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_《事件的可能性(一)》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_《事件的可能性(一)》精品教案

2.1事件的可能性(一)1.通过实例体会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2.会用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确定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难点:用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确定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一、新课导入下列是随机事件的是( C )A.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达到100℃后沸腾B.在装满黑球的口袋里摸球,摸出黑球C.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D.电视机不接电源就能播节目【解析】A、B都是必然事件,D是不可能事件.抛一枚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故是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答案】C说明:在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时,应多联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我们身边的事件.二、新知学习活动11.实践操作:同时抛4次普通的硬币,硬币落地后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析】对于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正面或反面,对于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来说也是这样,而每个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机会都相等.【解答】如图,一共有16种可能的结果.2.形成概念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3.做一做(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每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B )A.两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和为6B.两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和不小于2C.两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均为偶数D.两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均为奇数(2)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D )A.抛掷一枚硬币,四次中有两次正面朝上B.打开电视体育频道,正在播放NBA球赛C.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十环D.若a是实数,则|a|≥0三、新知应用活动2典例探究:【例】掷两枚正六面体骰子,所有点数之和有多少种不同情况?【解】画树状图,如图列表如下:第1枚和第2枚 1 2 3 4 5 61 1+1=2 1+2=3 1+3=4 1+4=5 1+5=6 1+6=72 2+1=3 2+2=4 2+3=5 2+4=6 2+5=7 2+6=83 3+1=4 3+2=5 3+3=6 3+4=7 3+5=8 3+6=94 4+1=5 4+2=6 4+3=7 4+4=8 4+5=9 4+6=105 5+1=6 5+2=7 5+3=8 5+4=9 5+5=10 5+6=116 6+1=7 6+2=8 6+3=9 6+4=10 6+5=11 6+6=12从图或表中可以看出,所得点数之和共有11种不同情况.规律总结:通常当数据个数较少时,画树状图来表示;而数据个数较多时,列表表示更清晰.四、巩固新知尝试完成下面各题.1.下列事件中为必然事件的是( C )A.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分别是40°和60°B.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图案朝上C.当x是实数时,x2≥0D.长为5 cm、5 cm、11 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C )A.水中捞月 B.守株待兔C.水涨船高 D.画饼充饥3.下列事件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A.抛掷一枚各面分别标有1~6点的正方体骰子,出现7点朝上B.明日有雷阵雨C.小明的自行车的轮胎被钉子扎坏D.小红买体育彩票一定中奖4.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C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②任意一张体育彩票会中奖;③掷一枚硬币,有字的朝下;④小明长大后成为一名宇航员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6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那么摸出__红__球的可能性最大.五、课堂小结必然事件的可能性为100%,但反之可能性为100%的事件,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同理,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为0%,但可能性为0%的事件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六、课后作业请完成本资料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内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_《事件的可能性(二)》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_《事件的可能性(二)》精品教案

