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 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 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F2
Cl2
Br2
I2
卤素单质与 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
Br2 ; 还原性:Cl-
Br-
I2 ; 还原性:Cl-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F2 到 I2),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从 F2 到 I2 的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总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第 0 族最大)
3、主要化合价: 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1
+7(稀有气体 0 价,F 化合物中没有正价)
每周期负化合价:-4
-1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
。 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
(1)2Na + 2H△O =2NaOH + H ↑ (容易) Mg + 2 H O
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中子 N 个=(A-Z)个
Z
的具体的
X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Z 个
原子
A Z
X
核外电子 Z 个
(二)核素
第 2 页 共 15 页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周期表
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 4、5、6、7 周期)
主族 7 个:ⅠA-ⅦA
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ⅦB 过渡元素
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
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2 点燃 Li2O 2 Na + 2H2O = 2Na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2Na + O2 点燃 Na2O2 2K + 2H2O = 2K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7 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 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r2 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化学性质
1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第 1 页 共 15 页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Li 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 Li 到 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
2
2
2Mg(OH) + H ↑(较难)
2
2
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 H2 ↑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 ↑(较难)
金属性:Mg > Al
根据 1、2 得出: 金属性 Na > Mg > Al
(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Na Mg Al
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
(能量最低原理)。
2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n 表示电子层)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 三层不超过 32 个。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每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 1--------8(K 层由 1-2)
金属性: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 Si P S Cl
高一化学必修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短周期(第 1、2、3 周期)
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
I2 ; 还原性:Br-
I-
结论: F2
F-
Cl2
Cl-
Br2
Br-
I2
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 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I-还原性最强)
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 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 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F2
Cl2
Br2
I2
卤素单质与 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
Br2 ; 还原性:Cl-
Br-
I2 ; 还原性:Cl-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F2 到 I2),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从 F2 到 I2 的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总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第 0 族最大)
3、主要化合价: 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1
+7(稀有气体 0 价,F 化合物中没有正价)
每周期负化合价:-4
-1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
。 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
(1)2Na + 2H△O =2NaOH + H ↑ (容易) Mg + 2 H O
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中子 N 个=(A-Z)个
Z
的具体的
X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Z 个
原子
A Z
X
核外电子 Z 个
(二)核素
第 2 页 共 15 页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周期表
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 4、5、6、7 周期)
主族 7 个:ⅠA-ⅦA
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ⅦB 过渡元素
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
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2 点燃 Li2O 2 Na + 2H2O = 2Na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2Na + O2 点燃 Na2O2 2K + 2H2O = 2K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7 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 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r2 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化学性质
1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第 1 页 共 15 页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Li 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 Li 到 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
2
2
2Mg(OH) + H ↑(较难)
2
2
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 H2 ↑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 ↑(较难)
金属性:Mg > Al
根据 1、2 得出: 金属性 Na > Mg > Al
(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Na Mg Al
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
(能量最低原理)。
2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n 表示电子层)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 三层不超过 32 个。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每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 1--------8(K 层由 1-2)
金属性: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 Si P S Cl
高一化学必修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短周期(第 1、2、3 周期)
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
I2 ; 还原性:Br-
I-
结论: F2
F-
Cl2
Cl-
Br2
Br-
I2
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 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I-还原性最强)
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