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原理及测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几种常见因素
1 光源稳定性,试剂复溶有效期及是否更换新批号, 反应杯是否光滑无毛刺,冰箱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OVB是否放置常温或常温放置时间过长,试剂杯是 否定期清洗等。
2 定期清洁蒸馏水桶。如果长时间不清洁,水桶内 壁会长菌、会有异物沉淀等,进而堵塞仪器管道, 影响检验结果。
3 标本的采集
采集时间:常规要求上午空腹采集,急诊随时采集。 采血顺利,止血带不应扎得过紧、时间过长,针头必须采用21号以上,并且采血
后迅速与抗凝剂混匀,避免用力振荡。 要遵循严格的标本采集顺序: 1.如果一次要求采血多管样本时,应按以下顺序采血:血培养→蓝帽管(凝血测定)或 黑帽管(血沉)→红帽管、橘黄帽管(促凝管)→绿帽管(肝素钠管或肝素锂管)→ 紫帽管(血常规)。 2.无血培养时,蓝帽管(凝血测定)必须 放在第二管采集,按照原有顺序选择第一管标 本采集。 3.只有蓝帽管(凝血测定)或黑帽管(血沉)时,应先用黄帽管采集少许血液,然后再 采集蓝帽管(凝血测定)或黑帽管(血沉)。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凝血活酶,在钙离子的参与下纤维蛋白原 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用途:是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Ⅻ因子较为理想的筛选 试验,亦可用于内源性凝血因子定量,凝血因子Ⅶ和其他凝血 因子测定,特别是Ⅷ、Ⅸ、Ⅺ、Ⅻ因子和释放酶测定,肝素治 疗的监控等。
1 小于仪器可报最小时间即PT<7s APTT<15s,此时仪器测 得数值是不可靠的,需要手工复查。(主要常见原因)
2 混有肝素无法测量值。
选择适合自己医院的检验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文献报道,临床检验的全过程中,这三个过程占总分析误差 的比例如下 ➢ 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 ➢ 分析中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5% ➢ 分析后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
PT、APTT结果偏低时,一般是病人处于高凝状态比如 DIC, 但要注意标本有无小的凝块(当有小凝块的时候,由于 凝血因子的激活结果一般偏低)。
结果带星号的时候,要注意查看曲线和标本状态。 用药过量或者是重症患者,有时一项或几项全都是星号, 查看反应曲线,如果反应曲线是一条直线,并且与临床沟通、 复查后,报告结果PT/APTT/TT大于多少秒,注意纤维蛋白原 不能报告不凝,PT活动度和INR删除不报。
手工法测定:(1)在试管中加入待检血浆和APTT试剂各 100uL,混匀和100uL氯化钙同时置于37°温育箱中温育3min。 (2)加氯化钙溶液计时:在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100uL,立 即混匀并开始计时,不时缓慢倾斜试管,观察试管流动状态, 当液体不流动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APTT试剂应于2-8℃的冰箱保存,长期保存后可能会形成黄色 沉淀,用前需振摇均匀。
透射比浊法,是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来确 定凝固终点的,采用50%这点作为检测值,是因为在50%这 一点光透射时间变化最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率最高 (CS系列采用透射比浊法)。两者曲线相反
光学法和磁珠法用于血凝检测,就方法论而言各有千秋,光 学法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易于自动化等。缺点 在于易受特异血浆干扰,对此各厂家已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弥 补。磁路法优点不受特异血浆的干扰(黄疸、溶血、乳糜), 试剂量少,缺点,磁珠的质量、杯壁的光滑程度等,均会对 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底物显 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
测定方法
光学法(比浊法)
光学法血凝仪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 功能。根据仪器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 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 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 呈90度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 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 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 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 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 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CA系列 散射光百分比终点法)。
凝血四项原理及测定
邢台市第三医院检验科 刘晓彬
目录
1.凝血四项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2.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几种常见因素。
凝血四项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外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都是基于凝固法 对血液凝固过程进行测量的。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 锁性酶反应的结果。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 在,当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可使许多凝血因子按一定的 次序先后被激活,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催化作用,被称为“瀑 布样学说”。这种“瀑布样学说”产生的激变在血液的生物 物理特性上表现为,电阻增大(电流法)粘度增强(磁珠 法),浊度上升(光学法)。由于电流法测量可靠性差,因 此为磁珠法和光学法所替代。
手工法测定:用加样枪吸取50uL血浆到小塑料试管37℃孵 育1分钟,加Thromborel S 试剂(已预温到37℃)100uL并 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不断轻轻倾斜试管,记录至液体停止流 动所需要的时间,记录时间。
测定温度36.5—38.5℃,过低或过高均使PT延长(温育箱中 进行)。
(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
为什么要遵循严格的标本采集顺序?
