹(痛痹))病机:寒邪兼夹风湿,闭阻经脉气滞血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剂:乌头汤病名:肺痈(成痈期)病机:痰浊瘀热,郁蒸成痈治法:清肺化痰除痈方剂:千金苇茎汤病名:臌胀(肝脾血瘀,正气所伤)病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水湿内停,久病体虚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兼顾正气方剂:调营饮加减病名:胸痹(寒凝心脉证)病机:胸阳不振,阴寒凝滞,气血痹阻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病名:胸痹(心血瘀阻)病机:瘀血内停,心脉不顺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病名:不寐(肝郁化火)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病名:黄疸(阳黄,热重于湿)病机:湿热蕴结,胆汁外溢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剂:茵陈蒿汤病名:血证,咳血(肝火犯肺证)病机:肝火上逆,肺络受损治法:清热泻火方剂:泻白散和黛蛤散病名:哮证(冷哮证)病机:寒邪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病名:喘证(痰浊阻肺证)病机:痰浊壅肺,肺失肃降治法:去痰降逆,宣肺平喘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病名:泄泻(脾胃虚弱)病机: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治法:健脾益胃,止泻方剂:参苓白术散病名:臌胀(寒湿困脾)病机:脾阳不振,寒湿内停,水蓄不行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化水方剂:实脾饮病名:胁痛(肝胆湿热证)病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法:清热利湿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医药文档交流 2。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病案摘要:患者张,男性,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溏3个月。
近三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腹痛、腹胀,伴有便溏。
腹痛时有时无,程度轻重不一,部位不固定。
患者平时三餐规律,没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
家族史无相关疾病。
患者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05/70mmHg。
腹部软,有轻度压痛,无肿块,肠鸣音正常。
大便检查: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未见明显血便。
BMI指数30。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大便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具体分析如下:1.腹痛、腹胀、便溏:腹痛、腹胀与便溏是湿盛的主要症状表现,表明湿浊郁滞在脾胃经络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压痛:腹部轻度压痛是脾胃失调的常见体征,与湿邪郁滞、气滞血瘀有关。
3.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湿邪蕴结肠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肠道湿滞,大便次数多,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吸收,大便粘滞不爽,颜色偏黄。
4.BMI指数30:患者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加剧脾胃气血运行的不畅。
综上所述,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脾虚湿盛病理机制,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调理脾胃:选择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的中药组方,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行气、化湿导滞,并调整脾胃功能。
2.祛湿化滞: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苦参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利水通便,排除体内湿邪。
3.调整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味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维持脾胃功能正常。
4.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促进气血运行。
5.控制体重: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减轻对脾胃的负担。
疗效评估:经过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减轻,大便恢复正常,便次逐渐减少,变形变稠。
总结:通过上述病案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内科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病案分析】中医内科学病案集锦(三)
【病案分析】中医内科学病案集锦(三)【病案一】病史:剧烈运动之后汗出当风,次日出现鼻咽痒,轻微流清涕,未治疗,3天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干,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
诊断:感冒(风热证)分析:感受风寒,郁而化热,邪热犯于肺卫,卫表失和,则发热,汗出,微恶风寒;风热上受,肺失宣肃则鼻塞浊涕,咳嗽痰稠,咽喉疼痛;热伤津液,故口干;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病案二】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诊断:哮病(发作期-寒哮)分析:寒痰留伏于肺,为外邪所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故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痰气相击,肺气不利,故轻咳;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感风寒而内有痰湿之象。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病案三】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之症。
痰吐清稀色白,无汗身痛。
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
前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
现症:喘逆上气,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
