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运维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
运维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1000字为了提高企业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建议开发一款运维管理平台,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管理和维护其 IT 系统。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和需求、系统架构和实施计划四个方面阐述我们的建议。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 IT 系统逐渐庞大和复杂,运维工作变得愈加棘手。
不少企业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人力成本巨大,还容易出错,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运维管理平台,以提高企业的运维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和需求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目标和需求:1、自动化管理。
能够自动发现企业 IT 系统中的设备、应用和服务,并自动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应用和服务。
2、实时监控。
能够实时监控企业 IT 系统的各项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和处理。
3、快速响应。
能够快速响应运维人员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易于使用。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简单、易于使用的用户接口,使运维人员能够轻松地完成日常管理任务。
5、可扩展性。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轻松地对新设备、应用和服务进行管理和维护。
6、安全性。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对企业的敏感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
三、系统架构基于以上目标和需求,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系统架构:1、基于云平台。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基于云平台,能够快速扩展和部署,在增加服务器时能够快速调整资源。
2、集中管理。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为多个设备、应用和服务提供集中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
3、实时监控。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实时监控各项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和处理。
4、数据分析。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数据分析模块,能够对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安全性。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在安全性方面进行加强,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技术方案概述 (6)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1.1.1编制说明 (6)1.1.2编制依据 (6)2项目需求分析 (10)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2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4平台技术方案 (28)4.1总体设计方案 (28)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4.2功能设计方案 (31)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34.3.4灵活的策略管理机制设计 (231)4.4接口与二次开发方案 (232)4.4.1二次开发接口总体设计 (232)4.4.2集成开发方案 (234)4.5部署方案 (239)4.5.1运维管理平台部署方案 (239)4.5.2呼叫中心部署方案 (240)4.5.3操作审计部署方案 (242)5项目实施方案 (243)5.1项目管理方案 (243)5.1.1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43)5.1.2变更管理 (245)5.1.3质量保证方案 (248)5.1.4项目风险管理 (252)5.2组织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 (255)5.2.1项目组织架构 (255)5.2.2岗位职责 (256)5.2.3项目人员组成 (259)5.3实施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0)5.3.1实施部署计划 (260)5.3.2进度控制方法 (263)5.4资源需用计划 (264)5.4.1被监控对象与网络策略开通 (264)5.4.2操作审计网络策略开通 (264)5.5与其他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65)5.5.1项目沟通 (265)45.5.2沟通方式 (267)5.6项目培训方案 (271)5.6.1培训对象与内容 (271)5.6.2培训方式 (273)5.6.3培训资料及语言 (274)5.6.4培训讲师及材料 (274)5.6.5培训承诺 (275)5.7无缝转接运行措施 (276)6售后服务方案 (277)6.1技术服务内容 (277)6.1.1软件产品技术服务 (277)6.1.2日常技术支持服务 (278)6.2技术服务组织结构 (280)6.3系统运行保障应急措施 (280)6.4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81)6.5质保期后的售后服务支持 (282)7合理化建议 (284)7.1配套流程规范制度是IT服务平台有效运转的基石 (284)7.2面向最终用户的对外运维门户实现IT服务能力的延伸及自助服务模式的培养2857.3基于知识库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助化与智能化 (287)51技术方案概述1.1编制说明及依据1.1.1编制说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厅下属信息中心是厅IT管理部门,是全省大集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运维管理工作的主体,运维工作压力大。
IT管理方案建议书
IT管理方案建议书一、项目背景想象一下,一个企业,没有规范的IT管理,就像一个没有舵手的船,随波逐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对IT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提高IT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项目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IT管理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二、项目目标1.提高IT设备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建立完善的IT运维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和数据稳定。
三、方案内容1.IT基础设施优化我们要对企业的IT基础设施进行优化。
包括网络架构调整、服务器升级、存储设备扩容等。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硬件设备的性能,为后续的IT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IT运维管理体系。
包括运维流程梳理、运维团队建设、运维工具选型等。
通过规范运维流程,提升运维团队素质,确保企业IT系统的稳定运行。
3.数据安全管理数据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我们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从数据备份、数据加密、数据审计等方面入手,确保数据安全无忧。
4.信息安全防护信息安全是IT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手段,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线,抵御外部攻击。
5.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员工是企业的基石,我们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通过定期举办IT知识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整体IT水平。
6.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设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同时,要加强项目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等,组建项目团队。
