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逐渐明显。
在这种倾向下,一些幼儿园开始过分强调学科教育和功利性培养,忽视了幼儿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1. 增加了幼儿课业负担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很多幼儿园开始注重幼儿学科知识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幼儿园开始给幼儿布置作业,增加幼儿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感到疲惫和无聊。
而课程负担过重,更容易引发幼儿厌学和焦虑情绪,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2. 忽视个体差异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教师们更容易采用一种“一刀切”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无法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给那些需要更多关注与帮助的幼儿带来了弊端。
3. 减少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小学化倾向下,幼儿园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传授的内容通常是高度固定的,无法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也无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这样,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满足,也就难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1. 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应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课程之外,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综合性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比如,游戏中学习、参与集体活动、亲子活动都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 强化师资培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对幼儿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
因此,师资培训非常必要。
教育部门和幼儿园也应该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知识储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3. 适度减少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消耗了幼儿的体力和心力,也可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减少部分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更多的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如有必要,可以改变每周7天的学习时间表,分配到更合理的时间安排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过早地将小学课程内容引入幼儿教育。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影响幼儿身心健康1.过早承受学业压力: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小学课程,这让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背负了沉重的学业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2.忽视体能锻炼:为了追求学业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能锻炼。
这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3.心理负担加重:过早地接受小学课程,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面临竞争压力。
这种压力使孩子们心理负担加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影响幼儿兴趣培养1.破坏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抽象的知识,这容易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而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一旦失去好奇心,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2.忽视兴趣培养:幼儿教育小学化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孩子们兴趣的培养。
这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影响幼儿社交能力1.缺乏同伴互动: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们过早地进入课堂,减少了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而同伴互动是孩子们学习社交技巧、建立友谊的重要途径。
2.忽视情感交流: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更多地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如自私、孤僻等。
四、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1.灌输式教育抑制创造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容易让孩子们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抑制他们的创造力发展。
2.缺乏创新实践: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进行创新实践。
这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家长也会提出要求,希望幼儿园能够进行小学化的教育,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非常普遍。
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存在很多的危害,这些危害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措施,以保证幼儿教育能够真正起到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压力太大幼儿教育小学化之后,学习压力会有明显增加。
一些幼儿园会以小学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识字、上数、文化课等内容,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他们很难应对这些学习压力,这样会让儿童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影响幼儿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之后,课程难度和学习内容增加了,很可能会让孩子们失去了对其他领域的兴趣。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感到累、烦、无聊,他们可能会对其他游戏、玩具、书籍等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孩子们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进行自由探索和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兴趣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3. 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过分注重课程进度和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化的教育体系下,幼儿需要不断地学习、考试,没有时间和空间去玩耍和休息,长此以往,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出现,不仅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困扰和烦恼。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建议1. 健康、快乐的教育至上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把健康、快乐的教育放在至上,鼓励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免去他们过多学习的压力,发挥孩子主动性和主体性,把学习变成一种自然、轻松、快乐的过程,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科学、动手制作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探究性、表达性和合作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危害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学业负担,使得幼儿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轻松愉快的特点,呈现出类似于小学的学习氛围。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日益普遍,然而,这种做法却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危害,下面将介绍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危害。
1. 剥夺幼儿的快乐成长过早强调学习成绩,会让幼儿失去游戏和体验的机会,影响其快乐、自主地成长。
2. 压力过重导致心理问题幼儿处于学习负担过重的状态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
3. 破坏亲子关系幼儿在过分强调学习的环境下,家长往往也跟着加大学习压力,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影响家庭和谐。
4. 削弱学习兴趣和动机幼儿园小学化让幼儿过早面对学习的压力,可能降低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影响学习主动性。
5. 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在幼儿园阶段过分追求学习成绩,会给幼儿增加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6. 削弱幼儿的综合素养过分追求学业成绩,可能让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受限,削弱其综合素养的培养。
7. 影响教育公平幼儿园小学化可能让那些在学业方面发展较快的幼儿脱颖而出,而那些在其他方面有潜力的幼儿却被忽视,从而影响教育公平。
8.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为了让幼儿适应幼儿园小学化的压力,家长可能会增加各种辅导班和培训班的投入,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9. 削弱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可能让教师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的个性和发展特点,降低其教学能力。
10. 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过分追求学习成绩,可能让幼儿失去探索、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影响国家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学化带来的诸多危害不容忽视,应当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让幼儿园教育回归本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逐渐呈现出来。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过度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压力,以至于忽略了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
这种倾向给幼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1. 压力过大: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幼儿往往面临过大的学习压力,家长和老师都会给予他们过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这会给幼儿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剥夺了幼儿的游戏和休闲时间: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幼儿园和学前班的课程内容过于密集和严肃,没有留给幼儿足够的游戏和休闲时间。
