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免疫学论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免疫学论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免疫学技术》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340任课教师 成绩 论文题目: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论文要求:教师评语: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正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摘要]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病毒性感染的病人,多数均能自愈。

严重感染的病人可发生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多数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

病毒感染的途径的途径有多种,其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眼,口和泌尿生殖道,胎盘等。

机体受到病毒入侵后,机体会做出免疫反应,而常见的抗病毒免疫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而抗病毒感染的手段主要有利用基因抗病毒和抗病毒策略。

当人体的受到病毒入侵就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各种抗体来杀灭相应的病毒。

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前者指获得性免疫力产生之前,机体对病毒初次感染的天然抵抗力,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干扰素等的作用。

后者指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病毒感染 抗病毒反应 吞噬细胞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而一旦病毒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快速识别并及时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学院 专业_ 班级 本专 学号2_姓名 _密封线 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以抵御感染和清除病毒?又如何调控免疫细胞适度产生免疫效应因子,在有效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一、病毒感染:(1)病毒感染的概念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如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成人几乎都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其他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也很普遍,几乎人人都患过此病。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

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免疫学技术在医学疗法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学技术在医学疗法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学技术在医学疗法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免疫学技术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研究,发现并治疗疾病,不仅可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也可以用于肿瘤治疗。

本文将就免疫学技术在医学疗法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发或调节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原因在于在癌症患者中,免疫系统可能被干扰或减弱。

通过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可以帮助患者自身抵抗癌细胞。

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T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等。

单克隆抗体疗法通常会使用来自外部的单克隆抗体来攻击肿瘤细胞。

而T细胞疗法是一种将被患者免疫系统忽略或忘记的肿瘤细胞重新引入至患者体内,并激活T细胞杀死这些细胞的疗法。

肿瘤疫苗则是通过注射一种可以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疫苗来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传统治疗药物中的副作用,并且能够使得患者自身得到治愈。

不过,该治疗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癌症。

抗体疫苗抗体疫苗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注射一种被设计成类似于自身免疫系统抗体的蛋白质,来帮助免疫系统杀死感染病毒的方法。

抗体疫苗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注射蛋白质来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避免了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抗体疫苗需要在感染疾病的初期进行注射,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免疫学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循证医学是一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方法,免疫学技术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研究,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疗方法。

此外,循证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减少副作用。

结论在医学疗法中,免疫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治疗各种疾病外,免疫学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我们相信在未来,免疫学技术将在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疫苗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的疫苗数目庞大。

然而我国民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诉求也水涨船高,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扩增速度难以跟上民众、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增长速度。

本文新型疫苗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疫苗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表位疫苗、登革病毒 DNA 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发展前景1疫苗和预防接种(1)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2)预防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对其产生反应,产生对相应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产生抗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2研究热点(1)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作为第3代疫苗,DNA疫苗发展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DNA疫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设计的疫苗类型,因而较第1代疫苗(减毒、灭活疫苗)和第2代疫苗(亚单位疫苗)而言更具有可调控性。

在DNA疫苗的分子设计过程中,可随意引入目标DNA序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强的免疫应答,避免先前疫苗的“交叉"现象;作为第3代疫苗的重组DNA质粒,其内部序列均已研究清楚。

避免了先前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和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DNA疫苗可在细菌内大量复制,避免了先前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要求、低产量等不足。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杨海,王芳字(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2)白血病多肽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还有待理论技术的提高而进一步鉴定参与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靶抗原的本质。

虽然 BCR—ABL疫苗和HSP70肽复合物疫苗都诱导CML患者出现免疫反应,但由于在这2项研究中患者都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临床疗效的真正原因及疫苗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缓解的关系。

白血病多肽疫苗已从基础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靶抗原势必被发现,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将在白血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尤其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码人类免疫系统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解码人类免疫系统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解码人类免疫系统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人类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体系统,充当我们身体的防线,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免疫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旨在解码人类免疫系统的奥秘,深入研究其机制和功能。

本文将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探讨人类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一、细胞免疫的机制和功能在人类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活化和调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各种病原体。

论文将详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 T淋巴细胞的功能与机制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核心,起着调节和调控免疫反应的关键作用。

