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1.1.2地球自转的意义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1.利用模拟实验、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如地图、遥感图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模拟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自转的过程。
3.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导入,如航空、海运等,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思考。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3.强调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4.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使用地球仪、模型等教具以及地球自转的模拟视频,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直观、生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地球自转概念,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等基本知识,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和影响。这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引入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我们经常会提到地球自转这个概念。
那么,地球自转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本篇文档想要探讨的问题。
二、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自己的中心轴线一周的运动。
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被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1天相当于地球自转了一圈,所以一天也被称为地球自转周期。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1. 造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造成昼夜交替。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不断地向东自转,从而导致了太阳在不同的时刻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当太阳照耀在我们所在的半球时,就是白天;当太阳离开我们所在的半球时,就是夜晚。
2. 形成自然风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的各种气压带和经线会随着地球的旋转而不断地移动和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气流。
这些气流就是自然风。
3. 形成地球球形地球自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形成了地球的球形。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不断地受到来自太阳的引力。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会逐渐失去自转的能量,最终停止自转。
而地球球形的存在使得地球能够保持自转,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4. 结合公转形成季节变化地球自转的存在还与季节变化有关。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不断地向东自转,同时也不断地围绕太阳公转。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不断地与太阳保持着一定的角度关系。
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里,地球的不同区域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四、总结综上所述,地球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交替,形成了自然风,还形成了地球的球形,并且与季节变化有关。
这些重要的地理意义,让我们更加了解地球自转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科。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读地球的自转方向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上面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绕轴自转的方向为______,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方向旋转。
拓展1: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方向是一样的吗?2.周期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B.24小时C.23时56分4秒D.一个恒星日拓展2:我们平时说的一天,是恒星日吗?3.速度(1)角速度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15°/时B.南北两极点的自转角速度最大C.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而异(2)线速度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速度是地球单位时间内自转通过的纬线弧长B.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两极点向赤道地区递减D.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线速度都相等拓展3:为什么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二、产生昼夜交替(1)关于昼夜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的自转C.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表一半D.地球的公转(2)昼夜交替的周期为()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24小时D.23时56分4秒拓展4: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3)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______,夜晚冷却不至于______,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______。
拓展5: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月球一样长达27天,那么地球上的气温将如何变化?三、产生时差1.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A.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B.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早C.纬度的差别能造成地方时的差别D.经度每隔30°,地方时相差1小时2.时区和区时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为______个时区,各时区都以______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 教案 1 全国通用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二、知识要点归纳:地球自转:含义:方向:周期:速度:地球产生昼夜交替自转的地产生时差理意义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三、当堂训练: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纬度愈高,线速度愈快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自转3600所需要的时间为()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 D.23小时4分56秒3、我国发射的定点于1250E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A.卫星轨道平面与地轴成66034/的夹角 B.绕地球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大4、与毛泽东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度()A 、900W ,890SB 、800E ,400NC 、100E ,100SD 、1800W ,700N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相等B 、地球表面线速度处处不等C 、北纬45度地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D 、北京的线速度比香港小,而角速度与香港完全相同6、当伦敦为中午12时时 ( )A .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B .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C .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D .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7、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向高纬偏转B .都向低纬偏转C .都向南偏转D .北半球向向南偏转8、某军舰在1200E ,590S 的海面上,沿1600E 经线的方向向南发射炮弹,射 程为90千米,落弹点将在A .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B .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C .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 .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10、读右图回答:(1)图中表示的是 半球。
地理ⅰ鲁教版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案
地理ⅰ鲁教版1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要紧包括昼夜交替和时刻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要紧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一节要紧讲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采纳观看、比较、分析、判定、运算的思维方式,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引导学生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以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为依据确定太阳直射点及日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缘故、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教学生进行区时和地点时运算时,要注意几个问题,如要明白得北京时刻、格林尼治时刻、区时和地点时等概念,要注意时差确定的方法,要注意用“知西求东用+,知东求西用-”的规律判定是用“加时差”依旧“减时差”;在关心学生把握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时,要抓住“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无偏转”这一规律,以降低学生因物理知识不足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二、教学目标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明白得昼夜交替产生的缘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
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对知识点的明白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1、利用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演示,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把握地球自转特点、昼与夜的形成及昼夜交替的产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地方时和分析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
2、教学难点(1)地方时的计算。
(2)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出地球自转这一主题。
2、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方向结合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介绍地球自转的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 360°所需的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讲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 0 外,其他各地均为 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①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昼夜半球的形成和更替。
②讲解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如影响生物的作息规律和气候的变化。
(2)地方时①展示不同地区的时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时间会不同?②讲解地方时的概念,由于地球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不同。
