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陈艳杰[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大附中: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陈艳杰[师范大学附

属中学(区域)合作体]

东北师大附中: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陈艳杰

——关于历史学科教学思想的的思考

东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陈艳杰

提出“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这一教学

指导思想,是一份某重点中学历史问卷调查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份历史问卷调查材料显示,有69%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答的答案;有71%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另有许多同学则坦率承认,“上历史课不是做其他的作业就是打瞌睡”等等。尽管这份调查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是,其中折射出来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何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重构我们的历史课堂生活,以便教给他们“有生命的历史”也就成了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加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了。

一、历史是有生命的

历史是有生命。著名史学家李大钊先生在他发表的《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即明确提出:浩如烟海的“史书”,并非历史,而仅是研究历史的材料。“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 “历史学虽然发源于记录,而记录决不是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的任务是:整理事实,寻找它的正确的证据;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所谓“有生命的历史”,也就必然应当首先体现在历史知识深层所蕴涵的“进步的真理”和

“活生生的社会精神”等方面;体现在“面对历史,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歌唱,也可以怒骂。”历史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处所;历史给了我们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的舞台。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应当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它应当是“有思想”的历史、“有情感”的历史和“

有生活”的历史,而思想、情感和生活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历史之中真切“跃动”着的生命。

这,也就是“有生命的历史”的基本内涵所在。

二、反思过去:历史课堂究竟缺失了什么

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为历史学科的教育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生命性。体现在历史课堂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充盈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化的特点,应当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着的社会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受中考、会考、高考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恰恰严重缺失了这一重要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历史课堂里缺失了“人”

这里所说的“人”既指学生,也指教师。今年假期,04届的学生回学校看望老师,一个在高考中文综合成绩很高的男生曾对他的历史老师说:老师您辛辛苦苦交给我们的历史知识,我现在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看来我要把它们全部奉还给您啦。

从这位刚刚离开中学校门的学生那略带调侃意味的无

奈话语中,我们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呢?为什么学生离开我们中学的历史课堂才仅仅四个月就基本上将那些看上去已经

烂熟于心的历史基本知识很快遗忘了呢?很明显,一个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将历史课完全窄化为只是历史知识的单一授受与识记了,而且,这种对历史知识的教与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与死记硬背。于是,学生就不再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已经相应地变成完全丧失“自我”的被动的知识“储蓄罐”了。这样,

我们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也就完全丧失了它所固有的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而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僵死的知识点、知识线或者知识面了。由此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我们自己把原本“活生生”的历史抽去了灵魂而教“死”了。

二是历史课堂里缺失了“情”

所谓“情”,即情感。它可以说是“有生命的历史”的内核,如果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性。但是,在传统的历史课堂里,教师却往往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着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着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于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的激情与灵性的飞扬。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固有的生命价值就得不到体现,情感缺少交融,人性的光芒被遮蔽,最终,“情感”也就被异化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和可怜的认知工具了。

三是历史课堂里缺失了“魂”

这里所说的“魂”,即思想。人们常说

“读史使人明智”。可是,如果我们“读史”时并不懂得带着思辩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审视、去思索,并且从中感悟和生成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思想和眼光,以此来关注和审视现实,那么,我们也就永远不太

可能达到“明智”的境界。所以,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当是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构课堂: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某种程度上的应试教育把“活”的历史教“死”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使历史起“死”复“活”呢?,我们认为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开始,在历史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历史“活”起来,变僵死的“课堂教学”为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生活”。

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建构一个“思辩的课堂

”。这个思辩的历史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知道,高智慧的生成是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真正启动和高质量运转的。因此,这就必然要使我们的课堂始终充满着浓郁的思辩色彩。

上学期,宋大千老师上了一节历史知识拓展课,题目是《“辛丑条约”签订前,近代中国是上升还是沉沦?》,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类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了参加课堂讨论,课上注意听讲,课后查阅有关材料并深入思考。通过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