通过识别抗原,并与其结合,T细胞能够杀伤感染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

本研究旨在详细解析T淋巴细胞的功能机制,揭示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2. 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与功能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负责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及其毒素。

本论文将重点论述B细胞的抗体产生机制,涉及到抗原结合、类别转换及记忆反应的过程,旨在对B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有详细的了解。

3.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免疫调节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和破坏进入体内的病原体的能力。

本研究将探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机制和重要性,并阐述其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体液免疫的机制和功能体液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抗体和溶菌酶的作用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本文将关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1. 抗体的结构与特异性识别抗体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通过其特异的结构和溶解作用,在体液中中和病原体。

本论文将解析抗体的结构组成和特异性识别机制,从而深入理解抗体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

2. 免疫记忆与长期免疫人类免疫系统独特的能力在于对先前感染的病原体具有记忆性,这种记忆性免疫使人体在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具有更高效性和更强力的免疫应答。

本文将详细探究免疫记忆的形成和发挥的机制,并对长期免疫应答的潜力进行讨论。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标题:免疫学研究综述摘要:免疫学作为研究机体防御系统与疾病发展关系的学科,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综述免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机制、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旨在为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免疫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一、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疾病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器官和分子组成,它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并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目前,免疫学在疾病治疗、免疫储备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淋巴细胞、抗体、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并促进其清除。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以摄取和降解病原体。

树突细胞则在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应答通过多个阶段完成,包括抗原呈递、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杀伤等过程。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并通过活化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免疫应答的调控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免疫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过激,进而引发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在免疫学中,已经对多种疾病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五、免疫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者正在探索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阳性治疗等新的治疗策略,并致力于开发免疫治疗药物。

同时,免疫学与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也在推动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机制、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免疫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几年来, 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医学、体育学等。

