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用能管理 能量平衡
• 河北省能源管理师培训课件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第三节 能量平衡
• 能量平衡是考察一个体系的输入能量与有效能量、损失能 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输入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 • 能量平衡按体系分类有:国家或地区能量平衡、企业能量 平衡、用能设备能量平衡; • 按能源种类分类有热平衡、电平衡、煤平衡、油平衡等。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4 测试要求 • 2.4.1.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的测试设备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 。 • 2.4.2 测试时应记录测试的日期、地点、开始时间与结束 时间,以及环境状态——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参数。 • 2.5 测算内容 • 2.5.1基本要求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入用能设备的能 量,产品生产利用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和损失的能量,以 及在体系内物质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求得到数 量上的平衡。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6)余能资源率 )
• 余能资源率是余能资源量与企业消耗各种能源量总和的比 值。
E yu ξ yu = × 100 % Ed
• • • • 式中: ξyu —— 余能资源率; Eyu—— 余能资源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Ed —— 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5.2输入能量 输入能量
• 输入能量通常包括外界供给用能设备的能量,进入体系的物 输入能量通常包括外界供给用能设备的能量, 料或工质带入的能量,除了燃料以外体系内的其他化学反应 料或工质带入的能量, 包含的项目有: 热。包含的项目有: • (1)进入体系的燃料的发热量和显热; • (2)输入的电能; • (3)输入的机械能; • (4)进入体系的工质带入的能量; • (5)物料带入的显热;(进入加热炉的热钢坯) • (6)外界环境对体系的传热量; • (7)化学反应热; • (8)输入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 (9)其他。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5.3 输出能量 • 输出能量通常包括离开用能设备的产品或工质带出的能量 包括离开用能设备的产品或工质带出的能量 体系向外界排出的能量,体系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吸热, ,体系向外界排出的能量,体系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吸热, 蓄热及其他热损失。包含的项目有: 蓄热及其他热损失。包含的项目有: • (1)离开体系的产品带出的能量; • (2)离开体系的工质带出的能量; 2 • (3)输出的电能; • (4)输出的机械能; • (5)能量转换产生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 (6)化学反应吸热;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4)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 •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简称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 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 值的比值。
E eg = G
• 式中: • eg——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每万元(tce/万 元); • E——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G——统计报告期内产出的总产值或增加值,单位为万元 。
Ei Eg = G
• Eg——产品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 吨每万元(t/万元),千瓦时每万元(kWh/万元);或吨 标准煤每万元(tce/万元)等; • G——期内产出的产值(增加值),单位为万元。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 •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简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 指统计报告期内某种产品的综合能耗与某种产品合格产品 的产量的比值。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 3.1 企业能量平衡框图 • 企业用能系统按照能源流向依次划分为购入贮存 加工转 购入贮存、加工转 购入贮存 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 换、输送分配 最终使用 输送分配 最终使用四个环节,以有效利用能和各类 损失能形式流出系统,每一个用能环节又由若干用能单元 组成。 • 企业用能系统可用企业能量平衡框图表示 。见下页。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7)余能资源利用率: )
• 余能资源利用率是企业的余能资源量中已利用的 程度。按公式
E yt γyu = × 100 % E yu
• 式中: • ryu ——余能资源利用率; • Eyt——已利用的余能资源量,单位为吨标准煤 (tce)。
• 3.1.5 企业能量平衡表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7)体系排出的废物带出的能量; (8)体系对环境的散热量; (9)用能设备的蓄热; (10)能量转换中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 2.5.4有效利用能量和损失能量 (1)有效利用能量 有效利用能量 在输出能量中,输出的电能、输出的机械能、能量转换产 生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化学反应吸热属于有效利用能量。 • (2)损失能量 ) • 在输出能量中,体系排除的废物带出的能量、体系对环境 的散热量、用能设备的蓄热、能量转换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损失和其他热损失属于损失能量(又称损耗)。 • • • • • • •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掌握用能水平。通过企业能量平衡,分析评价企业 )掌握用能水平。 、产品的能耗指标,掌握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整个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形象直观的反映用能情况和水平 。 • (3)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为 )加强能源科学管理。 企业的能源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 (4)查清浪费根源,找出节能潜力。如能源管理、工艺 )查清浪费根源,找出节能潜力。 装备、用能设备、生产工艺及操作中存在的浪费问题,查 清余能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等。 • (5)为制定节能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对重点工艺,设备 )为制定节能规划提供依据。 测试的结果,找出企业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规划。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 • • • • • • • • • 3.1.3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用公式表示: Er = Ec 式中: Er —— 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 Ec —— 输出体系的全部能量。 或: Er = Ecy + Ecg + Ecs 式中: Ecy —— 生产利用的能量; Ecg —— 对外供应的能量; Ecs —— 损失的能量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1.4 指标
• 企业能量平衡常用的几个指标:
• (1)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 ) • 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简称单位实物能耗) 是指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与期内产出的某种产品的合格品 产量的比值。按下述公式计算: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Ei Em = M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3 计算基准 • 2.3.1基准温度 • 基准温度的选取应以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采用其他基准 基准温度的选取应以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 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 温度的应加以说明。 温度的应加以说明。 • 2.3.2燃料发热量 • 燃料发热量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燃料发热量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 2.3.3二次能源的能量计算 • 在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计算中二次能源的能量按当量值计算 按当量值计算 (做功用的载能工质应算作二次能源)。 • 2.3.4助燃用空气组分 • 原则上采用下列空气组分: • 按体积比:O2 21.0%,N2 79.0%; • 按质量比:O2 23.2%,N2 76.8%。
• 式中: • ej ——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 (tce); • Ej —— 某种产品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Pj —— 某种产品ej = Pj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注意:对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应按每种产品实际耗 能量计算;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折算成标 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 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 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与能耗量的比例分摊计算。 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与能耗量的比例分摊计算。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 对外供应 的能量
输 入 体 系 的 加 全 部 能 量
回收利用
用
利用 的能量
的能量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1.2 能源流向四个环节 • (1)购入贮存。能源的购入、贮存环节是企业能源的进口 ,一般包括企业的供销、计划、财务、储运等部门,是了解 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关键环节。 • (2)加工转换。能源的加工转换是企业工艺所需直接消耗 的能源转换环节,包括一次转换和二次转换等,一次转换是 一个企业耗能最大的部门,是企业能量平衡与节能工作的重 点。 • (3)输送分配。输送分配是将企业用能送到各终端用能部 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各种输电线路,蒸汽、煤气管网等, 均可列入输送分配系统。 • (4)最终使用。最终使用是企业能源系统最为复杂的一个 环节,对不同企业,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企业构成差异很 大。一般将企业的最终用能环节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制冷)、照明、运输、生活及其 它。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一)、企业能量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 • 1.概念 . • 以企业(或企业内部的独立用能单元)为对象,对输入的 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 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 端使用各个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部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 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 • 2.意义 . • (1)掌握企业耗能状况。通过统计、测试、计算等手段 )掌握企业耗能状况。 ,摸清能源的构成及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企业各种能源的 购入、贮存、分配、输送、转换、使用等各个环节分布与 流向的规律。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
进入用能设备的能 量(供给电量)
用能设备 (用电体系) 有效利用的能量 (有效电量)
损 失 的 能 量 (损失电量)
• 图10.2 电能平衡框图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 • • • • • 2.2.2方程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方程式 Er′=ECY+ECS 式中: Er′——进入用能设备的能量; ECY——有效利用的能量; ECS——损失的能量。
•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二)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 • 2.1 概念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就是对设备的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
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以定量分析用能情况。 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以定量分析用能情况。 • 2.2 框图和方程 • 2.2.1框图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体系即进行能量平衡时所要考察的范围 ,体系应有明确的边界,并用框图表示出来。用能设备能 量平衡框图(下页图)
• Em——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t ),或千瓦时(kWh),或吨标准煤(tce)等; • Ei——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 (kWh),或吨标准煤(tce)等; • M——期内产出的某种产品的合格品产量,单位为产品单 位。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单位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 )单位产值(增加值) • 单位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简称单位产值 实物能耗)是指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与期内产出的产值( 增加值)的比值。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5)余能资源量 )
• 余能资源量按GB/T 1028计算,余能包括余热、余压、排放的可燃气体 等。 • Qy = [ Qdiy + ( h1i - h2i ) ] τ • 式中: • Qy —— 年余热资源量,单位为千焦每年(kJ/a); • Mi —— 第i种余热载体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或立方米每 小时(m3/h); • Qdi —— 第i种单位余热载体中可燃成分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单位为 千焦每千克(kJ/kg),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H1i —— 第i种余热载体排出状态下的比焓,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H2i —— 第i种余热载体在下限温度时的比焓,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τi —— 排出第i种余热载体的设备年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每年 (h/a);i= 1 ,2 .......n ,其中n为余热载体种类数目。