2.现状分析:了解企业现有IT管理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3.方案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IT管理方案。
4.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5.项目实施:按照方案要求,逐步推进项目实施。
6.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OneCenter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
让运维更智能,让业务更高效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技术方案建议书勤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7.8_____________目录第1章.方案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需求分析 (4)1.3.建设目标 (6)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6)1.3.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6)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6)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7)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7)第2章.解决方案 (8)2.1.系统设计原则 (8)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8)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8)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8)2.2.系统安全设计 (9)2.2.1.用户安全机制 (9)2.2.2.SSO统一认证 (9)2.2.3.权限分权分域 (9)2.3.系统建设方法 (9)2.3.1.体系架构 (9)2.3.2.功能架构 (12)2.3.3.技术架构 (13)2.3.4.部署架构 (13)第3章.功能概述 (14)3.1.运维监控系统 (14)3.1.1.统一运维管理 (14)3.1.2.资源监控管理 (17)3.1.3.拓扑管理 (32)3.1.4.IP地址管理 (41)3.1.5.告警管理 (43)3.1.6.业务管理 (47)3.2.3D机房管理 (50)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51)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56)3.2.3.机房3D图形化展示 (58)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59)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61)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62)3.2.7.上下架可视化 (64)3.2.8.自定义动画 (65)3.2.9.交互式演示汇报 (65)3.3.配置文件管理 (66)3.3.1.巡检管理 (66)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69)3.3.3.资产管理系统 (71)3.3.4.供应商管理 (71)3.3.5.配置建模管理 (72)3.3.6.空间资源管理 (74)3.3.7.配置项导入 (75)3.3.8.配置项管理 (76)3.3.9.配置项视图 (78)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80)3.4.1.服务台 (80)3.4.2.服务设计 (86)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87)3.4.4.服务流程管理 (102)3.4.5.服务量化管理 (130)3.4.6.值班管理 (145)3.4.7.任务管理 (150)3.4.8.公告管理 (151)3.4.9.移动终端运维 (152)3.4.10.报表统计分析 (153)3.4.11.第三方接口 (157)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158)3.5.统一运维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164)3.5.1.统一运维大数据基础系统 (164)3.5.2.统一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164)3.5.3.运维大数据检索与展现 (169)3.5.4.海量日志文件分析 (172)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175)3.5.6.运维支撑能力评估 (177)第1章.方案概述1.1.项目背景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于2006年6月根据长政办函〔2006〕79号文件筹建成立。
智慧运维it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03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04
智慧运维IT运维管理平台 功能模块设计
监控管理模块
设备状态监控
实时监测IT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 等。
性能监控
对IT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控,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网 络带宽等。
故障报警
设定阈值,当设备状态或性能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机 制。
03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改 进措施的具体内容、时间表和 责任人,确保改进工作的顺利
进行。
04
监控与调整
对改进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计划和目 标,确保持续改进工作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
THANKS
培训风险
针对使用人员培训不足的问题,制 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
06
智慧运维IT运维管理平台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设计
关键绩效指标(KPI)
设定与运维管理平台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 如故障处理时间、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率 等,用于评估平台运行效果。
用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运维管理平 台的评价和意见,以便及时改进。
维护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 划。
3
维护任务管理
对维护任务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维护工作的顺 利进行。
智能调度模块
资源调度
根据设备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资源的分配,确保系统的稳定运 行。
任务调度
将运维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自动分配给运维人员进行处理。
运维人员管理
对运维人员进行管理和调度,确保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智慧IT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IT运维平台的价值
01
提高IT系统的可 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智慧IT运维平台,可 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提高IT系统的可用性和可 靠性。
02
提高工作效率和 质量
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流程, 可以简化运维工作,提高 效率和质量。
03
降低成本
通过精细化的监控和告警 ,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和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成 本支出。
某互联网公司智慧IT运维平台的应用
• 描述
该互联网公司通过智慧IT运维平台实现了业务的连续性保 障,保证了业务的稳定运行,减少了因故障导致的损失。
• 启示
智慧IT运维平台对于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
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
智慧IT运维平台是未来IT运维的发展 趋势,可以提高IT运维效率和服务质 量,同时降低成本,保证业务的稳定 运行。
定义与特点
特点 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流程,降低人工干预和错误率。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前预测和发现潜在问题。
定义与特点
精细化
提供更精细的监控粒度和更全面 的IT资源监控。
协同化
实现跨部门、跨团队、跨地域的 协同工作。