本文整理了8篇运动免疫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细胞免疫、免疫分子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运动免疫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 并为通过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判断和辨别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现象和机制提供参考.关键词:运动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的推出,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检测方法应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已成为运动免疫学倍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免疫标记物、免疫检测仪器的不断问世, 免疫分析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运动免疫的研究不断地深入.1 免疫细胞的检测1.1 T淋巴细胞和细胞亚群的检测T淋巴细胞在人体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定运动过程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可以判断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并能为免疫机能的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数量检测和细胞功能的检测.常用的数量检测方法有[1]:免疫荧光法、磁株分离法、流式细胞术等.常用的功能检测方法有[2]:细胞毒试验、T细胞增殖试验、T 细胞分泌功能检测等.早期的一些检测方法如玫瑰花环试验等已经被淘汰, 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是流式细胞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之一.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细胞群中的亚群细胞进行计数.随着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从相对细胞计数到绝对细胞计数、从单色到多色荧光分析、从相对定量到绝对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运动免疫发生机制及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中[3,4].1.2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的检测1)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介导天然免疫应答,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NK细胞是一类被认为在运动中反应明显、变化幅度大的细胞群[5], 因而为了准确地了解运动机体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状况, 通常需要监测运动过程中NK细胞的活性及数量[6,7].NK细胞的检测方法有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数量的测定.放射性核素释放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等[8,9,10]都是细胞活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放射性核素释放法较为经典的是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人体NK细胞活性, 但其缺点是存在放射性污染.NK细胞活性也可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 其优点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敏感性较强.张嘉等[11]通过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K562细胞株, 作为靶细胞株,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 认为该检测快速、稳定、准确, 可作为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一种新方法.NK细胞的数量检测较多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2) 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 NKT) 是Budd等[12]在1987年首次报道的, 之后的研究表明, NKT是不同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另一类细胞群, 兼具NK细胞和T细胞特征的免疫细胞.临床研究发现, NKT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防御, 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和克服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都发挥了免疫保护作用[13,14].运动免疫的研究也发现, 运动中NKT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是能够较好地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15].NKT的检测同样可采用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含量的测定.51Cr释放法、MTT法可用于细胞毒活性的检测, 细胞毒活性的杀伤效应也可用双标记细胞毒法、细胞光扫描法等进行测定.NKT细胞含量的测定较多的是选用流式细胞仪和克隆定量进行检测的[16].流式细胞仪与克隆定量相比较, 显得更为简单、方便.1.3 树突状细胞的检测自1973年Steimant等[17]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DC) 以来, DC已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DC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 因而, DC的研究颇受免疫学界的瞩目.尽管目前运动医学界对DC的研究较少, 但是由于DC具有启动初使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 因此, 在运动过程中, 检测DC的改变对于寻找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敏感指标可能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外周血液中DC1及DC2细胞的检测通常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仪检测可直接定量DC数量和百分率, 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等特点.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和(或) 阴性选择富集后的DC细胞, 费时、费力, 不能够准确反映DC在体内的真实特性.2 免疫分子的检测2.1 细胞因子的检测机体功能在正常状态下, Th1和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 简称Th细胞) 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正常功能状态.随着对运动免疫研究的深入, 许多学者认为Th1/Th2淋巴细胞失衡与运动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由于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 只能通过细胞亚群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 对Th1和Th2细胞进行间接测定.细胞因子的检测[18,19]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 生物学检测法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法.根据细胞因子具有的不同活性, 对其进行检测.生物活性检测法有细胞增殖法、靶细胞杀伤法、细胞因子导的产物分析法等.该检测法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较差、操作烦琐、易受干扰.2) 免疫学检测法是根据细胞因子的抗原性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 通过免疫学技术如同位素、荧光或酶标记技术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 、流式细胞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ELISA法, 其优点是特异、方便、易标准化和批量化, 很适合临床应用.其缺点是敏感性较低.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 ELIS-POT已应用到细胞因子的检测中, 它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因子的表达.ELISPOT比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更为高效、简单、快捷.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技术均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的理想手段.流式细胞术能快速、简单地进行单细胞水平细胞因子的检测, 同时还能较精确地判断不同分泌特性的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 技术已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测定的并非细胞因子本身, 而是利用细胞因子的基因探针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技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或荧光定量PCR方法, 可对细胞因子的DNA或RNA进行检测.PCR技术是用于体外放大扩增特定的DN 段以获得大量拷贝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从1985年问世以来, 就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RT-PCR技术, 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被认为是一种重复性好、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检测方法[20,21].RT-PCR的出现,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检测基因表达量的最适合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科学研究人员探索了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 由于它不需要对免疫细胞进行刺激, 因而可反映生理状态下机体的免疫机能[22].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运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 能够较早地从mRNA水平检测到外周血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更具有前瞻性和敏感性.2.2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属免疫活性分子, 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在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控中发挥作用.检测运动中免疫球蛋白Ig G, Ig A, Ig M等变化, 可反映运动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单向扩散法、免疫浊度法(透射浊度法、散射浊度法) 、免疫电泳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单向扩散法、免疫电泳法操作简便, 但准确性较差.免疫浊度法是免疫定量检测的一大进步, 它是将免疫沉淀反应与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所进行的定量检测方法, 具有快速、精确等特点, 能够检测微量蛋白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已普遍应用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中.3 结语随着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日趋深入, 尤其是生物技术在运动免疫研究中的不断拓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 会有更多新的、有效的免疫学研究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笔者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间的内在联系, 运动所致的免疫机能变化及运动免疫抑制的机制将得到更进一步地阐明.参考文献[1]沈关心, 周汝麟.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M].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91-394.[2]但刚, 刘晨霞.T淋巴细胞功能及检测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26 (3) :377-379.[3]Rehm K, Sunesara I, Marshall G D.Increased circulating anti-inflammatory cells in marathon-trained runners[J].Int J Sports Med,2015, 36 (10) :832-836.[4]Xing J Q, Zhou Y, Fang W, et al.The effect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n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immune function of volleyball players[J].Int J Clin Exp Med, 2013, 6 (8) :712-715.[5]Zhang X, Matsuo K, Farmawati A, et al.Exhaustive exercise induces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serum granulysin and circulating number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Tohoku J Exp Med, 2006, 210 (2) :117-124.[6]Roberts C, Pyne D B, Horn P L.CD94 expression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fter acute exercise[J].J Sci Med Sport, 2004, 7 (2) :237-247.[7]匡晶, 袁海平, 史仍飞, 等.摔跤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监测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26 (5) :37-40.[8]Faraoni I, Cottarelli A, Giuliani A, et al.A novel telomerase-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natural cell-media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tumor cells in vitro[J].J Immunol Methods, 2005, 305 (2) :162-172.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二篇: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免疫学实验论文——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免疫学实验论文——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免疫学实验抗血清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班级:生物技术1401小组:11姓名:2016年11月抗血清的制备及免疫小鼠效价检测摘要:本试验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抗原,对小鼠和家兔进行免疫,以制备高效价抗血清。

