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培训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特制订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1、在院感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业务院长副组长:院感科主任成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

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的字样,并同时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医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九)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贯彻方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毕。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旳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旳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旳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旳管理重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查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查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查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旳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

且每日应将发现旳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规定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贯彻《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旳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查成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贯彻防控措施。

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旳动态,发现特殊感染状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贯彻抗菌药物旳分级管理,实行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成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避免性使用旳有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旳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贯彻《常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旳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旳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规定采用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发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旳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旳管理,定期发布临床抗菌药物旳使用状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贯彻方案》(医办字〔〕87号)同步废止。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4. 常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旳隔离措施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附件1: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一、联席会议旳重要职责(一)在医院领导班子旳统一领导下,根据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指引全院旳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旳诊断、监测、避免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善措施;(三)加强各部门之间旳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培训制度。

本培训制度的目的是:1. 提高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性和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药师等。

三、培训内容1.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包括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分类、耐药机制等。

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水传播等。

3.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措施、环境消毒等。

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剂量、给药方式等。

5.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控制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1. 定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至少每年一次。

2. 专题培训: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组织专题培训。

3. 在职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

4. 网络培训:利用医院内网或外网资源,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在线培训。

五、培训组织和管理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课程,并提供相关培训材料。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对参训人员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各临床科室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培训活动,确保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4. 医院应设立培训基金,用于支持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的开展。

六、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培训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培训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秦沛潮副组长:井博文侯方平成员:任春平侯爱利李全录韩亚杰张永成马红英李伟贾爱云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及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及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及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及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临沂恒任耳鼻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抗生素抵抗菌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制定协作机制和落实方案,以增强抗生素管理、控制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的传播,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管理协作机制及其落实方案。

一、建立协作机制1.政府领导:建立由卫生部门领导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负责决策、制定政策和指导抗生素使用。

2.多学科合作:组建由感染科医生、临床药师、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协同工作。

3.信息共享:建立全国性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控数据库,医疗机构和临床实验室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良事件、细菌耐药情况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4.教育培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多重抗生素抵抗菌问题的认知,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二、落实方案1.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处方和发放的管理制度,对未经合理检验的药物销售进行处罚。

2.创新研发:加大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开展新抗菌药物的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药物疗效。

3.制定指南:根据不同病种和不同感染情况,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

并定期更新,根据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指南进行调整。

4.促进合理使用:建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审查机制,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决策和用药方案的制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精确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5.改善诊断技术:加大对快速检验设备的研发和普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避免无效的抗菌药物使用。

6.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监测:建立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监测网络,定期监测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耐药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7.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对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的认知,减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8.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参与国际性研究和抗生素管理机构,共同应对多重抗生素抵抗菌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建立起多部门协作制度,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运作和信息的畅通流动。

本文将论述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多重耐药菌对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抗生素在多重耐药菌面前几乎失去了治疗效果,这意味着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如今变得无法阻挡。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因此,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二、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1. 立法机构的参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管理措施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2. 卫生部门的领导:作为主导机构,卫生部门应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统筹管理和控制工作。

3. 医疗机构的配合: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前沿,必须积极配合并落实预防和控制策略。

4. 农业和畜牧业部门的监管:多重耐药菌在农业和畜牧业环境中的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防控措施的监管。

5. 教育部门的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有关多重耐药菌监测、感染和防控的数据和信息。

2. 制定统一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各部门应统一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各个环节的协作一致性和高效性。

3. 加强交流与培训: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4. 加强科研支撑:各部门应加大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提高对新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分析和防控能力。

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的问题,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的效果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后,多重耐药菌管理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我们得明确多重耐药菌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里横行霸道,让医生们头疼不已。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造一套协作机制,让这些细菌无处遁形。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1.医疗机构内部协作医疗机构内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协作机制。

这包括: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药剂科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制定统一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确保合理用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2.医疗机构与外部协作医疗机构要与疾控中心、药品监管部门等外部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这包括:定期交换耐药菌监测数据,共同分析耐药趋势;共同开展耐药菌防控项目,推广有效经验;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耐药菌的认识。

二、落实方案隔离措施1.加强感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对重点科室和重点患者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2.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避免滥用;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调整用药策略。

3.隔离措施的落实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单间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加强对隔离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4.建立预警机制设立耐药菌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耐药菌动态;对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制定应急措施;定期发布耐药菌防控报告,提高公众的关注度。

三、持续改进与评估1.定期评估协作机制和隔离措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2.加强对耐药菌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新的防控方法;3.建立耐药菌防控的长效机制,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

