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古代小说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

古代小说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

古代小说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古代小说的演变历程进行知识点总结,包括其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起源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最早的古代小说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多以神话故事为背景,主要表现了人与神仙的交往和神话中的传奇故事。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对后世的小说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此时期的小说作品主要注重社会生活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世说新语》和《洛阳纸贵》等,这些作品以写实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后世小说的重要文本。

2. 唐宋元明清时期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古代小说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小说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以历史和传奇题材的小说居多。

著名的作品包括《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也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三、代表作品1.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要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展现了对正义与不正义的辨别和思考,以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西天取经之旅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的历险和成长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忍耐和奋斗的精神。

同时,该小说也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和文化元素,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3.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贾府衰落和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脆弱。

同时,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古典小说发展的历程

古典小说发展的历程

古典小说发展的历程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小说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

唐代文人陆机的《仙镜神歌》被认为是最早的宫廷小说,它以魏晋时期的神话故事为基础,加入了许多唐代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理念。

到了宋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小说起初以文言小说为主,常见的有《孙温带寿》、《玉孽记》等。

它们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深受当时知识分子的喜爱。

随着唐宋文人的成长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宋代小说开始呈现出更加真实、生活化的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西游记》。

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的黄金时期,也是小说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

由于社会风气的宽松与繁荣,小说得以自由发展,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

明代以通俗小说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金瓶梅》、《警世通言》等。

这些小说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

到了清代,小说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和发展。

此时的小说主要以《红楼梦》为代表,它成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世家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优美的文章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性质,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通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古典小说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意义。

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古典小说依然魅力不减,仍然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早期的古代小说多以口传或手抄形式流传,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裁。

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
早期的小说作品多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如《山海经》、《左传》等,这些作品为后来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
汉代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如《史记》中的历史记载对后来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唐宋元明清
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古代小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小说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既有历史题材,也有言情、武侠等多种题材,同时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创新,如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等。

古代中国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古代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融合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古代中国小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古代中国小说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文史要览——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文史要览——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先秦至唐代的孕育形成时期(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上古:“神话”、“寓言”,对小说的创作具有启迪意义,体式上没有传承。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先秦:a、我国早熟和发达的史传文化是孕育古代小说的母体,传说和轶闻等虚拟因素皆以史的形式出现,《吴越春秋》《燕丹子》等大量采录传说,因“异”而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正史也不排除虚拟因素,使得小说在史传中萌芽。

b、“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指无关道术而以强饰为高明美誉的卑琐无价值的言谈。

两汉:古代小说萌芽于两汉的笔记小说,其特点为:(a)具有虚构性 b、具有一定故事性、形象性、文学性 c、具有文体意味笔记小说虽是萌芽,但未具备应有的格局,其作用为:(a)为正史羽翼的身份取得生存权利,满足人们嗜奇逐怪的心理欲求(b)激起文人搜集仿作的兴趣,为小说进一步发展和进入文坛奠基(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逐渐明确,文人开始以文学笔法创造小说。

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

其作品主要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3)隋唐:隋代,小说有了合法的“出生证”,其内涵与历史文化地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隋书·经籍制》明确肯定了小说文体客观存在的事实,提高了小说的历史地位、扩大了取材范围,增强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消解了被舆论讥诮的顾忌。

唐代: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

其特点为:融史、诗、文于一炉,为小说初步确立了具有文体特征的灵魂骨架;是古代小说由自发到自觉、由客观记述到主观表现、由粗陈梗概到结构完整、由依附到独立的转折。

代表作: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文言小说我国古代小说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唐代异峰突起,迅速衰落直到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文言小说作了光辉的总结。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叙事文学传统,但真正成熟起来的时期还是在唐宋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叙事文学以传说、神话、典故等形式传承,如《山海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形式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汉代:汉代以后,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

《史记》中的一些章节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征,如《五帝本纪》、《夏本纪》。

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突出了史料的真实性,如《汉书》、《魏书》。

在此期间,虚构性叙事作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类别。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小说作品,如《后汉书》、《裴秀才演义》。

这些作品以历史为基础,虚拟了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加强了叙事的虚构性,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了独立的文学类别。

这些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 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以史书、传记等为基础,融入了一系列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小说开始反映社会现实,纷纷涉及到世俗生活,如《世说新语》。