采用多次中程免疫使产生免疫应答小鼠的血清中抗体达到实验所需的要求,然后采集小鼠血液,从中分离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利用间接ELISA 方法测得抗血清效价。

关键词:抗血清;间接法ELISA ;抗体效价前言: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 )注入到健康小鼠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三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小鼠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利用间接ELISA 法,将抗原BSA 包被在酶标板上,加入待测的抗体,再加相应的二抗,生成复合物后再加入底物显色,借助仪器测得的光吸收值计算抗体效价。

材料与方法:实验主线:实验材料:包被缓冲液(0.05M pH 9.6碳酸盐缓冲液)、10ug/ml 抗原(牛血清白蛋白)、0.01M PBS 溶液、5%(w/v )脱脂奶粉、PBST 洗涤液(含0.05%Tween 20的0.01M 的PBS )、2M H2SO4、待测抗体、HRP 标记的羊抗小鼠IgG (二抗)、底物溶液TMB 、健康小鼠酶标板、酶标仪、保鲜膜、排枪、离心管、玻璃棒、烧杯、离心机、恒温箱动物免疫抗血清的采集与分离中程免疫3次间隔一周间接法ELISA 测定抗血清的效多克隆抗体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动物的免疫:1.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应考虑抗原与动物的种属关系、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免疫血清的需要量、免疫血清的要求以及动物个体等因素。

选择与抗原亲缘关系远的动物,尤其在制备抗免疫球蛋白(Ig)抗体时;根据抗体的需要量选择动物,制备一抗常用动物为小鼠和家兔,制备二抗常用动物为羊和马;常用青壮年期的雄性动物。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论⽂免疫学技术在⾷品卫⽣中的应⽤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in Food Hygiene摘要:⾷品中遇到的⼀切物质⼏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

这⼀基础使得免疫学技术在⾷品研究和⼯业⽣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本⽂介绍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和⽅法以及在霉菌毒素、乳品掺伪、⾁品和其它⽅⾯的应⽤。

Abstact:A1l of the materials in f00d a most are antig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As antigen and Antibody conjugate specifically,the coacervation or precipitation can be seen.That makes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f00d research and industry.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fungal toxin dairy fake,mea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troduce in this paper.关键词:免疫学技术⾷品卫⽣Key words:immunological technique f00d hygiene⾷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已引起了⼈们的⾼度重视。

随着分⼦⽣物学、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和完善,在临床医学、⾷品安全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泛应⽤。

本⽂主要就各类免疫学技术在⾷品安全检测中的应⽤作以简要介绍。

(1)⼀.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抗原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度特异的。

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入侵物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我们免受疾病和感染的侵害。

免疫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在完成学业的最后一项任务,它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本文将讨论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毕业论文。

一、研究方向1. 免疫疫苗研究免疫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新型疫苗的开发。

你可以考虑基于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疫苗研发,以及对已有疫苗进行改进和优化。

你可以关注新兴疫苗技术的发展,比如基因工程疫苗和纳米技术疫苗。

你可以设计实验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疫苗的机制以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2. 免疫母婴传递研究母婴传递是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探索母体免疫系统如何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保护胎儿,在婴儿出生后免疫系统如何逐渐发展和成熟。

你可以深入研究母体感染对胎儿免疫系统的影响,了解早期生活与后期免疫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关注母婴相互之间的免疫传递,研究新生儿如何从母亲获得免疫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这种传递的效果。

3. 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一类疾病。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机制,了解为何免疫系统误认阳性组织。

你可以研究和探索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你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构建成功的毕业论文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首先,在免疫学领域选择一个感兴趣且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研究的改进和扩展。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你想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在开始实际研究之前,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对于理解以前的研究和挖掘研究空白非常重要。