舌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诊断:喘证(实喘--表寒里热)分析:本证由于外感风寒而得。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因而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热灼津液为痰,故咳而不爽,痰吐粘稠;热为寒郁,因而有发热仍形寒,烦闷,无汗,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表证未除,又见里热之象。
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病案四】病史:尿频尿急尿痛2天。
自诉2天前因朋友相聚,相继喝酒后,出现小便频数,日解20多次,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伴有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平素嗜食煎炒辛辣之品。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1.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诊断:水肿(肾阳衰微证)分析: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
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
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2.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中风—痰火淤闭证分析: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
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
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加减3.病史:患者有11年胃病史,每年秋冬季多有发作。
近2年来曾3次吐血和便黑,曾在市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为“胃溃疡”。
就诊前一天饮酒较多,而后胃痛逐渐加重,自服法莫替丁疼痛稍缓解,次日晨觉胸闷,恶心,随即吐出咖啡样液体约150mL,内中夹有食物残渣。
家人即刻送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
现在症:脘腹胀满痞闷,口臭,大便色黑成形。
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病案分析
胃镜: 慢性浅表性胃炎,HP(-) 。
中医病案分析
15/20
要求: 中医诊疗: 辩证分型: 治 法: 方 药:
中医病案分析
16/20
中医诊疗: 胃 痛 辩证分型: 肝气犯胃 治 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 药: 柴胡疏肝散(柴胡、 陈皮、
20/20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 药、 炙甘草 )
中医病案分析
17/20
病案三
沈××,男,23岁,职员 。
主诉: 目黄、身黄、尿黄三天。
患者一周前无显著诱因下出现发烧, 自认为感冒,服感冒药和消炎药后热渐退, 三天前出现目黄,身黄,黄色鲜明,小便 短少黄赤。伴恶心呕吐,口干苦,腹胀, 纳呆,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查见: 巩膜黄染,全身皮肤黄染, 肝肋下3cm,质软,轻压痛,未见其它阳 性体征。
中医病案分析
6/20
• 中医诊疗: 喘证
• 中医证型: 痰浊阻肺
• 辩证分析: 痰浊壅肺,气机不畅,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故喘咳多痰胸闷。痰湿蕴中,脾 胃不和,健运失司,故恶心纳呆,脘腹胀闷, 口粘不渴。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之 征。
中医病案分析
7/20
• 费某,男性,35岁,司机。 • 主诉: 咳嗽咳痰7天。 • 患者7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白稀
粘液痰,咳吐不利,胸中憋闷,恶心纳呆,口粘不 渴。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步减轻。 早期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发展到当 前走平路时亦感气急。 • 查体: BP: 125/85mmHg,HR: 85次/分,律齐, P: 25次/分。神志清,精神软。胸廓前后径增加, 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 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 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 余无阳性体征。舌苔白腻,脉滑。 • 辅助检验: 胸片示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 隙增宽。心电图、腹部B超等均无殊。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中外交流会议摘要,第七例病案及其翻译
中医内科病证病案(例)摘要:石某,女,51岁,已婚,售货员。
2019年1月15初诊。
患者胃痛病史5年。
近3天出现大便色黑,便溏,伴腹部隐痛,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
中医疾病诊断:血证-便血(3分)中医证型诊断:脾胃虚寒证(3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胃痛病史5年,现以“大便色黑”为主症,故可辨为血证之便血(1分);根据其“腹部隐痛,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可辨证为脾胃虚寒证(1分)。
其是由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所致(2分)。
中医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3分)方剂:黄土汤加减(3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4分)灶心土10g炮姜6g白术9g附子(先煎)6g 甘草6g 阿胶6g艾叶9g 白及6g乌贼骨9g三七6g3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翻译:Summary of medical records (cases)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mou, female, 51 years old, married, shop assistant. First visit on January 15, 2019.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stomach pain for 5 years. In recent 3 days, the stool is dark and loose stool, accompanied by dull abdominal pain, listless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fear of cold, dizziness, pale tongue and thready pulse.