采血不顺利、第一管抽凝血的标本,都可能引 起标本中混入组织液使凝血活酶受到污染, 凝血因子激活而导致 PT和APTT结果延长
第一管抽凝血的标本,可由于采血针连接管导 致抽血量不足。
抗凝剂的选择 根据WS/T359-2011《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
异常结果的判断与案例分析
当凝血结果有异常时,首先确认标本状
态(包括血浆量的多少、HCT是否异常、有
无小的凝集、是否有溶血乳糜等),查看标
本的编号、姓名与仪器的数据是否对应,然
后考虑病人的年龄、所在病区、可能的诊断、
有无前回值、及时与临床沟通(采血是否顺
利、了解病人的相关变异因素),必要时复 查标本。
标本准备
离心前查看标本(标本的采集量,有无凝块),保证以 1500~2500g,离心10分钟,以取得乏血小板血浆,离心后还必 须查看标本有无溶血、凝块(注意观察交界面是否平整)、乳 糜等。
根据 CNAS-CL02-A001:2018 拒收标准: 1 溶血、有凝块标本 2 采检量不准确,采集量+-10%的标本 3 红细胞压积大于55%时应调整抗凝剂量重新采集。
HCT结果异常增高(大于55%)也会导致凝血结 果异常,常见于一些心脏病病人、慢阻肺病人、新生 儿、血液病的病人。这些异常结果复查后大多正常。
处理步骤如下:
发现HCT异常(离完心后标本血浆少、பைடு நூலகம்胞多)→查 看血常规HCT结果→根据前面的公式或表格得出需要 抽血的量→电话通知临床(指导护士采用粗针头注射 器抽取相应量的静脉血取下针头,将血顺管壁缓慢注 射到凝血采血管中,立即充分混匀后即刻送检)。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适量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 维蛋白而凝固,测定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用途:是检测受试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能力常 用的筛选试验。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血中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4)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FBG): 原理:高浓度的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 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测量该稀释血浆凝固时间, 换算即得纤维蛋白原浓度。OVB要放置常温状态下才可进行检 测。 用途:用于纤维蛋白定量测定。
常见的几种报警信息分析
No coagulation(无凝集)
1 重度乳糜标本,吸光度变化很小,假性不凝集。 2 有大凝块,消耗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假性不
凝集。 3 曲线为一条直线,APTT>180s TT>150s。 4 从留置针中采血混有肝素。
Ranger over (超出线性范围)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 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通过外原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成Xa, Xa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 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用途:是外源性凝血糸统障碍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 于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定量,口 服抗凝剂的监控等。
南》的要求,选用抗凝剂为0.109mol/L的枸橼酸钠,它能有效 地阻止因子Ⅴ和Ⅷ的活化,严格按1:9的比例抗凝。 注意: 当HCT>55%或<25%时,应按如下公式重新核算抗凝 剂的用量:
抗凝剂量(ml)=0.00185×全血量(ml) × [100-HCT(%)]。 采血体积(ml)=0.2/0.00185×[100-H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