智慧IT运维平台的核心要素
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 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 供数据支持。
降低系统故障率和风险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测,以及自动报警和故障 定位,降低系统故障率和风险。
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提供更稳定、高效、智能的服务,提高 客户满意度。
06
智慧IT运维平台的未来趋 势与发展方向
技术发展趋势与预测
1 2 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集团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方案建议书
集团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5)1.1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 (5)1.1.1技术架构 (5)1.1.2功能架构 (7)1.1.3部署架构 (8)1.2自动化运维平台功能设计 (17)1.2.1资源监控 (17)1.2.2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126)1.2.3自动化管理 (133)1.2.4IT运维管理 (156)1.2.5容量管理 (161)1.2.6报表管理 (166)1.2.7用户权限管理 (175)1.2.8其它 (175)1.3自动化运维平台系统设计 (185)1.3.1系统安全性设计 (185)1.3.2系统可靠性 (187)1.3.3系统可用性 (187)1.3.4系统易维护性 (187)1.3.5系统扩展性 (188)1.3.6系统可操作性 (188)1.3.7系统数据库的存储与恢复 (189)1.3.8系统接入方式 (189)1.3.9系统开放性(待补充) (189)2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及咨询、实施方案 (190)2.1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实施方法论 (190)2.2运维管理体系设计示例 (192)2.2.1事件管理 (193)2.2.2问题管理 (204)2.2.3变更&发布管理 (211)2.2.4IT基础信息配置管理设计与实施 (222)2.3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230)2.3.1项目组织架构 (230)2.3.2现场实施组织架构 (231)2.3.3项目进度安排 (235)2.3.4项目实施 (238)1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1.1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1.1.1技术架构1.1.1.1软件技术架构设计IMC智能管理中心以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模型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软件设计思想,基于主流的J2EE架构平台,在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扩展性的基础上,采用子系统、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全开放的、组件化的架构原型。
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LANDesk Service Desk目录1.项目目标 (2)1.1.ITIL介绍 (2)1.2.解决方案 (4)3.3.1事件管理 (5)3.3.2问题管理 (6)3.3.3变更管理 (8)3.3.4知识库 (10)3.3.5配置管理与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12)3.3.6服务级别管理 (14)3.3.7报告报表 (16)1.3.方案优势 (16)1.4.项目实施计划 (17)2.培训内容 (19)3.售后技术服务 (21)4.服务器建议配置 (21)5.公司背景 (24)LANDesk公司简介 (24)1.项目目标本项目目标皆在通过实施IT运维管理,实现以下管理需求:(1)通过IT工作流程的建设,实现工作流程可视,便于部门领导及时掌握人员状态,合理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2)建立IT运行服务台机制,逐步改变目前IT服务请求过于分散,服务内容及结果不能有效共享的问题。
(3)通过IT运维流程的建设,实现事件管理(需求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的可控性、规范化和流程化。
(4)建立知识库,通过日常的不断积累,形成信息系统日常管理维护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有形积累和沉淀,为LANDESK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经验支持。
(5)建立有效的IT资产(包括供应商、各类软硬件等)管理模式,将IT资产进行适当的生命周期管理,便于维护人员随时掌握相关IT资产的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预警资产,降低IT系统的运行风险。
(6)丰富的报告和统计报表,便于随时了解IT服务情况,提供服务质量评估的依据。
1.1.ITIL介绍参考架构IT 服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涉及企业IT组织所有部门的人员,IT系统所包含的所有设备,IT所对应的不同的技术,IT 组织针对IT 的管理流程和组织的管理方式。
因此IT 服务的管理框架必须经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借鉴同业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系统现状和管理现状,制定符合IT 服务管理的潮流,并经过充分验证的管理思想和框架结构。
IT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问题流程
问题明细表 按问题类型统计 按应用系统统计 按问题来源统计 分析、解决率统计
按影响度分析
对外服务系统可用率 事件故障分析 报告方式分析 报告来源分析 人员处理时长 关闭代码统计 事后评级统计 事件单挂起统计
一线人员建单、错误建单、转单、 错误转单分析。
二线人员工单填写不合格、流程 不完整分析
IT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统计分析报表
服务运营
服务台
事件管理
问题管理
值班管理
自动化管理体系
自动巡检
配置比对
合规检查
系统安装
控制
补丁安装
软件分发
虚机管理
脚本执行
分析与展示体系 统一门户
服务管理体系
服务转换
变更管理 管理发布管理
配置管理
知识管理
监控管理体系 交易监控
应监用监视控
基础资源监控
按处理团队统计转派数、退回数、转单准 确率、评价处理时间。
按变更计划时间查询
系统问题类工单按照应用系统统计数量
7 知识管理——全新的WEB2.0的体系架构
•开放性:人人都可参与、不需要认证即可发布, 所有人都可以评论….. •交互性:互动式的问答、动态的积分制度….. •相关性:知识之间的关联联系,同类推荐….. •个性化:以我为主的个人工作空间、 与我相关的提醒与反馈
配置管理
服务请求
知识库
值班管理
统计报表
表单与流程设计
流 程
表单配置
设
计 流程定制
应 用
应用表单
模
块 处理记录
服务层
开发周期短 开发成本低
表单服务
2023-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1
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运维管理平台是一个集中化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监控IT环境。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业务的增长,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运维管理平台,成为了许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方案策划、平台部署、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个完整的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
一、方案策划1、明确需求:在开展运维管理平台建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运维管理模式和业务需求,以便确定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2、选定平台的类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运维管理平台,比如一体化平台、云平台等等。
3、确定平台包含的功能:基本的平台功能包括监控、告警、自动化操作等,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增加数据分析、可视化、报表分析等高级功能。
二、平台部署1、硬件配置:根据平台的规模和性能要求,选定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同时,也需要考虑硬件的扩展性。
2、软件部署:根据平台的类型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实施,采用统一的部署方式,在重要节点进行备份和恢复,并对系统部署进行各种安全性的评估。
3、数据迁移:前期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现有的数据进行迁移,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雅尼将原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系统运行维护1、监控运行状态:及时监控运维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危险性,能够快速响应处理。