明代的《聊斋志异》则更加注重奇异幻想的描绘。

清代以后,小说更加注重社会生活的描述,如《儿女英雄传》。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史略虚化到虚拟化,从叙事性传统向艺术性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叙事形式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历史叙述逐渐转向虚构故事的表达,作品的内容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现实。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提供了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

在中国古代,小说最初并没有像现代小说那样被称为“小说”,而是叫做“志怪”、“笔记”、“杂剧”等,其中以志怪小说最为兴盛。

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小说以“志怪”为主要类型,主要
描写一些超自然的事物和人物,具有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聊斋志异》,由蒲松龄所撰写。

2. 汉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代小说开始发展为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世说新语》,它以文字简洁明快、情节丰富多样的短篇故事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物的品行和故事。

3. 宋元明时期:古代小说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宋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又分为两个主要流派:一是以描写官场生活和社会风俗为主的“侠义”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二是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主的“谈情”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4. 清代以后:清代以后,小说进一步分化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同时,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如陆游的《钗头凤》等。

总体而言,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神秘的志怪小说开始,逐渐转向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并在宋元明清等时期成为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

这些古代小说作品不仅是文化的宝藏,也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形成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衰变期,简介如下: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小说的要素有二,一为情节,二为人物,此外,还有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所谓"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小说"的得名见《庄子.外物篇》,指街谈巷议,还不是指文体。

形成期:在魏晋南北朝。

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周处自新,石崇斗富,董永娶妻等故事。

但"志"是记录,不是创作,因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

成熟期:唐和宋。

有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

鲁迅说:到了唐代,唐人传奇为文人文言小说,有《李娃传》、《柳毅》、《霍小玉传》等,宋元话本作者为社会下唐艺人,白话当时说书甚盛。

繁荣期:明和清。

明代文学主流是小说。

长篇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还有200篇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

讲故事适合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心理,不同于西文的案头文学。

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为汉争正统。

书中描写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彝陵之战,写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为智和志的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当中用"避实就虚"写关羽斩华雄:"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书的开篇词用了杨慎的一首"临江仙"。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大家所熟悉的句子。

《水浒传》农民思想是要均贫富,不同于市民的个人致富。

这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条条线均汇于水浒:林冲、武松,杨志等众豪英聚于梁山。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水浒传》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

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性格描写的非常精彩。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早期阶段。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小说逐渐丰富多样,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题材。

最早期的中国古代小说可以追溯到先秦战国时期的《左传》和《国语》,这些书籍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可以被视为古代小说的雏形。

汉代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史记》和《汉书》,它们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命运。

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以魏晋风度为特点的仕女小说,如《琵琶记》和《临川四梦》。

同时,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也成为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

隋唐时期,古代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聊斋志异》和《水浒传》等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作品以奇幻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开始出现。

这些作品通过对家族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景观。

明清时期,古代小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以武侠、奇幻和
言情为题材的小说。

《西游记》、《金瓶梅》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从最早的历史记载逐渐向虚构的故事发展,不同的时期和社会背景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我们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

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粗具规模。

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

到了唐代,中国小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题材上仍离不开搜神索逸,但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情节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鲜明,文辞更华艳,结构更阔大。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

唐人传奇是中国风格小说形式的开始,它的体制短小,但初具长篇小说的轮廓。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

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

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

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完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完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

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

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

《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二、魏晋小说——志人志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形成时期。

从内容说,分为谈论鬼怪神魔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的逸闻趣事的“志人小说”。

魏晋时期大量产生志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在艺术上,魏晋志怪小说多取材于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故事结构上多数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致,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对唐代的传奇影响很大。

“志人小说”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清议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它主要记录当时士族统治阶级人物的逸闻趣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唐人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唐传奇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进而产生了“市人小说”。

同时唐代科举发达,许多诗人和历史家都加入了小说创作的队伍,形成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

唐传奇的小说作品多收录于《太平广记》,其中名篇很多,如《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记》《任氏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中国小说发展脉络总体目标一、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二、学会鉴赏有关的重要小说,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

三、学会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阅读中做到融会贯通。

导语:《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各流派争芳斗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小说家就是其中的一个流派。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一、孕育萌芽期:神话是最早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的文学形式,完全可以被当作叙事文学。