2.1事件的可能性(二)1.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难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一、新课导入同时抛两枚硬币,硬币同时落地后会出现几种情况?我们可利用树状图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表示出来,如图所示.观察树状图可知,共有4种可能的结果,它们分别是(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小?本节我们一起研究吧!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汇报结果,活跃课堂气氛!二、新知学习活动1探究新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往往由发生的事件的条件来决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各事件发生的条件及其对事件发生的影响,比较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你与一位世界乒乓球冠军打一局球,谁赢的可能性大?(2)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7个红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3)任意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点数1和点数6的可能性相等吗?(4)一个游戏转盘如图,红、黄、绿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分别为180°、120°、60°,让转盘自由转动,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分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仔细推断后再下结论.【解】(1)世界冠军的球技高,所以世界冠军赢球的可能性大.(2)共有10个球,红球7个,白球3个,其中红球占的数量多,因此,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3)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1和点数6的条件是一样的,因此,它们的可能性是相等的.(4)红色区域的圆心角最大,即红色区域的面积最大,故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绿色区域的圆心角最小,即绿色区域的面积最小,故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三、新知应用活动2典例探究:【例1】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6个黄球、4个黑球、4个蓝球、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哪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相等?【分析】共有15个球,其中6个黄球、4个黑球、4个蓝球、1个白球,黄球的个数最多,故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白球个数最少,故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黑球的个数与蓝球的个数相等,故摸到黑球与摸到蓝球的可能性相等.【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黑球与摸到蓝球的可能性相等.说明:在同一个事件中,谁占的数量多,谁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谁占的数量少,谁的可能性就小.【例2】现在有红球、白球各10个,请你按下列要求设计分配方案(不要求所有的球均要用到).(1)从袋中任意摸一球,摸出的球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2)从袋中任意摸一球,摸出的球是红球与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3)从袋中任意摸一球,摸出的球肯定是白球.【分析】(1)要使摸出的球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只要满足袋子中的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即可.(2)要使摸出的红球与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只要满足袋子中的红球数与白球数相等即可.(3)要使摸出的球肯定是白球,只要使袋子中的球全部是白球即可.【解】(1)如红球10个,白球5个.(2)如红球10个,白球10个.(3)如红球0个,白球10个.说明:理清衡量不确定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标准是解题的关键.四、巩固新知尝试完成下面各题.1.某班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6人,现从中选一名班长,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当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男生当选与女生当选的可能性相等B.男生当选的可能性大于女生当选的可能性C.男生当选的可能性小于女生当选的可能性D.不确定2.抛掷一枚普通的骰子,朝上的点数为偶数,则甲胜,朝上的点数为奇数,则乙胜,在这个游戏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甲胜出的可能性大B.乙胜出的可能性大C.甲、乙胜出的可能性是相等的D.无法判断3.一个口袋里放5个黑球、4个花球、7个红球,从中摸出3个球,这3个球( )是黑球.( B )A.一定 B.可能C.不可能 D.一定不4.(金华中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成语形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①十拿九稳;②平分秋色;③百发百中;④希望渺茫;⑤天方夜谭,按可能性从大到小排列为( C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五、课堂小结1.可能性的大小事件可能性的意义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比较2.要紧密结合实际,分层理解事件的可能性的概念.3.大胆试验,学会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六、课后作业请完成本资料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内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可能性。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初步知识的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应用事件可能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和可能性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随机事件的定义及辨识。

2.事件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随机事件和可能性的思考。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和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随机事件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课件展示相关概念和例子,让学生明确随机事件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辨识一些随机事件,并计算它们的可能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某班有30名学生,其中有18名女生,求抽到女生的可能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发生次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发生次数越多,可能性越接近实际发生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2课时,表格式)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2课时,表格式)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1)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吉祥物的可能性最大?摸到哪两种吉祥物的可能性相等?
变式1:将3个琮琮改成1个琮琮并完成问题(2)。
(2)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并用字母A,B,C,D,E表示以下各事件:
A:摸出一个球,是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B:摸出一个球,是宸宸;
C:摸出一个球,是莲莲; D:摸出一个球,是琮琮;E:摸出一个球,是冰墩墩。
(4)现在改变箱子里弹力球的条件,箱子里放的是一个莲莲,两个琮琮呢?
同样从里面摸出一个球,又有几种不同的可能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这三个概念的认识并学会判断。第4题中强调这里辨别的标准是球,即使摸到图案相同的球,但球不同也要认为是“不同的可能结果”。并学会用列举法中的枚举来统计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事件的可能性(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数学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 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3.会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将事件分为三类,分别是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判断一个事件属于哪一类事件,要注意事件发生的条件。其中不确定事件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对象,统计事件发生不同结果数时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枚举法、画树状图、列表法。
设计意图:从本节课主要学什么、需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来总结这节课,使学生清晰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2.1 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计算概率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解概率的概念。

2.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能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概率。