【鲁教版必修一】地球自转的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从内容要求来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包含以下要求:1)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2)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鲁教版地理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主要讲述了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三个地理意义,是上一部分“地球自转”内容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以及后面自然现象的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限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一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高中教学的着手点是逐步深入,对概念的表述和解释要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容易理解和更接近实际情况,要注意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而且对于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且通过一些学生探究容易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学习热情上看,学生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解决一系列的地理问题。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传运动的地理意义有三: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和周期,根据晨昏线的特点,能够正确判读晨线和昏线;3)掌握地转偏向的规律,了解地转偏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并会利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通过绘图,增强其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利用左右手判别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能分析河流等的流向;2)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一、地球的自转合作学习,动手动脑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①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
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自评: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②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③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④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自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展示课件]: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
鲁教版必修一《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
2、学会比较不同地点、不同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区时计算、地球自转的速度比较。
难点:区时计算。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模拟演示四、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之前给大家发下了导学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核对课前预习部分。
提问同学回答各个问题,核对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同时整理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结构。
同学公布答案,教师板书。
板书:地球自转一、地球自转的基本信息方向、周期、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二、地方时东方的日出早----东加西减每隔15度相差1小时区时的划分、北京时间大约15分钟-18分钟整理基础知识。
归纳、概括以前学习的要点。
【知识应用】结合导学案上的练习,让知识学以致用。
用练习来带动复习节奏。
精讲知识点的应用。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B.除南、北极点外的地表各地线速度相同C.赤道地区角速度最大 D.极点的角速度大于赤道答案A2.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 并把错误的选项改正。
总结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只是要求记忆,还要求能在图片上识别和判断。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1.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A.21时 B.20时56分4秒C.21时3分56秒 D.20时3分56秒【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答案C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比较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 B.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超过其他地区C.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为0 D.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答案C2.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是()A.(0°、20°W)B.(23°26′N、30°E)C.(60°S、70°W)D.北极点答案A3.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A=C<B<DB.A=C>B>DC.A=D<B<CD.A=D>B>C答案B4.合作探究: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处于同一纬度,其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情况?结论:海拔高的地方,线速度比较快;海拔低的地方,线速度比较慢。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目标1、 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3、 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规律。
4、 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设计[学习活动1](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2)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 ),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 ,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 ,北纬600各点的线速度是 ,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1-2-1:产生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区时计算:各时区都以 作为该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小时,东边的时区较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偏昼夜交替的周期:小时方向:围绕地轴自 向 ,周期:约为速度:角速度:除 外,其他各点都相同,约为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 , 线速度最大地球的自转特征意义图1-2-1表1-2-1 地球自转的特征(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观察相对地球仪上某一静止的点,晨昏线不断向 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约为 小时),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地理:1.2地球自转的意义(鲁教版必修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以逐步探究实例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突出应用,在探索追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同时加强练习的反馈力度,巩固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强空间概念的确立,以利于突破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辩证的地球观。
【教学重点】: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FLASH课件【课型】:新授课【教法】:课件演示、观察法。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昼夜交替①假设地球不自转,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昼和夜)为什么?[小结]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就会产生昼夜现象。
(用地球仪做解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球是黑夜,也就是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或晨昏圈。
(承转)在昼半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或高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太阳高度的问题。
(引导、讲解)什么是太阳高度呢?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教师可用手势做解释)。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背景情境导入地球在形成的初期,自转一周大约仅有4小时;晚寒武世(5亿多年前)约20。
8小时;泥盆纪(约3。
8亿年前)约21。
6小时;三叠纪(2亿年前)约22。
7小时;白垩纪(约8千万年前)约23。
5小时;始新世(4。
6千万年前)约23。
7小时;现代为24小时;可见地球运转的速度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化。
《中国²世界²宇宙—地球文摘精萃》问题:请简述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地球自转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运动2.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①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②周期1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转过角度为360°。
③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走出误区】我们通常把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看做地球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通常可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如果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即为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特别注意的是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那是因为角速度是球面上各点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球面上各点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对于极点来说,无半径、无弧长,因此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拓展探究】怎样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来计算地球表面的实际距离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来看,600纬线处是赤道的一半,也就是说600纬线的长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每经度对应的纬线长度约等于111km,那么,600纬线的长度上每经度对应的纬线长度约等于55km。
知识点二产生昼夜交替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2.昼夜半球的分界:晨昏线【方法技巧】如何判断晨线和昏线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看所判断的线附近,是由昼变夜,还是由夜变昼,若由昼变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1.1地球自转的意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布置作业: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让学生加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2.要求学生撰写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向地心引力,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4.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感受和理解地球自转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全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地球自转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使教学更加全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以及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意义和重要性。
最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从而加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这份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word教学设计