可以说,神话是小说的源头。

因为小说本来就是叙事的艺术。

随着历史变迁,小说创作由民间走向专业化创作,内容也越来越向人自身靠拢,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

即神话--传说--人情世故小说。

主要因素由完整的故事、简单的情节和夸张的想象构成。

如《山海经》《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后代诸如志怪、志人、传奇小说、《西游记》大都受到神话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收集大量具有讽喻特色的寓言。

短小精悍、文笔凝练。

日常生活的小事,作者竟能推演出发人深思的哲理。

如果现在还存在这样的小说作者,那他只好喝风拉烟了。

然而,这些寓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很多根据寓言写出。

历史继续发展,从春秋到秦汉,历史文学自然出现了。

因为文学作为新鲜的事物,优先被贵族阶级接触并享用。

也许他们并不属于小说,但是,如《史记》,对人物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描绘,甚至虚构,显示出小说的特质。

后代出现许多光彩照人的小说人物,与《史记》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代武侠作家金庸直言不讳的承认自己的创作深受其影响。

二、文学自觉期:“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

将“小说”和“大道”比较。

大道:宏观言论,如正统散文、诗歌;小说:琐碎言语,有点发牢骚的味道。

简述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脉络

简述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脉络

1、简述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脉络。

(1)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

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

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事记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

《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2)魏晋小说——志人志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形成时期。

从内容说,分为谈论鬼怪神摩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的逸闻轶事的“志人小说”。

魏晋时期大量产生志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在艺术上,魏晋志怪小说多取材于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故事结构上多数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致,出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对唐代的传奇影响很大。

“志人小说”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清议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它主要记录当时士族统治阶级人物的逸闻趣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事则高简瑰奇。

”(3)唐人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唐传奇的产生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进而产生了“市人小说”。

同时唐代科举发达,许多诗人和历史家都加入了小说创作的队伍,形成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唐传奇的小说作品多收录于《太平广记》,其中名篇很多,如《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记》《任氏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在初期(唐代以前),古代小说的雏形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是口头传承的,通过民间的讲述者传播。

这些故事以神仙、妖怪、英雄和恶人等超自然元素为主题,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秘和想象的追求。

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山海经》、《扶风文字记》等为代表。

在中期(唐宋元明时期),古代小说逐渐发展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形式。

这个时期的小说作品不再只局限于传说和神话,开始涉及到现实生活和人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聊斋志异》,它以鬼怪故事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和人性描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红楼梦》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家族命运的沉浮和女性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阶层的深刻洞察。

在后期(清代以后),古代小说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趋势。

小说不再只围绕神秘和想象展开,开始关注社会实际问题以及人的命运和情感。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理性小说逐渐发展起来,强调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同时,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讽刺和幽默的作品,如《镜花缘》等,展现了作者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嘲笑。

然而,古代小说的发展到了清代后期已经出现了停滞的现象。

由于各种原因,古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逐渐停滞不前,小说成为一种被排挤的文学形式。

一方面,新的文学形式(如戏剧、诗歌、杂文等)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小说的关注度降低;另一方面,清朝的文风倾向于保守和正统,对于小说这种形式多变、自由度较大的文学形式持有审查和禁止的态度。

总的来说,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展现出了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的转变,从超自然题材到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从情节叙事到人性思考的发展。

虽然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起伏,但它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代小说发展流程

古代小说发展流程

古代小说发展流程1、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2、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

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

3、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

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2)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

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祐《离魂记》等;B、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C、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D、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4、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

1)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

2)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

5、明清的繁荣:1)繁荣的标志有三:A、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B、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的全称)、《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C、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2)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

B、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中国古代小说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

从《红楼梦》到《西游记》,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作品无论是在情节、人物塑造还是艺术表达方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

一、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的小说称为"话本"。

这些"话本"是以口头传承为主,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点滴和人们的日常故事。

而直到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以文字形式传播,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在唐代,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作家萧红的努力下,《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之作。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与分类中国古代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包括精细的描写、丰富的情节、生动的对话、多样的人物形象等。

根据题材和写作风格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社会派小说、仙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小说对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小说通过描述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为后世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时,古代小说也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并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中国古代小说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情节、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享誉世界。

