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e3a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8.png)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1.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2.2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关爱学生的情怀。
3.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教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1.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1.2如何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传承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成就。
1.2提问:同学们对叶圣陶先生有哪些了解?2.课文阅读与分析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2.2.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
2.2.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2.2.3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叶圣陶先生关爱学生的情怀。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3.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4.课堂活动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故事接龙活动。
4.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
四、课后作业1.巩固作业:1.1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1.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拓展作业:2.1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事迹。
2.2以“我心目中的叶圣陶先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0869c6102de2bd96058862.png)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9c76ac5022aaea998f0f99.png)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课文用几件小事,表现出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丁卯年(mo)譬如(pi)朦胧(ménglóng)商酌(zhuó)鞠躬(jn)颠沛流离(pèi)感慨(ki)累赘(zhuì)拖沓(tà)2.生词注解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熟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fec1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9.png)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第一篇: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过公开课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3.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8218b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3.png)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具备的品德
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对今天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0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
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为人处 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了解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敬
畏之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引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兴 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作品和传记文学的相关 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资料,拓宽他 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叶圣陶先生和传记文学 的看法,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 作。
进行批判性思考。
情感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 如何,是否能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 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感到舒适和安全。
2023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用6篇)
![2023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4471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5.png)
2023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用6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详细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悟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擅长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生疏,除了驾驭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肯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接着领悟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须要深化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须要重点引导学生思索和感悟。
4、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悟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妙品德的基础上驾驭写人写文的技巧。
学情分析:七年级其次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慢慢起先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索。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新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应当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加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索和感悟。
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学问。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驾驭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e0d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6.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案内容1. 课程名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 课时:1课时3. 教学目标:a.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理解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c.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意识;d. 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尊重;e.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4. 教学重难点:a. 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5. 教学准备:a.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学生个人笔记本或纸张。
二、教学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a.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教师查找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内容。
2. 教学引入阶段(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视频或展示叶圣陶先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b. 教师提问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什么了解,学生逐个回答。
3. 正文教学阶段(3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c.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d.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4. 课堂练习阶段(15分钟)a. 教师布置相关问题的书面练习,供学生在课后完成;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将答案写在个人笔记本或纸张上。
5. 教学总结阶段(5分钟)a. 教师提问学生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b. 教师向学生传达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尊重,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著作,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和教育理念;2. 学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项目,调查叶圣陶先生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并进行成果展示;3. 学生可参观相关博物馆或纪念馆,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52d31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0.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f21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b.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以讲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3.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三、教学准备教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多媒体设备;相关教育资源。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叶圣陶先生的背景和作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你们知道叶圣陶先生是谁吗?他对教育事业有何贡献?2.播放叶圣陶先生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读(10分钟)1.教师让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阅读一遍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印象和疑惑。
Step 3 中读(20分钟)1.教师逐段解读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
Step 4 后读(30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问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引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和热爱。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就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贡献发表观点。
3.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和汇报。
Step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将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五、拓展延伸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叶圣陶先生的读后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2.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相关作品,并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他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意识。
尽管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贡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考和认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b46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真诚为人。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叶圣陶先生,引导学生了解其成就和贡献。
2.学生分享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
三、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课文拓展1.教师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拓展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写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6251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8.png)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感知形象,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揣摩语言,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感情真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1、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教课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