2、预防和管理故障:建立故障处理和管理流程,确保运维管理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预警或者巡检,预防故障。
3、合理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主动发扬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精神,充分利用自己及团队成员学无止境的特点,学习现有IT技术,扩展系统能力。
总结:以上就是这个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的详细介绍。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这个方案建造自己的运维管理平台,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和监控IT环境,提高IT运维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企业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策划,平台部署和系统运行维护,就可以打造自己的运维管理平台。
智慧IT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监控 运维流程)
智慧IT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2019智慧IT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APEX解决方案概述 (8)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3)2.1.系统架构 (13)2.1.1.管理实体 (14)2.1.2.数据层 (15)2.1.3.功能层 (15)2.1.4.接入展现层 (17)2.2.系统集成 (17)2.2.1.第三方集成 (17)2.2.2.短信猫集成 (18)2.2.3.短信网关集成 (19)2.2.4.门户/界面集成 (19)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20)2.3.1.标准的通信协议 (20)2.3.2.TWaver拓扑图组件 (24)2.3.3.JBPM流程引擎 (24)2.3.4.成熟的J2EE开发标准技术 (25)2.3.5.分布式任务调度 (25)2.3.6.Lucene搜索引擎 (26)2.3.7.JBOSS应用服务器 (27)3.APEX运维管理平台功能详细介绍 (27)3.1.IT综合监控系统 (27)3.1.1.网络管理 (28)3.1.1.1设备管理 (28)3.1.1.2网络可用性监控 (32)3.1.1.3网络拓扑监控 (33)3.1.1.3网络性能监控 (42)3.1.2.服务器管理 (44)3.1.2.1 Windows监控 (44)3.1.2.2 Linux监控 (49)3.1.2.3 AIX监控 (57)3.1.2.4 UNIX监控 (62)3.1.3.应用服务器监视 (68)3.1.3.1 Tomcat监视 (68)3.1.3.2 JBoss监视 (73)3.1.3.3Weblogic监视 (77)3.1.3.4 WebSphere监视 (81)3.1.3.5 IBM MQ监视 (86)3.1.3.6自定义脚本监视 (89)3.1.4.应用系统及日志监视 (93)3.1.5.数据库监控 (96)3.1.5.1 Oracle监控 (98)3.1.5.2 SQL Server监控 (105)3.1.5.3 MYSQL监控 (112)3.1.5.4 DB2监控 (116)3.1.5.5 Sybase监视 (121)3.1.5.6 Informix监视 (124)3.1.6.WEB监控 (127)3.1.6.1 Apache监控 (127)3.1.6.2 IIS监视 (130)3.1.6.3 URL网页监视 (134)3.1.7.虚拟化监控 (136)3.1.8.存储监控 (141)3.1.9.告警管理 (143)3.1.10.资源与配置管理 (155)3.1.10.1资源管理 (155)3.1.10.2网络配置管理 (159)3.1.11.自动巡检管理 (163)3.1.12.机房环境监控 (166)3.1.13.业务服务管理 (166)3.1.14.报表管理 (171)3.1.15.安全管理 (178)3.1.16.自身监控管理 (183)3.1.17.大屏展示 (184)3.2.IT服务管理流程系统 (187)3.2.1.自助式服务台 (188)3.2.2.服务台 (190)3.2.3.个人工作台 (193)3.2.4.值班管理 (195)3.2.5.事件管理 (201)3.2.6.问题管理 (204)3.2.7.变更管理 (210)3.2.8.发布管理 (213)3.2.9.知识库管理 (215)3.2.10.配置管理 (220)3.2.11.配置管理库建设建议 (228)3.2.12.服务级别管理 (231)3.2.13.自定义工作流 (237)3.2.14.通告管理 (243)3.2.15.项目管理 (245)3.2.16.资产管理 (252)3.2.17.运维报表统计 (260)3.2.18.运维系统内的角色/权限管理 (264)3.2.19.通知提醒功能 (266)3.2.20.数据安全和备份 (267)4.ITIL咨询方案 (275)4.1.专业培训及理念导入 (275)4.2.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专业化服务管理现状评估 (277)4.2.1.IT业务战略模式的四种模式 (278)4.2.2.ITIL流程成熟度测评 (279)4.2.3.IT服务管理成熟度评估分析模型 (283)5.实施的相关案例介绍 (292)5.1.新疆公安厅 (292)5.2.包商银行 (301)5.3.青牛软件-联通呼叫中心基地项目 (306)5.4.上海政务网 (322)5.5.河北移动 (328)1.APEX解决方案概述APEX IT运维和服务管理系统是在分析了中国IT管理现状和需求后,基于ITIL理念自主研发而成。
ITIL运维管理技术建议方案,非常不错的资料
XX客户ITIL运维系统实施建议方案目录1 XX客户ITIL运维系统背景 (3)1.1XX客户信息化背景与现状 (3)1.2服务运维未来目标 (4)1.3实施范围 (4)2 XX客户ITIL运维系统需求分析 (5)2.1业务现状 (5)2.2设计目标 (5)2.3需求分析 (6)3 XX客户ITIL运维系统实施建议方案概述 (7)3.1ITIL与MIBP (7)3.2面向不同角色的建设目标 (9)3.3关联同类故障处理方式,规范事故处理阶段 (10)3.4故障点关联裙带的展现 (10)3.5度量运维效率,降低服务风险 (10)3.6拓展IT服务途径 (11)3.7建立分类统计报告机制 (11)4 XX客户ITIL运维系统实施建议方案详述 (12)4.1借以ITIL的运维阶段概述 (12)4.2强化运维管理流程关键点详述 (13)4.2.1 服务台&事故管理 (13)4.2.2 问题管理 (16)4.2.3 变更管理 (18)4.2.4 发布管理 (20)4.3提高运维效率关键点详述 (22)4.3.1 关联同类故障处理方式,规范事故处理阶段 (22)4.3.2 故障点关联裙带的展现 (22)4.3.3 度量运维效率,降低服务风险 (23)4.3.4 拓展IT服务途径 (24)4.3.5 建立分类统计报告机制 (24)4.4度量运维成效关键点详述 (25)4.4.1 丰富的报表及KPI统计 (25)4.4.2 便捷的报表定制 (27)4.5增强运维灵活度关键点详述 (28)4.5.1 CMDB设计工具 (28)4.5.2 流程设计工具 (29)4.5.3 表单设计工具 (30)4.6提升运维品质关键点详述 (32)4.6.1 服务台,快速恢复业务,减少企业损失 (32)4.6.2 提供自助服务台,多种沟通渠道触发运维工单 (34)4.6.3 以CMDB为运维核心,自动发现资源配置项 (35)4.6.4 问题管理,找到根本原因,防止故障重复发生 (38)4.6.5 变更管理,消除因为变更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39)4.6.6 发布管理,帮助变更有序的执行 (40)4.6.7 SLM,度量运维效率,降低服务风险 (41)4.6.8 知识库和FAQ的紧密结合,运维经验的积累 (42)4.6.9 可定制的报表及KPI,度量流程执行绩效 (43)4.7快速运维实施关键点详述 (45)4.7.1 服务台配置向导 (45)4.7.2 CMDB配置向导 (47)4.7.3 系统管理配置向导 (48)1XX客户ITIL运维系统背景1.1 XX客户信息化背景与现状目前,随着XX客户信息建设飞速发展,现今已形成**********************的规模。
ITSM 运维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ITSM 运维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目录1技术方案 (6)1.1运维管理的必要性 (6)1.2IT运维管理目标 (7)1.2.1提升遵从于业务目标的IT服务质量 (7)1.2.2提升IT资源管理能力 (8)1.2.3IT投资效益最大化 (8)1.2.4可持续改进的服务管理体系 (9)1.3系统设计原则 (9)1.4软件平台方案详细介绍 (11)1.4.1Remedy ITSM流程管理平台介绍 (11)访问控制台 (11)服务平台 (12)基础架构 (12)工作流引擎和统一的CMDB: (13)接口适配器。
