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与充电策略优化研究毕业论文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与充电策略优化研究毕业论文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与充电策略优化研究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未来交通的趋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设施方面的布局和充电策略的优化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和充电策略优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分析和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1. 市场需求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使得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进行充电桩布局之前,我们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以及用户的出行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城市的交通流量、充电需求热点和用户分布等因素来确定充电桩的布局策略。

2. 充电桩布局模型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并最小化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我们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充电桩布局的优化。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图论的最小生成树算法,通过选取最优的站点布局来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距离和用户的等待时间。

3. 充电桩布局策略基于市场需求和布局模型,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充电桩布局策略。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和交通集中的地区增加充电桩的密度,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较少的地区,可以适度减少充电桩的数量,以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

二、充电策略优化1. 充电策略分析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过程中,充电策略对于电网的负荷平衡和用户的充电体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充电策略可以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并有效降低峰谷差,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我们需要对充电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

2. 充电策略模型为了实现充电过程的可控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建立充电策略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考虑用户的充电需求、市场供需关系、电网负荷情况等因素,并通过优化算法来实现充电策略的优化。

3. 充电策略优化方法在充电策略的优化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来求解充电策略模型,以求得最优的充电策略。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与充电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与充电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与充电策略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充电设施的不足以及充电时间过长带来的用户不便。

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与充电策略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智能调度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运营过程中,如何合理、高效地分配充电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智能调度的核心问题。

首先,通过精准的电动汽车定位和充电需求预测,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充电需求和充电桩的空闲情况,合理地安排充电桩的分配,从而避免用户在等待充电桩的过程中浪费时间。

其次,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利用率。

通过对充电桩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调整充电桩的布局和数量,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户等待充电桩的时间,提高用户满意度。

充电策略也是电动汽车充电站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充电策略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还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

首先,充电桩的功率和充电速度应该适合电动汽车的需求。

根据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需求,充电桩的功率应该合理设置,既要满足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需求,又要避免过高的功率对电动汽车电池的损伤。

其次,充电策略还需要考虑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和充电需求。

不同类型的用户可能有不同的充电习惯和行为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制定不同的充电策略非常重要。

例如,一些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在家里进行充电,而一些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在工作场所进行充电,因此,充电站的布局和充电策略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

另外,考虑到用户的充电时间和充电需求的比例,可以采用灵活的充电策略,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高峰时段,加强充电桩的供给,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和充电策略的研究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算法。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和充电策略的优化。

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而言建设基本充电配套设备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范围的绿色汽车倡导趋势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充电设施相关行业充分赋能,但是依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总体上看与快速发展并提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有所滞后,其将会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配套产业的重视。

本文所写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建设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进行梳理。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发展现状;趋势1.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将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能源绿色化已经成为全球多数国家共同的意识,多国通过制定严苛的油耗和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燃油车的生产成本,逼迫车厂逐步放弃生产燃油车。

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限制燃油车发展的同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还有一些国家通过花费高额的补贴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例如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

新能源汽车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能源紧张、环境恶化所带来的世界性难题,而且对于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及提升我国的工业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与法规。

“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部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此后在2008 年奥运会和2010 年世博会上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规范应用。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列入重点发展行列,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从2015 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6 年伊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在市场的不断推广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 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遥遥领先。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研究与优化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研究与优化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研究与优化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充电站的有效管理是保障用户充电需求的关键。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效率,研究和优化充电排队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包括其现有的算法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向。

一、充电排队算法的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主要采用先到先服务(First-Come, First-Served, FCFS)算法。

这种算法简单而易实现,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FCFS算法没有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电池状态的差异。

对于电量较低的电动汽车,其充电需求更为紧迫,因此需要优先考虑。

其次,FCFS算法未能充分利用充电站的各个充电桩之间的差异和资源分配。

充电桩的类型、功率以及充电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充电效率,而FCFS算法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二、可能的优化方向1. 基于优先级的充电排队算法针对不同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和电池状态差异,可以设计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充电排队算法。

根据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充电时长、预计行驶距离等因素,确定每个电动汽车的优先级。

将排队队列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为剩余电量较低、充电需求较紧迫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这样能够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站的充电效率。