注意事项一:协作机制的顺畅运作解决办法:定期组织跨部门沟通会议,确保信息流畅传递。

遇到协作难题时,及时召开紧急会议,找出症结所在,针对性地调整协作流程。

同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各部门随时交流心得,提高协作效率。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背景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出现是当前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该现象使得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逐渐失效,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种跨领域的管理协作机制,以及相应的落实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协作机制为了有效管理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在各部门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协作机制是必要的。

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1. 政府领导协调:政府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部门应形成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的合作顺畅进行。

政府领导协调:政府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部门应形成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的合作顺畅进行。

2.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实时共享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相关信息。

这将有助于各部门之间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问题,促进快速响应和合作。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实时共享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相关信息。

这将有助于各部门之间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问题,促进快速响应和合作。

3. 资源整合:各部门应共享资源,并通过合作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

这包括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支持和培训,并在实施预防措施方面合作。

资源整合:各部门应共享资源,并通过合作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

这包括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支持和培训,并在实施预防措施方面合作。

4. 国际合作:跨国合作也是解决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国际合作:跨国合作也是解决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落实方案为了确保协作机制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案建议:1. 法律法规制定:建立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协作机制的运行。

这些法规可以包括责任分工、信息共享的要求、合作机制的具体细节等内容。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的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

且每日应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要求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的动态,发现特殊感染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落实《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公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医办字〔2013〕87号)同时废止。

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

一、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MDR)的感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规范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特制定本培训计划及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规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 增强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三、培训对象1. 全院医护人员2. 医院感染控制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人员3. 医院管理人员四、培训内容1. 多重耐药菌概述: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点、危害等。

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3.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a. 接触隔离:隔离区域划分、防护用品使用、消毒隔离等。

b. 手卫生:洗手、手消毒的方法及重要性。

c.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类、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

d. 医疗废物处理: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处置等。

4.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监测方法、报告流程、数据分析等。

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感染控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3. 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场景,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能力。

4. 互动问答:解答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培训时间1. 培训周期:每月举办1次,共计6个月。

2. 培训时间:每次培训时间为半天。

七、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理论考核。

2. 实操考核:考核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八、培训效果评估1.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规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九、组织实施1.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原菌种类、传播途径、危害等;2.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原则和措施;3.掌握正确的手卫生、防护措施以及感染控制的操作技能;4.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增强预防意识。

二、培训内容: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知识1.1定义和分类1.2传播途径和危害1.3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抗药机制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原则和措施2.1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2.2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策略2.3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2.4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3.正确的手卫生和防护措施3.1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3.2防护措施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3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管理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感染控制技术4.1收集标本和送检流程4.2感染控制操作技术,包括隔离措施、环境清洁和消毒等4.3感染控制的监测和评估三、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设立互动环节,引导医护人员参与讨论。

2.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培训,提供学习资料和测试题,包括视频教学、PPT讲解等多种形式。

四、培训评估:1.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2.建立定期抽查机制,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随机检查,确保培训的应用效果。

五、培训后的跟进与整改:1.根据培训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经验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和研究相关问题。

六、培训资料和宣传材料:1.准备相关培训资料,包括PPT讲义、培训手册等,以便医护人员学习。

2.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宣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

以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掌握防控技能,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菌株。

MDR是当前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各国急需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相应的落实方案。

首先,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各国应加强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相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共同制定跨国合作的管理措施。

同时,各国应加强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监测和研究,共同掌握该问题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其次,加强国内合作机制。

各级政府应成立多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构,协调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整体协调机制。

协调机构应牵头制定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顺利推进。

第三,加强监管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各类医疗机构和养殖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规范性。

同时,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和销售管理制度,严禁非法销售和买卖抗菌药物。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公众和相关医疗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和医生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第五,鼓励研发新药。

政府应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药企业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的研发力度。

同时,加强对潜在的新抗菌药物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研究和合作项目,共同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各国应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共同应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挑战。

总之,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相应的落实方案对解决MDR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投入,加强监管和研发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和医生的意识和理解。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协作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协作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协作方案随着医学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对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峻。

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有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惑,因此我们必须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多重耐药菌控制工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特制定本协作方案。

一、发生多重耐药菌时应参加的管理与监测部门有: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院感办、药剂科、检验科、发生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科室。

二、由分管院感的副院长牵头(院感办承办),每季度召开上述多重耐药菌监管科室负责人联系会一次。

三、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方式1、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标本时,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及院感办。

在反馈到临床科室的检验报告单上用红笔标记“多重耐药菌感染”,达到提醒临床医师的重视的目的;另填报“xx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多重耐药菌监测用表”报院感办。

2、临床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并填报“xx 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监测用表”报院感办。

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人员认真执行“xx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

3、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及时向药剂科通报,并及时到科室指导检查医务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作好相应工作记录。

