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章节真题及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5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据统计,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耗费之比是______A. 90:10B. 60:40C. 10:90D. 5:952.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的带有阶级性的学科是______A. 社会心理学B. 普通心理学C. 生物学D. 生理学3. 为了证明承包制与工作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先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研究方法就是______A. 现场实验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间隔时序准实验法D. 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法4. 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______A. 物质利益B. 家庭和睦C. 良好的动机D. 随大流5.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_____A. 气质B. 能力C. 性格D. 个性6.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______A. 生产性行为B. 创造性行为C. 分配性行为D. 交换性行为7. 霍兰德认为,适于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其他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人的“个性定向”是______A. 现实操作型B. 调查研究型C. 管理型D. 社会型8. 把事业生涯划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依据是______A. 人的生命周期B. 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特征C. 人的不同行为特征D. 人的年龄9. 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_____A. 外部环境B. 群体规模C. 群体构成D. 群体任务10. 在组织中更大众化的沟通形式是______A. 上行沟通B. 下行沟通C. 平行沟通D. 非正式沟通11. 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______A. 人际关系理论B.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C. 社会交换理论D. 社会比较理论12. 哪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可以计算出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即人缘的好坏),和群体的团结性(即群体凝聚力)?______A. 社会测量法B. 参照测量法C. 关系分析法D. 量表法13. 影响群体互动的三个相互依赖关系中,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______A. 最为简单B. 与其他两种一样简单C. 最为复杂D. 与其他两种一样复杂14. 激励的目的是______A. 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B. 使组织得以协调运转C. 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创造性D. 更好地适应组织领导的需要15. 在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中,传统素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A. 亚里士多德B. 杜拉克C. 弗莱西曼D. 吉普16. 豪斯提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不同环境之需,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其能达到目标。
2023年04月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表达为B=f(P·E),其中B指的是A.个体的内部驱动力B.个体行为C.群体环境D.目标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A.记忆过程B.思维过程C.意志过程D.学习过程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成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A.行为意向成分B.思维成分C.意志成分D.记忆成分4.心理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分为目标行为和A.动机行为B.需要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D.个性行为5.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常从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整体印象,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6.为了寻求友谊、感情,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A.利益型群体B.情感型群体C. 爱好型群体D. 信仰型群体7. 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A. 角色认同B. 角色直觉C. 群体规范D. 心理契约8. 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A. 上行沟通B. 下行沟通C. 水平沟通D. 斜向沟通9. 当组织规模很大并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 倒Y式B. 轮式C. 环式D. 链式10. 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组建期、激荡期和A. 信任期B. 磨合期C. 规范期D. 衰亡期11. 被称为“团队之魂”的是A. 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B. 充分的授权C. 平等的交流D.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12. 托马斯的冲突管理二维模式中的二维是: 合作性与A. 关心员工B. 关心工作C. 相互依赖性D. 坚持己见性13. 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理念的是A. 传统观念B. 人际关系观念C. 组织发展观念D. 相互作用观念14.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A. 直线制B. 职能制C. 直线-职能制D. 事业部制15. 在运用合法权威的同时,实行经济和物质奖励的组织属于A. 功利性组织B. 规范性组织C. 强制性组织D. 混合性组织16. 组织文化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A. 组织环境B. 组织领导者C. 组织制度规范D. 组织文化创新17. 在组织文化创建程序中,既是解决文化问题阶段,也是确定新文化阶段的是A. 调查分析阶段B. 论证实验阶段C. 传播执行阶段D. 评估调整阶段18.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体现的是A. 设计师角色B. 协调者角色C. 仆人角色D. 教师角色19. 组织全面分析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根据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学习类型是A. 适应型学习B. 经验型学习C. 自主型学习D. 预见型学习20. 领导者能够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矛盾,这体现的是领导的A. 指挥作用B. 协调作用C. 激励作用D. 控制作用21. 在传统领导权力观看来,有效领导的关键因素,也是唯一因素是A. 领导者的素质B. 领导方式C. 领导者的职权D. 被领导者的能力22. 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属于A. 内激励B. 外激励C. 正激励D. 负激励23. 在公平理论中,奖酬和满足需要之间存在的中间变量是A. 报酬的公平性B. 报酬的数量C. 报酬的类型D. 报酬的频率24. 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A. 梅奥B. 马克斯·韦伯C. 亨利·法约尔D. 泰勒25. 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科学的著作是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C.《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D.《经理人员的职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