2. 基于充电桩效率的充电排队算法每个充电桩的类型、功率和充电速度都有所不同。

因此,将充电桩信息纳入充电排队算法中,可以更好地分配充电资源。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根据充电桩的功率和充电速度,对每个充电桩进行评估和排序。

充电需求较大、充电速度较快的电动汽车可以优先分配给功率较高、充电速度较快的充电桩,从而提高整体的充电效率。

3. 基于时间片的充电排队算法在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大大超出了充电站的容量。

为了合理分配充电资源,可以引入时间片的概念。

将充电需求较高的时间段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对充电需求进行分时段分配。

例如,将早晚高峰分为多个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内按照某种规则(如FCFS)进行充电排队。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规划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规划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规划研究近年来,电动汽车的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需求的预测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预测与规划进行研究,以期提供可行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预测方法1.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数据,包括充电站的使用频率、充电时间、充电量等信息,可以建立充电需求的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充电需求的增长趋势,在制定充电规划时提供定量参考。

2.用户需求调研法通过对电动汽车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的调研,了解用户的充电行为、充电习惯、充电时间、充电地点等信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充电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研了解用户对于充电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充电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3.交通网络模型法利用交通网络模型,包括交通流模型和充电网络模型,对城市交通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评估不同区域的充电需求。

可以综合考虑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用电需求等因素,预测不同区域的充电需求,并优化充电站的布局和分配。

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规划方法1.充电站布局规划根据充电需求的预测结果,合理规划充电站的布局和分布。

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充电需求差异,例如商业区、住宅区、交通枢纽等,以及道路网络的覆盖和连接情况。

充电站的布局应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2.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在充电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

需考虑到充电桩的数量、功率、类型等参数,并结合充电站的布局和地理条件进行优化。

根据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可以提前预留用地和资源,确保充电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3.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充电需求的规划不仅仅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还需要结合智能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

通过构建充电网络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充电设施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并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及充电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及充电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及充电策略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电动汽车(EV)已经成为了未来的趋势。

但是,EV的使用仍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充电问题。

如果货不对路,不仅会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也会限制EV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会探讨如何优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充电策略,以便推广和提高EV的使用率。

最佳充电站布局建议1. 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充电站的位置首先,我们需要根据EV用户的需求来确定充电站的位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城市交通流动性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充电站应该离用户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不远,充电站的位置也应该融入公共交通中心。

2. 考虑不同类型汽车的需求其次,我们应该考虑不同类型汽车的需求。

目前,EV的充电方式有DC快充和AC慢充两种。

DC快充速度较快,但电池寿命受到影响;AC慢充速度较慢,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因此,我们应该在布局中平衡两种类型充电设施。

3. 优化充电站设计最后,我们应该考虑充电站的结构设计。

充电站的设计必须为用户提供便利。

例如,应该在充电站附件设置洗手间,Wi-Fi以及休息区等设施,以保证用户的充电体验。

制定合理的充电策略1. 分时段收费为了控制占用充电时间的车辆,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充电费用。

例如,在白天,充电费用可以较高;而在晚上和周末,充电费用可以适当减少,以鼓励用户进行晚间和周末充电,减轻白天的充电压力。

2. 提供会员制服务除了分时段收费之外,可以借助会员制来吸引用户进行充电。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优惠,例如免费充电,会员积分兑换等等。

有了这种刺激性的计划,用户可以更有动力选择充电站,并帮助充电站提高充电利用效率。

3. 限定充电时间为了防止用户滞留和超时使用充电站,可以设立严格的充电时间限制,确保充电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例如,在充电期间设定时间限制,若用户超时未离开,将会收取额外服务费。

结论在随着EV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和充电策略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和能源安全的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变得日益重要。

而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是新能源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一、充电管理的现状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技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但其成本高、充电效率低、充电深度偏低,同时使用快充频繁也会损伤电池寿命周期,这些都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其次,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之间的充电过程还不够平稳,会导致电池充电不足和过充,从而缩短电池的寿命周期。

现状问题的存在,使得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变得尤为关键。

二、充电管理的优化策略1.智能充电管理智能充电管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电池的状态,以最佳方式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了充电过度、充电不足等问题。

