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看下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答案】(1)法国;德国(2)同盟国(3)意大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

规定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只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其余地区则要割让给英、法、希腊等国。

(1)通过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2)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3)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答案】(1)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含答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世界大战悲剧重演等。
【点睛】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素养专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列强的“战场”转移到巴黎和华盛顿的谈判桌上。

(1)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你认为当初它们是为何而战?材料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其是什么会议通过的?它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材料三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3)材料三出自哪一国际条约?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哪个国家?该条约的作用是什么?(4)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

(2)《凡尔赛条约》;领土方面。

巴黎和会。

欧洲、西亚、非洲。

(3)《九国公约》。

日本。

作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协约国,判断材料一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因此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而我却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

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

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材料二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损害印度人民权利的高压政策《罗拉特法案》,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抗议。

同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了枪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

1922年,发生了农民与殖民当局冲突的曹里曹拉事件,甘地认为这是暴力行为,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绝食五天,并且下令终止了这次不合作运动。

同年,甘地本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甘地的活动材料四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

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徐友珍《甘地传》(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的背景及这一主张的核心。

(2)根据材料三,概述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主要事迹。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答案】(1)背景: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高压(镇压)政策,激起印度反帝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核心:非暴力。

(2)目标:印度民族自治。

主要事迹: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反对食盐专卖法,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她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4)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领导了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伟人。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附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附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庋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

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

……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

”“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唯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四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怍”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 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 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含解析)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含解析)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docx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docx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 ( 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答案】( 1)同盟国;协约国(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选集》(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2.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3)依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理由: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苏联人Fra bibliotek产量103磅
92磅
92磅
51磅
17磅
11磅
——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1)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德国人实现了统一后,就着手进行工业革命。

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人口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起来了。

德国人认为,他们需要并且理应得到“阳光下的地盘”。

这暗示着要获得如英国那样公认的霸权。

英国人和法国人作为17世纪以来现代欧洲的领路人,对德国人的这样一个抱负不能认可。

这直接导致()A.策划结盟B.发展经济C.争夺霸权D.发动战争2.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 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

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下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A.德国B.奥匈帝国C.法国D.意大利3.民国五年的报纸上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

”这一报道没有涉及()A.萨拉热窝事件B.一战爆发C.主要交战国家D.欧美大国参战4.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B.《凡尔赛条约》签订C.慕尼黑会议召开D.德军突袭波兰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6.“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由此人们认识到()A.一战爆发于1914年的夏季B.一战持续的时间超过了预期C.一战的爆发满足了人们的期待D.一战从根本上变革了国际秩序7.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莫斯科苏维埃也于7日傍晚成立军事委员会,领导工人、士兵发动起义。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庋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

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

……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

”“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唯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四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怍”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历史】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

【历史】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 试卷

【历史】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3.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不同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

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答案】(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革命:十月革命。

(2)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启示: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一战爆发,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言之有理即可。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请回答:(1)材料一中,到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实力发生力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英德两国在殖民地所占位次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是什么?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是怎样做的?而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是怎样做的?(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位次:英国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2)地盘:殖民地。

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

(3)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知,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所占殖民地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指的是殖民地;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