• 河北省能源管理师培训课件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第三节 能量平衡
• 能量平衡是考察一个体系的输入能量与有效能量、损失能 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输入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 • 能量平衡按体系分类有:国家或地区能量平衡、企业能量 平衡、用能设备能量平衡; • 按能源种类分类有热平衡、电平衡、煤平衡、油平衡等。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4 测试要求 • 2.4.1.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的测试设备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 。 • 2.4.2 测试时应记录测试的日期、地点、开始时间与结束 时间,以及环境状态——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参数。 • 2.5 测算内容 • 2.5.1基本要求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入用能设备的能 量,产品生产利用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和损失的能量,以 及在体系内物质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求得到数 量上的平衡。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6)余能资源率 )
• 余能资源率是余能资源量与企业消耗各种能源量总和的比 值。
E yu ξ yu = × 100 % Ed
• • • • 式中: ξyu —— 余能资源率; Eyu—— 余能资源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Ed —— 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5.2输入能量 输入能量
• 输入能量通常包括外界供给用能设备的能量,进入体系的物 输入能量通常包括外界供给用能设备的能量, 料或工质带入的能量,除了燃料以外体系内的其他化学反应 料或工质带入的能量, 包含的项目有: 热。包含的项目有: • (1)进入体系的燃料的发热量和显热; • (2)输入的电能; • (3)输入的机械能; • (4)进入体系的工质带入的能量; • (5)物料带入的显热;(进入加热炉的热钢坯) • (6)外界环境对体系的传热量; • (7)化学反应热; • (8)输入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 (9)其他。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5.3 输出能量 • 输出能量通常包括离开用能设备的产品或工质带出的能量 包括离开用能设备的产品或工质带出的能量 体系向外界排出的能量,体系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吸热, ,体系向外界排出的能量,体系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吸热, 蓄热及其他热损失。包含的项目有: 蓄热及其他热损失。包含的项目有: • (1)离开体系的产品带出的能量; • (2)离开体系的工质带出的能量; 2 • (3)输出的电能; • (4)输出的机械能; • (5)能量转换产生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 (6)化学反应吸热;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4)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 •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简称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 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 值的比值。
E eg = G
• 式中: • eg——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每万元(tce/万 元); • E——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G——统计报告期内产出的总产值或增加值,单位为万元 。
Ei Eg = G
• Eg——产品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 吨每万元(t/万元),千瓦时每万元(kWh/万元);或吨 标准煤每万元(tce/万元)等; • G——期内产出的产值(增加值),单位为万元。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 •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简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 指统计报告期内某种产品的综合能耗与某种产品合格产品 的产量的比值。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 3.1 企业能量平衡框图 • 企业用能系统按照能源流向依次划分为购入贮存 加工转 购入贮存、加工转 购入贮存 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 换、输送分配 最终使用 输送分配 最终使用四个环节,以有效利用能和各类 损失能形式流出系统,每一个用能环节又由若干用能单元 组成。 • 企业用能系统可用企业能量平衡框图表示 。见下页。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7)余能资源利用率: )
• 余能资源利用率是企业的余能资源量中已利用的 程度。按公式
E yt γyu = × 100 % E yu
• 式中: • ryu ——余能资源利用率; • Eyt——已利用的余能资源量,单位为吨标准煤 (tce)。
• 3.1.5 企业能量平衡表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7)体系排出的废物带出的能量; (8)体系对环境的散热量; (9)用能设备的蓄热; (10)能量转换中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 2.5.4有效利用能量和损失能量 (1)有效利用能量 有效利用能量 在输出能量中,输出的电能、输出的机械能、能量转换产 生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化学反应吸热属于有效利用能量。 • (2)损失能量 ) • 在输出能量中,体系排除的废物带出的能量、体系对环境 的散热量、用能设备的蓄热、能量转换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损失和其他热损失属于损失能量(又称损耗)。 • • • • • • •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掌握用能水平。通过企业能量平衡,分析评价企业 )掌握用能水平。 、产品的能耗指标,掌握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整个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形象直观的反映用能情况和水平 。 • (3)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为 )加强能源科学管理。 企业的能源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 (4)查清浪费根源,找出节能潜力。如能源管理、工艺 )查清浪费根源,找出节能潜力。 装备、用能设备、生产工艺及操作中存在的浪费问题,查 清余能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等。 • (5)为制定节能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对重点工艺,设备 )为制定节能规划提供依据。 测试的结果,找出企业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规划。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 • • • • • • • • • 3.1.3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用公式表示: Er = Ec 式中: Er —— 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 Ec —— 输出体系的全部能量。 或: Er = Ecy + Ecg + Ecs 式中: Ecy —— 生产利用的能量; Ecg —— 对外供应的能量; Ecs —— 损失的能量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1.4 指标
• 企业能量平衡常用的几个指标:
• (1)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 ) • 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简称单位实物能耗) 是指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与期内产出的某种产品的合格品 产量的比值。按下述公式计算: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Ei Em = M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3 计算基准 • 2.3.1基准温度 • 基准温度的选取应以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采用其他基准 基准温度的选取应以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 环境温度为基准温度 温度的应加以说明。 温度的应加以说明。 • 2.3.2燃料发热量 • 燃料发热量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燃料发热量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 • 2.3.3二次能源的能量计算 • 在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计算中二次能源的能量按当量值计算 按当量值计算 (做功用的载能工质应算作二次能源)。 • 2.3.4助燃用空气组分 • 原则上采用下列空气组分: • 按体积比:O2 21.0%,N2 79.0%; • 按质量比:O2 23.2%,N2 76.8%。
• 式中: • ej ——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 (tce); • Ej —— 某种产品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Pj —— 某种产品ej = Pj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注意:对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应按每种产品实际耗 能量计算;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折算成标 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 在无法分别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时 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与能耗量的比例分摊计算。 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与能耗量的比例分摊计算。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 对外供应 的能量
输 入 体 系 的 加 全 部 能 量
回收利用
用
利用 的能量
的能量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3.1.2 能源流向四个环节 • (1)购入贮存。能源的购入、贮存环节是企业能源的进口 ,一般包括企业的供销、计划、财务、储运等部门,是了解 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关键环节。 • (2)加工转换。能源的加工转换是企业工艺所需直接消耗 的能源转换环节,包括一次转换和二次转换等,一次转换是 一个企业耗能最大的部门,是企业能量平衡与节能工作的重 点。 • (3)输送分配。输送分配是将企业用能送到各终端用能部 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各种输电线路,蒸汽、煤气管网等, 均可列入输送分配系统。 • (4)最终使用。最终使用是企业能源系统最为复杂的一个 环节,对不同企业,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企业构成差异很 大。一般将企业的最终用能环节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制冷)、照明、运输、生活及其 它。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一)、企业能量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 • 1.概念 . • 以企业(或企业内部的独立用能单元)为对象,对输入的 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 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 端使用各个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部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 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 • 2.意义 . • (1)掌握企业耗能状况。通过统计、测试、计算等手段 )掌握企业耗能状况。 ,摸清能源的构成及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企业各种能源的 购入、贮存、分配、输送、转换、使用等各个环节分布与 流向的规律。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
进入用能设备的能 量(供给电量)
用能设备 (用电体系) 有效利用的能量 (有效电量)
损 失 的 能 量 (损失电量)
• 图10.2 电能平衡框图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 • • • • • 2.2.2方程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方程式 Er′=ECY+ECS 式中: Er′——进入用能设备的能量; ECY——有效利用的能量; ECS——损失的能量。
•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二)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 • 2.1 概念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就是对设备的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
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以定量分析用能情况。 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以定量分析用能情况。 • 2.2 框图和方程 • 2.2.1框图 •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体系即进行能量平衡时所要考察的范围 ,体系应有明确的边界,并用框图表示出来。用能设备能 量平衡框图(下页图)
• Em——产品单位产量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t ),或千瓦时(kWh),或吨标准煤(tce)等; • Ei——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 (kWh),或吨标准煤(tce)等; • M——期内产出的某种产品的合格品产量,单位为产品单 位。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2)单位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 )单位产值(增加值) • 单位产值(增加值)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简称单位产值 实物能耗)是指某种实物能源消耗量与期内产出的产值( 增加值)的比值。
第十章 用能管理之能量平衡
• (5)余能资源量 )
• 余能资源量按GB/T 1028计算,余能包括余热、余压、排放的可燃气体 等。 • Qy = [ Qdiy + ( h1i - h2i ) ] τ • 式中: • Qy —— 年余热资源量,单位为千焦每年(kJ/a); • Mi —— 第i种余热载体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或立方米每 小时(m3/h); • Qdi —— 第i种单位余热载体中可燃成分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单位为 千焦每千克(kJ/kg),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H1i —— 第i种余热载体排出状态下的比焓,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H2i —— 第i种余热载体在下限温度时的比焓,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或千焦每立方米(kJ/m3); • τi —— 排出第i种余热载体的设备年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每年 (h/a);i= 1 ,2 .......n ,其中n为余热载体种类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