此外,智能充电管理还能够对电池寿命进行有效的延长,减少了充电对电池的损伤,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2.能量管理策略能量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优化策略的另外一种方式。

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能源的利用率对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应用能量管理策略,可以根据不同充电情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3.快速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的热门话题之一。

当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技术(例如超级充电站)仍处于发展阶段,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而快速充电的成功应用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有力的工具。

三、优化策略作用通过优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管理策略,对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化后的充电管理策略,将更加高效、安全、可靠地完成电池充电的过程。

其次,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新能源汽车的排放污染和资源浪费。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电策略优化与能量管理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电策略优化与能量管理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电策略优化与能量管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危机的关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交通工具的主流选择。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的充电策略优化和能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高效能量管理。

一、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是指在充电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池充电策略优化方法:1.恒流充电策略恒流充电策略是最常见的充电方式之一,其通过保持充电电流不变来实现充电。

这种充电策略可以使电池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电荷水平,但也容易引起电池过热和寿命减少的问题。

2.恒压充电策略恒压充电策略是通过保持充电电压不变来实现充电,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的充电速度。

在电池接近充满状态时,电压会逐渐增加直至停止充电。

这种充电策略可以降低电池过热的风险,但充电时间相对较长。

3.混合充电策略混合充电策略是一种综合利用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的方法,在充电过程中根据电池的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初始阶段采用恒流充电策略以快速充电,随后根据电池电压和温度变化转换为恒压充电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

二、能量管理的优化在实际使用中,新能源汽车需要合理管理电池中储存的能量,以保证汽车的长时间行驶和性能稳定。

能量管理的优化方法如下:1.能量预测与评估通过对电池中储存的能量进行预测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规划充电和使用策略。

预测电池的剩余能量和预计行驶里程,以便及时寻找充电桩和提前规划行程。

同时评估电池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智能充电调度通过智能充电调度系统,可以根据电池当前的状态和行驶需求,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和充电速度。

充分利用低谷电价时段进行充电,减少能源浪费和成本支出。

此外,可以根据充电桩的实际情况和充电速度进行优化,避免因高负载而导致的电网问题。

3.回馈能量利用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后储存的能量可以进一步回馈给电网或者其他电动设备进行利用。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的研究与提升策略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的研究与提升策略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的研究与提升策略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和利用率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提升策略。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的研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是指充电设施的实际使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反映了充电设施的有效利用程度。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使用数据,可以了解实际利用率的情况和问题所在。

这包括充电设施的开放时间、使用率、充电时间和充电频率等。

2. 调研与访谈:与新能源汽车用户和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调研和访谈,了解其对现有充电设施的评价、需求和改进建议,以及对充电设施利用率提升的预期。

3.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得出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的策略和方法。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的问题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时,我们也必须关注现有存在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充电设施不足:目前,充电设施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城市交通节点周边。

这导致了人们在使用新能源汽车时遇到了充电困难,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2. 充电速度慢: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加油速度,充电速度较慢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一个瓶颈。

人们普遍不愿意花费过长时间等待充电,这也成为了限制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问题之一。

3. 充电设施规划不合理:充电设施规划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

有些地方建设充电桩数量过多,而有些地方则过少,导致充电设施的分布不均衡,影响了利用率。

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提升的策略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以下是几个可行的策略:1. 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当加大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城市交通节点周边和住宅区域,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内有序充电策略

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内有序充电策略

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内有序充电策略一、概述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有序充电不仅能够缓解电网的供电压力,还能够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

研究一种有效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内有序充电策略。

该策略首先基于用户的充电需求和电网的供电能力,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优化模型,确定了每个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充电功率。

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进一步建立了一个精细化的优化模型,对初步优化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电网和电动汽车之间的协同运行。

与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两阶段优化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够更全面地考虑用户的充电需求和电网的供电能力,使得充电策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精细化的优化模型,能够进一步降低电网的供电压力,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该策略还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后续章节中,本文将详细介绍两阶段优化模型的构建过程、求解方法以及实验验证结果。

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内有序充电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1. 电动汽车发展背景及充电问题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电动汽车(EV)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代表,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流趋势。

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特点,在减少空气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充电问题。