《红楼梦》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则通过对大唐西域取经的故事讲述了一场惊险的历险之旅;《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分别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水泊梁山和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英雄豪杰的群像与忍辱负重的斗争。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历代小说演变1. 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寓言、史传文学2.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标志小说体裁的确立)3. 唐:传奇、传奇小说(小说进入自己创作时代)4. 宋:分两支:短篇文言小说和白话,宋代文言成就不高,白话:宋元话本,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5. 明:四大奇书:三国、西游、水浒、金瓶梅(长篇)三言二拍(短)6. 清:文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一)1.关于“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

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

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人物、情节、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人物、情节、 环境 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肖像描写 描写, 描写, 小说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小说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情节: 情节:情节是小说或戏剧中矛盾冲突的演变 过程。情节包括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 开端, 过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 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序幕和尾声。 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 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是指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李朝威《柳毅传》 李朝威《柳毅传》 蒋防《霍小玉传》 蒋防《霍小玉传》 元稹《莺莺传》 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白行简《李娃传》 冯梦龙“三言” 冯梦龙“三言” 凌濛初“二拍” 凌濛初“二拍”
魏晋南北朝 起源 以前( 以前 ( 上古 时期) 时期)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唐 宋元 明清 成熟 继续发展 顶峰
《山海经》 山海经》
志人志怪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1、中国的古代 、 小说是来自民间 的,是人民群众 思想、 思想、愿望以及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生活实际的反映。 生活实际的反映。 搜神记》 《搜神记》 2、史传文学对中 、 柳毅传》 《柳毅传》 国古代小说很有 影响。 、 李娃传》 影响。3、古代小 《李娃传》 “三言”、“二拍”说的创作立足于 三言” 二拍” 三言 现实。 、 现实。4、由于受 等 封建文化的压迫 摧残, 摧残,古代小说 四大名著等 的发展极为艰难。 的发展极为艰难。

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梳理

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梳理

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梳理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梳理中国小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为轴线,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做出简要的梳理。

前期小说(汉代)中国古代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汉代的文学作品中,以《史记》中的“平原赋”为代表,这篇文章呈现了一个小说的雏形。

此外,当时也有不少以世界观察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西京赋》等。

封建时代小说(唐宋元)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许多古典名著应运而生。

其中,清代之前最负盛名的四部古典名著为《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明清小说的高峰,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此外,唐宋元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民间传说类的小说,如《白蛇传》、《牛郎织女传》等,这些作品在民间传说中流传了很久。

明清小说(明清)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增加,但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清朝时期,许多作品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编写。

然而,这个时期的小说仍有一些经典之作,如《儒林外史》、《金瓶梅》等。

近现代小说自1898年维新运动以来,中国小说史进入现代时期。

自此,小说内容不再局限于官方的历史文学,不少小说开始体现社会现实,以及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小说,如《红岩》、《家》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从文言冠军到白话小说的流行,从史诗传奇到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读者能够对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做出更加深刻的了解。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代⼩说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代⼩说的发展与分类上古的神话先秦的寓⾔魏晋南北朝的志⼈志怪⼩说唐传奇宋元的“话本”明初的“拟话本”明清的长篇章回体⼩说中国古代⼩说的发展与分类⼀、⼩说概念的解说现代所谓⼩说,指以⼈物形象的塑造为中⼼,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泛地反映社会⽣活的⼀种叙事性⽂学体裁。

我国古代的“⼩说”含义与此不同。

《庄⼦·外物篇》云:“饰⼩说以⼲县令,其于⼤达亦远矣。

”“⼩说”与“⼤达”相对,指⽆关宏旨的琐屑⾔论。

汉代班固《汉书·艺⽂志》云:“⼩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从所录⼩说家书⼗五种,⼀千三百⼋⼗篇⽬录看,是指⼀种记叙性⽂体。

我国具有⼩说特征的⽂学创作,虽然可以上溯到史前的神话和传说,其直接源头还应是汉魏六朝的志怪⼩说。

其后,唐发展为传奇,宋元明清扩⼤为笔记⼩说,这是⽂⾔⼩说的⼀⽀。

另⼀⽀为⽩话⼩说,滥觞于唐宋间的平话(话本),光⼤于元明清的章回⼩说。

五四前后,西⽅⽂化传⼊,⼩说的理论与实践都赋予了新的内容。

⼆、中国古代⼩说的发展脉络从上古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说作为⼀种独⽴的⽂学体裁,仅粗具规模,尚未成熟,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对后代作品产⽣了深远的影响。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说的酝酿和萌⽣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