33.群体思维
34.正式领域
35.动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6.简述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D.群体目标 D.参照测量法
D.关键性 D.维持机能
E.群体规模 E.实验测量
E.层次性 E.再生机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
A.社会测量法
B.关系分析法
C.层次分析法
法
29.作为领导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具有( )
A.目标性
B.选择性
C.创新性
30.按照心理学分析,动机具有( )
A.始发机能
B.选择和导向机能 C.强化机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工业心理学
32.群体凝聚力
验
4.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
A.安德鲁
B.凯立希
C.麦克里格
D.海德
5.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6.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A.个性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7.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13.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
A.霍曼斯
B.洛克
C.舒兹
D.塔吉乌里
14.属于解决冲突的技术的是( )
A.任命批评家
B.引进外人
C.重构组织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1.什么是领导?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领导作为动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十六章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期望理论可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答: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即:动机水平=期望值×效价 M=E×V 动机水平也即激励程度(M),反映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持久程度。它决定着人们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的努力。期望(E)是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也称为主观概率。效价(V)是指人们对所预期目标的重视程度或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该目标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理论
1.有哪几种领导行为理论?
答: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
(1)斯多基尔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
(2)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方格模式;
(3)卡特赖特和詹德的PM型领导模式;
(4)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
(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7)试验实证;
(8)普遍实施。
2023年10月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25分。
1.基于人际关系学说的人性假设是A.经济人假设B. 社会人假设C. 自我实现人假设D. 复杂人假设2. 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 B=f(P·E)表示,其中E表示A. 个体行为B. 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C. 个体的内部驱动力D. 个体的心理状态3. 产生于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的内驱力是A. 原始性内驱力B. 继发性内驱力C. 目的性内驱力D. 情境性内驱力4. 归因三要素是共同性、一贯性和A. 一致性B. 目的性C. 决定性D. 特殊性5. 态度的 ABC模型中,A 指的是A. 态度情感成分B. 态度行为意向成分C. 态度行为成分D. 态度认知成分6.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并作出最为合理的说明,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的特性是知觉的A. 整体性B.恒常性C. 选择性D.理解性7. 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是A. 利益型群体B. 任务型群体C. 命令型群体D. 友谊型群体8. 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力量感与A. 归属感B. 参与感C. 幸福感D. 获得感9. 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A. 传递B. 编码C. 译码D. 反馈10. 若要在组织中营造一种高昂的士气氛围来鼓舞员工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沟通网络方式是A. 轮式B. 环式C. 全通道式D. Y式11. 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容纳和协调的社会心理现象是A. 从众效应B. 协同效应C. 共生效应D. 心理相容12. 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与A. 命令B. 协调C. 授权D. 赋能13. 破坏性冲突的典型特征是A. 关心胜负B. 关心目标C. 对事不对人D. 促进沟通14. 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分类,政府部门属于A. 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B. 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C. 整合组织D. 模型维持组织15. 下列不属于组织结构设计古典原则的是A. 分工原则B. 统一指挥原则C. 制约性原则D. 控制幅度原则16.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士气,并使组织成员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这体现的是组织文化的A. 导向功能B. 约束功能C. 凝聚功能D. 激励功能17.企业家的基本精神是A. 创新B. 学习C. 进取D. 坚韧18.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形成组织机构、组织政策和策略以及组织发展的理念。
《组织行为学》第05章在线测试精品资料

《组织行为学》第05 章在线测试《组织行为学》第05 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49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 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 5分)1、双因素理论作为激励理论,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确定2、假如有项工作对你来说非常吸引力,但你却没有动力去应聘。