由于电动汽车依赖电力驱动,其充电需求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来支撑其运行。

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数量和布局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充电难”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具有许多优势,如零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空气污染等。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其充电管理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充电效率、充电速度、电池寿命等问题。

因此,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充电效率的角度来看,充电效率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系统的核心指标之一。

提高充电效率不仅可以降低充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针对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可以采用高效率的充电设备,如快充桩,提高充电效率。

其次,可以采用智能化的充电管理系统,根据车辆电池的实时状态和用户需求进行智能调度,以提高充电效率。

另外,还可以采用充电功率分配技术,对充电功率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充电效率。

其次,充电速度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虽然不少新能源汽车已经支持快速充电,但是充电速度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充电速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首先,可以采用高功率充电设备,如超级快充桩,提高充电速度。

其次,可以采用充电功率优化算法,实时调整充电功率,提高充电速度。

另外,还可以采用并联充电技术,将多个充电桩进行并联,提高充电速度。

第三,电池寿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寿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首先,可以采用合适的充电管理策略,如恒流恒压充电策略、分时段充电策略等,以减少对电池的损耗。

其次,可以采用电池温度管理技术,及时监测和控制电池温度,减少电池过热对寿命的影响。

另外,还可以采用电池均衡技术,保证电池各单体之间的充放电状态均衡,延长电池寿命。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充电效率、充电速度和电池寿命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策略

电动汽车充电策略

电动汽车充电策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用。

然而,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旨在优化充电行为,提高充电效率,满足用户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带来的负担。

一、充电基础知识在介绍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充电的基础知识。

电动汽车的充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家庭充电、公共充电和快速充电。

家庭充电是指将电动汽车连接到家庭电网进行充电,充电功率较低,充电时间长;公共充电则是在公共充电桩等设施进行充电,充电功率较高,充电时间相对较短;而快速充电则是一种高功率充电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充满电动汽车的电量。

二、适合用户需求的充电策略1. 家庭充电策略对于家庭使用电动汽车的用户而言,家庭充电是最为常见的充电方式。

针对这类用户,可以推荐以下充电策略:- 充电时间的选择:由于家庭电网的电力负荷较为稳定,用户可以在低电价时段进行充电,以节省充电成本。

同时,低峰期的电网负荷较低,充电速度较快。

- 充电功率的调整:根据用户需求和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可以选择适当的充电功率。

一般来说,充电功率越高,充电时间越短,但同时也会增加电网负荷。

2. 公共充电策略对于没有充电设施条件或需要频繁出行的用户,公共充电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以下是适合公共充电的充电策略:- 寻找充电桩信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应用或导航系统查找附近的充电桩,并获取充电桩的实时信息,如使用情况、价格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充电桩。

- 电量控制策略:在进行公共充电时,用户可以合理控制电动汽车的电量。

如果只需要充电到一定程度以应对短途出行,可以选择充电至80%左右的电量,以免浪费充电时间和充电成本。

3. 快速充电策略快速充电一般是在电动汽车长途旅行时采用的充电方式。

以下是推荐的快速充电策略:- 充电站选择:用户需要提前规划好充电站的选择,以确保充电站的位置和接近高速公路的便利性。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控制策略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控制策略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控制策略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面,有多种方式和控制策略可以选择,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充电方式1. 家用充电:家用充电是指在家庭住宅内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设备,这种方式便捷、灵活,不受外界因素限制。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进行补充电能,方便实用。

同时,家用充电设备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2. 公共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是在城市各个地点布设的充电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会员卡来使用公共充电桩。

这种方式适合在外出时充电,特别是在商业区、停车场等地点可以方便地找到充电桩,解决了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

3. 直流快充:直流快充是一种高功率充电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

这种方式适合长途旅行或者急需充电时使用,但相对来说对电池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使用直流快充时要谨慎选择频率和时长,以免损害电池。

二、控制策略1. 峰谷分时充电:峰谷分时充电是一种根据电力市场价格变化来控制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策略。

在电力需求较低的夜间谷时段进行充电,而在白天高峰期避免充电,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成本,也可以缓解电网压力,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2. 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智能管理。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行程计划、充电需求和电力市场价格等因素,自动制定最佳充电方案,提升充电效率,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用户体验。