(13)外围接口 (13)1.4.2服务台功能介绍 (14)功能介绍 (14)BMC 服务台的独有优势 (18)1.4.3事件管理功能介绍 (18)流程主要内容 (18)功能描述 (20)关键流程衡量指标 (26)1.4.4服务请求(含自服务)功能介绍 (27)1.4.5问题管理功能介绍 (31)流程主要内容 (31)功能描述 (32)关键流程衡量指标 (35)1.4.6配置管理功能介绍 (36)功能描述 (38)关键流程衡量指标 (39)1.4.7变更管理功能介绍 (40)流程主要内容 (40)功能描述 (42)关键流程衡量指标 (47)1.4.8发布管理功能介绍 (48)流程主要内容 (49)功能列表 (50)与其它流程的关系 (50)1.4.9知识管理功能介绍 (51)维护管理 (51)知识检索 (51)知识库类别定制 (53)实现知识库和服务台的关联 (53)1.4.10服务级别管理 (54)具体的 ITIL 相关功能 (54)应用特点 (56)通知机制 (58)BMC服务水平管理的优势 (59)1.4.11值班管理为例说明本次项目中需二次化开发的解决方案 (60)值班管理 (60)值班日志管理 (61)机房进出管理 (62)1.4.12强大的流程引擎和工单管理平台—BMC Remedy ARS (62)技术优势 (62)处理能力 (68)移植能力 (74)运行环境支持能力 (75)集成能力 (76)数据管理能力 (81)流程管理能力 (81)全局检索能力 (82)进程看护能力 (82)1.4.13系统报表功能介绍 (82)报表概述 (82)报表功能说明 (82)1.4.14Atrium CMDB平台介绍 (85)CMDB平台功能架构 (85)CMDB平台运行环境 (86)BMC CMDB介绍 (87)CMDB软件功能介绍 (89)BMC ADDM介绍 (100)ADDM软件功能介绍 (100)非功能性说明 (108)1.4.15BMC MYIT平台介绍 (110)MYIT架构 (110)主要模块功能介绍 (111)1.4.16系统管理功能介绍 (117)用户和用户权限管理 (117)操作日志管理 (118)系统配置参数设置 (119)用户管理 (120)升级能力 (121)1.5BMC解决方案优势汇总 (121)1 技术方案1.1 运维管理的必要性●管理体系视角从IT内部的系统运营保障的角度,IT部门的IT服务未被有效管理、IT服务未计划,IT保障体系更多是被动响应的方式,在提升IT服务主动性方面,当前管理体系的效果不甚明显。
智慧IT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方案建议
智慧IT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方案目录1项目需求分析 (6)1.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6)1.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7)1.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7)1.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8)1.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8)1.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8)1.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8)1.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9)1.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9)1.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9)1.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0)1.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1)1.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1)1.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1)1.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2)1.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2)1.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3)1.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3)2体系及制度建设 (15)2.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5)2.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5)2.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6)2.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18)2.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1)2.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1)2.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3)2.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3)2.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3)2.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4)3平台技术方案 (25)3.1总体设计方案 (25)3.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5)3.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6)3.2功能设计方案 (28)3.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28)3.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5)3.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0)3.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18)3.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6)3.2.6运维管理门户 (184)3.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1)3.3.1系统性能设计 (221)3.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1)3.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5)3.3.4灵活的策略管理机制设计 (227)3.4接口与二次开发方案 (228)3.4.1二次开发接口总体设计 (228)3.4.2集成开发方案 (230)3.5.1运维管理平台部署方案 (235)3.5.2呼叫中心部署方案 (236)3.5.3操作审计部署方案 (238)4项目实施方案 (239)4.1项目管理方案 (239)4.1.1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39)4.1.2变更管理 (241)4.1.3质量保证方案 (244)4.1.4项目风险管理 (248)4.2组织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 (251)4.2.1项目组织架构 (251)4.2.2岗位职责 (252)4.2.3项目人员组成 (255)4.3实施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56)4.3.1实施部署计划 (256)4.3.2进度控制方法 (259)4.4资源需用计划 (260)4.4.1被监控对象与网络策略开通 (260)4.4.2操作审计网络策略开通 (261)4.5与其他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62)4.5.1项目沟通 (262)4.5.2沟通方式 (263)4.6项目培训方案 (268)4.6.1培训对象与内容 (268)4.6.2培训方式 (269)4.6.3培训资料及语言 (271)4.6.4培训讲师及材料 (271)4.6.5培训承诺 (271)4.7无缝转接运行措施 (273)5售后服务方案 (274)5.1技术服务内容 (274)5.1.1软件产品技术服务 (274)5.1.2日常技术支持服务 (275)5.2技术服务组织结构 (277)5.3系统运行保障应急措施 (277)5.4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78)5.5质保期后的售后服务支持 (280)6合理化建议 (281)6.1配套流程规范制度是IT服务平台有效运转的基石 (281)6.2面向最终用户的对外运维门户实现IT服务能力的延伸及自助服务模式的培养2826.3基于知识库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助化与智能化 (284)1项目需求分析1.1项目预期与目标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将实现以下建设目标与成果:(1)体系及制度建设协助用户建立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运维管理体系,基于云南财政信息化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与运维管理系统相结合,落实IT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