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lood syndrome-bloody stool (3 points) TCM syndrome diagnosis: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3 point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is of TCM (includ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alysis): 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stomach pain for 5 years, and now the main symptom is "black stool", so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as bloody stool (1 point); According to its "dull pain in the abdomen, tiredness and laziness in speaking, shortness of breath, fear of cold, dizziness, pale tongue and thready pulse", it can be differentiated as 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1 point). It i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cold in the middle energizer, weakness in regulating blood, and blood overflow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 points).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vigorating spleen, warming middle warmer, nourishing blood and stopping bleeding (3 points)Prescription: Huangtu Decoction (3 points) Composition, dosage and decoction method: (4 points)Kitchen soil 10g baked ginger 6g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9g aconite (fried first) 6g licorice 6g donkey-hide gelatin 6g mugwort leaf 9g bletilla striata 6gCuttlefish bone 9g Sanqi 6g3 doses, decocted in water. One dose a day, divided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1.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1.中医内科学[问答题]1.病例摘要:张某,男,58岁,已婚,工人。
患者3年来常于秋冬之际出现咳嗽咯痰,伴胸闷不适。
3日前受凉后出现(江南博哥)咳嗽、咯痰,伴低热,自行服用止咳化痰药物,热退。
但患者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息胸闷,不能平卧,前来就诊。
目前患者咳喘胸闷,平卧困难,咯痰量多,色白、质黏,咯吐不利。
脘痞纳呆,时感呕恶,口黏,大便溏。
舌淡,苔白腻厚,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主诉: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故诊断为喘证。
脾失健运,积湿成痰,复感外邪,痰浊干肺,肃降失职,故咳喘胸闷、咯痰量多;痰湿中阻,脾胃不和,故脘痞、呕恶、便溏、口黏。
舌淡,苔白腻厚,脉滑亦为痰浊阻肺之象。
辨证为痰浊阻肺。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痰浊阻肺证中医治法:化痰降逆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问答题]3.病例摘要:刘某,女,52岁,已婚,工人。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咯血,经肺部CT及痰检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痨药物治疗。
患者目前仍时有咳嗽,偶有痰中带血,遂前来就诊。
症见:间断咳嗽,气短声低,痰中偶有带血,面色(白光)白,晚间盗汗,神疲倦怠,纳差,二便可。
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虚劳相鉴别。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2.某男,60岁,为干部。
他有10年前因受凉后咳嗽的病史。
此后,每次因起居不慎而复发,或者迁延不愈。
他感到喉咙痒,咳嗽不畅,尤其在秋冬季节更为严重,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近两年来,他的咳嗽更为频繁,咳嗽声重且吐痰量多,痰白粘稠,感到胸闷气粗,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大便溏泄。
他的舌苔白腻,脉濡滑。
请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疾病诊断:咳嗽(痰湿蕴肺型)。
证候诊断与分析:由于外感后调摄不周,导致肺卫受损,卫外功能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反复咳嗽。
子盗母气,脾气亏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壅于肺,肺气不利,故见咳声重,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粗。
脾不升清,则大便溏泄。
气血生化乏源,故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
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代表方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与用量:半夏7g,茯苓12g,陈皮6g,甘草3g,苏子10g,白芥子7g,莱菔子10g,苍术10g,厚朴10g,党参15g,白术10g。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2.患者为男性,36岁,建筑工人。
他有双膝关节反复疼痛6年的病史。
今年3月份天气突然转冷,关节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
他的舌质淡红而润,苔薄白,脉弦紧。
请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机概要(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疾病诊断:痹证(痛痹)。
证机概要:由于职业原因,工作辛劳又长期触风冒雨,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为关节疼痛。
复感风寒之邪,寒性凝滞收引,脉络拙急,故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
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侵袭之征。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名:乌头汤加减。
药物与用量:制川乌8g(先煎),麻黄8g,白芍15g,黄芪15g,牛膝15g,羌活10g,川芎10g,生姜10g,甘草6g。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欢迎阅读