3. 预约充电服务:一些充电运营商提供预约充电服务,用户可以提前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站预约充电桩,选择时间段和充电功率,并实时查看充电进度。

这种方式避免了排队等候的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充电方案调整,更加便捷高效。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控制策略多样化丰富,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和控制策略,以实现高效、便捷、环保的充电体验。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研发和生产重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车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对于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延长电池的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力求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电池充电控制策略研究1. 恒压充电策略恒压充电策略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充电策略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充电电流下,控制充电电压维持在恒定值。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充电过程简单可靠。

然而,恒压充电策略容易导致电池充电过程中温升较高,并且在充电末期容易出现过充现象,从而影响电池寿命。

因此,在恒压充电策略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电流控制和温度控制等辅助控制,以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

2. 恒流充电策略恒流充电策略是一种在充电过程中控制充电电流维持在恒定值的策略。

与恒压充电策略相比,恒流充电策略可以有效避免电池充电过程中的过充现象,从而提高电池的寿命。

然而,恒流充电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充电初期电池电压较低,电流较大,容易引起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过快,增加了电池的寿命衰减。

因此,恒流充电策略需要与其他控制策略相结合,综合考虑电池的充电性能和寿命。

3. 预测充电策略预测充电策略是一种根据用户的行驶需求和充电设备的情况,通过预测电池状态和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充电策略的方法。

该策略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路线、速度、载重量等参数,以及充电设备的性能和条件,优化充电过程,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

二、电池放电控制策略研究1. SOC控制策略SOC(State of Charge)是指电池当前的充电状态,是评估电池剩余能量的重要指标。

在电池放电控制策略研究中,通过控制电池的SOC,可以实现对电池放电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在长途驾驶过程中,为了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可以通过控制电池的SOC,使其在合理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电量水平。

考虑新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综述

考虑新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综述

120AUTO TIME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考虑新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综述1 引言自《巴黎协定》以来,世界多国相继提出了碳中和发展目标。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自2012年至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从88.8%下降到79.7%,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4.5%上升到25.5%。

总体来看,化石能源占比仍然较高,且短时间内化石能源主体地位难以改变。

为了实现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因此,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水平消纳,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

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鼓励“绿电绿用”,能够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响应能力。

本文从电动汽车、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影响入手,针对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采取的主要方式以及对于电动汽车的考虑形式和相应的约束条件两方面分析考虑新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方向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 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2.1 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2.1.1 对负荷曲线的影响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会导致对应时段电网负荷的上升。

在不对用户充电时段进行引导,即电动汽车入网后采取无序充电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的充电时间将会与负荷高峰时间重合,从而加剧电网的负荷峰谷差。

而负荷峰谷差过大会对机组调度、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1.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电动汽车在充电模式下属于大功率、非线性的用电负荷。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与策略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与策略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与策略分析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选择之一,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电能储存与续航能力限制了其长时间的使用,因此充电需求与策略成为关键的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1. 充电模式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通过电能储存和供电系统供能。

充电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家庭充电、公共充电和快速充电。

家庭充电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最基本的充电需求,通过将车辆连接到家庭电网进行充电;公共充电则是在停车场、商场等地提供的充电设施;快速充电则是在特定的充电站进行,能够快速为汽车充电,增加续驶里程。

2. 充电时间与频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与频率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使用效率。

一般而言,充电时间越长,续驶里程越远,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自身的行程需求,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导致时间浪费。

频繁的充电会加大电网的负荷压力,因此需要合理的制定充电策略。

3. 充电设施布局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充电设施的布局至关重要。

充电设施的位置应该广泛分布在市区、高速公路、停车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方便车主随时进行充电。

此外,为了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充电设施的数量和充电桩类型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策略分析1. 智能化充电管理系统智能化充电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充电桩的数量、位置和用户需求等信息,自动调度充电资源,提高充电效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还可以预测车主的行程需求,智能推荐最佳充电方案,从而优化充电策略。

2. 分时段充电策略利用电能储存技术,对充电需求进行平衡管理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策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充电设施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时段,如深夜或早晨,可以推行分时段充电策略,通过电网便宜电价激励用户进行充电。