IT技术服务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IT技术服务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技术路线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1.1 系统概述 (3)2.2 功能需求 (4)2.3 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 (5)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数据库设计 (6)3.3 界面设计 (6)第四章技术选型与开发环境 (7)4.1 技术选型 (7)4.1.1 后端技术选型 (7)4.1.2 前端技术选型 (7)4.1.3 人工智能技术选型 (7)4.2 开发环境配置 (8)4.2.1 硬件环境 (8)4.2.2 软件环境 (8)4.2.3 开发流程 (8)第五章智能运维管理模块设计 (8)5.1 监控模块设计 (8)5.2 分析模块设计 (9)5.3 预警模块设计 (9)第六章系统实现 (9)6.1 数据采集与处理 (9)6.1.1 数据采集 (10)6.1.2 数据处理 (10)6.2 模型训练与优化 (10)6.2.1 模型选择 (10)6.2.2 模型训练 (10)6.2.3 模型优化 (10)6.3 系统集成与测试 (11)6.3.1 系统集成 (11)6.3.2 系统测试 (11)第七章系统部署与运维 (11)7.1 系统部署 (11)7.1.1 部署环境准备 (11)7.1.2 部署流程 (11)7.2 运维管理 (12)7.2.1 运维团队建设 (12)7.2.2 运维制度与流程 (12)7.3 系统升级与维护 (12)7.3.1 系统升级策略 (12)7.3.2 系统维护 (12)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13)8.1 项目管理流程 (13)8.1.1 项目启动 (13)8.1.2 项目规划 (13)8.1.3 项目执行 (13)8.1.4 项目监控 (13)8.1.5 项目收尾 (14)8.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4)8.2.1 团队构成 (14)8.2.2 团队协作模式 (14)8.2.3 沟通机制 (14)第九章测试与验收 (15)9.1 测试策略 (15)9.2 测试用例设计 (15)9.3 系统验收 (16)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总结 (16)10.2 后续工作计划 (16)10.3 发展前景展望 (17)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IT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强,IT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智慧IT运维监控大屏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慧IT运维监控大屏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目标及范围 (3)1.1项目目标 (3)1.2项目范围 (4)2.技术方案 (5)2.1系统总体架构及部署 (5)总体架构 (5)系统组成及系统体系结构 (5)业务功能 (6)2.1.3.1大屏监控展示设计 (7)1. 目标及范围1.1 项目目标集团公司在总部和企业层面已经建立了以综合网管系统和SAP SLM 系统为主的运维支持系统,运维支持系统概览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
图 运维支持系统概览集团公司总部建立呼叫中心系统实时响应了用户有关门户、OA 、基础应用、安全、视频、MES 等系统的服务请求;工单系统实现了总部运维人员处理系统故障的工单流转;SAP SLM 实现了ERP 系统服务请求受理、事件管理、应用监控及变更管理;网管监控系统实现了因特网、主干网、局域网、服务器、安全设备、企业防火墙、基础应用等基础设施的故障和性能监控;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实现了资金集中系统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负载均衡、灾备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监控;MES 应用监控评价系统对MES 应用进行监控,为MES 上线达标、验收达标及深化应用提供了报告和依据。
在企业,已建成76家企业的综合网管系统,实现了对企业基础设施的监控;基本建成防病毒管理Bigfix 系统,截至2012年1月,共安装18.3万台,授权数18万。
同时,广州石化、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北京石油等部分企业已建设了运维服务管理系统。
本次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整合运维支持系统,建设集中的一体化运维平台,支撑集团公司IT 运维共享服务,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总部和企业运维统一调度和集中管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企业总部操作自动化企业桌面管理系统Bigfix总部桌面管理系统Bigfix 资产补丁数据服务受理系统监控服务管理企业综合网管系统Openview 总部综合网管系统Openview 拓扑重大故障核心设备性能ERP 运维服务系统(SLM )总部运维工单系统SD 卫星系统监控LinkStar NMS 资金集中应用监控系统运维门户总部运维门户MES 应用监控评价ERP 系统监控(SLM )总部呼叫中心系统ERP 运维服务系统(SLM )运维工单系统企业运维网站企业服务热线(1)建设集团公司IT运维平台,实现运行监控、配置管理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门户与大屏展示;实现与SAP SLM、SSOC、云资源管理平台、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加油卡监控等系统的集成。
智慧IT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实现对云环境的监控和告警,包括云服务器的CPU使用率、磁盘空间使用情况等。
云端监控与告警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实现云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包括云服务器的创建、配置和管理。
云端资源管理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对云环境进行安全防护,包括防DDoS攻击、防CC攻击、IP黑白名单等安全策略的部署和管理。
用户界面层
监控预警层
关键技术分析
包括数据采集、清洗、整理、分析等技术,是智慧IT运维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
大数据处理技术
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机器学习技术
对IT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
实时监测技术
实现IT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调度,提高IT运维的效率和灵活性。
提升服务质量
工业互联网应用
服务市民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为市民提供各种智慧城市服务,如公共安全、交通出行、便民支付等,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宜居性。
智慧城市服务
提升政府效率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为政府提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产业升级
智慧IT运维平台能够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目的和意义
解决方案概述
该平台可实现IT资源的统一管理、智能调度、自动化监控、安全防范等功能。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运维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前预测和发现潜在问题,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一个智慧IT运维平台。
平台架构设计
02
架构设计原则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技术方案概述 (6)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1.1.1编制说明 (6)1.1.2编制依据 (6)2项目需求分析 (10)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2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4平台技术方案 (28)4.1总体设计方案 (28)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4.2功能设计方案 (31)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34.3.4灵活的策略管理机制设计 (231)4.4接口与二次开发方案 (232)4.4.1二次开发接口总体设计 (232)4.4.2集成开发方案 (234)4.5部署方案 (239)4.5.1运维管理平台部署方案 (239)4.5.2呼叫中心部署方案 (240)4.5.3操作审计部署方案 (242)5项目实施方案 (243)5.1项目管理方案 (243)5.1.1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43)5.1.2变更管理 (245)5.1.3质量保证方案 (248)5.1.4项目风险管理 (252)5.2组织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 (255)5.2.1项目组织架构 (255)5.2.2岗位职责 (256)5.2.3项目人员组成 (259)5.3实施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0)5.3.1实施部署计划 (260)5.3.2进度控制方法 (263)5.4资源需用计划 (264)5.4.1被监控对象与网络策略开通 (264)5.4.2操作审计网络策略开通 (264)5.5与其他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65)5.5.1项目沟通 (265)45.5.2沟通方式 (267)5.6项目培训方案 (271)5.6.1培训对象与内容 (271)5.6.2培训方式 (273)5.6.3培训资料及语言 (274)5.6.4培训讲师及材料 (274)5.6.5培训承诺 (275)5.7无缝转接运行措施 (276)6售后服务方案 (277)6.1技术服务内容 (277)6.1.1软件产品技术服务 (277)6.1.2日常技术支持服务 (278)6.2技术服务组织结构 (280)6.3系统运行保障应急措施 (280)6.4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81)6.5质保期后的售后服务支持 (282)7合理化建议 (284)7.1配套流程规范制度是IT服务平台有效运转的基石 (284)7.2面向最终用户的对外运维门户实现IT服务能力的延伸及自助服务模式的培养2857.3基于知识库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助化与智能化 (287)51技术方案概述1.1编制说明及依据1.1.1编制说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厅下属信息中心是厅IT管理部门,是全省大集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运维管理工作的主体,运维工作压力大。