如《精卫填海》、《夸⽗逐⽇》、《鲧禹治⽔》、《黄帝擒蚩尤》、《后羿射⽇》、《⼥娲补天》等。

尽管古代⽂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说因素。

后来的志怪⼩说、传奇⼩说以及《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长篇⼩说都与神话⼩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说。

这⼀时期,我国的⼩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志怪⼩说——⼲宝的《搜神记》和志⼈⼩说——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说多为记述神⿁等各种奇异故事的⼩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迷信思想盛⾏,形成了侈谈⿁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于是志怪⼩说⼤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形成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衰变期,简介如下: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小说的要素有二,一为情节,二为人物,此外,还有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所谓"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小说"的得名见《庄子.外物篇》,指街谈巷议,还不是指文体。

形成期:在魏晋南北朝。

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周处自新,石崇斗富,董永娶妻等故事。

但"志"是记录,不是创作,因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

成熟期:唐和宋。

有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

鲁迅说:到了唐代,唐人传奇为文人文言小说,有《李娃传》、《柳毅》、《霍小玉传》等,宋元话本作者为社会下唐艺人,白话当时说书甚盛。

繁荣期:明和清。

明代文学主流是小说。

长篇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还有200篇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

讲故事适合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心理,不同于西文的案头文学。

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为汉争正统。

书中描写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彝陵之战,写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为智和志的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当中用"避实就虚"写关羽斩华雄:"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书的开篇词用了杨慎的一首"临江仙"。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大家所熟悉的句子。

《水浒传》农民思想是要均贫富,不同于市民的个人致富。

这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条条线均汇于水浒:林冲、武松,杨志等众豪英聚于梁山。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水浒传》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

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性格描写的非常精彩。

在中国小说史中,第一次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比《三国演义》有很大的进步。

在《三国演义》里,人物上场是什么样子,最后还是什么样子,其性格最多只有平面的展开,没有纵向的延伸。

看小说中的人物,要看其性格的丰满和发展。

再如写武松打虎,他是持哨棒折断了徒手打的,这才成为千古美谈,显出英雄本色。

又如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粗中有细;写李逵妩媚可爱,虽然长相粗鲁,但心如婴儿之纯洁;写武松醉打蒋门神,写吴用智取生辰纲,都非常精彩。

明代中期才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

《西游记》共100回,前期13回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中7回写民俗故事的缘起。

后80回写取经过程。

这部小说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书中展现了瑰丽无比的神话世界,无可比拟。

其想像之丰富,无可超越。

孙悟空最光彩的一面在于为民除害,取经的目的反而退居其次了。

例如"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对火焰山煽三扇火就熄了,但他连煽49扇,使当地永绝火根。

写猪八戒,也可爱,有小农形象。

《金瓶梅》前,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是文人独创的。

《三国》、《水浒》都有所本。

《金瓶梅》从武松杀嫂、西门庆侥幸逃掉了开始,100回洋洋洒洒均为文人独创。

而且它既不写历史英雄,又不写神仙鬼怪,而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世态度人情来反映社会,开始了写世情的题材。

读《金瓶梅》对认识明代社会很有价值。

《三言二拍》:明代还有短篇小说200篇。

它们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誓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每"言"40篇共120篇。

还有凌蒙初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篇共80篇。

合计200篇。

冯梦龙的"三言",约1/3改编自宋元话本,1/3加工了明人其他作品,仅1/3是自己创作的。

其内容丰富,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

最好的当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从思想上、艺术上,似乎找不出毛病,揭露得很深刻。

鲁迅说过喜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封建社会毁灭了一个"美",杜十娘能跳出小火坑,却跳不出封建主义的大火坑。

《儒林外史》: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有范进中举,严监生吝啬到挑去一根灯芯才瞑目的描写,非常深刻。