按照期望理论,可能是()A、目标效价高B、目标效价低C、期望值高D、期望值低3、期望理论的内容,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 B = f ( P,E)B、 M = V x EC、 Op / Ip=Oc / IcD、 M = f ( V,E)4、提出公平理论的是()A、佛隆B、麦克利兰C、赫兹伯格D、亚当斯5、通常工资在强化方式上是属于()A、固定时间间隔强化B、变动时间间隔强化C、固定比例间隔强化D、变动比例间隔强化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 10分)1、下列哪些正确的描述了激励的概念()A、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B、激励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心理体验C、激励是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去实现组织和个人所期望的目标D、激励指引起、维持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需要的心理因素E、激励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为有强大的推动力量2、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分为()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激励因素E、保健因素3、期望理论提出了在激励员工时,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期望理论将影响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激发力量大小的因素归为()A、奖励与努力B、努力与绩效C、绩效与个人需要D、绩效与奖励E、奖励与个人需要4、下列那些式子意味着员工会有不公平感()A、 Op / Ip=Oc / IcB、 Op / Ip<Oc / IcC、 Op / Ip>Oc / IcD、 Opp / Ipp<Opl / IplE、 Opp / Ipp>Opl / Ipl5、应用强化理论要注意以下原则()A、及时强化原则B、逐步强化原则C、因人制宜原则D、强化滞后原则E、奖为主罚为辅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 5分)1、人的任何需要都会转变为动机。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201610)9、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是(C )5 A、情绪认同 B、心理相容 C、共生效应 D、文化维系(201610)10、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根基是( B )5A、以关系为导向B、以任务为导向C、以利益为导向D、以信仰为导向(201610)11、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 A )5A、规范期B、成熟期C、稳固期D、衰退期二、多项选择题(201610)28、虚拟团队的特征有( ACD )5A、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B、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具有集中性C、团队釆用电子沟通方式D、团队具有宽泛型的组织边界E、团队成员心理相容三、名词解释(201704)33、共生效应5答:共生效应是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
(201710)33、心理相容5答: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互相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同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引起群体的肯定性反应。
四、简答题(201704)39、简述虚拟团队的作用。
5答:(1)虚拟团队允许分散性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
(2)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产效率的现象。
它的有利之处包括成本的降低、周转时间的下降、远程成员间的整合等。
(3)虚拟团队为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201710)39、简述团队的特征。
5答:(1)价值观共识化。
(2)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授权。
(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
(4)高素质的员工是团队的关键。
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例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一。
名词解释:1.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二.选择题常考问题点: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
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
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6。
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9。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10。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三.简单题1。
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涵义?答:具体地说,对组织的涵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态度》1.下列不属于态度的功能的是()。
A.适应功能B.认知功能C. 自我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E.价值表现功能解析: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认知功能、自我防御功能和价值表现功能。
2.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E.感觉解析:一般来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3.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称之为()。
A.动机B.印象C.偏见D.态度E.需要解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4.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联想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基于联想学习。
5.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强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操作和强化的基础上的。
6.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认知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认同、服从、内化B.服从、认同、内化C.认同、内化、服从D.服从、内化、认同E.内化、认同、服从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2022.08)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2022.08)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08)1.[单选题] 工作满意感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
A.社会知觉B.动机水平C.情绪状态D.态度2.[单选题]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其理论基础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3.[单选题] 人对工作满意感实质上是一种()。
A.需要B.动机C.态度D.情绪4.[单选题] 使人们对主观刺激的知觉更迅速、更具方向性的效应是()。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心理定势5.[单选题] 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A.心理契约B.角色直觉C.角色认同D.群体规范6.[单选题] 一般来说,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
A.规范B.压力C.制度D.文化7.[单选题] 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称为()。
A.协同效应B.社会促进效应C.惰性效应D.晕轮效应8.[单选题] “头脑风暴法”成员的构成是()。
A.3-5人B.6-12人C.13-16人D.17-20人9.[单选题] 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A.链式B.轮式C.Y式D.环式10.[单选题] 在非正式沟通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沟通网络是()。