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1. 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运维人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不断扩展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合理的模式来保障运维服务能灵活便捷、安全稳定地持续。
某企业从初期的几台服务器发展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那么标准化、自动化、架构优化、过程优化等降低运维服务成本的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其中,自动化开始代替人工操作在企业的运维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势。
运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自动化作为其重要属性之一已经不仅仅只是代替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深层探知和全局分析,关注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性能与服务最优化,同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
通过自动化运维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少的维修时间内实现运维目标,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运维来说,将人工操作逐渐改变为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某企业初期只有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等几台服务器,运维工作完全由人工操作,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企业、建设了中心机房,运维工作还是以人工为主,但是这一阶段增加了网络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维的工作量,基本上实现了运维的半自动化。
企业在发展,运维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运维工作面临以下的问题及需要解决:2.1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主动性需要提升在企业运维过程中,只有当故障已经发生并且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导致IT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运维服务满意度都不咼。
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经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怎样才能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把故障处理掉,使运维工作变被动为主动?2.2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机制企业在运维管理过程中缺少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运维人员角色定义和责任划分,使到问题出现后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无法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修复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1.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运维人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不断扩展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合理的模式来保障运维服务能灵活便捷、安全稳定地持续。
某企业从初期的几台服务器发展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那么标准化、自动化、架构优化、过程优化等降低运维服务成本的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其中,自动化开始代替人工操作在企业的运维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势。
运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自动化作为其重要属性之一已经不仅仅只是代替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深层探知和全局分析,关注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性能与服务最优化,同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
通过自动化运维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少的维修时间内实现运维目标,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因此, 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运维来说,将人工操作逐渐改变为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某企业初期只有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等几台服务器,运维工作完全由人工操作,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企业、建设了中心机房,运维工作还是以人工为主,但是这一阶段增加了网络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维的工作量,基本上实现了运维的半自动化。
企业在发展,运维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运维工作面临以下的问题及需要解决:2.1 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主动性需要提升在企业运维过程中,只有当故障已经发生并且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导致IT 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运维服务满意度都不高。
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经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怎样才能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把故障处理掉,使运维工作变被动为主动?2.2 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机制企业在运维管理过程中缺少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运维人员角色定义和责任划分,使到问题出现后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无法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修复和处理。
或者是在问题找到后缺乏流程化的故障处理机制,而在处理问题时不但欠缺规范化的解决方案,也缺乏全面的跟踪记录,企业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管理制度为运维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2.3 缺乏高效的运维技术工具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业务系统日趋复杂,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业务系统等让运维人员难以从容应对,即使加班加点地维护、部署、管理也经常会因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业务的中断,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出现这些问题部分原因是企业缺乏事件监控和诊断工具等运维技术工具,因为在没有高效的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故障事件很难得到主动、快速处理。