2.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例子。

2.练习题,包括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感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抛一枚硬币,学生猜测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例如,抛两枚硬币,计算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出现的概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副扑克牌中红桃牌的概率。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利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不确定事件的可能发生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概率论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掌握如何利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不确定事件的可能发生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件。

2.掌握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概率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事件的可能性示意图和概率计算方法。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学习工具:准备计算器和纸笔,方便学生进行计算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否确定,以及如何描述不确定事件的可能发生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事件的可能性示意图,解释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介绍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运用所学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1 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利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事件的可能性,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利用概率来描述和计算事件的可能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利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抛硬币实验。

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2.呈现(15分钟)介绍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概念。

确定性事件:一定发生的事件,如抛硬币正面朝上。

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如抛硬币反面朝上。

概率: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范围在0到1之间。

3.操练(1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计算事件的概率。

例子1:抛两枚硬币,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例子2:掷一个骰子,出现偶数的概率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计算概率的方法和心得,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如何运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学会运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概念。

2.难点:如何运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活动。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和活动材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例:抛硬币实验。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抛硬币的过程中,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等?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什么是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如何描述?3.操练(15分钟)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得出概率的定义。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复杂事件的概率?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事件的可能性》2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事件的可能性》2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提出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用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有关的概念及方法都需从游戏、实验中得到.本节课理解得好差,直接影响“概率”整个知识体系的“坚实”性.【教学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会用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和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难点是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教学准备】三只纸盒和红、黄、白、三种颜色乒乓球若干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老师拿出一枚一元的硬币,说明写有1元字样的是正面,往上一抛,让学生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然后让每一组上来一位同学抛掷.引导学生:硬币没有落地之前,猜测有几种可能?(正面,也可能是反面即正面、反面都有可能).(说明:由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猜想、实践、验证、探索新知在讲台上置放三只放有乒乓球的纸盒,1号盒(放白球),2号盒(放黄球),3号盒(放黄球和白球).放什么颜色球学生事先不知道.对于1号盒:摸到一个红球.(不可能)对于2号盒:摸到一个黄球.(必然)对于3号盒:摸到一个白球.(不确定或随机)每只盒子都让四位同学去摸,(对于1号盒4个人摸到的都是白球,对于2号盒4个人摸到的都是黄球,对于3号盒,直到摸到两种球为止)再叫三位同学分别打开三只盒子,引导学生解析:对于三只盒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然后讲出每个问题的可能性,老师板书每种可能性的关键词(见以上题后的括号).从而直接给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说明:通过简单的试验、猜测、验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练习1:教科书72页,合作学习部分及73页做一做.三、应用与思考问题1:对照上面的练习1解释:为什么三个概念都有“在一定条件下”?请举例说明.问题2:你能举出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吗?问题3:你能改变条件对于1号盒:“摸到红球”由不可能事件变为随机事件吗?对于2号盒:“摸到黄球”由必然事件变为不可能事件吗?(说明:强调概念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件是可转化的,以及学习的方式.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体现了辩证的观点.体现了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也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例题教学:教科书73页例题:问题(1)(2)采用口答形式,问题(3)让学生去试验摸球,(若干名同学第一次摸到红球、白球分别分为一组,再让每一组的成员分别摸第2次,每一组内都摸到两种颜色的球为止)要求学生列如下表记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列的表再画成树状图.(说明: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并给予指导.) 练习2:教科书74页课内练习.第3题要求学生画出树状图或列出表.四、合作探究、延伸提高问题:例题中的(3)若箱子里放2个白球和2个红球,结果又如何呢?(分组合作学习,列出表或画出树状图)验证:把2个白球分别编为白1号、白2号,2个红球也分别编为红1号、红2号,用例题问题(3)的方法让学生去摸球验证.(说明:在上面学法指导下,充分利用新知,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交流空间.)五、归纳方法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内容、体会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回顾)六、作业教科书:作业题A 组(必做) B 组(选做)第1次 第2次 结 果 白球 白球→白、白 红球→白、红 红球 白球→红、白红球→红、红 第一次摸出一个球 第二次摸出一个球 白 球 白 球 红 球红 球白 球红 球【设计思路】①遵循了教科书的结构模式:创设情景→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②先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试验、猜测让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然后再去判定,最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去举例.进一步去体会概念.③画树状图或列表,以及对于概念的条件改变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④体现了活动性原则:教学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究式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讨论等活动.为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提供保证.。