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D.随机型11.[单选题] 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
A.稳固期B.规范期C.成熟期D.衰退期12.[单选题] 衡量群体中人际关系发展水平标志的要素是()。
A.情绪认同B.共生效应C.心理相容D.参与心理13.[单选题] 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称之为()。
A.目标冲突B.认知冲突C.情感冲突D.程序冲突14.[单选题] 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这种观点属于()。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简答题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
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
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
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20242024年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2024年1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试卷088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在组织行为学的探讨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探讨是(B )。
P11A,工作探讨B,理论性探讨C,应用性探讨D,描述性探讨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A )。
P21 A, 泰罗B, 赫兹伯格C,莉莲·吉尔布雷思D, 马科斯·韦伯3,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 )。
P36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条管理原则D,管理五要素理论4,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A )。
P43A,阅历主义管理学派B,经理角色理论C,古典管理理论D,社会系统理论5,某公司有作业人员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 )。
P72 A,10人B,9人C,8人D,7人6,依据群体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D )。
P121A,吩咐型群体B,交叉功能型群体C,生产线上的装配小组D,利益群体7,依据对强化程序的分类,按时领工资的方式属于(B )。
P307A,连续强化B,固定强化 C,间断强化D,可变强化8,依据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发生概率最高的行为类型是(B )。
P152A,社会情感方面的主动行为 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C,与任务相关的询问行为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9,依据团队角色理论,喜爱制定操作程序、设定目标、制定支配、组织人力、建立制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团队角色是(C )。
P155A,总结者—生产者B,限制者-核查者C,推动者-组织者D,评价者-开发者10,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C )。
P125A,空气动力学理论B,环境科学理论C,场论D,团队角色理论11,下列测定方法中,属于疲惫心理指标测定的是(D )。
2019年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章节试题及答案2019年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新组织”的特点,不包括:(D )A、网络化B、灵活性C、多元化D、数字化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重要性的是( A )A、霍桑试验B、莱维特的研究C、维卡的研究D、马斯洛的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不包括:( C)A、个人B、群人C、信息D、组织4、组织行为学所谈论的行为主体是( C)。
A. 组织B. 环境C. 人D. 规范5、下列哪个不是“新组织”的特点( B)。
A.网络化B. 信息化C. 全球化D.扁平化6、组织( C)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即“怎么做”)的问题。
A.效益B.效能C.效率D.效果二、多项选择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AC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科学性E实践性2、组织和管理的关系( ABCD )A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B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C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D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3、一般来说,组织的存在应该具备3个条件,它们是( ABC)A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B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C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D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4、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 ABCD )A 理论性研究B 应用性研究C 服务性研究D 行动研究5、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A人组成的集合B适应于目标的需要C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D不受任何环境影响E无需管理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ABE )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个案分析法E模型分析法7、按研究目标,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 ABC )A描述性研究B因果性研究C预测性研究D服务性研究E行动研究8、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 ACD ) A技术技能B沟通技能C 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E研究技能9、“新组织”的特点有(ABCDE )A网络化B扁平化C灵活化D多元化E全球化三、判断题1、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之父( √)2、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组织行为学》第5章自测练习4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弧里)1.管理方格图中, 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
A贫乏型B任务第一型C俱乐部型D团队式E中间型2. “途径—目标”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E沙特尔3. 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 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 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A.专权独裁..B.温和独裁式C.协商.....D.参与式4. 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提出的。
A.勒.....B.坦南鲍母和施密...C.利克....D.豪斯5. 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 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 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