3. 业务流程标准化与健全运维管理制度3.1 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为自动化运维打好基础标准化是自动化运维的基础,想要实现标准化,首先识别各个运维对象,然后我们日常做的所有运维工作都应该是针对这些对象的运维。
如果运维操作脱离了对象,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没有理清楚对象,运维自然不得章法。
例如扩容,首先确定是服务器的扩容,还是应用的扩容,还是其它对象的扩容。
你会发现,对象不同,扩容这个场景所实施的动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把服务器的扩容套用到应用的扩容上去,必然会导致流程错乱。
同时对于对象理解上的不一致,也会增加无谓的沟通成本,造成运维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下的自动化运维不但不能提升效率,还会越自动越混乱。
实现标准化的第一步是物理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例如,识别物理对像服务器、交换机、机柜等硬件;识别这些物理对像的属性,服务器的序列号、ip地址、厂商等信息;识别这些对像之间的关系,服务器所在的机柜、接入哪个交换机的哪个接口了等信息。
服务器物理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如下图(其它设备的标准化以此类推):第二步是应用的标准化,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库等;例如,数据库的表、视图、存储过程的标准化,表的字段名、值,索引等,表和视图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第三步是流程标准化,如备份、软件升级、杀毒,新业务上线等流程的标准化,下图是现在的运维流程:自动化运维是基于流程化的框架,将事件与IT流程相关联,一旦被监控系统发现性能超标,超过预先配置的阀值或宕机,就会触发相关事件以及事先定义好的流程,可自动启动故障响应和恢复机制。
自动化工作平台还可帮助运维人员完成日常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运维效率,下图是实现自动化运维的流程图:运维的自动化能够预测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能够报警,让运维人员把故障消除在发生前,将所产生损失减到最低。
由过去的手工执行转为自动化操作,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运维中的延迟,实现“零延时”的运维。
3.2 建立完整、全面的运维管理制度,为自动化运维的实现保驾护航运维制度的建立包括环境管理、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监控管理、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密码管理、变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管理等制度。
1.运维管理制度是衡量运维工作的一把尺子,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有效的提升运维工作效率,日常工作以管理制度为依据,按规定的要求和规定的流程操作既快速又准确;2.全面的运维管理制度能在问题和故障还没有出现,没有造成损失前就被及时的发现,从而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业务连续性得到了保障;3.运维管理制度为运维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解决方案,使运维人员在处理问题时有章可循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把问题对业务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4.运维管理制度是为业务服务的,业务是不断发展的,运维管理制度要跟得上业务的不断发展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
4. 自动化运维技术路线选型4.1 自动化运维概述自动化运维范围包括安装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监控自动化、发布自动化、升级自动化、安全管控自动化、优化自动化、数据备份自动化等。
自动化运维系统包括商用自动化运维系统、开源自动化运维系统,自建(研发)自动化运维系统。
商业的运维系统在功能上要全面一些,服务支持上能好一些,更新与升级有保障,采购成本较高,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开源运维系统更灵活一些,服务支持需要运维人员自身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更新与升级更个性化一些,相对成本较低。
自建自动化运维系统对人员的技术要求最高,成本也不低,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建的运维系统才能更适合企业对于自动化运维的要求。
4.2 开源运维工具的应用场景与优势1) Puppet是一个开源的软件自动化配置和部署工具,它使用简单且功能强大,很多大型IT公司均在使用puppet 对集群中的软件进行管理和部署。
优缺点分析:优点是Web界面生成处理报表、资源清单、实时节点管理,push命令可即刻触发变更;缺点是相对其他工具较复杂、需学习Puppet的DSL或Ruby,安装过程缺少错误校验和生成错误报表。
2) SaltStack是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管理方式,部署轻松,在几分钟内可以运行起来,扩展性好,很容易管理上万台服务器,速度够快,服务器之间秒级通讯。
优缺点分析:优点是可以使用简单的配置模块或复杂的脚本,Web界面可以看到运行和监控的工作状态、事件日志,扩展能力极强;缺点是缺少生成深度报告的能力。
3) Ansible是新出现的运维工具是基于Python研发的综合了众多老牌运维工具的优点实现了批量操作系统配置、批量程序的部署、批量运行命令等功能。
在进行大规模部署时,手工配置服务器环境是不现实的,这时必须借助于自动化部署工具。
优缺点分析:优点是模块可以用任何语言开发、备管节点不需要安装代理软件、有Web管理界面、安装运行简单;缺点是对windows备管节点需要加强、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下图是Puppet、Saltstack、Ansible这三款运维工具处理能力与处理效率的对比:各种运维工具只是用于帮助人员进行运维的,每种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Puppet 适用于软件自动化配置和部署;SaltStack 适用于基础设施管理,在几分钟内可运行起来,很容易管理上万台服务器,速度够快;Ansible 适用于批量操作系统配置、批量程序的部署、批量运行命令等;下面是两个常用的开源监控系统:1)Nagios是一款免费的开源IT基础设施监控系统,其功能强大,灵活性强,能有效监控Windows 、Linux、VMware 和Unix 主机状态,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网络设置等。
一旦主机或服务状态出现异常时,会发出邮件或报警第一时间通知IT 运维人员,在状态恢复后发出正常的邮件或短信通知。
优缺点分析:优点是配置灵活、监控项目很多、自动日志滚动、支持冗余方式主机监控、报警设置多样性。
缺点是事件控制台功能较弱、无法查看历史数据、插件易用性不好。
2)Zabbix 是一个基于WEB界面的提供分布式系统监视以及网络监视功能的企业级的开源解决方案。
用于监控网络上的服务器或服务以及其他网络设备状态的网络管理系统,后台基于C,前台由PHP编写,可与多种数据库搭配使用,提供各种实时报警机制。
优缺点分析:优点是企业级开源、功能强大、入门容易、数据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提供多种API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缺点是深层次需求开发难度较大、报警设置复杂、缺少数据汇总功能、数据报表需要二次开发。
Nagios 适用于IT基础设施的监控系统,其功能强大,灵活性强,能有效监控各种操作系统的主机、交换路由设备等;Zabbix提供分布式系统监视以及网络监视功能,用于监控网络上的服务器,服务以及其他网络设备状态的网络管理系统。
以上这五种工具都是开源的,运维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需要、所要实现的运维功能等要求使用多种工具组合,发挥运维与监控工具各自的优势。
工具的使用需要人工的干预和决策,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全部运维工作。
还需要结合实际业务逻辑和业务场景,把工具与业务融合到一起。
例如,按业务要求对工具进行二次开发,更好的发挥运维与监控工具的优势,提升运维人员工作效率。
4.3 Saltstack 实现服务器部署的自动化Saltstack 在企业中实现服务器部署的自动化运维,saltstack 是基于python 开发的一套C/S 架构配置管理工具,它的底层使用zeroMQ pub/sub方式通信,使用SSL证书签发的方式进行认证管理。
salt我们选择了0.16.0版,该版中加入了multi-masterr 特性,在这种架构下所有的minion 将连接到所有配置的master上去。
当一个master出现故障可以使用其余的master继续提供服务,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使用,saltstack架构如下图:Saltstack在企业中的部署步骤:1、确定saltstack软件依赖关系是否满足要求:saltstack要求python的版本大于2.6或小于3.0,还需要检查以下的库,包括msgpack-python、yaml、jinja2、markupsafe、apache-libcloud、request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