中医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作业
病案:答题要求:诊断(病、型)、症状分析、治法、主方、处方
1、某女,65岁,教师,初诊:2005年12月20日。
患者慢性咳嗽已12年余,近1周加剧。
1周前夜行不慎触冒风寒,而致旧病又起。
证见咳嗽频剧,气急作喘,甚至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量多,日约50-60ml ,质稀有泡沫,胸部膨满,微有恶寒发热,两下肢略见水肿,苔白腻较润,诊断:处方:葶苈子(包)叁贴
2、陈某,女,37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疼痛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半年前受刺激后常觉两侧胁胀不适,时有疼痛,连及脘腹,嗳气后稍减,未服药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3月前胁痛加重,更见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因有事外出使服药中断。
1月前胁痛又作,且逐渐加剧,再用原方药服用后疼痛未能减轻,特来诊治。
欢迎阅读
现右胁疼痛较甚,晚上加剧,不喜揉按,左侧头痛,眼睛发胀,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
检查:痛苦焦虑面容,舌质红赤,边有瘀点,脉象细弦。
诊断:
病名:胁痛
证名:肝气郁结
不喜6g 桃仁6g 红花。
中医内科学中的典型病例分析与诊断
中医内科学中的典型病例分析与诊断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与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
中医内科学不仅注重对症治疗,而且强调整体调节,通过观察典型病例的分析与诊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典型病例一:慢性胃炎患者,女性,56岁。
主诉胃部不适、胃痛,胃窦部分刺痛加重。
舌象红、苔薄白,脉象弦。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引起的慢性胃炎。
分析与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可以分析问题所在。
女性患者常见的胃部不适与胃痛,可能与肝胃不和有关。
脾胃气滞,导致气滞血瘀,引起胃窦部分刺痛加重。
舌象红、苔薄白,脉象弦,进一步验证了诊断。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内科学的原理,治疗这种慢性胃炎病例的方法应着重于调节肝胃功能、活血化瘀。
采用中药复方逍遥散配合针灸疗法,以缓解胃部不适和胃痛症状,改善肝胃功能失调,促进气血运行。
典型病例二:冠心病患者,男性,62岁。
主诉胸闷、心悸,疼痛在前胸部向左臂放射。
舌象紫暗、血瘀瘀斑,脉象细数。
中医诊断:心肝郁结、气血不畅引起的冠心病。
分析与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该患者的胸闷、心悸、疼痛在前胸部向左臂放射的症状与冠心病典型症状相符。
舌象紫暗、血瘀瘀斑,脉象细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诊断。
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根据典型病例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中药复方丹参酮片配合针灸疗法,改善心肝郁结的情况,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典型病例三:肾阳虚患者,男性,45岁。
主诉腰膝酸软,浑身冷,小便频繁,尿量多,夜尿增多。
舌象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迟。
中医诊断:肾阳虚导致的肾虚症候群。
分析与诊断:肾阳虚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表现为腰膝酸软、浑身冷以及小便频繁、尿量多、夜尿增多等症状。
舌象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迟,进一步证实了诊断。
治疗方法:治疗肾阳虚的关键是温阳补肾、固摄尿液。
中药复方金匮肾气丸配合针灸疗法,可以有效补充肾阳,改善相关症状,增强肾脏功能。
病案分析
理化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4T波低平。
5
【案例分享】
1、你考虑此时患者诊断为何种疾病和辩证 分型?依据是什么?
2、就本病例,你分析该病的诱因有哪些?
3、试着给出该疾病的治法,并给出具体方 药和医嘱。
6
【案例分享】
第三幕 2012-2-21三诊:
二诊后,刘先生仍未遵医嘱系统治疗。2011-6-10曾因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疗。 患者过去上到3楼无不适感觉。自从出院后,上到3楼 就会出现心中怦怦乱跳、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休息一会 才能继续走到家(5楼)。近两月来,心慌越来越明显, 常常在夜间惊醒,醒后心里突突乱跳,坐起来感觉舒适。 有时咳嗽,吐白色痰沫。肚子胀,吃饭不香,口干又不想 喝水。小腿肿,一按一个坑。夜尿勤,每晚至少三次,但 每次尿量很少。 查体: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关尺无力。
7
【案例分享】
提示问题: 1、此时患者疾病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 如何诊断、辩证的?辩证要点是什么? 2、试着给出该疾病的治法,并给出具体方 药和医嘱。
3、综观整个病情,你觉得作为医生该做什 么?
8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症 临床病案分析
1-10-12初诊
刘先生,男,66岁,退休干部。刘先生工作雷力 风行,对下属要求严厉。吸烟有40余年,每天一包, 经常应酬,好饮酒。吃饭老是嫌饭菜淡,常常自己加 盐。退休前工作在单位,吃饭在饭店,回家倒头睡。 45岁体检测血压150/90mmHg,以后每年体检血压 在140-160/90-100mmHg,无任何不适,未进行治疗。
3
【案例分享】
问题: 1、为了给出准确诊断和辨证,你还需要从 患者身上获得什么信息? 2、结合患者自述及你从患者身上获得的信 息,完成门诊临床病历书写。 3、尝试给病人提供较为完善的中医治疗方 案(包括治法及方药)。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导语: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症状,中医内科专门研究心悸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内科学中心悸的典型病案,以便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并从中受益。
1. 病案背景在中医内科学中,心悸是指感到心脏搏动明显或强烈,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心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例如情绪紧张、体力过度、内脏功能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
2. 典型病案分析病案1:患者女性,芳龄50岁,主要症状为心悸,伴恶心、乏力、脉搏弦细。
经中医内科医生诊断,患者为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
治疗中采用益气健脾、调和气血的方药,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心悸明显减轻,伴随症状也逐渐消失。