浙教版初中数学2.1《事件的可能性》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2.1《事件的可能性》教案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会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形式,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观察、实验方法认识事物,学会分析实验数据,从中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教学准备两个乒乓球(一个黄乒乓球,一个白乒乓球),硬币(课堂向学生借),课件.教学设计(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有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关于畅想未来的作文,要求对现在不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幻想,各位同学写好后,老师要求同学们不要交流,并且把作文放在信封里保存好,等五十年后同学们聚会时带上并拆开相互传阅,五十年后,同学们如约聚会,相互拆阅了各自尘封已久的那篇作文.当他们看完所有的作文后,全都兴奋不已,感慨万千,原来,在他们青少年时代,未见过的也无法预言的事情,竟有很多都变成了现实.由不可能到可能,显示着社会的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刚才故事中提到的不可能和可能性事件.(二)创设情景,导出概念1.情景引入(1).掷硬币如果我们将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国徽面一定朝上吗?(2).投骰子如果我们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后,我想得到抛出的点数是“6点”,一定能做到吗?在学生回答完这两个问题之后,老师继续提问:①此之外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事件吗?②是不是所有事件的结果都无法确定?2.呈现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uncertain event) .(要注意强调判断一个事件属于哪类事件,要注意发生的条件.)(三)理解概念,简单应用1、头脑运动会(抢答题)问题: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确定事件?(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2)抛掷10次硬币,结果有3次正面朝上,8 次反面朝上;(3)将一粒种子埋进土里,给它阳光和水分,它会长出小苗;(4)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5)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得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6)从一副洗好的只有数字1到10的40张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比6小;(7)在一个箱子里放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一样,摸出一个球,是黑球.(四)联系生活,运用知识①小红看到蚂蚁在搬家,判断说:“天就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天就要下雨是什么事件?②吴帆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少不了一句话:“路上小心点,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被来往的车辆碰着.”为此吴帆每天很烦,心想:温州市有700多万人口,每天交通事故也就那么几起,这样的事件轮到我是不可能的,大家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从今天所学的知识看,应该是什么事件?(五)实践探索,巩固提升1、例1 :在我的西服袋里放有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黄球.这属于哪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黄球或者是白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2)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它们属于哪一类事件?(3)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2、蓝猫和咖喱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结伴去游乐场玩,他们在游乐场的入口处买了一张地图,游乐场的地形很复杂,有很多条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帮帮蓝猫看看去游乐场到底有几种走法?(六)归纳小结,梳理提高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浙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2.1事件的可能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个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意义,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3. 情感与态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重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通过可能性的大小来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概率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设计】 一、梳理知识1、 下列条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报新闻; (2)明天会下雨; (3)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4)在只装有黑球的箱子里摸到了红球; 2、如图,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1)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一定落在1区域; (2)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2区域; (3)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不可能落在3区域; (4)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2区域或4区域;3、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的10张卡片,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任抽一张。

(1)P(抽到数字5)=________; (2)P(抽到偶数)=_ ________;(3)P (抽到小于9的数)=________.知识结构框图:在简单情景下用列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0<P<1机会均等可能性事件概率P=1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事件[设计意图]:通过本章的有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自我小结,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二)合作交流,巩固提高例1:有同学认为:抛掷两枚均匀硬币,硬币落地后,朝上一面只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全是正面;(2)一正一反;(3)全是反面,因此这三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