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开发和改进研究论文素材

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开发和改进研究论文素材

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开发和改进研究论文素材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开发和改进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技术开发、方法改进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提供一些论文素材,以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1. 技术开发免疫检测技术的开发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核心。

近年来,人们针对免疫检测技术中的一些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免疫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研究热点。

同时,生物芯片技术和免疫电化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免疫检测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方法改进免疫诊断方法的改进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准确性的关键。

基于免疫学原理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长时间、复杂的操作流程及对稀释样本的需求等。

因此,免疫诊断方法的改进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如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快速诊断方法、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多重免疫检测技术等。

3. 应用领域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临床医学为例,通过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可以实现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此外,在食品安全领域,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4. 研究趋势未来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以满足对于低浓度目标物的检测需求;二是简化检测操作流程,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三是开发新型的免疫检测方法,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细胞免疫检测法;四是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高效、准确的免疫诊断。

综上所述,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诊断方法的开发和改进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技术的开发和改进,可以提高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而推动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预防的实现。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改善诊断方法的操作流程以及拓展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等方面。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专业:学号: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摘要: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1.引言: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

比如禽流感等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2.1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2.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2.1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2.2.2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惟一特有标志。

可按TCR不同把T细胞分为TCR1型和2型。

按CD表型则可把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临床医学免疫学教育的优势及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改革、创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在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已逐渐成为各院校在教学改革中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组成、教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各有所不同,加上起源于美国的PBL本身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PBL在推广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引入PBL 模式相关的教学改革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医科大学,每年均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将在今后的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里活跃在我国的临床和科研的第一线,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同时也是PBL的教学目标。

本文拟通过对PBL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免疫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1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免疫学课程引入PBL模式的优势及必要性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及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学科,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相对年轻又非常活跃的学科,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及应用研究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使得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内容中往往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定义,不同内容之间又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否则很容易使其陷入畏难情绪之中,失去兴趣,无法将这一课程学好,更无法去应对将来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姓名:学号:院系:班级:任课教师:二零一二年十二月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摘要:MHC 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T淋巴细胞,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MHC 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等。

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 II调控基因。

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

其中,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RFX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 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

CIITA是MHC 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 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细胞和组织,使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MHC II类分子在AD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MHC II类分子;调控因子;CIITA;RFX复合物;A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

MHC基因产物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是呈现在免疫系统特定细胞表面的由α链和β链非共价键相连组成的一组高度多态性的跨膜糖蛋白[1]。

这些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外来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导致辅助性T细胞激活和分化,从而在诱发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病毒的某些蛋白就是通过干扰MHC II的功能,影响了正常的免疫识别[2]。

在健康的机体当中,MHC II类分子存在两种表达模式:组成型表达和诱导型表达。

组成型表达一般只限定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细胞中,主要包括源于骨髓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即:树突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类激活的T细胞。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医学免疫的论文篇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试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课学时被渐渐压缩,试验教学所占的比重渐渐增加,因此这两门课程的试验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本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大批青年博士讨论生走上了讲台。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青年博士老师承当了大量的试验教学任务,成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气,因此尽快提升青年博士老师的试验教学的力量,是提高试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结合本校的试验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将青年老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力量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充分熟识授课内容和授课同学,做好课前预备青年老师上课前应充分“备课程”和“备同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基础课程,青年老师首先应仔细研读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材和试验教材及其相关专业书籍,全面熟识教学大纲。

依据教学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重难点等做到有所取舍和优化。

其次,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集体备课。

为保证明验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在开设新试验课的前一周,本科室的全部授课老师和试验技术人员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会针对试验课中的重难点及试验操作中的留意事项,进行充分沟通,便于青年老师更好地把握试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

同时,青年老师还要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同学的基础学问及其对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进而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

2、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做好预试验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工作。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的影响因素许多,除了试验者的操作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确定试验的成败,如:试剂的配制和储存条件,仪器的操作等。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课程的预备工作均由我校国家级基础医学形态试验教学平台的试验技术人员预备,从而影响了青年老师对试验预备过程的全面了解。

免疫学第一章论文(第2组)

免疫学第一章论文(第2组)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别为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可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拦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