《聊斋志异》,语言非常美,情节生动,为蒲松龄所著。

《聊斋》中写花妖狐媚,很多都有平等意识,很多都有才华。

如红玉,席方平冤狱等作者不把它们当成鬼怪,写其人的美好的一面,反而可亲。

蒲松龄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反映封建社会之由盛到衰。

思想方面,有浓重的色空观念。

《红楼梦》最为成功的是人物描写,如写王熙风,写宝黛爱情。

《红楼梦》中的诗词没有套话,是艺术品。

回目也是。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一、孕育萌芽期神话是最早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的文学形式,完全可以被当作叙事文学。

可以说,神话是小说的源头。

因为小说本来就是叙事的艺术。

随着历史变迁,小说创作由民间走向专业化创作,内容也越来越向人自身靠拢,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

即神话--传说--人情世故小说。

主要因素由完整的故事、简单的情节和夸张的想象构成。

如《山海经》《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后代诸如志怪、志人、传奇小说、《西游记》大都受到神话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收集大量具有讽喻特色的寓言。

短小精悍、文笔凝练。

日常生活的小事,作者竟能推演出发人深思的哲理。

如果现在还存在这样的小说作者,那他只好喝风拉烟了。

然而,这些寓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很多根据寓言写出。

历史继续发展,从春秋到秦汉,历史文学自然出现了。

因为文学作为新鲜的事物,优先被贵族阶级接触并享用。

也许他们并不属于小说,但是,如《史记》,对人物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描绘,甚至虚构,显示出小说的特质。

后代出现许多光彩照人的小说人物,与《史记》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代武侠作家金庸直言不讳的承认自己的创作深受其影响。

二、文学自觉期“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

将“小说”和“大道”比较。

大道:宏观言论,如正统散文、诗歌;小说:琐碎言语,有点发牢骚的味道。

班固认为小说为九流之末,但肯定了它作为文学类别的存在。

魏晋时,各种文学类别划分已经很明显,逐渐为人们接受。

小说有了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摆脱了“残俗文学”的粗制滥造,自此,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也标志着古代小说的产生。

关于“志怪小说”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产生深深的恐惧感。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恐惧等紧张情绪往往会导致人类非理性主义滋长。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武侠玄幻等非现实的文学,都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反映。

后来佛教传入,神灵怪异和信徒作品显赫一时。

文人也不是自觉创作,他们认为神灵怪异与写人记事没有什么区别。

承认人鬼同时存在。

可见,当时,人们的思想是驳杂混乱的。

还有,“志人小说”与当时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有关,注重写人,形成笔记小说的传统。

代表作品包括《搜神记》《神异记》《世说新语》等。

唐代小说的形式主要是传奇,产生与“温卷”风气有关。

这类文章要求生动有趣。

初唐秉承魏晋神怪遗风,中唐传奇全面兴盛,主流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色彩,出现《李娃传》《莺莺传》等优秀作品,后期专集大量涌现,出书成为时尚举动。

志怪色彩复现,侠客题材诞生,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形象。

不再关注现实,似乎反映出大唐王朝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三、文学黄金期古代小说发展到宋代,终于出现了自身的飞跃和高潮。

话本出现后,白话小说随之出现,继而元明诞生长篇章回小说,小说达到全盛阶段。

宋代小说仍被称为传奇,但是开始分流。

一种是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文言小说;另一种是宋元话本,直接源头并非唐五代传奇,虽然吸呐了一些特点,语言更加接近口语。

话本产生,是与市民生活发展密不可分,且由市民需要而产生。

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章回小说。

文言短篇、拟话本小说分别达到了高潮,真正进入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

第一个高潮是宋元话本时期;第二个则是章回小说的出现,以《三国演义》《水浒》为代表;第三个高潮以《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

此后,古代小说慢慢衰落,一蹶不振。

小说发展的系统:1、神魔志怪系统:以《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为代表;2、历史传奇系统:两大分支,一是直接取材于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二是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为源头和代表。

中国长篇武侠小说源自《水浒》,到清代出现一系列小说。

明中期后,历史演义发展令人瞩目(《杨家将》《说岳全传》),艺术成就一般。

3、世俗风情系统:明末出现《金瓶梅》这样的里程碑作品,正式步入长篇小说的殿堂。

无论是文学的独创性,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金瓶梅》堪称第一。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典范。

明末清初,风情世俗小说最为流行,但拘于模式:私定终身后花园,颠沛流离梦难圆。

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