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 忽视了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小学化倾向下,这些重要的发展方面往往被忽视,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4. 破坏了幼儿对学习的正面态度:过度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压力会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幼儿的未来学习和成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应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避免给幼儿过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足够的游戏和休闲时间来释放自己的天性,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让他们能够在开心快乐中学习。
3. 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自我认知发展: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自我认知发展,使他们在快乐中自由地表达情感,增强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4. 鼓励多元化发展:幼儿的学习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不只是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幼儿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体格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一)教学内容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拼音、识字、算术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教学方法小学化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背诵、练习等,缺乏游戏、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
(三)教学评价小学化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管理小学化 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严格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等,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因此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幼儿园的利益驱动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惜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会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会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学习通过游戏、互动、表演等各种形式来认识世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然而,在最近几年,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逐渐加强,这种趋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着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小学化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化的危害小学化是指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模式变成了与小学相似的教育模式,比如多次考试、评分等等。
这种小学化趋势对于幼儿园教育和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1.压力太大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阶段,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适应学习和游戏的规则和节奏。
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被要求过多的学习和评分,这样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2. 忽视个性化发展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应该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这是每个孩子不可替代的,也是将来孩子自信、独立和成功的重要基础。
然而,小学化的环境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很可能被忽略。
3. 降低孩子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以快乐、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主导。
在这个阶段,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丰富的语言活动、运动技能活动等,以便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小学化的环境让孩子过多地关注学习和考试,他们可能会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对策改进要改变小学化的趋势,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下就是一些改进的对策:1. 加强教育的质量为了降低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幼儿园应该强调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建立一个以学习为主导的环境,不给孩子过多的考试和评分,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强调多元化的表现标准,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2. 加强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营造孩子成长的优良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引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协调。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学习和作业,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身体活动,容易导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同时,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2、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小学化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长期以往,幼儿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审美、情感态度等方面。
小学化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学科成绩,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使得幼儿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艺术修养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4、增加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成本为了让幼儿在小学化的教育中取得好成绩,家长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幼儿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社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问题,如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监管等,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教育成本。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认为只有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占据优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学习环境,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
这种现象看似为孩子铺路,实则对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重重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影响孩子身心发展1.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游戏、探索来认识世界。
而“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学科知识,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压抑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小学化”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被迫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无疑是对他们个性的压抑。
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3.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早地进行高强度学习,容易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等身体问题。
同时,过度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身体发育。
二、导致孩子厌学1.学习压力过大“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他们往往在幼儿园阶段就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这种压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导致厌学。
2.缺乏成就感在“小学化”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往往以分数来衡量。
然而,幼儿时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很难理解分数的意义。
长期得不到成就感,孩子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
三、影响孩子人际关系1.缺乏社交技巧2.形成人际距离由于“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心理负担,对周围的人产生防备心理。
这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距离,难以融入集体。
四、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1.转变观念家长和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时期应以培养孩子兴趣、习惯和性格为主,而不是追求学习成绩。
2.创设良好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自由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3.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家长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避免过度干预和溺爱。
4.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幼儿教育方面,管理层针对“小学化”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意味着对幼儿提前学习各科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小学阶段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而,“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本文将浅谈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对策,旨在为幼儿教育界的相关人员指明正确的教育方向。
一、小学化的危害1.增加幼儿负担如果在幼儿园中实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使幼儿们的学习负担加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成长。
2.剥夺幼儿快乐学习的机会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方式提供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机会。
但是,如果在幼儿园中,家长或管理人员强制实行小学化教育方式,那么幼儿园不再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天堂,而是一个学习中心,孩子们的学习从乐趣变成了任务,幼儿的成长也会出现负面影响。