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

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

各种抗体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它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随着科学的发展如当今三大疾病爱滋病、肺结核还有疟疾正在逐渐被发现与治疗。

在艾滋病方面,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1981年首先在美国首例被发现以来,在20多年间,已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流行状况日益加重,近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主要由CD4+和CD8+两群细胞组成。

人体感染了HIV后,主要病理过程就是T 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损害,尤其是CD4细胞遭到损害,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死率极高[1]。

正确运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对判断疾病进展程度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进展如下:1)T淋巴细胞来源及分类: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主要由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组成。

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doc

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doc

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基层就业是医学生重要的就业途径,其就业质量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质量已成为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到基层就业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并从3个方面提出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基层就业;就业质量;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据华禹教育X统计,我国大陆公办医(药)学专科学校达40余所,这些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医(药)学卫生人才近十万人。

尽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已有一定规模,其毕业生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教育市场的抢占、教育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

专科毕业生由于受学历层次、专业性质等影响,相比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实施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开展,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大多出现超负荷运行状态,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虽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与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与政策目标相比,相去甚远,效果不太理想[3]。

王云鹏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中提出,目前我国80.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每年约有90.0%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基层医疗卫生呈现出资源缺、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免疫学技术(Immunological Technique)》课程论文课程号:2522340-01
任课教师王晓洁成绩
正文
【提要】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四大免疫标记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继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之后,在免疫标记技术中常用的非放射性示踪剂。

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ICG)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有很多种,目前医学检验中应用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有两种: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和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

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体或抗原,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用胶体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

【关键词】胶体金硝酸纤维素膜免疫快速层析技术
【正文】
一、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层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或抗原先固定与硝酸纤维素(NC)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膜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或抗原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即与该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再通过标记技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胶体金
免疫层析(GICA)就是利用胶体金本身的显色特点结合免疫层析技术诊断特异性的待测物。

同样是层析法的金标纸条,根据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不同可分成间接法、竞争法和双抗体夹心法等不同种类。

例如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测定缺血性心肌损伤试剂条,只需要130~160μL血,灵敏度达到0.1ng/mL肌钙蛋白-T,5~20min出结果。

二、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的基本原理
斑点免疫渗滤技术(DIFA)真正推广使用始于1985年,美国的Valkirs 等运用斑点免疫酶渗滤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获得了成功。

1989年Spielberg等又利用胶体金代替酶来检测抗HIV,从而建立了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DIGFA)。

该技术类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仍是间接法或夹心法,只是利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并将反应发生的场所转移到特定的渗滤装置里,一般为:扁形小盒(4cm×3cm×0.6cm)中充满吸水垫料,小盒分底部和盖部两部分,盖部中央有直径0.5cm的小孔,小孔下紧贴的吸水垫料上放置一片NC膜,紧闭盒盖。

试验时将标本和金标结合物先后滴加在膜上,通过渗滤使抗原抗体在膜上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并显色。

三、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优点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诊断工业中的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它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快捷迅速,大大缩短出结果时间。

不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还是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都具有快速的特点。

两种反法出结果的时间都在几分钟之内,这是目前其他快速检测方法所无法达到的。

如市场上销售的金标hCG快速检测纸条一般1~2min内就能出结果;又如Huang Q.等用DIGFA检测人血中的梅毒抗体,整个试验过程也只需要2min。

这种快速与胶体金本身显色特点有关,也与免疫层析法和斑点免疫渗滤的“免疫浓缩”(ICON)有关。

而其他如ELLSA法出结果要1~2h;以灵敏度高见长的PCR也步骤繁琐,耗时甚长。

2.灵敏准确,结果受外因影响较少。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方法并不因为其快速而牺牲了它的灵敏准确性。

如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用DIGFA检测人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

再如,与ELISA 法比较,用DIGFA检测人血清中抗结核IgG抗体,相对敏感性为95.5%,相对特异性为9
3.2%,相对符合率为97.6%。

而结合银染色时,检测的敏感性更大大提高。

此外,由于胶体金标记蛋白质是一物理结合过程,结合牢固,很少引起蛋白质活性改变,所以试机非常稳定,不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可在室内甚至野外进行检测,实验结果也可长期保存。