这一节内容是概率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引入概率的概念。

学生通过实验求解事件的概率,可以加深对概率的理解,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事件的概率的求解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的概率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求解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事件的概率的求解方法。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新课导入:介绍事件的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来求解事件的概率。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求解事件的概率。

5.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求解事件的概率。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概率计算和随机事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运用列表和树状图等方法展示事件的概率。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有所接触。

但学生对于事件的概率计算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事件的可能性,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列表和树状图展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计算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事件的可能性的认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概率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发现事件的概率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和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2.新课导入:介绍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讲解事件的概率概念。

3.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事件的概率规律。

4.方法讲解:讲解如何用列表和树状图展示事件的可能性,并简单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事件的可能性》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随机事件的定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生活感知。

但是,对于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概率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展示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2.1事件的可能性(1) 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2.1事件的可能性(1) 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教师备课笔记
变式: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不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三、课堂练习:
1、如图,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一定落在红色区域.
(2)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黄色区域.
(3)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不可能落在紫色区域.
(4)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绿色区域或黄色区域.
2、从2种不同款式的衬衣和2种不同款式的裙子中分别取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搭配,有多少种搭配的可能?
四、课堂小结: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2、统计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的结果数的常用方法:(1)列表;(2)画树状图.
五、布置作业:(1)作业本(2)同步练2.1(1)
六、反思:。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2.1 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事件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事件的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事件的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感受事件的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实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否确定,从而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3.操练(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1 事件的可能性》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0到1之间,并学会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和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0到1之间,学会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0到1之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事件的概率?如何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1事件的可能性-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事件的可能性-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 事件的可能性-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渊源;2.掌握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相互排斥性和组合性质;4.了解事件的和与积的求法;5.掌握应用概率计算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渊源;2.掌握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相互排斥性和组合性质;4.了解事件的和与积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应用概率计算问题的方法;2.理解事件的组合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概率的起源和定义,诱导学生思考关于概率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掷骰子的结果是随机的?随机事件具有什么特性?”2. 讲授(30分钟)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义: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概率大小,常用符号P(A) 表示。

其中 A 是指事件发生,P(A) 表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P(A) = n(A) / n(S),其中 n(A) 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n(S)为所有可能的事件数。

2.事件的独立性、相互排斥性和组合性质–独立性:如果两个事件之间的结果对彼此没有影响,则称它们是独立的。

–相互排斥性:如果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它们是互斥的。

–组合性质:事件的总数等于所有可能事件的总和。

3.事件的和与积的求法3. 练习(40分钟)1.理论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理论问题,例如:“什么是独立事件?”2.计算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掷一枚骰子,都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3.探究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概率问题,例如:“如果每次掷骰子之前的结果不会影响下一次掷骰子的结果,那么连续掷三次,每次掷得点数都为2的概率是多少?”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作业问题,例如:“掷两枚骰子,都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概率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的领域。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概率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教案(新版)浙教版

2.1事件的可能性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共安排了3个例题:通过例l例2的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3安排了一个摸棋子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初步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根据一定的条件推测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个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通过可能性的大小来理解概率的概念.【教学难点】概率的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判断以下事件哪些必然会发生,哪些必然不会发生,哪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1.在地面上向空中抛掷一石块,石块终将落下。

2.有一匹马奔跑的速度是70米/秒。

3.杭州明年五一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4.射击运发动射击一次,命中10环。

二、合作交流,稳固提高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例1: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从高空落下会摔破。

这是什么事件?你能把它改编成必然事件吗?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注意 判断一个事件属于哪类事件,要注意发生的条件。

例2: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事件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个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意义,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通过可能性的大小来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概率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一、梳理知识
1、 下列条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报新闻; (2)明天会下雨; (3)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4)在只装有黑球的箱子里摸到了红球; 2、如图,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一定落在1区域; (2)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2区域; (3)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不可能落在3区域; (4)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可能落在2区域或4区域;
3、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的10张卡片,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任抽一张。