3.降低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时期,幼小的身体比头脑更为活跃,但是,如果将幼儿朝小学化的方向引导,限制了幼儿的玩耍和自由活动,剥夺了他们探究和表达自我的机会,那么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化的对策1.多元化教育课程幼儿教育的课程应该有多样性,涉及到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兼顾知识的传递和幼儿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幼儿园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制作手工、寻宝游戏、趣味小实验等,让幼儿在整合和创造中探索世界。
2.重视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有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和情感性倾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常识的良好场所,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的提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称幼小衔接,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着手实施小学课程,给孩子们增加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负担,让其早早进入小学学习状态的一种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家长的期望值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得到了推广。
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方面以及学生身心健康上,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实际寿命拉长,竞争压力加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
自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国家重视力度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现在的教育中,重视知识面广、积累多的学生,也初步实现了幼小衔接,将幼儿园视作为小学的前奏,为的是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小学课程,但是大量的教育压力也会导致学生过早陷入困境。
2. 竞争无止境,孩子的竞争意识会被过早唤起。
竞争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中的必然存在,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为了某个目标而不断努力拼搏。
然而,如果竞争太过激烈,会导致孩子们过早的进入竞争的状态,对它保持敏感和高度警觉。
而这些过早的竞争意识,在未成熟的幼儿时期,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过早接触小学习课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很难承受这样的重负。
孩子年龄小,身体和心理方面均未完全发育和成熟。
它们需要的是开阔心胸,健康成长。
而如果孩子过早接触小学习科目,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他们必须承受过多的考试和不断增长的学习压力,而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实现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对它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4. 内在的审美评价能力和个人原则的形成容易受到干扰。
幼儿时期是孩子最能够自由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在自由、开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和游戏。
而过早加入小学教学进程,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内在价值判断能力和个人原则的形成是不利的。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倾向于让孩子尽早接受小学化的教育,认为这样可以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和争议。
本文将从危害和解决对策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化的教育会过早地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在幼儿身上,这会影响他们自然的成长过程,使得身心发展不够成熟。
2.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小学化的教育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学习焦虑、竞争焦虑等心理问题,使得幼儿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影响。
长期下去,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教育模式单一小学化的教育往往只追求学术的成就,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这会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了限制,发展空间受到了压缩。
4. 家庭教育压力加大小学化的教育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
5. 教育资源浪费小学化的教育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学习用品、机构培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也加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1. 健全幼儿教育体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幼儿教育体制,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教育观念,不要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化的教育,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
3. 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注重学术的成绩,也要注重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4. 注重幼儿教育特点幼儿教育应该顾及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身心健康,不要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过多的学习内容,而应该融入游戏、活动、和音乐等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式。
5. 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既注重学业,也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然而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过分追求学术知识和学业成绩,忽视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全面培养。
虽然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一定的理由,但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创造力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在很小的年龄就要面对大量的功课和学业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幼儿本应该在游戏中学习,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培养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然而,过度追求学术成绩会剥夺幼儿的自由和快乐,导致他们长时间坐姿不正,缺乏户外活动和锻炼,进而引发身体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等。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经常出现辅导班、培训班等现象,导致幼儿的睡眠时间不足、作息紊乱,长期下来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 创造力的丧失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模式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忽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幼儿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忽视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失去了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日后的创新能力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家庭教育的失衡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导致了一些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过分重视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得家庭教育过于单一。
这种单一的家庭教育模式缺乏对幼儿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关注,无法满足幼儿的多元需求。
同时,家庭教育中过度的教育压力也给幼儿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幼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倡导合理的教育模式。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不少地方悄然兴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会给幼儿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
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尚未发育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游戏和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往往要求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读写算练习,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长时间的久坐和过度用眼,容易导致幼儿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身体问题。
而且,过重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幼儿感到身心疲惫,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进而妨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心理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他们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着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心理需求。
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小学知识,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幼儿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过高的学习要求而产生焦虑、自卑、厌学等不良情绪。
这种压力和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幼儿当前的心理健康,还可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在幼儿阶段,孩子应该通过游戏和探索来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训练,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这样一来,幼儿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此外,小学化的教育可能会让幼儿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一旦进入小学,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节奏。
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也存在弊端。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与同伴互动的重要性。
这使得幼儿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难以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1.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探索、体验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导致孩子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2.抑制幼儿兴趣和创造力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强调死记硬背,注重分数和排名,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容易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使孩子变成“书呆子”。