4、药剂科接到通报后,及时到科室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协助临床医师合理地制订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5、如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困难或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院感办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共同制定落实措施。

6、需要进一步开展细菌监测或环境卫生学监测时,检验科、院感办、临床科室应积极配合,及时完成监测任务。

四、各部门分工及职责1、临床科室职责:(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种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实践。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需要建立一个协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

下面是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包括卫生健康部门、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等。

这些部门需要共同协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其次,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包括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应该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传播途径和耐药机制等信息。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报告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调查和控制措施。

第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设,制定并有效执行感染控制方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第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这包括制定相关指导方针和政策,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监管和用药指导,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第五,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因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疫苗的覆盖率和接种率。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多重耐药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同时,加强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各国提供相关指导和资源。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疫苗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感控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药房、检验科及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经医院感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副组长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由医务科负责牵头,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三、感控管理科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督促、指导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将多重耐药菌管理纳入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管理。

四、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标记“多重耐药菌”的字样,并同时告知感控管理科。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五、医务科负责督促医生及时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护理部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房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九、医务科应加强与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联系,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达到多部门对多重耐药菌联合干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S].2008[2]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11。

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一、培训目的1. 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分类、感染途径和危害。

2. 掌握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及处理能力。

二、培训对象1. 医院全体医护人员。

2. 专业技术人员。

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三、培训内容1. 多重耐药菌概述-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分类、感染途径和危害。

- 多重耐药菌在临床医学中的现状和趋势。

2.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的实施。

- 医院环境消毒与感染控制的技术要求。

3. 多重耐药菌的识别与处理- 多重耐药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 各类多重耐药菌的防治策略及治疗方案。

四、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医院感染管理、临床微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针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医务人员的相关工作。

2. 现场操作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实地观摩和操作,如感染病房、隔离病房、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

3. 角色扮演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应急演练,模拟多重耐药菌突发事件,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培训评估1. 培训前测进行培训前的知识测验,了解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 培训中测在培训过程中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了解程度。

3. 培训后测进行培训后的综合测验,全面评估医护人员的学习成果。

六、培训后跟踪1. 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方面的技术交流会议,分享感染防控工作经验和新知识。

2. 对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防控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 对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指导意见。

以上是我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及方案,通过这个培训计划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多部门协作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多部门协作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多部门协作实施方案1)负责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鉴定工作,及时反馈结果。

2)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3)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疫情。

5)药剂科1)负责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和制度,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2)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抗菌药物滥用和误用的情况,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6)临床科室1)积极参与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做好患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2)及时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协作,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当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标本时,应立即向医院各临床科室报告并记录,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要建立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并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同时,还要提供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5)药剂科:1)要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落实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和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2)要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并记录详实。

同时,公布每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情况。

3)要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并提出用药建议。

此外,还要提供抗菌药物用药咨询,以促进合理用药。

4)每季度要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持续改进。

6)临床科室:1)要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要求临床医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从感染部位(有样必采),特别是无菌部位采集合格的样本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秦沛潮副组长:井博文侯方平成员:任春平侯爱利李全录韩亚杰张永成马红英李伟贾爱云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6、通过多科室的共同协作,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控感科华县人民医院2015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及大纲为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特制订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如下:一、培训目的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培训对象各科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新进人员及工勤保洁人员三、培训方法:采用大课集中培训和小范围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

四、培训组织者: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

五、具体培训计划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自身素质。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年应接受省卫生厅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2、对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培训,如:各种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采取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使其从医院感染的现状、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流行特点、来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4次,每季度1次。

3、全年对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及时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如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的进展,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等,提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

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学时。

定于一、四季度进行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4、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院感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3个学时。

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5、对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年不少于6学时。

内容主要有: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及流程,以及其它治疗仪器的消毒、灭菌要求,无菌操作技术等,使其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预防因辅助检查和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6、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消毒隔离知识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处置,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定于二季度对工勤人员进行岗前院感知识培训。

7、要求科室每月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一次。

六、考核方式理论考试、检查过程中的现场提问。

七、具体培训安排控感科2015年1月医院感染培训资料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肝炎流行等。

院内感染的影响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三:标准预防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有关规定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

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

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

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

10、注射、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

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

12、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

13、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容器每周一、四更换灭菌。

14、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消毒后清洗,被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理应“先消毒后清洗”。

15、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16、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

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

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

17、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8、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

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手术室、供应室、产房、、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0、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1、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

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治疗车(盘)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消毒机照射1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2、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日用清水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3、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

24、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25、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

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

26、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跟、更换。

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2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8、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

29、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

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30、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31、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2. 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30、30、25,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5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

33. 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污染,应放于离地高20—2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离墙5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25度以下保存10-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