图1-2-3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word 教学设计 测试要求: 1、明白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明白得昼夜更替和地点时产生的缘故,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基础知识: 一、自转的概况 1、自转方向:侧视 ,从北极上空俯视 ,从南极上空俯 视 。
请用图示意。
地球侧视图 北半球图 南半球图2、周期: 日,为 时 分 秒;3、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 外,其余各地角速度 ,约为 °/小时。
(2)线速度:由 向 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 。
例题1:读图1-2-3“地球自转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A 、B 、C 、D 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2)A 、B 、C 、D 四点中角速度相等的是 点(3)A 、B 、C 、D 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1)(2) (3)2、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缘故:① ②(2)晨昏线①定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②特点:a ,b ,c(3)判定方法: 例题2、读图六,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六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判定该晨昏线是晨线依旧昏线? 。
图 六例题3、下图中DLE弧为晨昏线,其中DL弧为线,LE弧为线。
(3)昼夜交替:①缘故,②周期为小时,叫日。
3、产生时差(1)地点时定义,其内涵是。
(2)地点时产生缘故:由于地球自向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边的地点比边地点先看到日出。
如现在间就有了早迟之分。
边的地点比边地点时刻要早。
同一时刻,不同的地点具有不同的时。
经度相差°,时刻相差1小时。
(3)区时运算①运算公式:时区数1-时区数2=区时1-区时2(强调)列方程时要注意方程两边的对应关系,同时要将时区数的符号带入方程运算。
例题4: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点,东二区为点。
例题5: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理解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地球磁场等方面的影响;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地球磁场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和原理。
四、教学过程1. 自我启发导入1.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现象?2.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列举出自己所知道的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等。
2. 呈现探究过程1.让学生观察太阳的运动,观察发现太阳是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的现象,在讨论中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3.讲解地球自转的过程和原理,并让学生进行模拟自转过程;4.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等方面的影响;5.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磁场产生的影响,了解地球磁场的作用。
3. 总结归纳1.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总结归纳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小结并概括地球自转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提出问题:在地球表面,在什么地点,太阳每天都在正上方?请解释原因。
2.调查家乡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并计算昼长;3.调查地球自转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并写出调查报告。
六、教学评价1.在学生的回答中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地球磁场等方面的影响;2.学生模拟自转过程的准确性及对地球自转的理解程度。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过程】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一、地球的自转[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反思: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①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
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自评: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②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③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④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反思: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展示课件]: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目标
1、 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趣。
3、 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规
律。
4、 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设计
[学习活动1]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2)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 ),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 ,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 ,
北纬600
各点的线速度是 ,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1-2-1:
产生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区时计算:各时区都以 作为该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东边的时区较
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偏
昼夜交替的周期:
小时
方向:围绕地轴自 向 ,
周期:约为
速度:角速度:除 外,其他各点都相同,约为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 , 线速度最大
地球的自转
特征
意义
图1-2-1
表1-2-1 地球自转的特征
方向 自 向 。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 1个恒星日,即 ,转过角度为360° 速度
角速度 除 外,均为15°/小时 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
自 向 递减, 最大
[学习活动2]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观察相对地球仪上某一静止的点,晨昏线不断向 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约为 小时),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对地球生命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学习活动3]用手电筒照射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仪,观察同纬度地区(如赤道)的不同经度地点见到日出时刻的早晚,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时你会发现: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 看到日出,时刻较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 。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不同经线上的地方时不同,且经度相差15o
,地方时相差 小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西边(东边地点的时刻数值 );因此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加.两点间的时间差”,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减.两点间的时间差”。
(3)地方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规定区时。
阅读课本“理论时区”图填空:
①全球共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度;如中时区范围是 ,东西12区范围是 。
②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
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 小时,每往 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因此计算 边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加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而计算 边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减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③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o
经线为基准)(如图1-2-1)
时,向东跨越日界线,必须将日期 1天,反之则 1
天;但东、西12区钟点相同,因此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
(4)实际上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
例如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
区的区时,即经线的地方时,称为。
[学习活动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规律: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方向偏转。
如长江南岸有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等地形,说明(南或北)岸冲刷显著。
(2)动手做:在洗碗池里先放满水,然后拔出池底的塞子放水,发现水池中水呈时针旋转。
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
[学习活动5]地球在一刻不停地转动,但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的自转?
课后双基巩固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 D.24小时4分56秒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4、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点时,全世界未进入12月22日的范围有( )
A.多一半地方 B.少一半地方 C.恰好一半地方 D.1/3的地方
5、图1-2-2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
图1-2-2
6、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北半球向北偏转,南半球向南偏转
7、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昼夜现象
图1-2-3 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 .台风中心附近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 8、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钟表时刻
B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 .同一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D .相对位置偏西的地方要晚些 9、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不同
B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
C .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
D .长江自西向东流的顺直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10、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 A .白昼略长 B .黑夜略长
C .自转线速度略大
D .自转角速度略大 二、综合题
11、读图1-2-3“地球自转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昼夜更替周期为 。
(3)A 、B 、C 、D 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
角速度相等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
(4)此时B 点地方时是 ,地方时比B 点早的是 点,比B 点晚的是 点。
12、图1-2-4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 (1)此时,90°E 的区时是12月22日 时,北京时间是 时。
(2)此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 .82.5°W 向东至180°
B .0°向东至180°
C .90°W 向东至90°E
D .0°向东至82.5°E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B
6、B
7、B
8、BD
9、CD 10、AC
11、(1)略(2)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3)A B 、C 、D B (4)6点 C D 12、(1)12 14 (2)A
图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