二、品读题目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三、学习字词商酌zhuó譬pì如朦méng胧累赘léizhuì别biē扭拖沓tà妥帖tiē诲huì人不倦颠沛pèi流离丁卯mǎo儒rú生沦lún鞠躬jūgōng尽瘁cuì扼è要自顾不暇xiá冗rǒng长打拱gǒng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cd90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和语文教育家,他以培养学生品德、提高语文素养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份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供参考。
【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教育理念;2.理解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3.培养学生对优秀教育家的认同感和敬意。
二、教学内容1.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简介;2.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3.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并给学生展示一张叶圣陶的照片。
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10分钟)通过展示PPT或者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他的教育理念和他的生活经历有什么关系?3.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2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他的教育理念,并列举一些反映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例子。
4.学习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贡献,如《文学回忆录》、《编写母语教科书的若干问题》等,并结合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他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果你们翻开历史的长河,还有哪些优秀的教育家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四、课后拓展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撰写一份有关叶圣陶先生的综合报告,并邀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叶圣陶先生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贡献的兴趣和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展示出来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经历、教育理念和重要贡献,并且能够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探讨。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展示、讨论等,使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8eb2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7.png)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教师讲解、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感悟他的品质。
2.教师操作:
a.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b.着重讲解叶圣陶先生的典型事例,分析其优秀品质。
c.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讲解,积极思考,做好笔记,参与课堂讨论。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人物描写技巧,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学生的情感态度: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5.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内容;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a.拓展阅读: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或关于他的传记,了解他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态度,撰写一篇读后感。
b.小组合作: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叶圣陶先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制作一份PPT展示。
3.实践作业:
a.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记录一周的实践经历,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共6篇)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61863b5022aaea988f0fbd.png)
第1 篇:叶圣陶二三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方法领会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中所表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结构图解课文注解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段落第 1 段第2 段第 3-5 段第 6-8 段第 9 段中心思想写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感到悲哀。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件,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高尚品质。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写作者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在旧历年的除夕,在这样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叶圣陶先生却远离人世而去。
在喧闹的环境的衬托下,这样的消息无疑会使人的哀愁倍增。
2.第 2 段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之高的? 先写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印象: 品德高;再将叶圣陶先生与“我”熟悉的一些前辈作比,说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确实高,“总当排在最前列”;然后引用论语上的两处名言,证明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达到了连孔老夫子都不能企及的高度,进一步表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令人敬仰。
3.第 3 段是如何表现叶老待人厚的品德的? 这段话是通过他人的讲述,作者自已的亲身经历,对叶老语言、行为的描写,来表现叶老待人厚的品德的。
文段先借吕叔湘先生之口,写叶老描他文章的标点的事,然后又通过作者同叶老一起修润文字的事,具体表现了叶老待人宽厚、谦虚的品德。
4.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单概括。
(1)描文幸的标点;(2)修润课本的文字;(3)坚持亲自送客;(4)给作者回佑,关心作者,为作者的处境而恋伤。
点拔:结合第 3-5 段的内容概括作答。
5.第 6 段第一、二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fa4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6.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87f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f.png)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学习他的品格和精神。
b.学生培养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品格探讨、写作方法学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课文写作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辅导中,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叶圣陶先生品格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引导与启发,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今后教学中,我将关注这些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举例:如叶圣陶先生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等。
b.语言表达技巧:学生需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举例:如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c.人物品格分析:学生要能够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品格特点,领会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举例: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迹,分析其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品格特点。
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不够,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分析和讨论中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背景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新课讲授中,我特别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案例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重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在难点解析部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把握。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难点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b4b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8.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教育理念。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的事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叶圣陶先生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4.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设问、引用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分析文章结构,尤其是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于生字词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如何将这些词汇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排比句式,如“他教学生,精益求精;他育人,以身作则;他研究,锲而不舍。”,通过对比、讨论,使学生理解排比手法在加强语气、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学生们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我发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小组讨论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控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他们在探讨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b2ee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5.png)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入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品质;结合课文,进行人物描写和记叙文写作练习。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他们尊重和敬仰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的记叙文写作打下基础。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重复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传承叶圣陶先生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官道口中学张聪苗【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理清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严己的品质;
4.领会本文因小见大、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严己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因小见大、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导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
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叶圣陶先生及作者张中行
2.疏通生字词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老去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三.速读课文,梳理思路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
……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五.感知形象,体会情感
1、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4、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5、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六.深入探究,领会写法
1.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2.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
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修改文章
待人厚恭送客人因小见大的写法
真诚复信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律己严文风方面重视简洁行文平易、内涵深厚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另一面--律己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