3.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孩子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如过分依赖老师、家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4.加剧教育不公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了大量知识,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则难以跟上进度。
这种差距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1.提高幼儿教师素质要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善于运用游戏、探索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
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要改变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幼儿的综合素质上,而非仅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
同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非只看结果。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相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4.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政策引导和监管,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与对策探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与对策探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
很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学习,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导致幼儿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导致他们心理负担加重。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等。
同时,过度的学习任务也会使孩子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破坏兴趣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枯燥的知识,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抑制创造力幼儿教育小学化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本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世界。
但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变得刻板、缺乏创新意识。
4.影响人际交往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孩子过早地进入竞争状态,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与同伴的互动。
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的性格,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转变观念家长和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追求学习成绩。
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成长。
2.优化课程设置幼儿园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学习。
3.加强师资培训幼儿园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5.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杜绝小学化现象。
同时,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一、引言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过早地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会给幼儿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到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过早地关注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 家长对幼儿的期望过高,希望幼儿能够在小学阶段取得好成绩,因此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知识的教育。
(二)幼儿园的竞争压力 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幼儿,一些幼儿园会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小学入学考试的压力 一些小学在入学时会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往往涉及小学知识,这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一)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禁止幼儿园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改革小学入学考试制度 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应该进行改革,取消考试内容中涉及小学知识的部分,减轻幼儿的学习压力。
(四)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与对策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家长为了让子女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过早地将小学课程内容引入幼儿园教育。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1.破坏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小学化让幼儿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导致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幼儿时期本应是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的阶段,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过早承受学习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让幼儿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幼儿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3.抑制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园小学化强调统一标准、统一进度,忽视幼儿个体差异。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抑制个性化发展。
4.削弱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园小学化让幼儿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减少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长此以往,幼儿的社交能力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孤独等问题。
二、幼儿园小学化对策1.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要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幼儿阶段应以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为主,避免过早施加学习压力。
2.改进幼儿园教育模式幼儿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避免过度关注学业成绩。
4.加强政策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规范幼儿园招生、教学行为,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幼儿教育,倡导科学育儿观念,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要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有效对策,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普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主要指的是幼儿教育过早地受到学业压力和竞争的影响,使得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开始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成绩和能力,导致幼儿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课化。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渐趋向于小学化,让幼儿在幼儿阶段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学习负担。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存在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等问题。
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实现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
2. 正文2.1 危害一: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下,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应当通过游戏、探索、互动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当幼儿教育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时,幼儿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压抑和枯燥。
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可能会出现学习厌倦、学习抵触的情绪,甚至导致学习焦虑和学习逆反。
他们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逐渐消失,学习动力也会逐渐减弱。
幼儿失去了快乐学习的机会,也会影响他们的综合发展。
快乐学习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幼儿的快乐学习。
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创造多样化、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享受学习的乐趣。
2.2 危害二:增加了幼儿学习负担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让他们过早承受学习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
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
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
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
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
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
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幼儿园小学化的特征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在
一、行为规范方面:
1、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2、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
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
3、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
4、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
1、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
2、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3、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
4、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