这不仅可以缓解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的负荷压力,还可以节约用户的充电费用。

3. 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建设完善的公共充电网络,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便捷性和可用性的重要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中的优化调度算法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中的优化调度算法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中的优化调度算法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重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主流。

然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充电时间过长仍然是电动汽车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充电设备资源和优化用户的充电体验,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中的优化调度算法应运而生。

充电调度算法的目标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充电桩的使用和充电任务的分配,提高充电效率、降低用户排队等待时间,并优化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以下是对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中常见的优化调度算法进行研究和讨论:1. 队列调度算法队列调度算法是最简单且常用的一种充电调度算法。

它根据用户的到达顺序依次安排充电任务,同时会考虑用户的充电需求量和已有充电桩的使用情况。

这种算法简单直观,但可能导致充电桩闲置时间较长或用户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队列调度算法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改进的算法是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算法。

该算法优先选择剩余充电时间最少的任务进行调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并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

然而,EDF算法可能会出现资源竞争和任务错过的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2. 负载均衡算法负载均衡算法是为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均衡充电桩的负载而设计的。

该算法通过动态监测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和用户的充电需求,将充电任务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充电桩,以保持充电桩之间的负载均衡。

一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是Round Robin (RR)算法,它将充电任务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充电桩,以避免某些充电桩工作负载过重,而其他充电桩工作负载过轻。

然而,RR算法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导致某些充电桩仍然处于高负载状态,影响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负载均衡算法中的问题,一种改进的算法是Least Loaded (LL)算法。

该算法通过动态监测充电桩的负载情况,在任务到达时选择负载最轻的充电桩进行充电,从而避免充电桩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策略优化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策略优化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策略优化研究随着全球对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在减少对传统石油能源依赖、减少车辆排放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策略优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技术中,目前最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是锂离子电池技术。

在设计充放电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电池寿命和性能、充电效率、行驶里程和用户需求等。

首先,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充放电策略需要合理分配电池的使用量。

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特性,过度充放电会加速电池寿命的衰减。

因此,合理控制充放电的深度和速率,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次,优化充电策略是提高充电效率的关键。

采用高效、安全的充电方式,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对电网的负荷压力。

例如,利用充电储能系统(ESS)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负荷均衡,优化充电过程可以降低总体功率的需求,同时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最后,基于用户需求和行驶里程进行充放电策略的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使得针对不同用户制定相应的充放电策略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和行驶需求,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优化,可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整体的用户满意度。

现有的充放电策略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建模和优化。

通过对大量不同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出相应的充放电策略。

这样的研究可以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最佳策略。

第二,运用数学优化方法对充放电策略进行建模和求解。

运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充放电过程,利用数学优化方法来求解最优的充放电策略。

这样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地优化充放电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结合能源管理系统(EMS)来优化充放电策略。

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能源的供需平衡,通过对能源的调度和分配,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新能源汽车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汽车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逼近,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出行工具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电池技术,电池的寿命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而充电策略作为影响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对不同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电池寿命与充电策略的关系1.1 充电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充电策略是指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和时机选择。

根据充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充电策略分为深度充电、浅度充电、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等。

1.2 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机理充电策略不仅会影响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还会对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影响。

过高的充电电流和电压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耗尽过快,降低电池寿命。

同时,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过程。

二、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研究2.1 深度充电策略深度充电策略是指将电池充电至其额定容量以下的状态,以达到快速充满电池的目的。

然而,深度充电过程中会引起较大的电流和温度变化,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过频繁的深度充电会加速电池的老化速度,降低电池的寿命。

2.2 浅度充电策略浅度充电策略是指将电池充电至其额定容量以上的状态,以减少深度充电对电池的影响。

浅度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逐渐恢复,有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

研究还发现,采用合适的浅度充电策略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温度变化,进一步降低电池老化速度。

2.3 快速充电策略快速充电策略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将电池充满。

虽然快速充电可以快速获得充电电量,但过高的充电电流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快速充电和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

2.4 慢速充电策略慢速充电策略是指采用较低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慢速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热量逐渐释放,有助于维持电池的温度稳定,减缓电池的老化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6638/ki.1671-7988.2019.07.006
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策略研究*
沈志顺,韩友国,顾民,姚朝华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章在不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策略进行研究。