从管理的角度看, 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B.组织设计没有考虑例外原.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于干部的特点与能力的要.......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二、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 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 )。
A合作精神B决策能力C领导能力D敢于创新E尊重他人2. 勒温认为存在着( )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B协商方式C民主方式D独立方式E放任自流方式3.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 领导方式有( )。
A专制型B支持型C参与型D指导型E以成就为目标4. 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 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 )。
A 信息的原则B 不接受型原则C冲突的原则D合理的原则E目标合适的原则5. 群体决策的方式有()A 缺少反应B 独裁原则C 少数原则D 多数原则E 完全一致原则三、名词解释1. 领导2. 领导决策3. 领导效能四、简答题1. 领导权力及其分类。
2. 布菜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哪几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管理方格图理论的主要内容.3.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方面?4. 对决策民主化的理解。
2024年4月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标,能客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意志的A.坚毅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能动性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所基于的人性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将性格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的划分依据是A.心理活动的优势性B.个体对现实的态度C.个体独立性D.对工作的影响效果4.人们把在实践、空间上接近的对象知觉为同类的倾向,这体现的事知觉整合的A.相似律B.接近律C.闭锁律D.连续律5.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是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刻板效应D.定势效应6.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集体7.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是A.群体角色B.群体规范C.群体归属感D.群体认同感8.同一工作群体内部的沟通以及同级别同层次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是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水平沟通9.最有利于在组织中营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氛围来鼓舞员工实现组织最终目标的沟通形式是A.环式沟通B.轮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链式沟通10.群体成员把自己与其他成员视为同一体,体验他人的心情如同体验自己的心情。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是A.共同感受B.情绪认同C.共同信念D.共生效应11.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是A.团队发展B.团队建设C.团队管理D.团队开发12.冲突可以区分为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这种划分标准是根据冲突A.对组织的影响不同B.产生的原因不同C.影响范围的不同D.特点的不同13.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利益,以退避三舍的方式来处理冲突,这是冲突管理的A.妥协策略B.迁就策略C.合作策略D.回避策略14.领导者权威建立在学识、技术等业务专长之上的组织属于A.功利性组织B.强制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混合性组织15.就本质而言,组织结构反映的是A.权利和分配关系B.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C.信息的沟通关系D.资源的分配关系16.推动组织文化创新的根本手段是A.全员培训B.组织领导者推动C.奖惩措施D.组织文化制度创新17.组织文化的源头是A.组织环境B.组织价值观C.组织行为D.组织创始人18.领导者有强烈的实现愿景的使命感,能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是领导者在学习型组织中担当A.设计师角色B.教师角色C.仆人角色D.教练角色19.能够维持组织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学习类型是A.经验型学习B.单环学习C.双环学习D.多环学习20.领导者能够很快进入新的角色,打开工作局面,这体现的是领导者的A.适应能力B.综合能力C.协调能力D.创新能力21.评定领导效率高低的标准是A.领导能力的高低B.领导方式的好坏C.领导资源的投入D.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22.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者是A.亚当斯B.赫兹伯格C.马斯洛D.托尔曼23.多以表扬和批评形式出现的激励属于A.内激励B.外激励C.物质激励D.精神激励24.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名词的是A.梅奥B.莱维特C.马斯洛D.闵斯特伯格25.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B.《论企业中的人性》C.《心理学与工业效率》D.《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201610)9、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是(C)5A、情绪认同B、心理相容C、共生效应D、文化维系(201610)10、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根基是(B)5
A、以关系为导向
B、以任务为导向
C、以利益为导向
D、以信仰为导向
(201610)11、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A)5
A、规范期
B、成熟期
C、稳固期
D、衰退期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8、虚拟团队的特征有(ACD)5
A、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B、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具有集中性
C、团队釆用电子沟通方式
D、团队具有宽泛型的组织边界
E、团队成员心理相容
三、名词解释
(201704)33、共生效应5
答:共生效应是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
(201710)33、心理相容5
答: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互相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同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引起群体的肯定性反应。
四、简答题
(201704)39、简述虚拟团队的作用。
5
答:(1)虚拟团队允许分散性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
(2)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产效率的现象。
它的有利之处包括成本的降低、周转时间的下降、远程成员间的整合等。
(3)虚拟团队为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201710)39、简述团队的特征。
5
答:(1)价值观共识化。
(2)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授权。
(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
(4)xx的员工是团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