(1)P(抽到数字5)=________; (2)P(抽到偶数)=_ ________;
(3)P (抽到小于9的数)=________. 知识结构框图:

2 3
4 在简单情景下用列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概率P=0
概率0<P<1
机会均等
可能性事件
概率P=1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
事件 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本章的有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自我小结,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例1:有同学认为:抛掷两枚均匀硬币,硬币落地后,朝上一面只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全是正面;(2)一正一反;(3)全是反面,因此这三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若不同意,你认为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用树状或列表分析)
2、“五一”期间,小红随父母外出游玩,带了2件上衣和3条长裤(把衣服和裤
子分别装在两个袋子里),上衣颜色有红色、黄色,长裤有红色、黑色、黄色,问:(1)小明随意拿出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配成一套,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结果的“树状图”;
(2)配好一套衣服,小明正好拿到黑色长裤的概率是多少?
(3)他任意拿出一件上衣和一条长裤穿上,颜色正好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各知识点,同时掌握通过用列表和画树状图对事件概率的求解。

(三)、综合探究,能力拓展
1、(1)口袋里有4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了数字1、
2、
3、4,先抽一张,不放回,再抽一张,“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一奇一偶”的概率是多少?
(2)把一枚正方体骰子连掷两次,“朝上的数字一奇一偶”的概率是多少?
变式1:若改为有放回,“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一奇一偶的概率”是多少?
变式2:同时抽两张,“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一奇一偶的概率”是多少?
说明:前二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变式一、二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变式训练能锻炼思维能力,教师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抓住要害,强化关键,使全班各层次学生学好本章知识。

小组讨论解答能更好地调动大脑的思维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梳理解题思路.
2、如图所示,转盘被等分成六个扇形,并在上面依次写上数字1、2、
3、
4、
5、6;
(1)若自由转动转盘,当它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奇数区的概率
是多少?
(2)请你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游戏,当自由转动的
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的区域的概率为 2/3。

[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下充分而广阔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四)、自我评价,感悟提升
1.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又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分层作业,展示自我
基础题:
1、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A、a是实数,︱a︱≥0;
B、某运动员跳高的最好成绩10.1m;
C、从车间刚生产的产品中任意抽一个,是一次品;
D、任意两个相反数相加,和是零。

2、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则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抽出一张红心;
B、抽出一张红色老K;
C、抽出一张梅花J;
D、抽出一张不是Q的牌
3、一次抽奖活动中,印发奖券1000张,其中一等奖(记为a)20张,二等奖(记为b)80张,三等奖(记为c)200张,其他没有奖(记为d),如果任意摸一张,摸到奖券可能性事件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的存折的密码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小明只记得第一个数字是2,第二个数字是3,则这本存折的密码是“2341”的概率是。

5、2004年,锦州市被国家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医疗临床用血实现了100%来自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总量5.5吨,居全省第三位.
现有三个自愿献血者,两人血型为O型,一人血型为A型.若在三人中随意挑选一人献血,两年以后又从此三人中随意挑选一人献血,试求两次所抽血的血型均为O型的概率. (要求: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解答)
选做题:
1、有16个大小相同的球,小明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4,摸到黄球的概率为1/4,摸到绿球的概率为0。

则白球、红球、黄球、绿球各有几个?
2、(1)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电控转盘,并规定:顾客如果转到红色区域,就可以获奖。

请问顾客获奖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会这样设置奖项吗?为什么?
(2)设置两个电控转盘,如果一个顾客能转出红色和蓝色,从而配
成“紫色”,那么他就可以获奖.请你再算一下顾客获奖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① 教学流程结构模式:
②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活动性原则:教学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活动,使学习伙伴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沟通,集思广益、突破创新,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 还设计了开放题型,这给学生留下充分而广阔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通过开放型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并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分层作业展示自 我
二、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综合
探究能力拓 展
自我评价感悟提 升
合作交流巩固提 高
复习
引 入 梳理知 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