病案2:患者男性,芳龄45岁,主要症状为心悸,伴失眠、健忘、易激动。
经中医内科医生诊断,患者为肝气郁结导致的心悸。
治疗中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方药,并结合推拿按摩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悸明显改善,其他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3. 病机分析中医内科学中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心悸病机可分为气机失调、血瘀阻滞、心阳虚弱、心火上炎等类型。
通过病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悸的不同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4. 治疗原则中医内科学治疗心悸的原则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具体治疗方法可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写手,我对心悸的理解是,它是一种体内能量失衡的表现。
无论是气血不足还是郁结气机,都会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悸症状。
在治疗心悸时,我认为调理身体内部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中医内科学中心悸的典型病案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在治疗心悸时,中医内科医师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采取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题及答案
一、病例背景
患者,男,43岁。
主因腹部不适半年,伴晨起腹胀,喜暖喜压。
平素体形肥胖,面色肥胖,面色红润,口红微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弦。
二、病史
患者半年前发现腹部隐痛,随后疼痛逐渐加重,伴有腹胀,排便次数减少,并
且排便质硬。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便秘。
以中药治疗后,便秘稍减。
但腹部不适仍然持续存在。
三、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面容红润,眼眶黑晕,形体较肥胖,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且略弦。
四、诊断分析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为痰湿阻滞型便秘。
其中,腹部隐痛、腹胀、喜暖喜压等症状表明脾胃失调,气机郁滞;面色肥胖、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弦等症状显示湿热内蕴。
综合各项症状,诊断为中医痰湿阻滞型便秘。
五、治疗方案及说明
1.调理脾胃功能
–方药
•保和丸
–生地、石斛、玄参、茯苓、泽泻、山药
2.祛湿化痰
–方药
•苍术、陈皮、泽泻、厚朴、炒苦杏仁、佛手
3.调理气机
–方药
•柴胡、青皮、枳实、郁金、生甘草、川楝子
六、疗效评估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药治疗,患者腹部不适明显改善,腹胀减轻,排便次数增多,且不再伴有腹痛。
面色逐渐恢复正常,舌苔明显减少,舌质略有改善。
脉数略弦。
综合各项指标,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建议继续巩固治疗,避免食用易滋腻、生冷之品,以免导致气机不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作业
病案:答题要求: 诊断(病、型)、症状分析、治法、主方、处方
1、某女,65岁,教师,初诊:2005年12月20日。
患者慢性咳嗽已12年余,近1周加剧。
1周前夜行不慎触冒风寒,而致旧病又起。
证见咳嗽频剧,气急作喘,甚至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量多,日约50-60ml,质稀有泡沫,胸部膨满,微有恶寒发热,两下肢略见水肿,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舌质淡暗,脉浮细滑。
诊断:肺胀外寒内饮
症状分析:患者肺病已久,肺气耗伤,气不化津,痰饮内生伏于肺。
因不慎感受风寒引动肺内伏饮,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迫肺,故咳嗽频剧,气急喘促不能平卧。
痰阻气道搏击于喉,随气升降,故喉中痰鸣。
肺气郁闭,气还肺间,故胸部膨满。
寒邪伤肺凝津,故痰多质稀呈泡沫状。
寒邪束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见寒热。
水饮溢于肌肤则下肢浮肿。
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质暗淡,脉浮细滑为痰饮内伏,风寒在表,肺气壅塞,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温肺散饮,降逆涤痰,活血利水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12g 桂枝9g 干姜4.5g 细辛3g 制半夏12g 炙甘草6g 五味子4.5g 杏仁12g 葶苈子(包)12g 益母草12g 红花6g 橘皮9g 茯苓12g
叁贴
2、陈某,女,37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疼痛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半年前受刺激后常觉两侧胁胀不适,时有疼痛,连及脘腹,嗳气后稍减,未服药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3月前胁痛加重,更见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因有事外出使服药中断。
1月前胁痛又作,且逐渐加剧,再用原方药服用后疼痛未能减轻,特来诊治。
现右胁疼痛较甚,晚上加剧,不喜揉按,左侧头痛,眼睛发胀,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
检查:痛苦焦虑面容,舌质红赤,边有瘀点,脉象细弦。
诊断:
病名:胁痛
证名:肝气郁结
症状分析: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
该患者为受情志刺激,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出现的胁痛。
肝疏泄失职,则情志更为抑郁,久郁不解,肝失其柔顺舒畅,在患者则表现出痛苦焦虑面容。
患者晚上为肝经与胆经循行时间,晚上加重,不喜揉按,左侧疼痛,则提示肝气郁滞。
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胃气不舒则表现为食少。
肝开窍于目,肝失条达,则眼睛可发胀。
肝为女子之先天,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表现于经期则为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在舌象即表现出舌质红赤、边有瘀点。
气滞过久则可发展为血热津伤,患者表现为小便黄、大便秘结。
脉弦,亦提示为肝郁不舒之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9g 白芍9g 赤芍6g 当归9g 川芎9g 枳壳6g 陈皮6g 甘草4g 大枣10g 香附6g 桃仁6g 红花4g 淡竹茹10g 鲜芦根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