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材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不仅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原累积,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反映。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的高低。然而,当前高职教材多来源于本科教材,存在教学内容取舍不当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推进了项目化教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考虑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教学策略的重新定位,强化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

专业建设的成功来自于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而课程建设的核心依靠教材建设。教材由信息、符号、媒介构成,是教师组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的基本材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高职教材建设起步晚,至今尚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编写适应高职学生需要的特色教材,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目前,众多出版社都瞄准了高职教育出版领域,为了扩大教材销售,出版社“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搭台子,组班子”进行高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但由于我们“双师”素质的教师缺乏,教

师教学任务繁重,对高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力不从心,有限的编写时间没能花费在教材内容的创新上,通常实行“拿来主义”: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或是中职教材的“发面馒头”。编成的教材更多是低水平重复,甚至出现知识点错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迷惑、被动。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批项目化的教材,但终其实质,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更有改头换面,将章节以项目的形式照抄照搬之类,伪造项目化教材出版。这些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加之出版社的不当竞争,影响了优质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对高职教材的建设、改革与创新有较大的危害。

(二)课程教材缺乏主线,教学内容取舍不当

优秀的教材不仅结构新颖,还要内容适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岗位工作的实际。高职教材课程体系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构建的,由于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差异,造成各门课程标准的差别。许多高职教材在确立编写内容框架时,不能围绕能力培养的主线。其研究范围通常局限于对应课程领域,过分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能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也较少考虑与相关课程、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不能将不同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造成知识点交叉重复或侧重方向出现偏差,难以完成能力培养任务。因此,职业教育教材一般要定位在面向应用方面,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力点是教材设计的核心,基本技能贯穿教学的始终,而基本知识点应根据岗位技能的训练安排,采

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1]。

(三)实践教材不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实践教材建设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实践教材属于各院校的特色项目,处于摸索阶段,差异较大。许多院校专业课程没有适合高职的实践教材,即使有,也是一些沿用传统实验项目编写的,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实践教材,只能起到巩固教学知识点的作用,不能满足专业技能要求,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收效甚微,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

(四)教学资源开发薄弱,立体化程度不够

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目前的高职教材仍以纸质教材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的网络学习需要。况且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低,共享型教学资源机制尚未形成,广大教师难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师资普遍年青,课堂教学工作量大,缺乏集体备课活动,他们更需要老教师的“传帮带”,优秀的精品资源库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借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纸质教材和课程标准,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核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更能指导教师“教学做一体化”。随着教材立体化程度的提高,使现代化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育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育要素优化配置,能使广大师生向更多的名师大家学习,逐步培养属于自己院校的大师。

二、高职教材建设的定位

职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定向性与能力观、应用性与基础观、整体性与过程观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融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2]。为此,高职教材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定位。

(一)高职教材目标定位

高职教材目标取决于职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教材目标。要研究职业能力的获得过程,使编写的高职教材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认真研究“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要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经验,能够以理实一体化为基本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融入大量的例题中,以例释理[3]。

(二)高职教材内容定位

高职教材内容取决于能力、素质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所需知识、技

能和态度,并服务服从于教材目标,反映专业进展情况,做到科学先进、取舍合理。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材,首先要解决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高职教材的理论阐述要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要形象化;实践内容要突出操作步骤,要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同教材之间要统筹兼顾,围绕岗位能力的培养,避免内容的重复与交叉,更要具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材,其次要解决课程内容排序标准。高职教材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行动体系中所获取的工作过程知识,是大于学科体系所传授的纯粹的理论知识的,它将知识的理论部分,以一种适合形象思维为主的群体接受知识的排序方式出现。

(三)高职教材结构定位

高职教材结构需要按照学生心理结构进行分步构建。首先,教材结构应体现设趣、激趣、诱趣和扩趣等几个阶段,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起到鼓励学生多思考,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结合学生心理结构,通过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训练、操作整合、实际操作等教学过程形成操作技能。另外,高职教材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编写思路,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体系,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