3.安全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

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只需制备好的试纸条或试剂盒即可;更由于胶体金本身具有颜色,比ELISA省略了加显示剂和终止液的步骤,大大简化了操作,更适合于野外或室内的现场应用。

因为没有诸如放射性同位素、邻苯二
铵等有害物质参与,所以也不会污染环境,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或酶标等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安全性。

4.成本低廉,所需试剂和样本量少。

因为“免疫浓缩”,GICA和DIGFA 所需试剂和样本量都非常少,样本量可低至1~2μL;再加上无需任何仪器和设备,并且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使成本大幅下降。

四、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现况
由于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已日趋成熟,以及它的便捷、灵敏、安全、低成本等特点,使其在诊断领域中迅速推广。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产品和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妇女妊娠检测系列:胶体金免疫层析较早的运用于妇女妊娠检测。

主要是检测血中或尿中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也有检测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等。

如市场销售的有早早孕尿血联用测试卡、早早孕尿血联用测试条、LH测试卡、LH测试条等。

这些商品特异性强,灵敏度搞,再加上操作简单,出结果仅需要几分钟,故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前些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早孕试纸条均系进口或采用进口散件国内装配,目前则已有完全由国内自行生产的试纸条。

试纸条的快速特性来源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固有特性,但与原材料选择特别是NC膜的孔径大小密切相关,准确性则取决于抗β-hCG等抗体的特异性。

2.药物滥用检测系统:GICA由于方便快捷,也常被用来进行药物滥用的检测。

市售的有:吗啡测试条/卡、可卡因测试条/板、麻黄碱测试条/板、鸦片毒测试条/板、大麻测试条/板、苯异丙胺条/卡等。

3.疾病相关蛋白检测系列:对某些疾病的相关蛋白的检测多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市售的该类型试剂有:甲胎蛋白血清测试条/板、甲胎蛋白全血测试条/板、胚胎癌抗原血清测试条/板、胚胎癌抗原全血测试条/板、类风湿因子血清测试条/板、类风湿因子全血测试条/板、心肌钙特意蛋白血清/血浆测试板、肌球蛋白血清/血浆测试板、尿微量白蛋白测试条/板、单核白细胞增多症血清测试条/板、单核白细胞增多症全血测试条/板、促甲状腺素血清测试条/板、促甲状腺素全血测试条等。

4.病原体抗原或抗体检测系列:应用于免疫胶体金对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也日趋增多。

市售的有关免疫层析胶体金类试剂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测试条/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全血测试条/板、乙肝表面抗体血清测试条/板、乙肝表面抗体全血测试条/板、丙型肝炎表面抗体血清测试条/板、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测试条/板、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清测试条/板、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测试条/板、艾滋病感染测试板、梅毒抗体血清测试条/板。

市售的有关免疫渗滤胶体金类试剂有:沙眼衣原体GIFA IgM/IgG、肺炎支原体GIFA IgM/IgG、幽门螺旋杆菌GIFA IgM/IgG、结核杆菌GIFA IgM/IgG/IgA、HSV-ⅡGIFAIgM/IgG等。

此外,文献报道利用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检测的还有:恶性疟原虫循环抗原、血吸虫循环抗原、血吸虫循环抗原、抗囊尾蚴抗体、抗棘球
幼囊肿抗体、利士曼氏原虫、弓形虫抗体、抗登革热病毒IgM/IgG、霍乱弧菌、淋病奈瑟氏菌、贝氏柯克斯体等。

除了以上四个系列外,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也用在其他一些医学检测中,如市场上销售的就有大便隐血测试卡、血清铁质测试条、免疫球蛋白血清测试条/板、免疫球蛋白全血测试条/板、前列腺抗原血清测试条/板等。

五、结论
随着免疫胶体金对传统三大标记物的替代,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也逐渐有取代ELISA等检测方法的趋势。

尤其是随着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逐步完善,如可以对一个样品进行多项检测,以及可以定量检测等,使其更容易得到市场的青睐。

而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无污染、便捷、灵敏、安全,不仅更适合与未来环保型社会,而且利于家居、野外检测或作为军事用途,尤其对生物武器的检测有着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冯仁青郭振泉宓捷波《现代抗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