利用智能算法中性能优良的粒子群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的充电排序方法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为现实环境的新能源汽车的排队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排序策略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7-22-02
Research on queuing charging strateg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Shen Zhishun, Han Youguo, Gu Min, Yao Zhaohua
(Chery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Wuhu 241000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not improving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strategy of queuing charg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studied.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intelligent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the obtained charging ordering method can meet the actual need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queuing charg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Queue charging; Sorting strategy
CLC NO.: U469.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7-22-02
前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逐渐的普及,各个城市都在不断的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量的充电桩随之建立起来。

但是,鉴于城市的结构复杂,还不能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

由于快速充电技术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突破,因此短期内充电技术不是影响充电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不能提高充电效率。

假设充电功率不变,由于不同种类的电动汽车有着不同容量,因此可以将充电的用户分为三类:大充电需求用户、中充电需求用户和小充电需求用户。

这些用户在充电时间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用户所需的充电时间各有不同。

这种差异性会给充电站以及用户带来较大的影响。

当充电站比较忙时,大充电需求的用户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占用较多的充电资源,造成排在其后的用户因长时间等待而产生抱怨,同时后续车辆陆续到达,使得充电站的排队长度较长,从而影响附近道路交通和其他用户出行。

当充电站闲时,若站内用户充电需求均较小,则会降低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从而造成充电资源的浪费。

因此,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多样性问题,实际上是由于无序充电造成的。

虽然该问题会随着未来电池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突破而得到解决,但在各项技术尚未突破的时期,仍需通过一种有序引导策略来缩小用户充电需求的差异性,以解决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问题。

作者简介:沈志顺,硕士,项目经理,就职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

项目基金:2017年芜湖市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平台化电驱动系统研发(编号:2017zd01)。

22
沈志顺 等: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策略研究
23
1 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数学模型
对于一般性的排队充电排序问题可以描述为:有n 个新能源汽车
需要在m 个充电

上进行充
电。

其中,n 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不同,所需的充电时间也不同,m 个充电桩所能提供的充电功率相同,因此每个新能源汽车在m 个充电桩上的充电时间一样,但是每个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又不相同。

对于此问题需要设置以下约束条件:每个充电桩同一时刻只能给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每个新能源汽车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充电桩上进行充电。

本文优化的目标为最大充电时间,即对于给定的n 个新能源汽车和m 个充电桩,如何进行有序引导可以使得它们的总充电时间最短。

2 智能算法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是由J. Kennedy 和R. C. Eberhart 等开发的一种性能优良的进化算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

PSO 一般从一个随机解出发,通过多次迭代寻找最优解或者次优解,搜索过程中主要利用适应度计算来对解进行评价。

相比于遗传算法而言,它没有复杂的交叉变异过程,它只通过追随最优值来寻找整个解空间的全局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有着容易实现、精度高以及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本文将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新能源汽车的排队充电问题。

3 具体案例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并且保证算法的适用性,本文假设有100辆电池容量不同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某一充电桩区域内共有5个充电桩。

每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如表1所示。

4 实验仿真
本文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计算可以快速获得新能源汽车的调度方案,对表1中的1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调度,可以获得有序充电排序图如图1所示。

表1 100辆汽车的充电时间
图1 100辆新能源汽车的有序充电排序图
5 结论与展望
充电效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关键技术不能及时解决的环境下,对策略的研究便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首先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排序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模拟现实环境中汽车的充电过程,得到了系能源汽车的有序充电排序方案,结果验证了求解思路的正确性。

未来将对复杂环境下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家森,丁超.新时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部
皮革,2018,40(23):37.
[2] 林伯强.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华丽转身[N].中国证券报,2018-12-
08(A07).
[3] 俞跃,吕亚君.基于新城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发展研究[J].现
代商业,2018(32):183-184.
[4] 刘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35. [5] 李竞强,甄晓阳,康苏媛,郁有建.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8,45(10):9-10+13.
[6] 张瑞云.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世界,2018
(20):56-57.
[7] 许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社区的机遇[J].城市开发,2018(20):54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